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皂刺盆景

皂刺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1-30 19:05:53

❶ 現在農村種什麼樹的前景好

泡桐樹這種樹種,其實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分布,不論是野生的還是精心栽培的樹種,版生長速度都權是非常快的。甚至比楊樹的生長周期還要快一倍左右,眾所周知,楊樹生長周期都是非常短的,但是泡桐樹比楊樹還要短。並且泡桐樹,將近五年就可以採伐了,除此之外,泡桐樹的繁殖能力極強,這才使得在我國很多地方廣泛的分布。那他的木材到底是用來幹嘛的呢?其實泡桐樹的木材主要是用於體育材料和樂器材料,再加上現在的泡桐紋理非常好,很適合做用於體育材料和樂器材料,而且成品不容易變形。在我看來,隨著泡桐樹的優質特點突出,導致了近幾年來泡桐樹的價格是非常穩定的,甚至趨於上升趨勢!所以,我覺得在農村種植泡桐樹是一個前景不錯的選擇!

❷ 天丁和昌朴這兩種葯各有什麼功效

天丁的其他名稱:皂角刺, 皂莢刺, 皂刺, 皂角針, 皂針, 皂丁, 角針
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 主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性狀】
完整的棘刺有多數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15厘米,基部粗約8~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1.5~7厘米,有時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紅 棕色,光滑或有細皺紋。質堅硬,難折斷。葯材多縱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質部黃白色,中心為淡灰棕色而疏鬆的髓部。無臭,味淡。以片薄、純凈,整齊者為佳。
【炮製】
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後切片,曬干。
【性味】
辛;溫
【歸經】
肝經;肺經
【功能主治】
搜風,拔毒,消腫,排膿。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①《本草圖經》: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
② 楊士瀛:能引諸葯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義補遺》:治癰疽已潰,能引至潰處。
④《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
⑤《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
⑥《四川中葯志》:治風熱瘡疹,並能通乳。
⑦《葯材學》:治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醋煎塗,或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本草經疏》:凡癰疽已潰不宜服,孕婦亦忌之。
【附方】
①治癰疽惡毒,外發內發,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則痛極大腫,在胸膈腰脅肚腹腸胃之內者,則痛極大脹:皂莢刺飛尖一兩,乳香、沒葯、當歸、川芎、 甘草各二錢,白芷、花粉、金銀花各五錢。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後服;毒在中半飽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潰。(《醫鑒初集》)
②治癌瘭惡瘡:皂角刺(燒存性,研)、白及少許,為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③治婦人乳癰:皂角刺(燒存性)一兩,蚌粉一錢。和研,每服一錢,溫酒下。(《仁齋直指方》)
④治瘡無頭者:皂角刺(陰干燒灰),為末,每服三錢,酒調,嚼冬葵子三、五個,前葯送下。(《儒門事親》)
⑤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皂莢刺二兩(燒令煙盡),椿根皮一兩(微炙),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葯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上葯,搗羅為末,用釅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葯,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煎防風湯下二十丸。(《聖惠方》皂莢刺丸)
⑥治腹內生瘡在腸臟: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藺氏經驗方》)
⑦ 治大風癘瘡,體廢肢損,形殘貌變者:皂角刺飛尖一斤(微炒,研為極細末),赤鏈蛇一條(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兩,生半夏二兩,真鉛粉一兩。俱炒燥,研為末,和皂莢刺末,一總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曬干,入凈磁瓶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燒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婦人良方補遺》)
⑨治小便淋閉:皂角刺(燒存性)、補骨脂等分。為末,無灰酒服。(《聖濟總錄》)
⑩治小兒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腦子少許,漱口,摻入舌下,涎出自消。(《聖惠方》)

你說的昌朴應該是菖蒲吧?
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檐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
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4]

驅蟲
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葯」。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後,加水1-1.5千克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葯。
【藏葯】榜那:塊根治流感,,炭疽病,風濕痛;葉、花、花蕾治發熱性疼癰、頭痛、牙痛《滇省志》。
根狀莖(白菖蒲):苦、辛,溫。化痰,開竅,健脾,利濕。用於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1]
菖蒲其花、莖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歷代中醫典籍均把菖蒲根莖作為益智寬胸、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葯。[4]
化學成分
含α-、β-細辛醚、順甲基異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兒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異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毒理作用: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為221mg/kg,幾分鍾內出現呼吸快而淺,陣發性痙攣而後強直性痙攣,最後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根莖的水提取物4g/kg,有鎮靜作用;醇提取物MLD為4g/kg,Ldloo為8g/kg。變種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後引起胃腸炎、下痢。
《本草圖經》:菖蒲,今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葉,長一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五月、十二月采根,陰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節尤密,一寸九節者佳,亦有一寸十二節者。采之初虛軟,暴干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於乾燥沙石土中,臘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氣驟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吳茱萸煎湯飲之良。

熱點內容
七夕坐飛機 發布:2025-05-14 23:05:18 瀏覽:174
辦公綠植養護 發布:2025-05-14 23:05:11 瀏覽:475
梅花彩色畫 發布:2025-05-14 23:04:24 瀏覽:54
非洲牡丹盆景 發布:2025-05-14 23:03:37 瀏覽:785
茶花葉焦心 發布:2025-05-14 23:03:28 瀏覽:534
情人節什麼什麼笑了 發布:2025-05-14 23:03:17 瀏覽:824
母親節送什麼小盆栽 發布:2025-05-14 23:02:43 瀏覽:79
黑科技盆栽 發布:2025-05-14 22:35:21 瀏覽:140
美雪櫻花 發布:2025-05-14 22:33:59 瀏覽:480
生蚝和海棠 發布:2025-05-14 22:33:56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