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三哥
Ⅰ 紫銅印框高於印面是怎麼回事謝謝!
人 物
高老太爺
高克明--他的三子.
高克安--他的四子.
高克定--他的五子.
周 氏--他的大兒媳婦.
王 氏--克安妻.
沈 氏--克定妻.
覺 新--號明軒,大房的長子,大少爺.
覺 民--大房的次子,二少爺.
覺 慧--大房的三子,三少尋.
覺 英--三房的長子,四少爺.
覺 群--四房的長子,五少爺.
覺 世--四房的次子,六少年.
瑞 珏--覺新妻.
淑 貞--五房的女兒,四小姐.
琴小姐--即張蘊華,高老太爺的外孫女.
錢太太--同氏的堂姊.
梅小姐--即錢梅芬,錢太太的女兒.
陣姨太--高老太爺的姨太太.
鳴 鳳--大房的侍婢.
黃 媽--大房的老女僕.
婉 兒--四房的侍婢.
劉四姐--第一幕的"喜娘",瑞珏的陪嫁女僕.
袁 成--男僕.
蘇 福--男僕.
老更夫
馮樂山--高老太爺的朋友.
張 二--錢太太的老佃戶.
時間 北伐以前
地點 中國某大城市
第一幕 初春的一天
第一景--覺新的洞垮,午後二時許.
葦二景--景同上,同日午夜後.
第二幕 盛更,雨年半以後
第一景--夏夜,在覺慧卧室前庭院內.
第二景--同日午夜後,在覺新的卧室內.
第三景--半周後,仍在覺新卧室內.
第三幕 暮秋
第一景--高等二幕三個月後,秋天的傍晚,湖濱水閣旁.
第二景--離第一景有兩個月.冬大的薄暮,景同前.
第四幕 一星期後,由下午四時至翌日吳
--在芋夫人太城外的舊屋內.
第一幕
第一景
是梅花正開的時候,高府花園里的梅花也開得這般茂盛了。但是園子里卻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見一個人影,就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著幽香。那一叢叢的梅樹遠遠望過去,像雪林,像冰谷,泛漾於寧靜的天空,冷艷而沉穆,如若靜女。
初春的天氣,相當暖和。湖水明凈,閃耀著那映在衣中的花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悔花也降在做她的夢。
這時,高府里整個是一片喧鬧,只有這園子是另外的一個天地,是一個夢境。這屋子裡的主人們多半都不大喜歡梅花的,而那真愛梅花的人卻為了別的事困住了身子,不能到園子里來。
兩三天來高家所有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部在忙言辦喜事。凡進寬大的庭院里,散布著許多言人,唱戲的,幫廠的.還有那滿臉笑容到處張羅著的主人,和一些忙上忙下的僕役。院子里搭台唱戲,大廳里擺著宴客的酒席。
是午後二時的光景,賓客們正在用喜酒,新娘的花轎就快要抬進來了。
這時洞房呈是非常安靜的--它是靠近花園的一間屋子,往年是少小姐,遠親近戚小時一塊兒讀書的所在--滿屋洋溢著喜氣。這不是一間正方形的屋子,面對著觀眾的這面牆是一個高大的門,通外院的門上有雕細花的格子,由中間向兩面開的。門左--以演員的左右為左右--牆角處放一隻紅木高腳花架,架上一個大理石淺盤,盤里養著山石盆景,上面垂著吊蘭小草。架左的牆稍稍斜下來,這面牆上開著一列寬敞的長窗,正對著窗外的花園。打開窗子可以看見園里澈澆的湖光與雪似的梅樹。窗左再折下來又是左牆;靠牆放著一張紅木長炕椅,椅上套著藍緞子棉墊,中間一張少炕幾,幾上放著一個紫銅印香盒子。正面牆句右折下來是右牆,靠正面牆牆角處放一張紅木小條桌,桌上放著帽筒,裡面插看拂塵,還有一把細瓷彩花大茶壺。條桌右一個較小的門,通內院的,門上掛著古銅色緞門簾。門右的牆又正折過來,面對著觀眾是洞房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床。這床十分寬大,床前橫放著一條半尺高的踏板,兩端吝立一個櫃,是放鞋用的,也可以坐人。踏板外才是床的框子,框子很寬,上面是缽空描金的鳳凰和牡丹。床上有疊得高高的綉花閃緞被和綉花枕頭粉紅洋結帳子,卡色緞子帳檐,綉著梅花。床前左面放一張紅漆方凳。床右空著一塊地方,用米色綢慢子這住,裡面是放箱子和換衣服洗臉的用具,再折下來是右牆,靠牆一張流妝台,中間是圓鏡子,鏡子兩端各有兩個個抽屜,面上放著玻璃盒子,粉罐,胭脂盒等化妝品,抽屜里放了梳子與零星首飾。台上有一個青色假龍泉窯大花瓶。還有一個嶄新的錫燈盛。
