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木爪子樹盆栽

木爪子樹盆栽

發布時間: 2023-05-18 09:16:24

⑴ 有害植物有哪些

植物發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變化程序,即病變過程,無論是非侵染性或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發生一些外部觀察不到的生理活動的變化,產生生理病變。隨後細胞和組織也發生病變,最後發展到從外部可以觀察的兵變,因此,植物病害表現的症狀是植物內部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的結果。症狀是植物和病原物兩者的綜合反映。一般把植物本身的病變稱為病狀,把病原物在植物發病部位所形成的有一定特點的結構稱為病症。所以,一般所說的症狀包括了這兩者。植物病害的症狀可分為許多類型。根據植物發生的病理變化,在病狀方面,大致可分為下列五種類型:(1)變色植物受害後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稱為變色。如葉綠素的形成受到抑制,造成葉綠素減少而出現褪綠,葉綠素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葉片發黃,表現為黃化。花青素過盛時葉片發紅或呈紅色。另一種形式是葉片不是均勻地變色,而是深綠或黃色部分相間,則稱為花葉。(2)壞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死亡而造成壞死,壞死是在葉片上表現為葉斑和葉枯。葉斑形狀、大小和顏色不同,但輪廓都比較清楚。葉斑的壞死組織有時可以脫落而形成穿孔葉斑症狀,有的葉或果上的病斑圓形或有綸紋或呈角形,可按斑的形狀稱為圓斑、綸紋斑、角斑等。較大面積的枯死,便造成葉枯、芽枯、莖枯等症狀。(3)腐爛是植物組織較大面積的分解和破壞。植物的根、莖、花、果都可以發生腐爛,幼嫩或多肉的組織則更容易發生。腐爛有時與壞死很難區別,一般講,腐爛是整個組織和細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壞和分解,而壞死則多少還保持原有組織和細胞的輪廓。腐爛可分干腐、濕腐和軟腐等,根據腐爛的部位又可分根腐、莖腐、基腐、花腐、果腐等,幼苗的根或莖腐爛,幼苗直立死亡稱為立枯,幼苗倒伏,稱為猝倒。(4)萎蔫是指植物失水而發生凋萎。萎蔫有各種原因,典型的萎蔫症狀是植物的莖或根的維管束受病原物侵害,菌體堵塞導管或產生毒素,阻礙或影響水分的輸送。這種萎蔫是不能恢復的。此外根或莖的進一步壞死和腐爛或土壤缺水也可使植株萎蔫。(5)畸形畸形的種類很多,增生性的畸形有枝條不正常地增加、產生叢枝、局部細胞增生形成腫瘤、根的過度增多形成發根等,抑制性的畸形有葉變小、葉缺、植株矮小、節間縮短等。病部組織發育不均衡時出現扭曲、皺縮、卷葉等。以上所舉均為植物發生的病理變化,而事實上許多病害在植物上可以突出地看到病原物的種種結構,也就是說有明顯的病症,

⑵ 九里香有毒不

九里香的花、葉、果均含精油,出油率為0.25%,精油可用於化妝品香版精、食品香精;葉可作調味香料;枝葉入權葯,有行氣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可治胃痛、風濕痹痛,外用則可治牙痛、跌撲腫痛、蟲蛇咬傷等。此外,醫葯上還以之為強壯劑、健胃劑等。
著名的胃葯——三九胃泰原為第一軍醫大學科研成果,曾榮獲解放軍醫葯科技成果獎,後被深圳南方制葯廠生產為一種中葯沖劑,造福於廣大患者。其配方中的主要成份就是葯用植物三椏苦和九里香,所以取名三九胃泰。
沒毒

⑶ 家庭花盆栽種木鱉子的方法

木鱉子

Semen Momordicae

(英)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別名 漏苓子、藤桐子、木鱉。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木鱉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 的種子。

【草葯名】: 木鱉子

【內容介紹】:

【中文名】木鱉子(《開寶本草》)

