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藤盆栽
❶ 什麼盆栽能結出菩提子
菩提子都是其他植物的種子,就是菩提根也是種子,可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是菩提樹的專根。
各種屬菩提子都是很大的,貌似真做不了盆栽,再說現在文玩類的植物種子也都是我國南方分布,而且最重要的是植物本身很大很大,還得看植物的養分怎麼樣才能結出好果子。
比如說星月菩提就是熱帶植物黃藤的種子,黃藤:多年生植物,可用葯,廣東東南部、香港、海南及廣西西南部,雲南西雙版納有栽培。種子繁殖。果球形,較大,暗草黃色,被具直刺、舟狀佛焰苞所包被,具觀賞價值;藤莖質地中上等,可供編織。
❷ 白花藤蛇黃是什麼
白花藤蛇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色彩。它源自中國山水畫,出現在近代藝術作品中,獨一無二的顏色令人著迷。白花藤蛇黃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名稱來源於自然界中的一些動植物,如雪絨花、蛇皮草和黃葛草。
這種色彩時常出現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它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尊貴感和浪漫氛圍。也清迅是一種神奇的、引人團尺入勝的色彩,多年來一直被收藏家所喜愛。白花藤蛇黃主要用於裝飾傢具、牆壁和其他室內裝飾空塌正高間,它一定能給你創造一種溫馨舒適的氛圍。
❸ 極其小眾適合北歐風的植物——山烏龜
我堅信,世界和你一樣美麗
山烏龜Stephania erecta——防己科千金藤屬。山烏龜為塊根類多肉植物,花開黃色。造型獨特可愛。因塊根形似烏龜而得名,又因塊根常裸露於地表而被稱為「地不容」,還有金不換、地膽等別名。
烏龜它來自深山老林,喜歡生長在懸崖峭壁,生性粗放,喜陽耐陰,耐濕耐旱耐貧瘠,因其具有奇異碩大的塊根、曼妙柔和的藤莖和濃綠秀麗的葉片,圓溜溜,胖乎乎,在這個獵奇的時代,吸引了很多種花妹妹的喜愛,從而翻身做主人了,從深山老林裡面走了出來,在北歐風的家裡安逸生長。
山烏龜。草質落葉藤本,全株無毛,有碩大的扁球狀塊根,暗灰褐色,嫩枝梢肉質,紫紅色,有白霜。葉扁圓形,稀近圓形;叢生幾個至十幾個小聚傘花序,花小,紫色。核果紅色,倒卵形;本屬植物富含生物鹼,有多種可葯用。長3-5厘米,寬5-6.5厘米,下面稍粉白,掌狀脈3塊以上。葉柄長4-6厘米,質狀著生葉片基部約1-2厘米處。花序梗長1-4厘米,叢生幾個至十幾個小聚傘花序,每序2-3花,花小,紫色。核果紅色,倒卵形,背部兩側有小橫助16-20條。塊根含多量瑟法丹質和輪黃藤寧,能清祥隱搜熱解毒、鎮靜、理氣止痛。
山烏龜是我國的傳統中草葯, 其塊根入葯, 在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其是華南和西南等地少數民族中使用廣泛。從其塊根中分離出多種活性生物鹼以及黃酮、甾醇和糖類等化合物, 具清熱解毒。健胃止痛的作用,用於胃痛、潰瘍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菌痢、腸炎、泌尿系統感染、敗血病等多種疾病
山烏龜養護小貼士tips
1、溫度及光照:山烏龜喜歡陽光充足、溫暖乾燥的生長環境,耐陰,怕烈日暴曬,盆栽植株應在光線明亮而無陽光直射地方養護,夏季高溫天氣要適當遮陽。除夏季外可以全日照養護。
2、澆水:山烏龜在生長季節保持盆土的濕潤就可以,不要造成盆土積水。否則會引起塊根腐爛。山烏謹歷龜耐乾旱,即使偶爾不澆水也是沒有關系的,但是不能長期乾旱,否則會使葉片發黃、脫落。冬季溫度過低的時候保持盆土的乾燥即可,夏季高溫空氣乾燥的時候可以向植株以及周圍環境噴水,來增加空氣濕度。
3、施肥:山烏龜喜肥,在它的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加一次腐熟的液肥或者復合肥即可。
4、土壤:山烏龜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基本要求是疏鬆透氣,盆栽以含有腐殖質的園土為好。也可以用園土3份、腐葉土2份、爐渣3份的混合土栽種。
( 山烏龜的生長季節是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入冬之後停止生長進入冬眠,藤葉也會枯萎,我在秋季山烏龜明顯停止生長的時候就開始斷水,整個冬季保持土壤乾燥,在上海地區,我是一冬天都扔在室外攜蘆的半透明遮雨棚下面,北方地區最好置於室內。到第二年的三月下旬開始澆水,置於陽光下發根催芽。 )
ps:其他一些碎碎念
❹ 這兩個植物叫什麼名字
第一個是金錢木
❺ 請問這是什麼樹
小駁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烏骨黃藤是一種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草葯,尤其是跌打損傷諸症,療效尤佳。因它續筋接骨之力特強,故有「小駁骨丹」之稱。它生於屋前屋後,村過村旁,山下池邊等陰濕處,常栽培為綠蘺。
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
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管理
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
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在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
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
小駁骨
