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盆景園
『壹』 荊州的社會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小學、普通中學招生人數分別為6.39、13.69萬人,在校學生分別達到36.5萬人和45.1萬人,畢業生分別達到7.76萬人和16.43萬人。教育資源結構和學校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快速發展,2007年普通中專招生數為40736人,在校學生為99984人,畢業生20084人。高等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全市有高校9所,招生數3.24萬人,在校學生11.2萬人,畢業生29808人。(數據截至2012年)
2013年,荊州市小學、普通中學招生人數分別為5.95萬人、8.45萬人,在校學生分別達到31.78萬人和25.62萬人,畢業生分別達到4.74萬人和9.72萬人。全市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6所,招生數為1.19萬人,在校學生為3.64萬人,畢業生1.68萬人;高校8所,招生數3.20萬人,在校學生11.35萬人,畢業生3.00萬人。
普通本科高校
長江大學、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獨立院校)、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獨立院校)
普通專科院校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荊州理工職業學院、荊州教育學院、湖北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成人院校
荊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了75.93歲,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從92%提高到97%,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0/10萬以內,嬰兒死亡率從8.44‰下降到4.7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2.55‰下降到6.33‰,《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的目標全面實現。公安縣、石首市被評為全省「母嬰安全」活動先進縣,77家醫療保健機構獲「愛嬰醫院」稱號,152個醫療保健機構的產科被評為合格產科。全市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注冊達1.21萬人,病床1.1萬余張。全市衛生財政撥款從6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增長82%;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從12.3億元增加到16.5億元,增長34%;專業設備從5億元增加到9.4億元,增長86%。
全市投入國債和自籌資金4.5億元,用於衛生機構房屋、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非典過後,共投入1.06億元用於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縣級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市級傳染病醫院、縣市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級醫療緊急救援中心和99個鄉鎮衛生院基本建設,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服務功能明顯提高。
石首市被命名為「湖北省衛生城市」,2個鄉鎮被命名為「湖北省衛生鄉鎮」,221家單位被命名為「全省衛生單位」,9家醫院被命名為「湖北省健康教育示範醫院」;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52%,衛生廁所普及率7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數據截至2012年)
