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臘月換盆
① 盆景植物換盆的最佳時期
答案:1~換盆的最佳時間要按什麼植物,植株身處什麼階段、怎樣的生長狀態下進行選擇內,並不是一個單純容的問題;2~從植物的生長習性上看:龜背竹喜歡溫暖濕潤,忌陽光直射。不耐旱、不耐寒,偏陰。被定為室內觀賞花卉(適於)。缺點是濕潤的需求,家庭栽植要注意適當的通風,避免濕氣過大給人體帶來不適。
② 盆景換盆時間和年限,換盆時這幾點千萬不能忽視
(1)換盆時間
換盆時間依樹種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在春秋兩季樹木生長緩慢時進行。一般耐寒的樹種如榆樹可早一些換盆,而喜溫暖的樹種如福建茶、紫薇和黃楊則要晚一此換盆,在接近初夏時進行。
(2)換盆年限
換盆年限應視樁景大小、樁景種類及樹木長勢而定。一般大盆3—5年換一次,中盆2—3年換一次,小盆1—2年換一次。樹樁生長速度快的可1—2年換一次,生長速度慢的可3——5年換一次。生長旺盛的樁景可延長換盆年限。生長速度下降,盆土干硬,透氣排水性差的,可縮短換盆時間。
(3) 換除舊土
每次換盆,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除去1/3—1/2的舊土,換上新土。
(4)根系處理
經過一二年栽培的盆樹,往往老根布滿盆底,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因此要結合換盆,剪除老根和腐爛根,促其萌發新根。根部最好用醫用的眼葯膏或磺胺軟膏作消毒處理,用葯消毒處理被人修剪過的根部目的就是以防細菌感染。
(5)盆底處理
盆底部的排水孔應覆蓋瓦片或者其它能擋住泥土薄片,防澆水時泥土流失。同時盆底可鋪一煤渣或粗砂,以利排水。
(6)對盆景進行清洗消毒
用過的盆景盆一定要清洗凈再用,否剛易傳染病菌。
(7)盆土的濕度
盆土過濕或過干都不利於換盆。過濕,容易粘泥,不利於修根和去舊土;過干,換盆時易損傷根系。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最好視情況在換盆之前先澆一次透水,待盆土干濕適度時再換盆。
(8)換盆後的管理
換盆以後,要先放在半蔭和通風良好的地方,並用細噴壺澆一次透水,待萌發出新根後,才能把它慢慢移到陽光下養護。
③ 實用 盆栽植物什麼時候換盆如何換盆
換盆就是把盆栽復的植物制換到另一盆中去的操作。
換盆有兩種不同情況:
其一是隨著幼苗的生長,根群在盆內土壤中已無再伸展的餘地,因此生長受到限制,一部分根系常自排水孔穿出,或露出土面,應及時由小盆換到大盆中,擴大根群的營養容積,利於苗株繼續健壯地生長;
其二是已經充分成長的植株,不需要更換更大的花盆,只是由於經過多年的養植,原來盆中的土壤,物理性質變劣,養分喪失,或為老根所充滿,換盆僅是為了修整根系和更換新的培養土,用盆大小可以不變。
④ 盆景幾月份換盆最好
(1)盆景換盆時間
換盆時間依樹種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在春秋兩季樹木生長緩慢時進行。一般耐寒的樹種如榆樹可早一些換盆,而喜溫暖的樹種如福建茶、紫薇和黃楊則要晚一此換盆,在接近初夏時進行。
(2)盆景換盆年限
換盆年限應視樁景大小、樁景種類及樹木長勢而定。一般大盆3—5年換一次,中盆2—3年換一次,小盆1—2年換一次。樹樁生長速度快的可1—2年換一次,生長速度慢的可3——5年換一次。生長旺盛的樁景可延長換盆年限。生長速度下降,盆土干硬,透氣排水性差的,可縮短換盆時間。
(3) 換除舊土
