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花鼓景

盆景花鼓景

發布時間: 2021-01-30 06:59:33

❶ 打花鼓是什麼

花鼓,是一種歌舞形式,一般認為源自宋代的迓鼓,又名訝鼓,或是由宋代的花腔腰鼓所演化而來。據載,迓鼓,是一種節慶時化裝表演的歌舞形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花腔腰鼓出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鄉人作窯燒腔,油畫紅花綾以為飾。」明代顧見龍所繪《花鼓子》一圖,描繪的就是這種打花鼓歌舞。「打花鼓」實際上起源於社事中民間雜戲的一個片段,最早當為民間社事中娛神的一個節目,此後發生分流:統治者以此作為歌頌聖明的「慶典承應戲」,而下層民眾則將之當做逃荒乞討的謀生手段。

打花鼓作為鳳陽人乞討的手段,是明代中葉以來鳳陽農村破產的結果,「花鼓小鑼走四方」,成了鳳陽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紅梅記》中打花鼓的小戲,以及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所藏明人所繪的花鼓圖一幅,都說明早在明代,貧苦民眾以打花鼓為生已成為一種習俗。因為花鼓常常在上元燈節同其他民間歌舞龍燈、魚燈、獅燈等一起演出,所以民間又稱之為「花鼓燈」,《瀏陽縣志》(同治十二年)載:「上元……龍燈、魚燈、獅子燈……又有服優場男女衣飾,暮夜沿門歌舞者,同花鼓燈。」

打花鼓又叫「花鼓小鑼」或「雙條鼓」,主要流行於今鳳陽縣的燃燈、紅心、小溪河、大溪河、清塘、梅市等鄉,且以燃燈鄉為中心。「花鼓小鑼錢桿子,燃燈寺的飯碗子」,就是指舊時燃燈寺一帶群眾靠乞討為生的悲慘情景。「打花鼓」時所唱的多為「秧歌」。所用的花鼓初為微型腰鼓狀,鼓身約三十厘米,鼓面直徑約十二厘米;後演變為扁形,鼓狀。骨腔為竹或木(泡桐)所制,鼓面是山羊皮,鼓下多系彩帕巾(後改為綴絲穗)。鼓身飾以彩繪,形同陝北腰鼓。及至近代,又有握在手中的小鼓,一手握之,另一手則持兩根細竹條製成的豉槌,靠指與腕的力量擊出各種鼓點,故又稱「雙條鼓」。「打花鼓」的擊法分「正擊鼓」、「側擊鼓」、「上擊鼓」等幾種。擊鼓時,兩手隨節奏微微起伏,上鼓條擊鼓為「冬」,下鼓條擊鼓為「巴」,在演出中,曲調或段落間常用雙條鼓和小鑼敲打一固定節奏「冬巴冬巴冬冬巴」作為過門。這樣,不僅可以使演唱者得到休息,加強了表演的節奏感,而且也使民歌小調更富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此外,打花鼓的主要舞姿特點是「蓮花步」,它出自農民的日常生活,如:「踩菜畦子」、「拾棉花走」、「割麥挖菜」、「搶孩子」、「王二姐割線」、「二妞擔水」等。

