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南通盆景師

南通盆景師

發布時間: 2023-04-27 18:31:53

Ⅰ 南通特產有哪些

紫菜

《本草綱目》早就有了對紫菜的記載,「海邊悉有之,大葉而薄......曬干視之,其
色正紫」。它含有蛋白質、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其營養價值超過大豆、麵粉、豬肉、牛
肉、雞蛋等,且對高血壓和肺病患者有療效。

南通灘塗,適宜紫菜養殖,藻體薄嫩、味道鮮美,啟東、如東有多家紫菜加工廠,產
品以出口為主。

啟東特產

啟東老白酒

啟東老白酒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該酒都是用

純正的大米釀製成功。喝上一口老白酒,感到滿口

甜滋滋,一肚暖烘烘。啟東人喜歡喝老白酒,每天

約喝掉二萬公斤。啟東有一首民謠,專門說的是喝

老白酒的事:

老白酒、老白酒,喝在嘴裡甜到心裡頭

喝上一碗有勁頭,喝上二碗能挑大石頭

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老白酒的廠家,經過技改,生產出一種「東珠清酒」,這種酒更
是香甜可口。

目前巳出口東南亞等許多國家。

嵌桃麻糕

南通嵌桃麻糕,相傳有百餘年歷史。
嵌桃麻糕,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
有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濃郁
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膩,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百分之十點七
蛋白質,百分之十五點八脂肪,百分之三十七點一蔗糖,可謂之色、香、味俱全,營養豐
富。

白蒲茶干

白蒲"三香齋"茶乾的來歷:
產自如皋白蒲"三香齋"的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始制於清朝康熙年間,
一們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開的一豆腐乾店,店號"三香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
是南北交通要道,商業較盛,油餅糧行,京貨店,水煙棧,各式菜館,點心店,魚行、茶
館等店鋪林立。街坊鄉老,小販等都喜歡坐茶館,一邊閑聊,一邊買來屠氏的豆腐乾佐茶
。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 "屠三香"生產的茶干由於加工工藝
精細,用料考究進嘴細軟勁韌,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被譽為白蒲一絕。清
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地方官特別選擇了"三香齋"茶干作為貢品,請皇上品嘗,乾隆嘗後
甚悅,又聽該店獨家經營的介紹,便御筆寫下"只此一家"的題字,賜予褒揚。屠氏得此御
筆歡喜欲狂,並將"只此一家"製成金字匾額,懸於店堂,自得御筆"只此一家","三香齋"
茶干馳名大江南北。
白蒲茶干傳統的製作方法:
白蒲茶干傳統的操作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浸豆、糙皮、磨豆、扯漿
、煮漿、點漿、包、榨、剝、煮、扎等,細說有二十一道工序。白蒲茶干傳統的加工,不
僅工序多,而且每道工序的技術性都較強,與產品的質量有直接關系。以煮漿來說,燒火
要旺,煮得越快越好,如慢火燒,則易潮漿,對質量,產量都有不利影響。煮好的漿出灶
入缸時,要堅持"過篩"這一道工序,將扯漿或套漿時從布眼中漏出的反渣去盡,提高豆漿
的純度,這樣做:
(1)漿中的飛渣越少,生產出的茶干韌性越強
(2)韌性強的茶干在煮制過程中破碎少,成品產量高
(3)韌性強的茶干耐煮制吸味足,口味好。
煮制的配料有白大川,元回、丁香、精鹽、味精及自製的三伏醬油等,特別是自製的三伏
醬油,要熬得濃,熬得香。此外,在選擇黃豆豆種,浸豆的時間,氣溫季節的變化,煮制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技術要領。白蒲茶干味美,主要是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操
作認真,一絲不苟。人們檢看茶干質量,常將茶干對角相折,總不斷裂,而芳香撲鼻。內
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B1、B2 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
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

頤生酒

本世紀初由張謇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張
謇於1894年在家鄉江蘇海門市常樂鎮狀元街西側創辦了一個"頤生釀造公司",釀造頤生茵
陳大麴酒。公司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其中張氏宅園古建築1000
多平方米,擁有老作坊式發酵池86隻,其中頤生酒坊傳承的發酵池18隻,老窯儲存容積上
千立方米。
該酒以粘籽紅高梁釀造的優質大麴酒為酒基,加入茵陳、佛手、紅花、陳皮等十
多種葯草汁液經半年以上貯存而成,其色青黃透明,其味醇和爽凈,清香綿柔,具有健脾
胃、治風痰、舒筋骨、活血液的功效。"頤生酒"舉世無雙獨特的釀造工藝,鑄就了"頤生酒
"輝煌的歷史與價值。早在1904年獲得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獎狀,1906年獲義大利世博會金
質獎,比"五糧液"1915年獲世博會金獎早9年,是中國酒類第一塊世博會金獎。上海申博會
期間,對外宣傳的唯有二塊國際金字牌,其一就是"頤生酒"世博會國際金獎,為2002月12
月3日上海申博會成功添上了金光閃閃的色彩,"頤生茵陳酒"還先後獲得"中國首屆食品博
覽會"金獎等多種獎項。

呂四海蜇

盛產啟東於呂四沿海,身體半球形青藍色,半透明,上面有傘狀部分,下面有八
條口腕,口腕下端有絲狀器官。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頂帽子。以質量上乘,加工精細聞
名,是我國"海產八珍"之一。呂四海蜇"是繼"太湖銀魚"之後江蘇省第二個獲准進行地理標
志注冊的水產品。成品海蜇皮色澤光亮,無泥沙雜質,肉堅實鬆脆。高級餐館的"芙蓉海底
松",就是以海蜇頭為主料做成的。用白灑、香菜和胡椒粉調制的海蜇泠盤,脆嫩、透明、
爽口。

王氏保赤丸

王氏保赤丸是南通名醫王臚卿老先生於清道光年間配製的兒科秘方,新中國成立後由
其嫡孫王綿之教授公諸於世,今為南通制葯廠主要產品之一。王氏保赤丸專治小兒乳滯疳
積、感冒發熱、痰厥驚風、喘咳痰鳴、乳食減少、嘔吐腹瀉、大便秘結等症。

西亭脆餅

原名復隆茂白脆,始產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 產地為通州市西亭鎮。曾
獲95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這種脆餅選料講究、加工精細、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甜松
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的優質食品。

石港乳腐

產品色澤黃亮,滋味鮮美,醇香爽口,外層皮面嚴實,肉質酥鬆細嫩,一向是傳統
家常風味佐餐食品。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
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瑟瑟,色紅似火,風味獨特,以色、香、味、形、「
四絕」聞名中外。可常年貯存,供四季食用。烹飪可蒸、煮、燉、煨、炒、燜、燒一般清
燉和煮食為佳。

