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清代盆景石

清代盆景石

發布時間: 2023-04-09 10:31:14

『壹』 盆栽什麼名字

盆栽英文: Bonsai 。在英文詞彙中,有些中國的東西,因為最先由日本人傳入西方國家,所以稱呼都用日本發音。例如:豆腐,圍棋,折紙,等等。 盆栽系由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演變而來。至於對觀賞植物的栽培,起源於古代園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營造園林。夏有瑤參、商有鹿台、周有靈台。漢武帝在建章宮"築太液池,疊在為蓬萊、方丈、瀛台三山"。北魏中期,宣武皇帝元恪所建景明寺和瑤光寺,寺里"青林垂影,綠葉為文,青苔紫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而內無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遍布萑、蒲、菱、藕;紫甲黃鱗,出沒於繁藻;青鳧白雁,浮沉於綠水。
編輯本段盆栽歷史
早期
早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就有記載軒轅黃帝賞玉的情境;還記敘把黑玉製成"玄圭"(工藝品)送給禹,禹規定各地貢品有"怪石"一項。《周禮》注稱,周公植壁於座。《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初大臣張良,把谷城山下的黃石當寶物供奉以賞。晉代曾任廣州刺史的嵇含著《南方草木狀》曾記載,交趾太守士燮,向孫權獻橘一棵,一蒂結十七個果,當時認為是絕無僅有的祥瑞之物,群臣盡賀,孫權設宴歡飲。
東漢
東漢(25-220年),在河北望都發掘的東漢墓甬道壁畫中繪且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座上,形成植物、盆盎、幾座三位一體的盆栽現象。 盆栽
唐代
唐代(618-907年),詩人白居易詠《太湖石》:"煙萃三秋色,波濤萬苦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李賀詠《五粒小松歌》:"蛇子蛇孫鱗蜿蜿,新香幾粒洪崖飯。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主人壁上鋪州圖,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淚滴,石筍溪雲肯寄書?"
宋代
宋代(960-1279年)盆景藝術已發展到相當水平。"十八學士圖",兩幅畫有松樹盆景;其形蓋偃盤枝,針如屈鐵,懸根出土,老本生鱗,已儼然數百年之物"
元代
元代(1271-1368年),高僧韞上人,擅長作"些子景",回族詩人丁鶴年有《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詩曰:"尺樹盆池曲檻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彷彿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胸襟隘,毫發從來立大千。"
明代
明代(1368-1644年)初期,盆景藝術廣為發展,並出現理論專著。
清代
清代(1644-1911年)盆景,尤以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盛行。嘉慶年間玉溪蘇靈著《盆玩偶錄》二卷,其中以敘述樹木盆景為多,並把盆景分為"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七賢士"(黃山松、纓珞柏、冬青、銀杏、雀梅、楓、榆)、"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木竹、山楂、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及草花"四雅"(水仙、菖蒲、蘭、菊)。
編輯本段盆栽分類
傳統的中國盆栽可分成二大類
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以石為主體,樹作點綴,配合人物、亭台、橋、船、動物等,以寫實的手法創作布局,表達山水景色的盆栽。 盆栽
樹木盆栽
樹木盆栽——以樹木為主體,石、草、苔及飾物為輔,模仿自然樹相,加以剪定整姿,表達各樹 種的本質與特性。 樹木盆栽的種類很多,普通按盆栽觀賞上的重點,可依樹型、樹數、樹高、樹種、觀賞及格調加以分類。 以樹種及觀賞分類 常見的盆栽樹種及觀賞分類表 (一) 樹木 常綠 闊葉:榕 、赤榕、象牙樹、羅漢松、月橘 針葉:黑松、赤松、錦松、五葉松、杜松、真柏、杉木、檜木、 扁柏、木麻黃、雲杉、 龍柏、黃金柏 雜木 花木:梅花、杜鵑、花石榴、樁、紫藤、山茶、花木瓜、合歡、 長壽梅、馬醉木、海棠、杏花、紫薇 果實:梨、石榴、黃梔、佛手柑、桑、毛柿、姬蘋果、狀元紅、 金豆柑、櫻桃 觀葉與寒樹:楓、槭、黃櫨、玉葉、黃連木、櫸、榆、朴、 銀杏、金柳、垂柳、 檉柳、山想思、石梅、雀梅 (二) 竹草 竹類 墨竹、四方竹、鳳尾竹、孟宗竹、孟元竹、金絲竹、葫蘆竹、人面竹、桂竹、世竹、 斑世竹、南天竹、棕竹 草物 春蘭、寒蘭、蕙蘭、金龍邊、草蘭、蘇鐵、葦草、 姬薔薇、石菖、 風知草、山苔、紅苔、絨苔、姬杜鵑 以樹數分類 大致分為單乾和復干兩種。單干樹在盆中僅一根樹干,復干樹在盆中則有二根以上樹干。 單干——直干、斜干、曲干(模樣木)等。 復干——雙干、三干、五干、七干、合植、叢生、連根等。 以樹高分類 對於盆栽大小型的區別,由於培養環境不同,各有不同的看法,僅以最近認同 的趨勢加以分類: 特大型盆栽 九十公分以上,一五O公分以下者。 寬廣的庭園或大規模的展覽會,特大型盆栽雄壯威武,曾經盛極一時,出盡風頭;但也隨著生活空間的縮小,漸漸失去往日的風光。 大型盆栽 七十五公分~九十公分。 盆栽