梳妝台兩邊放兩張福建紅漆圓凳,屋正中一張紅木八仙桌。上面放對錫燭台,高插著一對龍鳳喜燭,旁邊一個紅漆大果盒,蓋子掀著墊在下面,盒裡放些喜餅,掛元,棗栗之類。燈右四個紅彩金花的細瓷蓋碗,左面長窗上掛著深紫色窗帷,兩旁垂著紫銅鉤。炕椅前中間一個瓷痰盂。左牆炕椅上掛著粉色飛金蠟箋的四幅屏,屏左掛一個白底子藍花葫蘆形扁花瓶,瓶里插著松柏枝。屏右一個掛鍾。梳妝台右牆上,桂一個烏木正方圓角鏡框,框里是白緞子綉的鴛鴦,鏡框上下都是桃形的銅釘桂著托著。
〔開幕時,炕幾上的香盒裡正燃著檀香未,香煙繚繞,一對龍鳳燭照得滿屋喜氣洋洋。四太太王氏和五太太沈民立在正中門外,正對著一些親戚們招呼著,說著,笑著,行著禮。那些親戚老太太們也你一句我一句地應和。丫頭仆婦也在攙著扶著,連聲答應主人們的喊叫。外面又有知以的老僕高呼「某大人到」或者「某太太到」「某老爺到」,拖著庄嚴而悅耳的腔調,嘹亮的喊出來。在這些喧雜的聲浪中還隱約聽見遠處鑼鼓,唱戲和喝彩的聲音。過時--
王 氏 (點著頭,笑說)伯母!慢點走!婉兒,快點扶著馮老太太下台階。-一走好!走好!-一我們還要照應著新房。
沈 氏(大聲,指手畫腳地)慢慢走!--不對,戲台在那邊!在那邊戲台!--太親母!我門就來,我們照應一會新房就來。
老太太們和其它的女賓們 (客氣著,有的笑,有的喊,有的彷彿正顫顫巍巍下著台階,一片混刮,的足步和笑語聲夾雜在一起)是阿.進去吧!我們認得!--不用扶了!--四太太,你們招呼別的客人吧!一五太太,進去吧!歇一會兒吧!-戲台在那邊?曉得了。--請回請回吧!
沈 氏 (又連忙喊)喜兒!你炔扶著呀!--慢走!慢走!(嚴厲地)淑貞,好好跟琴表姐走路!別亂跳!
王 氏 (在沈氏還在嚷著送客的時候已轉過身產,似乎有些疲倦地)哎!
(王氏--四太太,高克安之妻--身材不高,尖尖的瓜子臉,嵌上一對芝麻大的小眼,一眨一眨地,專為暗地探取人的眼色。薄片子翹嘴,滿臉機巧酸刻的神氣,短短的衣領上露出一段細而長的黃頸脖,走起路來斯斯文文,擺東擺西,像一隻灑面上的鴛鶿。說話聲音尖銳,冷言冷語地時常帶出嘲諷的冷笑。在大家庭的明爭暗鬥的空氣中過久了,耳儒目染,無意中就會流露出一種幸災樂禍.看隔壁戲①的態度。他說話十分小心,明白自己在家中所處的地位。除了在有人侵犯到她切身的利益時,她的言語,總是模稜兩可的。她穿著綉花的紅湖縐裙,青緞鞋,上面罩著一件雪青色團花緞皮襖。
沈 氏 (防佛做完了一件大事,深深嘆了一口大氣,才十分吃力地轉過身來,自得地)可把我累昏了:這幫老太太們!
〔沈民--五太人,高克定之妻--生得胖,走到人前笑叫呵的,肥答答的,暮一看覺得可喜,細細審視就會令人生厭。她的性情有人認為是豪爽,實際上卻是粗野。聲音洪亮,說起話來,指手畫腳,除了在她的公公高老太爺,和其他嚴厲的長輩們面前,總是高談闊論,如入無人之境。講完了,別人不知說些甚麼,自己也不知說些甚麼。任何事無論巨細,她總喜歡參預。目的未必在自己要做主角,她的見解是:只要有了地一份,這事匣不會錯。有心眼,不過都是些不足輕重的,並且心裡也擱不住。佰貌庸俗,方面大耳,塌鼻子,腫眼睛泡,厚嘴唇包不住牙齒,寬大的前額,兩鬢又齊又方,垂下一大給「劉海」,烏黑油亮的發髻上,斜插著一朵肥大的絨花。她也穿著紅裙,元色湖繪襖。濃妝艷抹,頭上手上滿戴著珠翠首飾。她拿著一條粉紅手帕,不住地扇,似乎忙了一天,現在才剛剛歇歇腳。比起王氏來,她確實易於親近,只是言淡舉上過於陽躁,像一團暴火,令人不可向逛。
王 氏 (慢吞吞地)這會兒道喜的客人來的真不少!
沈 氏(急忙忙找一個凳子坐下〕唉,四嫂,你也快找個凳兒坐坐吧。我腿都站麻了!就是他們高家的規矩多,我嫁過來十二年啦,我一看見高家的長輩子來,我還是頭大!
王 氏 (一向不大接答這一類話,十分有分寸地)五弟妹,你不去照應照應女客們吃飯去么?
沈 氏 (連連擺手)得了,得了,我先歇歇。忙了三天,跑上跑下的,我連這新房都沒有好好看過。(不知是忙的得意,還中慪氣)大少爺接媳婦,我們當嬸嬸的受罪,你說天下有這個道理不?
土 氏 (笑著)得了,等淑貞長大了,找個好姑爺,那一天您五太太不就歡天喜地當個享福的外老太太么?
沈 氏 (兩手一擺,高聲大笑)啊呀,別造孽吧。我沒這么大福氣!
