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園圖
① 盆景園的各地盆景
簡介
江陵盆景園是荊州古城新建的一處旅遊景點,位於古城內大北門附近,佔地22000平方米。北依古城垣,南臨荊北路,東鄰玄妙觀,西連關公洗馬池,盆景園建築面積為3680平方米。
建設風格
江陵盆景園由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長廊、荷池、假山、水榭、湖中島及其他若干建築小品組成。全部建築為灰磚筒瓦,紅柱白牆,卷脊飛檐,格扇門窗,格調分外清新古樸,是一處集幽、雅、秀、古之大成的具有楚地風格的文化型游園。全園依地形、就水勢,仿明清建築風格,按古典林園樣式而建。
雅趣軒三面環水,迴廊相連。環繞全園的790米長廊,分上下兩層,迂迴曲折、高低錯落、氣勢磅礴,迴廊連接的亭、榭、軒、樓、閣、橋有分有合;迴廊連接的荷園、松園、竹園、梅園有藏有露。園東曲廊和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環境幽靜、古色古香。楚怡館內古樸典雅,有荷花、金桔、梔子、月季、杜鵑、君子蘭等名貴花種,火棘、文母、刺冬青、石榴、南天竹、紫薇等盆景琳琅滿目。楚怡館東側石氣勢粗獷,造型險峻,山內有洞,洞內有山,山洞相連,別有洞天。山上灌木叢生,花草盛放,流水潺潺,有聲有色。心源齋內,一尊高大的屈原塑像立於其間,加之周圍用盆景組成的桔園小景,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桔頌圖;展廳後堂,有一盆「關公請客」的巨型盆景將劉、關、張三人的形象刻劃得惟妙惟肖。在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等展廳,人們還可看到「極目楚天舒」、「孔雀開屏」等大型盆景。 簡介
揚州市盆景園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建於1984年,1986年開始對外開放,約佔地5公頃,主要包括四個景區:「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及「虹橋修禊」,另一景區「綠楊城郭」尚未恢復。公園作為揚派盆景研究發展基地,又度命名為「揚州中國盆景博物館(西館)」。
一、「卷石洞天」景區
「卷石洞天」位於園中東首,一九九0年在古鄖園遺址上建成。整個景點內外以水相連,以長廊相接。在展現昔日景觀的同時,利用中國古典園林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在室內展現自然風光;室外假山貴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迴,清泉迴旋,水音與岩壑共鳴,盤旋其中,可領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勝景。
二、「西園曲水」景區
「西園曲水」位於園中西部,古時為西園茶肆。地處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匯的地方。水勢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這里以水取勝,水中有島,島外有橋,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兩代的建築特色,歌吹廳、薜蘿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臨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長廊時隱時現,把「西園曲水」處的廳館連貫成一個整體。
三、「虹橋修禊」景區
「虹橋修禊」位於園之南部,四面環水,為清「倚虹園」舊址,清順治年間揚州推官王士禎曾在此修禊虹橋,留下著名的《冶春絕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復建成,島上迴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錯落,內設飲虹軒、餞春堂二廳,依山傍水,因勢相連。這里現為揚派盆景精品展區。
四、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因其精湛的技藝,別致的造型,列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現精品區陳列盆景千餘盆,包括歷屆盆景獲獎作品,有第一屆盆景評比展一等獎「巧雲」,第六屆世界花博會金獎「騰雲」等;還保存有清代幾對盆景,清銀杏盆景「雄風」、「玉蝶」,檜柏盆景「龍蟠」、「虎踞」等。
園內除樹樁盆景外,還陳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種類很多,有斧劈石、龜紋石、沙積石、鍾乳石等,那錯落有致的石塊堆疊在盆中,勾畫出高山流水的氣勢,組成天然圖畫,達到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
揚州市盆景園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專業盆景園,與廣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龍華植物園,蘇州的萬景山莊齊名,以之古拙飄逸的藝術作品裝點著聞名遐邇的名園勝景。 簡介
在麓山白鶴泉下方,有一個規模較大的盆景園,專門培植和製作各類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這里製作的盆景,取材廣泛,造型美觀,多姿多彩。它在充分發揮自己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浙、川、嶺南等各派所長。表現出蒼勁雄渾,清新淡雅,風韻流暢的獨特風格。遊人漫步園中「彷彿舟行山峽里,儼然身在萬山中」,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受。盆景園還有許多名貴品種的盆栽花卉,奼紫嫣紅,爭芳斗艷。其中蘭花是中國著名的花卉之一,享有「香祖」、「第一香」和「王者香」盛譽。嶽麓山自古就盛產「麓山春蘭」,花色純白,馨香馥郁。自白鶴泉而下,匯入愛晚亭前的一條山洞,就稱為「蘭澗」。宋張式,朱熹都有詠「蘭澗」的詩流傳。朱熹詩「光風浮碧潤,蘭杜日猗猗」,張式詩「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可見「麓山春蘭」自古有之。現引種園中,同時還集中了國內眾多的品種,春蘭、夏蘭、秋蘭,寒蘭,無所不有。蘭,幽香撲鼻,色如翡翠,形如羽毛,葉片極富曲線美。蘭,除了欣賞花的幽香外,它那色如翡翠,形如羽毛,極富曲線美的葉片亦令人神往。唐顏師古贊其葉道:「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水鮮。若翠羽之群集,辟彤霞之竟然!」這詩情畫意,叫人如醉如痴!
