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藝術節
① 太原國慶活動內容2019菊花展+盆景藝術節+文化活動
太原國慶節要去哪裡呢?太原此番將會舉辦11項大型群眾性游園活動,據悉,這次太原將會有菊花展,盆景藝術節。文藝活動不少,國慶的驚艷燈光秀大家也不要搭則困錯過啦!太原更多驚喜活動,一起來看看。
2019太原國慶知念節有什麼活動(燈光秀+演出+展覽)
http://www.k1u.com/trip/51883.html
太原市第二十九屆菊花展
主要內容:太原市第二十九屆菊花展主會場在晉陽湖公園,以「喜迎華誕,菊耀晉陽」為主題,擺放立體造型景點10組,設有花海展區、百菊賽展區、懸崖菊展區、藝菊展區、室內展區、城市家園展區6個菊花展區,並在和平公園、文瀛公園、碑林公園、金橋公園、南寨公園設5個分會場。
活動項目:推出「小小講解員」、「市民插花DIY」、「兒童油畫寫生」等文化活動。
太原市第十一屆「晉韻」盆景藝術節
主要內容:太原市第十一屆「晉韻」盆景藝術節在市盆景藝術發展中心舉辦,以「展魅力晉韻盆景,獻禮國慶70周年」為主題,繼承和弘揚中國盆景藝術文化內涵,體現「晉派」盆景的高雅、豪邁、壯美和富盯汪有文化內涵與民族精神的特點,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和民間傳統藝術,提高盆景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
活動項目:盆景展覽、盆景現場製作、盆景知識專題講座、晉劇表演。
龍潭公園國慶文化活動
主要內容:舉行以歌頌祖國偉大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的迎國慶主題書法筆會,共展出書法作品60件,同時由龍潭書社全體老師現場創作70米書畫長卷,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文瀛公園第十屆「秋芳盛世禮贊中華」文化藝術節
活動項目:「秋芳盛世
禮贊中華」大型菊花展、菊藝展、「禮贊共和國70華誕」圖片展、書畫展,「老家山西」黃晉平山水畫展、「禮贊共和國70華誕詩會」以及歌舞、戲劇、民樂等專場文藝演出。
碑林公園「秋之韻」文化節
活動項目:「綠滿龍城」美麗太原攝影展、喜迎國慶「寶豬獻瑞」剪紙作品展、「丹楓秋韻·金菊飄香」菊花展、少兒武術展示、園藝大講堂之拓制互動演示、剪紙藝術互動展示等活動。
晉陽街公園第三屆「一園一品」文化周
活動項目:「傳統文化宣傳」、傳承歷史親子趣味活動、群眾文藝匯演、「偉大中國夢」書法展,主題「花事」等活動。
東籬公園第一屆「菊滿東籬」秋之韻文化節
活動項目:菊花文化長廊、製作以「扇舞菊香飄滿園」為主題的「菊韻」花壇、菊藝展示、精品菊室內展以及花卉養殖知識等。
晉商博物館「中華滋味--醋與生活的故事展覽」
主要內容:「中華滋味--醋與生活的故事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醋香歷千年」、「傳統的未來」、「時間的味道」、「用醋的秘密」以及「滋味的故事」。
活動項目:了解醋的歷史,體驗醋的釀制,揭秘醋的使用,品位醋的故事。
太原動物園開園
活動項目:開園面積約1300畝,長頸鹿館、朱_館、火烈鳥館、猛禽館、河馬館等30館開館迎客。
南寨公園國慶期間文化活動
活動項目:花境觀賞、菊花展覽、行為藝術設計活體雕塑、小園布置設計及互動活動(拼豆豆、超輕黏土,衍紙藝術)、信鴿放飛等活動。
迎澤公園國慶節文化活動
活動項目:「晉」在70年之「幸福照相館」暨老舊相機展、少兒優秀攝影作品展、迎國慶群眾文藝匯演。
② 佛山秋色歡樂節的歷史淵源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西晉時代,在秋熟時節,人們用野生茭筍殼紮成小龍給孩童們耍以慶祝豐收,稱之為「孩童耍樂」,是佛山秋色最早期、最原始的形式。
明代正統十四年(1449年),相傳黃蕭養起義攻佛山,時值中秋,各鄉里雜扮故事,徹夜金鼓震天,來犯者以為有備不敢攻,後傳為美事,從此定名為「秋色」,相沿成俗。