(忽然正經起來)這兩天光淑貞那雙腳就把我氣死了。
王 氏 (像是開心,其實是打趣,她向來是暗地恥笑沈氏的愚蠢的)怎麼啦?腳裹得怎麼樣啦?
沈 氏 (十分氣憤)哎,死不聽話呀!我跟她好說歹說,她都不聽。這兩天剛裹得有點名堂,她半夜又愉偷地放了。
王 氏 (故意大驚、小怪)哎呀,那怎麼好?不白費了精神?
沈 氏 (連聲嘆氣)哎,哎,--嗯,氣急了,我就拚命拿馬鞭子抽!抽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咬著牙)「我看你還放,還放,還不肯裹!」
3 回復:《家》劇本版 作者:曹禺
王 氏 其實孩子小,打狠了也不好。
沈 氏 (十分顧惜,又自認十分明白的樣子)哎,四嫂,沒法了,這是做娘的心哪。「打在兒身,痛在娘心」!我的肉,我怎麼不疼!可是有甚麼法子?我一看見這新房,我就想起我過門坐洞房第一天晚上受的氣!(猶有餘痛〕我,我一輩子忘不了!
王 氏 (悠悠然的神色)唉,過了許多年還記著這干什麼?
5 回復:資料:曹禺改編的話劇《家》
沈 氏 (非常憤慨地)忘不了,忘不了!你想,你五弟,(忽然又是恨,又是幽默地笑起來)我那新郎官哪!那個死東西!他就死也不肯進房。旁人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進房,大家都對著我面前笑,笑啊,笑啊,笑得我--
王 氏 (佯為不知,獃獃地)是怎麼的啦?
沈 氏 (眨眨眼)四嫂,你真不知道,你還是裝傻?
王 氏 (有點認真)五弟妹,我裝什麼?我真不知道。(笑著逗問)真的,為什麼?
沈 氏 (白眼一翻)為什麼?(把腳一伸)還不是為我這雙半大不大的腳?(忽然)不成,不成,非裹不可!(向外屋走)淑貞!淑貞!
王 氏 (看她神經)你干什麼?
沈 氏 (不理,大聲)淑貞!
(外面一個女孩兒的愉快響亮的聲音:(拖長)嚷,媽!
沈 氏 (對王氏)叫淑貞燙腳!我跟這孩子說好的,放她三天假,算為著她大房的大哥結婚。可今天是黃道吉日,今天夜晚,說甚麼,我得給她再裹,誰說也不成!
王 氏 五弟妹,女兒是你的,你放心,誰也不敢勸你的。
沈 氏 (說不出的煩惱)唉,你不知道哇,他們大房的人頂好管閑事啦,那天大房的老三,覺慧那個小東西就當著我面,為著(著重)我的女兒裹腳,就--(越想越氣)唉,不說了,氣死人,(大喊)淑貞!淑貞!
〔外面女孩兒(又一聲短而快地):嚷,媽。(隨著應聲立刻由止中門跳著跑著,一溜風似地闖進一個女孩兒--淑貞,年約八九歲,圓圓臉,白里泛紅的兩頰,像熟透的蘋果,一雙明亮活潑的小杏核眼,彷彿永遠是笑著的,梳著兩條烏黑的小辮子,隨著她在背後跳動不歇,像兩只斗雞尾巴上的毛。她穿著一套桃紅小花的綢子襖褲。一雙小小的天足穿著紅挑花鞋,幾乎可以撩亂人的眼,野兔似地在地上不停地跑動。手裡拿著一袋紅紙包好的喜果。
淑 貞 (高舉著喜果,歡叫)媽!喜果!喜果!吃喜果!(一把塞到沈氏手裡)
沈 氏 淑貞!
淑 貞 (回首,匆忙地)四伯娘,你也吃,大姑媽給我的。沈氏淑貞,你聽著,--
淑 貞 (興高采烈,絕未聽見,笑著,說著,找著)咦?咦?我的手絹呢?我放在這屋裡的手絹呢?(一邊說,一邊十分靈巧可喜地轉了一個螺旋,四下里望,忽然歡叫起來),阿,在這兒哪!(立刻從沈氏身旁飛跑到對面炕幾前,一腳就登上了緞炕墊--)
王 氏 淑貞!
沈 氏 死鬼,你要摔著!
淑 貞 (回頭一笑,跪在炕上,探著身子,從懸在喜屏右的葫蘆形扁瓶里插著的松柏枝上取下來一條小小的紅手帕,笑著。罵著)壞三哥!壞三哥!這一定是三哥放的!(立刻下來,沒有停息)媽,我到前院跟三哥一塊看戲去啦。(說完就跑)
沈 氏 別跑,淑貞!
(屋外又一個女孩的聲音:(沉穩地)淑貞!你還不來?
〔淑貞跑到了正中門口,正遇著高克安踱進,幾乎撞著。
淑 貞 (對著克安賠了一個個心)四伯伯!
沈 氏 這孩子!(正當淑貞翻身又要走的時候,忽然追上一步,嚴厲地)淑貞,你別太高興!記著:你今天晚上--
淑 貞(臉上忽然罩了一層恐怖,由不得低頭望瞭望自己的腳,睜大了痛苦的眼,顫抖地懇求著)媽!
沈 氏 你玩去吧!
〔屋外快樂的喊聲:淑大!淑貞!
