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沙葛

盆栽沙葛

發布時間: 2023-04-18 11:03:10

『壹』 涼薯的造句涼薯的造句是什麼

涼薯的造句有:通過盆栽和大田試驗,證實多年栽培薴麻和先年種植涼薯的土壤,對番茄青枯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這種抑制是由於土壤微生物作用的結果。釀造出的涼薯果酒清亮透明,具有獨特的涼薯香味,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准,適合擴大臘旁生產。
涼薯的造句有:以酒精度為指標,研究了初始糖度、初始酸度、接種量和發酵溫度對涼薯果酒發酵的影響;通過盆栽和大田試驗,證實多年栽培薴麻和先年種植涼薯的土壤,對番茄青枯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明局配抑製作用,這種抑制是由於土壤微生物作用的結果。注音是:ㄌ一ㄤ_ㄕㄨˇ。結構是:涼(左右結構)薯(上中下結構)。拼音是:liángshǔ。
涼薯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涼薯liángshǔ。(1)〈方〉豆薯。
二、引證解釋
⒈方言。即豆薯。有的地方也叫地瓜。藤本植物,花色淺藍或白色,結莢,種子有毒,塊根像甘薯,可食。
三、國語詞典
植物名。豆科粉葛屬。塊根肉質,蔓莖甚長,小葉菱形互生,九月開紫紅色蝶形花。塊根別稱番薯,可激指食用。種子有毒,可作殺蟲劑。
四、網路解釋
涼薯涼薯:涼薯涼薯:中葯
關於涼薯的成語
避涼附炎說風涼話辨日炎涼滿目凄涼
關於涼薯的詞語
一斛涼州炎涼世態天末涼風透心涼青衫涼笠避涼附炎涼了半截滿目凄涼世態炎涼辨日炎涼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涼薯的詳細信息

『貳』 什麼花在房間里種植對人無害,什麼花對人有害

無害

1、吊蘭

特性:養殖容易,適應性強,是傳統的居室垂掛植物之一。它葉片細長柔軟,從葉腋中抽生出小植株,由盆沿向下垂,舒展散垂,似花朵,四季常綠。吊蘭是植物中的「甲醛去除之王」。

2、常春藤

特性:常春藤是理想的室內外垂直綠化品種,常綠藤本,枝蔓細弱而柔軟,具氣生根,能攀援在其他物體上。葉互生,葉片三角狀卵形,盆栽需要量日漸增多。它典型的陰性植物,能生長在全光照的環境中,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不耐寒。

3、虎尾蘭

虎尾蘭用來凈化空氣起到良好的作用。研究表明,虎尾蘭可吸收室內部分有害氣體,並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過氧化氮等有害物,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

4、龍舌蘭

多年生常綠植物,植株高大,葉色灰綠或藍灰,葉緣有刺,花黃綠色。喜溫暖、光線充足的環境,耐旱性極強。這種植物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此外還可用於釀酒,用其配製的龍舌蘭酒是非常有名的。

5、蘆薈

多年生常綠多肉植物,莖節較短,直立,葉肥厚,多汁,披針形。喜溫暖、乾燥氣候,耐寒能力不強,不耐蔭。它不僅是吸收甲醛的好手,而且具有很強的葯用價值,如殺菌、美容的功效。現已經開發出不少盆栽品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可用於裝飾居室。

有害

1、促癌植物

蕨、蘇鐵、馬兜鈴、鳳仙花、土沉香、結香、了哥王、細軸蕘花、石栗、千年桐、變葉木、巴豆、霸王鞭、鐵海棠、綠玉樹、紅背桂、麻瘋樹、紅雀珊瑚、烏桕、聚合草、長春花、石菖蒲、千里光、檳榔、蘇木、曼陀羅、煙草、假連翹鳶尾。

2、白頭翁、毛茛、石龍芮、博落回、相思子、箭毒木、鉤吻、馬錢子、牛眼馬錢、海芒果、夾竹桃、羊角拗、土半夏、黃花夾竹桃。

3、節節草、金錢松、蓖子三尖杉、山玉蘭、闊葉十大功勞、五葉木通、山烏龜、樟葉木防己、地不容、石蟾蜍、紫茉莉、海棠果、黃麻、紅背山麻桿、木薯、蓖麻、臘梅、海紅豆、格木、皂莢、豬屎豆、龍牙花、刺、厚果雞血藤、沙葛、黃楊、常春藤、茉莉花、球蘭。

4、刺桫欏、紫玉蘭、假鷹爪、南天竺、威靈仙、草珊瑚、膜葉槌果藤、虎耳草、火炭母、虎杖、辣蓼、商陸、使君子、訶子、多花山竹子、山芝麻。

5、黑面神、大飛楊草、一品紅、算盤子、台灣相思、猴耳環、含羞草、望江南、紫藤、

『叄』 紅薯發芽還能吃嗎

雖然發了芽的地瓜可以吃,但是如果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也不能食用,哪個是因為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

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劇毒。這種毒素雖經水煮火烤,其生物活性不會被破壞。

食用後,多在二十四小時內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還發高燒、頭痛、氣喘、裨志不清、抽播、嘔血、昏迷。甚至死亡。

(3)盆栽沙葛擴展閱讀

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每500克紅薯約可產熱能635千卡,含蛋白質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鈣90毫克、鐵2克,胡蘿卜素0.5毫克,另含有維生B1、B2、C與尼克酸、亞油酸等。

其中維生素B1、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但是很多發人卻還沒有意識到。吃紅薯會不會使人發胖。根據科學研究,吃紅薯是不會使人發胖的,相反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

它的含熱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飯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後不必擔心會發胖,反而可起到減肥作用。紅薯中還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肆』 廣寧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在廣寧,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廣寧好吃的東西,供各位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竹林雞