截至2013年末荊州市有醫療衛生機構3304個,衛生機構人員數3543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5889人。全市擁有各類病床23447張。 2007年全市共爭取國家科技項目9項,爭取省級科技項目58項,實施市級科技項目70項。全市有11家企業分別通過了部、省科技部門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評審,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家。全市共登記科技成果52項,鑒定41項,有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獲省科學技術獎。申報專利3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5%。(數據截至2012年)
2013年,荊州市共爭取國家、省科技項目無償資金達4900萬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計劃量61項,其中國家級科技計劃量10項,省級科技計劃量51項。專利申請量達1499項,其中發明專利319項,實用新型848項,外觀設計332項,企業專利740件。專利授權量1000項。 關帝廟會每年正月和農歷5月13日,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湖北荊州人在這里玩龍燈,劃采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關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習俗。
龍舟節荊州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荊州花鼓戲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稱花鼓子、沔陽花鼓戲、天沔花鼓戲。 荊州的美食很多,其中通常有荊州魚糕/魚丸,千張扣肉,皮條鱔魚,冬瓜鱉裙羹,珍珠糯米丸子,江陵八寶飯,公安牛肉,松滋杜婆雞,石首筆架魚肚,洪湖蓮藕藕帶,洪湖野鴨。小吃:早堂面,公安鍋盔,公安豆皮,米丸子,元豆泡糯米,黃家堂牛肉米粉,小胡鴨等
【荊州魚糕】
魚糕,作為荊州/沙市地區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二千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就在今天的荊州北約五 公里處。楚人多喜食魚,京都魚餚也就極為豐富了。其中一家魚館生意相當不錯,老闆專有養魚池,以活鮮招徠食客。一年炎夏時節,生意突然清淡起來。池中鮮魚太多,反倒死了不少。店主一時捨不得丟掉,乾脆撈出來去刺,沖凈污漬剁成肉泥,加豆腐和蛋清做糕。再灑上白酒去腥,入籠清蒸。蒸熟後,一股魚香充滿廚間。老闆高興了,次日叫廚工把魚糕切成塊狀,澆上各種作料再蒸。放到門口出售,竟被食客一搶而光。從此,這家魚館專營特色魚糕,發了大財。在製作中,廚工又不斷改進,質量越來越好,曾譽滿京城,連皇親貴戚也派人前來購買。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沙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
【 千張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 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 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其製法講究,選料精細。先將裙邊肥大的鱉宰殺後取下裙邊切成塊狀,以旺火爆炒,再加雞湯和調料煮,然後放入嫩冬瓜塊清燉,直至鱉裙溶爛。 此菜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消炎之功效,是一道葯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流行於江陵。據《江陵縣志》載:宋徽宗時,張探親返京,徽宗問, 江陵所見何物? 張答 --嫩冬瓜煮鱉裙羹。 即是指此菜。
【油炸藕丸】
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經洪湖時,當地州官為敬奉天子,要廚師們拿出絕技,讓天子吃藕不見藕。廚師們尋思各自的拿手好戲,其中一個廚師想起飢荒之年以藕充飢,把藕搗碎後做藕丸吃的事,於是五味調合,精烹細作。乾隆皇帝吃了,龍顏大開,回京後將油炸藕丸定為御膳。
【荊州八寶飯】
荊州八寶飯原是清代的一位御廚從宮廷出來後,到荊州城開設飯館流傳下來的。百餘年來,雖時代更疊,然八寶飯的御膳風味不減,人稱「御膳八寶」。這種八寶飯用紅棗、蓮子、苡米仁、桂元內、蜜櫻桃、蜜冬瓜條、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燴八寶」。吃到口裡,覺得潤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於是有 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 的贊語。
