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大樁樹木盆景

大樁樹木盆景

發布時間: 2025-05-17 05:07:02

A. 樹樁盆景怎樣才能讓頂端長旺盛

樹樁盆景的造型,就是對樹木的枝幹根進行藝術加工,其中根部的造型是重中之重,那麼,優秀的根部造型是個什麼樣的呢?從欣賞的角度來講,好的根盤應該是粗根裸露緊貼地面,以樹干為中心,均勻的向四面八方伸展,給人以牢固的穩定感和滄桑的年代感

在盆景造型中,對根部的處理,通常是根據整體造型需要,對根部進行適當的提根裸露,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通常有以下幾點:
一、澆水沖刷
在平時的澆水中,刻意對樹樁根部進行沖刷,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出幾年便會長成粗壯有力的根系;澆水沖刷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1、沖刷提根不可操之過急,每次澆水有意的沖一下即可,因為已經沖刷露出的根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且露出的根系見光後,會加快增粗速度,若繼續沖刷露出太多根系,不僅會影響根系生長,更有可能會造成整體生長不良,因此,澆水沖根要根據植株長勢,以及准備提根多少而靈活操作;提根的多少更要適度,俗話說過猶而不及,一定要根據造型需要,把根提到合適的比例,而不是說提的根越長就越好

2、澆水沖根可利用翻盆的手段來提高效率,最好是在春季萌芽期翻盆,結合修根換土,將植株提高至盆面以上,然後在接下來的生長季節,慢慢沖刷提根。
二、高培打圍
高培打圍就是用控根器或者油氈、塑料板等材料,圍住植株做高培土處理,待植株旺盛生長,根部扎進下部泥土之後,撤掉外圍材料,然後逐漸沖刷掉高培土,有些生命力強健、根系發達的樹種,根據長勢,也可直接用水沖掉高培土,比如一些黃楊類的樹種、石榴、冬青、六月雪等等,此法也經常應用於生樁的栽培。高培打圍需注意的問題有

1、圍板的高度一定要能埋住整個根系,圍內用土最好使用無營養的素沙土,便於根系為尋找營養而向下紮根。
2、打圍後的澆水一定要澆透,因高培土緣故,導致澆水不太方便,但要有點耐心,通常在不影響生長的情況下,上部圍土稍干點,下部偏濕點,這樣便於根系向下生長。
3、撤圍板的時機要掌握好,首先是植株長勢旺盛枝繁葉茂,然後再確認根系已經下扎,才可以撤掉圍板。

三、套筒沙培
套筒沙培通常是為了得到大提根而使用的一種手段,此方法經常應用於雀舌黃楊、松類等樹種,效果明顯,成型時間快,一些規模化、商品化的種植園常用的方法。
套筒沙培使用的材料通常是PVC下水管道,實惠又好用,粗細各型號都有且拆除方便,適合大規模商品化種植,家庭使用也可找一些大點的透明飲料瓶,上下剪開便可。
套筒沙培法跟高培打圍法基本差不多,使用透氣透水快的素沙土或河沙,需要注意的是外筒應當固定好,防止傾倒。

總結:盆景造型提根不管應用哪種方法,切不可操之過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要循序漸進,讓植株有一個適應過程,結合肥水供應,把植株養壯養旺,操作起來方能得心應手。

B. 樹樁盆景的解析是什麼

樹樁盆景:名字的解釋就是這種盆景的觀點是那個樹的莖的形狀,一般情況下這種盆景是沒有果實的

C. 如何培育「樹樁盆景」的樁胚

樹樁盆景的繁殖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採用種子播種,培育小樹苗的方法來培育植物,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耗時太長,我們需要的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植物。

還有第二種方法來種植植物,那就是在山野挖取樹樁,通過培育樹樁的方法,獲得我們需要的盆景類型,這樣方法大大加快了盆景製作的速度。

再來是樹樁的養胚工作。挖掘回來的樹樁是要經過培養才能作為盆景材料的的,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養胚,我們在養胚的過程中對樹樁進行相應的造型加工,讓植物的慢慢達到我們的造型要求,期間做好澆水施肥修剪等工作,同時也別忘了植物的枝條的修剪工作,一般來說這個過程需要兩到三年左右,具體要看植物的本身的生長速度。