明清時代,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農業都十分繁榮,有「商務為天下最」、「全國四大聚」的美譽。集戲劇、音樂、舞蹈、雜技、美術工藝於一體的佛山秋色,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有廣泛的群眾性的漢族民間娛樂習俗。
鴉片戰爭後,佛山經濟遭遇外侵內患而衰落。1938年10月,佛山淪陷,在日本侵略軍的摧殘下,30多萬人口的佛山,僅剩7萬多人,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秋色藝人或死於飢荒,或逃難外地,餘下不到二十人,佛山民間秋色習俗從此衰落。
建國後, 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佛山秋色藝術重獲新生。1956年春節,舉行了建國後首屆「佛山市秋色、剪紙、盆栽藝術觀賞會」,消失二十多年的佛山秋色藝術重放異彩。1956年5月4日,民間秋色工藝社成立,瀕臨失傳的佛山秋色藝術得到及時、全面的挖掘整理,傳統製作技藝後繼有人。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佛山秋色工藝品,遠銷國外20多個國家, 對於提升佛山的知名度,樹立佛山歷史文化名城新形象作出積極的貢獻。 佛山秋色項目豐富,多彩多姿。秋色藝術含秋色工藝品和秋色表演藝術兩大類,按表現形式來劃分,分為燈色、車色、馬色、飄色、地色、水色、景色等七色;用秋色藝術品的工藝特點和藝術表演形式加以區分,秋色又分為扎作、 砌作、針作、裱塑、雕批、音樂、舞蹈、戲劇、雜技、化裝表演等十大類。
以剔透玲瓏的各種秋色燈出現於賽會的,稱之為燈色;觀之為花車彩架,以男扮女裝表演故事人物者稱之為車色;表演者以駿馬代步,扮演英雄故事人物者稱之為馬色;表演以水的意境的各種舞蹈或故事,如舞龍、彩蓮船、陸地行舟、旱地扒龍船、紫洞花艇等謂之水色;以飄或挑的高空技藝扮演故事的謂之飄色(佛山秋色時用長襲運竹竿挑起色梗巡遊,故又稱為挑色);以步行化裝表演雜劇、活報劇者稱之為地色;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會生活的各種秋色工藝品,如蔬果、魚類、食品、花卉盆景、器皿古玩、石山、人物等像生藝術品謂之景色。豐富的佛山秋色內涵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創新、豐富,清代已發展至成熟階段,是佛山獨具特色的大型綜合性群眾歡慶豐收的節令文化娛樂習俗活動。佛山秋色賽會歷來都是群眾自發組織,沒有官方參與,由居民推舉熱心人士成立某某鋪秋色籌備處負責操辦。秋色巡遊的項目次序分為14項:
1、信號燈:由白、紅、綠三色竹織明紗燈籠組成。
2、開路隊::由松光火把、竹織大燈籠、嗩吶吹打組成。
3、飛報馬:頭戴雞尾女帥盔、左手按劍、提三角令旗、扮裝的女右將軍,騎在駿馬上,負責聯絡報信。
4、頭牌燈色:包括彩扎大型頭牌燈、帥旗、幡旗、羅傘、御扇等。以富麗堂煌的頭牌燈為主,頭牌燈扎作水平的高低,一般可作為該屆秋色賽會藝術水平評價標準的參考。
5、燈色:包括彩扎走馬燈、魚燈、鳥獸燈、各類形狀的宮燈、瓜果燈、針口燈、以及用刨柴花、燈草、魚鱗、稻草、通草、各色豆子等,出奇制勝、隨手拈來的廢料或普通的農產品作原料,精心製作的秋色特藝燈。
6、車色:民間稱車心,以扎作工藝做成故事所需的樓閣或庭園式的長方形車架,綴上彩燈,表演者身立車中,以男扮女裝扮演女性戲劇人物故事,如《昭君出塞》、《惜春作畫》等。
7、擔頭秋色展示以假亂真的像生秋色工藝品,如嶺南瓜果、水產魚蝦蟹等等。表演者肩挑步行,沿途叫賣,惟妙惟肖。
8、馬色:與飛報馬不同,表演者必須男扮女裝,騎上紙馬扮演故事人物,如《花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等。
9、檯面秋色:用檯面展示各類像生盆景石山、古玩器皿以及花卉等,如桃花、吊鍾、木棉、牡丹、菊花、粵菜點心等等像生秋色工藝品,擔頭秋色和檯面秋色均以以假亂真為標准。
10、水色:包括舞草龍、彩龍、三節木龍、陸地行舟、采蓮船、艇仔粥、臘味船等等,全部道具均是扎作、雕批工藝品,以及音樂舞蹈的表演拍液梁,鑼鼓鏗鏘,載歌埋渣載舞,引人入勝。
11、鑼鼓櫃:是出秋色的傳統音樂項目,邊遊行邊演奏牌子曲和小曲,如《八仙賀壽》、《天姬送子》、《得勝令》等全套或唱段。
12、十番飛鈸表演:飛鈸表演如彩蝶飛舞,生動熱烈。