【早堂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傳統早點,已有百年歷史。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面館老闆根據這里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面條。由於碼頭工人多在凌晨時分到面館吃面後上工,故得此名。
【糯米包油條】
糯米包油條:簡直就是天才的發明,不讓漢堡,賽過熱狗。小作台,方寸間,糯米飯、油條段、各種罐頭里的海帶絲、咸魚絲、蘿卜絲、土豆絲、榨菜絲、牛肉絲、火腿腸……相輔相成,渾然天成。個中滋味,也許只有寒冬臘月單手騎車上學的年輕學子們最懂了吧。
【米元子】
米元子:(我們通常叫豆腐元子)主要是吃味,要味好,就要佐料全,有蝦米、紫菜等12種佐料,一碗米元子里竟要放12種佐料,味道想不鮮不行。單說這蝦米就不簡單,要選擇2厘米長、當年新曬制並且曬得特別乾的蝦米,才能在發揮特殊鮮味的同時不被泡軟。不過,光味道好可不行,還要有嫩滑的米元子來配合。早點師傅說,要做出好的米元子,一定要特別細心,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先選上好的新米做原料,再將米磨成細膩的米漿,加入增加粘稠度的輔助原料後,就該加熱了,米漿成了糊狀後,再做成一個個圓圓的米元子。
【頂頂糕】
頂頂糕:用木籠蒸制而成的頂頂糕厚約三厘米,白白嫩嫩,形狀若小圓鏡,吃時,用竹簽穿起,蘸一點白糖、芝麻或其他作料,咬一口,綿軟香甜,既好看又好吃。從小就愛吃。
【 汽水耙耙】
汽水耙耙:就是白色麵糊糊一樣的東西往鍋上一糊,拿個竹片畫個圈,鍋蓋蓋上悶一會兒就好了,上面一層像發糕的味道,下面一層金黃金黃的,脆脆的,這個東西我從小學就開始吃,一直吃到高中畢業,讀大學好象就滿少見了,但是我太愛吃這個東西了。
【元豆泡糯米】
所謂元豆,其實就是黃豆,我們荊州人都把元豆叫做「絮豌子」所以元豆泡糯米又被我們稱之為「絮豌子泡糯米」,它是許多荊州人過早(吃早點)時的最愛。它的製作方法是先將買回並洗凈的黃豆泡上一整夜直至它變得松軟,然後再將它伴以濃湯徹底煮熟煮爛。最後把一定數量的糯米蒸熟就可以製作這味美的名小吃了。吃時先用勺子盛幾勺煮熟的元豆到碗里,然後再將同等份量的糯米放入其中,再配以鮮濃的湯最好是排骨湯攪拌其中,最後散上一點小香蔥,擱點兒鹽和雞精(味精也行),一碗鮮美無比的元豆泡糯米就大功告成了。這只是素吃的做法,其實這道小吃還可以做成葷的,只需要在其中加入排骨就可以了。那樣味道只會更加地鮮美。將一勺元豆泡糯米送入嘴邊品嘗,只覺得滿口濃香,糯米的清香適口加上煮爛伴有濃湯味道的元豆爽滑鮮美,如果是葷的味香肉美的排骨摻雜其中,那種感覺真是可以用「味覺上的享受」來形容了。你還可以這樣吃,就是將摻有排骨的元豆放入一個碗里,再將煮熟的糯米放入另外一個碗中,吃的時候,先吃上一勺糯米,體驗其中的清香撲鼻,然後再吃上一勺摻有排骨的元豆,體驗一下其中的美妙滋味。兩種味道相互品嘗,讓你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味覺感受,我真是好喜歡這樣的吃法。
【蓮藕排骨湯】
蓮藕排骨湯:「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帆稻穀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這是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荊州的洪湖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荊州境內西南部。湖北荊州地區每到秋冬季節,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飯館,都少不了烘藕湯這道菜,當地人說的「烘」實際上就是煨和燉的意思,荊州的蓮藕最有特色啦!
【麻辣燙】
麻辣燙:特別以沙市女人街的最出名。相信大家都很喜歡吃,雖然有時辣得我上氣不接下氣,但我還是挺愛吃的。 麻辣燙簡直就是一鍋亂燉,由N種菜組合而成,你點一些菜,再拿到一個大鍋里煮一煮,就成了吃了這頓還想吃下一頓的麻辣燙,別看它做成這么簡單,可吃起來的味道就不簡單了,很辣,但可不能光說它辣,可謂是辣中帶甜,甜中帶辣,辣得讓人回味無窮。
【黃家塘牛肉米粉】