竹林雞竹林雞雞身黃褐色或身帶白色斑點,採用野生放養,肌肉發達,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多種營養,肉質細嫩,美味無比。竹林雞湯在營養的基礎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幾十種健身、美容、滋補的中葯與事物相結合,通過秘制的烹調加工,用傳統工藝煨出的雞湯,融為一種具有防疾病、保健、強身的美味佳餚。

廣寧番薯干

廣寧土特產眾多,其中番薯干最受人們青萊,男女老少的零食皆品。每年冬春季節,每當有客人到來,廣寧人總少不了拿出番薯干招呼客人。可想而知,廣寧人的番薯干是那麼深得人們的厚愛,而潭布鎮盛產的番薯干更是出名。

有機沙糖桔

廣寧縣有機沙糖桔自2005年上市以來,一直都是「皇帝女不憂嫁」,遠銷加拿大、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今年9月4日,該公司的生產基地和加工廠正式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的有機認證,是全國第一家通過國環有機產品中心認證的農業企業。這意味著該公司生產的有機沙糖桔出口獲得了「國際通行證」,可以銷售到全球各個角落。從此,廣寧有機沙糖桔將踏大步走出國門,高高興興賺外匯。

廣寧冬菇

冬菇冬菇遍布廣寧,山間林地,擷之不盡。香菇就喜歡在廣東較為寒冷潮濕的地方生長。上乘的香菇具有柄短、肉厚、香嫩爽滑的特點。香菇分為花菇、冬菇、香菇三種。香菇是烹飪菜餚的理想配料,有「廚中之珍」的美稱。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人類機體所必須的八種氨基酸,香菇就有7種。「廣寧冬菇」系正宗「粵北冬菇」,素以肉厚、風味獨特、滑脆爽口、香味濃郁而深得美食家偏愛,為嘉賓之上乘佐餐佳品。

廣寧竹筍

據《本草綱目》記載,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主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有利膈下氣,化熱消痰爽胃之功效。經現代科技證明:竹筍富含多種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及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等成份,被譽為「美容益壽食品」。作為中國「十大竹子之鄉」之一的廣寧縣,是全國唯一盛產竹筍超過五百年歷史的「竹子之鄉」。

深坑石螺

深坑石螺深坑石螺以肉質細嫩,爽脆可口而出名,品嘗後回味無窮。除清蒸外,最常用的食用方法是炒石螺。此外,據有經驗的老人介紹,用鮮石螺煲粥,食之清甜,且有清熱、降火、解毒、通便等功效。石螺棲息在水質清凈的山區溪河中的石壁或石縫,晝伏夜出,以取水中微生物為食。深坑石螺一般如手指大小,螺體細長,呈黑色或暗黃色,其中一種天生沒有螺尾,煮食時免卻許多麻煩,讓人稱奇。一年四季,除冬季外,春、夏、秋季均是石螺捕撈旺季。

竹蟲

竹蟲竹蟲的季節是夏末秋初。當地人稱竹蟲為「筍蛆」,其實是象鼻蟲在竹筍上蛀洞產的幼蟲。約一星期工夫,啃吃竹筍的竹蟲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發育成熟後便把藏身的筍尾咬斷,並隨筍尾落地。竹蟲營養豐富,香酥可口,蛋白質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養顏作用。可以油炸竹蟲、燜竹蟲、椒鹽竹蟲等,口感甘香脆化。因為竹蟲的肚子里都是脂肪,因此焙炒時可以不另放油。當地人吃竹蟲,既熟吃也生吃。

石澗白菜

石澗白菜廣寧縣地處西北,氣溫較低,種植黃牙白菜比較困難,但在石澗種植的黃牙白菜,不但產量高,而且質量好,肉質細嫩,顏色雪白,美味可口。一般的每株重五、七斤,也有大至十多斤者。每年秋收之後,石澗附近的農民,家家戶戶都要種植一批白菜,到春節前後供應全縣各地市場,有的還用艇仔運往四會、三水、西南、懷集等地銷售,非常暢銷,農民的收入頗為可觀。

田艾

田艾田艾每年農歷正月,當地田野上便會出現三五成群的采艾人。田艾(又稱黃花夢)是一種食用草本植物。它細骨柔軟的莖,蜂翅大小的葉子,粘有細嫩的絨毛,呈銀灰色,搗爛粘韌柔軟,其味芳香可口。按當地人的說法,它具有安胎、預防糖尿病、健脾胃、驅風濕的功效,通常用來煲湯或做成田艾飯。

廣寧沙糖桔

廣寧縣的沙糖桔果皮呈硃砂顏色,清紅靚麗、汁多皮薄、清甜脆口、氣味芳香濃郁,果糖豐富、無核、化渣,粗纖維和各種維生素豐富,廣受消費者喜愛。廣寧縣位於廣東省的粵西地區,60年代前與四會市合稱「廣四縣」,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資源締造了一個中外馳名的沙糖桔重要產地。 沙糖桔是廣寧的傳統產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廣寧大果山楂

大肉山楂是廣寧縣2010引的一個品種,具有五大特點:一是早結、豐產。該品種一般定植第三年可投產,五年後產量穩定在100kg以上。二是果大,平均單果重在75—100g之間,最大果可達275g;三是可以鮮食味道好,澀味少。四是抗性強、抗逆性好。不怕霜凍,抗旱能力特強,容易種植。五是貯藏期長,加工易,品種多,可生產果酒、果粉、果汁、山楂乾片、山楂茶、果脯等,適宜產業化發展,市場前景看好。