交通
從長沙市市區內可搭乘以下公交車次到達景區:106路
② 2021順德北_新城賞花地址
夏天到了,去哪裡比較好玩呢?在佛山的北_鎮新城區水文化街花海,大片的向日葵、波斯菊、紅穗冠形成的花海可以前去觀賞,下面就是順德北_新城賞花指南詳情:
一、北_鎮新城區水文化街
賞花地點:北_鎮新城區水文化街花海
賞花:波斯菊、向日葵、紅穗冠
北_鎮新城區水文化街花海,位於新城區美的大道側,總設計面積約3.6萬平方米,其中花海面積約1萬平方米。花海地塊自對外開放後,吸引眾多市民散步遊玩,成為新城區另耐慧一休閑活動場地。這里的花海有成片的波斯菊,吸引大家前來拍照打卡,如今,向日葵盛放,大片的向日葵向陽而生,紅穗冠激情熱烈,不少市民前來合影,與蜜蜂交相呼應。
為完善園區市政配套設施,滿足不同人群的休閑活動需求,鎮政府在花海規劃時就設計了一些藝術造型、文化設施。建設花海時,同步對花海地塊進行優化提升,陸續建成藝術竹構戲台、水上藝術竹亭、藝術風動廊道、盆景園等設施,進一步豐富花海文化及藝術內涵。
目前,除了水上藝術竹亭正在安裝圍欄外,其他設施已經對外開放。盆景園晚上8點後不對外開放,其他造型則24小時對外開放。順圖書房則與北_圖書館相同的運營時間安排。其中,花海、盆景園和草地均有專人打理,確保景觀點的正常開放。
二、文化藝術造型和設施介紹
1.藝術竹構戲台
藝術戲台形態上取花卉輕盈飄逸的美感,猶如一片巨型花瓣飄落在花海的水道邊;而藝術竹亭則猶如一朵亭亭玉立的喇叭花。藝術竹構主體結構採用多曲面異形竹構及鋼構組合,屋面採用防水層,搭配傳統竹編技藝及多層棕櫚葉,激活傳統手藝傳承與探索,滿足市民日常休憩遊玩的同時,激發花海新活力。
2.藝術風動廊道
主體採用多曲面三維藝術鋼構件,兩側設置景觀坐凳,地面鋪設防腐木地板,搭配景觀燈光烘托等,營造傳統與創新雙融合的藝術景觀亮點,進一步提升城市藝術品質。
3.盆景園
位於花海地塊北側,佔地3000多平方米,由鎮政府出資建設,提供盆景展覽場地,盆景協會提供展品及運營管理。盆景園已全面建成並正式開園,展出超150件盆景展品,吸引了眾多盆景愛好拆腔者、市民群眾游園欣賞,成為北_新城又一個打卡點。盆景園設計簡約優雅,園內景牆、景石、盆景競相輝映,一步一景,充分彰顯嶺南盆景藝術文化,為盆景愛好者提供展示、學習、交流、宣傳的平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躚陌花田順圖書房
位於北_和園北側的躚陌花田順圖書房於2021年3月6日對外試運行,是順德圖書館與北_文化中心攜手區鎮共建「順圖書房·閱讀北_」項目。書房內的裝修風格是現代年輕人最為流行的ins風,舍棄笨重的傢具陳設和暗沉的色調,通過簡約的木製桌椅,搭配原木色調的書架,顯得清新又溫馨,雅緻又浪漫。書房目前藏書3200餘冊,包括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不同的類別,無論你是理工男還是文藝女青年都旅畝衫能在這里找到心儀的那一本書。
③ 中國有那幾個著名的文博園
你說的也太籠統了 你是說代表中國的 還是在中國境內的 如果是代表中國的還沒有一個具體的 不過有個正在建設的坐落於安徽省太湖縣的五千年文博園。據介紹,五千年文博園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安徽省「861」重點項目工程。它是由安慶市五千年工藝美術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0億、嚴格按照國家5A級標准打造的一座文化產業園。一期600畝園林美景將於今年10月1日向世人開放。
人文歷史的神秘光輝
五千年文博園分為二期工程,一期為人文歷史景區,二期為主題文化景區。一期佔地600畝,預投資7.2億元。它由中華百工坊、五千年文化走廊、四大藝術館、千人表演藝術館、龍行天下、摩崖石刻景區、文化安慶景區、八百米古棧道、趙泰來博物館群以及皖江第一街――皖街等十大景區組成,將於2010年10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其中,「三道並流」是文博園的一大獨創,將道教、儒學、佛教三道分別展現在五千年文化廣場的三方,旨在形成「三教合一」的和諧思潮。