❷ 寫一段描寫看花鼓戲的情景

據說鄰村的一老漢滿八十,擺了幾十桌酒席,還請來了戲班子的唱花鼓。
村民們早早的就收拾了田地里的活計,吃過晚飯,洗過澡,各人拿著手電筒在村口聚集人
馬,浩浩盪盪的出發了。夜裡的路走起來總比平常要快些,老人說那是「鬼扯腳」,讀過點書的人卻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道是什麼熱脹冷縮,夜晚氣溫偏低點,路程就縮了。我分不出個是非,只知道間在大人中間一路有說有笑,一下工夫毫不費勁的便趕到了戲場。屁大的觀眾坪里早坐滿了人,熙熙攘攘的,緊密得很。我們沒得坐,自然只能往後面站著。
到了晚上能趕四五里夜路去看戲的人,大多是單身漢,因為窮,娶不到老婆,看見個娘們便渾身癢癢,幾十年來未碰過女人,便是不小心挨到了一下胸部和屁股什麼的也驚喜之極,回味無窮,還免不了要向同夥眩耀一番,加油添醬的說來,仿若是那麼些婆姨抵擋不了他的魅力,自願一般。
這也算是他們熱衷看戲的又一個原因,一到戲場眼睛便四處瞟游,看有什麼可人兒沒有,乘機向她們擠去,揀點便宜。此事也是鬧過笑話的,說是某人緊貼於一個女人背後站著,人山人海,大約是感覺了什麼,心猿意馬起來,身體的血液就向一個部位涌去,害得那婆娘回手一拍罵道;「你這騷傢伙,拿著個電筒吵什麼?」至今流傳甚廣,常作笑柄。
所謂花鼓戲,明初於陝北一帶頗為盛行,歷經久遠,分了派系。一支入湘,雅稱「湘劇」,所用樂器很簡便,無非鼓、鎖吶、二胡、鑼,等等三五件。所唱內容也就是古典評書、章回
小說、神仙故事。腔法與粵劇想反,不走低沉悲凄之道,抑揚頓挫,高亢昂揚,依鑼鼓之花
而唱,也別來味道。
唱的內容是要有考究的,須三思而定,不可亂點劇名。
前些年吧,一李姓村旗鼓聲張的唱了一曲《狸貓換太子》,講的是宋仁宗年間一劉、李二妃之間的事。劉氏奸詐,產下一女,便設計將李妃之子換了過來,再以狸貓代之。褒貶自明,惹惱了劉姓村,結果大打出手,重傷了數十人。
幼時,我於評書興趣斐然,諸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羅通掃北》、《五虎將》、《粉妝樓》等等百看不厭,於花鼓內容也總能說出個典故來。這便是大學問,村民們看到不懂處,自要尋來問我,有了滿足感,這也是我樂此不疲的原因。

對於唱功,我是不懂的。朦朧之間也側重於女戲子,隱約記得有一個飾樊梨花的戲子長
得好看,便上了心,並大言說過等我長大了要娶她做老婆。後來遇遇,我玩笑著說了出來、
其時她為人母已久,相對莞爾。
至今回憶,也頗有感想。
近年來,村民們富裕了,我也常回家看看,家家戶戶有了彩電,影碟機,想看就看,戲
班子也早就沒了生計。我每到一戶串門兒,往日的單身漢也大都娶了老婆,放上一段花鼓調
子,勸幾杯燒酒,回憶舊時看戲的情景,往往滿堂豪笑。
花鼓戲是我最初接觸古典通俗文學的窗口,便是今日見識比那時要廣些,新鮮物事也看
到過,仍然只有這種最為鄉土,最為親切的民間藝術縈懷不忘。

❸ 花鼓是什麼

花鼓,是一種歌舞形式,一般認為源自宋代的迓鼓,又名訝鼓,或是由宋代的花腔腰鼓所演化而來。據載,迓鼓,是一種節慶時化裝表演的歌舞形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載:「花腔腰鼓出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鄉人作窯燒腔,油畫紅花綾以為飾。」明代顧見龍所繪《花鼓子》一圖,描繪的就是這種打花鼓歌舞。「打花鼓」實際上起源於社事中民間雜戲的一個片段,最早當為民間社事中娛神的一個節目,此後發生分流:統治者以此作為歌頌聖明的「慶典承應戲」,而下層民眾則將之當做逃荒乞討的謀生手段。

打花鼓作為鳳陽人乞討的手段,是明代中葉以來鳳陽農村破產的結果,「花鼓小鑼走四方」,成了鳳陽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紅梅記》中打花鼓的小戲,以及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所藏明人所繪的花鼓圖一幅,都說明早在明代,貧苦民眾以打花鼓為生已成為一種習俗。因為花鼓常常在上元燈節同其他民間歌舞龍燈、魚燈、獅燈等一起演出,所以民間又稱之為「花鼓燈」,《瀏陽縣志》(同治十二年)載:「上元……龍燈、魚燈、獅子燈……又有服優場男女衣飾,暮夜沿門歌舞者,同花鼓燈。」

