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盆景
❶ 常見優良攀援類庭蔭樹種有哪幾類
1.紫藤(Wisteria sinensis)
蝶形花科,紫藤屬。落葉大藤木,小枝被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7~13枚,卵形或長圓形。幼葉兩面密被平伏柔毛,老葉近無毛。花序長15~30厘米,花冠紫色或藍堇色。莢果具喙,密被黃色柔毛,木質。花期4~5月,果期9~10月。有銀藤(Alba)和香花紫藤(Jako)兩個品種,前者花白色,後者花極香。產於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東、陝西、甘肅及四川。喜光,耐乾旱,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萌櫱性強,對二氧化硫、氯氣抗性強。紫藤干基鉤連纏繞,先葉開花,紫花爛漫,是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最華美的藤木之一,多用以攀援亭廊、棚架,整形裝飾,十分美觀。也可攀援門廊和拱形建築,構成圍屏。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還常用紫藤攀援枯乾朽木形成「枯木逢春」等園林景觀。在工礦企業,可用其攀援漏空柱架,垂直綠化景觀效果極佳。同屬種有:①多花紫藤(W.floribunda),又名豐花紫藤,小葉13~19片,卵狀橢圓形,秋季轉黃。花序長約30~45厘米,花冠紫或藍紫色,芳香,與葉同放。②美麗紫藤(W.formosa),為日本紫藤與中國紫藤的雜交種,許多性狀介於兩者之間,濃香,先葉開花,小葉7~13枚。③白花紫藤(W.venusta)成熟葉兩面均有毛,小葉9~13枚,卵狀長橢圓形。花白色,種莢有毛。
2.凌霄
紫葳科,凌霄屬。又名紫葳。落葉大藤木,長達10米,樹皮灰褐色,呈細條狀縱裂。小枝紫褐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7~9枚,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兩面光滑無毛。花較大,呈疏鬆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冠外橙紅內鮮紅色,萼長約花冠管之半,5深裂幾達中部,裂片三角形,漸尖。花期7~8月。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華北一帶。喜陽,也略耐陰。喜溫暖濕潤及排水良好之處,耐寒性一般。凌霄花大色艷,花期甚長,為庭園中攀援廊架、營造庭蔭的良好綠化材料。藉以氣根攀附枯樹、假山、牆垣也甚美麗。另可作樁景。同屬種:美國凌霄(C.radicans),小葉9~11枚,卵狀長圓形,背面脈間有毛,花冠細長,漏斗形,深橙紅色,筒部為萼長的3倍,花期7~10月,原產北美,耐寒性較凌霄為強。
3.金銀花
忍冬科,忍冬屬。半常綠藤木,莖皮條狀剝落,枝中空,幼枝暗紅色,密被黃色糙毛及腺毛,下部常無毛。葉卵形,幼葉兩面被毛,成葉表面毛脫落。雙花單生葉腋,苞片葉狀,花冠白色、後變黃,外被柔毛和腺毛。花期4~6月。產於遼寧以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適應性強,耐寒,耐旱,根系發達,萌櫱力強。金銀花藤蔓繚繞,冬葉微紅,花先白後黃,富含清香,適於籬牆欄桿、門架、花廊配植;在假山和岩坡隙縫間點綴一二,更為別致;因其枝條細軟,還可紮成各種形狀。老枝可作盆景栽培。變種有:黃脈金銀花(var.aureo-reticulata),葉有黃色網脈;紅金銀花(var.chinensis),花冠表面帶紅色,葉片邊緣或背面脈上具短柔毛;紫脈金銀花(var.repens),花脈帶紫色,花為白色或青白紫彩色。
4.木香
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攀援灌木,高達6米。枝細長綠色,光滑而少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枚,罕7枚,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表面暗綠而有光澤,背面中肋常微有柔毛。托葉線形,與葉柄離生,早落。萼片全緣,花梗細長;花常為白色,芳香,3~15朵排成傘形花序,花期4~5月。果近球形,紅色,萼片脫落。原產我國西南部,久經栽培,是著名觀賞花木。性喜陽光,耐寒性不強,北方須選背風向陽處栽植。木香生長迅速,管理簡單,開花繁茂而芳香,花後略行修剪即可。在我國長江流域各地普遍栽作棚架、花籬材料。變種有:重瓣白木香(var.abla-plena),花白色,重瓣,香味濃烈,常為3小葉,應用最廣;重瓣黃木香(var.lutea),花淡黃色,重瓣,香味甚淡,常為5小葉。變型有:單瓣黃木香(f.lutescens),花黃色,重瓣罕見。同屬種:大花白木香(R.fortuneana),可能是木香與金櫻子(R.laevigata)的雜種,藤木,小葉3~5枚,有光澤;花單生,大形、重瓣、白色,香味極淡,花梗有剛毛。
5.葡萄
葡萄科,葡萄屬。落葉藤木,長達30米。樹皮紅褐色,條狀剝落。幼枝有毛或無毛。卷須分枝,間歇性著生。單葉掌狀裂,近圓形,3~5裂,基部心形,背面有短柔毛,葉柄長。花期5~6月,花小,黃綠色,圓錐花序大而長。果期8~9月,漿果橢球形或圓球形,有白粉。原產亞洲西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尤以長江流域以北栽培較多。喜光,喜乾燥及夏季高溫的大陸性氣候;冬季需一定低溫。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而濕度適宜的微酸性至微鹼性沙質或礫質壤土生長最好。深根性,耐乾旱,一般怕澇。生長快,對二氧化硫稍有抗性。葡萄翠葉滿架,碩果晶瑩,常用於棚架、門廊綠化;是觀賞結合品果的優良藤本庭蔭樹種,觀賞價值亦高。
6.光葉薔薇
薔薇科,薔薇屬。半常綠灌木,有細長平卧之枝,散生硬鉤刺。小葉7~9,廣卵形至倒卵形,表面暗綠,兩面無毛,有光澤。花白色,單瓣,芳香,數朵成圓錐狀傘房花序。花期7~9月。產於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台灣等地,日本、朝鮮也有分布,是地面覆蓋的好材料,又是雜交育種的原始材料。本種1893年傳入美國,後與雜種香水月季等雜交,育成若干雜種光葉薔薇品種(Hybrid wichuraianas),均為藤木,葉近常綠而有光澤,花小,多為單瓣,有各種色彩,能連續開花,抗性特強,如花旗藤(American pillar),開玫瑰粉色而具白心的大型單瓣花,生長健壯,花大而繁茂,是布置花架、花門、花柱的好材料。
7.光葉子花
