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黃芪苗

盆景黃芪苗

發布時間: 2023-04-11 10:15:13

1. 怎麼種植北方黃芪的基本方法

我國北方黃芪人工栽培開發潛力大,那麼北方黃芪的 種植 技術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北方黃芪種植 方法 ,一起來看看。

北方黃芪種植方法
一、選地整地:根據東北黃芪的生長習性選擇排水良好,有一定坡度表層富含腐殖質、中下層含有砂礫透水性強的林地腐殖土。多年熟地應採用全面深松機對耕地進行一次全面深松,深松深度40—50公分,以打破犁底層,創造一個有利黃芪主根深扎的耕層條件。

為實現優質高產,畝施農家肥2—3噸,過磷李塵酸鈣25—30公斤,施肥後將耕地打成45公分小壠以備播種。

二、播種方法:黃芪用種子繁殖,可改橘分直播與育苗移栽兩種方法。小面積栽培可採用育苗移栽方法其產量較直播高30—50%。

黃芪種子具有硬實性,一般情況下硬實率可達40—80%以上,播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方法可按兩分種子一分篩過的河砂混拌均勻後磨擦10—15分鍾,播種時可混沙播。

播種分春播和夏伏播。墒情好的田塊可進行春播,播種應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進行。壟播可採用條播、點播均可。育苗田可打高畦,寬度以1.3—1.4米,畦田高35—40公分左右,播種也可採用撒播方法。直播田畝播種量2—3公斤,復土深度以2公分左右為宜。為實現優質高產,壟距應在40—45公分左右。播後應及時鎮壓,以防跑墒。

移栽可在播種當年10月上、中旬進行,選根條長、粗壯、無病蟲害的優質苗進行移栽。行距40—45公分,栽苗時用鐵鍬在壟上開斜溝,斜栽苗2棵,下穴與上穴穴距15公分即可。每畝約用黃芪苗15000—20000株。栽後進行一次鎮壓。

三、田間管理:黃芪幼苗生長緩慢,應加強鬆土除草,並間去弱苗和過密的苗子。當苗高10公分左右時,直播田按株距10公分定苗。一個生長季節內需除草3—4次。幼苗和返青期需水較多,雨季應特別注意排水,否則易爛根。定苗後,應增施一些化肥,一般畝施二銨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花期畝施二按5公斤。

四、病蟲害防治:白粉病是危害黃芪的主要病害,一般入伏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可採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1:120份波爾多液,以及多菌靈、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半月左右在葉面噴施一次,多菌靈、托布津在盛夏發病期7—10天噴施一次。蟲害以食心蟲為主,常鑽入莢內食害莢果中乳熟的種子,可用敵敵畏、敵百蟲、樂果等葯劑從開花到結果期噴施2—3次。

五、採收加工:直播黃芪一般生長三年便可採收入葯,育苗移栽的一般二年便可採收。秋季在9—10月或第二年春季在越冬芽萌動之前進行採挖。大面積種植可用全面深松機進行採挖,效果好,速度快,也可用人工刨挖,挖出後抖凈泥土,切去蘆頭和須根,曬干分等打包出售。一般畝產干貨250公斤左右,畝產值兩三千元。目前東北黃芪種子較貴,也可作為收種田。
黃芪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

黃芪是深根性植物,栽培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地勢高燥、向陽,海拔600米以上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土壤,平地、山坡地均可種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濕度大,土質粘緊,低窪易澇的粘土或土質瘠薄的砂礫土,均不宜種植黃芪。

選好地後要認真整地,深哪殲禪耕改土,並結合整地畝施農家肥2500-3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餅肥100千克。實踐證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層,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養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利於根系生長。同時,深耕結合增施有機肥料,培肥地力,是奪取黃芪高產的有效 措施 。

整地以秋季翻地為好,一般深耕50厘米左右。整後要及時耙耱,清除田間雜草,石礫及殘留物,打碎坷垃,做到地平土細。栽種前再翻耙兩遍,整平耙細後作高畦或壟,畦高25厘米,寬1.2米,溝寬40厘米,畦面整成龜背狀,四周開好排水溝。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鬆耕作層,排水良好,而且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利於黃芪根部發育及營養物質積累。