葵洞紫背天葵

葵洞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在廣寧縣別地暫未發現,只有在海拔一千三百米的'葵洞羅殼山才能找到,多是野生於高山石壁之中,用開水沖而飲之,能生津解渴,開胃消滯,除暑去濕,利水通淋。採摘回來曬干放好,常年可用,實屬一種上好飲料。

江屯龍須菜

龍須菜,其實是佛手瓜植株的嫩梢,由於形似龍須,故被稱為「龍須菜」。龍須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和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以及多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其纖維幼嫩,香脆可口,深得消費者青睞。龍須菜適宜在溫暖,溫度大的地方,特別是北緯22°附近的區域范圍內種植,但其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房前屋後的閑置地、田園、山間上種植均可,甚至可以盆栽種植,只要肥料充足,其生長特別旺盛。

賓亨沙葛

賓亨沙葛賓亨地處綏江河畔,土質松疏、肥沃,當地農民歷來有種植沙葛的習慣。「賓亨沙葛」的主要特點是:肉質細嫩、爽脆、鮮甜、皮薄、體大,而且根蔃少。一般每隻一、二斤重,大者也有五、七斤的,確是廣寧縣生產的沙葛中之姣姣者。

廣寧大芥菜

廣寧縣大志蔬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廣寧大芥菜是廣寧種植歷史悠久的莖葉兩用型芥菜品種,現代醫學認為芥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有益成分,廣寧大芥菜生產季節在秋冬季,微甘帶甜、脆而無渣,通過傳統腌製成酸菜後更是廣寧特色小食,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白芋梗

廣寧特有的一種白芋苗的葉梗,具有豐富的纖維素,《本草綱目》中寫道:「芋梗、辛、冷、滑、無毒、除煩止瀉。」分干品、鮮品兩種,以雞肉咸、排骨拌之蒸食,味極爽口、回味無窮。長食有清腸胃,美容養顏之功效。

『伍』 身體保養的知識

保養 保養 保養 1.身體一定要定期的進行磨砂去角質,預防雞昌螞皮等皮膚問題 2、敗帶洗完察迅蘆澡要記得擦身體乳,尤其是...

『陸』 地瓜的種植方法

地瓜的種植方法
地瓜的種植方法1、挖穴。

地瓜比其它園藝蔬菜需要更大的地兒。每穴相隔30-60.厘米。

深度為植株基部上3厘米至塊莖根部。 2、種植。

把地瓜苗逐棵放置在事先挖好的洞,在莖上覆蓋約1.5厘米土壤。地瓜的葉子部分會向外長出藤蔓,而根部會在土壤15-30厘米深處長出塊莖。

3、覆蓋薄膜。通過在上面覆蓋薄膜在寒冷的天氣中保護您的地瓜。

這也將有助於阻止雜草生長和防止地瓜藤蔓過度生長,搶去塊莖的營養。 4、澆水。

地瓜剛種植時,需要大量的水。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應該減少澆灌他們,直到後來大約每星期只澆一次水。

開始每天澆水,然後逐周減少澆水次數。 5、等待塊莖長空滾叢大。

地瓜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成長期,要到初秋才能成熟收獲(恰好與感恩節一致)。繼續每周澆水,除草,讓植物健康生長。

6、收獲地瓜。在種植後120天左右,地瓜應該已經達到完全成熟。

如果可能的話,盡可能推遲收獲地瓜的時間(在下霜之前),因為這樣會長出更大更好吃的塊莖。 7、地瓜收獲後的處理。

地瓜收獲後,一定要進行後處理。這一步很重要。

這能讓地瓜更香(剛被挖出時,它們沒有香味),表皮更韌。把甘薯放置在溫度攝氏29-35度,濕度80-90%的地方5-10天。

之後,它們就可以煮來吃了!、可以在大衣櫥內或小房間里放置一個加溫器和加濕器來對收獲的地瓜進行後處理。 8、存儲你的地瓜。

這些可愛的塊莖的好處的之一是,如果儲存得當,它們可以保持新鮮好多個月,而且仍然很好吃。把它們儲存在一斗櫻個開放的,乾燥的,氣溫在攝氏21度左右(這意味著不要冷藏!)的地方。

決不要在一個塑料袋或密封的容器內儲存地瓜。 警告、避免在生長季節給紅薯施肥。

施肥會讓藤蔓瘋長並影響塊莖生長。
紅薯的種植方法
1.春甘薯(也叫紅薯、地瓜等)栽培,於4月底月初進行栽培,可以向育苗戶購買甘薯春苗,起壟栽培,壟距一般為75cm左右,株距可為25cm。

刨坑後,澆水,將苗放於坑內,再將坑填土壓實。2.夏甘薯栽培,可於小麥收獲後種植,可從春甘薯的蔓上減幾段種植,水平方向將薯苗插入土坑內,澆足水且滲完後及時覆土,盡量將苗上的葉片全部埋入土內,這樣葉片里的水分可以迴流到秧苗的莖稈,促進緩苗。

種植密度可較春甘薯密一些。我說的是北方甘薯栽培,關於甘薯的問題,歡迎來信討論。

py-xc3721@163。
如何種植紅薯 紅薯的種植方法
【一、紅薯育苗技術 】1、選種:要育好薯苗首先要選用無病無傷、未受凍的薯種,夏薯生活力強,感病害輕,出苗快而多,所以生產上應選用夏薯作種薯。