「龍行天下」則由中華漢字龍和山水盆景龍兩條巨龍組成。中華漢字龍的龍鱗是由《康熙字典》收錄的47043個漢字雕刻成,全長490米,它同時也是一個立體的文字博物館。山水盆景龍由數千噸奇石和數百件盆景組成,全長410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山水盆景。
「趙泰來博物館群」是五千年文博園與我國傑出海外華人收藏家趙泰來先生達成的一個重大合作項目,由五千年公司為其建好並贈送趙泰來。博物館群佔地40畝,建築面積兩萬平方米,擁有國際級六大博物館,趙泰來先生收藏的逾萬件國寶級文物永久性地陳放於博物館群內。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經歷的最大的一次國寶回歸,文博園因此將創建4A級景區調整為創建5A級景區。
「皖街」是一條以文化藝術、地方特產、茶藝咖啡、特色餐飲、名品專賣、賓館酒吧為主體的景區休閑、娛樂、購物街,全長約800米,商鋪500餘家。它同時也是安徽最具徽派建築風格的新建商業步行街。
返璞歸真的農耕文化
以生態農業旅遊為主題的二期工程又名主題文化景區,是綜合性生態旅遊景區,佔地600畝,將於今年7月1日動工建設。
主題文化景區主要由中國傳統三百六十行、中國地質博物館、華夏農耕文化藝術館、江南植物園、第七水鄉、休閑度假村、蔬果長廊、農家風情寨、生態科普雕塑群、素質拓展基地、農耕文化體驗園、珍稀苗圃景觀園等十大景區組成,充分體現農業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所蘊藏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健身療養、生活體驗」五大功能。
主題文化景區的代表性建築由「三園一塔」組成: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傳統360行文化園、中國水鄉文化園以及中華民族塔。
「中國地質博物館」通過展品揭示幾十億年來地球和生物發展演化的神奇過程,同時兼顧現代活化石生物和地球未來的發展預測。園內藏品價值逾數億元,建成後將會打造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的青少年科普素質教育基地。
「中國360行文化園」將清朝康熙乾隆時期360個行業以銅雕的形式藝術再現。近兩千多人,五百多文物,數千件道具的大型青銅藝術群雕,其規模為世界第一,每行的亭、台、樓、閣、廊、古樹、奇石、水系等元素融為一體、藝術而又真實地再現360行的歷史原貌。
「中國水鄉文化園」內兩河交匯,樹木蔥蘢,生態環境極佳。該園將我國江南著名水鄉的十二大名景全部重建於此。小橋流水、乘船擺渡、漁歌互答,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全部為典型園林,生動再現中國水鄉文化的悠遠韻味。
「中華民族塔」位於中華文化主題公園的核心區位置,塔高為59.9m,建築面積4000m,為七層八角古建築,每層陣列8個民族的民間文化藝術精品及民族文化簡史,總投資1.2億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藝術館。
據介紹,二期也將於2012年建成開放,建成後的五千年文博園將成為全省最大的一項文化產業工程。
如果說在中國境內的那就太多了。
④ 五千年文博園的景區介紹
五千年根雕文化園佔地面積34000平方米,現為中國最大的根雕藝術展館,旨在傳承發展根雕文化、弘揚民間根雕藝術、拓展根雕藝術展示平台。五千年根雕藝術館位於根雕文化園的中心區域,佔地面積12260平方米,裡面總共存放了57000多件根雕藝術作品,且選材名貴,大部分是由荔枝木、雞翅木、金絲楠木、楠木、紅豆杉、榧木等稀罕名貴材質雕塑而成,場面宏大,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僅5噸以上的巨型根雕就有1000多件,並有多項獲得世界吉尼斯之最,不管是規模、種類、數量,還是根雕作品本身的價值都可以說是居世界之首。尤其是一件罕見的精品之作《清明上河圖》(曾在上海世博會上展出),整幅根雕作品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明上河圖》.
