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陝北綠植

陝北綠植

發布時間: 2023-03-24 16:58:52

⑴ 黃土高原為什麼不植樹造林

導讀:黃河水逐漸變清,泥沙流量減少,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趨於好轉,和植樹造林,種草固沙,發展經濟林有很大的關系。

黃土高原面積之廣,治理難度大,有的地方還沒有兼顧到,但這不影響我們的治理成績,國家一直在努力,我們需要用發展的思維去看待問題。

黃土高原,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世界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分布區,橫跨七省,面積64萬平方千米。

黃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境,一直以來就是世界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方之一。

而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一說黃土高原,自然就想畢好襲到了頭上圍著白毛巾手兄的陝北農民和出色的陝北文化,信天游的歌聲傳天下。

世世代代生活在黃土高原的農民,自然有著靠山吃山的本領,既然老祖宗把我們留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生存下去,而且要生活的更好。

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少的可憐的降水,逼迫農民結構調整,種植耐旱的穀子,適宜土層結構的馬鈴薯,特別是馬鈴薯的產量還是很驚人的。

適宜種植糧食的種糧食,不適宜的改種經濟林,曾經的陝北農民種植蘋果,效果不理想,後來改種大棗,獲得豐收,結果是在一次次的摸索中發展的,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科研的重要性。

西北農林 科技 大學,是西北地區頂尖學府,有很強的科研力量,這幾年沒少在陝北地區推廣,科研不能被捂在實驗室,應該走向市場,為民造福。

陝北的大棗就是科研力量結出的碩果,當年的老百姓知道大棗是可以在這個地方種植的,但是不知道怎麼種,方法不得力,西農的教授就手把手教農民種植,把高大的棗樹改為矮化樹種,改進了灌溉技術,引進滴管,節水又高產。

對農作物、經濟林的改造,提升農民收入的同時,也是對黃土高原的再改造,再利用。

西農在幫助農民致富的同時,也不忘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承擔著國家黃土高原治理的課題研究,應用到具體的場景也很多。

一、修建梯田,築壩截洪,引流灌溉

這些措施更多的是為農民造福而設立的,是為了百姓增收所想,西高東低的地形結構,為了蓄水,梯田就是最好的選擇。

二、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從衛星地圖上看,黃土高原明顯變綠,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的樹種,有經濟林,也有專門的水土保持樹種,有灌木林,也有飛播草皮,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生態效益。

黃土高原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這里有國家科研力量的支撐,有世世代代農民的不懈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黃土高原一定是金山銀山。

雄偉壯麗的黃土高原綿亘千里的景象蔚為壯觀,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魯迅先生曾在篇地質佚文中這樣寫道:「中國黃土高原為第四紀初由中亞沙漠獨藉風力,揚沙而東形成,並引起河水變黃成為黃河。」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在此發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嘆。人們在贊嘆之餘,也會引發思考:為何黃土高原不植樹造林?

黃土高原海拔約為1000~1 500米,高原上的黃土主要是一種未固結、無層理的粉沙。厚厚的黃土完全掩平了這里先期形成的地形,土層厚度達30~ 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過了200米。黃土由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薄,顆粒由粗變細這種黃土地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能看到,如歐洲、南北美洲的有些地方就分著黃土,但面積和厚度卻無法與中國西部的黃土高原相提並論了。

正因如此,黃土高原地表多為石英沙,沒有腐植質,如果植樹造林的話,無法給樹木提供養分,而且地下水埋藏也比較深,樹木也很難汲取到水分。自此黃土高原的森林修復工作困難重重。如果要想長久的保持生態平衡,還要有當地居民的支持。任重而道遠啊!

在我們的印象中,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很多風沙從這里起源吹向四方,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那麼為何不通過多種樹來加以改善呢?其實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是由於長期的地質演化和氣候特徵影響下形成的,要改善這種地貌形態,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循序漸進過程,不能僅單純地一味植樹造林進行改變。

黃土高原的區位和氣候特徵

黃土高原位於我國的中北部,從行政區劃上看包含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7個省(區)的大部分或者局部區域,東襪李西長近1000公里,南北寬750千米,總面積達到64萬平方公里,從西向東海拔呈逐漸降低趨勢,海拔區間在2000-1000米之間,這個區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集中、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

從氣候類型上看,這里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和春季極地乾冷氣團在這里占據主導地位,氣候寒冷乾燥多風;夏季和秋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在這里交替控制,氣候炎熱多雨。降雨量從東向西逐級遞減,東部的山西高原區域年平均降雨量可以達到600毫米左右,屬於半濕潤區;中部的陝北高原年平均降雨量降到350毫米左右,屬於半乾旱區;西部的隴中高原年平均降雨量僅有200毫米左右,屬於乾旱區。