通派盆景

通派盆景的顯著特色,是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為材料,攀紮成「
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干
。看上去形象如獅,端莊穩重,像是一幅立體的畫,深得人民喜愛。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故稱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
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

如皋香腸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冶年間,至今已有100多
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 被稱為「如式」香腸。
如式香腸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如皋香腸,產品譽滿全國,被評為商業部和江蘇省的優質名
特產品。其特色是: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艷、咸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深受群眾喜愛。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為江蘇特產、
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
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
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
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
上乘禮品。

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
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鬆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
梅牌」肉鬆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
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
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如皋蘿卜

如皋人種植的白蘿卜至少已有上千年歷史。如皋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水肥條件較好,
且多為沙性土壤,很適宜白蘿卜的生長,經過數百年精心栽培和選育,所產蘿卜品位明顯
優於外地所產,「如皋蘿卜」名揚天下。而如皋又以如城周圍新民及東陳、大明各鄉所產
為最佳。現已培育出具有明顯地方物色的白蘿卜良種。如形似鴨蛋的「鴨蛋頭」,莖盤細
長似頸的「捏頸兒」,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皮薄、肉嫩、多汁,
味甘不辣,木質素少,嚼而無渣,以嫩、脆、甜享譽四方。

用「如皋蘿卜」腌制的「如皋蘿卜條」,相傳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如皋醬醋廠繼承
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生產的「東皋牌」蘿卜條,選料認真,工藝考究。形似桔片,色澤黃橙
,芳香獨特,咸中帶甜,具有香、甜、嫩、脆的特色。1985年獲外經部「榮譽證書」,既
江蘇省優質食品獎,1985年獲全國出口產品優良榮譽獎狀。

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的紋樣圖案都來自於民間,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寄託著她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題材和內容上,老百姓那種健康和質朴的心靈,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而藍印花布確實真實地反映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淀。南通是中國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之一,今天在南通的城鄉,只要稍加留意,這種藍白兩色,手工染制的花布仍然隨處可見,南通人生產,使用藍印花至少已經有400年歷史了

南通風箏
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的我國風箏,有"南鷂北鳶"兩大流派,南通是南派風箏的主要產地,在品種繁多的南通風箏中,數哨口風箏(又名哨口板鷂)最具特色。
南通的哨口板鷂雕制工藝中,包含了雕刻、繪綉、書法、扎搓等工藝,也包含了一定的空氣動力學,精妙的音響學和氣象學。它不僅是人們欣賞、收藏的藝術品,也是情調高雅,文體相融的運動器具。

如皋絲毯

以生產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如皋絲毯已從傳統的方、園、矩形毯發展到三角形、多邊形、波浪形、不定形毯;從傳統的單面絲毯發展到雙面絲毯;從傳統的手工栽絨到綜合運用編、織、結、拉、盤、鉤、簇等新工藝。目前,該廠已有地毯、壁毯、雙面屏風三大類,計10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樣式。

紅木雕刻

南通紅木雕刻久負盛名,它講究美術造型,具有結構精巧,木紋清晰,做工精緻的特點。南通紅木雕刻廠生產的「金爵」牌紅木小件和紅木傢具,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眾多外商譽為「中國之最」、「中國傢具第一」。作為紅木工藝「後起之秀」的紫光工藝品公司,將江南在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雕刻成紅木工藝精品,紫光工藝品公司於1993年榮獲聯合國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發的「國際紅木雕刻藝術最高金獎」。青年工藝師朱宇,因在紅木工船的雕刻製作上獨領風騷,成績斐然,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證書。

季德勝蛇葯

季德勝蛇葯,又名南通蛇葯片,系江蘇南通蛇醫季德勝祖傳六代秘方,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傳統應用專治蛇傷。近年來發現,用季德勝蛇葯治療其他疾病,也有較好療效。

海安糯米陳酒

海安特產之一,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該酒選用優質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製作工藝結合新的科學技術,經化發酵,長期陳釀,精心過濾製成,具有原色原味的特點。 酒味醇濃甜美,酒度在14度左右,內含人體所需的葡萄糖和多種氨基酸,是一種糖份適當,酸度適宜,營養豐富的低度飲料酒,加上該酒兼具舒氣、健胃、養血、暖腹等多種功效,特別適合婦女服用。近來,該縣在糯米陳酒的基礎上,精心釀制,隆重推出「女賓」酒,受到市場歡迎。

清燉狼山雞

南通特產:清燉狼山雞
原名"岔河大雞"、"馬塘黑雞"的狼山雞,是世界八大標准雞種之一,1872年由一位英國水兵在南通發現此雞,帶回英國後,取名為"狼山雞"。狼山雞以黑色羽毛居多,色彩絢麗,身高腿長,皮薄肉細,味鮮冠群,為蛋肉兼用型雞種。狼山雞輸往國外後,分布各國,曾列入世界優秀家禽圖譜。狼山雞由於皮薄肉嫩,所以吃法甚多。清燉狼山雞,又稱"原燜狼山雞",湯肉兼美,鮮香俱佳。《中國名菜譜》和《中國烹飪詞典》均有記載。

文峰雙竹

文峰飯店名菜,主要原料是竹蟶,配以竹筍爆炒而成。竹蟶主要產於本市如東灘塗,形似竹管,殼色淡黃,肉質如玉,為海鮮中的上品。近年如東東沙一帶已經開發了竹蟶養殖場,秋冬季節到清明前後收獲的竹蟶體肥味佳。

白汁鮰魚

鮰魚又名白吉魚,長吻鰭,品種繁多。南通狼山一帶江段出產的鮰魚,白中隱紅,剌少肉嫩,為長江長吻鰭中稀有的名貴品種。此菜已收入《中國名菜譜》和《中國烹飪詞典》。

海門提湯羊肉

海門山羊以肥嫩鮮美著稱,海門提湯羊肉在清末明初即負盛名。當地名廚選用經閹割育肥的山羊為原料,經過獨特烹調而成,具有鮮嫩、多汁、味美、肉精、脂少、易消化、膻味輕等特點,兼有暖中補虛、開胃健身之功能。提湯羊肉都在冬天製作,可拌上甜面醬,蘸上胡椒粉冷吃;也可配上粉絲、青菜心用原湯白燒;還可加上醬油、冰糖和少許羊油紅燜。三種吃法別有滋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妙不可言。

天下第一鮮---文蛤

南黃海灘塗盛產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鮮之美譽,含有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鐵、鈣、碘等多種元素。古代曾列貢品上獻朝廷。文蛤肉有爆炒、煨湯、燒烤、生熗等多種食法,鐵板文蛤、金錢文蛤餅等為南通名菜。

Ⅱ 什麼是盆景石

盆景石用石也是觀賞石,它不同於雨花石,因為它通過人的加工、組合,使之更適於觀賞。山水盆景主要由石組成,根據石的不同性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質地堅硬、不易吸水、難生青苔的硬石,如英石、木變石、千層石、太湖石等;一類是質地較松軟、易吸水分並能生長苔蘚的軟石,如砂石、蘆管石、水浮石、雞骨石等。