烙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偉大創造,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被淘汰,是因其獨特的表現方法、古色古香的高雅色調、博採眾長的藝術題材,深受各個時代、各個階層人民的喜愛。
五千年文博園內的烙畫藝術館,又名「烙畫上的中國」,位於五千年根雕藝術館二樓。館內共展出烙畫421塊,均由五千年公司的百名烙畫師歷時十幾年純手工烙制。藝術五千年烙畫以天作之色、歷史之久、表現之絕、效果之特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開辟了烙畫藝術發展到今天最輝煌的藝術時代,被譽為「中華一絕」,並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授予「中國第一烙畫」榮譽稱號,具有極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展館內的烙畫包含了安徽名人、敦煌飛天、偉人毛澤東、五千年鄉土文化藝術等多個系列題材,其中以五千年鄉土文化藝術為題材的《中國烙畫藝術大典》,由208塊(長160厘米,寬120厘米,厚2.5厘米)烙畫組成,凈重2.5噸,展開面積399㎡,並於2007年元月19日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證書,是我國在烙畫藝術領域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作品,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手工烙畫書,更是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瑰寶。
像文博園的展館還有很多,包括《百年名俗藝術館》《五千年奇石館》《書畫館》《陶器瓷器館》等等
圖1:文博園沙盤皖江文化長廊皖江文化長廊總長1500米。全部由典型的徽派建築組成,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以兩層為主,三層為輔,參差不齊、錯落有致的建築風格進行布局。皖江文化長廊以800里皖江文化、藝術、民俗和歷史為題材,將這一文化地域曾經發生的故事,風情,老百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均以實物、圖片、雕塑、表演、聲光的形式,充分展示於1500米的文化走廊之內,安慶作為皖江文化的發祥地,在文博園建設這個全面反應皖江文化的藝術長廊,既是對皖江文化的挖掘和保護,更是對其它弘揚和傳承。
五千年文化走廊五千年文化走廊是文博園的核心組成部份,總長2000米,總投資8000萬元,在兩公里的走廊以等比例將華夏五千年文明按歷史的朝代更迭,以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名人為表現內容,以漢白玉浮雕牆、青石雕塑、藝術造景、情景再現等多種藝術形式,從盤古開天,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伸到宋元明清,在這文化走廊一路走來。燦爛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化厚重而震撼,深切的讓人領悟創勞動創造歷史的偉大,五千年文化走廊以「勞動創造歷史」創意景區結束。「勞動創造歷史」是以勞動人民的代表勞模的手印,以藝術的形式用銅制工藝將手印、出生年月、姓名、事跡充分展示出來。萬名勞模手印廣場會令這個社會對勞動者更多一份尊敬。
圖3:文博園問天閣圖4:問天閣
尋根問祖文化牆尋根問祖文化牆是以採石場的斷面為依託,將鋼筋混泥土進行表面的藝術處理。以活字印刷的方塊字模為表現形式,將具有濃厚中華文化的百字姓——雕刻於山牆之上,文化牆高10米,寬60米,配出眾多的古典文化圖案點綴其間,百家姓以主體的銅質效果呈現,古典圖案以石刻的質感體現,整個文化牆在布局上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排列組合天賦,雖是文字與圖案的組合,但整體則猶於一列美化美奐的藝術佳作,文化與藝術之美在這里得到充分展現。圖5:盤龍山
天上人間景區安慶是黃梅戲的故鄉。位於太湖縣的文博園將對黃梅戲藝術的弘揚作重大規劃。天上人間景區由槐蔭樹,中國第一間黃梅戲藝術專賣店,黃梅戲表演藝術館——問天閣、黃梅戲茶館和黃梅戲土菜館等組成,其中牛郎織女、安安、倩倩的藝術塑像點綴其間,黃梅戲文化的起源發展到今天的燦爛在天上人間景區得到充分展現。天上人間景區由三座小山組成,是文博園的最高景區。圖6:換乘中心
大佛景區在文博園與問天閣等高的山上建了一座高19.9米的未來大佛——笑口的彌勒佛,這既是一道景觀,更體現了安慶是禪家聖地(附近花亭湖有西風禪寺,安慶長江邊有迎江寺),佛教俯視的故鄉,以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為題材,體現了文博園追求輕松、愉悅的宗旨,而不以宗教信仰為宣傳目的。
圖7:牌坊
圖8:瀑布
千人表演藝術館五千年公司是以生產民間手工為主的民間文化產業的代表。其自創的雲草畫、彩帛畫、布棉畫、千草畫以及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傳統工藝烙鐵畫。其生產過程賞心悅目,令人對藝術產生更多、更美好的嚮往。五千年公司數百名工藝技術人員將在建築面積一萬多平米的藝術館內展示這一系列的中華絕藝。這即是一個展演過程,又是一個生產過程,是五千年公司創造性的將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轉代為對全社會開放的表演過程,即弘揚了藝術,又增加了收入,同時對五千年公司品牌的宣傳又起到積極的推動。
圖9:千人藝術表演館
圖10:水上釣魚台
五千年四大藝術館四大藝術館分別指的是「中國根雕藝術館」、「中國烙畫藝術館」、「國家大師作品藝術館」和「皖江民俗藝術館」。展館建築面積15000多平方米,館內將藏有數十件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藝術大作,其中國家大師作品藝術館系中國文聯,中國民協與五千年公司聯合建設,數百位獲得中國最高民間文代獎項山花獎的藝術大師的作品將盡數珍藏其中。數萬件無一雷同、品味高雅、藝術厚重的根藝作品將是中國根雕文化的最高體現,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烙畫藝術,也終於因為「中國烙畫藝術館」的創辦而有了自己在眾多中華奇葩中的一席之地,其中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世界第一部手工烙畫書《中國烙畫藝術大典》也將收藏於館內。