黃土高原土質的形成

黃土高原目前的這種以粉沙為主的土質形成過程,離不開長期的地質作用、氣候因素和外力搬運的三重影響。
從地質作用上看, 可以追溯到6000多萬年以前,隨著地球板塊的漂移,印度洋板塊逐漸向北移動,然後與亞歐板塊發生劇烈性的持續碰撞,印度洋板塊由於密度較大,便以「俯沖」姿態斜插進亞歐板塊的大陸地殼之下,從而不斷地抬升青藏高原,形成了目前仍然還在持續增高的喜馬拉雅山脈。

從氣候因素上看, 青藏高原 不斷抬升的 這種持續性地質作用,極大地影響了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大氣環流,原本來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以順暢地抵達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基本呈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大部分來自印度洋暖濕氣流向北移動的通道。經過漫長的 歷史 時期,我國西北部地區越來越乾旱,逐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地貌。

從外力搬運上看, 在逐漸形成的沙漠和戈壁上,由於晝夜溫差的加大,這里原來比較大的岩石,發生崩解的速度和程度要比別的地區大得多。那些破碎程度非常大的岩石,最終形成了粒徑在0.05-0.005毫米之間的粉砂以及粒徑在0.005毫米以下的黏土。這些細小的顆粒在風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帶到空中從而轉移到別的地方。我國中西部地區盛行西風,在常年風力輸送下,這些被分解的細小顆粒就被帶至東部地區,最終在黃土高原區域堆積。

黃土高原土壤的性質

受風力輸送和重力的影響,黃土高原的西部地區土壤以粉砂為主,土質比較松軟,水的滲透性比較強,土壤的結合力不強,容易被水沖刷。黃土高原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土壤以黏土或者黏土和粉砂混合物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鹽和其它易溶性的鹽類,遇水時容易分解擴散,乾燥時容易聚集板結。

正是由於黃土高原土壤的這種性質,一方面在降雨比較集中的時候,地表徑流會嚴重沖刷岸邊的土壤,使土壤發生裂解,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另一方面,在乾旱的時候,土壤就會板結,肥力不高,而且表層極易受大風影響脫離地面,形成沙塵天氣。於是,這個區域就形成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風沙產生量最高、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之一。

植樹造林的投入產出比

要改善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通過植樹造林或者種草的方式,逐步提高植被覆蓋率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措施。但是,必須要結合區域的氣候條件、水資源分布、土質特點以及人力等因素統籌進行考慮,這里有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拿黃土高原來說,這里的氣候特徵是比較乾旱少雨、水資源量不足,這里影響植樹造林成活率最關鍵的影響因素。而大部分的樹種的成活,必須要有足夠的水源補給作為保障,否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旦滿足不了水源的需求,則樹種就會有極大的可能枯萎死亡,或者根本不能正常生長,反而影響了樹種周圍其它植物的生長,得不償失。

另外,黃土高原的土質比較松軟,有機質含量很低,涵養水源的能力也有限,即使大量澆水,也不能夠有效保證水源的存貯,大部分都會很快地滲透散逸。因此,一味地追求植樹造林,在黃土高原實施起來不但有主觀人為方面的困難,在氣候和土壤的客觀方面也沒有很好的保障。

黃土高原生態恢復的解決方案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要治理黃土高原,不能急功近利,試圖一蹴而就。而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梯極分區域治理,我們國家這么多年以來也是這么做的。

比如,在水資源和降雨量相對豐富的東部區域,可以適當增加種樹的數量和規模,通過種樹、種草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水源涵養能力。

在黃土高原的中部和西部地區,以種草生物恢復措施為主,輔助以修建梯田、修建擋土壩等工程措施,逐步提高土壤表面抵禦風力和水力侵蝕的能力,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在此基礎上擴大種草覆蓋范圍,減少水的滲透流失,逐漸提高水源存貯和吸引能力。

另外,也要改變以往粗放式的農牧業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沒有規劃性的放牧頻次和數量,在中高坡地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逐漸實現自然生態恢復。通過我國近幾十年的努力,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穩步提升,目前已經達到60%以上,以前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這里的生態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怎麼會這么問呢?黃土高原在陝北(延安,榆林)這個地區。從98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延安共完成退耕還林1077.46萬畝,完成營造林2134.6萬畝,植被覆蓋度從2000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氣象資料顯示,退耕還林,生態修復,使延安沙塵天氣明顯減少,由退耕前每年27.2%次減少為每年2.7次,城市空氣「優、良」天數2018年達到315天,「聖地藍」成為延安人民引以自豪的靚麗新名片。生態好了,紅腹錦雞、黃喉貂、野豬等動物們回來了,包括在富縣子午嶺發現的最大華北豹野生種群,它們紛紛來到黃土高原上安家築巢,繁衍生息,享受著屬於動物世界的那份鄉愁。

我在陝北黃土高原生活過,還算熟悉那邊的地理環境。

黃土高原地區包括陝北、山西呂梁、甘肅慶陽等地。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一條條溝川把高原割成一塊塊小平原,陝北人管它叫「塬」。那邊的地表植物都是落葉植物,主要是灌木,喬木稀疏,春夏季看上去都是綠綠的一片,到了國慶節之後,葉子全枯萎掉落,很多灌木枯死,黃土高原上看上去整個光禿禿的一片,好像啥植物也沒有。