【類 別】種子類

【異名】木蟹(《開寶本草》),土木鱉(《醫宗金鑒》),殼木鱉(《葯材資料匯編》),漏苓子(《中葯志》),地桐子、藤桐子(《中葯材手冊》),鴨屎瓜子(《葯材學》),木鱉瓜(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葯手冊》)。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木鱉子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木鱉子,又名:木鱉藤。

多年生草質藤本,具膨大的塊狀根。

莖有縱棱;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

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

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葉腋,花梗細長,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黃綠色;雄花:萼片5,革質,粗糙,卵狀披針形,基部連合,花瓣5,淺黃色,基部連合,雄蕊5,癒合成3體;雌花:萼片線狀披針形,花冠與雄花相似,子房下位。

瓠果橢圓形,成熟後紅色,肉質,外被軟質刺災,種子略呈扁圓形或近橢圓形,邊緣四周具不規則的突起,呈龜板狀,灰棕色。

花期6~8月。

果期9~11月。

生長於山坡、林緣,土層較深厚的地方。

也有栽培。

分布廣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鱉根)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9~11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剖開果實,曬至半干,剝取種子;或裝入盆缽內,待果皮近於腐敗時將果皮弄爛,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種子,曬干或烘乾。

【葯材】種子略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直徑約2~3厘米,厚約5毫米。

表麵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網狀花紋,周邊兩側均有十數個相對的鋸齒狀突起。

外種皮質堅而脆,內種皮薄膜狀,表麵灰綠色,絨毛樣,其內為二片大形肥厚子葉,黃白色,富油質,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以籽粒飽滿、不破裂、體重、內仁黃白色、不泛油者為佳。

主產廣西、四川、湖北。

此外,湖南、貴州、雲南、廣東、安徽亦產。

【化學成份】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炮製】除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連殼打碎,或去殼取仁。

【性味】苦微甘,溫,有毒。

①《開寶本草》:甘,溫,無毒。

②《綱目》:苦微甘,有小毒。

【歸經】入肝、脾、胃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陽明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③《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消腫散結,祛毒。

治癰腫、疔瘡、瘰癧、痔瘡、無名腫毒、癬瘡,風濕痹痛,筋脈拘攣。

①《日華子本草》:醋摩消腫毒。

②《開寶本草》:主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癰,肛門腫痛。

③《綱目》:治疳積痞塊,利大腸瀉痢,痔瘤瘰癧。

④《本草備要》:瀉熱,外用治瘡。

利大腸,治瀉痢疳積,瘰癧瘡痔,乳癰,蚌毒。

消腫追毒,生肌除酐。

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濕郁熱而為痛風癱瘓、行痹、瘙厥、腳氣、攣症、鶴膝。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或煎水熏洗。

內服:多入丸、散;煎湯,2~4分。

【宜忌】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①《本草匯言》:胃虛、大腸不實、元真虧損者,不可概投。

②《醫林纂要》:忌豬肉。

【選方】①治一切諸毒,紅腫赤暈不消者:木鱉子(去殼)二兩,草烏半兩,小粉四兩,半夏二兩。

上四味於鐵銚內,慢火炒焦,黑色為度,研細,以新汲水調敷,一日一次,自外向里塗之,須留瘡頂,令出毒氣。

(《醫宗金鑒》烏龍膏) ②治瘡瘍、疔毒初起,瘰癧,臁瘡,小兒蟮拱頭:土木鱉(去殼)五個,白嫩松香(揀凈)四兩,銅綠研細一錢,乳香、沒葯各二錢,蓖麻子(去殼)七錢,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一錢。

上八味合一處,石臼內搗三千餘下,即成膏;取起,浸涼水中。

用時隨瘡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貼瘡上,用絹蓋之。

(《醫宗金鑒》神效千捶膏) ③治兩耳卒腫熱痛:木鱉子仁一兩(研如膏),赤小豆末半兩,川大黃末半兩。

上葯同研令勻,水,生油旋調塗之。

(《聖惠方》) ④治瘰癧發歇無已,膿血淋漓:木鱉仁二個,厚紙拭去油,研碎,以烏雞子調和,磁盞盛之,甑內蒸熱。

每日食後服一次,服半月。

(《仁齋直指方》木鱉膏) ⑤治痔瘡:荊芥、木鱉子、朴硝各等分。

上煎湯,入於瓶內,熏後,湯溫洗之。

(《普濟方》) ⑥治小兒丹瘤:木鱉子新者去殼,研如泥,淡醋調敷之,一日三、五次。

(《外科精義》) ⑦治倒睫拳毛,風癢,亦爛:木鱉子仁捶爛,以絲帛包作條,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次服蟬蛻葯為妙。