淑 貞 (驀地用力轉過身,似乎不顧一地)嚷,我來了。(淑貞由正中門跑下。高克安望瞭望,即轉過拄來。一副不足輕重的削薄相,幾根硬骨頭支架著一身富麗的衣裳。他向來十分講究穿戴。今天遇著這樣的盔典,一天就換了三套衣服.來炫耀自己為富有。知挑選衣服的精晨。他現在穿一件灰湖縐面銀大鼠脊子的皮袍,上面罩著一件細花、光彩奪目的黑絛馬襯。他的性情較王氏略微明快。不過許多地方這夫妻二人的態度頗為彷彿,都好在人背後挑挑撥拔,自己暗中可以得些利益。他從前讀了兒年書,結了婚就一直陪著夫人鬼混,讀不成書,做不了事,除了陸續添了幾個子女外,再沒有比這更值得提起的成績。
Ⅱ 贊美釣魚城的句子
1. 關於贊美釣魚城的詩句
關於贊美釣魚城的詩句 1. 贊美城牆的詩句
1.《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2.《古築城曲五解》
元稹
年年塞下丁,長作出塞兵。自從冒頓強,官築遮虜城。
築城須努力,城高遮得賊。但恐賊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傳父言,莫問城堅不。平城被虜圍,漢劚城牆走。
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築城猶嵯峨。
築城安敢煩,願聽丁一言。請築鴻臚寺,兼愁虜出關。
3.《題青龍寺》
朱慶餘
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牆。
4.《春至》
白居易
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白片落梅浮澗水, 黃梢新柳出城牆。
閑拈蕉葉題詩詠,悶取藤枝引酒嘗。
樂事漸無身漸老,從今始擬負風光。
5.《宿李主簿(一作劉員外)》
周賀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牆四面鎖山多。
去年今夜還來此,坐見西風裊鵲窠。
2. 關於贊美彩特美的詩句
淇奧
佚名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譯文
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
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裊娜連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良玉垂耳邊,寶石鑲帽如星閃。
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
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庄嚴。
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人不怨。
此外,像《贈孟浩然》、《裳裳者華》、《皇皇者華》、《叔於田》等也均是描寫男子相貌堂堂的經典詩文。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
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
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
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裳裳者華
佚名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譯文
花兒朵朵在盛開,葉兒繁茂長勢旺。
我遇見了那個人,我的心啊真舒暢。我的心啊真舒暢,於是有了安樂的地方。
花兒朵朵在盛開,鮮亮艷麗黃又黃。
我遇見了那個人,他的服飾有文章。他的服飾有文章,於是有了喜慶的排場。
花兒朵朵在盛開,有黃有白多嬌艷。
我遇見了那個人,四匹黑鬣白馬駕在前。四匹黑鬣白馬駕在前,六根韁繩光滑又柔軟。
要向左啊就向左,君子應付很適宜。
要向右啊就向右,君子發揮有餘地。因他發揮有餘地,所以後嗣能承繼。
叔於田
佚名
叔於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譯文
三哥打獵在野地,里巷空曠不見人。哪是真的不見人?沒人能與三哥比,確實俊美又謙仁。
三哥打獵在冬季,里巷再沒人喝酒。哪是真沒人喝酒?沒人能與三哥比,那麼有為又聰秀。
三哥打獵在郊外,里巷再沒人騎馬。哪是真沒人騎馬?沒人能與三哥比,英俊勇武本領大。
3. 描寫驪山的詩句
第一首
綠翠驪山煙幕間,西陽畫卷似江南
帝王安逸多歸處,褒姒狼煙為笑玩
泉暖明皇陪貴玉,寒心安史想翻天
明君一代留遺憾,過馬嵬坡遺恨冤
(作者唐塔)
第二首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作者:唐山妞妞)
第三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事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第四首
唐朝《宿昭應》
夜憶開元寺,凄涼里巷間。
薄煙通魏闕,明月照驪山。
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
半壁空宮閉,連天白道閑。
清晨更回首,獨向灞陵還。
第五首
唐朝《詠史詩·褒城》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第六首
唐朝《驪山》
風搖岩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牆。
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
4. 關於贊美五里橋的詩歌
參考資料:
南星橋:淑氣風光架嶺送登彼岸,洞天雲漢橫梁穩步長堤。
安平橋: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