13、地色:主要是扮演故事和笑談雜劇,是佛山出秋色的最古老的傳統形式之一。扮演地方歷史故事《瀾石喜迎狀元郎》、現代題材故事《吳勤智取普君圩》、笑談雜劇《新嫁娘上轎》、《爛賭仔自嘆》等。
14、醒獅、大頭佛:是出秋色必不可少的項目,作為秋色隊伍的隨尾壓陣,使賽會以高昂歡樂的氣氛貫徹始終。
秋色巡遊隊伍長達數里,火樹銀花,目不暇接,觀者如潮,徹夜歡騰,形成萬眾參與的文化盛會。秋色賽會期間,觀眾人人可當裁判,對自己喜愛的工藝品或表演項目給予投標獎勵。賽會巡遊結束後,由籌備處派人沿途收標。得標多的獲獎項目需於賽會後第二天集中祖廟門前展示讓群眾公開評議,以示公正,俗稱曬標。
清至民國時間,秋色賽會除了在佛山鎮內舉行外,佛山周邊鎮鄉如石灣、瀾石、深村、張槎、平洲、雷崗、疊滘、官窯、松崗等地都舉行過秋色賽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秋色藝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50年來,多次舉辦大型秋色賽會、秋色藝術展覽、秋色大巡遊等影響深遠的活動,先後到廣州、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地展出,所到之處,觀眾對精奇巧妙的漢族傳統藝術贊嘆不巳,北京電影製片廠曾拍制了《佛山秋色》紀錄片,在全國各地播放介紹。
2000年千禧年來臨之際,市政府舉辦了佛山秋色歡樂節,是建國以來佛山市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歷史名城·世紀豪情、喜迎2000年佛山秋色大巡遊盛會。此次民俗文化盛會,既把佛山市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迎接澳門回歸和歡慶新世紀到來的系列活動推上了高潮,也將改革開放十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事業推上了新台階。在內容和形式上突破了傳統秋色的七色,歷史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將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發展成為佛山人民迎接新世紀的盛大慶典,充分體現佛山人民滿懷豪情邁向新世紀的精神風貌,起到鼓舞群眾,振奮精神的作用。
佛山的秋色工藝品,先後赴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台灣、香港、澳門舉辦展覽,或為他們製作大型的彩龍或燈式。1987年至2008年,曾先後17次到台灣舉辦燈色展覽,從傳統文化的方面,展示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和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為海峽兩岸的傳統藝術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佛山秋色表演藝術,也曾先後到新加坡、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羅馬尼亞、澳大利亞、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金龍飛舞》、《快樂的小金鈸》、《采蓮船》、《傘燈喜迎春》等一批秋色歌舞節目,應邀參加香港文化中心開幕、荃灣藝術節,在土耳其舉辦的第14屆國際兒童聯歡節演出備受贊揚,被譽為嶺南民俗的一朵奇葩。
佛山歷來有盛世出秋色的習俗,為秋色藝術的傳承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的存在,又使秋色藝術的傳承發展有了穩定的基礎。佛山秋色老一輩的藝人多已辭世,秋色藝術的傳承人何信,仍堅持從事秋色工藝創作和授徒傳藝,經8載傳藝,4位徒弟已基本掌握秋色像生工藝品製作技藝。 秋色藝術材質隨意,通過隨手可得的材料,直率地表達了鄉情的美意。秋色藝術製作精巧,以假亂真,絕不妖媚,粗不劣陋,土不平庸,其風淳厚,其藝高超,其情真切,其景熱烈,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充分表現秋色藝術平民情趣的鄉情美,反樸歸真的自然美,形神兼備的裝飾美,隨意材質的樸素美,演游結合的動態美的藝術特色。