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肥」——清水——清水——「肥」——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在晴天或高溫的時候可以間隔短周期去澆,而陰雨天或低溫時期就需要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小駁骨
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翠姆顆粒復合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❻ 小駁骨的栽培技術
扦插繁殖: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上一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上一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小駁骨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或養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一般有三種,一是菜園土與爐渣混合,二是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三種混合,最後一種是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之間的混合,這三種都可以作為上盆使用的基質。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
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管理
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小駁骨
在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
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
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在晴天或高溫的時候可以間隔短周期去澆,而陰雨天或低溫時期就需要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小駁骨
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換盆: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脫盆: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花盆准備: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用途
小駁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烏骨黃藤是一種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草葯,尤其是跌打損傷諸症,療效尤佳。因它續筋接骨之力特強,故有「小駁骨丹」之稱。它生於屋前屋後,村過村旁,山下池邊等陰濕處,常栽培為綠蘺,為常綠小灌木,高60~160厘米左右,直立分段,莖節稍膨大,單葉對生,葉面光滑,披針形,端漸尖,具葉柄。春季莖梢開白色唇形花,排列成穗狀花序。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備用或鮮用。
❼ 黃藤能嫁接紫藤
紫藤可用播種、分株、壓條、扦插(包括根插)、嫁接等方法繁殖,但收效快、數量多、品質好的還數嫁接繁殖。
夏秋季節都能進行,且成活率高、成苗快。夏季嫁接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好,具體情況可根據不同氣候條件靈活掌握,最好是多雲或陰天,如是晴天要在早上或傍晚進行。
注意的問題有游扮:
第一、光照:紫藤喜陽光,略耐蔭。因為紫藤是大藤本植物,為了使它生育良好,一般都設置圓磨並一定的棚架進行栽培。紫藤也有較矮小的種類和品種可作為盆栽或製作盆景。
第二、溫度:紫藤的適應能力強,耐熱、耐寒,在中國從南到北都有栽培。所以在廣東,一年四季的溫度都能適應紫藤。
第三、澆水:紫藤的主根很深,所以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但是喜歡濕潤的土壤,然而又不能讓根泡在水裡,否則會橘跡爛根。
第四、施肥:紫藤在一年中施2~3次復合肥就基本可以滿足需要。
第五、土壤:紫藤主根長,所以種植的地方需要土層深厚。紫藤耐貧瘠,但肥沃的土壤更有利生長。紫藤對土壤的酸鹼度適應性也強。
第六、地點:紫藤種植的地點除了上面講的向陽、土深外,還需要能夠避風。
第七、繁殖:紫藤可用扦插、壓條、播種、嫁接、分櫱等方法進行繁殖。
❽ 請問這是什麼樹樹葉子挺大
圖片不是很清楚!!貌裂州似白蘭
白蘭,屬木蘭科含笑屬常綠茄源衡喬木,樹皮灰白,幼枝常綠,葉片長圓,單葉互生,青綠色,革質有光澤,長橢圓形。其花蕾好像毛筆的筆頭,瓣有顫做8枚,白如皚雪,生於葉腋之間。花白色或略帶黃色,花瓣肥厚,長披針形,有濃香,花期6-10月。如冬季溫度適宜,會有花持續不斷開放,只是香氣不如夏花濃郁。花語:純潔的愛,真摯
或者是玉蘭和含笑!!自己去網路驗證一下吧
❾ 世界壽命最長的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吵高並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 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 650種開花植物15 000種苔蘚植物。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濕度、光線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但是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長壽的植物是什麼嗎?很好奇吧,接下來由我為你娓娓道來哦!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龍血樹