(《孫天仁集效方》) ⑧治陰疝偏墜痛甚:木鱉子一個磨醋,調黃檗、芙蓉末敷之。

(《壽域神方》) ⑨治腳氣腫痛,腎臟風氣,攻注下部瘡癢:甘遂半兩,木鱉子仁四個。

為末,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同葯四錢,摻在內,濕紙包煨熟,空心食之,米次下。

服後便伸兩足,大便行後,吃白粥二、三日。

(《本事方》) ⑩治腳氣腫痛:木鱉子仁,每個作兩邊麩炒過,切片再炒,去油盡為度,每兩入厚桂半兩,為末,熱酒服二錢,令醉得汗。

(《永類鈐方》) ⑾治痞癬:木鱉多用(去殼),獨蒜半錢,雄黃半錢。

上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

(《昔濟方》木鱉膏) ⑿治瘧母:木鱉子、穿山甲(炮)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

(《醫方摘要》) ⒀治經絡受風寒邪氣,筋脈牽連,皮膚疼痛,結聚成核,拘攣麻痹:木鱉子一兩(去皮,銼如小豆大,用清油二兩,浸一宿,然後慢火熬及一半以來,取出木鱉子,下黃醋一錢,相攪勻,等醋化為度,絹濾去滓),乳香一錢(別研細,等木鱉子油與臘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內,不住手攪勻)。

上以磁器收,每用少許,擦肌肉皮膚疼痛聚硬處,不住手,以極熱為度。

(《百一選方》木鱉子膏) ⒁治打撲損傷,瘀血不散疼痛:木鱉子(去殼研)半兩,桂(去粗皮)三分,芸檯子(酒浸研)二合,丁香五十粒。

上四味,將丁香、桂為末,與研者二味和勻,次用生薑汁煮米粥攤紙上,將葯末量多少摻入粥內,看冷熱裹之,一日一換。

(《聖濟總錄》木鱉裹方) ⒂治小兒疳疾:木鱉子仁、使君子仁等分。

搗泥,米飲丸芥子大,每服五分,米飲下,一日二服。

(《孫天仁集效方》) ⒃治疳病目蒙不見物:木鱉子仁二錢,胡黃連一錢。

為末,米糊丸龍眼大,入雞子內蒸熟,連雞子食之。

(《孫天仁集效方》) ⒄治小兒久痢,腸滑脫肛:沉香二錢,枳殼半兩(麩炒去瓤),五靈脂半兩(微炒),木鱉子(連殼秤)半兩(去殼用)。

上件前三味為細末,次入木鱉於同研細,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三歲兒每服三十丸,醋調茶清送下,乳食前。

(《楊氏家藏方》木鱉子丸)

【臨床應用】外用治療牛皮癬、干癬、禿瘡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將木鱉子去外殼,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葯汁,臨睡前用棉花或毛筆蘸塗患處,每日或隔日1次。

塗葯前患處先用鹽水洗凈;癬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療。

一般1錢木鱉子仁約需10毫升醋研磨,其葯汁可塗3x2厘米癬面5~7處。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莖有棱,無毛,卷須單一,與葉對生。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長卵形;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5腺體。花單性同株;雄花梗細長,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黃白色斑點,花冠淺黃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較小。瓠果長橢圓形,長9~15cm,熟時紅色,表面有軟質刺突。種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主產湖北、廣西、四川。

採制 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性狀 種子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徑2~4cm,厚約0.5cm/表麵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化學成分 含木鱉子酸(momordic acid)、絲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氣基酸、甾醇。

性味 性溫,味苦,微甘;有毒。

功能主治 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痔漏、干癬、禿瘡 。

⑷ 兒時吃過的70種南方野果,你還記得幾種

對於野果,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雖然現在的人可能已經不稀罕再去食用這些東西了,但在上個世紀,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前,野果還是飢荒年代的人們賴以充飢的食物。

南方山林里的這些野果你還記得嗎?