2、建床:(1)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塊。苗床以東西向為好。

一般床寬1.3米左右,長度根根據薯種多少而定 ,上面覆蓋塑料薄膜。 填放釀熱物可用沒霉爛的牛糞、麥秸、碎草(提前將鮮牛糞曬干搗碎後備用)。

一般用牛糞1份,秸草2份,先用少量牛糞與秸稈加拌勻,再 加少量尿水。群眾經驗是:「干不發澆濕發寒,不幹不濕才發暖」。

釀熱物一般以20—30公分厚為好,填入釀熱物後,用杴輕拍一遍即可,以 保持適當的疏鬆狀態,然後蓋上薄膜,四周用泥土封嚴,下午3-4點時蓋草苫保溫,晴天上午揭早苫曬增溫,經2-3天釀熱物溫度上升到35攝 氏度以上時,趁睛天中午揭薄膜踩實釀熱物填入10-16.5公分床土,床土要摻優質圈糞,即可排入薯種。 (2)也有採用當地育苗方法,加蓋薄膜拱棚。

(3)採用陽畦加溫雙保險方法,選朝陽的地方做成高畦,用火炕或電熱絲加溫,陽畦上搭小薄膜拱棚。 (4)冷床育苗法:不用釀熱物,把種薯直接排在地面上,種薯上面撒2-3公分細土,加蓋薄膜,此方法簡單,缺點是育苗時間要晚,出苗慢。

3、一般排種前要進行「三選」,即窯選、浸種選、上床選、下種前要採用溫湯浸種,薯種下水溫度掌握在56-58攝氏度,下水後將在盛薯種 的筐上下提動,使其在兩分鍾內降到51-54攝氏度,並保持上下水溫均衡,浸種十分鍾,一般200公斤熱水,一次可浸種30-35公斤。也可採用 葯劑浸種備頌,用50%的甲托800-1000倍葯液或500倍的多菌靈浸種5-10分鍾即可。

排種時要注意薯首向上,要求紅薯頭齊尾不齊,薯頭向北,陽 面朝上,與地面成30度角,薯與薯之間間隔2公分左右。排種後撒一層沙或圈土,填滿間隙再澆水,使床土完全濕潤(但不宜濕到釀熱物),最 後再蓋薄膜,四周用泥封嚴,每畝用原種30公斤,良種35公斤,每平方米排種20-25斤(如果沒有時間提前建床,也可趁晴天中午即可排放薯 種,立即搞好保溫工作)。

【二、苗床管理 】(1)、育苗前期應做好提溫和保溫工作。床內放溫度表。

出苗前高溫催芽,提高床溫,以抑制黑斑病的發生,薯層溫度應保持 32-35攝氏度,晴天中午前後膜內氣溫達40-42攝氏度應做好降溫工作,出苗後,苗床 薯層保持25-30攝氏度,薄膜內氣溫不宜超過35度,否 則會影響薯苗生長或發生燒苗現象。(2)調節水分,如土干可掌握澆小水,若澆水過多,則明顯的降溫,延遲出苗時間,如果水份不足,則會引起床溫過高,造成秧苗凋萎,薯種 糖心,掌握輕、勤、勻、澆小水,濕潤床面。

(3)煉苗。要想產量高,培育壯苗最重要。

薯苗要間節短、粗狀、苗大,當秧苗高13.2-16.5公分時,要揭開農膜煉苗。晚上如無霜凍即不用 蓋苗床,晾一夜,第三、四天直接曬苗,使薯苗能適應大田環境。

剪苗不拔苗,以防蔓延黑斑病。剪苗後第二天可根據苗情,缺肥缺水時,即 時澆水施氮肥(尿素)、並且加蓋農膜提溫,可達到提苗效果。

苗期如有病害發生,可用多菌靈或甲托500-700倍噴霧,或1000倍潑澆。春薯 栽插完畢後,如想栽插夏薯,首先准備好苗圃園,把薯種上的幼苗排入苗圃園內,供麥薦地栽插,此當育出的薯苗壯、成活率高、產量高。

千 萬不能在春薯地剪苗,否則將會影響春薯產時減產40%以上【三、紅薯高產栽插技術 】1、插時間:春薯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扦插,紅薯生長需要的溫度以當地平均氣溫穩定15度以上,淺土層地溫到17-18度時比較適宜 ,不能偏面求早,以防幼苗生長遲緩或嚴重缺株。薯苗成活後將壟面整細拍平,以利保溫保墒。

春薯不可栽插過早,也不可過晚,栽插適期到後,每晚栽一天減產1%左右,夏薯更為嚴重,每晚載插一天減產2%以上。適時 早栽延長生長期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能促使莖葉早發,在生長前期就形成比較適宜的群體從而使塊根成早,持續膨大期長,由於生育期延長 ,塊根積累的養分增多,所以薯塊大,曬干率和澱粉含量都有所提高。

早栽能增強抗災能力,在「伏旱」嚴重的情況下,能充分利用氣候條件 ,促進莖葉早發加大土面綠色覆蓋層,使根系發達深扎,減輕「伏旱」的影響,一般在有雨的情況下4月中旬也應趁墒栽插(雨後扦插最好)。2、定值密度:(1)大壟單行 春薯畝栽1500穴,每穴雙株即每畝3000株,株距35厘米,行距90厘米,壟高45厘米(高肥地可單株栽培)。

(2)大壟雙行三角對空定植 壟寬1.3米,高40厘米,壟上寬70-75厘米左右,每壟上栽兩行苗,株距57厘米,雙株栽培,三角對空插, 每畝栽1800株,即3600苗左右(高肥地可單株栽培)(3)山坡、薄地可採用密植方法,壟寬60厘米,單株栽培,壟高35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栽3700株。(4)夏薯(麥茬) 肥地可用單行雙株定植方法,行距80厘米,壟高40厘米,株距30厘米,畝栽2200穴,即4400苗。

(5)夏薯在澇窪地塊壟距要大些,可用1米雙行三角對空單株定植,壟上寬50-55厘米,高40厘米,株距28厘米,畝栽基本畝4600穴。6)夏薯山坡、薄地採用小壟密植方。
紅薯的高產栽培技術
紅薯的種植技術1、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