龍血樹,又被稱之為:流血之樹、活血聖葯、植物壽星。是名貴的雲南紅葯——血竭,又名麒麟竭,與雲南白葯齊名,又是著名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譽之為“活血聖葯”,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良好功效。 龍血樹主要生長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等熱帶地區。龍血樹受到損傷時,它會流出深紅色的像血漿一樣的粘液,這種在傳說中被認為是龍血的粘液,龍血樹便因此得名。 龍血樹主要分為兩個族群:一類為喬木,有樹乾和扁平的革質葉,通常生長在乾旱的半沙漠區域;另一類為灌木,細莖,帶狀葉,一般生長在熱帶雨林中,通常作為觀賞栽培植物。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名稱由來
龍血樹被稱為:流血之樹、活血聖葯、植物壽星。
名貴的雲南紅葯——血竭,又名麒麟竭,與雲南白葯齊名,又是著名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譽之為“活血聖葯”,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是治療跌打損傷、活血、止血的特效葯。血竭是以龍舌蘭科常綠喬木,龍血樹為原材料提煉出來的。
葉門龍血樹作為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葯,血竭在我國傳統醫學上沿用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但在1972年以前未發現國產龍血樹時,所用血竭一直升跡靠從東南亞和非洲進口,價格十分昂貴,每年要耗去國家大量外匯。在國外,血竭多稱為龍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龍舌蘭科龍血樹屬的植物樹干割取血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用棕櫚科植物黃藤果實提取血竭僅是近代的事,但我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對血竭植物有過記載,蘇頌《唐本草》中寫道:“血竭原植物,木高數丈,婆娑可愛。其脂液從木中流出,滴下如膠飴狀,久而堅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無時”。
談到國內龍血樹和國產血竭,那還得從一位傳奇式人物——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始人蔡希陶教授說起。蔡老原籍浙江東陽,1911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從小熱愛大自然,年青時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靜生生物調查所,跟隨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先生學習植物學。20世紀30年代初蔡老就深入雲、貴、川等地考察植物,採集植物標本。為了進大涼山,他與黑彝頭人歃血為盟,為了到滇南,他不顧瘴癧之氣和匪患之險,拉著馬尾巴闖過無人區。蔡老喜歡植物也酷愛文學,他在雲南採集植物標本時寫的小說《普姬——一個花苗姑娘》、《爬梯——一個趕馬人的日記》、《四川的巴布涼山人》等,受到魯迅先生的高度稱贊。但是,他高深的文學造詣卻給他帶來了不幸的災難。1960年,蔡老的好友吳晗寫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中的“罷官”二字就是根據蔡老的意見加上去的。「」期間,《海瑞罷官》受到批判,而“罷官”二字又是重點,蔡老因此受到牽連,遭到殘酷的迫害。70年代,美國侵略越南,“同志加兄弟”的中國給予念段越南無私的援助,舉國上下尤其是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的植物學工作者都在四處尋找特效止血葯,盡管踏破鐵鞋,但都是徒勞無功,一無所獲。當時蔡老剛剛得以“解放”,恢復工作,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以博大的胸懷,不計個人恩怨,根據年青時代採集標本的回憶,帶領一批青年科技人員於1972年首次在雲南省思茅地區孟連縣境內的石灰山上發現大片龍血樹。從此,國產血竭才得以誕生,且其療效優於進口的、以棕櫚科植物為原料加工的血竭,填補了我國醫葯史上的一項空白。為此,蔡老去世以後,他的一半骨灰埋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他親手種植的龍血樹下,另一半骨灰埋在昆明黑龍潭昆明植物研究所里他親手種植的水杉樹下。[1]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形態特徵
主要分為兩個族群:
一類為喬木,有 樹乾和扁平的革質葉,通常生長在乾旱的半沙漠區域,被通稱為“龍血樹”。
另一類為灌木,細莖,帶狀葉,一般生長在熱帶 雨林中,通常作為觀賞栽培植物。
常綠小灌木,高可達4m,皮灰色。葉無柄,密生於莖頂部,厚紙質,寬條形或倒披針形,長10~35cm,寬1~5.5cm,基部擴大抱莖,近基部較狹窄,中脈背面下部明顯,呈肋狀,頂生大型 圓錐花序長達60cm,1~3朵簇生。花白色、芳香。漿果呈球形黃色。