又稱光三角花、九重葛。紫茉莉科,葉子花屬。常綠攀援灌木,有枝刺,枝、葉無毛或稍有毛。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葉狀苞片3枚,紫紅色,橢圓形,大而美麗,花被管淡綠色,疏生柔毛。原產巴西,我國各地有栽培。喜光,不耐寒。華南及西南暖地多用於棚架或栽植攀援山石、牆垣、廊柱。花期很長,極為美麗。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多盆栽觀賞,於溫室越冬。同屬種:葉子花(B.spectabilis),又稱三角花,枝、葉密生柔毛;苞片鮮紅色,也有磚紅色變種。原產巴西,我國各地有栽培。
8.常春油麻藤
又稱紅花油麻藤。桑科,油麻藤屬。常綠藤木,莖長達10米,羽狀3小葉,常具三基出脈,頂生小葉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生於老莖,萼被毛,花冠深紫色。花期4~5月。產於浙江、福建、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多生於石灰山地。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微酸性、中性土均能適應,抗乾旱。常春油麻藤勁枝蒼老,若龍盤蛟舞,花序大而美麗,適於大型花架、跨路長廊架或垂直綠化,還能攀石穿縫,生長勢甚強,庭蔭濃郁。
9.常春藤
五加科,常春藤屬。常綠藤木,莖長達30米。具攀援氣根。小枝被銹色鱗片,營養枝之葉三角狀卵形,全緣成5裂,側脈及網脈明顯。產甘東南、陝南、豫及魯南。喜溫濕氣候,稍耐寒,耐陰,土壤適應性強,抗煙耐塵。是垂直綠化營造牆蔭的良好樹種,亦可用於廊蔭攀援。攀援老樹可產生枯木逢春的效果。同屬種:①中華常春藤(var.sinensis),小枝被銹色鱗片,營養枝之葉長基部平截。產於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河南、山東以南,稍耐寒。②加那利常春藤(H.canariensis),亦較耐寒。
10.爬山虎
又稱地錦、爬牆虎。葡萄科,爬山虎屬。落葉藤木。卷須短而多分枝,頂端常擴大成吸盤。葉互生,掌狀復葉或單葉3裂,廣卵形,具長柄,背面葉脈常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葉較小,常分成小葉或為全裂。漿果球形,熟時藍黑色,有白粉。果期10月。分布很廣,北起吉林,南至廣東,都有分布。喜陰,耐寒,對土壤及氣候適應性強;生長快。對氯氣抗性強。爬山虎密生氣根,蔓莖縱橫,翠葉遍蓋如屏,入秋轉緋色或橙紅色,是垂直綠化的好材料,適於攀援牆垣、山石、老樹乾等,短期內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同屬種:五葉地錦(P.quinquefolia),又稱美國地錦。幼枝帶紫紅色,卷須與葉對生。掌狀復葉,具長柄,小葉5,質較厚,表面暗綠色,背面稍具白粉並有毛。秋葉血紅色。性耐寒,喜溫潤氣候,攀援力較地錦為弱。
11.絡石
夾竹桃科,絡石屬。常綠藤木,蓮長達10米,有乳汁,上有氣根,嫩枝被柔毛。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革質,葉背被短柔毛,具短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具長總梗。花冠白色,有濃香。花被筒中部膨大,花冠裂片5枚,向右覆蓋形如風車。花盤杯狀,5裂。蓇莢果筒狀。花期4~5月,10月果熟。原產我國,除新疆、青海、西藏、東北外,均有分布。喜陰,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抗乾旱,萌櫱性尚強。絡石葉色濃綠,經冬不凋,花白色繁密,且具芳香。在溫暖地用來點綴山石、岩壁及擋土牆,營造牆蔭優美自然。極耐陰,在林下照度為空曠地的1/25~1/65時,仍然生長正常,故亦宜用作林下或孤立樹下的常青地被,地蔭效果明顯。
12.薜荔
桑科,榕屬。常綠藤木,借氣根攀援。小枝有褐色茸毛,含乳汁。葉二型:營養枝上的葉薄而小,心狀卵形,幾無柄;花序枝上的葉大而厚革質,有柄,橢圓形全緣,背面有短柔毛,網脈凸起。隱花果梨形或倒卵形,紅色,單生於葉腋。花期4月,果期9月。產華東、華中及西南。稍耐陰,不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可用於假山及牆垣垂直綠化,牆蔭效果佳。若與凌霄相配,則隆冬碧葉、夏秋紅果,煞是可愛。
❷ 適合盆栽的攀岩花卉有哪些 適合盆栽的攀岩花卉有什麼
1、藤本玫瑰。每個人都熟悉羅斯。它種類繁多,可以呈現多種姿勢。但如果你想說玫瑰擅長攀爬,那它一定是藤蔓植物。它有很強的生長力,藤蔓會繼續延伸,一兩年後就會長出一道花牆。它喜歡光線,最好在戶外保養。平時多施農家肥,它就能迅速生長。如果是地面種植和養護,它可以在不施肥的情況下茁壯成長,開花會特別旺盛。我們還應該注意花後修剪,這樣我們就不會浪費養分,可以持續開花。
2、鐵線蓮。這是一種攀緣藤蔓植物。它的花又大又鮮艷。這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花卉。尤其適合在院子里飼養,並在圍欄周圍生長。它的形狀特別漂亮。鐵線蓮的栽培非常簡單。只要用種子栽培,它就可以緩慢地生長出健壯的植物。使用鬆散的土壤,不要過度澆水。它不怕陽光照射,所以可以露天存放。更多的陽光照射將使其更加繁榮。當枝葉生長,花朵盛開時,植物變得越來越美味。他們只是莉安娜女王,人們無法將其放下。
3、三角梅。夏天,三角梅開始瘋狂生長。在南方,你經常可以看到大面積的三角梅盛開。特別是在一些公園或亭子里,你總能看到一片火紅的開花植物,那就是三角梅。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它放在家裡,最好是放在露天院子里。只要陽光充足,適當澆水、施肥和修剪,你就能一直開花到秋天。
4、甜蜜紅木香。是攀緣植物,屬於薔薇科,只要在可以攀爬的環境中,甜蜜紅木香就會一直生長。家裡如果有院子或者露台的話,就可以蔓延到整理屋子的外牆,相當好看。甜蜜紅木香有很長的花期,如果進行正確地培養,可以一年都在開花。同時,甜蜜紅木香四季飄香。而且,甜蜜紅木香的花朵曬成花干後,還可以做成抱枕或者其他的用品。
❸ 誰知道清遠這個地方好不好
概況
北江明珠、香清溢遠。清遠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現轄清新縣、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清城區5縣1區,並代管英德、連州兩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7萬人,是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建市以來,清遠市委、市政府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兄弟地區、海內外社會各界的熱誠關心支持下,順利實現了新市各階段戰略發展目標,一座現代化濱江新城在北江兩岸巍然聳立。面對世紀之交的新形勢新挑戰,清遠市又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後花園四大發展戰略,掀起了「二次創業」高潮。