這種大型盆栽,頂多兩人就可搬動,是目前國內外盆栽 家最喜歡的高度。這種盆栽的氣派、格調、古氣都能充分表現出來,為生活空間 較大的愛好者最理想的盆栽。 中型盆栽 三十公分以上,七十五公分以下。 這是目前最流行的盆栽,一個人用雙手可以自由搬動,管理方便,可任意布罝於玄關、客廳、茶幾、禮堂,也是目前國際間最受歡迎、價格最高,同時也是最具觀賞價值、最能表現盆栽家盆藝手法的盆栽。 小型盆栽 三十公分以下的盆栽稱小型盆栽。 單手可以搬動,管理、觀賞方便,可布置於茶幾、書桌或小房間,是住在都市內沒有充裕空間的愛好者最適合栽種的盆栽。 目前居住環境愈來愈小,小型盆栽在國內外逐漸引起注意。由於成型容易,將緊跟 著中型盆栽成為未來的主流,尤其是十五公分~二十公分的小品盆栽。 超迷你盆栽 十公分左右。日本通稱「豆盆栽」。 一手可拿數盆,嬌小玲瓏,相當可愛。由於體型太小,較無法充分表達盆的意境。管理很困難,所以無法普遍推廣,因此愛好者較少,住公寓式房屋者較適合。
編輯本段果樹栽培技術
選盆與配置營養土
選擇口徑40cm,底徑35cm,高30cm有排水孔的瓦盆、木桶、木箱。配製營養土:肥沃熟土6份、河沙2份、腐熟的羊糞1份、漚爛的樹葉及馬掌發酵肥1份,按比例混合均勻、過篩。
上盆
選擇植株健壯、芽眼飽滿、無病蟲為害的苗木,於4月上中旬上盆栽植,栽植時用5度石硫合劑浸根消毒,並剪去壞死根,先把少量營養土裝入盆底,放入苗木,將根系擺布均勻,埋土踏實,及時澆水,即可保證成活。
肥水管理
萌芽前後施0.2%速效性氮肥1次,從5月份開始,每10天左右追施液肥1次,以200倍液有機餅肥為主,尿素、二銨、硫銨等各0.2%的無機液肥為輔。果實膨大期進行葉面噴肥,可噴施0.3%-0.5%尿素、3%-5%草木灰浸出液。秋梢旺長,果實接近成熟期每半月追施1次200倍有機液肥。新梢停長、果實成熟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每10天左右追肥1次,以200倍有機液肥為主,配合使用0.2%的無機氮肥。 盆栽蘋果的土壤要干透澆透,萌芽期、花期、果實膨大期要及時補充水分,6月份為促進花芽分化,要適當控水,7-8月雨季要少澆水。
整形修剪
盆栽果樹,可根據個人的愛好,修剪成盆景樹形,注意角度開張,使之通風透光,利於形成花芽,獲得高產。 盆栽蘋果控制樹冠要從1年生苗起,要以干高相當於盆體高度或高出盆體一倍為宜,採用盤繞式拉枝方式,抑制長勢,促使發枝,也可對1年生苗木所需高度進行摘心,促壯主幹,再發新枝。對新發技拉技培養樹形,對徒長枝、競爭枝在枝條的5-7片葉間進行扭梢,可有效控制樹體高度,防止徒長,促成花芽。對生長旺的徒長枝和競爭校要充分利用,結合拉枝進行扭梢、摘心、刻傷、環剝,可培養大量結果枝,並促使其形成花芽,達到早結果多結果的目的。當盆栽蘋果進入結果期時,樹形已基本確立,要根據品種合理選留枝條,以整個樹冠空間占滿,得到合理利用為宜,有空間的長枝可留培養新骨架,中、短枝培養為結果枝組,,使樹冠保持穩定,做到長短校相間,葉果比適宜。
花果管理
1、人工授粉:為保證盆栽蘋果坐果率,在蘋果開花前2-3天,從物候期相近的果園採取授粉品種花朵獲得花粉,在盆栽蘋果盛花初期,花朵開花的當天上午進行人工授粉。 2、花期噴硼:在開花期用0.25%的硼砂噴灑,提高坐果率。 3、套袋:在生理落果後,為提高果實品質,防止病蟲危害果實,進行果實套袋,在果實成熟前15-30天取下果袋,使果實著色。 4、著色與貼字:盆栽蘋果具有管理方便的特點,在果實生長後期轉動盆子,使果實全面著色。在成熟前15-30天摘除果袋,在果實向陽面貼上「福」』「壽」「喜」』「祿」「發」「吉祥」等字樣或花紋、圖案,當果實著色成熟後揭去貼紙,蘋果果實上就會顯露出字樣和各種美麗的花紋,使盆栽蘋果更加美觀。
病蟲害防治
盆栽蘋果由於管理精細,通風透光好,生長健壯,病蟲害較少,一旦發生病蟲害,要及時摘除病枝、病葉、病果,刮除病斑,人工捕捉害蟲。發生病蟲害嚴重時,在落花後噴灑多菌靈、托布津、百菌清等殺菌劑1-2次,防治果實和葉片病害。4-5月份噴灑2次以菊酯類為主的殺蟲劑,防治蚜蟲、卷葉蟲等害蟲,6-7月噴滅掃利、天王星等殺蟲、殺蟎劑1-2次防治紅蜘蛛、桃小食心蟲,7-8月份噴灑多菌靈、托布津、波爾多液等殺菌劑防治早期落葉病、輪紋病、炭疽病。
護理果實延長觀賞期
在果實成熟前的25-40天,每10天噴灑和對果柄塗抹30×10-6(-6為上標)—50×10-6(-6為上標)萘乙酸2次,在果實成熟前繼續噴灑和塗抹30×10-6(-6為上標)—50××10-6(-6為上標)萘乙酸,護理果實,延長觀賞期。
倒盆換土
盆栽蘋果為了給施肥和根系修剪,改善營養條件,使樹長得強壯,在每年冬季休眠前或春季發芽前進行換盆,把原來的土換上新配置的栽培土(含有施入的有機肥和滅除地下害蟲的葯劑)。倒盆換土時,先用竹片沿益內壁轉一圈,再將盆倒置,用手托住蘋果植株和土團,在重力作用下,使之傾出。然後用利刀削去土團外圍3-4cm厚的舊土和根系,再放入裝有栽培土的新盆中,四周填入新的栽培土壓實,並澆足水。
編輯本段新品種
垂直鴨裂