盆景一般是在盆內栽上幾株小植株,經過修剪、整形、縛扎、布局,造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樹形,再點綴幾塊石料,使盆內植株抽枝發葉,開花結果。盆景一般分為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植物盆景又有古樹粧、小苗之分,還有觀果、觀葉、觀干、觀根等。種栽的形式有單乾式、雙乾式、叢林式、卧乾式、懸崖式、恆水式、露根式等;以植物大小而言,可分為巨型大盆景、中型盆景和微型盆景三種。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由於各地區的地理環境不同,氣候差異很大,各地的植物生長各有特點,各地區用以製作樹樁盆景的樹種不一,因而創作的題材和技法也就各不相同。盆景創作的題材和手法也不盡相同。而且盆景藝術是反映作者的主觀意趣、思想和文化傾向的,於是自然會形成多種不同的藝術風格。 所謂風格,就是藝術的個性。也就是成熟的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獨特追求。任何的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風格,才會有生命。風格越鮮明,藝術生命則越強。所以,只有提倡風格,才能使自身的藝術有歷久不衰的生命力並不斷發展。 在一個地區中風格相似的藝術家,自覺與不自覺地組成群體進行活動,互相影響,推動藝術發展,並受到當地的群眾所認可,他們相互推廣,久而久之就自然會形成一個藝術流派。這個流派的風格既有藝術家自身的個性,又與整個地區的藝術追求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又具有區別於其他流派藝術風格的鮮明特徵,從而奠定了這個地區流派的藝術風格,並得到其他流派的承認。這就是流派風格。

Ⅲ 南通有哪些特色

太多了, 自己看吧
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考證,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區一帶,五代設郡,稱靜海。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定名通州。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1962年改為省轄市。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綉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而佔有重要地位。江海大地還孕育了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著名數學家楊樂及2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江風海韻,風光綺麗。市中心的濠河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30華里的濠河環抱古城,被國內外遊人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正在規劃、開發的沿濠河博物館群將賦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內涵。位於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同樣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狼山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擴建廣教寺以來,一直香火旺盛,聲名遠播。位於狼山兩側的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新添了不少景點。百里縣區不乏尋幽探勝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遺址,如皋的水繪園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歸渡海亭,如東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海濱放風箏),啟東的圓陀角觀日亭等名聞遐邇。
雖然南通只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但鹽業厚利卻促進了城市繁榮,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至明代時已成為蘇北的重要城市,後因隨著海灘淤漲,海岸線東移,海鹽業才開始衰落,但代之而起的植棉業的發展和家庭手工土布業的興盛,又使此地很快成了大宗棉花土布的集散中心,逐步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1895年,清末狀元張謇回家鄉興辦大生紡織廠和大生企業集團,南通又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成為聞名遐邇的紡織城。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家紡城!
南通現有我國最早創辦的師范學校(1902年)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博物館(1905年),城周濠河環繞,狼山風景區主要由狼山、軍山、劍山等五山組成,沿江綿延近4公里,是中國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是江蘇著名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之地。名勝古跡有通州三塔、水繪園等。

南通風景名勝精選:

>>>狼山風景區<<<
在長江入海口的北岸邊,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濱江而立,五山秀麗多姿。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舉目眺望,莽莽長江,霧靄茫茫,此為長江最寬處,北岸至南岸,江水寬約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無邊無際。狼山,東西走向,北幽南暢,北麓沿邊懸崖峻壁,難以攀登;南坡平緩,易於上行。
古代,狼山原是長江入海口江水中的一個孤島,長年的泥沙淤積,便與江北岸連為一體。但山腳下依然留存下一條環山的清澈的「護山河」,並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玉帶河」,為狼山增添了一景。山上寺廟里有一副對聯:「江束四圍圓,潮平兩岸闊」。這有力地證實了此山原為「江心島」。古人巧喻此江心島之狼山為「美女梳頭」、「老衲坐禪」。真是詩韻優美,寓意深遠……
狼山景區有個迎客宗旨:先照遠,後照近。即先盛迎遠方貴客,爾後接待近處嘉賓。可見,狼山胸懷天下,先人後己,乃有聖賢之心。
寬大為懷的狼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代,此山有一隻白狼精,佔山為王,無惡不作,把個風光優美的青山糟蹋成荒山野嶺。一天,一位遠方雲游的年輕和尚累了,想藉此地歇歇。「這有何難?」白狼精心想,一個座位之地能有多大,便輕狂地瞟了和尚一眼,「你要借多大地方?」「不大,不大。有個袈裟大小的地方就可以。」「無妨,無妨。」白狼精見那袈裟不過三五尺大小,便爽快答應了。「老衲這里有禮,謝謝施主。」只見那雲游和尚揮起袈裟,往天上一撒,不料,那袈裟頓時飄飄灑灑散擴開去。如同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從天而降,把整個山全都罩在網內……白狼精見,慌了手腳,知道遇到法力無邊的仙人了,立即拜倒在地:「聖賢在上,受小人一拜!」白狼精算是知趣,自個兒捲起鋪蓋,讓出狼山。臨走,白狼精跪求道:「能否將此山叫狼山,也算給小人留個思念?」「老衲答應你。」
這位慈悲為懷的和尚,便是後來讓狼山興盛起來的大聖菩薩。由此,當地便留下了一句幽默有趣的後話:「大聖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
狼山頂上的廣教寺,寺門兩邊粗大的黑色圓柱上,書寫了一副氣吞山河的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可見狼山氣勢之非凡。
步入寺院,登上大聖寶殿。大聖菩薩端坐堂上。大殿黑亮的圓柱上,可讀到詩聯一對:開門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大聖菩薩胸襟之大,如汪洋,似蒼穹……
千年古剎的廣教寺,殿宇雄麗,氣勢恢弘。環繞廣教寺的眾多景點,更是多姿多彩。北麓園內,山石奇絕,峰、岩、洞、石,頗負盛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墓、鑒真和尚遇難紀念塔、清康熙御書亭、摩崖石刻、平倭碑亭、軍山飛瀑、張謇銅像、三仙祠、關帝廟……風景萬千,令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於狼山留連忘返。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贊嘆道:「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游罷狼山,心潮澎湃,欣然揮毫:第一山。
這個聞名於世的狼山,其實高度並不高,只有海拔106.94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中國有四座佛教聖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另有八座佛象小名山,狼山即為八大佛教小名山之首,可與四大佛教聖山比名……站在狼山峰巔,眺望南通市。陽光下,城池璀璨耀眼,熠熠閃光。南通市不僅擁有「江海第一山」,還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譽。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南通籍的清朝狀元張謇激於義憤,為挽救於危難中的中國,滿懷抱負,返回故里,興辦實業,創建學校;大搞文化、水利、交通建設,為今天的南通留下了近現代城市建設的科學格局。為此,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吳良鏞驚嘆南通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濠河風景區<<<
環繞南通城的濠河,被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是南通的驕傲。南通人民為有這一條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國內現已罕見的濠河而自豪。
濠河 即古護城河、位於市區中心。濠河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水面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台橋榭掩映其間,畫舫遊艇盪漾水中。濠河周圍景緻薈萃。東南之濱有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有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登其高眺遠,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是市文聯,書畫院,藝術館所在地。與塔院毗鄰有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業研製刺綉等民間工藝品。與文峰塔一河之隔有我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紡織大觀園。三元橋畔新建的文峰公園,以自然風光與天然野趣倍受遊客青睞。西南濠河風景區,以原五公園為基礎興建,這里河面寬闊,碧波盪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北首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光孝塔。民謠"南通有三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中插",所稱八角之塔即光孝塔。
>>>濱江公園風景區<<<
濱江公園總投入達1.8億元。南接龍爪園,緊靠長江,總佔地面積約375畝,是長江岸線上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觀帶。根據規劃,整個公園由港口風情區、沿江風光區、休閑新天地、市井傳統文化區等四個區域組成。經過拋石護岸吹填土,將形成200畝腹地,向東南延伸至黃泥山、馬鞍山,與「山水間」體育公園接壤,形成壯闊的沿江新景觀。 濱江公園是一處集觀光、游覽、休憩的臨江生態公園,遊客在此可以充分親近江水,體驗長江雄姿,觀賞山水田園風光。此處景點增強了五山風景區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創造了景區中央核心廣場和綠色活動走廊,同時,還增強了「生態原貌」資源,使得這一景區地帶形成為一個整體的臨江生態公園保護區。該公園包括港口風情區、江岸風光區、碧水金灘區、休閑新天地、濕地生態區、龍爪礁石區等
>>>蠣岈山<<<
座落在東灶港東北側的蠣岈山是一個天然兩棲生物島,因盛產牡蠣而聞名,據中科院、南師大科學家考察後認為淤泥質海岸出現如此規模生物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實屬罕見,為研究近二萬年以來中緯度古海洋提供了難得的,甚至是地球上唯一的觀照體。地理專家對其體表牡蠣殼測定證實它已有1540—1946年的歷史,其固著基及造礁可達數千年,甚至上萬年。整個蠣岈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方圓6600畝,沙丘起伏,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整個蠣岈山奇觀可謂世上一奇。蠣岈山真奇妙,可謂: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潮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在島上你可盡情飽覽大海風光,和大海零距離對話,任你在金沙灘上奔跑;若你躺在沙灘上休閑觀海、悠然自得、盡享自然風光,漁港觀光、海上休閑、蠣山探密、快艇擊浪、海上日出、灘塗采蛤、騾馬彩車等無不令你心馳神往。
>>>水繪園<<<
繪園位於如皋城東北隅,是國內著名的古園林之一。其特色「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秋巒葩卉,一一掩映,若繪畫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與金陵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水繪園亦名聲遠播。1981年,我國著名古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來如皋水繪園游覽,即興填了《憶江南》詞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橋,流水幾灣縈客夢,樓台隔院似聞簫,往事溯前朝。」
>>>文峰公園<<<
三元橋東,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園神韻取勝的公園,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園(原名長春園)。此園三面臨水,東邊與紡織博物館相連。佔地近10公頃,除園畔流過的濠河外,園內與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3.3公頃,可謂「水包園,園包水」。文峰公園受人喜愛,不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正處於「半村半廓」的濠河東南風景區,而且它本身造園藝術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遊人,給人以美的享受。
>>>南通「園博園」<<<
「園博園」位於狼山與馬鞍山、黃泥山之間的長江邊,佔地達49公頃,總投資4.2億元,分江海風景區、靈山聖景區、西山懷古區、梅嶺攬勝區和園藝集萃區。第五屆省園博會於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園博園」開幕,本屆省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神韻江海風」,將展示13個省轄市經典景觀,包括南京的「梅林花雨」、南通的「映山澤鏡」、無錫的「泉月賞心」、常州的「聞香尋芳」、蘇州的「楓橋夜泊」、揚州的「三月煙花」、徐州的「西溪探源」、宿遷的「林靄秋雨」、淮安的「桑田村廬」、連雲港的「松石水灘」、鎮江的「西山徑幽」、鹽城的「澤地仙灘」和泰州的「翠園綠坡」,大多以各市知名景點為原型,結合「園博園」的地型地貌而構思建造的。
>>>體育會展中心<<<
南通體育會展中心工程是南通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設計功能最全、建設標准最高的現代化體育會展設施,總佔地6000畝,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建成後,它將成為一座集各類競技體育比賽、全民健身休閑、商貿旅遊會展、大型文藝演出於一體的多功能體育會展中心。
該中心工程位於南通市新城區中心軸線南端、工農南路與平嗇園路交接處,緊鄰狼山風景區與在建的南通大學城。工程包括國內第一個可開閉頂體育場、具備體育比賽與會展雙重功能的體育館以及現代化的游泳館。
據悉,由日本全日新設計公司和同濟大學共同設計的開閉頂體育場擁有3萬個座位,所開啟面積為105米×1900米,這比21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方案」所開啟面積還要大三分之一,堪稱全國第一。同時擁有60000個座位和10000個展位的體育館,採用具有飄逸感的多曲線屋面,更增添了體育中心的現代氣息。位於體育館東側的游泳館共800個座位,可承擔國內國際的各類大型比賽。

南通名人簡介:
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軼聞逸事。
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
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葯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趙劍華、張潔雲、周天華、葛菲、李菊、黃旭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國家體育總局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

今天,在全國中型城市中,南通更有許許多多的「第一」:二十多位院士、好幾位聞名的大畫家(袁運生、袁運甫兄弟等等)、二十多個世界冠軍、主跨橋長達1088米的世界最大最長的鋼索斜拉橋――蘇通大橋……屈指一數,在全國地縣級市中,在各個行業里,南通居然擁有70多個全國第一,有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真是奇跡的「故鄉」!尤其令人振奮的是「百歲老人之最」。據說,全國有4000多位百歲老人,南通居然擁有400多人。
南通為長江金三角的北角。南通大橋通車後,可與大上海連為一體,只需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如今,上海與崇明島之間,已在長江江底開鑿江底隧道。而南通與崇明島之間也正在計劃架設長江大橋……明天,這個流金淌銀的南通市,將是座開掘不盡的金山……

南通江海交匯的壯觀,長壽健身的神奇,花園城市的幽雅,江海河鮮的美味,無不傳遞著春的信息;南通近期推出了「江海之旅、文博之旅、冠軍之旅、教育之旅、長壽之旅」五條特色旅遊線路,歡迎您來品味南通。