每次換盆,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除去1/3—1/2的舊土,換上新土。
(4)根系處理
經過一二年栽培的盆樹,往往老根布滿盆底,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因此要結合換盆,剪除老根和腐爛根,促其萌發新根。根部最好用醫用的眼葯膏或磺胺軟膏作消毒處理,用葯消毒處理被人修剪過的根部目的就是以防細菌感染。
(5)盆底處理
盆底部的排水孔應覆蓋瓦片或者其它能擋住泥土薄片,防澆水時泥土流失。同時盆底可鋪一煤渣或粗砂,以利排水。
(6)對盆景進行清洗消毒
用過的盆景盆一定要清洗凈再用,否剛易傳染病菌。
(7)盆土的濕度
盆土過濕或過干都不利於換盆。過濕,容易粘泥,不利於修根和去舊土;過干,換盆時易損傷根系。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最好視情況在換盆之前先澆一次透水,待盆土干濕適度時再換盆。
(8)換盆後的管理
換盆以後,要先放在半蔭和通風良好的地方,並用細噴壺澆一次透水,待萌發出新根後,才能把它慢慢移到陽光下養護
⑤ 火棘盆景的養護管理
上盆栽種養護:火棘扦插苗越冬後至3月份,氣溫回暖,即可選樹形好的移栽上盆。開始宜用小盆,瓦盆最好。培養土宜用細煤渣、腐殖土、菜園土混合而成,並適當添加有機肥末,使之生長茁壯。每10天左右施一次有機肥液,5—6月現蕾開花,加強肥水養護管理,使枝條加粗加長,盡量保護長枝條,以利蟠扎造型。8—9月份即可造型製作盆景。
寒冬臘月,百花凋零,萬物枯寂,唯有火棘盆景生機盎然,葉色青綠,紅果滿枝頭。
一、火棘的形態與個性
火棘在我國分布很廣,多生長在丘陵地區,它屬薔薇科,常綠灌木,3至4月開花,盛花期一簇簇好似片片雪花。火棘的果為圓球形,成熟的果實直徑約5mm—6mm,光澤度強,為極佳的觀果盆景素材。
二、火棘盆景的裁樁和定植
火棘的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可用保水性強、吸肥力大、排水性好、酸鹼適中的肥沃土壤直接上盆。才下山的樹樁,不管自然形態有多美,必須經過養坯階段。如果樁頭保留枝葉太多,一開始就植於工藝盆中,又是綁扎,又是懸根露爪,總想一次成型,結果欲速則不達。因工藝盆淺、土滿,雖經常噴水,表面濕潤,但盆里的土卻是乾的,這樣,樹樁在盆里就會漸漸失水而枯死。因而初上盆的火棘樹樁,應選用較深的土瓦盆和紫砂盆,因為土瓦盆和紫砂盆透氣性好,利於排水,有利樹樁成活。
定植後的樹樁根據樹勢作初步設計,再次修剪摘葉,保留少量供光合作用的樹葉,以減少營養消耗。用木工使用的白乳膠將露在盆土以上的傷口進行兩次塗抹以減少水分蒸發,避免傷口開裂,發芽不到位。把定植好的樹樁擺放在光照時間長、通風條件好的地方,澆足定根水,進行日常管理。
三、火棘盆景的日常管理
1.澆水:初上盆的火棘樹樁,每天早晨8點,下午6點各澆一次水,每次澆水要把所有枝幹噴濕。新芽長出5cm~6cm後,可一天澆一次水,注意盆土不要太濕,以免影響新根正常生長。新芽長出8cm~10cm後,此時新根已基本形成,可視盆面土不幹不澆,澆就澆足,直到盆底流水為止。
2.施肥:由於盆的空間有限,土少、養分不足,要使盆栽火棘長勢旺盛,沒有肥料是不行的,但必須把握好施肥的時間及數量。為了充分發揮肥料功效,滿足火棘樹樁生長的需要,一般新樁3—4月不施肥,5—6月每10天用0.2%的尿素液進行盆土和葉面噴施一次,7—9月,用菜籽餅水每10天施肥一次,10--12月,用雞糞10%稀釋後15天施肥一次,次年的1--2月停止施肥。