1、鄧盪子

鄧盪子學名懸鉤子,也叫刺泡,鄉下的山野路邊隨處可見,農村長大的人大部分應該都認識它。

2、炮筆子

炮筆子,學名酸藤子,別名信筒子、入地龍、雞母酸、咸酸果,小時候經常用小竹筒做手槍,拿它當子彈來玩。

3、棠梨子

棠梨別名野梨、山梨、鳥梨、赤梨,味道酸甜,略帶澀味。棠梨花、果均可食用。

4、油甘子

油甘子學名余甘果、別名牛甘果、油金子,初吃味道酸、澀、苦,過後回甘,可用於加工食品和泡酒。

5、雞錐子

很多人把雞錐子當成板粟的縮小版,其實它與板粟味道相去甚遠,它是紅錐樹的果實,而紅錐在兩廣地區一般叫作紅㰀。

6、豬肚子

豬肚子學名不詳,這個野果估計認識的人並不多,知道它能食用的人更不多,味道有些寡淡,不怎麼好吃。

7、酒餅子

酒餅子又叫酒餅婆或酒餅木,屬於紫玉盤科植物其中的一種,因整株帶有獨特的清香氣味而被廣泛用於酒麴的製作,果實可以直接食用。

8、姑稔子

姑稔子學名崗稔,又叫山稔子,之所以沒把這種野果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實在是太普通太常見了,沒吃過它的一定不是南方農村長大的孩子。

9、地菍子

地稔是一種多見於路邊或草坡上的植物,果實成熟後紫黑色,吃完它滿嘴都烏黑。

10、禾線子

禾線子學名不詳,應該屬於酸藤子一類,小時候常吃,味道酸酸甜甜的。

11、洗碗子

洗碗子學名不詳,植株和果實都與百兩金很相似,小時候常吃,籽大沒什麼肉,基本就是吃皮。

12、雞冠子

雞冠子學名蘋婆,又叫六旺子、九層皮,果殼可曬干泡茶,裡面的籽一般要煮熟後食用。

13、沙灘子

沙灘子學名火炭母,有些地方叫它火炭子,味道微甜、寡淡。

14、龐屁子

龐屁子學名破布葉,別名布渣葉、破布樹,果實可食,但沒肉且味道略酸。

15、牛稔子

牛稔子即五指毛桃的果實,成熟後果實紅色或深紅色,把帶毛的皮撕掉,裡面的果肉可以吃,味道清甜。

16、酸棗子(鼻涕棗)

酸棗子又叫鼻涕果,成熟掉落地下的果實可以直接食用,但味道很酸,有些地方的人們用它製作成酸棗糕。

17、桔鈕子

桔鈕子學名枳椇,別名拐棗、雞爪梨,可生食也可用來泡酒。

18、鹽膚子

鹽膚子別名五倍子樹,成熟後的果實上掛滿鹽霜,可直接食用,味咸微酸。

19、金櫻子

成熟金櫻子可以熬糖,也可以用來泡酒。鄉下土名稱它為糖盎簕子。

20、白飯子

白飯果又叫水枇杷、水東哥、米花樹,果小,白似米飯,故稱白飯子。

21、楊桃子

楊桃常見的有甜、酸兩個品種,可直接生食,味道酸爽,也可以曬成干品後用來製作美食。

22、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是一味中葯,它的土名叫冷飯坨,別名小血藤、風沙藤、紅木香,成熟後的果實可以直接食用。

23、黑口子

黑口子是野牡丹的果實,根莖可入葯,果實能吃,吃過之後舌頭會變黑。

24、龍葵子

龍葵是一種野菜,嫩莖葉可煮湯、炒食,但果實需成熟變成黑色後才可食用。

25、烏飯子

烏飯子,學名南燭,別名烏桐子、烏飯樹、米飯樹等,葉子可以用來染制黑色糯米飯,果實成熟後可以食用。

26、饅頭子

饅頭子學名木瓜榕,與野地瓜、無花果長得很相似,成熟後果實裡面汁水很多,甜如蜜糖,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蜜枇杷。