D. 作為樹樁盆景材料應具備哪些特點

特點、源於自然 高於自然
形神兼備 傳情達意
截干蓄枝 手法獨特
師承畫理 深入造化
樹樁盆景的形式、
樹樁盆景根據所用數目的種類和特性,以及設計製作的特點而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附石式、垂枝式等形式。
直乾式:主幹直立或基本直立,這類樹干讓其長到一定高度進行摘心,達到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通常有單干、雙干、三乾和多干之分。
卧乾式:主幹橫卧,全株呈平睡之態,姿態獨特,具有古樸優雅的風度。
斜乾式:樹干傾斜,但又不卧倒,樹冠偏於一側,樹勢舒展。常見的入梅樁的疏影橫斜。
曲乾式:主幹屈曲,樹形富於變化,常見的取「三曲式」,形如「之」字
懸崖式:主幹傾於盆外,樹冠下垂如懸狀,其中根據主幹倒懸的程度,又有大懸崖、小懸崖、半懸崖之分。
附石式:樹木種在石頭上,使其扎與石縫中,以摹仿的岩生植物。
垂枝式:適用與紙條多二長的樹種,如迎春、垂柳、垂枝桃等,利用其自然下垂的枝條適當進行加工。
樹樁盆景的澆水與施肥
1.澆水
澆水是樹樁盆景管理的最重要、最頻繁的措施之一。樹樁栽植於盆中,不論是深盆,還是淺盆,泥土總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長期不澆水進行水分補充的話,樹樁就會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時觀察,根據其土壤干濕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水分。當然澆水也不可過量,若澆水過量,盆土長期過濕,則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爛;同時澆水的多少還要視具體樹種不同、季節變化、天氣冷暖而定。一般說來,夏季或乾旱時,最好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節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春天樹樁萌動,也可視情況早晚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時,則不需要澆水,還要注意排水。砂質土壤可多澆水,粘性土壤要少澆水。澆水可以葉面噴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結合,先葉面噴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澆「半截水」造成盆面濕、盆內乾的現象,而且葉面噴水也不可過多,易引起枝葉徒長。
2.施肥
樹樁盆景的盆缽內土壤有限,因而養分也有限,應注意肥料的補充。樹樁盆景因其小中見大的藝術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頻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種類,把握施肥季節。植物生長養分的三要素為氮、磷、鉀肥,氮肥可促進樹樁枝葉生長;磷肥可促進其花、果實形成;鉀肥可促進莖乾和根部的生長,所以選用肥料應根據樹樁種類和其生長態勢而確定。
需要使樹樁枝繁葉茂,可多施氮肥類;需要樹樁多出花果,則可增加磷肥含量;需要根干粗壯,發達時,則可多施鉀肥。施肥方式一般又分遲效性施肥和速效性施肥。遲效性施肥一般是將有機肥粉碎、腐熟後按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在換土時,摻入盆中,讓其慢慢提供養分;速效性施肥則是將有機肥或化肥稀釋後,根據樹樁的季節性生長需要進行施肥,但要注意,不可過濃,新栽樹樁不宜進行此類施肥,雨天施肥,肥效流失,效果不好。

E. 老樹疙瘩怎麼做盆景

在樹樁盆景的製作包括培育過程中,經常交互換用各種手藝,如劈、鑿、雕、刻、撕、磨、碰、蝕、染、灼等,每種手藝所用的工具和做法各有不同。
①劈:用利器,大儀闊斧地劈斬樹乾等處需要加工部位或將主幹對劈剖開,造成傷變是塑造古枯樹樁的一種加工手段,但會留下儀斧痕跡及傷面刻板的弊病。
②鑿:用木工鋼鑿刻鑿干、枝至合適深度(寬度、長度)及起伏凹凸等變化。處理不當人為刻痕明顯。
③雕:用雕刻儀雕鏤木質部,使不盡如人意處更自然合理。
④刻:刻與雕內容相似,技法各一,用刻儀精雕細刻進一步塑造樹木枝幹,符合自然法式,有古枯之意,特別皮層傷口四周刻平利於癒合。
⑤撕:用手虎鉗撕塑造部的樹皮或木質部纖維,使枝幹蒼勁自然。
⑥磨:用手工、機械等打磨加工面的人工火氣之處,使其傷面自然流暢、狀若天成。
⑦碰:在表皮處用錘等鈍器磕碰,作物理刺激形成傷變,以後愈傷後會形成「樹瘤疙瘩」,使樹干古樸奇特。
⑧蝕:用酸等化學處理法加工刻鑿的木質部,求得加工面的自然老化(防止沾污樹皮、滴入土中)。
⑨染:用顏料、硫橫等塗刷裸露的枝幹(去掉樹皮露出木質部處),使其古樸自然,狀如多年枯乾(枝)、白枝,與才削皮木質部的質感明顯不同。
⑩灼:用電烙鐵烙燙木質部(經雕刻過的部位),造成深淺色彩之變,及模仿雷擊、火燒造成的古貌,使雕刻自然之面更拙樸(雕琢面雖處理自然,但顏色一致,經灼燒後更趨自然)。

F. 樹樁盆景的製作技術與方法

樹樁盆景的製作方法分別有:《蟠扎法》《修剪法》

樹樁盆景種類特性。

樹樁盆景根據所用數目的種類和特性,以及設計製作的特點而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附石式、垂枝式等形式。

直乾式:主幹直立或基本直立,這類樹干讓其長到一定高度進行摘心,達到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通常有單干、雙干、三乾和多干之分。

卧乾式:主幹橫卧,全株呈平睡之態,姿態獨特,具有古樸優雅的風度。

斜乾式:樹干傾斜,但又不卧倒,樹冠偏於一側,樹勢舒展。常見的入梅樁的疏影橫斜。

曲乾式:主幹屈曲,樹形富於變化,常見的取"三曲式",形如"之"字

懸崖式:主幹傾於盆外,樹冠下垂如懸狀,其中根據主幹倒懸的程度,又有大懸崖、小懸崖、半懸崖之分。

附石式:樹木種在石頭上,使其扎與石縫中,以摹仿的岩生植物。

垂枝式虛猛:適用與枝條多而長的樹種,如迎春、垂柳、垂枝桃等,利用其自然下垂的枝條適當進行加工。

熱點內容
做蘭花菜 發布:2025-05-17 09:45:21 瀏覽:406
梅花和松樹 發布:2025-05-17 09:42:35 瀏覽:141
島風情人節立繪 發布:2025-05-17 09:27:10 瀏覽:22
寢室盆栽 發布:2025-05-17 09:20:50 瀏覽:989
情人節感傷詩句 發布:2025-05-17 09:20:50 瀏覽:188
大蘋果山茶花 發布:2025-05-17 09:14:20 瀏覽:944
紅棗枸杞桂圓玫瑰 發布:2025-05-17 09:11:45 瀏覽:218
順德盆景年桔 發布:2025-05-17 09:08:36 瀏覽:51
西蘭花花花 發布:2025-05-17 09:07:06 瀏覽:929
櫻花之眼 發布:2025-05-17 09:01:26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