金鰲玉�白練橋:南向題有「銀潢作嶠」四字,有聯曰:
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員嶠水中央。北向題有「紫海四瀾」四字,有聯曰:綉彀紋開環月珥;錦瀾漪皺煥霞標。
爽且靜兮濠濮澗:南邊de橫額是「山色波光相罨畫」,北邊de是「汀蘭岸芷吐芳馨」,對聯分別是:日永亭台爽且靜;雨余花木秀而鮮。蘅皋蔚雨生機滿;松峰橫雲畫意濃。
頤和園中綉漪橋:螺黛一丸,銀盤浮碧岫;鱗紋千疊,璧月漾金波。
諧趣園里知魚橋:月波瀲灧金為色;風籟�琮石有聲。
鬼斧神工趙州橋: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蒼龍背上行。
懸崖百丈橋樓殿: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
二十四橋明月夜:得勝轅門卸甲;太平沙河洗馬。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風吹到月三更。
勝水橋頭徐霞客:東側:勝景重新,舟馳人行通海宇;水形依舊,流清湍激映天然。西側: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墜南陽。
蘇州古豐樂橋:水連天長,萬古川源連泰瀆;年老人樂,四時風景勝滁陽。
蜀山大橋:南側:室歙溯來源,兩岸靜涵荊水綠;浙吳通要道,一弓長抱蜀山青。北側:不霽何虹,天遠媧皇來補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為題橋。
蘇州橋:青山綠水百花苑;聚龍醒獅萬年城。
5. 描寫「武隆天生三橋的優美」的句子或者詩有哪些
句子如下
1、世界文化遺產的重慶大足石刻及龍水湖溫泉湖泊山嶽風景區
2、世界自然遺產的重慶武隆天生三橋、芙蓉洞、芙蓉江大峽谷、仙女山景區
3、淶灘、中山、瓷器口重慶三大古鎮之一游。淶灘古鎮曾被評為中國十大中國最美村鎮之一,裡面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中山古鎮的古鎮氛圍、優美山水則更為出色;瓷器口古鎮的最大看點在於它是中國大城市鬧市中唯一保留完整的千年古鎮
4、黑山谷、金刀峽、神龜峽等綺麗峽谷風光
5、游重慶四面山、金佛山、縉雲山、仙女山這四座名山之一
6、到合川看世界最著名的戰爭遺址、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處」的釣魚城古戰爭遺址
詩如下
1、當代詞人馬干國有《沁園春》詞贊曰:
遠也蒼蒼,近也茵茵,甚似夢中。看翠嶺亘立,烏江徐繞,朝陽披彩,夕照塗彤。恣意牛羊,任翔鶯鵲,萬類生靈盡自融。誰營建,這東方瑞士,仙女行宮。
春來萬紫千紅。夏日裡,游車似巨龍。惹帥男靚女,甜言蜜語,傾心草地,沐浴清風。待到寒冬,銀妝素裹,滑雪穿梭笑叟童。吾何愜,竟揚鞭躍馬,射箭鳴空。
2、山水詞客、巴渝詞怪孟湘游此,也題有《水調歌頭》詞:
松濤聲陣陣,碧浪野茫茫。巒峰林海綿延,輝映溢芬芳。觀日通天塔上,驚見霧雲飄渺,仙女帶羞藏。夜窺石門洞,玉兔掛穹蒼。
春賞花,秋看月,夏乘涼。寒冬冰瀑,滿目雪鎖裹銀裝。異寶奇珍處處,曲徑幽馨縷縷,草動現牛羊。都為武隆醉,無限好風光。
6. 贊美定州塔的詩句有哪些
定州古城主要景點:
定州貢院:定州貢院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三年重修從建成到清朝滅亡,一直是定州及附近地方學子考取秀才和貢生的場所。定州貢院建築雍容壯觀。軒身其中,既可領略獨特的建築藝術,又可想像當年森嚴宏大的考試場面。
定州文廟:位於定州市城區中部,始建於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是供奉孔子的場所,河北省保存最完事的文廟古建築群,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5685平方米。文廟建築氣勢恢弘,院內蒼柏林立,花草相依,環境幽雅。著名的「東坡雙槐」,傳說是宋代大文蘇東坡在定旅店做父母官司時親手桿下的,現在仍然蔥郁古樸。
開元寺塔:開元寺塔為八角形樓閣建築,高83.7米,全塔越向上塔徑越小,層高越矮。塔身各層外壁內均有一周迴廊,整個塔身猶如大塔中又抱著一座小塔。塔內保存有宋代壁畫,磚雕斗拱,彩繪天花。迴廊兩壁有佛龕及歷代名人題詠碑刻30多方,各層門窗雕刻的五彩祥雲,象徵著佛光普照。軒身於此,使人彷彿進入香火繚繞的佛門聖地。定州塔外觀挺拔俊秀,威武壯觀。宋代時定州是與遼毗鄰的軍事重鎮,可登塔來觀察敵情,故此塔又稱為「料敵塔」。 古城定州位於保定西南50公里處,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著稱於世。商周以來,定州一直是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7. 關於贊美九寨的詩詞
贊美九寨的詩詞如下:
1、瑤池本是在人間,堪笑凡夫安學仙。有路天堂通九寨,此中仙境任盤旋。
2、細數珍珠百十潭,流雲在水近茅庵。一溝濃烈松林翠,滿眼清幽寶石藍。幸好山深無佛誦,適逢客眾有詩談。境佳本屬文人輩,留取華章賺點頷。
3、四面山巒回峰映一潭碧水狹口流。
4、蜀山自古稱峨眉,峨眉哪比九寨奇?碧湖相連群瀑疊,水光山色仙境開。
5、金秋訪九寨,紅葉勝花開。碧海泛五彩,風雪舞劍岩。四顧皆仙界,一步一徘徊。揮手暫相別,相約又重來。
8. 關於贊美九寨的詩詞
古人有詩形容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那麼應該用怎樣的詩句來贊美九寨溝的「五花海」呢?湖水一塊一塊呈現著,晶瑩透徹,五顏六色,平鋪著,厚積著,著實可愛,不同的角度便是不同的畫,即使梵高再世也難敵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它還有「卧龍海」、「天鵝海」、「箭竹海」、「熊貓海」、「老虎海」、「珍珠灘」、「盆景灘」等,有的嫻靜如仙子,讓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有的清純嫩軟,令人想到曾觸過的最柔的肌膚;有的歡快活潑地跳動著,全身涌動著青春和活力。她們象星星在藍天下熠熠閃光,是一顆顆鑲嵌在九寨溝的明珠,是一個個生活在九寨溝的精靈。