黃土高原地區缺水,溝川里一般都有季節性小河流,春夏秋河水較多,河水清澈,冬季就退成灘塗,所以溝川里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還算過得去。但塬上、梁峁缺水就比較嚴重,很多要靠從溝川里取水。

那邊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一年兩熟,春天種玉米,秋天種小麥。

因為中國的黃土高原經兩三千年風積,黃土覆蓋層很厚,局部地區厚達百米,世界上最厚的黃土層,地下水位很低,因而沒辦法遍地綠化,遍地綠化也會因缺水而枯死。那邊把植樹造林和增加農民收入統一,大規模種植了需水量相對少的蘋果樹、棗樹、杏樹、柿子樹、核桃樹,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農民收入。洛川黃陵的蘋果、清澗的狗頭棗、宜君的核桃都很出名。

因為陝甘地區乾旱少雨,黃土厚度大,結構緊密,含水量少,穩定性很好,邊坡直立性好,所以這地區的溝川之中、梁峁周圍分布著大量窯洞。過去基本都是住窯洞,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很多人開始住進了磚混結構房屋內。

那邊的農村人口稀少,十幾戶幾十戶人家聚居在一起,窯洞院子比鄰,組成一個自然村落,但一個自然村落到另外一個自然村落有上十里地遠。

往北過了綏德,就到了毛烏素沙漠了。這個沙漠在中國面積不算大,但它確是人戰勝大自然的一個奇跡,是中國人征服的第一個沙漠,已經實現全面綠化。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北人,可以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黃土高原—面積廣闊

糾正一個誤區———很多僅僅知道陝北(榆林市,延安市),事實上黃土高原面積廣闊63.5萬平方公里。

黃土高原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廣義上的黃土高原即黃土區,黃土面積63.5萬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黃土38.1萬平方千米,次生黃土25.4萬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

黃土高原綠化手段之一——退耕還林

題主所說為什麼黃土高原不植樹造林,可能是黃土高原知之甚少。

事實上,黃土高原以我們榆林為例,從2003年就開始退耕還林。退耕還林後,每年都給農民退耕補貼,具體到哪一年停止,我也不太了解。但是補貼有限,遠不如耕種收入可觀。為此,在退耕還林的同時,為了讓農民致富。於是,政府還林的時候部分林地是栽植經濟樹木(杏,核桃,桃,棗這些)。

這些年,我國城市化日益加快。農村居住人口漸少。目前主要以老年人和養殖業主體為主。所以,經濟林也逐漸無人看護,以種地為生計的農民也屈指可數,部分耕地也變得荒化。但是綠化程度還是不錯的。

禁止放牧,保護綠植

再加上,退耕還林開始後,禁止了山上放牧,極大保護了綠化植被。以前,陝北那種頭上攏白手絹的「攔羊老漢」—放羊的老頭已經不怎麼看到了。

沙塵暴不見了

近年來,沙塵暴天氣越來越少也歸功於環境的改善,植被的大量覆蓋。還記得小時候春天的沙塵天氣,那真是能見度不足1米。這種天氣,在我印象中已經好久不見了。

防治水土流失——修建梯田

根據老人們講,梯田主要修建在上世紀40-60年代。梯田有效攔截了水土流失,也將坡地變平地,方便耕種。

蘋果成了陝北人新的致富來源

隨著環境氣候的改變,蘋果也北擴西進。陝北變得適合蘋果種植了,而且以榆林南到延安北的蘋果最優生區。近年來,響應省政府的蘋果千億計劃。米脂縣在政府的領導下,確定了蘋果為主導產業,近年來以發展到22萬多畝,掛果面積8萬多畝,產值3億多。像蘋果這樣的經濟樹木,一邊美化了環境一邊致富了果農,還帶動了貧困戶脫貧。

其實,黃土高原以前是森林

據史料記載,黃土高原在秦漢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帶,但近2000年由於長期以來的人為破壞,使大面積的森林逐漸消失而成為今日的荒山禿嶺。

上古時期更是海洋和森林地貌交錯出現過。正是因為這樣,陝西北部,山西甘肅等地能源聚集。煤、石油、天然氣這樣的化石能源都是動植物的殘體經過數百萬年甚至億年變化而來。煤的原料是植物,埋藏較淺,所以容易開采。而石油、天然氣原料則是海洋動物殘體,埋藏較深,難開采。化石燃料的發現也證實了黃土高原地區的地貌演變。

總結

黃土高原近二十年來綠化覆蓋率,逐漸提升。黃土高原典型的丘陵溝壑地貌,給我們的耕種以及後來的的退耕還林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還是迎難而上克服一個個困難,我們的環境才逐漸改善。如今,黃河的水也變得沒那麼黃,沙塵暴也消失了。相信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黃土高原環境會更好。