二、繁殖技術

黃芪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用根頭繁殖,但根頭繁殖形成的黃芪無明顯的主根,側根多,根細,質量差,而且繁殖材料有限,故生產上一般不採用。下面主要介紹黃芪種子繁殖方法。

1、種子特性:黃芪種子具有硬實性,硬實率一般在40%-80%,播種後出苗率低,播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打破種子的不透氣性,提高播種出苗率。

2、精選種子:黃芪播種用種子宜選擇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結的種子為好。要求選用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優良單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莢下垂且黃熟,種子變褐時立即採收,隨熟隨采。果莢採回後脫粒曬干貯存,播種前經水選和風選,除去雜質、癟粒和蟲蛀的種子,選擇顆粒飽滿、褐色有光澤的種子用於生產。

3、種子處理:方法有三種,可任選一種。(1)水溫變換浸種:在播種前幾天,白天用40℃溫水浸泡,晚上再換冷水,連續處理三個晝夜,撈出後裝入瓦罐內,上用濕布蓋住放在溫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發芽,即可播種。也可將種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攪拌一分鍾,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溫准卻至40℃,再浸泡2小時,將水倒出,加蓋濕麻袋悶12小時,待種子膨脹或外皮破裂時播種。(2)機械損傷:按1份細河砂與2份種子均勻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鋪3—4厘米厚,碾至種皮起毛刺時為止。碾好後篩取種子,在20℃溫水中浸泡一天,堆漚在溫暖的地方,5天左右發芽,即可播種。注意勿使種子碾搓過度,否則會使胚受傷,種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後爛種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處理:對老熟硬實的種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鍾,取出後迅速置流水中沖洗半小時,或用清水多次洗凈種子上殘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種,發芽率可達90%以上。

4、播種:播種要搶墒播種,墒情不好的要澆好底墒水。

(1)播種時期:黃芪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種。根據黃芪的生長發育特點,春播在“ 清明 ”前後進行,最遲不晚於“ 穀雨 ”,保持土壤濕潤,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6—7月進行,播後7—8天即可出苗;秋播一般在“ 白露 ”前後進行。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時間有差別,應靈活掌握。如南方氣溫高,秋播在9月播種,冬前出苗;北方氣溫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凍害,秋播宜在凍前播種,翌春出苗。風沙乾旱地區,春、秋播難保全苗,且春季出苗時易招致害蟲為害,因而採用夏季6—7月播種,則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健壯。

(2)播種方式:分直播與育苗移栽兩種方式,直播具有田間管理方便的優點,當前生產上採用較多。但此法用種量大,生長不整齊,影響商品質量和採挖。育苗移栽可以節約用地,移栽後植株生長健壯,根莖生長整齊,便於收獲,而且商品質量好,產量高,近年在生產上應用逐漸增多。①直播:一般採用穴播或條播,也可撒播。穴播的在起好的種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7厘米開淺穴,每穴播入種子4—5粒,覆土厚2厘米,畝用種量1—1.5千克;條播的在畦面按行距45厘米開橫溝,溝深3厘米,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人糞尿拌勻後,均勻撒入溝內,播後覆蓋細土1—2厘米,稍加壓實,畝用種量2千克左右。②育苗移栽: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開橫溝,溝深3厘米,播幅10厘米,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後均勻播入溝內,覆土厚2厘米,稍加鎮壓,澆透水,畦上蓋草保溫保濕。氣溫在14—15℃,濕度適宜時,10天左右即可出苗,畝用種量10—15千克。春季育苗時,為提溫保墒,最好用小弓棚覆膜進行育苗,氣溫低時可加蓋草簾保溫。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後為防止日曬及保持苗床濕度,須架設棚簾或用黑網進行遮蔭,蔭蔽度以50%左右為好。陰雨天及夜間,需將蔭簾揭去,使幼苗接受露水。