1.選育經過 垂枝鴨梨為鴨梨的芽變,發現於河北束鹿大東城村。1975年引入國家梨種質圃觀察,1985年進行庭院栽培和盆栽驗,1995年提出垂枝鴨梨可作為庭院綠化和盆栽利用。 2.植物學特徵 樹冠為披散形,枝條下垂生長,樹干綠褐色。1年生枝黃綠色,向下彎曲。葉片橢圓形,濃綠,葉片厚,葉尖突尖,葉基圓形,葉緣波狀,粗鋸齒。 3.果實性狀 果實中等大,單果平均重185克,短葫蘆形。採收時果皮底色綠黃,陽面有不明顯的紅暈,貯藏後全面黃色。外形美觀,果梗較長,無梗窪。萼片宿存,彎窪深廣。果肉白色,肉質細而脆,石細胞少,汁極多,味甜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1.98%,可溶性糖6.38%,可滴定酸0.18%,維生素c0.30毫克/百克。品質上等。 4.生物學特性 (1)生長習性樹勢中庸,40年生樹高5米,冠徑4.5米,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強,內膛枝條較多,枝條自然下垂生長,形似垂柳。 (2)結果習性定植後3年結果,以短果枝結果為主,中果枝、腋花芽也能結果。豐產穩產。 (3)物候期在興城地區,4月上旬花芽萌動,5月上旬為盛花期,9月中旬果實成熟,11月上旬落葉,果實發育天數為135天,營養生長天數為210天左右。 (4)抗性植株抗寒力中等,花芽易受凍害,抗旱能力較強,抗黑星病能力弱。 5.農業技術特點與利用.用於庭院綠化可先栽一般梨品種或栽大杜梨,待長到一定高度再高接垂枝鴨梨,1株樹接4~8個枝就可形成一株美觀的垂技鴨梨觀賞樹。如果用作盆栽,可先栽砧木杜梨或山梨,成活後在1米高處嫁接垂枝鴨梨,就可培育成一株盆栽樹。也可在盆里定植的砧木基部芽接垂枝鴨梨,就可培育成盆栽垂枝梨樹。由於垂枝鴨梨不抗黑星病,應注意加強對黑星病的防治工作。垂枝鴨梨是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綠化價值的品種。在庭院栽培和盆栽中有廣闊的利用前景。
興矮3號梨
1.選育經過 興矮3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錦香梨(南果梨×巴梨)選育而成的緊湊型資源。1980年進行株型矮化鑒定,1985年盆栽試驗,1995年定名為「興矮3號」。 2.植物學特徵 樹體緊湊矮壯,樹姿開張。樹干綠褐色,分枝多。1年生枝黃褐色,節間短,粗壯,皮干、而密。葉片橢圓形,濃綠,有光澤,葉片厚,革質。葉尖突尖,葉基楔形,葉緣細鋸齒。葉柄短,綠中微紅。幼葉橙紅色。 3.果實性狀 果實小,平均單果重73克。果實圓形,黃綠色陽面有淡紅暈。果梗中長,較粗。果心中大,果肉黃白色,質地中粗,汁液中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5%,可滴定酸0.20%,維生素c3.5毫克/百克鮮重。品質中上等。 4.生物學特性 (1)生長習性生長勢弱,15年生樹高1.75米,冠徑1.9米,干周34厘米。芽萌發率為73.3%,成枝力強,剪口下可抽生3~4個枝。1年生枝平均生長量為27厘米,粗0.39厘米。節間較短,平均0.96厘米。盆栽試驗結果,樹體矮小緊湊,4年生盆栽樹高65~70厘米。 (2)結果習性容易形成結果花芽,有的在苗圃即形成花芽,盆栽當年即結果,盆栽第二年結果12個,第三年結果33個。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腋花芽結果能力強。果台副梢抽生能力強,連續結果能力強。盆栽不易落果。 (3)物候期在遼寧興城地區,該品種4月中下旬萌動,5月上旬盛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實成熟,11月上旬落葉。果實發育天數為122天,營養生長天數為209天。 (4)抗性葉片高抗黑星病,枝幹不抗輪紋病和腐爛病。抗寒性中等。 5.利用前景 興矮3號樹體矮小緊湊,是適於盆栽的良好品種。
興矮4號梨
1.選育經過興矮4號是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從錦香梨(南果梨×巴梨)的自然實生後代中選出的緊湊型資源。1980年進行株型矮化鑒定,1995年盆栽試驗,當年定名為「興矮4號」。 2.植物學特徵 樹體緊湊矮壯,樹姿半開張。樹干綠褐色,1年生枝黃綠色,節間短,粗壯。皮孔中大,圓形。葉片橢圓形,翠綠色,有光澤,葉尖突尖,葉基圓形。葉柄中長,較粗。幼葉淡綠色。 3.果實性狀 果實小,平均單果重67.64克,橢圓形。果面綠黃色,平滑,果點小而多,果梗中長,梗窪淺狹。萼片宿存,萼窪淺窄。果心中大,果肉黃白色,肉質細軟,易溶於口,汁多,味酸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1.25%,可溶性糖7.7%,可滴定酸0.3%,維生素c3毫克/百克。品質中上。 4.生物學特性 (1)生長習性樹勢中庸,樹體緊湊矮壯,樹姿開張。15年生樹高1.64米,冠徑1.16米×1.3米,干周24厘米。1年生枝平均長20厘米,粗0.67厘米,節間長0.71厘米。芽萌發力弱,芽萌發率為45.4%。成枝力弱,延長枝剪口下抽生2個長枝。 (2)結果習性定植後3年結果,以中長枝結果為主,很少形成腋花芽。采前落果較重。 (3)物候期在遼寧興城地區,4月中下旬花芽萌動,5月上中旬盛花,8月中旬果實成熟。 (4)杭性抗寒性中等,較抗黑星病,不抗枝幹輪紋病和腐爛病。 5.利用前景 興矮4號植株矮化緊湊。在盆栽條件下,4年生樹高1.21米。定植第三年結果。樹冠圓頭形,葉片翠綠,自然美觀,有較大的盆栽應用前景。