同屬多種和變種用於園林觀賞。龍血樹材質疏鬆,樹身中空,枝幹上都是窟窿,不能做棟梁;燒火時只冒煙不起火,又不能當柴禾,真是一無用處,所以又叫“不才樹”。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生長環境
龍血樹樹皮一旦被割破,便會流出殷紅的汁液,象人體的鮮血一樣,因此而得名。它大多分布於海拔較高的 石灰岩地區。
龍血樹性喜高溫多濕,喜光,光照充足,葉片色彩艷麗。不耐寒,冬季溫度約15℃,最低溫度5~0℃。溫度過低,因 根系吸水不足,葉尖及葉緣會出現黃褐色斑塊。龍血樹喜疏鬆、排水良好、含腐殖質營養豐富的土壤。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分布范圍
分布於北緯21.5~23.6°地區,以東南亞的 柬埔寨、 寮國、越南等國為主要產地;國內以雲南 思茅、 西雙版納等地為主產區,廣西、海南等地也有部分資源,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和廣西南部海拔250~1700m的熱帶,亞熱帶石灰岩山地。
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植物: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生產標准:14cm盆,高度為50cm,冠幅約40cm,生長周期約3個月。
基質准備:以疏鬆、排水和通氣性好的5-40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加水拌勻,(加水的標准:加水拌勻後,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 14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4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750杯左右。
上盆要求:選擇專業生產的優質種苗,苗高25cm, 冠幅20cm,葉片數4-6片,無病蟲害、無枯葉、黃葉。
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 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徑為14cm規格盆子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3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
❿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植物啊怎麼養殖啊萬分感謝
龍血樹,株形極為健美,葉片色彩斑斕,鮮艷美麗。有的品種葉片密生黃色斑點,被人們喜愛地稱為星點木,有的品種葉片上有黃色的縱向條紋,能分泌出一種表淡的香味,人們稱它為香龍血樹,有的品種葉片上嵌有白色、乳白色、米黃色的條紋,人們又稱之為三色龍血樹。龍血樹的莖干,能分泌出鮮紅色的樹脂,為之「龍血」龍血樹的美名便由此而得。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1]高可達4m,皮灰色。葉無柄,密生於莖頂部,厚紙質,寬條形或倒披針形,長10~35cm,寬1~5.5cm,基部擴大抱莖,近基部較狹窄,中脈背面下部明顯,呈肋狀,頂生大型圓錐花序長達60cm,1~3朵簇生。花白色、芳香。漿果呈球形黃色。同屬多種和變種用於園林觀賞。龍血樹材質疏鬆,樹身中空,枝幹上都是窟窿,不能做棟梁;燒火時只冒煙不起火,又不能當柴禾,真是一無用處,所以又叫「不才樹」。植物習性龍血樹性喜高溫多濕,喜光,光照充足,葉片色彩艷麗。不耐寒,冬季溫度約15℃,最低溫度5~10℃。溫度過低,因根系吸水不足,葉尖及葉緣會出現黃褐色斑塊。龍血樹喜疏鬆、排水良好、含腐殖質營養豐富的土壤。
種植技術生產標准:14cm盆,高度為50cm ,冠幅約40cm ,生長周期約3個月基質准備:以疏鬆、排水和通氣性好的5-40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加水拌勻,(加水的標准:加水拌勻後,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14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4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750杯左右。上盆要求:選擇專業生產的優質種苗,苗高25 cm,冠幅20 cm ,葉片數4-6片,無病蟲害、無枯葉、黃葉。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徑為14cm規格盆子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3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2]繁殖方法龍血樹引入中國後,除少數熱帶地區培育出種子外,其他地區主要採用高壓、插條及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壓條繁殖
龍血樹的莖干大多直立生長,發枝少。植株生長數年後,基部葉片脫落,自然失去觀賞價值。根據這種情況,蒔養者可在5至7月的高溫濕潤季節,進行高壓繁殖。方法是:在植株莖乾的適當部位,進行環狀切割,環口寬為1.8-2.2厘米,深至木質部,並用小刀剝去環口皮層,用干凈濕布擦去切口外溢的液汁用5000-1000ppm的萘乙酸水溶液塗抹切口上端皮層,再用白色塑料薄膜扎於切口下端,理順做成漏斗狀,裝上用苔蘚和山泥土混合配製的生根莖質,環包刀口,灌一次透水,扎緊江膜上端,再把植株置於室外蒔養,加強肥水管理。龍血樹高壓後,要隨時檢查基質是否乾燥,要隨時補充水分。一般經過30至40天的培育,環切部位便有新根出現,9至10月便可切離母體另行栽培成為一棵獨立生長的植株。扦插繁殖龍血樹還可用扦插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時間在5至6月。這時正是龍血樹的