牛肉米粉:與早堂面一樣,喜歡味重品味重的荊州人一般會選擇牛肉米粉,酸辣的更是讓人一想就忍不住吞口水。沙市最有名氣的牛肉米粉館,只要是沙市人知道在黃家塘,聽他們工作人員說吧,他們的牛肉粉的高湯內加了20多種中葯和作料,還有牛骨頭,所以熬出來的湯那麼鮮,他們的牛肉碼也是經過精心鹵制而成,用了18種作料,經過4個小時的鹵制而成。 荊州又稱江陵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里。荊州古城地處連東西貫南北的交通要塞,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荊州城屢毀屢建,現在的荊州古城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全市旅遊景點呈現「一城多片」的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區的荊州古城歷史風景旅遊區,其中包含景點:荊州古城牆,東門風景區,金鳳廣場,圖騰柱,九龍橋,九龍淵公園,關公義園,南門景區,關帝廟,關羽祠,荊州博物館,荊州文博園,荊州古玩城,三義街,大北門景區,太暉觀,九老仙都景區,江陵盆景園,明月公園,張居正故居,鐵女寺。 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3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500多件(套)。市區內景點:中山公園,章華寺,文湖公園,玉橋游樂園,濱江公園,萬壽寶塔,菩提寺等,周邊景點包括:長湖濕地保護區,紀南城考古遺址公園,郢城遺址,熊家冢遺址博物館,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遼王墓,北閘風景區。 「多片」即新建開發的松滋洈水風景區、洪湖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洪湖悅兮半島溫泉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白鰭豚麋鹿自然保護區,公安黃山頭森林公園。 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牆體保持完整,形制完備,在中國七大古城牆中排名第二,已經聯合中國七大古城牆城市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荊州古城總面積4.6平方公里,分為三層,最外層為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城牆四周原有東門(迎賓門(、小東門(公安門、水門(、北門(拱極門(、小北門(遠安門(、西門(安瀾門(、南門(南紀門(6座城門,除小東門外,其它五座城門都由兩道門組成,有瓮城,建國後,又新開3座城門,分別是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均無瓮城,原來6座城門上都有城門樓,分別是賓陽樓、望江樓、九陽樓、曲江樓、朝宗樓、景龍樓等,其中以曲江樓和景龍樓最為出名。 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同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彌陀殿、藏經樓、禪堂、念佛堂、凈月堂、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布局合理,金碧輝煌。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7月經國家林業部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坐落於武陵山余脈延伸的黃山,北枕長江,南撫洞庭,地處湖北省荊州市南部,為鄂南湘北邊界公安、石首、安鄉三縣市的結合部。荊(荊州(東(東岳廟(高速公路和207國道從北側穿過。距荊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游覽勝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黃山,因「土石皆黃色」故名。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區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
『貳』 南通西站游1公交車到盆景園途徑哪些站台
如圖所示,網路地圖查詢顯示,游1路公交車線路走向及停靠站點如下:
『叄』 南京古林公園有什麼好玩的景點介紹一覽
南京古林公園是一處賞花的好去處,其中以牡丹花最為有名,古林公園不僅可以賞花,還有許多景點可以遊玩,接下來就為小夥伴們詳細介紹一下吧!一起來看看吧!
1、古林寺
古林公園因其地森燃李原有古林寺而得名。據史載,古林寺最早稱觀音庵,為梁代高僧寶志創建。南宋淳熙(1174~1189年)中改稱古林庵。其時,屋僅數楹,方圓百尺。明萬曆十二年(1584),由高僧古心法師改庵為寺,拓基增建,遂成一巨剎。萬曆四十一年(1613)古心因助雪浪洪恩大師修報恩寺琉璃塔頂有功,由官府奏報皇帝,御賜「古林律寺」額和十寶:紫衣、龍藏、觀音像、軒轅鏡、金香爐、紫金缽、玉蒲團此遲、烏金板、量天尺、混天球及萬壽戒壇匾。
2、杜鵑坡
