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盆栽展
㈠ 有名的千萬級盆景,你見過幾棵
一盆鎮園之寶,出價600萬都不賣!
大型榕樹盆景《南國風情》,曾現身昆明世博會,引起國內外賓朋盛贊無數,此盆景原為盆景大師謝克英作品,如今它已是鮑家花園的鎮園之寶。據介紹,十年前曾估價為300萬,現今有人出價600萬也不賣。
這棵樹真的不需要介紹,盆景愛好者們我估計90%網上見過,但在美國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為 Goshin( 守望者即“精神”的保護者)1948年開始培養,1984年捐贈給國家植物園。
該盆景的作者正是享譽世界的德國盆景大師,沃爾特·坡爾 Walter Pall,曾獲得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獎項,包括義大利的克雷斯皮杯獎(國際盆景雅石展)。
據報道,此樹800歲以上,網稱最貴的盆景樹,它的主人日本小林國雄,目前在他的盆景園,並對遊客開放參觀。
㈡ 日式盆景與中式盆景有什麼差別目前各自發展到什麼程度
中式盆景和日式盆景都有著悠長的歷史。發展到今天的話,都各自有各自的領域,而且我們中國的盆景,在很多歷史書籍當中都能查閱得到,比方說《長物志》,這是晚明時候的一本書。然而日式盆景和中式盆景的差別是什麼呢?又各自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中式盆景
中式盆景的傳承文化意識,比較淡薄。因為在我們國家玩盆景,,可能就是屬於那種玩物喪志類型的。沒有形成家族類型的,,沒有把它當作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所以關注度和從事盆景工作的人就很少。又在晚明時代,鼎盛的時期。曾經的《長物志》,才賦予了盆景更高的文化品質和修養。
總體來說的話,這兩年我們中國的盆景行業,一直在積極的拓展自己的事業、拓展這個領域。相反的是日本現在的經濟不太穩定,盆景行業的話也多少,有點兒疲軟的意思。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中國的盆景行業肯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㈢ 市面上日本產盆栽是用什麼方式流通到國內的呢
日本的盆栽藝術可以說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國家的藝術與他們的經濟基礎有關。也許他們的審美也有很大的關系。而日本從古到今對於植物的熱愛可謂是非常的熱情。而日本也有專門的日本的名義說談到了日本的審美觀。日本的審美觀在盆栽上也體現出來。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對於植物盆栽的審美有物哀,閑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等許多特點。雖然說咱們國家也有這些特點,但是日本人比我們先一步將這些特點在盆栽中展現出來。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日本盆栽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㈣ 為什麼日本的盆景那麼多松柏
坊間有句話叫做「玩樹不玩松,到老一場空」。松樹,四季常青、壽命長、樹皮龜裂顯蒼老,吸引了很多盆景愛好者。松柏類樹木在東方文化中有特殊的含義,象徵著長壽、頑強、高古,故而歷來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松柏盆景是盆景中一大類,基本上玩盆景的人園子里都會有那麼幾盆。談到玩松就不得不說日本的松柏盆景。在鳥國,樹齡超過百年的松樹盆景已見怪不怪,有的作品甚至有可能經歷兩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終定型。全世界最出名的一棵松樹盆景當屬這棵生於1625年的白松,作為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倖存者,已經差不多400年了。
因為松柏類樹木長得很慢,所以國內的松柏盆景樁材大多還是依靠山采,即便是山采,也需要耗費差不多10年時間才能成型。但是鳥國人的樁材大多是從種子或者扦插苗開始培育,從小苗開始造型,因此更容易把控,各級枝條過渡非常自然。但是這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至少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一批作品。所以鳥國人的盆景園會有不同年齡段的樹苗,以供持續性發展,年年有肉吃。不過不得不提一句,鳥國人的盆景園大多是家族式的,一代一代有人繼承下去,這樣才能保證園子的管理和盆景的風格有延續性,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許多百年以上的松柏老樁盆景。估計慢慢的國內也會有很多這樣的盆景園。
自己培育樁材還有一個好處,控制肥水,樹干不會長很快,所以即便幾十年的樁也可以輕松入盆,且更顯蒼老。而山采就不一樣了,如果是土壤貧瘠,生長條件惡劣的地方,樁材就會很慢,不過型不一定好,而且這種樁材可遇不可求。普通樹林里的松柏,三十年,胸徑能長到十幾厘米,很難入盆。以前長白山的挖參客,他們有時候會從山上帶下來一些小松樹,名曰萬年松,這種松並不大,直徑兩厘米,據說已生長幾十年了,因為寒冷所以長得很慢,做盆景的絕佳材料。
鳥國人的松柏盆景現在已經形成一套獨特的審美,差不多都是蘑菇頭、舍利乾和神枝。對舍利乾和神枝的雕刻製作,鳥國人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多作品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西方盆景愛好者就深受日式盆景影響,所以他們的很多作品頗有日式風格。
㈤ 近代姓馬的紫砂大師或製作大師