編輯本段盆栽知識
盆栽是溫室花卉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溫室花卉都採用盆栽方式,有些露地花卉也採用盆栽的方式,如一串紅、金盞菊等。可以滿足冬春缺花季節的市場需要。
栽植前准備
盆栽花卉栽植前主要進行栽植苗和培養土的准備。栽植苗可通過各種繁殖方法或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各種花卉種類不同,對培養土的要求各不相同。 培養土的配製 應選用富含營養物質和物理性狀良好的盆栽用土。通常用各種培養土配製而成。各地因材料及習慣不同,配製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蘭花類盆栽基質地生蘭為腐葉土加少量的沙;氣生蘭為水蘚、椰子塊或木炭塊等
栽植技術
(1)栽植時期 雖然溫室內溫度可以調節,但適合栽植的時期應為春、秋、夏季。其中以春季為最佳;秋季較適宜種植,但要注意溫度、水分的變化;夏季一般種植一些有氣生根的蔓性熱帶觀葉植物, (2)栽植方法 ①上盆 上盆是指把繁殖的幼苗或購買來的苗木,栽植到花盆中的操作。 按照苗木的大小選用合適規格的花盆;還應注意栽培用盆和上市用盆的差異,栽培用盆選用通氣性的盆,如陶制盆、木盆等,上市用盆選用美觀的瓷盆、紫砂盆或塑料盆等。上盆或換盆前,無論是新盆或舊盆,都應對花盆進行浸洗,除去泥土、苔蘚或淋溶鹽類。 上盆的方法是先用瓦片蓋於盆底排水孔,凹面向下。盆底部用培養土的粗粒、碎瓦片或煤渣填入一層,作為排水層,再填入一層培養土。植苗時,用左手持苗,放於盆口中央深淺適當的位置,填培養土,用手壓緊。填完培養土後,土面與盆口應有適當距離(通常為2~3cm)。然後用噴壺充分灌水、淋灑枝葉,置陰處緩苗數日。待苗恢復生長後,逐漸放於光照充足處。
編輯本段盆栽養殖技巧
1.鮮花保鮮三法 ①薔薇花在其剪口處用火灸一下,再插入瓶中。 秋菊花 在其剪口處塗上少許薄荷晶。 菊花 在養菊花的清水中,加進微量的尿素或土壤浸出液(肥泥土加水攪拌後過濾而成的溶液),可使瓶插菊花長達30天才凋謝,比用一般清水可延長10多天。 白蘭花 晚上用濕布包裹,白天揭開,可使花的凋謝時間推遲2—3天。 芙蓉花 先插入熱水中一二分鍾,再插入涼水中。 大麗花 剪口浸入熱水中片刻,再插入冷水中。 牡丹花 先用熱水浸漬切口,然後再插入冷水中。 山茶花 插入淡鹽水中。 百合花 插入糖水中。 梔子花 在水中加1—2滴鮮肉汁。 水仙花 插養在千分之一的淡鹽水中。 蓮花 用泥堵塞氣孔,再插入淡鹽水中。 ②出遠門時,把瓶插鮮花取出放在電冰箱果菜盒中保存,可以保持長時間不凋謝,回來後取出插在花瓶里,又可栩栩如生。 ③用阿斯匹林溶化於水中,可延長瓶養鮮花的開花時間。 2.調整開花時間 把花籽、植物的球根或扦插用的枝條裝入塑料袋,再放入冰箱冷藏室里,適當的時候拿出來植種,可任意調節開花時間。 3.受凍盆復甦法 春寒時節,盆花在室外會凍僵。遇此情況,可將盆花速用吸水性較強的廢報紙連盆包裹三層,包紮時注意不可損傷盆花枝葉,並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如此靜置一日,以使盆花溫度逐漸回升。經此處理後,受凍盆花可以復甦。 4.君子蘭避暑法 盛夏時節,氣溫常在30℃以上,這對君子蘭生長極為不利。為此,一般常用搭棚降溫。還可將君子蘭連盆一起埋進沙子里(將盆埋沒),然後在沙子上每日早晚各灑水一次。這樣,既能使盆土保持濕潤,更主要的是可以借沙子里水分蒸發時的吸熱作用達到降溫目的。 5.綉球花變藍 在綉球花根部釘進一顆生銹的鐵釘,綉球花即會明顯地變為藍色了。 6.植物上灰土清洗法 不少家庭打掃衛生時,無論是冬季還是在盛夏,一般都將盆花放在水籠頭下沖洗一下,這樣往往會因溫度驟變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是觀葉植物,可用蘸水,順花枝葉脈,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凈。其他植物則可用噴壺沖洗。 7.養花除臭法 室內花卉若用發了酵的溶液作肥料,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若用橘子皮放入肥料液內,氣味就會消除。同時,橘子皮本身也是上好的肥料。 8.自製殺蟲劑四法 ①取大蔥200克,切碎後放入10升水中浸泡一晝夜,濾清後用來噴灑受害植株,每天數次,連續噴灑5天。 ②大蒜200—300克,搗爛取汁,加10升水稀釋,立即用來噴灑植株。 ③煙草末400克,用10升水浸泡兩晝夜後,濾出煙末,使用時再加水10升,加肥皂粉20—30克,攪勻後噴灑受害花木。 ④水10升,草木灰3公斤,泡3晝夜後,即可噴灑植株。 9.根除雜草法 雜草繁殖力很強,庭院中的雜草剛剛拔除不久,沒幾天又長得到處都是。遇此情況,平常腌制鴨蛋或鹹菜的鹽水,不要隨便倒掉,在雜草繁盛季節,將鹽水潑在雜草上,三四次即可遏止雜草的生長。此外,煮土豆的水也可除去庭院里或過道上的雜草。再就是用漂白粉水除草也很有效,方法是:把水灑在要除草的地上,使土地濕透,24小時後,再用漂白粉水澆雜草。
編輯本段盆栽流派和大類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台灣、魯新派。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貳』 清代大盆景植物分為哪四大類