黃土高原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很少)等8個省區。很多人誤認為黃土高原就是陝西的延安和榆林兩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題主所問黃土高原為什麼不植樹?其實黃土高原覆蓋的8個省區每年都在植樹,只是沒有像以前面積那麼大,成活那麼高。

第一,氣候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雨量減少,特別是我國北方很多河流常年斷流,很多地方人畜吃水都非常困難,沒有充分水源來澆,天下雨又非常少,有些黃土高原地區幾乎幾年都沒下過雨,所以栽的樹很難活。

第二,動物原因。1998年我國開始退耕還林,到現在黃土高原有些地方已經森林茂密,野生動物繁多,這些動物出來覓食,經常破壞新栽樹苗。

第三,農民栽樹積極性被打擊。我小時候上面規定誰家地頭上面的荒坡村裡就劃歸誰家,由國營林場免費提供樹苗,農民自己栽樹,樹長大以後歸農民自己支配。現在樹都長大了,每家都有幾百畝樹,上面不讓買賣,甚至農民燒柴砍個樹枝都不行。農民栽樹的積極性嚴重被打擊,現在別說讓農民義務勞動種樹,就是花錢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樹,即使去種成活率也是非常低的。

我第一次到陝西延安是2002年,發現那裡到處都是溝壑縱橫的荒山禿嶺,就是想像中的黃土高原。但相隔十年2012年又去那裡的時候,發現山上變綠了,當地人說那是退耕還林的成果,人不去干擾大自然了,自然會長出適合當地環境的植物來。去年我又去了延安一趟,發現已經綠樹成林了!

黃土高坡,確實很令人頭疼。

地形圖:

國家也一直在推行植樹造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說達到真正固土,涵養水分的目標還差距甚遠。

這就要說到黃土高坡因何形成?

西漢時期地圖:

宋代以前——確切的說,應該是唐安史之亂之前,陝西山西一線都是漢族故土,所以經濟發展非常好,人口繁盛,此地也沒有大規模的水土流失問題。

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落,丟失西域與蒙古高原的控制權,漢族居民也被迫內遷,從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760年左右,唐代宗准許黨項拓跋朝光部居住在平夏地區,黨項人開始繁衍生息,逐步坐大。1038年,李元昊公開叛宋建國,至北宋滅亡的1127年,歷時百多年的宋夏戰爭就沒有停息過。

因為戰爭持續,西夏故意破壞森林,以避免騎兵被羈絆。宋國軍民只能砍伐森林製作武器與築城。如此,當地森林體系也就基本崩潰,降為稀疏灌木與草地,經歷幾百年推進徹底成為無植物區域,大約南宋末年已經是今天的這個樣子。

最重要的是,森林與草原土地被破壞,腐殖層完全被雨水沖走。而林間腐殖層是極其重要的土壤分層,提供植物所需的有機質與主要營養,而僅15厘米厚腐殖層就約1000年時間才能自然形成。

地表的自然腐殖層:

人工腐殖層:

所以,這就是黃土高坡土地難以恢復森林的主要原因。

黃土高原都成這樣了,還需要怎麼造林,你可能對黃土高原的映像還停留在過去。

⑵ 銅川老區哪裡賣綠植

陝西省銅川市衡巧王益區王益區煙草公司對面北斗公司住宅樓門。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咐培鍵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有購買率值的需求的話可以去銅川市王益區心花怒放花卉店進行購買,地址是陝西省銅川市王益中鄭區王益區煙草公司對面北斗公司住宅樓門,成立於2015年,位於陝西省銅川市,是一家以從事零售業為主的企業。

⑶ 冬天白楊樹樹杈上長出的綠色植物是什麼

槲寄生 圖片http://image..com/i?wd=%E9%CE%BC%C4%C9%FA&word=%E9%CE%BC%C4%C9%FA&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m=hao123#pn=0 槲寄生,英文名:HERBA VISCI,別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凍青、寄生子,為桑寄生科灌木植物,通常寄生於麻櫟屬、蘋果屬、白楊屬、松屬各樹木,有害於宿主,莖柔韌呈綠色;葉呈倒披針形、革質、淡綠色,早春,葉間分出小梗,著生小花,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果實半透明,呈黃綠色;果肉有黏質物,植物帶葉的莖枝可供葯用,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其總生物鹼還具有抗腫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被英國德魯伊視為聖物,在英語里有特殊的寓意。

⑷ 靖邊,大漠絕唱統萬城風雲,靜穆如歌明長城夕照,陝北行3

(承接:雨臨法門寺覲見帝王陵,慨我盛世中華 歷史 源遠流長,陝北行2)

我們在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的平涼市涇川,住了一晚,聞了一點甘肅地界的氣息,就懷著萬分的不舍,離開了這個絲綢古道的要沖、華夏文明的腹地,徑直向陝北靖邊而去。