用以上施肥方法,當年新枝可長粗1cm—1.5cm,已成型的火棘盆景,也會年年開花結果,而且果多、果大、果亮,能充分體現其觀賞效果。
3.防病治蟲:由於環境因素,火棘易得白粉病,危害葉片、嫩枝、花果。這是因為光照不足,通風條件差,遮蔭時間長而導致。可採用噴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或多菌靈進行防治。危害火棘生長的害蟲主要有兩種:一是刺吸性介殼蟲,可使樹樁長勢衰退,甚至整株死亡,介殼蟲的體面有蠟質層,葯物難以進入蟲體。防治方法:要經常觀察,如發現介殼蟲要立即用鐵絲、木棍或小刀將介殼蟲除掉。葯物可用0.1%的機油浮劑,噴灑樹體,按盆土的1‰埋呋喃丹,通過內吸收殺死蟲體。二是蚜蟲,一般春、秋兩季易發生。蚜蟲危害樹樁,會使新梢、嫩葉扭曲變形,蚜蟲排泄的糞便落在葉、果上面形成小黑點,影響火棘盆景的觀賞效果。採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用80%的敵敵畏800~1000倍液連續噴兩次,可殺死全部蚜蟲。
4.換盆:火棘盆景年年掛果,對養分消耗很快,一般大而深的盆兩年換土一次,小而淺的盆一年就要換土一次。換盆時間最好在二月的下旬到清明前進行。在新芽還沒有萌發前,摘掉樹葉和果實,用帶有磷鉀肥的營養土進行換盆。換盆時,將植株從盆中取出,然後用小鐵鏟或竹片將四周和底部老根、老土剔除三分之一,再上盆時,先在盆內水孔上面填放紗網或碎瓦片,以利通氣和排水。鋪一層營養土,然後將植株放人,一面填土,一面用小木棒或竹片將泥土搗實。土一定要比盆口低lcm~2cm,以利於平時澆水。換土後的第一次水要澆足,以後就正常管理。換過盆的火.棘盆景,不要頻繁搬動,以免傷害新根的生長和改變植株的方位,影響觀賞效果。
四、火棘盆景的造型方法
年初上盆的火棘樹樁,如果養護得法,土肥、水、治蟲跟得上,7~8月新枝可長到60cm~80cm,這時要開始進行第一次造型、修剪。根據樹樁形態,因材立意進行設計構思,本著統觀全局、因材施藝、順乎自然的造型原則,不要只留3—5枝而把其它枝條全部剪掉。除應剪掉平行枝、重疊枝、交叉枝、切干枝外,其它枝條盡量不剪。以後如有多餘,邊養邊剪,不會影響整個樹形。對保留的粗、主枝使用較粗的鋁線強扭到位,一次定型。對主枝上的小枝,用細鋁線扎枝定位,先扎頂部後紮下部,先扎大枝,後扎小枝,從基部到梢部。繞時,將鋁線的一頭環抱主幹一圈,使其固定,鋁線要貼緊樹皮,與樹干直徑成45°角均勻地上繞,直到頂端。根據造型的需要,樹枝向右下彎,鋁線應朝順時針方向繞;如果樹枝向左下彎,鋁線要朝逆時針方向繞。火棘的生命力極強,枝條的柔韌性也特別好,造型時,即使扭轉處斷裂,只要還有一層皮未斷,仍不影響其正常生長。用鋁線蟠扎一般60天後拆除。
第二次造型修剪在9~10月進行。經過第一次的蟠扎修剪,樹冠的輪廓線條已基本成型,這時要看盆景的根、干、枝、葉是否自然流暢、疏密得當,剪去多餘枝條,保留短枝,在養護過程中要勤觀察,多思考,需要反復進行蟠扎、修剪、造型、摘心、抹芽,才能保持優美的樹型。
⑥ 盆景什麼時候換盆最好
1.給盆栽換盆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在春季,此時氣候正合適,換盆的話對植株傷害較小,不會過多影響植株。
2.並且萌發性較強,恢復比較快,對於後期長勢也具有幫助。
3.除了春季之外,還可以選擇秋季。
(1)盆景換盆時間
換盆時間依樹種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在春秋兩季樹木生長緩慢時進行。一般耐寒的樹種如榆樹可早一些換盆,而喜溫暖的樹種如福建茶、紫薇和黃楊則要晚一此換盆,在接近初夏時進行。