今日,「珠三角後花園」——清遠的良好地區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招商引資勢頭迅猛,經濟社會發展加快。2002年2月28日,清遠市成功舉辦了48個重點項目奠基剪綵儀式,總投資額達128.7億元。可以說清遠招商引資的「羊群效應」正在形成和擴大。在新世紀新一輪發展浪潮中清遠市正以其嶄新的形象、獨特的魄力、美好的前景充分展現其巨大的發展新優勢。
清遠是新世紀大展宏圖的創業實地。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社會各界朋友前來清遠參觀考察、旅遊度假、投資置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身體力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省委、省政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兄弟地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海內外客商的共同開拓下,清遠必將快馬加鞭,跨步騰飛,成為百業興旺、百花爭艷的珠三角後花園。
規劃方案原則確定了清遠市中心城區「珠江三角洲後花園,以輕加工工業和旅遊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的城市性質定位和「兩軸三組團結構」的空間結構。
簡介
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
行政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遠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5個街道、77個鎮、3個民族鄉。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萬人。家庭戶數98.25萬戶,城區人口54萬人,家庭戶數16.03戶。農村人口佔全市人口的75%,達到310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75.3萬人。居住著15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其中瑤族、壯族約12萬人。
區劃簡介
清城區:面積927平方千米,人口約30萬。
英德市:面積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萬。
連州市:面積2661平方千米,人口50萬。
佛岡縣:面積1302平方千米,人口31萬。
陽山縣:面積3372平方千米,人口53萬。
清新縣:面積2579平方千米,人口70萬。
連南瑤族自治縣:面積12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11萬。
地理氣候
地處東經111°55′至113°55′,北緯23°31′至25°12′之間,位於北回歸線北側附近,距南海約2OO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於北江兩岸的南部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個性鮮明的高山峽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溫泉等奇特景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為1月份,最高氣溫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
自然資源
全市有耕地面積28.9萬公頃,林地面積118.8萬公頃,園地面積3.0萬公頃,水域面積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26.6萬公頃;是廣東省的主要礦產市之一,已發現有60種礦產,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工業儲量10億噸以上。其中金、銅、鐵、銘、鋅、猛、煤和硫鐵礦儲量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瑩石、大理石、花崗岩、漢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豐富,優質瓷土儲量6500萬噸,優質石灰岩儲量6.37億噸;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87.62萬千瓦,至2003年底,已開發建設小水電裝機容量62萬千瓦。
經濟
清遠市委、市政府全面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及後花園發展戰略,確立了三大產業的主導產業志向。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第二產業以大力發展生物醫學、能源、陶瓷、建材、電子、電器和輕工業等高科技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第三產業以大力發展旅遊業、房地產業為主。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力、電子、電器、陶瓷、建材、紡織服裝、生物醫學、食品加工為支柱產業,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上下游產品較為配套的工業頭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強。
①工業: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醫學、陶瓷、建材、電子、食品加工、化工、紡織、印染、化纖、輕工、玩具、紙製品、機械電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頭系,組建了多家大型集團企業及在僵或廣東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營企業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1500家。
②農業:從粗放型、封閉型向規模化、集約化、開放型多種經營轉型。以山地農業開發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初步形成優質蔬菜、優質水果、優質"三鳥"、反季節蔬菜、清遠麻黃雞、鳥鬃鵝、清遠筍、北江水產養殖等一批較具規模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出口產品形成以陶瓷、輕紡、機電、玩具為主的工業製成品和食品等農副特產兩大出口產品體系。
交通
