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臘梅盆景
① 誰知道這種白色花的臘梅是什麼品種的
為臘梅科落葉大灌木,高達5米,喜光而耐寒陰。冬季氣溫不低於-15度就能在露地內安全越冬。但花容期如遇到-10度氣溫,開放的花朵常受到凍害。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怕風,忌水濕,適合種在向陽避風處。 臘梅為中國傳統名花,歷來深受人們喜愛。若與紅果南天竹搭配,則花果並茂,艷色馨香,更可令室內生春。臘梅還是盆景良材,其花可提煉香精,又可熏制花茶,花、根莖可入葯。
② 臘梅盆景應如何上盆養護
1、疏枝,臘梅上盆前一定要疏枝,疏枝目的是減少水分的蒸發,專保留植株的水分,促進植株屬更好更快的恢復生長。
2、控水,臘梅上盆後第一次用水浸,接下來的一年都要控制水,原則是花盆見干見濕,既盆土發白以後在澆水,澆水既澆透
3、花盆選擇,花盆以陶盆為上等、紫砂盆或瓷盆次之、塑料盆最次。其次花盆最好選擇寬口盆(臘梅橫根多一些)。
4、澆花水源選擇,雨水為上、井水次之、河水再次、純凈水再次、涼白開更次、自來水最次。
③ 盆栽臘梅什麼時候長花苞
盆栽臘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溫度維持在-2℃左右,花期不得低於-10℃。臘梅怕風,風大會因相互摩擦而葉片造成銹斑。臘梅耐旱,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夏季酷熱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乾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澆水以澆透為宜。花前或開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
臘梅必須在花謝後及時修剪。-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臘梅喜肥,每月可施薄肥一次,不可施農肥,以免入秋後「貪青」。秋季落葉前增施追肥,磷、鉀、氮的比例為2:1:0.5較宜。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
防治病蟲:臘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採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④ 請問直徑十五歷米的臘梅樹做樹樁盆景可以直接據平樹干嗎該怎樣造型求高手指點!懸賞啦!!!
立冬之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日照時間越來越短,體力活動也進入溫和的花朵,或從旺盛期冬眠期。如何將植物和花卉的冬季家,已成為公眾關注的許多問題。
人們土生土長的花主要分為兩種冷,冷的恐懼。如玫瑰,杜鵑,桂花,鐵樹等植物屬於風寒型,甚至放置在室外露台上,一般可以越冬,而在米蘭,吊蘭,如怕涼發財樹的植物必須在室內移動。這將基於經處理的鮮花的不同特徵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在不同的
芙蓉不同的植物,一品紅,秋海棠,茉莉,龜背竹等預熱鮮花,在溫度低至10℃的
1.冷加工性能應移入室內;吊蘭,文竹,橡皮樹等,都移到了室內,當溫度低5℃。花霜之前,絕大多數應入室盜竊。
盆栽在室內注意通風,通風的窗戶和門,當溫度較高中午開放。茉莉,扶桑,九里香,杜鵑,君子蘭,仙客來,一品紅,蟹爪蘭等花卉應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充分接受光照,讓葉片光合作用好,及時的營養供給。
2.為了控制蒸發量在冬季澆水植物在冬季比夏季
少得多,因此,不必頻繁地澆水。如橡膠樹,巴西木,發財樹,米蘭,茉莉花,臘梅,梅花,茶花,茶梅等觀賞植物,冬季要控制澆水,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冬季和早春開花的臘梅,梅花,茶花等,應控制澆水,但應多飲水,以利於花芽的形成。龜背竹搬到室內,紅掌,綠蘿等盆栽觀葉植物,應以水為基礎的,水,補充,以保持盆土不幹。如果低於0℃
一天的最低溫度,澆水時間是中午的最佳選擇。要應用
3.低濃度復合肥復合肥
君子蘭,馬蹄蓮,菠蘿等,可以澆灌0.2%和0.1%磷酸二氫鉀,尿素混合物;米蘭朱嵐茉莉等,可以追溯到應用薄P和K,以利於其順利越冬。對於大多數觀葉植物,停止氮,適當修整一些鉀肥的低濃度,增加花卉的抗寒性。
4.修剪必不可少
移入室內的盆景入室前,盆花,應切斷枯枝敗葉,過密枝,病蟲枝,枝薄等;對徒長枝,可減少剪切強度;對於有一兩年的盆景,可解去捆紮材料,或解開,重新綁扎的形狀,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固定位置,以防止勒束,傷枝形成一層,造成枯枝。樹樁盆景在陽台上,郎宇鵲梅,榕樹,羅漢松,圓柏,龍柏等,進行必要的修剪。茉莉,紫薇,石榴等,都可以在明年修剪深秋,減少在冬季植物養分消耗,促進花店更多的營養物質,因此更多的花。冬花