幼苗出土後,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適時拔除過密和瘦弱的幼苗。當苗長至13—15厘米,根長15厘米時即可移栽。移栽前最好將大小苗分開,以防止大苗欺小苗,然後按行距20—24厘米,株距12厘米開穴,每穴栽苗1—2株,主根受傷後易形成雞爪芪,影響商品質量。栽時要整根挖出、勿傷根,使根部自然展開,不宜彎曲,回土壓實。移栽宜在陰天或晴天的午後和傍晚進行,雨後移栽成活率較高。幼苗移栽或定植後,應立即灌水或噴水,以利成活。一般每畝栽苗2萬株左右。

三、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補苗:

無論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齊後,都要進行行間定苗。間苗要早,以免植株擁擠互相遮蔭,爭肥奪水。黃芪一般間苗2—3次,第一次在苗高6厘米時進行,第二次在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然後進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條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壯苗1株,育苗每2—3厘米留苗1株(可將間出的大苗移栽,讓小苗繼續生長),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壯苗。定苗時,若有缺苗,應進行補植,補苗需在陰天或晴天的午後或傍晚進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從間下苗中選用。栽後注意澆水。補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過多時,最好用催過芽的種子重新播種。

黃芪以根入葯,其產量由單株根重和單位面積上植株數量兩個因素構成。近幾年栽培實踐表明,適當密植可以增加葉面積指數,能適當提高黃芪產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黃芪品質有所降低,綜合考慮,黃芪畝種植密度應以1.8萬—2萬株左右為宜。肥水條件好,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的可適當密植;肥水條件差,養分不足的應稀一些。

2、中耕除草: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出苗後往往草苗並長,若不注意,很易造成草荒,因此應及時除草。除草一般結合中耕進行。中耕可疏鬆土壤,切斷土壤毛細管,防止水分蒸發,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大雨和久雨之後,中耕又起到散墒除澇的作用。民俗“鋤頭有水”、“鋤頭有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中耕一般每年進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時結合間苗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後進行第三次中耕,以後視田間雜草情況進行。第二年以後於4月、6月、9月各中耕一次。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淺,成株深,苗旁淺,行中深的原則進行,做到不傷苗,不埋苗,不傷根,不留草。鋤細、鋤勻,不漏鋤。

3、追肥:

黃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為了滿足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提高產量,在生長第一、二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結合第二次中耕除草進行,要輕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趕大苗,變弱苗為壯苗,達到苗齊、苗勻、苗壯的目的。一般畝施人糞尿1000千克或用硫酸銨15千克兌水澆施。第二次結合第三次中耕除草進行,每畝用堆肥1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銨10千克混合均勻後在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第三次在入冬苗枯後每畝用廄肥2000千克加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50千克後混合拌勻施入田間,施後培土防凍。

4、灌溉排水:

黃芪苗期耗水量少,為促進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長度,提高黃芪產量,在足墒播種的情況下,可以不澆水。若底墒不足,天氣乾旱,應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灌。在結果種熟期,如遇高溫乾旱,也應及時灌水,促使種子正常成熟,降低硬實率,提高種子質量。雨季土壤濕度過大,會導致根部腐爛,易積水的地塊應注意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以利根部正常生長。

5、打頂、摘蕾打頂摘蕾可以打破主莖頂端的生長優勢,抑制黃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長,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根部生長,提高黃芪產量,是黃芪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內容,據生產調查,一般可增產15.4%左右。

摘蕾一般於6月中旬出現花蕾時,將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頂則要“適時”,打頂過早,會影響地上部分生長,降低葉面積系數,影響光合作用。降低產量,打頂過晚,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根據黃芪生長發育特點,適時的打頂時間宜在7月下旬。

6、越冬期管理:

黃芪是多年生植物,從地上部枯萎,根頭越冬芽形成到第二年返青前需要經歷180—190天左右,搞好這一階段的管理工作對黃芪第二年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生產上要採取必要措施,做好黃芪的越冬管理工作。

(1)清理田園:冬前黃芪地上部枯萎後,要及時清除枯枝落葉,並集中燒毀或堆漚,消滅越冬病蟲源,減少翌年病蟲害的發生。

(2)施肥培土:冬季枯苗後,每畝用腐熟廄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50千克混合拌勻後平鋪在根頭上,再深挖理通溝道,將溝泥覆蓋於肥料上,以防止根部受凍。