從清遠市區出發, 30分鍾車程到廣州、60 分鍾車程到佛山、90分鍾車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廣清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道106、107、323 線為主幹線, 京廣鐵路為主動脈,大、小北江為主航線,清遠火車站、清遠客貨汽車總站、清遠港為主樞紐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與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聯成一體, 已經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成為接納港澳台和珠三角輻射的最前沿。相距僅28公里的新白雲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後,清遠市形成了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旅遊
清遠以山地丘陵為主,大龍山、瑤山、雲開大山與北江、連江、滃江、潖江在這里交匯,從而孕育出雄奇險陵的高山峽谷,松濤如海的原始森林、純如深閨的湖泊溫泉,以及豪放古樸的瑤、壯民族風情。飛霞風景名勝區、廣東第一峰、清新溫礦泉、寶晶宮、英西峰林、連州地下河、湟川三峽、三排瑤寨、大旭山瀑布群等等,正是清遠風光的代表之作。近年來,清遠漂流、四驅越野車節更是塑造「山水清遠,活力之鄉」旅遊整體形象。
清遠旅遊發展著力打造清新生態、飛霞風景名勝、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連陽民族風情等「五條熱線」和溫泉休閑、漂流感受、山水風光、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五大品牌」。
旅遊項目
活力參與: 漂流、溯溪探險、野戰、高山滑草、卡丁賽車、戶外拓展……
名勝古跡: 飛來寺、福山古寺、飛霞山、慧光塔、北山古寺、千年古寨……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峽、桃花湖、湟川三峽、譚嶺水庫……
休閑度假: 清新溫泉度假區、新銀盞溫泉度假區、後花園……
民族風情: 三排瑤寨、油嶺風情、瑤族篝火晚會、連山鷹揚關……
大自然風光: 天子山瀑布風景區、牛魚嘴原始風景區、太和古洞、大旭山、碧沙州、陽山漁水風情……
奇峰異洞: 連州地下河、寶晶宮、金龍洞、燕子岩、仙橋地下河、通天岩……
攝影聖地: 沙龍聖景萬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連州古村……
土產特產
清城區特產:清遠雞、烏鬃鵝。
特色小吃:白切清遠雞、鵝�煲、雞�煲、刀切糍。
清新特產:駱坑筍、 蒲坑茶。
特色小吃:全菇宴、全羊宴、全鹿宴、石潭豉油雞、石潭豆腐。
陽山特產:板栗、陽山雞、陽山酥李、玉米、無花果、桐冠梨、粵北生態茶、紅薯干。
特色小吃:白切陽山雞、麥羹(即玉米羹)等。
連州特產:連州白茶、蜜棗、黃精、東陂臘乳狗、瑤安冬菇、星子黃煙、 孔塘煙、黃精、龍須草、東陂馬蹄、星子紅蔥、水晶梨以及根雕、漢白玉工藝品。
特色小吃:白切狗、狗腦煲、連州花腸、釀田螺、東陂水角、酸辣豆角干、黃茅粽等。
連南特產:猴頭菇、無核山楂果、無花果、山菊花、紅薯干、蘿卜干、百合、蜜棗。
連山特產:沙田柚、梅洞肉姜、太保白果、連山大糯、香粳米。
英德特產:英德紅茶、苦丁茶、西牛筍干、英石。
特色小吃:擂茶粥、捲筒糍、大灣菜包、東鄉蒸肉等。
佛岡縣特產:琶江雞、蘆筍、竹山粉葛。
①英德紅茶「英紅」是與「祁紅」、「滇紅」並列的約中國五大紅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條、色澤烏潤、內質鮮甘、湯色紅艷、香氣濃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贊賞,獲獎無數,據傳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就十分愛喝英德紅茶。
②九龍豆腐是九龍鎮特產,以當地特有山水磨豆製成,吃來口感嫩滑、豆香盈口,在英德人人皆知。吃九龍豆腐一定要到九龍鎮,那才是正宗。
③清遠麻雞,俗稱清遠雞,因母雞背羽面點綴著無數芝麻樣斑點而得名。清遠麻雞屬小型優質肉用雞種,其特徵為三黃、二細、一麻(即腳黃、嘴黃、皮黃;頭細、骨細、毛色麻黃),素以皮色金黃,肉質嫩滑、皮爽、骨軟、鮮香味美、風味獨特而馳名省港澳市場。
④連州木屐,連州有一首民謠:「三江草鞋,連州屐;東陂馬蹄,西岸石。」連州人很喜歡穿這種木屐。每當夏夜,連州人會穿上木屐,手搖葵扇,悠然慢行在石板街上。連州木屐已有幾百年歷史,在東南亞一帶都小有名氣。它用白花木或泡桐木做鞋底,面上交叉或平行釘上條帶,穿在腳上很涼快。現在的連州木屐又設計出多種流線屐型,穿著更舒適。
⑤連州白茶,又叫「藤婆條」,是連州家家必備的茶,具有清熱、潤肺、解暑消毒的作用。據說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被貶到連州當刺史時,嶺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當時有不少中原人也遷移到連州來,因水土不服而生瘡中毒。劉禹錫發現山寨中的原住居民卻身體強健,很少患病。了解後得知,原來山寨里的人們經常去山頂摘一種葉面呈白色的藤狀枝葉回來煎茶喝,這種茶具有祛病健身的作用。於是劉禹錫請人將這種藤葉製成茶餅分發給百姓服用,終於解除了當地的疫病。後來,飲用白茶的習俗在連州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⑥英德英石是與太湖石、靈璧石、黃臘石並列的中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產於英德東北25公里的英山,所以叫「英石」,有很高觀賞收藏價值。在英石腳望埠鎮的英石市場里可以買到。
⑦黃精是一種滋補中葯,連州所黃精肉厚、蜜煉釀造,經去皮九蒸九曬加工而成,用來下葯或浸酒功效最好。當地酒廠所產黃精糯米酒,酒精含量不高,甜而不膩,滋補強身,包裝時款,是送禮自奉之佳品。
⑧石潭豆腐以石潭山水製作,特別新鮮嫩滑,豆香盈口,非普通豆腐可比。
⑨陽山板栗又叫楓栗、栗子、栗果、大栗。陽山縣是廣東省板栗的主要產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近1萬公頃,產品絕大部分出口東南亞,在國內市場也甚為暢銷。陽山板栗品種分為油栗、香栗、木栗三種,但以油栗為貴。油栗大小適中,殼呈黑褐色,有油質澤。其肉厚味甜,營養豐富,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8、B2等,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陽山板栗美味可口,生吃熟食皆宜,除了砂炒、水煮之外,還可做成席上佳餚,如栗子雞、栗子肉等,均屬膾炙入口的上品。此外,陽山板栗還可入葯,有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之功能。每逢中秋時節,板栗上市,吸引眾多商家,陽山「板栗節」更是熱鬧!