5.注意
疾病預防更嚴重的病蟲害的季節,花朵易受介殼蟲,紅蜘蛛,蚜蟲,白粉虱等害蟲。在葉斑病的表現,而腐爛的其他分支。因此,在盆花入室必須徹底治療,這些害蟲,不要讓它傷害鮮花入室盜竊。
此外,前冬花,盆壁和盆底應清洗,發現枯枝,病蟲枝應削減。從陽台進入後第一周的房間,最好是打開窗戶通風,使花卉逐漸適應溫度變化,否則容易使盆花葉片發黃脫落。一般應放置在溫暖的室內向陽處,當放置在前面花席揚陰影或半蔭花放置在後排,和偶爾朝著轉換盆栽。
⑤ 盆栽的臘梅葉子發白
盆栽的臘梅葉子發白,應是白粉病。白粉病發生在葉、嫩莖等部位專,初期為黃綠色不規則小斑屬,邊緣不明顯。隨後病斑不斷擴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後該處長出無數黑點。染病部位變成灰色,連片覆蓋其表面,邊緣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嚴重時葉片容易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霉斑早期單獨分散,後聯合成一個大霉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
防治方法:可直接剪除病葉,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注意通風和光照;夏季控制澆水,不可向葉面噴水,栽培環境不可過濕。 葯劑防治,發病嚴重時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⑥ 臘梅花要怎麼栽培管理
臘梅性喜陽光照射,特別能耐旱,故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臘梅也能耐陰,耐寒冷,在濕潤的地方也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通透性好、排水性強的砂質土壤為好。
1.盆栽臘梅,臘梅盆景,骨堅而韻秀,香烈而不俗,確實別有趣味,是城鄉人民最喜愛的高級觀賞品。但是,臘梅盆景一般不易製作,要求製作者要有一定的園藝蟠扎技術。梅樁主幹造型最關鍵,要求蒼勁古雅,富於變化。春季花開後將其梅樁倒斜上盆,主幹橫斜近於盆面,對於造型的枝幹進行割傷處理,蟠扎前先將枝條左右彎曲,使之柔軟,然後再運用蟠扎技藝,將其進行彎曲蟠扎。梅以疏為貴,因此枝條不宜過多。對於小枝條也可進行捻曲,使之下垂,增加彎曲之感。如果養有古老臘梅樁,還可根據其基本形狀製成疙瘩梅樁,將老樁主幹之樹蔸發出的枝條,剪成各種形狀。每次翻盆換土時,可培土提根,使之懸根露爪,時間一長,便能成蒼勁古樸的樹形,置於庭院,更具美好情趣。
盆栽臘梅樹樁,園藝上大多採用土陶盆或宜興陶盆,特別是景德鎮瓷質盆,蒔養梅樁更是錦上添花,極為美觀。但是,為了有利於臘梅樁頭的正常生長,一般在初次上盆栽培時,大多使用通透性強的土陶盆。因為土盆透氣滲水,適宜臘梅生長。只是在冬季臘梅含苞欲放時,再把它移入瓷質陶盆內,置於室內觀賞。
盆栽臘梅用土,要求培養土不宜過肥,但是,團粒結構要好,利於通風透氣滲水。再就要求培養土的理化性能適宜,臘梅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盆栽臘梅土不宜過濕,否則容易爛根。長江流域花農用的盆栽臘梅土壤,多是將草皮、樹葉與人畜糞尿、菜園土分層堆積,待其充分腐爛後晾曬整細過篩,並適當加入一點堆肥,充分調拌均勻,備為隨時上盆之用。
2.施肥方法,臘梅是一種喜肥花卉,但是,盆栽臘梅施肥不宜過多,以免營養生長過剩,枝條徒長,不能形成花芽分化。但也不能缺肥,使植株生長不良,營養不夠,長不好,開花少。一般上盆時要施入底肥,如餅肥或其他磷、鉀肥,在生長季節可用有機液肥,按照1∶2、1∶4的比例每周施入一次,直到伏天枝條停止生長。6~7月正是花芽分化膨長期,每十天施一次全元素肥料,以便促其更多的花芽形成。花芽分化以後,可將花盆鬆土理溝,施一次菜籽餅或黃豆餅肥,使之隨時供給養分,促進花芽生長。含苞欲放前施一次速效氮肥,保證開花需要。每次施肥後的第二天,要澆一次透水,使之充分吸收養分。
3.澆水措施,盆栽臘梅樹樁,最忌盆土水漬,所以澆水不宜過多。但是,由於盆土容水有限,土壤中又不能缺水,所以說澆水也是一個關鍵。盆栽臘梅的澆水次數和澆水量,要根據當地氣候、環境而定。一般放在庭院的盆栽臘梅,春季每十天半月澆水一次,如果春旱風大,水分蒸發快時,可2~3天澆水一次,要保持土壤微潤,夏季營養生長期,要適當增加澆水量,保持土壤絕對濕潤,三伏天高溫時,水分蒸發更快,再加上葉片蒸騰和臘梅的花芽分化,這時需水量更大。但又不能多澆水,水分多又影響植株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在花芽不能分化時,可採取先干停止營養生長,後濕促進花芽分化,否則影響開花。秋冬季節臘梅進入生殖生長,只要土壤微微濕潤即可。元旦、春節把盆栽臘梅移上陽台蒔養,要增加澆水次數,不能使盆土過干,使之順利開花。