清代大盆景植物有「四大家」,主要是指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等四個比較調和而富有詩意的樹種。

『叄』 清代寶石靈芝盆景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有價值

那個時候藍寶石不值錢

『肆』 清代盆景類別形式有哪些

清代的胡煥章源是當時用梅樁製作「劈梅」盆景的大家。

在盆景類別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樣,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有帶瀑布的盆景及枯藝盆景。在蘇杭一帶,盆景得到了大普及。

揚州曾有一盆明末檜柏盆景,原為揚州古剎天寧寺遺物,干高兩尺,屈曲如虯龍,樹皮僅餘1/3,蒼翠古雅,頭頂一片用「一寸三彎」棕法將枝葉幡扎而成的「雲片」,形神不凡,為揚派盆景代表作,樹齡400年。

泰州也保存一盆明末崇禎年間的古柏,原系泰興縣季駙馬賞玩的龍真柏盆景,其中三干,虯曲多姿,枝片龍飛鳳舞。

揚州八怪鄭板橋題畫《盆梅》,形象地展現了當時的梅花盆景藝術。

『伍』 明清的盆景是怎樣的

明清盆景技藝已趨成熟,盆景專著也紛紛問世,對盆景樹種、石品、製作、擺置、品評等在理論上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可以說在明清時期我國盆景在理論上得到了飛躍和升華。在盆景類別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樣,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有帶瀑布的盆景及枯藝盆景。在蘇杭一帶,盆景得到了大普及。

『陸』 盆景石種類誰知道有哪些

盆景製作來石料的種類:
(源1)砂積石、(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3)浮石、(4)海母石(珊瑚石)(5)鍾乳石、(6)英石(石灰岩石)、(7)靈壁石、(8)蠟石、(9)斧劈石、(10)木化石。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柒』 白水仙楊素素(古畫、盆景、服飾中的水仙)

作為一年一度的「歲朝清供」中斷不可少的水仙,以其蹈水凌仙之姿成為各朝文人、畫師表現的對象,發展至明清時期,水仙已成為各類器物、服飾中重要的紋飾之一,如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的趙孟堅《水仙卷》、明代陳洪綬的《水仙靈石圖》、仇英的《水仙臘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玉海棠式水仙盆景」等等。

史籍中關於「水仙」之名的記載常取其三個方面的意涵,起初是指傳說中的水中神仙。司馬承禎《天隱子》解釋:「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越絕書》記載伍子胥為水仙,因為伍子胥自殺後,吳王以其屍沉之江中;《拾遺記》中稱自沉汨羅江的屈原為水仙。

文獻中第一次以「水仙」指稱水仙花,出自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戶錄》,其卷三「睡蓮」條下註:「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如橘,置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故而水仙花是在晚唐由國外傳入,到了宋代開始大量栽培,詩人們也多有吟誦,如劉兼《郡齋寓興》:「秋庭碧蘚鋪雲錦,晚閣紅蕖簇水仙。」辛棄疾《賀新郎·賦水仙》:「雲卧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愛一點、嬌黃成暈。」也是從宋代開始,貫穿到明清,水仙成為詩詞和繪畫中的重要題材。

宋元時期的水仙畫:雅緻秀麗

宋代流傳至今的名家所繪的水仙不多。五代西蜀宮廷畫師黃筌的兒子黃居寀在其《花卉寫生圖冊》中繪有水仙,黃居寀秉承家學,擅繪花竹禽鳥,精於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與父黃筌早期同仕後蜀,進入北宋時期仍任翰林待詔,尤得宋太宗趙光義看重,授光祿丞,負責搜藏名畫及鑒定品目。北宋《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

《花卉寫生圖冊》該圖冊繪及各種花卉幾十種,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他筆下叢生的水仙勾勒細致,形態逼真,「金盞銀台」色彩對比鮮明。

《花卉寫生圖冊》局部

《花卉寫生圖冊》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的宋人寫生水仙圖頁中的《趙子園寫生水仙》冊頁,繪制一株水仙上,葉片修長疏朗,水仙花朵形態各異,清明雅緻。是宋代院體畫的代表。

《趙子園寫生水仙》冊頁

南宋院體風格到後期已經愈發僵化,宋末元初的錢選所繪的《八花圖卷》就是錢選從南宋院體風格向文人審美意趣過渡的見證。錢選這卷畫的後面,有趙孟頫的題跋,「右吳興錢選舜舉所畫八花真跡,雖風格似近體,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爾來此公日酣於酒,手指顫抖難復作此。而鄉里後生多仿效之,有東家捧心之弊,則此卷誠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趙孟頫。」

《八花圖卷》中的水仙

宋代畫水仙最出名的則是趙孟頫的哥哥趙孟堅,趙孟堅一生都在南宋,是宋太祖十一世孫,精於白描水仙,他的畫多用水墨,用筆勁利流暢,淡墨微染。

趙孟堅的一幅由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的《水仙卷》,是文人畫中水仙形象的典型代表。此卷長丈余,共繪水仙四十株,花苞花朵一百八十餘,水仙由卷首單株的疏朗到卷尾密集,花葉高下相互穿插,俯仰照應,水仙氣韻靈動。細節方面,水仙葉用粗筆雙鉤法畫成,墨色淡雅,花朵花蕊用工筆描摹。

趙孟堅《水仙卷》

趙孟堅《水仙卷》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趙孟堅的《水仙圖卷》,此類畫水仙長卷存世有數本,學界尚存歧見,然多可見其運筆細致、構圖繁復之共通特色,在葉片周圍皆以細線勾勒輪廓,再於葉脈兩側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畫法也能見到延續墨梅技法,藉暈染表現花朵的多樣姿態。此類水墨花卉技法,可視為南宋墨戲的新成就。以視覺效果而言,趙孟堅更強調畫面上水墨的運用表現,展現豐富的變化型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孟堅的《水仙圖卷》局部

明代水仙畫:淋漓灑脫的寫意

明代是中國花鳥畫的變革期,筆墨開始趨向於簡潔清潤,墨色也開始淋漓灑脫,更加寫意,帶有一種即興寫生創作的韻味。與徐渭並稱「青藤白陽」的陳淳被譽為水墨大寫意花鳥畫派的創始人,在花鳥畫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中年時的陳淳畫風由之前的工整秀麗逐漸轉變為疏簡奔放。《水仙圖》就是這種轉變的代表,陳淳筆下淡墨雙勾的水仙有著清雅之態,花蕊以重墨點染,葉片直直地上揚,一改之前水仙的柔媚,很有氣勢。並有五言詩「環佩飄然至,群推洛浦仙,微塵真不染,幽韻自生憐」。此外,《水仙圖》也綜合運用了詩書畫的結合和水墨寫意的技法。