全程500多公里,在陰郁的天氣里一直向北,行車約6個多小時,傍晚到了靖邊。早就從史料中知曉,戰爭時期,我黨轉戰陝北時,毛澤東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在靖邊生活戰斗約兩月有餘,著名的「小河會議」就是在此召開,從此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序幕。

入住波浪谷國際酒店。這個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的縣城,至今仍然如此朴實而簡潔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匆匆來到了早在中國五世紀初,南匈奴遺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統萬城。

此行出來,終因8月暴雨之季,天氣不是雨就是陰。導游李少鵬,熱情為我們講解著統萬城的前世今生。

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匈奴,在 歷史 上頗有名氣,尤其令西北一代的百姓擔驚受怕。他們是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游牧民族,在中國 歷史 上反反復復、長期干擾並威脅著西域及北中國一帶的民生與發展。

為此,大漢帝國付出了高昂的財力物力軍力,衛青、霍去病都是殲滅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東奔西突的匈奴沒有文字和建築城池的習慣,此處是匈奴在世界上唯一的遺跡。統萬城位於毛烏素沙漠的邊緣與無定河北岸流沙之中,據說五胡十六國時期鐵弗首領赫連勃勃建立這座城池時,這里可是水草肥美之地。

可是隨著人類對土地不加節制的開墾以及戰亂,當地生態逐漸被破壞。經過成千上百年的演變,再加上氣候變遷,毛烏素地區逐漸變成茫茫大漠。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發起了堅持不懈的治沙戰役,一代又一代榆林人傾其一生,終於讓這里完成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轉變。放眼望去,綠植逐漸覆蓋了黃沙。唯這座白城子分外顯眼。

而匈奴早在 歷史 的長河中,因長期爭戰,再加之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宭,內部紛爭激化,匈奴也就逐漸融入到了各民族之中。

念天地之悠悠,獨斷壁殘垣而留下。

古城不語、雲海如芒。

遺址白色牆體,昂然的馬面,高聳的角樓遺址,清晰地勾勒出這座以"一統天下,君臨萬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夏國都城的輪廓和規模 。

我們漫步其間,如聞漢匈爭戰時之金戈鐵馬的呼號。

一代代林業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在毛烏素沙漠上築起岩喊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綠色走廊。沙漠變成綠洲, 可以說是逆天改命, 榆林人用信念譜寫了人定勝天。

一株株綠植,如榆林人一樣挺拔而不屈。導游小伙李少鵬,將此樹命名為:孤獨的守望者。因此樹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名字的人文情懷,這名也就傳播開去……李少鵬頗多自豪。其實,孤獨的守望者,今後一定不再孤獨。

大漠駝跡絕,塞上柳色新。人類,突破了堂堂的生命禁區,頑強的沙柳功不可沒。

如今的毛烏素,印入眼簾的並不是漫漫沙丘,而是在這起伏的沙丘上隨風搖曳的沙柳。

靖邊的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夕日古窯洞空剩寂寞。

我們在統萬城後面一排排殘存的窯洞間徘徊,依稀追憶陝北人苦難的曾經。

導游李少鵬說:遼闊的毛烏素,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百十畝大的明沙了,毛烏素沙漠將逐漸退守到人們的記憶之中。

我們收藏 歷史 的記憶,於深厚的人文意蘊之中,體味 歷史 的存在與現實的真實。人類,總是會有回歸 歷史 、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更何況窯洞,尤其是這些古老的窯洞,正是陝北的人文風景之一,陝北人的真切記憶之一。

這是一個臨近傍晚的時間,天很藍,雲彩漫卷……我們一行兩車在靖邊的原野,尋找傳說中的明長城遺址。導航把我們導得暈呼呼的。

遇到一群羊羊,它們有些驚訝的望著我們。

不遠,有倆當地老鄉……我們上前詢路……老人地道的陝北話,卻讓我們也不知所雲。

遇一中國石油川慶鑽探公司基地,工人們也不很確定的給我們指了指中扮方向。

然後,經過了一片向日葵地,讓我們一陣欣喜……

在人們的心中, 向日葵的花語是信念、光輝、高傲、忠誠、愛慕,向日葵的寓意是沉默的愛,向日葵的賣棗灶傳奇故事就是勇敢而執著地去追求愛情。

正是向日葵的形式美與人類賦予它的豐富內涵……使人們見著它們時總會欣喜若狂,唯願與之共舞。

終於,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於夕照時分近得明長城的眼前。

我有些無畏的穿過茂密的紅柳叢,我想努力的去接近那一段黃土梁子。此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竟然是這一行赫赫生威的字:愛我中華,護我長城。陽光下如此靜穆。

我拂過草叢,直奔跟前……陽光有些炫目,然而斑駁的字體卻分外清晰有力,小花在晚風中搖曳……

古長城遺址帶給我們似乎有太多的 歷史 滄桑感,中國 歷史 無論如何也繞不開有關長城的故事。

據載:明長城遺址西起嘉峪關市嘉峪關,經酒泉,高台,臨澤,張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縣,從五佛寺過黃河,在靖遠縣內沿黃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東至山海關。