馬金旺,藝名錦旺,1927年出生於宜興丁山陶瓷世家,13歲從藝制陶至今已逾六十多個春秋,設計製作的紫砂藝術品,被業內人士、收藏家們譽為「盆藝泰斗」、「壺藝聖手」、最喜愛的紫砂藝術大師。
1983年「八方抽角金魚缸」、「六方大型花盆」、「獅頭鼓登」獲江蘇陶瓷藝術展評一等獎,作品被宜興博物館收藏。
1989年在宜興寶山工藝陶瓷廠有限公司從藝,並長期擔任該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
1990年獲國家輕工部頒發「榮譽工作者」證書。
1993年至1995年兩次參加日本盆栽國風展,多件紫砂盆被日本盆栽協會收藏。
1996年出席江蘇省美術陶藝展名家研討會。
1998年參加上海「陳鳴遠陶藝作品展」紫砂陶藝研討會。
2002年「外緣切足長方盆」參加中國宜興國家級陶藝展,作品於2006年被宜興博物館收藏。
2005年「大富貴壺」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覽會金獎,作品被文化部田漢基金會珍藏。
2005年「石瓢壺」、「意遠壺」、「旭茂提梁壺」、「內緣上帶段足泥繪盆」獲第二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金獎。「石瓢壺」被安徽省宣州市博物館收藏。
2005年至2006年,《上海家居》、《亞洲藝術》、《酒業雜志》、《筆墨紙硯》、《中國花卉》、《盆景賞石》等多家雜志、刊物登載事跡。
2006年在中國花卉報發表《純手工製作紫砂盆奧秘》論文。
2006年獲沈陽世博園、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紫砂盆系列作品佳作獎」。
2006年「八方提梁壺」、「大石瓢壺」榮獲第三屆中國沈陽中韓文化藝術博覽會金獎;「玉玲瓏壺」獲中國(山東)第三屆書畫藝博會金獎;「金豬大豐收壺」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7年「靈鼠送福壺」
獲第九屆
㈥ 為什麼盆景起源於中國而非西方國家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㈦ 日本海棠盆栽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土壤:養殖日本海棠盆栽要使用透氣性較強的土壤作為基質。2、光照:將日本海棠盆栽放在散光環境中養護,避免枝葉被強光曬傷。3、溫度:將日本海棠的生長溫度維持在18度左右。4、注意事項:要經常給日本海棠澆水,但盆中不能出現積水。
日本海棠盆栽如何養殖
1、盆土要求
養殖日本海棠盆栽時,需要使用松軟肥沃、透氣性較強的微酸性土壤,讓植株根系更好的伸展,但不能使用鹽鹼土或者粘性土,否則會讓日本海棠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並且要每隔1年換一次花盆,避免土壤板結。
2、光照充足
日本海棠喜歡生長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在養殖時需要將它放在光線良好的位置進行養護,促使日本海棠生長的更加旺盛,但夏季要做好遮蔭措施,可以用遮陽傘遮擋,避免日本 海棠花 瓣被強光灼傷。
3、溫度環境
養殖日本海棠盆栽時還要合理調控溫度,植株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8-20℃之間,冬季氣溫低於10℃時,需要將日本海棠移到室內進行養護,避免葉片被凍傷。
4、注意事項
日本海棠盆栽喜濕怕澇,在養殖時要每隔3-5天澆一次水,讓植株根系保持濕潤,但要嚴格控制澆水量,不能讓栽培盆中出現積水,否則日本海棠會受澇腐爛。
㈧ 日本紅楓盆景如何製作 養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在製作紅楓盆景的時候,最常做的就是製作雙乾式盆景時,但是一定要選擇高低、大小不一的植株作為盆景栽種,這樣才能出效果。以株型矮小,枝條細弱、下垂為好。選苗時能夠帶土球是最好的。
二、:工具的准備
盆、土、濾網、石子、修枝剪、鋁絲、小鋸子、鋼絲鉗。盆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以顏色和樹枝幹相近最好,不要求太深。盆底要有孔洞,便於滲水。這樣才有利於紅楓的生長。土壤要准備山沙、焦泥灰、黃土,按照一定的比例,然後配置成營養土。
三、:上盆
在上盆前最好是要把根部多餘的泥土去掉,足夠的空間。再修剪掉一些多餘的根須。再將兩棵樹並攏在一起。在盆底的透水的孔洞處鋪上濾網。在濾網上鋪上一層小石子。紅楓樹入盆,這時候一定要看好要看好正面。放好了,再往盆里加土,不要填滿,以便澆水。一邊加土,一邊壓緊實,以免樹移動位置。
四、:修剪
修剪除過高的主幹枝、樹膛里的密集枝、過弱枝,主幹上生長過低的枝條等到造型完成之後再修剪。
五、:造型
造型時,首先用鋁絲纏住主幹上的小枝,然後將它們朝著想要的方向彎曲。如果感覺枝條伸展角度,達不到造型的理想效果,可以用鋁絲適當地牽引一下。注意的是每條主幹枝都要用鋁線和鋁絲牽引到准確的位置。
1、栽種可用一般培養土,澆水後放在半陰處。經常向枝幹噴水。開始展葉時可增加光照。全部展葉後施一次淡(氮)肥水。放置在陽光均勻的半蔭處進行正常管理。
2、夏秋季節要注意通風。盆栽的在中午前後應移到半陰處,並注意通風。在烈日下暴曬,葉片宜焦邊、卷縮、落葉。同時注意澆水,防止土壤過干。
3、如果要人工控制觀葉,可在春夏之間和夏秋之間這兩個時段,可各進行一次。太勤會傷樹。可在6月和9月各全部摘葉一次,10日後即可長出鮮紅的新葉來。要注意兩點:一是摘葉後要修剪;二是摘葉前一周要施肥。人工控制新葉,肥水要加強,這是成功的關鍵。
4、在烈日下如果葉片枯焦,在8月間可將焦葉全部摘除,放在涼爽半陰處,並施用氮磷鉀復合液,淡施,一周約2次。這樣到秋季,就可長出鮮紅的新葉了。
5、冬天落葉後進入休眠期,可薄施一次氮磷鉀基肥,並進行整形修剪,這樣次年早春的枝葉更加紅艷。如遇到奇冷的特別天氣,應將盆景放在避風向陽的溫暖處或室內向陽處,以免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