27、羊奶子

羊奶子別稱胡頹子、酸咪咪,成熟果實味道香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釀酒。

28、覆盆子

覆盆子別名小托盤、烏藨子,和懸鉤子一樣,都是農村常見的野果。

29、橄欖子

橄欖子有青橄欖和黑橄欖兩種,味道酸澀,一般經加工後作腌菜食用。

30、酸醋子

酸醋子學名雀梅,別名酸銅子、酸咪子、碎米子等,是盆景「七賢」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雀梅果實味道酸甜可口。

31、霹靂子

霹靂子土名叫碰烹仔、木饅頭,是一種天然的白涼粉製作原料。

32、老鼠瓜

老鼠瓜是一個中葯名,它的別名叫野西瓜,果實很小,但味道清甜,挺受農村小朋友喜愛。

33、牛尾虱

牛尾虱學名不詳,但小時候經常吃,味道酸酸甜甜,兩廣地區比較常見。

34、老鼠屎

老鼠屎學名勾兒茶,很多地方也稱它為鐵包金,果實可以吃,植物可以製作盆景。

35、麻甲子

麻甲子學名拔葜,又叫金剛藤,藤尖可作野菜食用、根莖可入葯,成熟果實可生食。

36、野李子

野生李子比較少見了,現在多為種植的品種。

37、野楊梅

野生楊梅在兩廣地區還是挺多的。

38、野桑葚

野桑葚相信大家認識,味道酸甜可口,生食泡酒製作飲料均可。

39、野山楂

野山楂別名紅果子、墨褐梨、南山楂,可以製作山楂餅、山楂片和腌制山楂罐頭。

40、野枇杷

野枇杷別名山枇杷,俗稱香膠木,比較少見了。

41、野葡萄

廣西大山裡比較多,很多人喜歡用它釀酒。

42、水茄子

水茄子與茄子樹長得非常相似,樹樁可以用作茄子苗嫁接的砧木,果實可以吃,但味苦,一般煮熟吃,可以用來製作料汁。

43、咕卟子

柚子的原生版本,大概沒多少人記得它還有野生的了。

44、飯頭督

飯頭督學名厚鱗柯,又稱補腎果、益腎子、風流果,光聽這幾個名字大家就應該知道它有啥作用了。

45、羊屎果

羊屎果又叫羊咩屎、山蒲桃、野冬青,名字聽起來不雅,但味道很不錯,清甜可口。

46、茼麻籽

茼麻又叫野薴麻、野麻,嫩果可食用,把外層的綠色果皮撕掉,吃裡面的白色的籽粒,味道清甜略麻。

47、野黨參果

野黨參又名土黨參,果實成熟後可以吃,味道微甜,根莖可以入葯,農村人常挖來煲湯。

48、雞嗉子

雞嗉子即野荔枝,現在較少見了。

49、蕃石榴(山石榴)

農村最常見的野果,小時候很多小朋友未等到完全成熟就爬樹摘來吃。

50、黑老虎

大血藤的果實,味甜,別名冷飯團、過山風、風沙藤、三百兩銀。

51、野檸檬(山檸檬)

小時候有誰吃過?那酸爽勁誰吃誰知道!

52、野木瓜

它可不像我們平時常見的水果木瓜,它是灌木,長樹上的,個小,味酸,可入葯。

53、山櫻桃

待它成熟的時候,一樹紅果掛枝頭,想想都流口水。

54、野桃子

野桃又叫小青桃,比平常吃的桃子要小,且味道偏酸。

55、橡果

可以製作橡果糕。

56、黃梔子

這是一種天然食品染料,可以製作黃色糯米飯和其它染色食物。

57、木鱉子

一種中葯材,鮮果裡面的果肉可以用來製作小吃,如黃糍粑、黃米飯等,但網路記載有毒,慎吃。

58、鴨屎子

雞屎子學名栝樓,又名吊瓜,果實裡面的籽可以食用,叫作吊瓜子,根部(又叫屎瓜根),曬干或烘乾後製成葯材天花粉。

59、杠板歸

杠板歸別名蛇倒退、貓爪刺、穿葉寥、河白草,看見果實這樣的顏色,是不是不敢吃?其實它是可以食用的。

60、仙人掌果(仙桃)