我有幸在這長長的路程中,多次於各地見證著它的存在,見證著它金戈鐵馬的過往,見證著中華民族的不屈。縫合這些珍貴的片段,就是完整的 歷史 演義。

站在梁脊向周圍望去,山峁與河谷盡收眼底,可見當時軍事地位非常的重要。靖邊是知名的古戰場,我們於安靜祥和之傍晚,無比激情的遊走在 歷史 與現實之中。

夕陽西下,烽燧無語。此時,許我以范仲淹詩為結: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⑸ 北京昌平小湯山百果園採摘園怎麼樣

小湯山百果採摘園真正算得上京城採摘第一園, 小湯山位於北京龍脈線上,是京北重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小湯山擁有最適合水果種植的肥沃土壤、清甜泉水,加上百果園主特別注重培養水果的口味,施以自有農家肥,水果更加甘甜可口。這樣的環境種植出的水果不愧為京城最優質水果,所有水果均為純綠色產品,可放心採摘食用。真可謂「上風上水小湯山,採摘第一百果園」!
蘋果採摘:輕輕咬上一口,空氣中都充滿了清香的蘋果氣息。其中的滋味讓人流連忘返。
日韓梨採摘:隨手就摘下一個又圓又大的梨,香甜可口;又無需吵前擔心農葯,擦擦就可食用。這種愜意哪裡去找!
紅提採摘:可盡情地邊摘邊吃,撐到哭為止(不許邊吃邊扔的哦~~)。這里的紅提果穗特大,果皮鮮紅色至紫紅色,果肉硬脆。視覺口感一級棒!
採摘:小湯山百果採摘園佔地500畝,是昌平區果品最多的觀光採摘園之一。園內有桃、杏、李、葡萄、蘋果以及日本梨、韓國梨等50多個優良品種,僅葡萄就有美國紅提、黑提、日本蘿莎等10餘個品種。
綠色生態種殖:為了保障果品的品質,園內堅持不用化肥,每年投資10萬元施用農家肥,園內還飼養了2000多隻家鵝,用來治理園內雜草。既免除了園內農葯污染,又使園內土壤得到了改良。
垂釣:在您採摘收獲而歸,美味品嘗已盡之餘,還還可揮桿拋餌體驗垂釣樂趣。園中垂釣池魚種眾多,池中有小島涼棚,在欣賞園中美景的同時,您釣上的魚亦可現場烹製成鮮香美味。
餐飲:綠色生態餐廳,掩映在果園當中,大廳寬敞明亮,廳內環繞水簾瀑布,餐桌周圍肢源綠植相襯,空氣涼爽濕潤,使人置身於大自然之中。餐廳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可承辦會議、商務、婚慶、家宴等大型團體用餐。更讓您留戀忘返的是特色陝北過年飯和北京農家菜。在您全身心放鬆的同時,還可品美食、飲美酒、賞美景。
住宿:陝北風情農家小院,象璀璨的明珠一樣點綴在果園中,周圍的果樹形成天然的氧吧。即使炎熱的夏天,室內也會比市溫低個四五度,讓您感覺到涼爽愜意。五個小獨院,每院三間,另有40個單間,每間房內設有衛生間、淋浴、電視和麻將桌。
每年歷碰態採摘時間:
4 月初~5 月初 香春等
5 月中~5 月底 櫻桃等
6 月初~6 月底 櫻桃、桃等
7 月初~7 月底 提子、日韓梨、蘋果等
8 月初~8 月底 桃、葡萄、李子、西梅等
9 月初~9 月底 日韓梨、蘋果、紅提等
10月初~10月底 日韓梨、蘋果、冬棗等
11月 柿子等
更多關於北京昌平小湯山百果園採摘園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2c459161573139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⑹ 什麼綠植可以更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

像是螞蟻森林種的沙柳、梭梭樹、胡楊、花棒等就能很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這些植物生長較快、需水量少、同時它們的根系又很強能鎖住沙土和水分,很適合乾旱、將要荒漠化的土地。

⑺ 米脂婆姨綏德漢,千溝萬壑大舞台,陝北行5

(承接前篇:靖邊,聽千回百轉信天游,於七彩波浪谷讓思緒飛,陝北行4)

對陝北榆林的認識,過去僅限於對眾多文藝作品的閱讀。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世世代代的苦寒生活……輾轉嘆惋的陝北民歌……就是我對榆林的初淺印象。此番路過,算是多了一些直觀認識。再不了解陝北的人,但可能也聽說過「米脂婆姨綏德漢,清澗石板神府炭」的民謠。如果頭一句屬於人文描述,後一句就是物產特色了。據說貂蟬是米脂的,呂布是綏德的,這兒的女人美男人帥那就是自然而然的啰。這首贊美陝北人傑地靈的民謠傳播力很強,陝北人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2020年8月的這一天,我們從靖邊進入了綏德,不一會又進入了米脂縣。從綏德到米脂路程共約40公里,兩城之間有一個名叫四十里鋪的小鎮,距米脂城40里,離綏德城也40里,所以叫四十里鋪。當然依序也就有了十里鋪、二十里鋪、三十里鋪。