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2、整枝打頂: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剪刀剪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分迴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

打頂可調節養分運轉,促使養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3、及時追肥 ①提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每畝追施稀薄人畜糞750~1000千克或尿素2.5千克。

②結薯肥:在分枝結薯階段追肥,一般在插後一個月內結合第二次中耕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 ③坼縫肥:莖葉封行以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面出現裂縫時追肥,每畝追尿素1.5千克、過磷酸鈣浸出液10千克、硫酸鉀3千克兌水150~200千克配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順縫澆灌,要求追肥均勻。

紅薯的生長時期1、前期:前期是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2、中期:中期是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3、後期:後期是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拓展資料紅薯的種植產地 我國紅薯種植產地主要分布於北京、山西、山東、河南、天津、河北、東三省、內蒙古、雲南、四川、湖北、甘肅、安徽、福建、陝西、湖南、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主產區分別是安徽泗縣(中國山芋之鄉)、河北盧龍、福建連城、河南開封、鄧州、唐河桐寨鋪、山東泗水、四川南充等地區。

參考資料:紅薯 (旋花科植物)栽培技術——網路。
怎麼種植紅薯?
一、育苗。

選向陽,背風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作苗床地,精細整地。薯種一般平窖,薯表平面略低於土面並保持一致,以達到齊苗。

出苗後,待晴天及時揭開兩頭農膜降溫,晚上又必須覆蓋農膜,起保溫作用。齊苗後及時揭膜,澆水追肥,以農家肥為主。

並噴施新高脂膜,保墒防止水分蒸發、保溫防凍、隔離病蟲害。待溫度穩定在20攝氏度以上不蓋膜,把農膜去掉。

二、合理密植、適時早栽。小滿到夏至是栽種紅苕的最佳季節。

晴天栽植紅薯苗,先澆水,然後栽植。栽植密度根據壟寬,合理密植,達到畝栽3000到3500株以上。

然後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三、肥水管理。

紅薯是喜鉀肥作物,特別不能亂施如大量氮肥,以免造成紅苕藤生長過旺,影響產量和澱粉含量。注意:施肥必須掌握時間,最好在栽苗後15-20天。

同時噴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薯塊膨大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

四、蔓藤管理。紅薯屬長蔓型作物,肥水條件適宜,苕藤可以長到4-5米,如果不加控制,會嚴重影響產量。

具體方法是:及時中耕鋤草培土及實行短切法,並噴施促花王3號,能把植物營養生長轉化成生殖營養、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注意,不得剪掉整條紅苕藤,每次短切後把苕藤提動,放在原位,苕藤不準全面翻苕藤,避免打亂葉面系數,有利於光合作用,促進高產。

(6)盆栽沙葛擴展閱讀: 紅薯(英文: sweet potato),學名:番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山芋、紅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紅苕(多地方言)、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紅皮番薯、山葯(方言)、萌番薯 等。 紅薯屬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長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葉片通常為寬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鍾狀或漏斗狀,長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具地下塊根,塊根紡錘形,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含糖量達到15%-20%。

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並說海中之人食之長壽。

中醫視紅薯為良葯。 參考資料:網路—紅薯。
紅薯種子種植方法
紅薯種子種植方法播種:紅薯一般用直播,播種方式可分為爬地種植及支架種植兩種。

爬地種植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播種子l~2粒,每畝可種3000株,用種量為2千克左右。支架種植採用深溝高畦,畦高20~25厘米,溝寬50厘米,畦面90厘米,每畦栽2行,行間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放種子3~4粒,每畝用種量為2.5~3.0千克,播後蓋土2~3厘米,播後15天即可出苗。

紅薯的生長時期1、前期:前期是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2、中期:中期是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3、後期:後期是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拓展資料地瓜的栽培品種 1、早熟種:植株生長勢中等,葉片較小,塊根膨大較早,生長期較短。

塊根扁圓或紡錘形,皮薄,纖維少,單根重0.4~1千克,鮮食或炒食。其品種有貴州黃平地瓜、四川遂寧地瓜、成都牧馬山地瓜、台灣馬來種、廣東順德沙葛等。

2、晚熟種:植株生長勢強,生長期長,塊根成熟較遲。塊根扁紡錘形或圓錐形,皮較厚,纖維多,澱粉含量高,水分較少,單根重1~1.5千克,大者可達5千克以上。

適於加工制粉。常用的品種有廣東湛江大葛薯、廣州郊區遲沙葛、台灣圓錐形種等。

參考資料:網路— —紅薯栽培技術。
紅薯種植技術
栽培要點:

苗床育苗

育苗是甘薯栽培的重要環節,育苗時間在插秧前40天(3月中)種薯插入苗床育苗。要專門學習育苗技術。

施足基肥

選壤土擇沙地塊,早春結合耕翻畝施農家肥2-3噸,高產栽培要配方施肥,N:P:K=2:1:3.5,高產與施肥量有直接關系。

適時插秧,合理密植

華北中部4月下旬是幼苗插植適期,滿足晚霜結束後10厘米地溫達15℃以上的條件開始栽秧,每畝插3500-4000株,株距33cm左右。

管理

8月下旬甘薯生長後期,天氣久旱無雨,及時澆小水,遇秋澇,要及時排水,以防硬心與腐爛。進行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半斤兌水30-40公斤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噴打,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兩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收刨

氣溫在10℃以上或地溫在1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畢,薯塊連續在8℃氣溫即受冷害。
紅薯的種植方法
1.春甘薯(也叫紅薯、地瓜等)栽培,於4月底月初進行栽培,可以向育苗戶購買甘薯春苗,起壟栽培,壟距一般為75cm左右,株距可為25cm。刨坑後,澆水,將苗放於坑內,再將坑填土壓實。