⑩東陂的臘味,聞名粵港地區和東南亞諸國,當地人常引以自豪。東陂人心靈手巧,東陂的臘味不僅品種繁多,而且製作奇特,以下小錄幾款。
臘蛋:蛋也能臘嗎?是的,臘蛋是有名的東陂臘味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東陂鎮「遂昌號」的臘蛋、臘狗和風腸,就遠銷馬來西亞、菲律賓諸國和港澳地區了。臘蛋的主要原料是花油(豬網油)和蛋,花油為皮,蛋為餡。 臘蛋的製作工藝極繁,先以鹽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後備用;再選蛋,雞蛋或鴨蛋皆可,去白留黃,下鹽、糖、酒;做臘蛋時,花油切至大小適中,墊於小瓷碟上,放蛋黃、風腸片、芫茜(若製作「銀玉蛋」,周邊還須放瘦肉),包成扁圓狀;然後放太陽下曬,等表面稍干,加一碟蓋上,反轉碟子再曬另一面;兩面曬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曬;八成干,以小繩吊晾。臘蛋可蒸吃。要問味道?香又爽。
臘狗:東陂臘味中的臘狗,首推關屋「遂昌號」製品。80多歲的關佐賢老人說,1912年,肉食供應緊張,製作傳統臘味缺乏原料,其祖父就試著用狗做臘味的原料,先是做臘狗條,之後是臘全狗,從此,便開了「東陂臘狗」之先河。 制臘狗要選2.5千克至3.5千克重的肥乳狗,宰好洗凈後去骨,用炒乾的碎鹽腌;腌好後再以溫水洗凈,晾乾水,淋薑汁酒,塗上糖和沙姜粉;然後造型,風干。
東陂臘狗嫩、爽、香、不腥不膩,可蒸可炒。
風腸:別處都叫「臘腸」,為什麼東陂卻叫「風腸」呢?原來東陂風腸要靠山風來風干。一條自西北方峽谷鑽出來的西溪,緩緩地流到東陂鎮邊,也把習習的山風帶到了鎮子上。五更天,制風腸的人家便將一篙篙的風腸從涼棚里托出來,晾到露天「打冷風」;中午日頭猛,又將一篙篙的風腸托回涼棚里去。
東陂風腸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講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腸」;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腸」。
精於做生意的東陂人深通藏而不露之道,並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制臘味技術,有人誇東陂臘味好,便說:「臘味全靠風,我們地方風好。」還有更神奇的說法:「東陂街的風,街東和街西的也不一樣哩。」
(11)東陂牛肉乾:其製作歷史也很悠久。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東陂是湖南藍山、新田、嘉禾至廣州官道的中轉站,每年經過此道者不下十萬人。東陂鎮每天都殺牛供應客商,偶逢賣不完時,因牛肉易腐,生意人就要虧本了,為此家家大傷腦筋。有一屠戶,靈機一動以炭火燒烤,發現其味特香,於是試著加進各種佐料,其味更佳。東陂牛肉乾的製作自此開始,沿襲至今。
東陂牛肉乾的做法說起來並不復雜,只需將去骨的牛肉切成250克或500克不等的條塊,灑以適量酒、鹽水,放鐵篩上,再置於炭爐上慢慢烘烤,不時翻動,等兩面皆黃即成。但是,酒與鹽水灑多少,以及火候大小很有講究。將製作好的牛肉乾洗凈,切成薄片,蒸、炒均可。酸筍佐料稱「酸筍牛肉乾」,咸酸菜佐料稱「酸菜牛肉乾」,還有「甜筍牛肉乾」、「豆豉辣椒牛肉乾」等等。據說當年鄧小平率紅七軍過連州東陂鎮時,馮達飛將軍的家人曾用東陂牛肉乾招待過這些特殊的客人。小平同志吃後連說:「好吃,好吃。」
寶晶宮位於英城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未入「宮」門,「宮」外景色已讓人駐足:三面環山,平靜如鏡的寶晶湖倒影著山色,幾座青翠的孤山錯落湖濱,九曲木橋連接湖心亭台,舟泛湖中,美景天成。而燕子岩的石崖上,是著名書畫大師關山月所題「寶晶宮」三大鮮紅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氣勢磅礴。
整個寶晶宮,是一座四層相疊呈金字塔形的山中溶洞(目前只開了三層),遊程長達7.5公里,因形似宮殿、鍾乳晶瑩而得名。
進入宮內,首先是「海底長廊」,有「雄獅守道」、「原始森林」等景點,最珍貴的是一株水中矗立、形如鐵樹的石花,花蕊部分精緻細膩,在紅燈映射下,無疑就是千年鐵樹正開花。它名為「寶宮瓊蕾」是鎮宮之寶。
接著走入「龍王寶殿」頓感豁然開闊,這里高30多米,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正是藏龍卧虎之地。殿中重頭戲是「龍王出巡」全景圖,波濤洶涌的「大海」、翻騰起浪的「巨龍」、「蝦兵蟹將」、「方天畫戟」樣樣齊備。 另一奇觀是一條高20多米寬約10米的「天池飛瀑」,它水線分明,潔白晶瑩,簡直如真的一樣。