這里是,位於米脂縣橋河岔鄉劉家峁村局部俯瞰圖,黃土高坡似乎已成良田美景。因為這里有個姜氏庄園,所以劉家峁村也遠近聞名。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腹部,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升高無人機,一覽眾山小。我驚喜眼前所見的壯闊。

劉家峁位於無定河東岸,據說因為劉姓最先居住於此而得名。無定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也是榆林境內最大的河流。可是因為路行太過於匆匆,在此我沒有見著河流的蹤跡。

查閱資料,才發現王維於此還有一首《榆林郡歌》詩:「山頭松柏林,山下泉聲傷客心。千里萬里春草色, 黃河東流流不息。」這不僅是對榆林環境的表現,也應該是詩人王維當時的心境寫照。

山頭處最顯眼的是一排排風力發電機,在藍天白雲之下、千溝萬壑之上,大風車隨風轉動,那不僅僅是美景,更是傳遞著一種無限的能量。這應該是千千萬萬風電人,將能源轉型的傑作,那也是黃土高原人心中的太陽。

黃土高原因生態脆弱、土壤侵蝕劇烈而聞名於世,對於黃土高坡的百姓來說,水才是最貴重之物。長期以來,陝北人不懈實施坡面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不斷為治理高原水土流失而奮斗努力,再加之最近幾年風調雨順一些,高原上的綠植也眼見多起來了,流入黃河的沙子也因此大量減少。有專家還說人類活動的影響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黃土高原於廣袤、雄渾中雖然也透著蒼涼,然而峁梁起伏、溝壑縱橫的綠植,又給大地以重生,給人類以希望。退耕還林還草,確實意義重大,然而耕地面積縮小,又形成了新的困局。

耳邊似乎飄來當地人粗放率真的歌聲:「陝北的山來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實在美」、「毛格閃閃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臉,米脂婆姨賽天仙」……歌聲婉轉在這里的坡坡坎坎、溝溝彎彎之中。

記得有人在相關書中這樣寫過:「榆林人的性格如同陝北黃土高原特產的小米一樣,晶瑩明亮,質粘味香,儲存數年,米質不變。燜成干飯,香甜松軟,越嚼越香,回味無窮;煮成稀飯,色正味爽,粘糯爽口,清香四溢。」我想,總有那麼一日,我會再來於此,體驗這黃土高原小米與人的特殊味道。

當年,榆林因為貼近北邊的毛烏素沙漠,人們太過窮困。現在不同了,榆林已不再是古老、荒蠻和貧困的代名詞,地下豐富的天然氣、煤礦資源正被不斷開采利用,能源、化工產業正在興起,榆林人將更加現代、文明和富裕。

我們把視線放低,看看眼前。車,疾馳著,老窯洞、新窯洞,也一掃而過。不知為什麼,很少見到三三倆倆的人群,就連白發蒼蒼、垂暮的老人和光屁股娃娃都很少見到。

曾經有幸讀過這樣一篇為陝北深切呼號的文章——《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陝北》,其中寫到:「改革開放30年,陝北向著小康一路狂奔,有不少人已經跑到了財富的終點,卻驀然發現自己的精神是寂寞的。"這篇文章就是出生於榆林市榆陽區瓦窯溝上巷、西影導演何志銘,兩年前所寫。這是一個陝北人對陝北過去與今天最情真、最深重的思考。

這位見證西部電影從崛起到走向輝煌的導演,繼續這樣寫到:「陝北文化的缺失與忽略,似乎表現在了不重視人才,更缺少人才生長的環境。所以大學生走了,美女走了,連大款對生養他的土地都嗤之以鼻,去了西安、上海、北京,甚至遠到山東海濱城市青島買房定居。」現實如果真是這樣的,那真是令人嘆息了。

車行很快,姜氏庄園就在了眼前。

這就是傳說中的米脂喬家大院 。

我們於此,浮光掠影、初淺領略,這黃土高原上庄園的蓬勃大氣。

人很少,我們的到來才似乎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這是一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私宅,其宅主為陝北大財主姜耀祖,庄園建於山腰,很是森嚴。

通道陡峭,且嚴於防患,院內處處聯通。

庄園布局依當地常規,分為:院前、下院、中院、上院四層,每層都有獨特的設計及特色,同時兼具美觀和實用性。

院院通達,卻又相對獨立。

充分利用了山勢地形,嚴御外侵。前可守,後可退。

主體建築特色:即陝西地區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合院式的影壁元素,也被加在了這所庄園之中。粗獷中不乏精緻,從細節處就可以看出建築的考究,美觀而實用。