2.夏甘薯栽培,可於小麥收獲後種植,可從春甘薯的蔓上減幾段種植,水平方向將薯苗插入土坑內,澆足水且滲完後及時覆土,盡量將苗上的葉片全部埋入土內,這樣葉片里的水分可以迴流到秧苗的莖稈,促進緩苗。種植密度可較春甘薯密一些。

我說的是北方甘薯栽培,關於甘薯的問題,歡迎來信討論。py-xc3721@163
地瓜在家怎樣種植方法
紅薯盆栽可以水養,也可以用泥土種植。在栽種紅薯盆栽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各種原材料,到市場上挑選一個漂亮的花盆或者花瓶。想要水養紅薯的,就要選擇一個花瓶,高度在15厘米左右,花瓶開口不要太大,否則難以固定紅薯。

想要用泥土栽種紅薯盆栽的,就要買一個寬口的、大小合適的花盆,並准備一些泥土。紅薯對於泥土的要求不高,一般可以准信一些疏鬆的、透氣性較好的砂質土壤。

准備好花瓶或者花盆之後,就要准備紅薯了。如果是水養紅薯盆栽,可以到市場上挑選一些外形叫好看的,長度大小適合的紅薯,這樣把紅薯養在花瓶里,美觀性更高。如果是泥土栽種紅薯盆栽的,則沒有太大要求。

水養紅薯盆栽

把紅薯放在水裡洗干凈,把花瓶裝約半瓶的水,然後把洗干凈的紅薯放入花瓶中固定好,讓紅薯一半浸在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氣中,等待紅薯苗的發芽。大約過4-5天,紅薯苗就會慢慢長出來,這時水養的紅薯盆栽基本形成。大概2-3個星期後,紅薯苗的長勢越來越旺,長成長長的紅薯藤,就可以對紅薯藤的外形進行修剪,一盆漂亮的紅薯盆栽就栽種好了。擺放在家中,看看綠油油的葉子,家裡也跟著生機勃勃。

水養紅薯盆栽要定時換水,一般1-2個星期換一次水,水量也不要太多,否則容易使紅薯腐爛。如果紅薯腐爛,可以把腐爛的部分切掉,如果腐爛較多,那麼一整個紅薯盆栽可能就要丟掉,重新種植了。

用泥土種植紅薯盆栽

用泥土種植紅薯盆栽的方法,跟水養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泥土種植紅薯盆栽,可以先把紅薯切成幾塊,也可以一整個小紅薯種在花盆裡,可以在一個花盆裡同時放2-3個紅薯塊,讓紅薯盆栽長的茂密一點。

種植好紅薯後,往花盆裡澆一些水,放在陰涼,有陽光射到的地方,等待紅薯發芽。大約幾天後,紅薯苗就長出來了。然後定時給紅薯澆水,保持泥土的濕潤,定時給紅薯曬太陽,給予充足的光照,紅薯盆栽的長勢就會很好,等到紅薯苗長成紅薯藤,紅薯盆栽就漂亮了。
紅薯的種植技術??
紅薯原名番薯,又名紅芋、甘薯、蕃薯、地瓜等。

如何種植紅薯?紅薯的種植方法有哪些?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紅薯的種植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一、紅薯的生長習性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薯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系,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1、前期(從栽秧到封盆)。

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2、中期(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

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3、後期(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

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二、紅薯的生長環境1、溫度。紅薯喜溫怕冷,栽秧時5-10厘米、地溫在10℃左右不發根,15℃需5天發根,17-18℃發根正常,20℃3天發根,27-30℃只一天即可發根。

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會遇霜凍,莖葉枯死。

地溫在21-29℃之間溫度越高,塊根形成越快,數目越多,但薯塊較小。22-24℃的地溫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

20-25℃的地溫最適宜於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較慢,低於18℃有的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易受冷害,在-2℃時塊根受凍。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的積累。

2、光照。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

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莖蔓變長,分枝數增多。

每天受光12.5-13小時較適於塊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但不適於塊根膨大。

3、水分。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

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干濕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

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干長柴根,濕長須根,不幹不濕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4、養分。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

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5、土壤。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

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

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范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三、紅薯的栽培技術1、育苗方法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採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要在無病毒病和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棱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種植前用1.0%硫酸銅液或2%的氫氧化鈉溶液浸5~10min ,也可用 Bt、白僵菌等有機生產允許的生物菌劑浸泡種薯2h,最好採用紗網大棚無蟲條件繁殖脫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制有機肥500~1000kg、礦質鉀鎂肥50kg。下種前用石硫合劑或石灰對苗床進行消毒或悶棚消毒。

2、苗期管理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有機認證的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分總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

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

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下種後每隔15d噴施1次Bt等有機生產許可的生物菌劑和300倍茶麩水,撒1次草木灰;並在苗床周圍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誘捕器。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