陳淳《水仙圖》

陳淳《梅花水仙圖》

明代陳洪綬雖少時師承藍瑛,在水仙這一題材風格上則推崇趙孟堅,但在其三十歲左右所繪的《水仙靈石圖》中,已有鮮明的陳氏風格。圖中一立石崛起,其後有水仙一株,石邊野草數叢。水仙與立石高度相近,挺立高大,不似別家水仙低矮叢生的姿態。水仙造型忠實於自然,花朵盛開者飽滿,未開者渾圓,枯葉部分色彩過渡自然。此幅《水仙靈石圖》題詩曰:「此華韻清冷,開與梅花俱。卻如孤性客,喜與高人居」,上款「十八叔」,署名「洪綬」。

陳洪綬《水仙靈石圖》

陳洪綬差不多同時期創作的《水仙湖石圖》,水仙和山石的變形更為抽象,用筆轉折流暢,水仙清剛婀娜,寓嫵媚於古拙。

陳洪綬《水仙湖石圖》

水仙也是「明四家」的繪畫題材之一。以工細著稱的仇英著名的《水仙臘梅圖》中,頂端一枝臘梅折斜而下,十數朵花,姿態各異,水仙葉子以勾勒填色法繪制,墨色潤澤。該畫右下角有題識: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實父為墨林制。這里提到的墨林為項子京,即項墨林,他是明代唯一收藏家,且擅繪事,與仇英關系密切。

仇英《水仙臘梅圖》

唐寅現存扇面作品較多,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要創作題材。此水仙圖扇面將三叢水仙置於畫面中央,長葉用線頓錯有節,氣貫始終,水仙花姿態多樣,形象逼真。畫面兼工帶寫,設色淡雅。

唐寅水仙扇面

清代水仙畫:天然玉質逞風流

有清一代,水仙的種植更加普遍,甚至作為出口花卉遠銷海外,因而在畫家們筆下,水仙的出鏡率更高。

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八大山人筆下的水仙,與其他寫意花鳥一樣受到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八大山人最突出的特點「廉」——即用最簡練的筆觸勾勒出畫中風物的精神意趣的手法也貫穿於他繪畫的始終。水仙也和一尾魚、一隻雞、一棵樹一樣,都可以成為一幅完整的畫,並處處凸顯畫家的兀傲之氣。

八大山人的水仙圖

八大山人的水仙圖

石濤也多次以水仙為題材進行創作,關於水墨雙鉤水仙畫法石濤也在一首題畫詩中進行了論述,他寫:「冰姿雪色奈雙鉤,淡淡豐神隔水羞。一嘯凝脂低粉面,天然玉質逞風流……」石濤的水仙也從早年的工細拘謹到中年的格法兼備,再到晚年揮灑如意地寫意。

石濤的水仙圖

學石濤、而又自成一派的「揚州八怪」之一的李鱓筆下的花鳥畫既有明代浙派花鳥畫的傳統,又受到清代宮廷工筆花鳥和民間豪放花鳥畫風的影響。李鱓作品既講求造形構圖,又講求色墨的有機融合,這種繪畫風格被後來的海派畫家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人繼承,李鱓是中國繪畫史上起著承先啟後作用的畫家。

李鱓的水仙圖

「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布衣終身。好游歷,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金農花卉冊》中金農繪有水仙,以淡墨勾染,不著顏色,清雅可人。題畫詩寫作:「水仙是世外人,須以奇石作供,薄冰殘雪之中乃見精神。口脂眉黛,畫時不敢著半點塵土也。」

金農的水仙圖

「歲朝清供」題材中的水仙:熱鬧的點綴

明清時期,水仙作為「歲朝清供」中的重要組成,在文物遺存中有諸多表現。

汪曾祺在曾談及,「『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明清以後畫這個題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畫過不少幅。畫里畫的、實際生活里供的,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櫞諧音圓,取其吉利。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顏色鮮麗。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明代張宏的《歲朝圖》為張宏六十八歲在友人家除舊迎新之際所作。他以對角線式的構圖,繪制了水仙、柏枝、天竹以及友人所藏的哥窯瓷器、青銅花觚等器皿。尤以與「福」諧音的佛手和燃燒的炭盆最引人注目。運筆工緻,色彩豐富。鑒藏印有清內府「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樂壽堂鑒藏寶」「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古希天子」「嘉慶御覽之寶」等。

張宏《歲朝圖》

歲朝清供是吳昌碩比較喜歡表現的一種題材,下面這幅作品中,繪梅花、牡丹、蘭草、荔枝、靈芝,所蘊含的美好含義,如缶翁所題:神仙貴壽,多子團員。全畫洋溢著歲朝時節的喜慶氣氛。吳昌碩在繪畫的用色時喜歡用濃淡對比明顯的顏色,尤其擅長用洋紅色。它常常把紅、黃、綠等顏色調入到赭石色中,在沖突中取得協調。它在傳統的用色基礎上,汲取了民間繪畫用色上的特點,成為歷代寫意畫家中比較擅長用色的一位。

吳昌碩《歲朝清供》

吳昌碩《歲朝清供》

任伯年 《歲朝圖》

清代,無款,《乾隆緙絲歲朝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在繪畫中,水仙也有多種形態的表現,如清代製作的盆景中,水仙就是重要的題材。史書記載,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懷太子墓的墓道壁畫中可以看到侍女捧著一盆結綴果實的小樹,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時期,稱盆景為「些子景」,即小景緻之意。而盆景這一名稱始見於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極一時,許多詩人曾題詠盆景,還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藝術。而在清代宮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種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種珍貴材料仿自然景觀以人工製作而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這盆「玉海棠式水仙盆景」,金葉玉卉,青玉盆,作海棠花形,四如意雲形足,盆內種水仙二叢。以藍色琺琅為地,鑲嵌赭、白、藍等各色圈紋。水仙金葉,三枝花莖自葉叢中抽出,每枝開三或四朵白水仙。整體像生、潔凈清雅,為清早中期內務府造辦處作品的特色。