穿過天然的半月型「彩虹門」,經過虛虛緲緲的「蓬萊寶殿」,便來到「王皇寶殿」,這是宮中最美麗迷人的宮殿,此殿彌漫了一層淺淺的潭水,水如明鏡,將殿中的萬千景緻,萬千色彩倒影無遺,置身其中,彷如走進了萬花筒,似乎世間的所有斑斕色彩都雲集到了這里,只感天花亂墜、眼花繚亂。潭邊一個石窟,如天然歌台,最妙的是台中央一柱石筍,形態窈窕,如一位美麗的女歌星,十分逼真。殿中另一妙處叫「花果山』:這里的鍾乳石如香蕉,如木瓜、似南瓜,似葡萄,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當中還有一個被孫大聖咬掉了一口的大「壽桃」;旁邊一幅「大瀑布」從天而降,那應是水簾洞的所在;瀑布前是一根十多人方能合抱的擎天石柱,那當然就是「金箍棒」了。如此巧妙的組合,您不能不感嘆真是來到了「花果山」。殿中一角還有一段古代河床的遺跡,它沉積在岩石的其中一層,當中鵝卵石、沙粒清晰可見,由此可知,這里原是河底,地殼運動使河底上升到了山腰。看著這古河床,就是看著2億年歷史的濃縮,滄海桑田頓現眼前, 那種感覺太玄妙了,不可以不看。
經過九曲十八彎,上到第二層,這里是宮中唯一可以見到陽光的地方,故稱「一洞天」,洞中一塊突起而平坦的大石,可容百人閑坐品茗,是名符其實的洞天茶座。
第三層「凌霄寶殿」,處在宮內最頂層,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最大的一殿,殿中有「玉宇垂簾」,「雷峰塔」,「玉樹寒林」等美景,還有一片億萬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積而成的灰華坡,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規模之大非常罕見。最具特色的是一處「暖洞氣它是由整個宮內的暖空氣自然上升到這個頂端位而形成,氣溫高出幾度,能明顯感覺出來,讓人稱奇。
綜觀整個寶晶宮,山水交融、規模宏大、景色璀璨,特色眾多,確是國內罕有的溶洞精品。早在幾年前,就已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堪稱是「嶺南洞府不二家」。
3. 碧落洞坐落在寶晶宮南面約1公里山中,遠遠望去,一嶺青山之中,如被開山大斧當面劈下,劈出一片40多米高的筆直岩壁,灰白的岩壁,在青山中分外搶眼。岩壁之下,一洞如新月垂地,一灣碧水從洞中流出,這就是碧落洞。溯溪望去,穿過幽暗的山洞,可見到洞的另一面折射的陽光,好一派穿山洞溪景緻。步入洞里,洞頂高30多米,鍾乳垂吊;洞左側溪水成潭,蝙蝠飛掠,另有一洞可直通後山頂上。沿溪前行80多米,轉一個彎,便是洞的另一邊,只見洞外翠竹叢叢,不遠處峰巒疊嶂,溪流曲折不知其源,又是另一番世外桃源景象。碧落洞自東晉以來便是游覽勝地,留下了不少神話傳說和摩崖石刻,當中以蘇東坡父子的題詩最為珍貴。
4. 通天岩位於市區西南面8公里的長嶺鄉子貢嶺,是個尚未開發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一是通天。在岩中最大大廳的頂上, 有個直徑約1米的圓孔直通藍天,陽光射入黑暗洞中時,一條幾十米高的光柱赫然斜立,彷如科幻作品中的UFO探射燈。陽光帶來的熱量,使洞中潮氣蒸發升騰,如煙如霧,繚繞著廳中幾根擎天石柱,虛幻之間,彷佛來到了南天門前。
二是恐怖。因沒有電燈,要靠火把,電筒照明,在昏暗的光線下,仿如進入黑白世界,因光照范圍小,很容易因看不到周圍參照物而迷路;千奇百態的鍾乳石,岩石在朦朧之中顯得特別陰森,猙獰,總感到怪石叢中似藏著殺手、怪獸,不自覺之間已冷汗濕背,而寄居洞中的蝙蝠在你驚魂不定之際,會突然像幽靈般從黑暗深處飛來,從你鼻尖前或耳邊掠過,直嚇得你高聲尖叫。還有傳說此洞深遠難測,有好事者在洞中放了一隻貓,後來竟然在30多公里外的涪洗鎮出現,更增添恐怖色彩。
三是奇特的豬嬤石。在洞中一個小廳里,一塊巨石靠壁突兀出來,形如一頭橫卧的母豬,頭、鼻、耳、身、乳、腳,尾俱全,身旁12頭「小豬」正伏在母豬身上,狀若吃奶,栩栩如生,故當地人多把此岩稱作「豬嬤岩」。
5. 茶趣園 位於英德市區西郊, 是充分展示著名茶鄉英德的茶文化的特色景區。這里原是英德茶樹良種繁育場,近千畝碧綠滴翠的茶林遍布山崗坡地。場中用竹木、樹皮搭建了涼亭,茶寮、品茶軒、知茶廳、 制茶坊以及相互連接的410米風雨長廊,遊人可以一邊欣賞茶園風光,一邊聽農藝師介紹茶葉的種植、採摘、加工、品嘗知識,增加對英德茶文化的認識。之後還可以親自參與採茶、制茶、泡茶的全過程,慢慢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定會倍添風味。品茶之際,採茶姑娘會跳起歡快的採茶舞,為您增添雅興,盡享茶道之樂。
園內還有現場擂制當地馳名的「擂茶粥」,不可不試。