在整個蒔養過程中,要注意梅雨和大雨侵襲,要隨時倒掉盆內積水,若遇連天大雨,或者陰雨綿綿,可將盆梅倒放蒔養,或者移至其他避雨地方,總之不要使盆內積水,否則盆栽臘梅會因水分過多爛根死亡。
臘梅原產於我國華中地區。地處湖北西部的神農架林木區,在海拔450~850米的山地里,至今還有大片野生原始臘梅。同時,它又是引種馴化較早的冬季開花的花卉。據資料介紹湖北沙市的章華寺至今還保存有楚國時期的古臘梅,現在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臘梅是優良的庭院、園林綠化觀賞花卉,也是優良的盆景材料,還可作室內切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梅花根枝均可入葯。
4.適時修剪,臘梅的花以5~20厘米長的短花枝上著生最密,中花枝次之,35厘米以上的長花枝著花稀疏,大多徒長枝不開花。素有臘梅不缺枝之諺語,花謝後發葉前,結合造型,應較重地修剪一次。對一年生枝條留2~3對芽短截,並及時更新老枝,短截後的枝條再長出新枝長10厘米時,進行2~3次摘心,促發短枝,使樹形勻稱優美。在修剪摘心的同時,如株形方位不需要伸長時,應及時用剪刀疏芽,4~6月要經常觀察枝芽生長情況,除去無用的徒長枝。7月後株型已定,如再抽芽發枝,應及時疏枝摘心,保證花芽分化。
5.病蟲害防治,臘梅的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葉斑病、白紋羽病。黑斑病初現近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初為褐色,後變為近白色,邊緣仍為褐色,病斑兩面稀散著生暗褐色霉叢。炭疽病在葉尖或葉緣出現近橢圓形淡紅色到灰白色,邊緣褐色的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點。葉斑病初為圓形褐色斑,擴大後中央變淺褐色或灰白色,邊緣深色,中央散生小黑點。以上三病可用50%多菌靈1000倍防治。
白紋羽病初期葉片黃化,枝條枯死,根頸部褐變,木質部枯朽,並有白色至灰白色根狀菌索纏繞,偶見黑褐色球形菌核。發病後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灌根,每周一次,連灌3次。
臘梅的蟲害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蛾、大蓑蛾及木蛾等。以上害蟲可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1000倍噴殺。
⑦ 臘梅盆景葉子出現紅葉有的是白點點是什麼原因
這是白蠟蟲,一般人工用牙簽或類似的細棍剔除即可。如面積較大,也可用40%樂果兌水800-1000倍噴蟲患處。
⑧ 盆栽臘梅的施肥
施肥:
在4到6月花芽形成前期宜隔10天施一次肥。6月底至入伏前,每周追施一次氮磷相結合的稀薄肥水,促使花芽形成。伏天追施1到2次,肥宜薄。秋後再施1次即可。換盆時可在盆底施足基肥。
臘梅的養護方法
1、放置場所:
蠟梅盆景宜放置於避風向陽處,忌寒風,夏季略須遮蔭,冬季盆栽的在氣溫低於1℃時應移至室內越冬。
2、澆水:
蠟梅較耐旱,有「旱不死的蠟梅」之稱,但也不可過旱。平時盆土可略帶幹些,澆水要「見干見濕」,不澆則已,澆則澆透。
伏天是花芽形成期,不可缺水,應早晚各澆一次水,秋後落葉時,盆土可偏幹些,每隔5~7天澆一次水。
3、修剪:
修剪一般在3~6月間,8月後停止。每年開花後應隨即將老的花枝截短,每枝最長只留15~20厘米。
待新枝長出2~3對芽之後,就摘去頂芽,不久又長出旁枝,待長至10厘米後,再摘芽一次,如此反復數次,直至花芽基本形成。
4、翻盆:
蠟梅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時間以冬末春初花謝後為好。翻盆前可先摘去已萌發的芽,約經5天後,隱芽萌動膨大時再移植。
翻盆時去掉三分之一的舊土,剪去爛根、枯根,修除過長的老根。
換以凍酥的塘泥土或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礱糠灰和沙土。
(8)白臘梅盆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
臘梅不適合種植在過於溫暖的地區,因為花開對氣溫的要求是0℃~ -10℃的氣溫持續至少5天。
病蟲防護:
蠟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
⑨ 盆栽臘梅花怎麼養
適期修剪:蠟梅發枝力強,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適時施肥:蠟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盆栽蠟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
適量澆水:蠟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蠟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