圖11:皖街一圖12:皖街二
文化安慶景區文化安慶景區巧妙的利用地形、瀑布、亭台。將安慶的孔雀東南飛的望雀亭,望江的不越雷池一步的古雷池,弘揚和諧社會的桐城六尺巷,清代大師鄧石如的天下第一印,大喬小喬化妝的胭脂井等安慶經典人文歷史一一展觀。同時建有一座廊式展帶,將不便於藝術化表現的景點,人文以烙畫作品的方式陳列於展廊內,安慶文化在文化景區展示方得蔚為大觀,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歷史的藝術輝煌在此自然對接,相得溢彰,欣賞藝術,感受文化。
圖13:五千年文博園進門口
圖14:安慶名人
殘疾人藝術館五千年公司在多年的藝術品經營過程中,一直關注殘疾人員的參與和人才的培養,今天,五千年公司的殘疾員工創造了讓世人震撼的藝術成就,為了將殘疾人事業發揚光大,將五千年公司的經驗模式奉獻社會,公司在文博園一期的關健位置創建了中國第一座殘疾人藝術館,將五千年公司殘疾員工的作品以一流的藝術展館予以陳列,這不止是對殘疾人勞動成果的尊重更是呼籲社會更多的階層和人民關注、關心、支持殘疾人的生活和就業。為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作出一份企業的貢獻。
圖15:殘疾人藝術館
皖 街皖街是五千年文博園景區的重要組成部份,這條以文化、藝術、山貨、特產、特色餐飲及民俗表演為主的景點街道,長600米,商鋪500多家,是安徽最具徽派建築風格的新建商街,以皖街命名,也是為了闡述其所要表現的安徽特色街的內涵,皖街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與四大藝術館融為一體。圖16:盆景園一
圖17:盆景園二
摩崖石刻五千年摩崖石刻是我國第一座位於城市中心的大型天然摩崖,因城市的快速發展,原位於城郊的採石場已被城市所包圍。五千年文博園將歷史上採石所形成的巨大截面來表現中華千錘百煉傳承下來的警世名言、哲理詩句,同時以現代高揚程水泵製作幾十米落差的大型摩崖瀑布,摩崖石刻廣場將安慶地區的民風民俗以人物銅雕的形式散落各處,在享受文化的同時,又感受生活的親切與和諧。
圖18:太湖往事一
圖19:太湖往事二
天人合一景區五千年公司通過十幾年的收藏,在根雕、奇石、盆景方面積累了近萬件優秀作品,藉助文博園梯次伸展的地勢,依次建設根雕園、奇石園、大別山植物園、徽派盆景園四大園區。園區之間以尼梯哈田式的茶園相連,這種四園合一的布局,以及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藝術大師的創造才華充分相融的藝術表現,在我國尚屬首次,是對自然藝術與人類藝術的再創造。其中根雕園將原始根雕的陳列與大師現場表演相結合,植物園珍藏了近百種大別山珍稀樹種,是青少年學習科普知識的重要園地,奇石園以幾十噸重的巨型靈壁石為主體,再以數千塊小型美石一並陳列,園中有館,館在園中。三千多盆珍貴盆景將徽派盆景的優雅與高貴一展無余,盆景園充分體現了安慶人民在盆景藝術方面的天賦與成就。
圖20:尋根問祖文
圖2五千年文博園一期「一夢千年」景區佔地600畝,「越夜越美麗」的五千年文博園夜景,總投資七千萬元,入夜的五千年文博園流光溢彩、美輪美奐,不僅可以感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還可以享受篝火晚會的激情,文博園晝夜的華麗變身,吹響了五千年文博園旅遊全新啟航的號角。置身園中,水墨丹青,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經典在這里彰顯與傳承,一步一景,讓遊客有穿越時空,一夢千年之感。在一期內,不僅有休閑購物的皖江第一街——皖街,還設有皖府國際大酒店、紅樓夢大酒店、鵲橋大酒店、百工客棧、愛琴海咖啡廳等配套餐飲住宿場所,旅遊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一應俱全。
五千年文博園二期「十里畫廊」景區佔地600畝,預計總投資10.8億元,於2011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於2014年9月建成並對外開放。「十里畫廊」是將華夏千年的往事融入到總長兩千米、舉世無雙的四幅立體圖畫之中,分別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園、「清明上河圖」文化園、「煙雨江南」文化園和「創意石界」文化園等景點組。其中「三百六十行」文化園是以兩萬平方米古建和1800多件青銅人物雕塑相結合,其規模為世界第一,依據各個行業的特點,分別將它們合理地與亭、台、樓、閣、廊、古樹、奇石、水系等元素融為一體,藝術而真實地再現三百六十行的歷史原貌,生動地再現了康乾盛世時期的三百六十個行業。這里不僅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人物銅雕群,更有傳承至今的五十多個行業的永久性現場表演;「清明上河圖」文化園,建於25度斜坡的山體之上,按實際比例,以近大遠小的透視藝術完整再現清明上河圖中汴河兩岸車水馬龍的盛景,以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的斜坡建築藝術主體再現張擇端筆下的汴梁繁華,近看是城,遠看是畫,晚上再看的時候,她是一個每天上演「汴梁之夜」的實景演出大舞台,這是一個由無數創意串起來的一件原創大作。「煙雨江南」文化園以具有1700年歷史的觀音河為基礎而打造,將我國江南著名水鄉的十二大名景全部重建於此,小橋流水、乘船擺渡、漁歌互答,完美地再現中國水鄉的悠遠韻味。水鄉兩岸以雕塑的形式再現中國歷史典故,沿河房屋將打造成藝術村落,以水鄉的形式來演繹水鄉的文化與故事,打造一座立體的露天水鄉藝術館;「創意石界」文化園由一園四館組成,分別是創意奇石園、遠古滄桑館、自然天成館、大象無形館和天人合一館,該園區的藝術價值和視覺震撼將超過根雕館群,是將無言的奇石世界賦予其生命與情感,是對奇石文化最深層次的解讀。
五千年文博園三期「百年風雲」景區將情景展現1840~1949中國近代史上24個真實場景,即中英《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中日甲午戰爭》《武昌起義》《南京大屠殺》《百團大戰》《日本南京受降》等等,24個重大歷史題材創建百年風雲歷史情景館,同時也要恢復19個歷史意義和藝術感染力的歷史事件的室外園區,這也是我國第一次最生動,最科技,最系統的再現中國近代109年歷史。
