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
㈠ 盆景藝術學習
期待你的下文,我也是盆景愛好者,主要製作銷售米葉羅漢松,珍珠羅漢松,赤楠,雀舌羅漢松盆景和素材。
㈡ 中國的盆景藝術有哪些特色
中國盆景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的東方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內歷史。早在唐宋時期盆容景已成為美化環境、供人觀賞的藝術品。中國盆景以精湛的技術造型和巧妙的藝術布局,置祖國的秀麗山水、植物於咫尺之中,創造出一幅幅活的立體圖畫,它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巧妙結合。
它源於自然,卻又高於自然,既順於自然之理,又巧奪自然之神功,把優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聳秀、密樹蔥蘢,縮影於玲瓏的盆中,因此被人們譽為活的藝術品。盆景的美是形與意巧妙結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藝術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的靈魂是詩情畫意。盆景創作的精髓是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盆景創作的手法是對比、誇張、變化。盆景造型的關鍵是取材、立意、布勢和傳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說,這也正是中國盆景的特色。
㈢ 中國盆景的盆景藝術造型的要領
發布日期:2014-05-17 瀏覽次數:320
盆景造型耍遵循「從有法到無法」、「從無我到有我」的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提倡「有法無式」,不作繁瑣規定。因材因勢制宜,交叉綜合運用。
1,樹木盆景(1)樹干取勢布局法。「樹分四歧,有短有長;勢取向背,亦馳亦張」。主幹勢取向背:向勢舒展,背勢縮斂。分枝布於四方:收尖結頂,注意穿插。向勢力求長枝:強化動勢,協調輕重。背勢蓄枝轉向:欲進先退,欲縮先伸。前枝用於遮掩:豐富層次、斜曲有向。後枝陪襯得體:多位造型,四面景觀。分枝布局有序;弛張互用,疏密相間。切忌左右開弓,平板單調,虛實不分。(2)蓄枝造型法。「一枝見波折,兩枝分短長,三枝講聚散,有露也有藏」。各部蓄枝,見機取勢,一至三枝,使用不一。結頂為三(一長兩短),向勢長枝,一短一長。其餘為一,亦可為二。層次活潑,過渡自然,枝幹造型,可波可折,粗扎細剪,逆扎順剪;兩枝造型、宜分短長(上短下長,外短內長,背短向長,逆短順長),三枝共存,聚散有序(背勢枝短,向勢校長;二短枝聚,一長枝散;聚枝偏高,長枝梢低)。分枝布局,有露有藏,露透虛靈,藏顯幽探。(3)整體造型法。「主幹蒼勁,根理健壯,分枝平垂,幾見波折。收尖漸變,結頂自然。層次活潑,動勢飛揚,以形寫意,神采天然」。枝幹造型,壯美為佳,不求枯古,但求蒼勁;收尖漸變,不落錐形模式;結頂自然,不結成「大屋頂」而富於變化;層次活潑多變,過渡自然,既有節奏,更富韻律;動勢飛揚在於表達主題,形隨意定,不拘一格,以達到「自然的神韻,活潑的節奏,飛揚的動勢,寫意的效果。」(4)各式造型法。①直干高聳,分枝平垂,力求俯枝,平中求奇;②斜曲多姿,幾見波折,動勢飛揚,力求均衡。③懸崖險峻,掛而不卧,三曲有法,險穩結合。④叢林多景,虛實相宜,爭讓顧盼,協調統一。2、山石盆景(1)整體造型法。因材制宜,按形分類,石質相同,石色相近。石紋相似,脈理相通:加工自然,坡腳完整,布局合理,組合多變,寓意深刻;動勢飛揚,樹石並茂,神韻天成;(2)各式造型法。①峰狀石:高聳雄勁,山勢環抱,參差錯落,平中求奇;②岩狀石:險峻幽深,鍾乳懸垂,藏露有法,動靜結合;③嶺狀石:平遠清逸,去來自然,賓士有勢,聚散合理;④石狀石:體態玲瓏,瘦、漏、透、皺,奇而不陋,險穩相依;⑤組合石:多景廣設,多式組合,三景一體,三遠並用,以峰為主,「十味調和」,亂中求整,組合多變。我認為盆景造型要過好三關:一為栽培關,一為造型關,一為意境關。
㈣ 盆景藝術美包括哪些
淘寶網: 盛世鑫毅植物園 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版楊等盆景,價格合理,多精權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㈤ 盆景藝術有什麼特點
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園林藝術珍品,它以植物、山石等自然物為主要素材,經過園專藝培養和藝術加工,將屬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色及其神韻再現於盆中,成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具有「以小喻大」、「形神兼備」、「借景抒情」的特點,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美結合。
盆栽是指將植物栽植於盆中進行觀賞,正常運用園藝手段對它進行培育養護,主要欣賞植物生命過程中的自然生態形象及色彩、風韻。
日本稱盆景為盆栽。歐美盆景是從日本傳入,根據日本叫法,稱盆景為bonsai(盆栽)。而盆景源自我國,故盆景界一些學者認為盆景英語詞以採用漢語拼音penjng為好。
㈥ 什麼是盆景藝術
盆景藝術是漢族特有的傳統藝術,園林藝術的珍品。用盆景塑造形象,具體反映自然景觀、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中國盆景的流派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後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等
盆景是藝術美的創造,同山水畫和山水園林有著相似之處,很重視寫意和抒情。雖然師法造化,以自然為藍本,但又不僅僅是單純地摹擬自然景物。在創作上常常採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審美效果。 盆景不同於盆栽的道理就在於此:盆栽僅僅是一種栽培方式,在盆缽中栽植樹木花草.未經藝術加工。而盆景則是栽培技術與造型藝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優美的造型風格。同時,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缽、幾架相配合,互相協調襯托,才能構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盆景藝術在歷史的沿革過程中,形成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 樹木盆景以木本植物工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體,其製作技術較為復雜,大致有挖掘、種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藝術上則要求具有老乾虯枝,清奇古雅,生機勃勃,意韻深遠的效果。 山水盆景則以山石、水、土為主要材料,為無生命物質,其製作技術要求側重於藝術境界,不論是層巒疊蟑,還是波光島影,應能表現出山河的錦綉壯麗。