南通人喜食蔬菜。葷菜主要吃豬肉,以此為原料的菜餚很多,較有特色的是用蟹肉加肉糜製作的蟹粉獅子頭,或紅燒,或清蒸,鮮嫩可口,為金秋季節的時令名菜。另有鯽魚嵌占刂 肉、荷包甲魚(甲魚嵌占刂肉)、海魚干燒肉等等。南通人喜歡吃黃牛肉,十字街南有東牛肉巷和西牛肉巷,即因牛肉店集中而得名。南通人習慣吃山羊肉,並講究吃越過「三冬」(三個冬天)的肥羊,更以有皮者為肥嫩鮮美。80年代後,又有狼山燒雞聞名遐邇。
南通江海連通,水網縱橫,河塘遍布,淡水、海水產品極其豐富,其產量之多,首推魚類。長江河豚很有名,這種魚體圓肉肥,鮮美異常,但如洗、煮不當,食後會中毒,南通有「拚死吃河豚」之說。
黃海水產豐富,特別是貝類更是品種繁多。竹蟶為貝中上品,屬南通海產「八珍」之列,其軟足尖細如舌,鮮嫩無比。文蛤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南通地方名廚,能用文蛤做出許多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菜佳餚。南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小菜,如用臭乳腐拌花生米,豬耳朵丁、茶干丁拌花生米(俗稱猴兒頭)等等,既經濟又實惠。螃蟹以深秋季節為上乘待客之物,並可配做成各色美味佳餚。
「野雞絲」是南通城絕無僅有的一道風景。所謂「野雞絲」,也就是用醬菜中的甜包瓜、純精豬內、鮮嫩生薑切成細絲烹制而成。你看它油汪汪、亮光光,紅黃相間,艷麗的色彩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它口味是甜中透咸,又帶點麻辣,吃在嘴裡油而不膩,從而使品味與欣賞合為一體。
南通人有本色筵席。舊時農村中最簡單的筵席是四大盤,即以4個青花鯉魚大盤盛4種菜餚。稍高層次的是「八碗頭」,即:宴席有8碗菜餚。80年代後,人們一般不讓豬身上的東西上桌,講究吃雞、魚、蝦、海類、貝類等菜。外加甜菜、清湯和點心、水果。

南通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
南通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吳越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在此融匯,形成了江海平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情,在千餘年的歷史中,南通人民創造並發展了豐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間工藝。諸如扎染、彩錦綉、哨口風箏(板鷂)、木版印畫、工藝葫蘆等。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尤其是當代民間工藝家的不懈努力,從單一的土布製品走向多種面料的製品,從生活實用型走向實用、裝飾多種類型、從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會,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輝煌。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我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藍印花布藝術定能進一步開拓,會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它、喜歡它。願它成為現代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通土布的形成與發展
南通瀕江臨海,土壤、氣候適宜棉花生長。元、明以後,棉花在江海平原廣為種植,並「紡之為紗,織之為布」。明代中期,從江南引進織造技術,帶來了南通土布的發展。明末清初,廣州花商傳來了蓼藍種子(植物藍靛的原料),南通民間藍草的大量種植,為藍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來源,從而促進了印染工藝的產生。各集鎮相繼建立染坊,為農家來料加工印花布。染坊的發展使南通民間藍印花布為稱為"衣被天下"。
南通藍印花布工藝流程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其圖案全憑手工鏤刻,每幅刻好的紙版都似剪紙藝術。花版鏤空後,經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石灰拌黃豆粉,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括在布上。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染好的布去了淺浮灰漿,密封處露出本色。灰漿塊面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卷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自然冰紋是藍印花布藝術的靈魂。
南通古舊藍印花布精品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適用於做民間日用裝飾品,可做服裝、頭巾、被面、兜肚、包袱、門簾等。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斷挖掘、切磋、豐富,產生了不少手工精湛、設計新穎的精品力作。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珍藏的民間傳統優秀製品及圖片資料便有上千件之多。
南通現代藍印花布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復色,由小布發展成印製寬幅布。近年來,藍印花布又滲透到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藍印花布時裝、門簾、壁掛、檯布、鞋帽、包類、玩具等,無不散發出一種藍與白的藝術魅力,並形成了藍印花布製品系列。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的外向開拓
南通藍印花布濃郁的民間特色和廣泛的實用裝飾用途,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曾先後在北京、上海、大連、珠海、蘇州等地舉辦藍印花布展,還應邀在台灣舉辦藍印花布系列作品展。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為保存和弘揚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1997年南通市在美麗的濠河畔建立了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並下設了藍印花布藝術館展示中心、藍印花布藝術館製作中心、藍印花布藝術館服飾中心。這是我國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產、經營為一體的藍印藝術館。 該館現珍藏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製品及圖片資料近千件,保存著大量優秀的民間 傳統製品,展示南通藍印花布的傳統工藝流程,為國內外廣大愛好者學習、欣賞、研 究民間工藝美術提供了良好場所,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南通藍印花布得到更大的 繼承與發揚。 該館建立以來,已先後接待了日本、瑞典、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 、台灣地區的數十個代表團,藍印花布藝術館美名飲譽海內外。

Ⅳ 愛木愚解盆景口訣01--枝無寸直,一寸三彎。

口訣:枝無寸直,一寸三彎。

愛木愚解 :這個和「片雲」算是楊派盆景兩大特色。依據中國畫 「 枝無寸直」的畫理, 使不同部位寸長之枝有「 三彎」( 簡稱一寸三彎)。盆景可以算微縮的自然,也決定了盆景不適合留長枝。這樣才能枝短節多,豐滿有型。所以盆景想速成是不現實的,即便是速成了,也缺少時間的韻味。

揚派盆景及其風格

以揚州為中心的揚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南通、如皋、鹽城等地,由於地處江蘇北部,故又統稱蘇北派。

揚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處,交通十分發達,加之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早在唐朝就是全國最繁華的商業城市之一,所謂「一揚二益』沖的「揚」即指此地。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文人薈萃,商賈雲集,既是魚米之鄉,又是文明之邦,因此,在審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傳統,白居易的一曲《憶江南),讓人們吟唱了一千多年,成為人們夢里留連忘返的「天堂」。在這么一個地域環境中孕育出來的盆景藝術,蒼古清秀,靈巧飄逸,尤其是在全國各流派中獨樹一幟的「雲片」造型,更顯示出豐厚的文化意蘊,彷彿進入了《憶江南》夢幻般的瑰麗世界,韻味無窮。揚派一代宗師萬覲棠的代表作《巧雲》、《瑞雲》、《翠雲》等,不但在國內各大型盆景展覽評比中一再奪魁,而且飲譽海外,在世界盆壇引起震動,其作品遠銷英國、日本、德國、丹麥、荷蘭等國。