旺盛生長期,植株體內營養豐富,扦插後極易成活。扦插以前,可挑選觀賞價值較高的母株,取其生長兩年以
上的健壯枝條,每段長約10-20厘米,有葉無葉均可。插穗基部削成平口,上部橫切後保留葉片,上下切口可用清水浸泡洗凈外溢的液汁,置於陰涼通風處稍晾一段時間,再用500-1000ppm的萘乙酸浸泡插穗基部2-3厘米處,一般5秒鍾即可,隨浸隨插。龍血樹扦插,苗床可用小號的土陶花盆,基質可用蛭石、珍珠岩或者經過高溫消毒的素砂土,上盆後進行扦插。每盆一株,插好後澆一次透水,把苗床置於花搭光處,精心養護。以後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持基質濕潤。龍血樹傷口癒合快、生根早,發芽迅速,一般15至20天,切口在創傷激素的作用下,便產生愈傷組織,25至35天,插穗在內源激素的作用下,很快就能出現根的原始體,35天至40天就能萌發新根,兩個月以後,便可用培養土翻盆移栽。栽培養護栽培養護
可用腐殖土、泥炭土、河沙各1份混合作基質,在遮光70~80%的條件下栽培。生長季節每月施復合肥1~2次,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應多噴葉面,提高空氣濕度,葉質會更肥厚,葉色亮麗 ,不易干尖。冬季要防寒,應保持8℃以上,盆土減少淋水,但經常淋濕地板增加濕度對保持葉片色彩、防止干尖有作用。本屬植物葉姿優美,是各種室內布置的好材料,在入室 前如能適當降低濕度,使之適應較乾燥環境,入室後經常向葉面噴水,就可在室內長期觀賞,不易干葉尖。有些經室內擺設受損的植株,如果損害不嚴重,只要搬回產場經過一段時間養護就可恢復,有些損毀嚴重的植株難以恢復,可用作種苗繁殖用;如香龍血樹有些人擺一段時間葉片
損毀後就扔掉,甚是可惜。其實只要在莖幹上端萌枝下約2cm截除殘枝,繼續常規管理,一段時間後又可萌出新枝葉。園林用途[3]龍血樹株形優美規整,葉形葉色多姿多彩,為現代室內裝飾的優良觀葉植物,中、小盆花可點綴書房、客廳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廳堂。龍血樹對光線的適應性較強,在陰暗的室內可連續觀賞2-4周,明亮的室內可長期擺放。育培管理龍血樹喜溫暖、怕嚴寒,喜光照而怕烈日曝曬,最適宜在溫暖而又不酷熱的環境中生長。春夏秋三季,是龍血樹生長的旺盛季節,這段時間,蒔養者必須充分滿足它對水分、養分、溫度和需要,使之健壯生長。肥水管理
龍血樹喜歡蔬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基質,可採用無土培育的方法,進行栽培管理。栽培的容器,應選美觀大方的宜興紫砂盆,或者挑選江西省景德鎮市的瓷質高級陶盆。基質可用蛭石、珍 珠岩、泥炭土充分混合。這種基質,通透性好、清潔干凈、無菌無味。龍血樹且這種基質栽培在高級容器中,可以數年不翻盆、不換土、植株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無土栽培的肥水管理,主要是追施營養液。如果栽培數量少,可以不專門配製營養液,而採用市場上出售的「紅梅」、「金月」牌營養液。按照使用說明,加入適宜的水分,充分混合後加以澆灌,也可每隔30至40天,刨開表層基質,施一次顆粒狀遲效性肥料。每3至5天澆水一次,保持基質濕潤。夏季多數地區高溫乾燥,可在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6時以後,用細孔噴壺向葉面進行霧狀噴水,保護好美麗鮮艷的葉片色澤。冬季休眠期要停止施肥,控制澆水,一般置於室內越冬,可以每隔十天半月澆水一次,維持盆土略為干潤即可,使之安全越冬。溫度光照龍血樹既喜歡溫暖濕潤和陽光照射的環境,也能耐陰。但是,在室內蒔養,若長時間置於過於蔭蔽的環境,也會導致葉片退色。所以最好把花盆放在東南方向的窗檯上,使之充分接受陽光的照射。如果肥龍血樹置於陽台上蒔養,當夏季陽光過於強烈的時候,要把花盆移入室內,特別是中午,要適當進行遮蔭,一般光照度為40-50%即可,以免驕陽灼傷葉片。龍血樹喜溫暖,不耐嚴寒。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8攝氏度,如果夏季高溫,氣溫超過32攝氏度,或者冬季氣溫低於15攝氏度,龍血樹便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10月下旬以後,要陸續將龍血樹搬入室內,以防早霜的侵害。整個冬季,最好把室溫控制在10-20攝氏度之間,不能太低。同時,應把盆花置於南向的窗檯內,使陽光直接照在植株體上,並定期轉動方位,使之受光均勻。如長時間無陽光照射,可利用晚上開燈,把龍血樹置於40瓦的燈光下,進行人工燈光補助照射,保證葉片美觀。晚間要把龍血樹放在窗簾以內,並用厚型窗簾阻擋冷空氣,或者把花盆擺放在屋角溫暖處,使之安全越冬。病害防治由於環境乾燥,長期將龍血樹置於陽台或室內窗檯蒔養,容易生長紅蜘蛛。
紅蜘蛛俗稱火龍,屬於蟎類害蟲,多群集於植株葉片的背面,結網掩體,刺吸液汁。龍血樹受其危害,葉片退色,葉綠素受到破壞,表面出現密集的小黃點、小黃斑,並逐漸萎縮、黃化、枯萎,嚴重時脫落,失去應有的觀賞價值。防治方法。紅蜘蛛經常躲藏在枝條、葉片的背面或者時片茂密的地方,拉網隱蔽,人工捕捉比較容易。如果用化學葯劑除治,可用20%的三氯蟎醇乳劑,加入800-1000倍的水,製成溶液噴灑,此葯對成蟲、若蟲和蟲卵都具有良好的殺傷作用。還可用50%的敵敵畏乳劑加入1000-15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在噴葯的時候要注意葉片背面也要噴到,這樣,殺除效果更佳。龍血樹鏈格孢黑斑病龍血樹鏈格孢黑斑病主要為害龍血樹葉片,龍血樹葉片生不規則形或近圓形病斑,葉片
四周具褐色圈,中央灰白色,後病部生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霉點,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 Alternaria sp.