玉海棠式水仙盆景

故宮博物院藏「染牙水仙湖石盆景」,以竹根雕刻拼接成矮足長方體盆,盆壁四面陰刻幾何形夔龍紋飾並染色,以深色線條勾勒紋飾邊緣。盆內為水仙湖石小景,黃楊木雕水仙球根,綠色染牙制葉片,花朵、花心、花蕾均為象牙雕刻,花托以黃楊木製,湖石為紫檀木雕刻,整株盆景形態雅緻。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清代中期的這盆「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下腹又雕葉紋,上嵌綠料並錯金線為脈絡。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並植五株染牙葉水仙,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後壽誕之時, 地方官多有呈進。據《宮中進單》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來京呈進碧玉水仙盆景成對。」 此件很可能即為其一。此盆景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緻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佛蓮紋嵌瑪瑙水仙盆景一對

後妃服飾中的水仙紋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時期的綉品中,常以水仙圖案為飾,還常配以其它紋樣,組成各種「吉祥紋樣」,吉祥紋樣通過象徵、借喻、雙關、諧音、比擬等曲折的手法,表現一定的吉祥寓意。我國吉祥紋樣之始上溯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清代,包括服飾在內的宮廷器物裝飾的吉祥紋樣題材十分廣泛,花草樹石、蜂鳥蟲魚、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神話傳說、佛教法器、吉祥文字等,類別復雜,形象生動,涵義廣博, 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清代宮廷後妃日常閑居時穿用的服裝,包括便袍、氅衣、襯衣、馬褂、坎肩、襖、斗篷、裙、褲、套褲等。

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多件後妃的氅衣中都以水仙作為裝飾紋樣。氅衣是清宮後妃們的重要便服之一,與中原氅衣相比,傳統的對襟變成了具有滿族特色的樣式——捻襟右祍,圓領,左右開裾至腋下,並在腋下飾如意雲頭;直身,身長至足面,穿著時露出旗鞋的高底;袖端闊平,穿用時呈折疊狀,袖長及肘,可做挽袖和舒袖兩用。清代後妃的氅衣是不能貼身穿用的,必須著於襯衣、便袍的外面以顯雍容端莊,並且若非冬日外出,氅衣的外面不再穿用其他服飾。

氅衣的四季穿用可以以棉、夾、緞、紗等為質地,水仙,在清代後妃氅衣紋飾中,常與壽字紋、靈芝等一起共同表達「靈仙祝壽」的主題。水仙紋樣以簇水仙花為主,花型端莊,暈色自然,枝葉繁茂。因為水仙是冬季及早春的花種,所以常用做夾棉及皮質為內里的冬季服飾。

黃色緙絲水墨水仙紋上羊皮下灰鼠皮氅衣

品月色緞平金銀綉水仙團壽字紋單氅衣

後妃的襯衣形制也沿襲了滿族傳統服飾的一些基本要素,為圓領,大襟右衽,直身式袍服。與氅衣的主要區別是:襯衣左右無開裾,腋下無對稱的如意雲頭。因襯衣兩側不開裾,身長掩足,行走時可遮擋

腿部,所以既可單獨穿用,也可在其外套穿氅衣、馬褂、坎肩、褂襕等短款或開裾較大的便服。氅衣和襯衣穿用場合比較多,是清宮後妃日常穿用最頻繁的便服。

雪青色緞綉水仙花蝶紋棉襯衣

醬色緙絲金銀水仙花紋夾襯衣

藍色緙絲水仙花紋上羊皮下灰鼠皮襯衣

『捌』 清代盆景的極品有哪些

在清代,我國涌現出許多盆景中的極品,其中大多成為宮廷中的珍藏寶物。

如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鏨金委角長方形盆,盆上敞下斂,略呈斗形,其口沿鏨如意紋,口沿下凸起如意雲紋一周,盆腹以萬字雷紋錦為地,凸鏨一周22個「壽」字。

盆中主景為梅花樹,銅鍍金樹干,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意態生動。樹下襯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寶石靈芝、玉葉珊瑚珠萬年青、點翠葉瑪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機盎然,錯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廣泛採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壽長春」或「梅壽萬年」。此景以金為盆,盆壁上鏨刻的萬字地紋和「壽」字氣派豪華,光燦耀目。

梅花瓣所用紅寶石共達284粒,一樹晶瑩的紅梅與碧綠的翡翠葉相襯托,又與燦爛的金盆相輝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風格富貴而熱烈。此紅寶石梅花盆景應是專為宮中帝後壽誕特製的祝壽禮物。

再如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下腹又雕葉紋,上嵌綠料並錯金線為脈絡。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並植5株染牙葉水仙,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

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後壽誕之時,地方官多有呈進。此盆景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緻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

還有碧玉萬年青盆景。盆呈筒式,塗紅漆,口沿、底沿各飾描金卷草紋一周。盆體淺刻萬字錦地及八仙人物紋並描金漆。盆中植碧玉萬年青,葉片寬厚肥碩,挺拔如劍,碧綠茂盛。葉叢中立纏綠絲莖,莖上有以染骨、紅珊瑚珠所制萬年青籽3簇,珠粒紅艷。

此盆景將萬年青植於筒中,寓「一統萬年」之意。此件作品為清代帝後壽誕時宮廷的陳列品。

另外一件碧璽桃樹盆景,畫琺琅菱花式盆,盆外壁以深、淺藍色釉為地,彩繪牡丹花紋。盆中植桃樹為主景,木枝幹,碧玉葉,桃實以芙蓉石、碧璽、蜜蠟等紅、粉色寶石製作。樹下襯以湖石、山茶、錦花一周。

此景錯落有致,意態生動,表現出清爽明麗的江南盆景風格,是清宮中日常陳設品,桃樹景配牡丹花紋盆取「蟠桃獻瑞」、「富貴長壽」之意,應是皇帝壽誕之日百官祝壽所進獻之物。

碧桃花樹盆景也為清宮舊藏。畫琺琅委角長方盆,盆外壁繪折枝花卉。主景碧桃樹以染銅為葉、染牙為花瓣。周圍襯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銅片小草等,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長壽」。

清代南方盆景多用這種式樣,據清代《宮中進單》記載,1748年,廣東巡撫岳浚進象牙盆景四對,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清宮舊藏中還有一件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紫檀木垂雲紋八足隨形座,座邊緣設銅鍍金鏤「萬」字紋欄桿,座中設天然木山,古意盎然。