守園的主人家今天家遇白事,我們就不便深入,走馬觀花匆匆出宅。

姜氏庄園莊主姜耀祖何許人也?據說也是一位靠賣砂鍋起家的商人,當年如何富甲一方,從這座耗資巨大的庄園就可見一斑。

時過境遷,人們淡忘了萬惡的地主階級對當地百姓的種種豪橫欺壓,留存的是這座倖存庄園的建築之美學價值。呵呵。

我們繼續前行,下午我們進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與姜耀祖們似乎完全對立的地方:神泉堡革命紀念館。它位於佳縣縣城西幾公里處的佳蘆鎮神泉村。

中國 歷史 不會忘記,中國共產黨初建時的綱領:1 .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 社會 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2 .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 社會 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3 .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4 、聯合第三國際。 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消滅私有制。

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悄然崛起,再經歷抗日戰爭時期的浴血奮戰,終於進入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即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面對國民黨「動員戡亂」,黨中央轉戰陝北,拉開了新一階段戰略進攻的序幕。

這就是佳縣第一座革命紀念館——神泉堡革命紀念館。

據載: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間,毛澤東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修改審定並公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在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訓令》,重新修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題外話插播:中共中央機關於神泉堡所住的這座大院,當時院主名叫高繼榮,為當地一開明財主。當然你可以不知道高繼榮,盡管他讓出住宅為革命做出過貢獻。可是,高繼榮的兒子或許你有所耳聞,那就是曾在1983-1988年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高景德。高景德或許你也可能不知道,但高繼榮的重孫子你可能就知道了,那就是名噪一時的文化名人高曉松。這樣的 歷史 淵源,真的很有些意思。

牆頭的山花還絢爛著,令人眼前一亮。

這座院子,仍然是陝北典型的窯洞院落。

這里,就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戰斗過生活過的地方。

這就是當時聯接全國的、指揮全軍的通訊設施,我們常在電影電視裡面見著。同行一朋友曾經是部隊的通訊兵,他內行的為我們講解這套設備的通話原理,以解除我們的好奇之心。

當年的通訊班室內陳設。

許多重要文件,就是於此發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指導了全黨全軍的各項工作。

會議室

進得上一層院子,左起:陸定一舊居、(左二沒寫)、周恩來舊居、毛澤東舊居、任弼時舊居。

這就是中國革命最高領導人生活與工作的地方。

紀念館以下面四個重要內容部分,具體展現了黨中央轉戰陝北的 歷史 過程。

扭轉乾坤:

運籌帷幄:

魚水情深:

走向勝利:

這是上院與下院之間的過渡帶。

據說黨中央機關在神泉居住期間,毛澤東主席還先後到佳縣城及附近的幾個村鎮視察和居住過。離開時,途經烏龍鋪住一晚後,前往了米脂縣的楊家溝。

從李自成農民起義,到現代史上的陝北革命……陝北,在中國 歷史 的大舞台上於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方向與命運。 歷史 曾經給了陝北以重要的機遇,如今新的能源革命或許又是一次新的 歷史 機遇。

謝謝朋友們堅持閱讀於此。敬請繼續關注,後文待續。

⑻ 延安黃陵適合栽植的花樹有哪些

根據延安的氣候來看,
很多植物都適合種植,地栽可選擇山丹丹、蒺藜花、太陽花、向日葵、
滿山紅、鳶尾、大麗花、小麗花、凌霄花、木槿、丁香、地錦、芍葯等,盆栽可選擇一些常見的綠植。

向日葵的種植與管理技巧:


5. 施肥
向日葵是比較耐瘠薄的植物,不過也要適當給它施肥以促進它的生長。可以每半個月對它施一次肥,可以使用稀釋後的磷肥對它進行施用,建議使用蔓葉磷酸二氫鉀。

6. 修剪
可以在向日葵苗長到3cm~4cm的時候對它進行掐頂,還要注意對徒長枝、老枝、病弱枝進行修剪,適當的修剪可以促進向日葵的生長。

7. 病蟲害
向日葵的抗性比較強,比較少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不過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最好在向日葵發芽之前對它噴灑一些預防性的葯物。

熱點內容
網王櫻花草 發布:2025-05-09 18:17:56 瀏覽:400
鮮花工裝飾 發布:2025-05-09 18:15:39 瀏覽:172
川派盆景芭蕉 發布:2025-05-09 18:12:19 瀏覽:88
牡丹花的傳說 發布:2025-05-09 18:05:34 瀏覽:713
丁香蜂蜜泡水 發布:2025-05-09 18:05:20 瀏覽:117
四季海棠怎麼摘心圖片 發布:2025-05-09 18:04:44 瀏覽:741
夏季蘭花開花 發布:2025-05-09 17:58:39 瀏覽:782
百合捆綁小說 發布:2025-05-09 17:39:05 瀏覽:428
四年級的梅花 發布:2025-05-09 16:59:30 瀏覽:36
香奈兒的茶花 發布:2025-05-09 16:56:02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