具有強烈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情的佛山秋色,是佛山經濟、文化、民俗活動的藝術化展示,也是歷史上作為手工業名鎮和現代崛起的明星城市特有的鄉情的物化和形象化,是勞動者的贊歌、時代的鏡面,折射出佛山人對生活的感受。在繽紛的秋色中,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開發的歷史,一個工商名鎮崛起的軌跡,可以領略到佛山人的氣質和佛山特有的風貌。
③ 樹木盆景的造型有哪些作用
要通過對樹木進行藝術加工才能製作成盆景,使之成為一件顧盼呼應、疏密得當、層次分明、虛實相生,盡可能完美的盆景藝術作品。因此,樹木盆景的造型技巧,是彌補樹木本身的缺陷和提高盆景藝術審美情趣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盆景藝術造型創作之前,首先必須考慮的是樹木造型的總體構思設計。
一件完整的樹木盆景作品,要通過精心製作,方得以完成。因此其創作成品不是一朝一夕、一揮而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由於樹木材料種類、特性不同,形象各異,姿態萬千,這就需要製作者根據樹種材料的特點和形態,加以反復觀察琢磨,來決定造型式樣及其所表達的構思意向,做到「因材制宜、揚長避短」地進行樹型基本總體構想,在腦海中繪出藍圖,或在紙上畫出設計構圖,形成一個較完整的藝術節思路:如「直乾式」的挺拔偉岸,「斜乾式」的險峻蒼茫,「風吹式」的頑強堅毅等。這些景象都是大自然在人腦中直接反映的縮影,製作者的構思正是他的思想與所需造型樹木的結合。它要求既合乎自然情理,不能憑空捏造,又要高於自然景象,而不是對自然簡單再現,應「師法自然」而又勝於自然。通過對樹木細致地觀察、分析、研究,取其大要,去其繁雜,根據設計藍本對原始樹木進行剪裁加工,並運用藝術的強化、變形、誇張等技巧,使樹木盆景達到雖是人工創作卻富有「野趣天成」的藝術美感。
盆景樹木的根、干、枝、葉,應該作為主要考慮的構思設計對象。這四個方面的相互配合聯系決定了樹型總體設計的大方向,也決定了主題意圖。同樣的斜曲干樹木,利用人工技藝,經過根、枝的處理,可做成「斜飄式」(臨水式)或「懸崖式」盆景,也可把同樣的直干樹木,通過攀扎、雕琢技巧,做成「曲乾式」或「腐乾式」盆景等等。這正是人工造型技巧的主觀能動性,根據總體構思設計,進行藝術加工的結果。
④ 盆景領悟人生詩句
獨立、造型新奇的盆景,細細品味一株株風格的滋味。
提及盆景藝術節,還得看其核心的盆景以及盆景產業。無論是相思河畔的盆景小院,還是樁頭佇立的海棠公園,各種類型的盆景景觀崢嶸挺拔,或倚牆、或委池,使人有置身畫山秀水之感。
作為都江堰安龍鎮特色產業之一的川派盆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影響。從這個秋到那個秋,季節的腳步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差分毫。可是就在這樣的季節,人們的看法與想法卻不一樣。
理智的人說
人生即盆景
有時,人的命運就如同盆景,默默無聞,兢兢業業。有時,人的知識面如同盆景。年年不變,歲歲如新。有時,人的生活環境如同盆景。雖然外邊的環境惡化,而自己卻依然沒有憂患意識,默默的生活在自以為很安詳的環境中。
文藝的人說
人有盆景相伴
盆景為秋天帶來一抹綠,它不用歷經秋霜仍能夠沐浴著和風。所以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它生活的環境燈光明亮,不愁著為爭奪光亮而去爭搶陽光。它很知足,它很快樂。他的快樂讓心情不變,它的快樂使它永葆年輕。
它生活的外部環境雖然惡化,然而它要做到自己的小環境得到美化。因為那是一種可貴的堅持,因為那是一種無法表達的愛。
人有盆景相伴,將身心溶於安龍盆景園中的一片小小綠色,人成了景,景成了畫,正是一副深秋里描寫著暖心的畫!豁達者說
看盆景知氣質
一缽盆景,留下一段鮮活的回憶,還有深深的沉醉與痴迷;就像陳年的思念!