贊美四川九寨溝
五一假日旅遊季節剛剛過去,成都峨嵋、樂山、九寨溝此時正大好春光,九寨的水、峨嵋的山、樂山的佛,無不在以嶄新的風姿迎候遊客的到來。聽說我將與家人同行去四川旅遊,心中不禁有些興奮,四川這地方,物產豐富,四季如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成都是四川的省會,簡稱蓉,也稱錦城、芙蓉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的名特產品以蜀錦、蜀綉、金銀首飾、瓷胎竹編、漆器、名小吃、茶館等聞名,歷史悠久。
到了成都,我們一行下榻在市區內的蜀運賓館,蜀運賓館位於市區中部,是間准三星級的賓館,成都市區內的名勝古跡眾多,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公園、都江堰、青城山、文殊院、昭覺寺、王建墓、寶光寺、西嶺雪山、九峰山、朝陽湖、九龍溝、天台山等。成都還是通往《世界遺產名錄》九寨溝、黃龍寺、峨眉山、樂山大佛寺的必經之地,也是通往神秘的拉薩、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必由之路。
對四川境內的風景名勝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九寨天下奇。"這"秀"、"幽"、"險"、"奇"凝結了四川風景名勝的精華。在四川境內,世界級自然遺產就有4處,即九寨溝(南坪縣),黃龍(松潘縣),峨眉山,樂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有9處,除前述4處外還有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西嶺雪山,四姑娘山。
九寨溝和黃龍寺景區,主要是自然景觀。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峨眉山號稱"植物博物園","佛教名山".樂山大佛,造於唐代,通高9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
都江堰是水利工程,於2500多年前由"蜀守"李冰父子所造。該工程的特點是自流灌溉,省工宏效,逾數千年而不滅。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第五洞天",道觀隱秘於古樹密林之中,環境清幽,空氣特別新鮮,是避暑勝地。
劍門蜀道景區,主要是三國歷史和軍事人文景觀。
貢嘎山稱"蜀山之父",四姑娘山稱"蜀山之母",還有西嶺雪山,都是登山運動的旅遊熱線。
我們的團隊乘汽車從成都出發,沿岷江而上,一路伴隨湍急而下的江水,觀賞沿途的藏羌少數民族風光,心中想著那被描述得像童話般世界的九寨溝,盡管路途遙遠但也會在不覺中抵達九寨溝口。
九寨溝的主景區長約50餘公里,由呈「丫」字形的樹正、日則、則查窪三條主溝組成。景區由北向南延伸,呈緩慢上升之勢,平均海拔約1800米。景區內道路兩旁林木繁茂,湖泊、瀑布、草溝、懸崖,雪峰星羅棋布。
九寨溝面積600平方公里,因溝內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位於中國四川阿壩州南坪縣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泯江的上游,九寨溝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為主要特色,被譽為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九寨溝集湖、瀑、灘、流、雪峰、原始森林、野生動物及藏族風情為一體,諾日良瀑布落差20米,寬達300米,是九寨溝眾多瀑布中最寬闊的一個。樹正群海、鏡海、蘆葦海、五花海都是遊玩的好去處。
到九寨溝旅遊最重要的條件是身體要好,因為艱苦的旅程、特殊的氣候條件會時時讓人面對尷尬。出行前,最好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全面檢查,如果發現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或平時體質較差,建議還是放棄旅行為好。在這種高原地帶,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就算你坐汽車一路適應過來,惡劣的吃住行條件都會帶給你不少麻煩。高原反應時常會令你措手不及,就拿我下五花海景區遊玩,一百多個台階,確也令我感覺心臟是那麼的不適,想到這,心臟還隱隱作痛呢。
9. 關於贊美襄陽的詩句
唐代詩人描寫襄陽景物的詩
襄樊市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宣傳襄樊,要像山西宣傳祁縣晉商一樣,突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從旅遊的角度來說,突出襄樊的歷史文化內涵,宣傳文化名人筆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風光,最能體現它的歷史文化底蘊。
現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陽」、「樊城」之合稱,而古時建制以「襄陽」為行政區域名。「襄陽」不僅是軍事重鎮,更以古典的城廓、美麗的山水而成為文人墨客描述贊美的對象。僅在唐代詩歌中,就有幾位詩歌大家吟詠過襄陽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詩人杜審言的《登襄陽城》「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台。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詩中表現了秋天登襄陽城所見的整體觀感,寫出了楚山、漢水的磅礴氣勢和習池奇異的風光。、