揚派樹樁盆景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一。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抓清汗步相似z處,問好米用標公蟠扎,精扎細剪,單是棕法就有11種之多(揚、底、撇、靠、揮、拌、乎、套、吊、連、縫入雲片要求距離相等,剪扎平正,片與片之間嚴禁重復或平行,觀之層次清楚,生動自然。雲片大小,觀樹樁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為了使雲片平正有力,片內每根枝條都彎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彎」。現在採用「寸結寸彎雞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個結,主枝像雞翅,分枝像雞爪,比傳統的「一寸三彎」簡易多了。與雲片相適應的樹樁主幹,大多皤紮成螺旋彎曲狀,勢若游龍,變幻莫測,氣韻生動,舒捲自如,慣稱「游龍彎」。雲片放在彎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蔥翠欲滴,與主幹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顯示出蒼古與清秀。

揚派盆景分為兩支:揚州、泰州一帶稱為西派,以「游龍彎」為主要標幟;南通、如皋一帶稱為東派(現在也稱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為單獨一派,不過,按傳統劃分,屬於揚派),則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

「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到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畫,酷愛盆景,「兩彎半」經他不斷完善在盆景藝壇上佔有突出的位置。

製作獅式有5個要點:一提根、二頓節、三拿彎、四做片、五收頂。前二者表現古雅,後三者妙在傳神。須要大而圓,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獅頭的韻味。主幹的最佳效果是:一級。二駝。三抬頭。四回項。寓彎於直,須根相應,狀如坐獅,回首顧盼。做片的要求不像楊派「雲片」那麼嚴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彎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彎的左右各一片特別重要,能夠體現獅子的動態,上下兩片相對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靈活現的藝術效果。獅式盆景還有另一種布局,盆中植大、小樹樁各一,構成「母子樹」,經過分別造型表現「太師少保」之類的主題。

「疙瘩式」是揚派盆景在樹樁造型上的又一種形式,製作必須從樹木幼小時開始,即在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個圓圈,成疙瘩狀,顯得奇特別致,可分為「單疙瘩」、「雙疙瘩」和「多疙瘩」。

揚派的山萬盆景以平遠式為主,蘊涵著「潮平兩岸闊,風正~帆懸」的江南情致。

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構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沙積石、蘆管石、英德石等。

Ⅳ 如派盆景的特點以及對如皋的好處

如派盆景藝術,被全國盆景協會於1983年考訂為全國盆景藝術七大流派之一。如派盆景以蟠扎為主,輔之以修剪,稱為扎景,選取檜柏類、羅漢松、五針松、紫杉、黃楊、六月雪為主要素材,因樹造型。有一彎半、兩彎半、三彎半3種,以兩彎半為主,蟠扎使用的棕絲經過選棕、抽絲、浸泡、制繩等工序,絲如細枝,與樹混為一色。棕路運用靈活巧妙。棕法有抱、頭、起、躺、豎、仰、吊、平、套、勾、帶、懸、側、掏16字,並有「三三月景」的特技法,即樹高尺余、干徑3寸可與苗高3寸的植株紮成姿態同形的盆景。經過不同技法精細製作,如派盆景形成相同特點。姿態清、奇、古、朴,寓小於大,寓近於遠,靜中見動,虛中見實,樹、盆、幾姘媚,形成雲頭、雨腳、美人腰、「劉海」頂的「迎客式」,古雅、蒼勁,彬彬有禮。如派盆景雲片豐滿,葉密色濃,陰片平伸,陽片略帶下垂,背片襯托。樹勢迴旋前傾,有左蟠右展及右蟠左展,左右勻稱,層次分明。前後、左右、上下端睨,風采各異,無不成趣。
現存宋代如派盆景珍品有:古柏3盆,為北宋教育家胡璦柏園遺物,樹齡900餘年,分別命名為「華蓋麋鹿」、「立鶴遐齡 」、「蛟龍穿雲」。其中兩彎半「蛟龍穿雲」,獲1985年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一等獎;「華蓋麋鹿」獲1987年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存縣人民公園內。古檜1株,為落地盆景,兩彎半造型,宋文昭公曾肇手植,樹齡800餘年,生長茂盛,存水明樓西側。古絨針柏1盆,名「龍騰虎躍」,為元末明初汪之衍文園內遺物,1982年獲得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盆景獎,1983年獲南通市盆景展覽最佳獎,1984年選中國國際旅行社年歷封面,1987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存縣人民公園內。巨型五針構4盆,樹齡200餘年,樹高均達1.8米,樹冠直徑2米,陰片1米,陽片2米,存縣烈士館內。五針松1盆,園藝世家儲友山所作,樹齡130餘年,原4株稱為「四姐妹」,現僅存縣人民公園一盆「蒼復南山」,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3等獎。羅漢松-雀舌1盆,兩彎半造型,樹齡120餘年,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2等獎,現存縣人民公園內。迎賓雀舌松1盆,清代作品,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縣人民公園內。迎賓羅漢松-中葉,製作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縣人民公園內,雀舌兩彎半大、中型各1盆,縣人民公園製作,1987年分別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三等獎。虎刺1盆,定名「綠蔭深處」,存綠園內,雀梅1盆,定名「飽覽人間春色」,樹齡180年,如皋綠園製作,1990年日本大阪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國際獎和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

Ⅵ 南通與蘇州近嗎 南通在哪兒 南通的習俗 地理位置 ……介紹一下

比較近。

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南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西與泰州市接壤,北與鹽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為四米左右。

在中國的版圖上,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的城市只有兩個,一個是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另一個就是與其一衣帶水、處於長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隔江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南地區相望,北接廣袤的蘇北大平原,通過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相連;

從長江口出海可通達中國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蘇、皖、贛、鄂、湘、川六省及雲、貴、陝、豫等地。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建成以後,已使南通進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通面臨海外和內陸兩大經濟輻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揚子第一窗口」之美譽。

Ⅶ 中國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造型特點:圓片式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造型特點:薄片結扎,層次分明。擅長直干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 。

Ⅷ 南通市旅遊景點有哪些

南通市有以下旅遊景點:
1.濠河
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宛如珠鏈。濠河原為古護城河,史載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即有河。現周長10公里,水面1080畝,濠河是保留較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濠河是個口字形,把南通老城圍在其中。白天您可以沿岸走走,看看河裡的白天鵝、黑天鵝,非常有意境。晚上您可以坐船繞一周,坐在船上,一邊聽著講解員講解南通的歷史,一邊靜靜欣賞濠河的夜景。
2.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通城南六公里處的長江北岸,由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五座山組成,總面積11.27平方公里。在遼闊的江海平原上,五山拔地而起,雄峙江邊,山姿秀麗,明朗自然,像五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揚子江畔,素有「天然水石盆景」之美譽。五山全景 映山湖 狼山景區名山 名山: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自唐總章年間興建寺廟禪院以來,經歷代建繕,形成了依山而立的寺廟園林群落,狼山山坡上下,浮青疊翠之間,點綴著法乳堂、葵竹山房、碧雲半天閣、萃景樓、大觀台、魁星樓、支雲塔等數十處名勝古跡和風景建築群。