6. 長湖 位於市區東南面10公里的群山之中, 是修建水電站截流翁江河後形成的庫區湖,因群山相夾,湖的寬度僅是幾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間,卻延綿25公里長,故得「長湖」之名。長湖勝景大致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處是老虎灘景區,這里群山簇擁,杉林茂盛,兩岸山頂石岩裸露、石骨雄峻,與碧翠的湖水相映,剛柔相濟,更覺秀美,泛舟湖面,美景全收。景區中部的老虎灘,是一個兩山相峙的峽谷,谷中巨石叢生,由低而高,交叉錯疊,頗有海南島東山嶺的風格,但這里多了一條有靈氣的山溪,溪水穿過石叢每一處縫隙,如水銀瀉地、水聲淙淙,流入長湖。溯溪攀石而上2里, 盡頭是一絕壁,高幾十米,雨天瀑布飛掛,旱天則飛珠濺王,讓不辭勞苦的宋客四時都有景可賞。峽谷旁有小路上山頂,從上面俯瞰湖區全景,如同在看一盆「碧玉凝於石山之谷」的盆景,感覺十分有趣。
第二處是黃崗林場湖灣景區,離老虎灘約2.5公里,乘舟前去,只見湖灣三面環山,杉林茂密,由於獨處一隅,故這里水平如鏡,是欣賞倒影的上佳地方:湖岸的小山、 杉林自然是倒影其中,就連遠一點的高山山頂、乃至藍天白雲,都在這面湖鏡中清晰映出,簡直可與九寨溝的鏡海媲美。輕盪一隻小舟,讓平靜的境畫輕輕起伏,添上幾分生氣;如心疼揉碎了那山影雲影,那乾脆就收起船槳,讓船兒自由飄盪,只管盡情去享受這飄浮於山頂雲影中的神仙境界便是。
第三處是獅子口峽景區,位於長湖的末端,從老虎灘乘船前去,約20公里,沿途青山逶迤、樹木繁茂,經過「情人谷」、 「桃花園」、「濂灘煙雨」、「深山野渡」、「桃源村舍」等風光景點。來到峽口,只見這里的山勢比沿途的更高峻,兩岸石崖向江中傾斜對峙,勢如雄關。峽長約3公里,平均寬度僅50米左右, 兩岸石崖層層相疊,經受洪流沖刷的歲月痕跡清晰可辨,崖中還有古老的開山棧道,使之更顯滄桑。峽內水流明顯湍急,船夫不停劃動雙槳,也要在左、右兩岸之間走「之」字形線路才能前進。在水庫建成前,這段是淄江河上最險惡的微灘、玉門頭灘、煙板灘的所在地,古有「鵝叫三灘」之說,意謂鵝叫一聲之間,船就已飛馳過了三個險灘,由此可見水流之激急。百姓為祈平安,在峽口建有觀音廟,故這一帶又稱「神前」。在交通閉塞的古代,淄江河因與北江相通而成為翁源,新豐,英德東部與外交往的黃金水道,神前一帶因地處翁江中段歇腳之地, 曾一度繁華、十行九鋪,但近幾十年隨著公路的開辟,現在已是人跡罕至,昔日繁華已成今日水下世界,讓遊人充分感受到滄海桑田的變遷。
長湖除了優美的風光外,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孕育出肉質結實、美味鮮活的各種河鮮,如黃骨魚,鱔魚,左口魚、鯨魚、鱅魚等等,小至一斤幾兩、大至幾十上百斤的都有。不少廣州、珠三角的美食之人,假日專程驅車百多公里來到這里,就因為這里能吃到正宗河鮮,當中大部分是回頭客。所以,來到長湖游完美景,還要吃頓河鮮,才是圓滿的旅程。另外,備戰時期建造的長湖水電站,其機房藏在百米深的山腳地下掩體之中,很有特色,值得順道參觀一下。
❹ 清遠市哪裡有比較人文的地方可觀光
旅遊
清遠以山地丘陵為主,大龍山、瑤山、雲開大山與北江、連江、滃江、潖江在這里交匯,從而孕育出雄奇險陵的高山峽谷,松濤如海的原始森林、純如深閨的湖泊溫泉,以及豪放古樸的瑤、壯民族風情。飛霞風景名勝區、廣東第一峰、清新溫礦泉、寶晶宮、英西峰林、連州地下河、湟川三峽、三排瑤寨、大旭山瀑布群等等,正是清遠風光的代表之作。近年來,清遠漂流、四驅越野車節更是塑造「山水清遠,活力之鄉」旅遊整體形象。
清遠旅遊發展著力打造清新生態、飛霞風景名勝、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連陽民族風情等「五條熱線」和溫泉休閑、漂流感受、山水風光、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五大品牌」。
旅遊項目
活力參與: 漂流、溯溪探險、野戰、高山滑草、卡丁賽車、戶外拓展……
名勝古跡: 飛來寺、福山古寺、飛霞山、慧光塔、北山古寺、千年古寨……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峽、桃花湖、湟川三峽、譚嶺水庫……
休閑度假: 清新溫泉度假區、新銀盞溫泉度假區、後花園……
民族風情: 三排瑤寨、油嶺風情、瑤族篝火晚會、連山鷹揚關……
大自然風光: 天子山瀑布風景區、牛魚嘴原始風景區、太和古洞、大旭山、碧沙州、陽山漁水風情……
奇峰異洞: 連州地下河、寶晶宮、金龍洞、燕子岩、仙橋地下河、通天岩……
攝影聖地: 沙龍聖景萬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連州古村……
寶晶宮位於英城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未入「宮」門,「宮」外景色已讓人駐足:三面環山,平靜如鏡的寶晶湖倒影著山色,幾座青翠的孤山錯落湖濱,九曲木橋連接湖心亭台,舟泛湖中,美景天成。而燕子岩的石崖上,是著名書畫大師關山月所題「寶晶宮」三大鮮紅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氣勢磅礴。