唐代山水詩的代表人物王維寫了《漢江臨眺》,描寫了襄江驚天動地的波濤映影的郡邑、似有似無的襄陽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的名詩流芳百世。
與王維並駕齊驅、同為唐代山水詩泰斗人物的襄陽本土詩人孟浩然的詩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襄陽的鹿門山、魚梁州、峴山、萬山等風物景點。如《夜歸鹿門歌》:「山寺鳴鍾晝已昏,與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詩中可見魚梁州與襄陽一帶的景物,點綴著歸村人影的平沙遠渡、象一彎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門山的煙樹、龐德公松徑下的月光。表達的是詩人的懷慕隱逸之幽情。
再如《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襄陽城南的峴山是兩晉名將祜鎮守荊襄時常登的地方,將軍登峴山飲酒吟詩。襄陽百姓為紀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見者墮淚,杜預因名墮淚碑。孟浩然在詩中表達了天留勝跡,我輩復登,碑誌留思的情感。
《秋登蘭山寄張五》:「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秋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 。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蘭山就是萬山,詩人描寫了秋天登萬山所見的清秋情景,渡頭沙、歸村人、天邊樹、如月洲等盡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現懷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陽節同來登高飲酒,日暮歸雁,喚起愁緒,清秋發興,引出共醉之望。
Ⅲ 老院子的文化價值
張家界老院子是一座具有千年文化底蘊且保存完好的土家豪門古宅,以其深厚的多元文化內涵,典型的湘西建築風格,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在張家界地區的唯一拍攝地,遊客參觀老院子後評價很高。 這棟老屋建於清朝雍正初年,距今天約為三百年,共用了820根椿木,100名工匠花了三年時間才完工,共佔地21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1間,三層堂屋,四個天井,四合圍牆,坐北朝南,東西對稱,布局嚴謹,磚木結構,渾然一體。建築學家認為這棟老屋是土家庭院建築的經典。
大家知道,木質結構的房子怕的是火,這么大一棟木房子如何防火呢?當時本地有一位人稱活神仙的易經大師名叫易家德的人專門運用易學原理設計了六合網捕雀防火法。事實的確如此,三百年來,這所院子從來沒發生過一星半點火災。堂屋中央掛著一個老人的畫像,他就是田家大院的老祖宗、第一代掌門人,也是這所宅院的總設計師——田起瑗,就是這位老人開創了田家的基業,嚴謹持家,福佑子孫,造就了八代書香門第,八大豪門顯戶。畫像兩旁的百字聯概述了田氏先人於宋代從四川成都萬里橋移居湖南張家界的前因後果,以及田氏族人分脈合流的全過程。
大家不是很注意一進廳上那塊御匾嗎?這塊匾可有來頭啊!清朝咸豐年間,宮中太後身患絕症,無醫可治,皇帝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此時,田起瑗重孫田祚秩正做京官,四品朝議大夫,聽到信息後獻出了祖傳秘方,治好了太後的病,咸豐皇帝龍顏大悅,深感田祚秩的母親秦氏夫人教子有方,御筆題寫「寶 含芳」四個大字,以示表彰,並赦封她為四品恭人。當時田祚秩的父親已經亡故,其母寡居在家,字就是寡婦的意思。這塊輝耀門庭的御匾,田氏後人一至保存至今。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拜訪老院子第一代掌門人田起瑗——起瑗公。 這間屋子就是起瑗公的書房兼卧室,自清朝到民國,老院子八代掌門人都住在這兒。門首「本原」兩個字,就是指創業者和繼承家業者。起瑗公秀才出身,生於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配婚有黃氏、候氏二位夫人,父親田三聘,祖父田宏毅均是秀才出身,起瑗公是次子,人稱二老爺。起瑗公飽讀詩書,通今博古,為人剛直、仁厚,治家嚴謹,教子有方。老院子就是他四十三歲時建造的,院子大門兩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詩書留後」,下聯是「孝悌傳家」,就是他親筆所題,並在院中石碑上刻寫有千古留芳的文天祥的正氣歌,立在正堂,要求子孫朝誦夕背,這些都反映了他「重文、崇教、載德」的治家理念和處世的人生信條。
在他訓教治理下,田氏八代書香,子侄輩發展成本地聲名顯赫的八大豪門。大庸有首民謠,專道田氏家族的富貴顯赫:「大庸有個田三聘,兩個兒子八個孫,八大庄園千擔課,四十男丁取功名,銀子用倉裝,金子用秤稱」。人們常說:「一代富,二代窮,三代四代住橋孔」意思是指富貴不過兩代,但像田氏家族,富貴八代,人才輩出,這在我國家族史上,卻是極為罕見的。(指床)大家不是很注意這張床嗎?我就說說這張床吧!這張床叫五滴水福雕花床,全由黃楊木和梨木雕刻而成,是馳名中外的土家族滴水床,名稱的由來據說是仿照土家吊腳樓的三層排水屋檐而製作,一般為三層,這張床卻有五層,是床中極品,獨一無二,可見主人身份的高貴。請大家細細觀看,從床檐到床腳,從床柱到四壁,內內外外都雕刻著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生活用品和自然景物,另外還有歷史人物、戲劇故事,古代寓言等內容,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大千世界,盡在其中。