稱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梗 常不分枝,有明顯的孢子痕,具隔膜,大小 14-48 × 6-13(μm)。分生孢子倒棍棒狀,有隔膜 3-18個,橫隔處向內縊縮,縱隔
0-15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部或病落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入雨季或空氣濕度大、缺肥發病重。防治方法⑴ 大批量繁育龍血樹的棚室,應在每年春、夏兩季之交關閉門窗後,每 667㎡用 45% 百菌清煙劑 200g
熏一夜,可熏死大部分病菌,能減輕發病。提倡使用『福騰' 牌溫控式電熱硫磺蒸發器,利用電熱使硫磺或其它殺菌劑以蒸氣狀態進入保護地空間均勻擴散,徹底滅菌⑵ 發病後除仍可用上述煙霧法防治外,也可噴灑40%百菌清懸浮劑400-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 7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 80%
噴克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防治 3-4 次。⑶ 精心養護。龍血樹喜高溫多濕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 20-25℃,冬季越冬溫度應高於5
℃,要求盆土排水良好,夏季直射光線過強,葉尖會被灼焦,生長期間應供給充足水分,經常噴水於葉面或植株四周,增加空氣濕度,每月施 1 次肥,增強抗病力。[4]編輯本段相關資料誰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植物壽星?據考證,紅杉、猴麵包樹、澳大利亞桉樹均可活到4000多歲,而「世界爺」巨杉已活了5000多歲,但這些都還不是植物中年齡最大者。
1868年,著名的地理學家洪堡德在非洲俄爾他島考察時,發現了一棵年齡已高達8000歲的植物老壽星。可惜這顆樹已被剛發生的大風暴折斷。也正因為它被風暴折斷了主幹,洪堡德能通過數它樹干斷裂處的年輪知道其准確年齡。這是迄今為止知道的植物最高壽者。這顆長壽的樹叫龍血樹,樹高18米,主幹直徑近5米,距地面3米折斷處直徑也有1米。龍血樹屬百合科植物,全世界有150多種,中國南方的熱帶雨林中有5種。它的生長十分緩慢,幾百年才能長成一棵樹,一百年才開一次花,因此十分珍貴稀有。
龍血樹受傷後會流出-種血色的液體。這種液體是一種樹脂,暗紅色,是-種名貴的中葯,中葯名為「血竭」或「麒麟竭」,可以治療筋骨疼痛。古代人還用龍血樹的樹脂做保藏屍體的原料,因為這種樹脂是一種很好的防腐劑。它還是做油漆的原料。龍血樹原產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島,當地人傳說,龍血樹里流出的血色液體是龍血,因為龍血樹是在巨龍與大象交戰時,血灑大地而生出來的。這便是龍血樹名稱的由來。一般樹木,在損傷之後,流出的樹液是無色透明的。有些樹木如橡膠樹、牛奶樹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恐怕不知道,龍血樹竟能流出「血」來。龍血樹是屬於百合科的喬木。雖不太高,約10多米,但樹干卻異常粗壯,常常可達1米左右。它那帶白色的長帶狀葉片,先端尖銳,像一把鋒利的長劍,密密層層地倒插在樹枝的頂端。一般說來,單子葉植物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能繼續加粗生長了。龍血樹雖屬於單子葉植物,但它莖中的薄壁細胞卻能不斷分裂,使莖逐年加粗並木質化,而形成喬木。龍血樹原產於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全世界共有150種,中國只有5種,生長在雲南、海南島、台灣等地。龍血樹還是長壽的樹木,最長的可達八千多歲。【海南龍血樹】( 小花龍血樹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百合科
Liliaceae,喬木狀,高3~4m。葉聚生於莖和枝頂,幾呈套疊狀,長約70cm,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約30cm,花序軸無毛或近無毛。分布於海南西南部,生於背風區的乾燥砂土上。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5]介紹「漫談」名貴的雲南紅葯——血竭,又名麒麟竭,麒麟褐,與雲南白葯齊名,又是著名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譽之為「活血聖葯」,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是治療跌打損傷、活血、止血的特效葯。血竭是以龍舌蘭科常綠喬木,龍血樹為原材料提煉出來的。在化妝品的Inci表格中名稱為:秘魯巴豆樹脂提取物。作為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葯,血竭在我國傳統醫學上沿用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但在1972年以前未發現國產龍血樹時,所用血竭一直靠從東南亞和非洲進口,價格十分昂貴,每年要耗去國家大量外匯。