由正門入,眼前即是杜鵑坡。坡上有數十年生的參天大樹板栗和麻櫟。其西北又有天然植被為之屏障,構成蔭濕溫暖的小氣候環境,宜於杜鵑花的生長發育。陽春三月,各種杜鵑花開斑斕,紅花似火,黃花如金,白花玉潔,在碧綠嫩葉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遊人領略春天的來臨。
3、遠香榭
杜鵑坡向南沿塊石砌成的石級繞至後山,滿園蒼松翠柏,綠竹黃楊,遠香榭立在其間。遠香榭建築面積6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雖無雕龍畫鳳,卻也玲瓏美觀,典雅樸素,四圍走廊,室內常有花、畫、盆景展覽,亦可在榭內品茗休憩。水榭東、西、北三面地帶開闊,栽有濃郁芬芳的臘梅、玉蘭、芙蓉、綉球、桂花等花灌木,因而常年花期不斷,四季飄香。配以清澈的水池,遊人常駐足留戀不願離去。
4、牡丹園
由遠香榭南去,即為牡丹園。牡丹園位於公園西南隅。該園依山鑿石而建,兩米多高的牡丹仙子塑像立於園中。牡丹素以花大形美,被譽為「國色天香」,有花中之王的美稱。園內共收集、栽培250多個品種,3000多株,多引自牡丹之鄉河南洛陽、山東荷澤兩地。園中還配以芍葯。「穀雨看牡丹」,牡丹、芍葯相繼盛開時,滿園奼紫嫣紅,富麗堂皇。遊人置身園中,心曠神怡,樂而忘返。園中建有牡丹亭,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約150平方米。沿亭側曲廊可至天香閣。牡丹亭建築因地制宜,因山而建,建築別致。人在亭中品茗賞花,情趣怡然。
5、茶花塢
在牡丹園北,塢因山而造,低窪處人工築水塘三處並使之相通,又堆砌土丘三個組成半島。島上廣植多品種茶花,並配置多種花灌木。漫遊於山茶間,令人興趣盎然。距茶花塢不遠,是一片翠竹,竹林旁有兩株12米高的槐樹,古拙健壯,根部相距尺許,而上部樹身纏繞相連,自然形成「連理枝」。有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在兩槐結合處攝影留念。
6、梅花嶺
位於公園東邊山嶺脊部,瀕臨虎踞北路。嶺上栽有百餘株蒼勁挺拔的高大雪松,數百株各類春梅。沿嶺西向,遍植黑松、毛竹、臘梅。臘月隆冬,組成一幅自然松、竹、梅歲寒三友畫卷,堪稱一絕佳景。嶺巔建有晴雲亭,面積3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砼結構,兩邊建有石座,供遊客休息。
7、月季園
從虎踞北路南大門入,沿園路向南是月季園。園中栽有數百株月季。春到人間,月季盛開,滿園五彩繽紛,蔚為壯觀。
8、盆景園
在月季園西北隅,是「金陵盆景」的生產基地之一,佔地200平方米,段物並配有600平方米玻璃溫室。園內常年培育和展出的盆景,品種花色齊全。大小規格配套的各式樹樁和水石盆景及觀葉植物,供遊客觀賞和購買,又提供外貿出口。沿盆景園拾級而上,左側有一開闊坡地,廣植茶樹、梅花。據傳,大醫學家、文學家陶弘景(452~536)曾在此隱居過。園內正在興建球宿根花卉園,並將1978年日本友人贈送鄧穎超的150株櫻花定植園內。
9、四方八景閣
在公園中心最高處。新建的四方八景閣,面積575平方米,主體三層,重檐,總高16米,第三層配外迴廊,供遊客佇立觀景。底層配大平台基座,面積454平方米,花崗石踏步140平方米。遊人在頂層平台眺望,園內各景區景色和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形勢盡收眼底。與公園西部海拔36米的高丘上面興建的303米高的電視發射塔,形成一幅絕好的對景。
南北朝時,古林一帶廣植海棠與梅花,風景秀麗。每當早春,梅花盛開,嬌蕾多姿,花香四溢。有安徽仕人鮑元,來此賞花,因鮑母小名梅,故見梅而拜,並捐資建「拜梅庵」一座,以緬懷慈母情誼。從此,古林梅花名噪一時,賞梅者絡繹不絕。惜此庵早毀。1981年制定之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古林公園系建成以四季名花造景為主的花卉專類園。經過7年辛勤拓建,於1987年底,初步建成以名花異卉為主,娛樂、科普相結合的花卉公園。供游覽的有牡丹芍葯園、月季園、杜鵑坡、梅花嶺、山茶塢和遠香榭等景區。這些景區內,配以古樸典雅的亭、廊、軒、榭等仿古典園林建築,栽植牡丹、芍葯、杜鵑、山茶、月季、梅花、櫻花,主次相襯,各具特色。景區內有牡丹亭、天香閣、遠香榭、晴雲亭及四方八景閣等。這些建築,設計新穎,造型獨特,為景點增添了藝術魅力。
『肆』 成都雙流附近的盆景基地有哪些
您好,成都雙流附近的盆景基地有很多,比如:
1. 成都市雙流縣花卉園:位於雙流縣梓潼鎮,是一個集觀賞、科普、研究、展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園,擁有各類觀賞花卉、觀賞植物、觀賞樹木、觀賞水植物等,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
2. 成都市雙流縣百花園:位於雙流縣城西北,是一個集觀賞、科普、研究、展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園,擁有各類觀賞花卉、觀賞植物、觀賞樹木、觀賞水植物等,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