(2)盆景換盆年限
換盆年限應視樁景大小、樁景種類及樹木長勢而定。一般大盆3—5年換一次,中盆2—3年換一次,小盆1—2年換一次。樹樁生長速度快的可1—2年換一次,生長速度慢的可3——5年換一次。生長旺盛的樁景可延長換盆年限。生長速度下降,盆土干硬,透氣排水性差的,可縮短換盆時間。
(3) 換除舊土
每次換盆,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除去1/3—1/2的舊土,換上新土。
(4)根系處理
經過一二年栽培的盆樹,往往老根布滿盆底,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因此要結合換盆,剪除老根和腐爛根,促其萌發新根。根部最好用醫用的眼葯膏或磺胺軟膏作消毒處理,用葯消毒處理被人修剪過的根部目的就是以防細菌感染。
(5)盆底處理
盆底部的排水孔應覆蓋瓦片或者其它能擋住泥土薄片,防澆水時泥土流失。同時盆底可鋪一煤渣或粗砂,以利排水。
(6)對盆景進行清洗消毒
用過的盆景盆一定要清洗凈再用,否剛易傳染病菌。
(7)盆土的濕度
盆土過濕或過干都不利於換盆。過濕,容易粘泥,不利於修根和去舊土;過干,換盆時易損傷根系。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最好視情況在換盆之前先澆一次透水,待盆土干濕適度時再換盆。
(8)換盆後的管理
換盆以後,要先放在半蔭和通風良好的地方,並用細噴壺澆一次透水,待萌發出新根後,才能把它慢慢移到陽光下養護
⑦ 冬季松樹盆景可以換盆嗎
一般都是秋季進行換盆,具體方法如下:
樹在盆子里生長久了,根群迂迴生長,或是介質崩解成粉狀,造成透氣、排水、保水性不良,就需要換盆。一般而言,培養期的松樹約2~3年,成品樹約4~5年左右就需要換盆。實際換盆周期視樹況、盆土狀況而定。大多數的觀念,認為換盆時間在將要芽動前最佳(每棵樹會有些差異),以松樹來說,最好的時機就在1月~3月,我大部份是在立春( 2月上旬、中旬)這個時期比較多。秋天時則以9~10月進入休眠前比較好,不過此時也是整姿的好時機,兩件事不能同時做,而時序上即將進入休眠生長緩慢的時期,此時剛換盆的松樹比較需要照料,所以還是建議在早春時期換盆,換盆後正好接著生根展葉的生長旺盛期,比較好照顧。
准備換盆前先禁水幾天,讓盆土稍干
注:
1.松樹換盆不洗根
2.松樹修根下手要輕一點,不能像雜木一樣,最好能留下幾條明顯有吸水能力的細根
3.填入介質後,要用竹筷插入盆土內,一邊填土一邊搖,各處都要做,讓土壤和根盡量密合
4.處理好後,用連逢頭一直沖水,將土粉沖出來,確保空氣流通的管道不被阻塞
5.換盆後還是置於全日照下
在市場所販售的素材,業者所使用的介質都不太好,我們買回來後,往往需要換盆,植物才會長得好。但是要先判斷上次換盆(或上盆)到現在相隔多久時間,一般在一年內不建議換盆,或是只拔盆不清土(要有把握不會使太多的土團散落),直接套大盆,翌年再清土換盆。
如果樹比較大棵,清土柱最好分成兩次,比較不會影響樹勢。就是說,清理根部換土可以分成兩次來進行,第一次清理一半,來年換盆再清理另一半
松樹要有共生菌,才會長得好(松菌是絕對共生菌,沒松菌松樹會死翹翹),不論是剛買回來的素材,或是已經培養一段時間的半成品,換盆最好摻1/3以上的舊土(已經先禁水幾天,舊土可以立即過篩,選擇比較大的、好的介質摻入),修剪下來的根,也附有許多松菌,放在土表上,稍微掩蓋,也有助於保有松菌數量。
換盆後不要立即施肥,至少等1~2個月以後再來施肥,或是樹已經明顯生長(如新芽伸長)再來施肥比較保險,讓新根有較好的生長條件。
雜木換盆修根,葉子要一起配合修剪,松樹換盆修根,不修剪葉子。