㈦ 盆景藝術是怎樣的
盆景塑造形象的藝術,不僅可以具體反映當時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生活流行趨勢版,還可以表現權人的思想感情。如何去欣賞作為一種藝術品的盆景也的一門學問,它也需要欣賞者有一定的思想、閱歷和修養才能理解盆景的內涵所在。
㈧ 盆景藝術的歷史及現狀
盆景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源於中國的農耕文化,汲取了中國人文文化的營養,迎合了大眾的審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擺案頭賞心,可置屋角悅目。室外、街頭,廣場、公園,人們喜聞樂見,給人以溫馨的心情,優雅的心境。盆景製作凝結著人類追求自然,追求藝術的創作觀念,獨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觀賞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園發展演變逐漸形成的。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7000餘年)遺址中發現繪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證據。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距今1700餘年)有盆栽花卉的畫面,畫面是一個圓盆,盆中栽著6支紅花,盆下配有方板幾架,形成植物盆缽幾架三位一體的藝術造型,與現代的盆景極為相似,有人認為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於盆景起源的確切時間,有待今後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證實。
對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認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證據就是在陝西省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之子)墓的甬道東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畫。所繪這一盆景和現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見當時盆景已成為觀賞珍品,作宮苑御用。同時受到魏、晉、南北朝山水畫興起的影響,應用寫意山水畫理的「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手法,使用山石與植物相互組「景」,則簡單的「盆栽」而發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宮博物館內保存一幅唐代畫家閻立本繪的《職貢》圖,圖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在進貢的行列中,有一個手托淺盆,盆中立著造型優美的山石,這和現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進貢的行列中,還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這些畫面足以證實在唐代盆景已經形成了。
今天,盆景藝術又重綻光彩,恢復了昔日的輝煌,且風格各異,流派紛呈。
中國古代的盆景與各地的氣候、文化、資源相結合,形成了揚派、蘇派、嶺南派、川派、海派這五大門派。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獨具的特色和相應的藝術與自然和諧的氣息。揚派即揚州、泰州一帶盆景風格,以層次分明、平穩嚴整見長;蘇派即蘇州、常熟為代表,以老乾蟠枝、清秀古雅見長;嶺南派即廣州、佛山為代表,以剛勁挺拔、飄逸豪放見長;川派即四川盆景,以傳統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藝見長;海派即上海風格,以明快、流暢、新奇為特色,歷史雖短,卻能博採眾家之長,自成一體。五大流派只是擇其要而述之,不免掛一而漏萬,故後來又續有增補,如加上徽派,稱之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廣西、福建、浙江、北京,稱之為十大流派。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國的盆景藝術日新月異,蓬勃發展。
㈨ 盆景藝術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盆景復藝術制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的東方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已經出現。其源於自然,卻又高於自然,既順於自然之理,又巧奪自然之神功,把優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聳秀、密樹蔥蘢,縮影於玲瓏的盆中,因此被人們譽為活的藝術品。盆景的美是形與意巧妙結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藝術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的靈魂是詩情畫意。盆景創作的精髓是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盆景創作的手法是對比、誇張、變化。盆景造型的關鍵是取材、立意、布局和傳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說,這也正是中國盆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