打花鼓又叫「花鼓小鑼」或「雙條鼓」,主要流行於今鳳陽縣的燃燈、紅心、小溪河、大溪河、清塘、梅市等鄉,且以燃燈鄉為中心。「花鼓小鑼錢桿子,燃燈寺的飯碗子」,就是指舊時燃燈寺一帶群眾靠乞討為生的悲慘情景。「打花鼓」時所唱的多為「秧歌」。所用的花鼓初為微型腰鼓狀,鼓身約三十厘米,鼓面直徑約十二厘米;後演變為扁形,鼓狀。骨腔為竹或木(泡桐)所制,鼓面是山羊皮,鼓下多系彩帕巾(後改為綴絲穗)。鼓身飾以彩繪,形同陝北腰鼓。及至近代,又有握在手中的小鼓,一手握之,另一手則持兩根細竹條製成的豉槌,靠指與腕的力量擊出各種鼓點,故又稱「雙條鼓」。「打花鼓」的擊法分「正擊鼓」、「側擊鼓」、「上擊鼓」等幾種。擊鼓時,兩手隨節奏微微起伏,上鼓條擊鼓為「冬」,下鼓條擊鼓為「巴」,在演出中,曲調或段落間常用雙條鼓和小鑼敲打一固定節奏「冬巴冬巴冬冬巴」作為過門。這樣,不僅可以使演唱者得到休息,加強了表演的節奏感,而且也使民歌小調更富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此外,打花鼓的主要舞姿特點是「蓮花步」,它出自農民的日常生活,如:「踩菜畦子」、「拾棉花走」、「割麥挖菜」、「搶孩子」、「王二姐割線」、「二妞擔水」等。

❹ 益陽花鼓戲的舞台美術

傳統益陽花鼓戲的布景,原為一桌二椅。道具有刀槍、船槳、扇子、手巾等類。20世紀50年代後,開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舞台,布景多按劇目風格,或寫實,或寫意,或虛實結合,常出現行雲流水,風雨雷電等壯觀場面。同時配有現代音響設備及幻燈字幕等。各劇團的舞美工作人員,包括美術設計、燈光、服裝、道具、效果、字幕等,一般約10來人。

❺ 校園里共有600盆花,其中菊花佔2/3,月季佔1/6,其它花古1/6,其它花有多少盆

600×1/6
=100(盆)
其它花有100盆。

❻ 旅遊.景區開業賀 花鼓戲對聯

以花月唱花鼓五花六花原是花花世界
就草地起草台七草八草總算草草生涯
白發朱顏登八旬大壽
花鼓大戲慶幸福晚年
親朋好友繽紛至,臨耄耋之日
張燈結綵唱花鼓,逢喜慶之年

❼ 花鼓燈嘉年華的地形是什麼樣的

花鼓燈嘉復年華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制市蚌山區黃山大道,花鼓燈嘉年華是蚌埠乃至皖北最大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區。花鼓燈是傳播於淮河流域的一種以舞蹈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是一種比較完整系統的民間藝術形式,有歌有舞有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最豐富的藝術語言,它的舞蹈動作剛健朴實、歡快熱烈、動作灑脫,表演風格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的音樂源自民歌,題材廣泛,節奏多變,或高昂激越或婉轉纖柔,是漢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間舞蹈。

花鼓燈嘉年華景區地形主要是平原,這里位於淮河平原地區,屬於華北平原南部。

❽ 襄陽市花鼓戲觀後感400字

我從小就喜歡爸爸,崇拜爸爸,他使我有安全感,讓我感覺到他善解人意。只到後來,我才遲遲地明白了另一份愛——媽媽的愛。
小時候每次犯錯誤,讓我最不敢面對的就是媽媽。她很少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只會對我大聲嚷嚷。在公共場合不小心冒犯了她,她就對著我大聲責罵,讓我在眾多陌生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所以,我覺得媽媽是不可能愛我的。
前些日發生的事改變了我的想法。上個月,我感冒發燒了,媽媽開葯給我吃。要知道,這樣的葯我吃了不止一次了,十分苦。每次我都會乖乖喝下去,可是現在我不肯喝了。媽媽便哀求道:「孩子,喝下去吧,媽媽求你了,喝下去病才能好啊!」想起來,媽媽太緊張了,好像我不吃葯就會到死的地步。
回想以前,如果我犯了大錯誤,不會向任何人低頭的母親卻出奇的冷靜,不是大聲嚷嚷,沒有責罵我,遠遠在一旁坐著。只有爸爸絮絮叨叨說個不停。
我看見了,媽媽的愛在責罵聲里,媽媽的愛還在哀求聲里,媽媽的愛在冷靜的寬容里………她的愛如放飛的蒲公英一樣平平單單卻又深沉執著。