Ⅸ 南通免費開放的景區有哪些

1、南通園藝博覽園

門票:免費開放

南通園藝博覽園總投資4.2億元,分江海風景區、靈山聖景區、西山懷古區、梅嶺攬勝區和園藝集萃區。第五屆省園博會於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園博園」開幕,本屆省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神韻江海風」,將展示13個省轄市經典景觀。

Ⅹ 南通好玩的地方

游覽南通,可以名城、名山、名寺、名園為線索。南通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環繞著老城區的濠河,是國內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春風和煦,濠河碧波盪漾,花草樹木間,掩映著亭台軒榭。濠河兩岸,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國內最早的博物館、圖書館和師范學校,也有近年來建造的紡織博物館、給水博物館、建築博物館、風箏博物館和韜奮紀念園、沈壽紀念館、趙丹紀念亭、個簃藝術館等。泛舟濠河,或者漫步湖濱,猶如閱讀著一部近代史。位於濠河之東的文峰塔,建於明萬曆年間,高39米,五層六角,外飾青筒古瓦,飛檐背上飾以獸物,下懸風鈴而聞清越之聲,古樸優美,莊重華麗,登塔可盡覽古城風貌。

城南的狼山,是南通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臨江而立,綿延3.6公里,秀麗旖旎,組成了狼山旅遊度假區的整體風貌。狼山風光素有「南暢北爽」之說。位於狼山北坡峭壁之下的北麓園,巧借山石、岩壁、洞穴、溪水等自然風光,以花卉、樹木構築小亭軒閣,雅靜閑適。依山而築的狼山廣教禪寺,始建於唐代,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五山下,還有鑒真東渡紀念館、駱賓王墓、嗇園等景點。

位於如皋縣城東北隅的水繪園,南鄰中禪寺,西倚碧霞山,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宛曾在此棲隱,重整舊園,以洗缽池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園分為數塊。園中構築有「妙隱香林」、「壹默齋」、「枕煙亭」、「寒碧堂」、「洗缽池」、「小語溪」和「小三吾」等十餘處佳境。水繪園是我國眾多名園中的佼佼者,饒有書卷氣。
美食:

南通餐飲以江鮮、海鮮和農家菜最有特色。江鮮有長江「三鮮」:鰣魚、(魚+回)魚、刀魚,海鮮有文蛤、呂四海蟄等。其他名菜還有狼山雞、海門羊肉和白蒲茶乾等。

給你個南通旅遊網:http://www.ntlyw.com/

南通的特產:

海鮮珍品-文蛤

南通東瀕黃海,在13萬公頃的灘塗上盛產數百種淺水貝類,尤以送文蛤最為豐富,佔中國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稱「天下第一鮮」,屬於腮綱兼蛤綱的海產貝類。明代李時珍雲:「還中諸蛤之利有餘人者,統稱蛤蜊,白殼紫唇,或殼上有花紋故稱文蛤或花蛤。」宋朝詩人梅堯臣也曾有過「車蝥與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詩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姑蘇吃到文蛤,便御封它為「天下第一鮮」。
文蛤,生活在淺海鹽度較低的沙灘上,雌雄異體,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產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經三周後進入沙底棲息。從幼蛤到長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帶到十幾米深的灘塗地帶活動,最適宜的水溫為15-25度,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長大後逐漸向潮下帶遷移,平時常露出沙面,冬季潛入沙底的約二三十厘米處越冬,但留有氣孔可以通氣。
文蛤其殼如彩色扇狀,其肉鮮嫩無比,且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磷、氨基酸、其味鮮而不俗,食而不厭。食用文蛤,能開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熱、化痰、利濕、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斕的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裝盒,也可製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藝品。
文蛤的食法頗多,可將其作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為配菜,調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熗生吃;或斬成肉泥,煎成餅。特別是近年來,如東制葯廠將其開發成粉劑精品,冠名為「天下第一鮮」,蜚聲海內外。
生於海邊長於海邊的人們,習慣了現熗現吃,他們將文蛤肉洗凈後,用鹽腌制少時,在洗凈,佐以燒酒、麻油、醬油、醋、生薑、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異鄉人看後無不瞠目結舌、唯恐避之不及,但來久了,也經不住誘惑,大有「唯有犧牲多戇直」的「英雄氣概」。在閉上眼睛吞上幾只後,頓覺眼界大開,相見恨晚。海邊人還有制文蛤醬的好手藝。把鮮文蛤裝進罐或瓶,放上鹽、姜、蔥、酒等佐料,在將口封上,置於陰涼通風處,過上一段時間,揭開蓋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慾徒增。此醬可饋贈親友,或作為沿海人在內地工作期間早晚下飯的主菜。難怪沿海人的鄉情如此濃烈,從中可窺一斑。
在廣闊無垠的南黃海灘上,隨著潮水的落去,趕海人有的肩扛著鐵刨子,有的手拎著網兜,湧向這一天出一頭「金牛」的大海。他們有的用鐵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著後退,憑著沙中傳出的聲感,將一隻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網兜里。有的人只用雙腳踩文蛤,將海灘上的沙泥踩活後,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後用手一隻只地拾進網兜。人們邊踩文蛤邊說著、。笑著、唱著、充滿著詩情畫意。改革開放為南黃海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進了國際市場,使其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地「天下第一鮮」。僅以全國著名地文蛤產區如東為例,全縣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養殖面積達50多萬畝,年出口6000多萬噸,成為我國最大地文蛤生產基地。近年來,南通市旅遊部門將灘塗踩文蛤作為專項旅遊活動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為國內外獨有,融觀賞、運動、風味平常於一體,已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成為南黃海上一道亮麗地風景線

白蒲「三香齋」茶干

簡稱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干」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B1、B2 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馳名四方,極受群眾歡迎。

南通嵌桃麻糕

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濃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膩,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質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謂之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嵌桃麻糕,相傳有百餘年歷史,當時,通州城內,有一姓許,名松甫者,於東門設一「鼎泰」號雜貨店,以產茶食糕點為主,在外埠亦有店鋪經營。後來,許氏於清朝府內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點進貢。唯獨通幫老師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選料精細,加工講究,味美可口,頗有特色,最為著稱。從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譽為「官禮茶點」,揚名於天下,脆餅問世後,麻糕、脆餅媲美,為南通兩大聞名特色產品,越來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僑胞濃厚的興趣。