還能在古老的樹根上,長出細小的枝葉。
它不顯山不露水,往往孤芳自賞,甚至夢景生花,也讓它心花怒放。
盆景,它的本來的面目是能從矮小里看出偉岸,從細微里看出奔放,從彎曲里發現獨特的美。眼界決定境界,胸懷有多寬,盆景的氣勢就有多大。咫尺能布局天涯,懸崖也能插上勒馬之景,一樣氣吞山河!
⑤ 如皋--這地方怎麼樣啊
如皋 如皋,位於長江、黃海的「T」型交匯處,緊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與蘇州的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她是長江三角洲最早見諸史冊的古邑,民國時期的中華第一大縣,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總面積1477平方公里,總人口145萬。千百年來,如皋人攜手自然,鑄就了獨具魅力的三張名片:長江、長綠、長壽。 如皋市轄20個鎮:如城鎮、柴灣鎮、雪岸鎮、東陳鎮、丁埝鎮、白蒲鎮、林梓鎮、下原鎮、九華鎮、郭園鎮、石庄鎮、長江鎮、吳窯鎮、江安鎮、高明鎮、常青鎮、搬經鎮、磨頭鎮、桃園鎮、袁橋鎮。 長江如皋 眾所周知,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已成為我國東部江海交匯處最發達的經濟區、國際公認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繼珠江三角洲之後的中國經濟的最亮點。位於長三角北翼的江蘇,去年以來大力實施沿江大開發戰略,800里沿江被專家視為全球未來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如皋作為江蘇沿江開發的15個重點縣(市)之一,在江蘇沿江乃至長三角地區,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佔得重要地位。我市擁有48公里的長江岸線,其中深水貼岸、微沖不淤的深水岸線長達17.2公里,可建萬噸級碼頭30多座,可通航5萬噸級的「三超」巨輪。這是江蘇沿江亟待開發的非常珍貴的岸線資源,也是長江中下游獨一無二的江海聯動的物流樞紐。沿江地區擁有數萬畝灘塗和國有土地,區內居民稀少,開發成本相對低廉。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將沿江產業定位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級不銹鋼冶煉為龍頭,以精細化工、機電加工為配套,物流倉儲、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為依託的十大經濟板塊格局。 長綠如皋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數百年來的技藝傳承,形成了風格獨具的「如派」盆景,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別致造型在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獨樹一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如皋先後有60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中南海、釣魚台、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都能見到「如派」盆景的綽約風姿。多年來,如皋每年都有近10萬盆盆景銷往日本、義大利、荷蘭、法國、德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皋花木盆景種植面積近14萬畝,栽培品種2000多個,具有年產8000多萬株綠化苗木、300多萬盆盆景的生產能力。在如皋農業主導產業中,花木盆景已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產業。即將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如皋)花木盆景藝術節,將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廣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討花木盆景藝術,促進合作與交流,同時廣招中外客商,投資如皋花木盆景生產這一朝陽產業,做強做大這一農業龍頭產業,共同分享投資花木盆景的碩果。 長壽如皋 據最新統計,如皋145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09位,總數位居全國縣(市)之首,佔比高出國際標准近一倍。此外,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世界上聞名的長壽之鄉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偏僻山區,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皋,不僅是我國沿海地帶惟一的長壽之鄉,也是處於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如皋人長壽得益於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得益於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態,得益於優美怡人的人居環境,更得益於深厚的人文積淀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如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話的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也有被譽為中華寺廟一絕的千年古剎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風光,也有讓人流連的濱江風景。如皋以「游古城、謁古剎、訪名園、賞盆景、品佳餚、拜壽星」為主體的「長壽之旅」已成為華東地區的一條旅遊熱線。如皋的美食文化自成一體,長壽食品馳名中外。「綠沙王」優質西瓜、「千重浪」優質粳米是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如皋」香腸、肉鬆,「銀燕」香腸、「玉兔」肉鬆、「三香齋」白蒲茶干、「水明樓」黃酒等9個產品獲國家農業名牌產品稱號;肉製品、果蔬罐頭、蘿卜、茶乾等系列長壽食品暢銷國內外10多個大中城市。獨特的長壽資源不但惠澤著145萬如皋人民,而且為投資者帶來了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