3. 成都市雙流縣花草園:位於雙流縣城西北,是一個集觀賞、科普、研究、展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園,擁有各類觀賞花卉、觀賞植物、觀賞樹木、觀賞水植物等,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
4. 成都市雙流縣草坪園:位於雙流縣城西北,是一個集觀賞、科普、研究、展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園,擁有各類觀賞花卉、觀賞植物、觀賞樹木、觀賞水植物等,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
5. 成都市雙流縣觀賞園:位於雙流縣城西北,是一個集觀賞、科普、研究、展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花卉園,擁有各類觀賞花卉、觀賞植物、觀賞樹木、觀賞水植物等,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遊玩的地方。
以上就是成都雙流附近的盆景基地,希望您能從中找到您喜歡的景點。
『伍』 荊門和荊州的區別
荊門和荊州的區別:
1、行政區域不同。
荊門和荊州同為湖北省地級市,轄區不同。
2、地理位置不同。
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3、歷史文化不同。
荊門在夏商時屬荊州之域,西周分屬權國、鄀國,春秋戰國屬楚,漢置當陽縣,唐立荊門縣,宋建荊門軍,元設荊門府,明復荊門縣,清為荊門直隸州,民國降州為縣,新中國成立後續為荊門縣。1979年,分設荊門縣、荊門市。1983年,荊門縣與荊門市合並升為地級荊門市。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5)江陵盆景園擴展閱讀
荊門,湖北省地級市,鄂中區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荊楚門戶」之稱,位於湖北省中部,漢江中下游,北接襄陽市和隨州市,西靠宜昌市,東臨孝感市,南分別與荊州市、潛江市、天門市接壤。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
『陸』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 選擇風景優美的景點
想要記錄下自己最幸福的樣子,選擇一個適合的拍攝地點很重要,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些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看看湖北荊州哪裡拍婚紗照好。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長湖濕地保護風景區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洈水國家森林公園
洈水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松滋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三峽、荊州古城、湖南張家界三個著名旅遊區的中心部位,距長江三峽80公里,距張家界100公里,從三峽至張家界湘鄂省級公路、焦柳鐵路穿越景區,是"三峽~洈水~張家界"這條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風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以華夏奇洞--新神洞為代表的溶洞群等三大板塊組成,總面積286平方公里,既有江南山水之秀色,又有北國風光之壯美,融山、水、洞、林、泉於一體,碧水洞天,珠聯璧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園。
荊州婚紗照拍攝地點:江陵盆景園
江陵盆景園是一座集盆景與園林藝術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游樂園,位於古城荊北路中段北側,與玄妙觀毗鄰,相傳此處為南朝梁元帝蕭繹“湘東苑”舊址,佔地2.5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近2萬平方米。 江陵盆景園師法古建,博採眾長,兼具南北園林建築藝術風格,既有北方皇家園林的豪華氣度,又有南方水鄉園林的玲瓏秀美。
『柒』 荊州旅遊景點攻略
荊州旅遊景點攻略:
1.荊州古城: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鄰沙市,傍倚長江。城牆盤旋於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迴,蜿蜒伸展,狀若游龍。
『捌』 我是沙市的,請問到張居正故居、關公廟、荊州江陵盆景園分別坐幾路車然後 都距離紅星路遠嗎
你好.張居正故居在荊州古城東門,在今年荊州或沙市內坐公交車21路,23路坦悶喊,25路,14路,101路,103路都可以到,荊州關公廟為全國四大關廟之一讓野罩孫。它在荊州古城的南紀門內。荊州江陵盆景園是荊州古城新建的一處旅遊景點,位於荊州古城內大北門附近公交車有104.路18.路16路
紅星路位於沙市區希望 可以幫到你
『玖』 [初識日本大宮盆栽村] 日本大宮盆栽村哪個園最有名
我是一名盆景愛好者,在日本東京探親的三個月里,他鄉的盆景文化讓我感觸良多。外出散步時,街頭巷尾的庭院景觀讓人目不暇接,游覽盆景名園時,各種精品盆景讓人流連忘返。不管是公眾瞎橘巧場合還是私人庭院,那種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和諧感深深打動了我。這里我把大宮盆栽村介紹給大家。
大宮盆栽村始建於1923年東京大地震之後,因許多盆景園受災需要重建,也是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就將盆景園遷往日本琦玉縣的大官市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這么一個盆景聚集地。經過60多年的發展,大宮盆栽村已具相當的規模,包括有芙蓉園、蔓青園、清香園等9個私家盆景園和大宮盆栽美術館。參觀期間,日本盆栽協會理事長竹山浩先生、日本盆栽作家協會會長山田登美男先生和蔓青園主人加藤初治(四百年盆栽世家)先生熱情接待了我。這些園館一般都有不許拍照的明顯標示,但在我的請求下,僅拍了少數盆景照片。有些好作品,因背景不佳或強逆光等因素,拍攝效果很不理想,不能伍伍與大家分享,十分遺憾。
日本盆景規則式造型的作品比較多見,但也有許多自然式造型的作品,這里介紹的大都是這類作品。這些作品不是常見的左右對稱的「大屋頂」外形,而是不規整有變化的自然式外形,如圖1、圖2、圖5、圖8、圖9,等。這些作品造型自然,具有鮮明的個性如圖2,為懸崖式造型,樹勢流暢,葉片有大有小,枝幹有藏有露,外輪廓線起伏形成的節奏十分優美。圖9,為斜乾式造型,高幹垂枝,造型貼近自然,毫無人為製作的痕跡。圖10為叢林式造型,一本多乾的樹材十分難得。幾根樹干曲折向上,十分和諧,枝幹藏露得當,很有空間層次感。圖5,像懸崖絕壁上的一株磨鍵的蒼松,獨特的動感造型使人過目難忘。這些作品的盆齡都很長,樹材老辣,但每件作品都枝繁葉茂,他們的養護技術和造型技巧,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拾』 盆景園的各地盆景
簡介
江陵盆景園是荊州古城新建的一處旅遊景點,位於古城內大北門附近,佔地22000平方米。北依古城垣,南臨荊北路,東鄰玄妙觀,西連關公洗馬池,盆景園建築面積為3680平方米。
建設風格
江陵盆景園由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長廊、荷池、假山、水榭、湖中島及其他若干建築小品組成。全部建築為灰磚筒瓦,紅柱白牆,卷脊飛檐,格扇門窗,格調分外清新古樸,是一處集幽、雅、秀、古之大成的具有楚地風格的文化型游園。全園依地形、就水勢,仿明清建築風格,按古典林園樣式而建。
雅趣軒三面環水,迴廊相連。環繞全園的790米長廊,分上下兩層,迂迴曲折、高低錯落、氣勢磅礴,迴廊連接的亭、榭、軒、樓、閣、橋有分有合;迴廊連接的荷園、松園、竹園、梅園有藏有露。園東曲廊和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環境幽靜、古色古香。楚怡館內古樸典雅,有荷花、金桔、梔子、月季、杜鵑、君子蘭等名貴花種,火棘、文母、刺冬青、石榴、南天竹、紫薇等盆景琳琅滿目。楚怡館東側石氣勢粗獷,造型險峻,山內有洞,洞內有山,山洞相連,別有洞天。山上灌木叢生,花草盛放,流水潺潺,有聲有色。心源齋內,一尊高大的屈原塑像立於其間,加之周圍用盆景組成的桔園小景,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桔頌圖;展廳後堂,有一盆「關公請客」的巨型盆景將劉、關、張三人的形象刻劃得惟妙惟肖。在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等展廳,人們還可看到「極目楚天舒」、「孔雀開屏」等大型盆景。 簡介
揚州市盆景園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建於1984年,1986年開始對外開放,約佔地5公頃,主要包括四個景區:「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及「虹橋修禊」,另一景區「綠楊城郭」尚未恢復。公園作為揚派盆景研究發展基地,又度命名為「揚州中國盆景博物館(西館)」。