(3)灌水防凍:因水的比熱較大,灌水可提高土壤的熱容量,有一定的防凍作用。灌水宜在 立冬 前一次灌透。

7、適時採收:

黃芪長到第3年便可以收獲。收獲過早,黃芪質量差;年久不收,極易黑心或木質化。採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因此時根生長充足,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黃芪產量高。採收時要深挖,不要傷根,防止挖斷主根,影響葯材產量與質量。南方多雨地區,為減少爛根損失,最好當年收獲。 黃芪葯材性狀

2. 黃芪種植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了解

黃芪為豆科植物,多年含拍閉生草本,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水退腫的功能,在中葯處方中佔有很大比例,且年出口量大。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黃芪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

5、施肥

鋪墊基肥的時候,可以使用腐熟農家肥,除此之外,根據它的生長情況,還需要給它追肥,第一次是在五月份,依舊可以使用腐熟農家肥,第二次談裂是在幼苗長到三十厘米的時候,需要使用尿素追肥;第三次追肥是在七月下旬,這時候它的株體高度應該再六十厘米左右,肥料要使用餅肥和過磷酸鉀。

6、田間管理

黃芪處於幼苗期時,田間會長出較多的雜草,和幼苗爭奪營養,導致其生長不良,此時要購買氟樂靈葯劑,將其兌水稀釋後,直接噴灑在田間,就能將雜草全部清除,讓黃芪幼苗健康生長。

3. 怎樣種植黃芪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葯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葯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研究,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和施肥
黃芪系深根作物,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向陽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均可種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於早春利用滅茬(旋耕)深鬆起壟機進行土壤深鬆起壟或小四輪懸掛鑿式深松鏟深鬆起壟,深度達35cm以上,利於保墒,同時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層,改善耕層結構,利於根系伸長、增粗、分叉減少,既提高產量,又提高質量等級。結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層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機肥3000-4000kg,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復合生物菌肥1kg。
種植方法
採用種子繁殖方法2.1種子處理 由於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盯告存在休眠狀態,故必須以機械、物理或化學方法促使其發芽。
沸水催芽 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將水溫調到40℃後浸泡2-4h時,將種子膨脹的部分撈出,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脹時撈出,加覆蓋物悶12h,待萌動時播種。
機械損傷 將種子用石碾快速碾數遍,使外種皮由棕黑色有光澤的變為灰棕色表皮粗糙時為度,以利種子吸水膨脹。亦可將種子拌入2倍的細砂揉搓,擦傷種皮時,即可帶砂下種。
酸處理 對老熟硬實的種子,可用70%-80%濃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沖洗半小時後播種,此法能破壞硬實種皮,發芽率達90%以上,但要慎用。
播種 採用直播方式。春播在「清明」前,秋播在「白露」前後。在壟上開溝8-10cm,施入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10kg做種肥,復土5cm,踩底格子後採用條播方式,把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再復土3-5cm鎮壓一次即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3kg。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補苗 當苗高5-7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通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cm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小苗帶土補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補苗。
中耕除草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於苗高8-9cm,第3次於定苗後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後於5、6、9月各除草一次。
追肥 黃芪喜肥,在生長第1、2年,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三元素復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後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2000kg加三元素復合肥(N、P、K各 15%)10kg、餅肥150kg,混合拌勻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防凍。
打頂 為了控制植握散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於7月底前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病蟲害防治
白粉病 高溫多濕的7-8月間為盛發期,危害葉片和莢果。受害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絨狀霉斑,後期出現很多小黑點,嚴重減產。可於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15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霧2-3次,效果較好。
黃芪紫紋羽病 俗稱「紅根病」。因發病後根部變成紅褐色,先由須根發病,而後逐漸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層向內部腐爛,最後全根爛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殘體、輪作、雨季排水外,可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凱皮明70%敵克松1.5-2.0kg進行土壤消毒或發病初期用多菌靈、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蚜蟲 7-8月份發生,為害嫩梢,高溫乾旱年份尤為嚴重,可用40%樂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霧2000-3000倍噴霧防治。
豆莢螟 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包上產卵,孵化後幼蟲蛀入莢內咬食種子。老熟幼蟲鑽出果莢外,入土結繭越冬。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直到種子成熟為止。
留種與采種
採收黃芪長到第3年便可以收獲。收獲過早,黃芪質量差;年久不收,極易黑心或木質化。採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因此時根生長充足,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黃芪產量高。採收時要深挖,不要傷根,防止挖斷主根,影響葯材產量與質量。南方多雨地區,為減少爛根損失,最好當年收獲。
留種選3年生以上(含3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地塊作黃芪種子田。對種子田管理,在一般大田管理的基礎上(切勿打掉花芽),於7月中旬增施一次磷肥、鉀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5千克,氯化鉀10千克,促使花盛果多,籽粒飽滿。結果種熟期間,如遇高溫乾旱,應及時灌水,降低種子硬實率,提高種子質量。黃芪種子的採收宜在8月果莢下垂黃熟,種子變褐色時立即進行,否則果莢開裂,種子散失,難以採收。因種子成熟期不一致,應隨熟隨采。若小面積留種,最好分期分批採收,並將成熟果穗逐個剪下,舍棄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實,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莢。若大面積留種,可待田裡70~80%果實成熟時一次採收。收後先將果枝倒掛陰干幾天,使種子後熟,再曬干,脫粒、揚凈、貯藏。
採收與加工
一般2-3a採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一般9月中下旬採收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凈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須根,曬至半干,堆放1-2d,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曬,反復晾曬,直至全乾,將根理順直,紮成小捆,即可供葯用。質量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產干品300kg左右。
黃芪栽培注意事項
1、繁殖 黃芪用種子繁殖,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狀態,故須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管理 栽培後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及時間苗、定苗、補苗,中耕除草鬆土,黃芪喜肥,確保水肥充足。打頂控制植株高度生長,減少養分的消耗,葉片開始擴展的時候,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
3、病蟲防治 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遵循有病治病、有蟲殺蟲,無者則防的原則,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