五千年文博園四期「千秋馬幫」景區將藝術再現傳承了數千年的茶馬古道文化,只是一條充滿了商業文化,名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社會文化的精神之路,五千年文博園將重現這一條文明之路,受在弘揚充滿了挑戰和冒險與頑強的茶馬古道精神,由數十幢已成為歷史文化符號的古建築和兩千多銅雕馬匹人物所組成的驚險動人場景,真實生動的記錄和傳承著中華文明這光輝燦爛的一頁,五千年文博園抵制住時間的洪流,讓更多的人們了解中華這一燦爛的文化之旅,記住歷史會讓我們走得更遠。
五千年文博園五期「萬代同根」景區是五千年文博的壓軸景區,近20多萬的土樓藝術群管收藏的絕不只是絕舉世無雙的5萬多件根雕,奇石等等它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高度,是五千年文明在根雕上的完美體現,它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藝術追求是五千年文明在根雕上的完美體,是文明、藝術、創意與情感的合一,更是炎黃子孫、同根同祖的民族情懷,在這里,語言將失去表達能力,左右我們的將是心靈深處的那一種震顫,五千年文博園的三期,四期,五期,的規劃和創意已經基本形成,計劃在2020年10月全部建成並對外開放。
五千年文博園,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鮮明的文化特色;五千年文博園,還將繼往開來,不斷推陳出新,讓所有的遊客在五千年文博園這片厚重的土地上,都能真正采擷到旅遊帶來的快樂,文化帶來的洗禮,歷史帶來的震撼!讓國內外遊客通過人文旅遊來更多地觸摸與感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影響世界!
⑤ 古林公園的盆景園作文
杜鵑坡
古林公園(6張)
由正門入,眼前即是杜鵑坡。坡上有數十年生的參天大樹板栗和麻櫟。其西北又有天然植被為之屏障,構成蔭濕溫暖的小氣候環境,宜於杜鵑花的生長發育。陽春三月,各種杜鵑花開斑斕,紅花似火,黃花如金,白花玉潔,在碧綠嫩葉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遊人領略春天的來臨。
遠香榭
由杜鵑坡向南沿塊石砌成的石級繞至後山,滿園蒼松翠柏,綠竹黃楊,遠香榭立在其間。遠香榭建築面積6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雖無雕龍畫鳳,卻也玲瓏美觀,典雅樸素,四圍走廊,室內常有花、畫、盆景展覽,亦可在榭內品茗休憩。水榭東、西、北三面地帶開闊,栽有濃郁芬芳的臘梅、玉蘭、芙蓉、綉球、桂花等花灌木,因而常年花期不斷,四季飄香。配以清澈的水池,遊人常駐足留戀不願離去。
牡丹園
古林公園風景 圖集(2)(11張)
由遠香榭南去,即為牡丹園。牡丹園位於公園西南隅。該園依山鑿石而建,兩米多高的牡丹仙子塑像立於園中。牡丹素以花大形美,被譽為「國色天香」,有花中之王的美稱。園內共收集、栽培250多個品種,3000多株,多引自牡丹之鄉河南洛陽、山東荷澤兩地。園中還配以芍葯。「穀雨看牡丹」,牡丹、芍葯相繼盛開時,滿園奼紫嫣紅,富麗堂皇。遊人置身園中,心曠神怡,樂而忘返。園中建有牡丹亭,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約150平方米。沿亭側曲廊可至天香閣。牡丹亭建築因地制宜,因山而建,建築別致。人在亭中品茗賞花,情趣怡然。
茶花塢
在牡丹園北,塢因山而造,低窪處人工築水塘三處並使之相通,又堆砌土丘三個組成半島。島上廣植多品種茶花,並配置多種花灌木。漫遊於山茶間,令人興趣盎然。距茶花塢不遠,是一片翠竹,竹林旁有兩株12米高的槐樹,古拙健壯,根部相距尺許,而上部樹身纏繞相連,自然形成「連理枝」。有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在兩槐結合處攝影留念。
梅花嶺
位於公園東邊山嶺脊部,瀕臨虎踞北路。嶺上栽有百餘株蒼勁挺拔的高大雪松,數百株各類春梅。沿嶺西向,遍植黑松、毛竹、臘梅。臘月隆冬,組成一幅自然松、竹、梅歲寒三友畫卷,堪稱一絕佳景。嶺巔建有晴雲亭,面積3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砼結構,兩邊建有石座,供遊客休息。
每到梅花節,南京古林公園就會舉辦「梅展」。 該公園通過引種栽培,有小綠萼、桃紅硃砂、殘雪、大羽、佐橋紅等60個優良 品種,近3000株梅花對外展出,該公園還在大門假山中設立了330平方米的梅花盆景展覽, 共有大小梅花盆景藝術盆桶百餘盆,讓人們在欣賞之餘,感受到梅花藝術的深刻內涵。
月季園
從虎踞北路南大門入,沿園路向南是月季園。園中栽有數百株月季。春到人間,月季盛開,滿園五彩繽紛,蔚為壯觀。
盆景園
在月季園西北隅,是「金陵盆景」的生產基地之一,佔地200平方米,並配有600平方米玻璃溫室。園內常年培育和展出的盆景,品種花色齊全。大小規格配套的各式樹樁和水石盆景及觀葉植物,供遊客觀賞和購買,又提供外貿出口。沿盆景園拾級而上,左側有一開闊坡地,廣植茶樹、梅花。據傳,大醫學家、文學家陶弘景(452~536)曾在此隱居過。園內正在興建球宿根花卉園,並將1978年日本友人贈送鄧穎超的150株櫻花定植園內。
四方八景閣
在公園中心最高處。新建的四方八景閣,面積575平方米,主體三層,重檐,總高16米,第三層配外迴廊,供遊客佇立觀景。底層配大平台基座,面積454平方米,花崗石踏步140平方米。遊人在頂層平台眺望,園內各景區景色和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形勢盡收眼底。與公園西部海拔36米的高丘上面興建的303米高的電視發射塔,形成一幅絕好的對景。
⑥ 濟南羅漢松盆景園在哪個位置
濟南羅漢松盆景園在福州市福清市福唐路福清市康輝幼兒園西北側150米。根據網路地圖顯示液喚,濟南羅漢松鬧明凱盆槐歷景園地址在福州市福清市福唐路福清市康輝幼兒園西北側150米,公交118路,135路直達濟南羅漢松盆景園站。
⑦ 求寧波月湖公園和盆景園的細節地圖
自己去 谷歌地圖上找啊
⑧ 黃果樹瀑布景區
黃果樹瀑布景區怎麼樣?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黃果樹大瀑布景區為中心,分布有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霸陵河峽谷三國古驛道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等幾大獨立景區。
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級旅遊區,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西部最具魅力旅遊景區」。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被《人民日報》評為「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榮獲「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