一、「卷石洞天」景區
「卷石洞天」位於園中東首,一九九0年在古鄖園遺址上建成。整個景點內外以水相連,以長廊相接。在展現昔日景觀的同時,利用中國古典園林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在室內展現自然風光;室外假山貴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迴,清泉迴旋,水音與岩壑共鳴,盤旋其中,可領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勝景。
二、「西園曲水」景區
「西園曲水」位於園中西部,古時為西園茶肆。地處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匯的地方。水勢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這里以水取勝,水中有島,島外有橋,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兩代的建築特色,歌吹廳、薜蘿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臨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長廊時隱時現,把「西園曲水」處的廳館連貫成一個整體。
三、「虹橋修禊」景區
「虹橋修禊」位於園之南部,四面環水,為清「倚虹園」舊址,清順治年間揚州推官王士禎曾在此修禊虹橋,留下著名的《冶春絕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復建成,島上迴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錯落,內設飲虹軒、餞春堂二廳,依山傍水,因勢相連。這里現為揚派盆景精品展區。
四、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因其精湛的技藝,別致的造型,列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現精品區陳列盆景千餘盆,包括歷屆盆景獲獎作品,有第一屆盆景評比展一等獎「巧雲」,第六屆世界花博會金獎「騰雲」等;還保存有清代幾對盆景,清銀杏盆景「雄風」、「玉蝶」,檜柏盆景「龍蟠」、「虎踞」等。
園內除樹樁盆景外,還陳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種類很多,有斧劈石、龜紋石、沙積石、鍾乳石等,那錯落有致的石塊堆疊在盆中,勾畫出高山流水的氣勢,組成天然圖畫,達到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
揚州市盆景園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專業盆景園,與廣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龍華植物園,蘇州的萬景山莊齊名,以之古拙飄逸的藝術作品裝點著聞名遐邇的名園勝景。 簡介
在麓山白鶴泉下方,有一個規模較大的盆景園,專門培植和製作各類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這里製作的盆景,取材廣泛,造型美觀,多姿多彩。它在充分發揮自己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浙、川、嶺南等各派所長。表現出蒼勁雄渾,清新淡雅,風韻流暢的獨特風格。遊人漫步園中「彷彿舟行山峽里,儼然身在萬山中」,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受。盆景園還有許多名貴品種的盆栽花卉,奼紫嫣紅,爭芳斗艷。其中蘭花是中國著名的花卉之一,享有「香祖」、「第一香」和「王者香」盛譽。嶽麓山自古就盛產「麓山春蘭」,花色純白,馨香馥郁。自白鶴泉而下,匯入愛晚亭前的一條山洞,就稱為「蘭澗」。宋張式,朱熹都有詠「蘭澗」的詩流傳。朱熹詩「光風浮碧潤,蘭杜日猗猗」,張式詩「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可見「麓山春蘭」自古有之。現引種園中,同時還集中了國內眾多的品種,春蘭、夏蘭、秋蘭,寒蘭,無所不有。蘭,幽香撲鼻,色如翡翠,形如羽毛,葉片極富曲線美。蘭,除了欣賞花的幽香外,它那色如翡翠,形如羽毛,極富曲線美的葉片亦令人神往。唐顏師古贊其葉道:「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水鮮。若翠羽之群集,辟彤霞之竟然!」這詩情畫意,叫人如醉如痴!
交通
從長沙市市區內可搭乘以下公交車次到達景區:106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