4. 黃芪種植技術有很多,黃芪有什麼好的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床培育壯秧。

選農村土層深厚土壤質地良好易耕不板結的向陽緩坡地為種植地。

將選好的地塊深耕並作土壤處理,施足基肥,按緩坡直向方向壘成寬兩米,長視地塊情況決定的瓦背型秧苗培育床。篩好蓋土備用。

五,田間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除草施肥排水打頂等一系列的日常管理。該施肥時要施肥,該除草時要除草,該進行化學防治的時候要適時對症開展化學防治。管理要精準,管理要做實做細,不能滯後。

六,黃芪重點病蟲害防治凱陵。

主要有白粉病,紫紋羽病。白粉病好防好治,紫紋羽病重在預防,一旦感病難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缐爬兒,食蠅等。只要用葯時間精準,效果一步到位。

5. 黃芪種植過程中,水肥該如何管理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弱,不宜過早在直播田播種。一般在苗高6 ~ 10 cm,出現5片復葉後,進行間苗。苗高15cm時,按株距10 ~ 20 cm固定,每穴留1 ~ 2株。如果幼苗過多,建議及時補種。疏鬆除草黃芪苗將首次放苗。此時苗木的小根較淺,應以淺移為主,不宜過深,尤其是整地質量較差的地塊。除草過深會使土壤通風乾燥,容易導致幼苗死亡。一般一個生長季節除草3 ~ 4次比較好。

在土壤肥沃的地區,盡量少施化肥,以磷鉀肥為主。黃芪「喜水怕水」。種子萌發期、開花結莢期和綠化期有3個需水量高峰,苗期需少量灌溉,開花結莢期和綠化期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溉或澆水,保持畦面濕潤,利於植物生長。其他時間無特殊乾旱,一般不澆水。