仙人掌號稱懶人植物,部分品種的果實可以食用,且味道很甜。

61、八月炸

八月炸學名預知子、八月瓜、野香蕉,成熟後果皮裂開,果肉像香蕉一樣可以剝開,裡面的果肉和種子都可以吃,味道香甜、口感細膩。

62、野草莓

這里的野草莓指的是野生的白色小草莓,也叫白草莓或白泡兒,但事實上蛇莓在很多地區也被稱作野草莓,同樣可以食用。

63、野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多生長在茂密山林或灌木叢中,現在能買到的多為果園苗圃栽培的品種,現摘的果實可以用來釀酒。

64、菇娘果

菇娘果別名燈籠果、紅姑娘、掛金燈,小時候大人總告誡小朋友說這果子不能吃,其實菇娘果營養豐富,不但能吃,而且味道酸甜可口,還挺好吃的。

65、石斑果

石斑果學名石斑木,別稱報春花、山花木、石棠木,這果實基本沒果肉,所以較少人吃。

66、莢蒾果

也是沒什麼果肉的,但味道酸酸甜甜,果實可以一整把往嘴裡塞,把汁吸了再把籽吐掉。

67、牛筋果

現在沒人稀罕吃它了,多用作綠化樹。

68、枸骨子

枸骨子又叫功勞子,果實多用來泡酒,因植物形態比較特別且果實紅艷好看,現多作為綠植盆栽或園林景觀植物使用。

69、毛粟子

毛粟子即板粟,其肉質香甜可口,炒食或烤食最受歡迎。

70、紅豆杉果

紅豆杉果實多用來泡酒或曬干後泡水飲用,但其實生吃也是可以的,雖然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紅豆杉果實可以食用。

另外還有山桔子、木竹子、蜘蛛果、野柿子、米粒子、地梢瓜、黃狗領、黃泡子、番鬼蒲桃、落地冬瓜、落地楊梅等等,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介紹。

本節內容就分享到這里,我是甘木棉,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收藏、轉發和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⑸ 這個到底是什麼樹叫做什麼名字

木鱉子編輯

聲明
本詞條可能涉及專業洞乎知識,中草葯並非沒有毒副作用,請遵醫囑服用,請勿輕信網上用葯建議。

木鱉子(學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別稱:番木鱉(中國經濟植物志),糯飯果(雲南河口),老鼠拉冬瓜等。多年生草質藤木,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棱;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
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
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常生於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野生於山坡、林緣的土層深厚
處。喜溫暖和充足陽光。在過陰環境下生長不良。分布於分布於長江流域激州及以南地區,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有消腫散結,祛毒的功效。
中文納鉛悉學名
木鱉子
拉丁學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別 稱
木鱉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葫蘆目

葫蘆科

南瓜族

苦瓜屬
亞 屬
木鱉子
分布區域
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

熱點內容
鹿晗迪麗熱巴七夕節 發布:2025-04-30 20:33:19 瀏覽:424
怎樣插花邊 發布:2025-04-30 20:30:29 瀏覽:728
七夕出租製作 發布:2025-04-30 20:01:08 瀏覽:316
插花燒一下 發布:2025-04-30 19:55:29 瀏覽:336
無主之地2情人節dlc攻略 發布:2025-04-30 19:37:54 瀏覽:533
贊紫玉蘭花 發布:2025-04-30 19:30:26 瀏覽:827
插花搭配比例 發布:2025-04-30 19:24:56 瀏覽:795
浪漫櫻花女 發布:2025-04-30 18:39:03 瀏覽:15
浦東川沙花店 發布:2025-04-30 18:38:56 瀏覽:886
梅花十字鎖 發布:2025-04-30 17:55:00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