整個寶晶宮,是一座四層相疊呈金字塔形的山中溶洞(目前只開了三層),遊程長達7.5公里,因形似宮殿、鍾乳晶瑩而得名。
進入宮內,首先是「海底長廊」,有「雄獅守道」、「原始森林」等景點,最珍貴的是一株水中矗立、形如鐵樹的石花,花蕊部分精緻細膩,在紅燈映射下,無疑就是千年鐵樹正開花。它名為「寶宮瓊蕾」是鎮宮之寶。
接著走入「龍王寶殿」頓感豁然開闊,這里高30多米,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正是藏龍卧虎之地。殿中重頭戲是「龍王出巡」全景圖,波濤洶涌的「大海」、翻騰起浪的「巨龍」、「蝦兵蟹將」、「方天畫戟」樣樣齊備。 另一奇觀是一條高20多米寬約10米的「天池飛瀑」,它水線分明,潔白晶瑩,簡直如真的一樣。
穿過天然的半月型「彩虹門」,經過虛虛緲緲的「蓬萊寶殿」,便來到「王皇寶殿」,這是宮中最美麗迷人的宮殿,此殿彌漫了一層淺淺的潭水,水如明鏡,將殿中的萬千景緻,萬千色彩倒影無遺,置身其中,彷如走進了萬花筒,似乎世間的所有斑斕色彩都雲集到了這里,只感天花亂墜、眼花繚亂。潭邊一個石窟,如天然歌台,最妙的是台中央一柱石筍,形態窈窕,如一位美麗的女歌星,十分逼真。殿中另一妙處叫「花果山』:這里的鍾乳石如香蕉,如木瓜、似南瓜,似葡萄,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當中還有一個被孫大聖咬掉了一口的大「壽桃」;旁邊一幅「大瀑布」從天而降,那應是水簾洞的所在;瀑布前是一根十多人方能合抱的擎天石柱,那當然就是「金箍棒」了。如此巧妙的組合,您不能不感嘆真是來到了「花果山」。殿中一角還有一段古代河床的遺跡,它沉積在岩石的其中一層,當中鵝卵石、沙粒清晰可見,由此可知,這里原是河底,地殼運動使河底上升到了山腰。看著這古河床,就是看著2億年歷史的濃縮,滄海桑田頓現眼前, 那種感覺太玄妙了,不可以不看。
經過九曲十八彎,上到第二層,這里是宮中唯一可以見到陽光的地方,故稱「一洞天」,洞中一塊突起而平坦的大石,可容百人閑坐品茗,是名符其實的洞天茶座。
第三層「凌霄寶殿」,處在宮內最頂層,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最大的一殿,殿中有「玉宇垂簾」,「雷峰塔」,「玉樹寒林」等美景,還有一片億萬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積而成的灰華坡,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規模之大非常罕見。最具特色的是一處「暖洞氣它是由整個宮內的暖空氣自然上升到這個頂端位而形成,氣溫高出幾度,能明顯感覺出來,讓人稱奇。
綜觀整個寶晶宮,山水交融、規模宏大、景色璀璨,特色眾多,確是國內罕有的溶洞精品。早在幾年前,就已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堪稱是「嶺南洞府不二家」。
3. 碧落洞坐落在寶晶宮南面約1公里山中,遠遠望去,一嶺青山之中,如被開山大斧當面劈下,劈出一片40多米高的筆直岩壁,灰白的岩壁,在青山中分外搶眼。岩壁之下,一洞如新月垂地,一灣碧水從洞中流出,這就是碧落洞。溯溪望去,穿過幽暗的山洞,可見到洞的另一面折射的陽光,好一派穿山洞溪景緻。步入洞里,洞頂高30多米,鍾乳垂吊;洞左側溪水成潭,蝙蝠飛掠,另有一洞可直通後山頂上。沿溪前行80多米,轉一個彎,便是洞的另一邊,只見洞外翠竹叢叢,不遠處峰巒疊嶂,溪流曲折不知其源,又是另一番世外桃源景象。碧落洞自東晉以來便是游覽勝地,留下了不少神話傳說和摩崖石刻,當中以蘇東坡父子的題詩最為珍貴。
4. 通天岩位於市區西南面8公里的長嶺鄉子貢嶺,是個尚未開發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一是通天。在岩中最大大廳的頂上, 有個直徑約1米的圓孔直通藍天,陽光射入黑暗洞中時,一條幾十米高的光柱赫然斜立,彷如科幻作品中的UFO探射燈。陽光帶來的熱量,使洞中潮氣蒸發升騰,如煙如霧,繚繞著廳中幾根擎天石柱,虛幻之間,彷佛來到了南天門前。
二是恐怖。因沒有電燈,要靠火把,電筒照明,在昏暗的光線下,仿如進入黑白世界,因光照范圍小,很容易因看不到周圍參照物而迷路;千奇百態的鍾乳石,岩石在朦朧之中顯得特別陰森,猙獰,總感到怪石叢中似藏著殺手、怪獸,不自覺之間已冷汗濕背,而寄居洞中的蝙蝠在你驚魂不定之際,會突然像幽靈般從黑暗深處飛來,從你鼻尖前或耳邊掠過,直嚇得你高聲尖叫。還有傳說此洞深遠難測,有好事者在洞中放了一隻貓,後來竟然在30多公里外的涪洗鎮出現,更增添恐怖色彩。
三是奇特的豬嬤石。在洞中一個小廳里,一塊巨石靠壁突兀出來,形如一頭橫卧的母豬,頭、鼻、耳、身、乳、腳,尾俱全,身旁12頭「小豬」正伏在母豬身上,狀若吃奶,栩栩如生,故當地人多把此岩稱作「豬嬤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