西亭脆餅

原名復隆茂白脆,始產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 產地為通州市西亭鎮。曾獲95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這種脆餅選料講究、加工精細、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甜鬆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的優質食品。

石港乳腐

產品色澤黃亮,滋味鮮美,醇香爽口,外層皮面嚴實,肉質酥鬆細嫩,一向是傳統家常風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顯著特色,是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為材料,攀紮成「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獅,端莊穩重,像是一幅立體的畫,深得人民喜愛。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瑟瑟,色紅似火,風味獨特,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中外。可常年貯存,供四季食用。烹飪可蒸、煮、燉、煨、炒、燜、燒一般清燉和煮食為佳。

如皋香腸

如式香腸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如皋香腸,產品譽滿全國, 被評為商業部和江蘇省的優質名特產品。其特色是: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艷、咸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深受群眾喜愛。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 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 被稱為「如式」香腸。如皋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製新配方,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產「如皋牌」香腸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鬆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鬆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故稱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

薄荷腦

以薄荷為原料的薄荷產品,是醫葯衛生、日用化工、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廠生產的白熊牌薄荷腦,多年來一直以穩定的質量壓倒巴西、美國、日本等國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腦,因而連續榮獲國家產品金質獎

鳳尾魚罐頭

產品系南通罐頭廠生產的名牌產品,曾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暢銷港、澳、美國等地。這種罐頭魚體帶子飽滿,大小均勻,排列整齊,色澤光亮,香氣撲鼻,營養豐富,為佐餐佳品。

藍印花布

中國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宋代稱為葯斑布,明代稱為澆花布,傳說為嘉定一歸姓者發明。南通為中國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土布與天然蘭草為農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後坊的藍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農村集鎮。藍印花布主要用來製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帳、枕套、包袱布等。藍印花布圖案樸素優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於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與神話傳說,如:五福(蝙蝠)捧壽、吉慶有餘(魚)、獅子滾綉球、鯉魚跳龍門等。如今藍印花布面料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復色,由小布發展到寬幅布,由土布發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紡布。花色品種也日益增多,出現了藍印門簾、壁掛、檯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種工藝品,尤其是藍印花布時裝,成為都市裡一道亮麗風景線

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染,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初見於魏晉、南北朝,盛行於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裝奢侈費工,下令禁絕,使扎染工藝一度失傳。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復扎染生產,並不斷創新,使扎染技藝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絞和縫絞兩大類,扎絞又稱魚子纈,用線在米粒大的小點上順序環繞打四道線結,工藝要求高,產品富有立體感和彈性;縫絞是用針線按設計好的圖案造型穿行,抽緊而染,紋飾活潑大方,韻味生動自然。扎染產品豐富多樣,既有時裝、領帶、圍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帶、壁掛等珍貴工藝品;既有絲綢產品,也有棉麻織物

勾針衣

南通的傳統手工產品之一,有東方珍品之譽。勾結技藝源於古時沿海婦女的漁網勾結,後來勾結童襪、發罩、煙袋套一類簡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綉、鑲、嵌、補、綴等各種技法於一體,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種花紋圖飾,均可勾結。勾針及花型清秀,立體感強,既有傳統工藝的莊重、典雅,又有現代藝術的華麗和飄逸。現海安、如東一帶有幾萬婦女從事針編織,海安美樂牌勾針衣有省、部優質產品證書,暢銷日、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刺綉

1914年,著名刺綉藝術家沈壽來通舉辦女紅傳習所,為南通培養了一大批刺綉藝人。南通刺綉繼承了沈壽模擬綉的優秀傳統,以肖像刺綉聞名,具有形神兼備、膚色逼真、運針勻齊細密、綉面光亮平整等特點。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還在古代民間點彩和納錦針法的基礎上,創制了刺綉新品新錦綉,它與現代畫稿相結合,更具裝飾性和實用性。該所為北京長城飯店製作的《長城萬里圖》彩錦大型壁掛,成為飯店重要一景。

白蒲黃酒

白蒲黃酒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素有「液體麵包」美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取千年釀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餘種人體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人體所必需的職能從事物中攝取的8中氨基酸黃酒中就高達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飲能壯神醒氣,有舒筋活血,保脾強身之效。「水明樓」牌白蒲黃酒為江蘇省優質產品,重點保護產品、出口免檢產品。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如通」牌白蒲黃酒為南通市名牌產品、重點保護產品、江蘇省名牌產品、用戶滿意產品。白蒲黃酒現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南通風箏

南通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南通風箏保存了古代「弦響碧空稱風箏」的特點,以獨特的音響效果著稱,與北方的造型風箏分為南北兩派。南通風箏俗稱「板鷂」,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變形「七連星」至「十九連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豎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車運載。「板鷂」上綴滿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選用葫蘆、毛竹、白果、龍眼、乒乓球等製成。鷂面上並繪有神話傳說等民間繪畫,下部系兩根幾十米長的尾繩,一隻精緻的板鷂,便是珍貴的民間工藝品,當地群眾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傳。大板鷂需多人拉放飛,升空後大中小哨口分別發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諧,悅耳動人,聲及數里,婉似「空中交響樂」。
其他:如皋絲毯,紅木雕刻,頤生酒,海安糯米陳酒,文峰雙竹,白汁鮰魚,清燉狼山,烹籽魚,烤鰻,海門提湯羊肉,香芋燒竹雞,糖醋黃魚,紫菜,長江四鮮,文蛤

經濟型酒店:

南通百樂門大酒店

地址 南通崇川區躍龍路48號
電話 0513-85351111

南通文峰飯店

地址 江蘇省南通市青年東路5號
電話 0513-5011888

南通0513商務酒店

電話: 0513-85289999
地址: 江蘇 南通市工農路351號

漢庭連鎖酒店--南通店

地址 南通市人民中路20號
電話 0513-85596666

給你網址,上面的地址和電話號碼,還有價格都有!
http://www.ah-laser.com.cn/6/a/nantong/

熱點內容
里美大馬士革玫瑰系列 發布:2025-05-05 09:48:40 瀏覽:143
沙漠玫瑰花語 發布:2025-05-05 09:40:38 瀏覽:402
財務老總綠植分布風水 發布:2025-05-05 09:35:39 瀏覽:963
一樹海棠壓梨花媽媽網 發布:2025-05-05 09:23:11 瀏覽:75
玉蘭花耳墜 發布:2025-05-05 09:19:27 瀏覽:886
仙人開鮮花 發布:2025-05-05 09:10:37 瀏覽:72
蘭溪蘭花小鎮規劃圖 發布:2025-05-05 09:02:34 瀏覽:629
盆景園創建 發布:2025-05-05 09:02:28 瀏覽:553
梅花幣鑒別 發布:2025-05-05 09:00:52 瀏覽:543
南昌綠植店 發布:2025-05-05 08:56:25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