在國外,血竭多稱為龍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龍舌蘭科龍血樹屬的植物樹干割取血竭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用棕櫚科植物黃藤果實提取血竭僅是近代的事,但我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對血竭植物有過記載,蘇頌《唐本草》中寫道:「血竭原植物,木高數丈,婆娑可愛。其脂液從木中流出,滴下如膠飴狀,久而堅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無時」。談到國內龍血樹和國產血竭,那還得從一位傳奇式人物——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創始人蔡希陶教授說起。蔡老原籍浙江東陽,1911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從小熱愛大自然,年青時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靜生生物調查所,跟隨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先生學習植物學。20世紀30年代初蔡老就深入雲、貴、川等地考察植物,採集植物標本。為了進大涼山,他與黑彝頭人歃血為盟,為了到滇南,他不顧瘴癧之氣和匪患之險,拉著馬尾巴闖過無人區。蔡老喜歡植物也酷愛文學,他在雲南採集植物標本時寫的小說《普姬——一個花苗姑娘》、《爬梯——一個趕馬人的日記》、《四川的巴布涼山人》等,受到魯迅先生的高度稱贊。但是,他高深的文學造詣卻給他帶來了不幸的災難。1960年,蔡老的好友吳晗寫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中的「罷官」二字就是根據蔡老的意見加上去的。文革期間,《海瑞罷官》受到批判,而「罷官」二字又是重點,蔡老因此受到牽連,遭到殘酷的迫害。70年代,美國侵略越南,「同志加兄弟」的中國給予越南無私的援助,舉國上下尤其是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的植物學工作者都在四處尋找特效止血葯,盡管踏破鐵鞋,但都是徒勞無功,一無所獲。當時蔡老剛剛得以「解放」,恢復工作,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以博大的胸懷,不計個人恩怨,根據年青時代採集標本的回憶,帶領一批青年科技人員於1972年首次在雲南省思茅地區孟連縣境內的石灰山上發現大片龍血樹。從此,國產血竭才得以誕生,且其療效優於進口的、以棕櫚科植物為原料加工的血竭,填補了我國醫葯史上的一項空白。為此,蔡老去世以後,他的一半骨灰埋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他親手種植的龍血樹下,另一半骨灰埋在昆明黑龍潭昆明植物研究所里他親手種植的水杉樹下。龍血樹生長很緩慢,一年之內樹干增粗還不到1厘米,但在植物界中它的生命期最長,可達八千年,因此被植物學家們譽之為「植物壽星」。龍血樹是一種熱帶常綠喬木,樹皮一旦被割破,便會流出殷紅的汁液,象人體的鮮血一樣,因此而得名。它大多分布於海拔較高的石灰岩地區,高可達20米,樹干粗短,樹皮縱裂,顯得老態龍鍾,但枝、葉卻十分繁茂,墨綠色的帶狀葉片集中輪生於枝頂,青翠欲滴,生機勃勃,整個樹冠非常美麗,在許多旅遊區、賓館、酒店都可以見到供人們觀賞的龍血樹。目前,龍血樹已是珍稀植物,受到了國家的重點保護。[6]編輯本段種類小花品種(小花龍血樹)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
小花龍血樹[7]
百合科 Liliaceae,喬木狀,高3~4m。葉聚生於莖和枝頂,幾呈套疊狀,長約70cm,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約30cm,花序軸無毛或近無毛。分布於海南西南部,生於背風區的乾燥砂土上。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劍葉品種龍血樹屬植物共約150餘種,產於東半球熱帶地區,中國產約8種。目前公認國產龍血竭的資源植物為劍葉龍血樹,其拉丁學名被鑒定為D.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又稱交趾龍血樹)。分布於北緯21.5~23.6°地區,以東南亞的柬埔寨、寮國、越南等國為主要產地;國內以雲南思茅、西雙版納等地為主產區,廣西、海南等地也有部分資源,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和廣西南部海拔250~1 700
m的熱帶亞熱帶石灰岩山地。1985~1990年的中葯資源普查中,在思茅的景谷等縣發現了大面積的龍血樹純林。劍葉龍血樹在雲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岩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於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雲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岩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劍葉龍血樹為長綠喬木狀植物,莖高3~7m、直立、少分枝、具密環狀葉痕,樹皮灰褐色;葉聚生於莖的頂端、劍形、無柄、革質,長約110