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

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

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肥。

『柒』 涼薯的引證解釋涼薯的引證解釋是什麼

涼薯的引證解釋是:⒈方言。即豆渣褲薯。有的地模梁尺方也叫地瓜。藤本植物,花色淺藍或白色,結莢,種子有毒,塊根像甘薯,可食。
涼薯的引證解釋是:⒈方言。即豆薯。有的地方也叫地瓜。藤本植物,花色淺藍或白色,結莢,種子有毒,塊根像甘薯,可食。結構是:涼(左右結構)薯(上中下結構)。拼音是:liángshǔ。注音是:ㄌ一ㄤ_ㄕㄨˇ。
涼薯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涼薯liángshǔ。(1)〈方〉豆薯。
二、國語詞典
植物名。豆科粉葛屬。塊根肉質,蔓莖甚長,小葉菱形互生,九月開紫紅色蝶形花。塊根別稱番薯,可食用。種子有毒,可作殺蟲劑。
三、網路解釋
涼薯涼薯:涼薯涼薯:中葯
關於涼薯的成語
避涼附炎辨日炎涼滿目凄涼說風涼話
關於涼薯的詞語
風涼話旦高世事炎涼青衫涼笠說風涼話炎涼世態天末涼風一斛涼州避涼附炎世態炎涼涼了半截
關於涼薯的造句
1、通過盆栽和大田試驗,證實多年栽培薴麻和先年種植涼薯的土壤,對番茄青枯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這種抑制是由於土壤微生物作用的結果。
2、以酒精度為指標,研究了初始糖度、初始酸度、接種量和發酵溫度對涼薯果酒發酵的影響;
3、釀造出的涼薯果酒清亮透明,具有獨特的涼薯香味,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准,適合擴大生產。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涼薯的詳細信息

『捌』 處暑是怎麼來的

處暑的由來

處暑

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節氣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詩雲「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行南徑斜暉里,割稻陌阡車馬馳。(左河水)」,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暑》

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鷹乃祭鳥,鷹,義禽也。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為之者也。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 禾乃登。禾者。谷連藁秸之總名。又,稻秫苽粱之物升明屬皆禾也。成熱曰登。

天氣特點

北方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高氣爽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南方「秋老虎罩告」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濕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我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我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范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 處暑習俗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笑瞎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養生

早睡早起

進入秋季後,人體出汗減少,人的機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原來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緩解,腸道功能日漸正常,由此,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益腎養肝

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飲食上宜多吃鹹味食物如荸薺、沙葛、粉葛等。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蘇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秘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吃粥補充水分與潤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葯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通風透氣,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准,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風滌盪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睡覺時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同時,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含氧量。可在床頭擺放散發香氣的水果,能起到促進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

古詩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處暑後風雨》(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玖』 有害植物有哪些

植物發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變化程序,即病變過程,無論是非侵染性或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發生一些外部觀察不到的生理活動的變化,產生生理病變。隨後細胞和組織也發生病變,最後發展到從外部可以觀察的兵變,因此,植物病害表現的症狀是植物內部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的結果。症狀是植物和病原物兩者的綜合反映。一般把植物本身的病變稱為病狀,把病原物在植物發病部位所形成的有一定特點的結構稱為病症。所以,一般所說的症狀包括了這兩者。植物病害的症狀可分為許多類型。根據植物發生的病理變化,在病狀方面,大致可分為下列五種類型:(1)變色植物受害後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綠色稱為變色。如葉綠素的形成受到抑制,造成葉綠素減少而出現褪綠,葉綠素減少到一定程度時葉片發黃,表現為黃化。花青素過盛時葉片發紅或呈紅色。另一種形式是葉片不是均勻地變色,而是深綠或黃色部分相間,則稱為花葉。(2)壞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死亡而造成壞死,壞死是在葉片上表現為葉斑和葉枯。葉斑形狀、大小和顏色不同,但輪廓都比較清楚。葉斑的壞死組織有時可以脫落而形成穿孔葉斑症狀,有的葉或果上的病斑圓形或有綸紋或呈角形,可按斑的形狀稱為圓斑、綸紋斑、角斑等。較大面積的枯死,便造成葉枯、芽枯、莖枯等症狀。(3)腐爛是植物組織較大面積的分解和破壞。植物的根、莖、花、果都可以發生腐爛,幼嫩或多肉的組織則更容易發生。腐爛有時與壞死很難區別,一般講,腐爛是整個組織和細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壞和分解,而壞死則多少還保持原有組織和細胞的輪廓。腐爛可分干腐、濕腐和軟腐等,根據腐爛的部位又可分根腐、莖腐、基腐、花腐、果腐等,幼苗的根或莖腐爛,幼苗直立死亡稱為立枯,幼苗倒伏,稱為猝倒。(4)萎蔫是指植物失水而發生凋萎。萎蔫有各種原因,典型的萎蔫症狀是植物的莖或根的維管束受病原物侵害,菌體堵塞導管或產生毒素,阻礙或影響水分的輸送。這種萎蔫是不能恢復的。此外根或莖的進一步壞死和腐爛或土壤缺水也可使植株萎蔫。(5)畸形畸形的種類很多,增生性的畸形有枝條不正常地增加、產生叢枝、局部細胞增生形成腫瘤、根的過度增多形成發根等,抑制性的畸形有葉變小、葉缺、植株矮小、節間縮短等。病部組織發育不均衡時出現扭曲、皺縮、卷葉等。以上所舉均為植物發生的病理變化,而事實上許多病害在植物上可以突出地看到病原物的種種結構,也就是說有明顯的病症,

『拾』 地瓜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地瓜可以食用的部分為扁圓形或紡錘形肉質根塊,地瓜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不過地瓜的 種植 方法 就很少人知道了。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地瓜的種植方法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瓜的介紹
又名白薯、紅薯、山芋、番薯、甘薯、沙奶奶)【異名】土瓜、涼瓜、涼薯、葛瓜、葛薯、土蘿卜(《中國葯植志》),草瓜茹(《陸川本草》上),沙葛、地蘿卜(江西《草葯手冊》)。

北方地區主要指紅苕(紅薯,番薯);而南方部分地區指 豆薯(沙葛)是不同的物種。

紅薯:旋花科,甘薯屬的一個重要栽培種,又名甘薯、白薯、番薯、紅苕、地瓜、山芋、土瓜、紅土瓜。紅薯原產於南美的秘魯、厄瓜多、墨西哥一帶,因其具有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栽培簡便、高產穩收、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等特點,全世界有111個國家或地區種植紅薯,其中有101個屬於發展中國家。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其主要產區位於北緯40° 以南。目前紅薯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總產排列為第7位,預計21世紀它將上升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世界紅薯總種植面積近年穩定在94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約為13000萬噸。其中,亞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紅薯產區,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世界的80% 和90%以上。