山中以白玉、碧玉、瑪瑙、翡翠、碧璽、松石等製作靈芝、仙桃、瑤草嘉蕙等,於孔隙石筍之間倒掛叢生,五色繽紛。

山腰置一座藍頂圓亭,7位仙翁或立於山腰,或相伴行於山間,或對坐亭間暢談。玉鶴口銜仙草飛懸在山頂,玉鹿則伏卧於山腰亭旁,仰望上方的靈草。

此件寓意仙人祝壽的景觀造型大方,人物刻畫細膩,神態各異。花草與鳥獸等色澤清朗,疏密相間,錯落有致,頗富情趣,是中、大型景觀中的精心之作。

蜜蠟料石劉海戲蟾盆景。四方折角形座,座壁上嵌飾仿羊脂白玉、仿藍寶石、仿青金石等3種彩色料及孔雀石、金星石、珊瑚等五色材料。其中藍色套金星料和孔雀石作上下邊框和分界格條。

座壁框格內所嵌的18塊仿玉料和4塊透明藍料均鏤雕方拐子夔龍紋。座壁正面嵌浮雕蝙蝠流雲紋珊瑚片,珊瑚片中央再嵌一塊如意形蜜蠟片,上刻夔龍紋。

座以孔雀石雕山石為座面,石上立琥珀、蜜蠟所制劉海仙人,其手持珊瑚鏤雕金錢鏈,喜笑顏開,正在戲一三足蟾,蟾以金星料制,嵌紅寶石和藍料,屈背昂首,仰視劉海手中的金錢鏈,一副躍躍欲試的神態。

劉海身旁植紅珊瑚枝佛手樹,染牙葉,硨磲與紅蜜蠟制佛手果,還有銅枝葉、珊瑚花的茶花和珊瑚、藍料大靈芝等。

清代工藝品中以「劉海戲蟾」為題材者較多。此盆景造型別致,製作精美華貴,人物、動物生動活潑,是清代盆景中一件頗為獨特的珍品。

玉花盆景

『玖』 景石分為幾種

1、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太湖石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太湖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觀賞價值很高。因盛產出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

2、英石

英石是經大自然的千百年驟冷曝曬,箭雨風刀,神工鬼斧雕塑而成的玲瓏剔透,千姿百態的石灰石,"瘦、皺、漏、透"四字簡練的描述了英石的特點。英石大的可砌積成園、庭之一山景,小的可製作成山水盆景置於案幾,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3、靈璧石

靈璧石產於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形成於8億多年前。因其質、形、色、紋有藝術欣賞價值,被譽為"天下第一石"。靈璧石質地細膩溫潤,滑如凝脂,石紋褶皺纏結、肌理縝密,石表起伏跌宕、溝壑交錯,造型粗獷崢嶸、氣韻蒼古。

4、黃蠟石

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多數黃蠟石是觀賞石,它產自江河,歷經億萬年搬運和沖刷,產生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外形。具備了"漏、透、瘦、皺"傳統賞石要素。特別是黃蠟石中的晶蠟,石表凹凸不平,紋路縱橫交錯,有如"筋骨裸露",觀賞價值高。

5、龜紋石

龜紋石是以它的裂紋縱橫、雄奇險峻,酷肖名山而著名的。主要產在宿州市靈璧縣西北80公里處。主要用來做假山,修駁岸,做盆景假山。

6、泰山石

泰山石以其古樸、蒼勁、凝重的格調名揚海內外,又加上民間有泰山石能避邪、鎮宅等傳說,取穩如泰山,石來運轉之意,近年來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風水石。泰山石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自然、文化和旅遊資源,是無價之寶。

(9)清代盆景石擴展閱讀

選購方法

1、一看總貌

就是要看總體感覺如何,有無致使的缺陷。

2、二看造型

上下、四面全看到,觀察是不是山景石或象形石。

3、三看紋理

仔細查看石頭的圖案,不求石紋多而密,只要繁而不亂,少而不枯,富有動感、哲理和神韻,能給人以啟迪,就是好石頭。

4、四看色彩

看看石頭的著色是否艷麗、和諧、色差、濃淡是否考究。

『拾』 盆景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會長、江蘇農學院的徐曉白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西方人認為盆景藝術起源於日本,但實際上盆景藝術起源於我國,是從我國傳到日本,在日本得到高度發展後又傳到西方的。

盆景以植物、山石、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內,達到「縮龍成寸」、「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依戀,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就開始有了略具盆景特色的模仿自然山林的造園和構石為山的私家園林。到漢代,陶瓷工業的發展為盆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盆缽。在考古中挖掘的東漢墓壁面上發現了圓盆中栽著六枝紅花和樹木盆景的雛形。魏晉以後,江南經濟得到大發展,貴族地主大量興建園林別墅,士大夫們則紛紛寄情山水,從自然山水中尋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這種風氣,不但促進了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形成,也促進了盆景藝術的發展。

到了唐代,大量的畫、詩及文獻,像白居易、李賀、韓愈的詩文中都寫了盆景。宋代以後,盆景得到進一步發展,文豪書畫家蘇東坡就是個盆景愛好者。盆景這一名稱就出自他著的《格物粗談》一書。進入清代,盆景藝術又有發展。

當代盆景藝術更加發展。現代人對盆景藝術日益求精,種類分析也更詳細,根據盆景的形式分為:水栽式、叢林式、懸崖式、卧乾式、直乾式等等;盆景的類型也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之分了。

熱點內容
色彩畫盆景 發布:2025-05-07 07:49:33 瀏覽:847
櫻花醬兔兔 發布:2025-05-07 07:44:50 瀏覽:513
玫瑰花丙烯畫 發布:2025-05-07 07:44:48 瀏覽:51
綠化小盆栽 發布:2025-05-07 07:44:16 瀏覽:484
手持電動梅花針圖片 發布:2025-05-07 07:40:34 瀏覽:556
玫瑰糠疹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5-05-07 07:34:13 瀏覽:561
玫瑰庄園游戲受騙 發布:2025-05-07 07:31:37 瀏覽:84
櫻花美照 發布:2025-05-07 07:26:27 瀏覽:494
wow紅玫瑰 發布:2025-05-07 07:24:13 瀏覽:387
找楚雄的茶花 發布:2025-05-07 07:13:29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