cm,寬4~5 cm,中部擴大至6~7 cm,先端漸尖,向基部變窄後又擴大抱莖,中脈明顯;大型圓錐花序頂生,長120 m,花2~4朵簇生,白黃色,花小,長7~8
mm;漿果球形,直徑10~12
mm,桔紅色,干後黑色。龍血竭形成於受損傷莖乾的次生維管束及結合組織中。香龍血樹
香龍血樹
香龍血樹樹干粗壯,葉片劍形,碧綠油光,生機盎然。當今被譽為「觀葉植物的新星」,成為世界上十分流行的室內觀葉植物。香龍血樹自17世紀40年代從熱帶非洲傳入歐洲,主要栽培在英國、法國植物園的溫室內,供參觀者欣賞。以後進入美洲和亞洲的植物園和公園內。到20世紀70年代盆栽的香龍血樹在歐美已十分盛行,成為室內重要的裝飾植物之一。目前,荷蘭香龍血樹的年產值已達到3760萬美元,列荷蘭盆栽植物產值的第二位。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也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岩棕
柬埔寨龍血樹
柬埔寨龍血樹(岩棕)Dracaena cambodiana ,[龍舌蘭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不分枝或少分枝,樹皮灰褐色,有葉痕形成的環。葉聚生於莖,枝先端,劍形,葉革質,無明顯主脈,向基部略變窄而後擴大,抱莖,革質,無並柄。大型圓錐花序腋生,分枝很多,花序軸無毛或近無毛,花淡黃色,簇生。漿果球狀。常生於石灰岩山石縫中,常成群生長為優勢種,是耐乾燥、喜鈣植物。產於勐臘、孟連、普洱、鎮康等縣的石灰岩山地。具較高經濟價值植物,漸危種,國家Ⅱ級保護。[8] 種植技術生產標准:14cm盆,高度為50cm ,冠幅約40cm ,生長周期約3個月基質准備:以疏鬆、排水和通氣性好的5-40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加水拌勻,(加水的標准:加水拌勻後,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14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4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750杯左右。上盆要求:選擇專業生產的優質種苗,苗高25 cm,冠幅20 cm ,葉片數4-6片,無病蟲害、無枯葉、黃葉。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徑為14cm規格盆子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3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壓條繁殖
龍血樹
龍血樹的莖干大多直立生長,發枝少。植株生長數年後,基部葉片脫落,自然失去觀賞價值。根據這種情況,蒔養者可在5至7月的高溫濕潤季節,進行高壓繁殖。方法是:在植株莖乾的適當部位,進行環狀切割,環口寬為1.8-2.2厘米,深至木質部,並用小刀剝去環口皮層,用干凈濕布擦去切口外溢的液汁用5000-1000ppm的萘乙酸水溶液塗抹切口上端皮層,再用白色塑料薄膜扎於切口下端,理順做成漏斗狀,裝上用苔蘚和山泥土混合配製的生根莖質,環包刀口,灌一次透水,扎緊江膜上端,再把植株置於室外蒔養,加強肥水管理。龍血樹高壓後,要隨時檢查基質是否乾燥,要隨時補充水分。一般經過30至40天的培育,環切部位便有新根出現,9至10月便可切離母體另行栽培成為一棵獨立生長的植株。 扦插繁殖龍血樹還可用扦插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時間在5至6月。這時正是龍血樹的
龍血樹旺盛生長期,植株體內營養豐富,扦插後極易成活。扦插以前,可挑選觀賞價值較高的母株,取其生長兩年以
上的健壯枝條,每段長約10-20厘米,有葉無葉均可。插穗基部削成平口,上部橫切後保留葉片,上下切口可用清水浸泡洗凈外溢的液汁,置於陰涼通風處稍晾一段時間,再用500-1000ppm的萘乙酸浸泡插穗基部2-3厘米處,一般5秒鍾即可,隨浸隨插。龍血樹扦插,苗床可用小號的土陶花盆,基質可用蛭石、珍珠岩或者經過高溫消毒的素砂土,上盆後進行扦插。每盆一株,插好後澆一次透水,把苗床置於花搭光處,精心養護。以後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持基質濕潤。龍血樹傷口癒合快、生根早,發芽迅速,一般15至20天,切口在創傷激素的作用下,便產生愈傷組織,25至35天,插穗在內源激素的作用下,很快就能出現根的原始體,35天至40天就能萌發新根,兩個月以後,便可用培養土翻盆移栽。 龍血樹株形優美規整,葉形葉色多姿多彩,為現代室內裝飾的優良觀葉植物,中、小盆花可點綴書房、客廳和卧室,大中型植株可美化、布置廳堂。龍血樹對光線的適應性較強,在陰暗的室內可連續觀賞2-4周,明亮的室內可長期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