6. 黃芪種子種植後,該怎麼管理

黃芪是大夥兒較為了解的一種中葯材了,除開能夠和別的中葯材配搭外,還能夠立即泡水喝,補氣血又性價比高。黃芪又稱是黃芪茶、山茶花根,關鍵種植在中國的大西北和東北三省。它以根當葯,帶有黃芪甙等許多獨有成分,雖然味兒有點兒苦,但作用是確實多。古醫書里有記述,黃芪能夠清熱利濕、祛毒止血方法,針對新生兒黃疸、小兒肺炎、寒濕癰瘡等都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黃芪在中國一般是在第二年秋季採收,先把地面上的葉莖剪去,隨後選個天氣晴朗把根挖到。挑選天氣晴朗的緣故是便捷晾乾,而且採收時的根一旦觸碰降水會變色變黑。挖的情況下要留意,盡可能讓根詳細。挖到的根先剪修再晾乾,曬到風干時,去表皮,然後遲孫迅速晾乾或是烘乾處理。黃芪有很多類目,在其中條長、牢固和皮黃整潔的最火爆。

7. 現在的季節可以移栽黃氏嗎

現在的季節不能移栽黃芪,因為這個季節移栽成活率低。黃芪的和敬播種時間分春播和秋播源棚仿。多採用春播,時間雹纖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約1個月齊苗。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當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移栽。

8. 種植黃芪怎麼種

黃芪種植方法:

一、圃地選擇

黃芪適應性強,野外環境主要生於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黃芪生性喜歡乾燥涼爽通風的生長環境,耐寒耐旱,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排水性好的田地中,黃芪具有深根性,主根可垂直向下生長1米以上,所以在許多公路,鐵路,山坡等防止水土流失也選擇種植黃芪。

9. 怎樣防止黃芪苗長側根

1.保持土壤濕潤:黃芪苗纖滲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施水,以免發生側根。
2.適當施態磨肥:黃芪苗生長期間,要適當施肥,以保證其生長良好,避免側根的發生。
3.控制施葯:黃芪苗生長期間,要控制帆豎斗施葯,以免過多的施葯,導致側根的發生。
4.避免拔苗:黃芪苗生長期間,要避免拔苗,以免拔苗時,導致側根的發生。

10. 合理的施肥有利於黃芪生長,種植黃芪怎麼施肥

黃芪是一種喜肥植物。為了滿足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提高產量,在第一年和第二高世年,黃芪應結合中耕和除草進行追肥。第一次追肥結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每畝人畜糞1000公斤,或硫酸銨15公斤。第二遍結合第三遍中耕除草,每畝施15公斤尿素水,或1500公斤堆肥與50公斤過磷酸鈣和10公斤硫酸銨混合均勻,然後開溝行間施,再覆土。花期每畝施5~10公斤過磷酸鈣和7~10公斤氮肥,促進結實和種子成熟。冬死苗後,每畝施糞肥2000斤,加過磷酸鈣50斤,餅肥150斤,拌勻,壟溝行間施,施完養土防凍。

葉面肥吸收快,見效快,主要用於作物生長的中後期。具有明顯的根莖膨大和增產作用,在種植黃芪時農民使用較多。但應注意因肥料、作物不同、當地條件不同而正確使用葉面肥,避免因使用不當而灼傷作物葉片。由於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不同,為了充分發揮葉面肥的肥效,應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情況選擇關鍵時期噴施肥料。黃芪根莖、塊根膨大期在葉片上噴施15~30公斤水的昆侖風,可使作物根系發達健壯,增加黃芪產量。

熱點內容
美美的七夕 發布:2025-05-06 22:41:20 瀏覽:43
金林盆景 發布:2025-05-06 22:40:25 瀏覽:219
梅花三百 發布:2025-05-06 22:39:46 瀏覽:592
庭院櫻花 發布:2025-05-06 22:13:42 瀏覽:984
百合炒洋蔥 發布:2025-05-06 22:12:50 瀏覽:775
壁紙花卉鳥 發布:2025-05-06 21:58:41 瀏覽:486
那裡春天鮮花盛開 發布:2025-05-06 21:58:39 瀏覽:18
鮮花送祖國音樂是什麼 發布:2025-05-06 21:51:59 瀏覽:202
土坯盆景 發布:2025-05-06 21:44:35 瀏覽:451
儀征七夕節 發布:2025-05-06 21:29:06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