黃果樹景區內型蔽啟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經省級環保部門測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氣含負氧離子2。 8萬個以上)、氣候宜人(每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追求謐靜的理想勝地。 風景區內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巒疊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峽谷比比皆是,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風光。
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寫照。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冬天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
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瀑並譽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2個洞內瀑布。
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 洞內還有一個冰制金箍棒。
布下的犀牛灘,瀑布濺珠上經常掛著七彩繽紛的彩虹,隨人移動,變幻莫測。古人說「天空雲虹以蒼天作襯,犀牛灘雲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
"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稱。黃果樹下游6公里的天星橋,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開發前「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一旦展現在遊人的面前,人們無不為之傾倒。
天星橋有相連接的三個片區,即天星盆景點、天星洞景點、水上石林景點。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
「有水皆成瀑,是石總盤根」,這兩句詩獨到地概括了這里的景觀。 黃果樹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還有眾多的瀑布可以觀賞。
諸如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陡坡壙瀑布,灘面最長的螺絲灘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灘瀑布,形態最美的銀練墜灘瀑布等。 黃果樹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處是別具一格的石頭建築。
黃果樹附近的石頭寨是著名的蠟染之鄉,滑石哨是全國第一個布依族保護村。 黃果樹附近有很多的名勝古跡,以「千古之謎」的紅岩碑最為著名,此外還有相傳石三國遺跡的關索嶺、孔明堂、跑馬泉、御書樓等。
景區近年來投資數百萬元在黃果樹瀑布下景區內安置了大型照明燈和大型激光演示系統。夜遊黃果樹瀑布,如臨幽幻迷離的仙境,別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邊的老龍篝景區,石叢奇特,曲徑通幽。
內有碑林公園,記載了歷年來文人墨客對黃果樹的一片深情。 黃果樹瀑布的優美景色,很早就為人們所欣賞。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稱黃桷樹瀑布、黃葛樹瀑布或黃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間的《貴州圖經新志》中就有文字記載,之後在嘉靖年間的《卜如貴州通志》、《貴州山泉志》和《貴州名勝志》等均有記載。
至於明朝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對黃果樹瀑布作了生動而科學的詳細描述。 。
黃果樹瀑布是我國的第幾大瀑布?
果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西南部,距省會貴陽市128公里,距西部旅遊中心城市安順市區45公里,有滇黔鐵路、株六復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景區內以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為中心,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贊嘆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黃果樹大瀑布景區為中心,分布有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霸陵河峽谷三國古驛道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等幾大景區.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級旅遊區,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西部最具魅力旅遊景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被《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榮獲「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黃果樹景區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經省級環保部門測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氣含負氧離子2.8萬個以上)、氣候宜人(每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的理想勝地.。
黃果樹瀑布景區有哪些景點構成?