它好似一部人生、歷史和哲理的教科書,也是以畫面解讀生活的警世恆言。土家族人,特別是富貴人家是很看重床的,床不僅僅是睡眠休息之處,也是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睡在這張床上,睜開眼睛一看,四時風月,自然萬像,人生內容盡在視野之中,它時刻提醒主人要認識生活,懂得生活,珍惜生活,創造生活。田家歷代掌門人就是睡在這張床上,做著美夢,釋放理想,從而把美夢變為現實,把理想轉化為生活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床檐正中還雕刻有一個蝙蝠的圖案,這個圖案聯繫到一個動人的故事。
起瑗公在某個冬天的黃昏,在院子前的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蝙蝠,心地善良的起瑗公便把這只蝙蝠揣在懷里帶回家,每天給它喂豬血吃,蝙蝠養好後又飛回了夜空。有一個夏天的傍晚,田老爺在大廳乘涼,一條三尺寸的巨毒五步蛇滑到起瑗公腳邊,抬頭張口要咬人時,被突然撲過來的一隻蝙蝠撞出一米開外,起瑗公驚醒,知道是蝙蝠救了他。從這以後,起瑗公就把蝙蝠刻在床上,視為救命恩人和田家的保護神。這張床也就叫做五滴水福床。 這是一隻龍頭神龜,可能誰也不會相信,都或許認為這是人工做的水中盆景,不是的。這只龍頭龜是修建這口水池時從地底下挖出來的,當時誰也沒在意,起瑗公說:「這龍頭龜很有靈性,就把它放在水池內吧!龍頭龜就這樣在池水中靜卧了二百三十年,」說來也怪,老院子地勢很低,背後又靠澧水河,每年發洪水時,周邊的房屋都進了水,就老院子不進水。是不是龍頭龜保佑呢?誰也不敢斷言。
有一年,澧州知府來訪,看上了這只龍頭龜,非要化三千兩銀子買了去,當時的第三代掌門人起瑗公的孫子昌典公說:「知府大人要我院中其它什麼物件,我都樂意奉送,唯獨這只龍頭龜,是鎮宅之寶,是龍王爺送的,沒有了它,我這院子早就被大水沖跑了。」龍頭龜是不是龍王爺派來為老院子鎮洪水的?誰也說不清,但有了它,老院子二百三十年來卻是沒遭水沖過,雨泡過。 這是一台老式織布機,在改革開放前,在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但在化纖代替棉紗的今天,它已經成了稀罕之物。老院子中人的日常穿戴、床上用品大都靠自己紡紗織布,既有女工專織專紡,也有院中女眷親手勞作。重點介紹這台織綿機吧!土家織錦,土家語叫西蘭卡普,漢語稱土花布,打花鋪蓋。西蘭是鋪蓋,卡普是花。土家綿在民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被面及小孩的窩窩被、腳被、蓋裙上,同時也是姑娘陪嫁,定情之物,還用作跳擺手舞的披甲和祭祀用的壁掛。土家姑娘一般九歲左右就隨母學織,圖案花色由簡到繁,到成年之後,常織的花樣已經牢記在心,無需蘭本。在土家山寨,幾乎家家都有織綿機,姑娘們以能織紋樣的多少和織制技術、花色乖巧論聰明高低。陪嫁用的花被都需要姑娘自織自縫。
織錦源於土家族最基本的生產生活。從古到今,對子孫繁衍的重視及對愛情的忠誠專一是民間藝術的表現主題,反映在織棉紋飾中,就是四十八勾,由此引伸變化出一系列勾紋。四十八勾紋呈現多層次的中心擴散狀,民俗專家考證為太陽崇拜的反映。土家族先民認為男人代表月亮,女人就是太陽,紋飾層層相扣,有如眾人在月夜圍著篝火在跳擺手舞。織綿圖案大致可分六大類:動物、植物、日常用具、抽象幾何紋和天象題材。土家織綿被蓋聞名全國,遠銷海內外,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姑娘織綿的時候有時還一邊唱著歌兒。 田奇鐫是從老院子中走出來的最後一代人,生於1899年,1975年病逝,起瑗公第四代孫。父親田運厚:舉人出身,清末州同;祖父、曾祖父均供職京城,任朝議大夫。大哥田奇瓚,留學日本,曾任北伐軍軍法處長、省政府參議。三哥田奇局,畢業於黃浦軍校,曾任北伐軍師長;表兄湯自模:行伍出身,曾任中國革命軍軍長,陸軍上將。
田奇鐫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27年回湖南創辦地質研究所,國民黨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員,湖南大學礦治系教授,解放前曾率隊普查湘西礦產資源。湖南和平解放時,率領地質調查所的員工保護該所,使數萬元儀器設備完整的歸屬人民。1949年被邀請參加開國大典。解放後,任地質部礦產司副司長、總工程師、主持全國礦產資源委員會的工作,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應邀訪問蘇聯,並作「中國震旦系」的學術報告,曾出任援越工作組長,兩次訪匈牙利,撰寫礦產資源論文和地質報告百萬余字,專著有《湖南泥盆紀腕足類》,被地質學界譽稱為田泥盆,是新中國地質學界卓有成效的權威和領導人之一。晚年曾回家鄉考察,預言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可能存在無牙芙蓉恐龍化石,這一預言後經證實完全無誤。
田奇鐫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為人剛直不阿,性情少語寡言,待人謙和誠懇,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卓而不凡。1975年病逝於北京,魂歸故里,骨灰撒在澧水河和老院子周圍。田奇鐫是老院子傑出的人才代表,其後輩子孫大多數從職於科教部門,其中: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學者,專家達十多人。
自老院子的創業者起瑗公上朔兩代、下列五代,「宏、間、起、榮、昌、祚、運、奇」共為八代,經考證共有男丁一百一十五人,其中獲取功名者共43人,佔37%。雖無達官顯貴,但也稱得上群星閃爍。其中,文武秀才13人,舉人一名,翰林院大學士(相當中科院院士)9人,四品官員二人,四品以下官員十人,女性中皇封恭人三名(相當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