中國的紅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紅薯的栽培分布很廣,南起南海諸島,北至內蒙古,西北達陝西、隴南和新疆一帶,東北經遼寧、吉林延展到黑龍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黃淮海、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是我國紅薯主產區。

目前,我國的紅薯種植面積保持在62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分別佔全世界的70%和80%。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薯生產國。在全國的農作物主產中,紅薯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居第4位
地瓜的種植方法
一、薯藤冬眠育苗法。薯藤冬眠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獲的薯藤留至第2年作紅薯苗。

1、剪藤:在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

2、強制休眠:將剪好的薯藤放入濃度0.5%的安菲特林溶液中浸泡兩分鍾,取出晾乾表面水分。

3、篩沙:將普通黃沙用篩子過濾,去除大顆粒砂子和雜質,灑水,濕度以沙子捏緊後松開能散開為度。

4、沙藏:先在地面挖坑,長和寬不限,深度1.2米(視各地冬季凍土層的厚度而定,以儲藏溫度在5-10℃為宜)。然後將薯藤採用一層藤一層沙的方法平放坑中,藤間留1厘米的間隙。每層沙厚度不少於3厘米,最上一層沙厚不少於15厘米,在其表面蓋以塑料薄膜,霜凍重的地區,薄膜上再覆蓋秸稈或草簾。到翌年春季紅薯栽種時節,將薯藤起出扦插即可。薯藤冬眠育苗法可省去種薯育苗的佔地和育苗期間的田間管理,經沙藏的薯藤取出後已經生有少量的新根,扦插後成活快,長勢好,可使紅薯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5-20%。

二、薯根育苗法。薯根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獲的薯根通過移栽至溫室內或樓房陽台處,通過整個冬季栽培紅薯藤,留作紅薯苗。

1、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根,藤根上部的藤蔓從根部向上各留2-3節,除去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待用。

2、根據育紅薯苗量的多少,選擇合適的育苗場地,溫室內採取開小溝(溝寬30厘米、深20厘米),溝心距80厘米,把紅薯根在小溝兩旁按20厘米的株距進行栽種,一般每平方米栽種12株。在房屋的陽台上可採用花盆栽種紅薯根,方法同溫室栽培。

3、在溫室內或房屋陽台地面的上方(距地面約1.6米),按紅薯根栽種的株行距拉14-16號的鐵絲,並在鐵絲上綁一些塑料繩或麻繩,繩子的一頭綁在鐵絲上,另一頭綁在紅薯根上。待紅薯根上的藤蔓發芽後,每株選留3個健壯的萌芽,一個萌芽對應一根繩子,以便在紅薯根發芽後藤蔓順著繩子向上攀延。

4、新發出的紅薯藤蔓需人工向繩子上纏繞,一般1-2天纏繞1次,待紅薯藤蔓長至1.5-2米長,且距大田移栽還有10天左右時,即可採收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長的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每200-300段扎一捆,栽於溫室地里或花盆內,澆透水,深度以 5厘米左右為宜。10天左右,薯藤段上部萌發出小芽,下部萌發出一定的根系,此時即可移栽大田。

薯根育苗法具有充分利用空間、育苗量大等特點,且薯根到春季還可收獲一定產量的紅薯。採用此種方法育苗,溫室或房屋陽台內的溫度應控制在5-25℃之間,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每平方米可培育400-600株紅薯苗。

三、薯藤育苗法。薯藤育苗法是在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形成薯藤段,以後的操作方法同薯根育苗法。
地瓜的生長習性
生長時期

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春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系,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

(一)前期(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二)中期(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三)後期(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生長環境

(一)溫度。紅薯喜溫怕冷,栽秧時5-10厘米、地溫在10℃左右不發根,15℃需5天發根,17-18℃發根正常,20℃3天發根,27-30℃只一天即可發根。

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莖葉枯死。

地溫在21-29℃之間溫度越高,塊根形成越快,數目越多,但薯塊較小。22-24℃的地溫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20-25℃的地溫最適宜於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較慢,低於18℃有的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易受冷害,在-2℃時塊根受凍。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的積累。

(二)光照。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

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莖蔓變長,分枝數增多。每天受光12.5-13小時較適於塊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但不適於塊根膨大。

(三)水分。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干濕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干長柴根,濕長須根,不幹不濕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四)養分。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五)土壤。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 措施 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范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看了怎麼種地瓜還看:

1. 紅薯育苗的新方法

2. 種植地瓜的技巧

3. 農廣天地地瓜種植的技術

4. 種植紅薯的技巧

5. 紅薯高產的技術方法

熱點內容
斑鵲子盆景 發布:2025-05-06 02:04:49 瀏覽:720
櫻花圖片唯美手機壁紙 發布:2025-05-06 02:03:53 瀏覽:302
貓圖片七夕 發布:2025-05-06 01:52:43 瀏覽:277
花挺藝 發布:2025-05-06 01:51:15 瀏覽:218
宜家鮮花網 發布:2025-05-06 01:47:29 瀏覽:546
蘭花棒圖片 發布:2025-05-06 01:42:21 瀏覽:796
木耳和百合能一起吃嗎 發布:2025-05-06 01:35:52 瀏覽:646
白山茶花園 發布:2025-05-06 01:35:52 瀏覽:911
盆栽菜地長蟲 發布:2025-05-06 01:34:33 瀏覽:266
玫瑰紅糖膏 發布:2025-05-06 01:32:54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