黃果樹瀑布景區由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景區、灞陵河峽谷等景點構成。
在瀑布上游和下游,18個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組成黃果樹瀑布 群,有落差高達410米的滴水灘瀑布,有瀑面寬達110米的陡坡塘瀑布,有 灘面長達350米的螺絲灘瀑布及形態秀美的銀練墜潭瀑布等,是天然的「瀑 布博物館」。 中心景區的石筍山公園,石叢奇特,曲徑通幽。
盆景園師法自然,濃縮 景觀,又為一絕。 距黃果樹大瀑布7千米被人們贊為「天然大盆景」的天星景區,一步一 景,三步一畫,山、石、水、林、洞、瀑無不奇妙絕倫。
四圍青山如畫,植 被茂盛,清流密布,古樹怪石奇異多姿,「有水皆成瀑,是石總盤根」。天星 洞幽深寧靜,形態萬千,撲朔迷離。
「銀練墜潭」瀑布如千萬條銀練串流入 潭,瀟灑秀美,璀燦奪目,讓人流連忘返。 天星下游的郎宮河,高山對峙,波瀾起伏,古榕掩映,村舍錯落,田園 風光美不勝收,郎宮漂流,別是一番佳境。
黃果樹瀑布的著名景觀是什麼?
黃果樹瀑布是我國最大的瀑布,地處貴州省鎮寧縣,為打幫河上源白水河上黃果樹地段九級瀑布中的最大一級瀑布.瀑布寬約20米(夏季水大時可達30米~40米),從60米高處的懸崖上直瀉犀牛潭.巨大的飛瀑,未見其景,先聞其聲.近處觀瀑,如臨萬馬奔騰之陣;水拍擊石,猶似雷劈山崩,令人驚心動魄.飛濺的水花,高50米~60米,霧氣騰騰,光照下,五彩繽紛.瀑布的後面,有一水簾洞,洞深20餘米,洞中觀瀑,如置身於流水之中.這里的夜景也十分迷人,蒙蒙細雨落在黃果樹街上(公路),人們稱此街為「夜雨灑金街」.黃果樹瀑布周圍18千米內,還有各式地上瀑布10餘個,地下瀑布4個,組成了一個世間少有的瀑布群.其中三級落差達350米的滴水灘瀑布、景色奇麗的沖天瀑布等是不可多得的奇觀.黃果樹瀑布坐落在石灰岩地區,附近岩溶地貌發育,眾多的岩溶洞穴內不僅有各種形態的鍾乳石,且多暗河和地下瀑布,可供遊人泛舟游覽。
【作者在震驚於黃果樹瀑布壯美的同時也發現了黃果樹瀑布的不同,
黃果樹景區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經省級環保部門測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氣含負氧離子2.8萬個以上)、氣候宜人(每年平均氣溫16℃左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追求謐靜的理想勝地. 風景區內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巒疊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峽谷比比皆是,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風光.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寫照.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冬天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瀑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2個洞內瀑布.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洞內還有一個冰制金箍棒. 布下的犀牛潭,瀑布濺珠上經常掛著七彩繽紛的彩虹,隨人移動,變幻莫測.古人說「天空雲虹以蒼天作襯,犀牛灘雲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稱.黃果樹下游6公里的天星橋,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開發前「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一旦展現在遊人的面前,人們無不為之傾倒.天星橋有相連接的三個片區,即天星盆景點、天星洞景點、水上石林景點.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總盤根」,這兩句詩獨到地概括了這里的景觀. 黃果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特別是艷陽高照之日,水霧蒙蒙,映出金色的光來,似真似幻,那街道似乎是金色大街,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黃果樹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還有眾多的瀑布可以觀賞.諸如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陡坡壙瀑布,潭面最長的螺絲灘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灘瀑布,形態最美的銀練墜灘瀑布等. 瀑布將白水河攔腰截斷,高77.8米,寬101米,白水河上的瀑布共有18個,形成世界最大的瀑布群.白水河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一條支流,平時水量很大,最高可達每秒2000多立方米,整個黃果樹瀑布的河床都被水花充滿,蔚為壯觀. 最佳旅遊時間 隆冬時節,貴州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北風呼嘯,而黃果樹景區內依然綠樹成蔭,生機勃勃. 黃果樹四季適宜旅遊,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秋夏季. 黃果樹瀑布景區屬中亞熱帶,是典型的溶岩地區,海拔600-1500米,風景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地處貴州西部低窪地帶,海拔較低,終年無霜,年平均氣溫14℃—16℃;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是避寒避署勝地,四季適宜旅遊. 但黃果樹瀑布以秋夏雨季時分景色最為壯觀.這時黃果樹瀑布高67米,頂寬84米,達全年最高紀錄.只見河水咆哮傾瀉,從河的斷面層滔滔而下,聲如雷鳴,氣勢磅礴,震天動地,攝人心魄.而在枯水期,隨著水流的減少,瀑變小不少,此時雖有另一番秀麗景象,但瀑景大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