比較小的樹,往往沒有土柱或粗的根,可以用來固定樹木,如果用塑膠盆,可以在盆緣鑽3~4個孔,把鋁線穿過這些洞綁在主幹上,如果是硃砂盆可以把鋁線繞過整個盆子,固定樹木。固定樹木很重要,樹沒固定好,風吹樹搖,新長出來的細根、根毛被拉斷,樹長不好,嚴重的話甚至會掛掉。
⑧ 對節白蠟盆景換土移栽方法
盆內栽植多年的對節白蠟樹樁,因盆土養分消耗過大,有機物和微量元素減少,樹的根系集結盆底,附滿盆壁,極易將盆土頂出盆面。如不換土,用施肥法增加土內養分和補充微量元素,樹樁仍然能照常生長,但根系長粗伸長後,側根較多。為了提露加工根部,使其達到盤根錯節、懸根露爪的奇妙姿態,同時也促進根系生理功能的發展,就有必要在蟠根時翻盆換土,翻盆換土時蟠根。常言說「盆樹無根如插木」,根是對節白蠟樹樁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根可露的盆景不是完整的對節白蠟樹樁盆景,無美根的樹樁盆景不是完美的對節白蠟盆景作品。新樁栽種三年以上長勢好的,才能翻盆蟠根。兩年期的養樁剛恢復元氣,過早蟠根易影響樹勢。翻盆蟠根時間應在該樹種萌芽前後到初夏,以萌芽前後為最好。此時春寒料峭枝葉未動,地下細根已經先行,而春季是植物生長旺盛期,蟠根後有春夏秋三個生長季節,十分有利於根系復壯、生長。換盆宜在盆土濕潤時,一手托盆一手握樁,將盆翻轉,稍加震動或按壓底孔,將泥土連樹樁一起扣出。鼓腹盆中的樹樁和土翻難以扣出,可去除部分表土,用自來水沖刷盆的邊緣,將四周沖出一定的間隙後,便能順利地將樹樁脫出。水沖傷根少,安全又方便。脫出的樹樁用水沖刷去部分或全部泥土,露出根系,晾曬一個小時。待根由脆變軟,用粗細適宜的金屬絲旋扎調整定形,如用繩索等其它物品輔助,效果更好。調整時掌握好著力點,緩慢用力,對易斷急彎處用手指保護好。在易斷處纏上較密的細絲,防止其破裂和折斷。彎曲時彎到需要的角度不再回彈變形時為止。較粗的根一次不能彎曲到位,可輔以其它辦法牽拉,分次到位。整形可用懸根露爪法,將分散的根適度收攏整形,使根形成強烈的支撐力度感。可用蟠根錯節法,使根系相互交叉穿插,平卧土面後向泥土內扎入。也可用隆根龍爪法,將基部根隆出地面經轉折後彎向土中。根多者還可向四面輻射,也可用石塊平放於根下,將根蟠於其上,成有新意的附石變型式。蟠根類型多、變化大,可針對不同的樹種,結合自己的領會與創造,做出有特點的造型方式,形成自己的風格,務求其美能顯露出來。只要認真動手蟠根,就一定能出好的根景作品。根蟠好後,用事先准備好的過篩篩干細土上盆。干細土流動性好,邊填土邊震動,能使泥土充分流入根的間隙中與根緊密接觸。忌用濕土,濕土流動性差,不能充滿根的小間隙內,當土填到四分之三時,再抖動盆體,用鈍頭竹簽扎緊土內空隙後澆水或浸水。透水後,震動盆體或將泥土壓緊,填滿盆土進行正常的養護管理。養護期間,還要進行煉根。方法是將樹樁置於陽光充足處,以利植株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促其吸收和蒸發水分。在盆土表面乾燥變白時不要馬上澆水,半天或八小時後再澆。如此反復交替不斷進行,並輔以薄肥勤施,就可達到煉根的目的。這樣出來的根粗、多、長,充滿盆底,甚至可將盆土頂出盆面。根多則枝葉旺盛,能經受風吹日曬。經過煉根的盆景反復蟠紮根部,經幾年培育提露出來後,其妙盡在不言中。
⑨ 盆景冬天可以換盆土么
盆景冬天通常可以進行換盆,但有些盆景處在花期間的不易換盆,換盆後容易引版起提早謝花或掉權花或不開花,可等到花謝後進行換盆,如果沒有開花的盆景可冬天進行換盆土,因此時處在休眠期有利換盆後的恢復生長。
註:答錯請見諒,答對勿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