小時侯,我做了許多我現在無法理解的事情,當我每次想起這些事,就忍不住要哈哈大笑一會,曾經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那是我6歲第一次走夜路的經歷。
那天,我在奶奶家作完作業,電話鈴突然響了,是媽媽打來的,她告訴我晚上不能來接我了,問我是自己回家還是讓奶奶送我回家。我鼓起幾份膽氣,很爽快地說:「我自己回家吧。」後來,當我掛下電話,望著屋外黑漆漆的夜景,我突然後悔了,但是說出去的話好比潑出去的水,不是說收回來就收回來的,於是我只好背起書包,硬著頭皮融入了「危險」的夜景中。
可能由於心裡的空虛和害怕,可能因為看多了恐怖小說的片段,我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原來害怕的心理變本加厲。為了為自己壯膽,我輕輕地哼起了歌,快步朝前走去。走著走著,前面忽然出現了一個白色的身影,我的腳步不覺的停住了,歌聲也停止了,前面會不會是鬼?不會,一定不會……我頓時覺得我的腳尖開始發涼,一股寒氣從我的心底湧出……說真的,當時我真想大喊一聲「鬼啊!」然後轉身就跑。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做,我故作鎮定,重心不穩的朝前走去,那個白色的身影離我越來越近了,我感到腿發軟,手根本用不上勁,頭腦一片空白,身體不住的顫抖,連呼吸都快停止了。我一步一滑,艱難地走完我人生中最長的一段,終於來到了那個白色身影的旁邊。

❾ 梁山伯訪友花鼓子歌詞 m.chuiyue.com

"走到尾 - 陳柏宇,顏培珊
詞:馮曦妤
曲:李國能,黃兆銘
男:橫越高山跟尺土
假使相信到最後必可碰到
如若風景不算好
叫感覺來帶路
女:常在憧憬找最好
怎知戀上你到達過分程度
緣和份顛覆所有
感激我遇到
男:夢與想
此刻有著回響
幾千百萬里找到我倆
愉快身心騷癢
沒有事 打敗仗
合:我深信 是你
可跟我走到尾
再多歡笑痛悲
一起來細味
愛惜你 沒過期
不管生老病死都一起
男:餘下這生
心不死
女:無限新鮮新意思
當身邊有你
世上再沒難事
緣和份只此一次
男:講聲你願意
合:夢與想
此刻有著回響
幾千百萬里找到我倆
愉快身心騷癢
沒有事 打敗仗
我深信 是你
可跟我走到尾
再多歡笑痛悲
一起來細味
愛惜你 沒過期
不管生老病死都一起
男:餘下這生
心不死
男:可跟我走到尾
一起來細味
合:愛惜你 沒過期
不管生老病死都一起
男:餘下這生
心不死"

熱點內容
七夕口紅文章 發布:2025-05-14 20:25:35 瀏覽:142
用長方形紙折一朵花 發布:2025-05-14 20:19:58 瀏覽:446
櫻花漫舍網站 發布:2025-05-14 20:18:23 瀏覽:979
古街小綠植 發布:2025-05-14 20:09:00 瀏覽:434
養盆栽文案 發布:2025-05-14 20:07:32 瀏覽:40
七夕甜蜜打卡 發布:2025-05-14 20:07:29 瀏覽:339
露台綠植布局 發布:2025-05-14 20:06:45 瀏覽:521
北京養梅花鹿 發布:2025-05-14 20:01:53 瀏覽:367
鞋型蘭花 發布:2025-05-14 19:59:25 瀏覽:936
床頭適合放什麼綠植 發布:2025-05-14 19:30:41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