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芥香盆景

芥香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3-18 03:35:25

㈠ 適合秋播的野生花卉有哪些

旱蓮花 風鈴草 虞美人 花環菊 翠蘭 西洋濱菊 滿天星 二月藍 藍香芥 藍亞麻 矢車菊

㈡ 請問神友這是什麼菜的苗,感謝!

從圖中幼苗子葉及葉的特徵看,這可能是羅勒(香荊芥)的幼苗。
羅勒,別稱九層塔、金不換、聖約瑟夫草、甜羅勒、蘭香,是唇形目、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為葯食兩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葉色翠綠,花色鮮艷,芳香四溢。原生於亞洲熱帶區,對寒冷非常敏感,在熱和乾燥的環境下生長得最好。具有強大、刺激、香的氣味,大多數普通種類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種、變種或品種在植物學特徵上略有差異,高度20~8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有些稍加修剪即成美麗的盆景,可盆栽觀賞。有疏風行氣,化濕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於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脘痛、泄瀉、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皮膚濕瘡、癮疹痛癢等症的治療。

㈢ 這是什麼植物,叫什麼

羅勒(Ocimun basilicum L.),英文名為 Basil,為唇形科羅勒屬植物,草本,以全草入葯[1-3],為著名的橡銷葯食兩用芳香植物。其性溫昧辛,有疏風行氣指枝,化濕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於外感頭痛、食脹氣滯、脘痛、泄瀉、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皮膚濕瘡等症的治療。有些稍加修剪即成美麗的盆景,可盆栽觀賞。全株小巧,葉色翠綠,花色鮮艷,芳香四溢,並有驅趕蚊蟲的作用。
羅勒在國內外研究很多[4-5],很多研究著重於香料的提取和成分分析方面[6],其他方面的報道較少。羅勒主要用於意式、法式希臘料理,在東方的印度及泰國烹調也經常使用。羅勒在國內一般作為蔬菜而栽培,其作為一種新型的特中蔬菜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羅勒具有特殊香味特徵(一般而言會散發出如丁香般的芳香梁逗游,也有略帶薄荷味,稍甜或帶點辣味的,香味隨品種而不同)。
別名
羅勒(植物名實圖考)零陵香(植物名實圖考),蘭香、香菜、翳子草、矮糠、薰草、家佩蘭、省頭草、光明子(種子名)(中國葯用植物志),薰草、零陵香、矮糠、香草(北京),香荊芥(河南),纏頭花椒(新疆),佩蘭、家薄荷(江蘇),香草頭(浙江),香葉草、省頭草、光陰子(江西安福)畢煥子(客家族的叫法),荊芥(湖北均縣),九重塔、九層塔、千層塔、茹香、魚香、薄荷樹、光明子(廣東),鴨香、九層塔、小葉薄荷(廣西),九層塔、香草、蘭香、省頭草(福建),蒿黑(四川會理), 丁香、臭草、零香菜、五香薄荷、巴西香草、氣香草、矮糠等[7]。英文名Basil。

㈣ 沉香樹 能盆栽嗎

可以,他長得受限制於盆的大小的。
1、生長環境
喜生於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邊陽處疏林中。一般生於海拔400米以下,在海南可上達1000米。 分布區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及其以南,屬高溫多雨、濕潤的熱帶和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19-25℃,1月平均溫13-20℃,7月平均溫約28℃以上,極端最低溫偶可下達零下(-1.8)℃,年降水量1600-2400毫米,相對濕度80-88%。喜土層厚、腐植質多的濕潤而疏鬆的磚紅壤或山地黃壤。多生於山地雨林或半常綠季雨林中。為弱陽性樹種,幼時尚耐庇蔭。
2、沉香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經風吹雨淋後,剩餘不朽之材,稱為「倒架」。
第二種倒伏後埋於沼澤,經歷生物分解,再於沼澤區撈起者,稱為「水沉」。
第三種倒後埋於土中,受微生物菌分解腐朽,剩餘未腐部份稱之「土沉」。
第四種為活體樹經人工砍伐,置地後經白蟻蛀食,剩餘之部位稱為「蟻沉」。
第五種為活樹砍伐所採摘者,稱為「活沉」。
第六種為樹齡十年以下者,已稍具香氣,稱為「白木」。
3、植物文化
沉香是我國沿用歷史相當久遠的珍貴中葯。沉香樹為主根向下生長之深根系弱陽性樹種,是最好的水土保護者。沉香成長過程中,不需噴灑農葯,不會危害土質及人體的健康。沉香還有驅蟲但不會殺蟲的特性,有益於生態維護。發展沉香栽培生產,既是解決資源緊缺,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創匯的有效途徑,又是廣大群眾和農業企業脫貧致富的可靠保證。

㈤ 菜果盆景的種植方法

種什麼蔬果,一方面要根據個人愛好和需要而定,一方面要考慮自家陽台的環境條件適合哪些蔬菜。一般說來,如果空間允許,大多數蔬菜瓜果都可在陽台上栽種。所謂陽台的環境條件,最主要就是陽台朝向和陽台封閉情況。朝向決定著陽台的光照條件,而陽台封閉情況則決定了陽台的溫度條件。全封閉陽台冬季溫度也較高,所受溫度限制較小,可選擇的蔬菜范圍也比較廣,基本一年四季都可栽種蔬菜。半封閉或未封閉陽台冬季溫度較低,一般不易在冬天栽種蔬菜,夏天太陽直射導致溫度過高,也要注意遮光保護蔬菜。

更重要的是陽台的朝向,在溫度允許的條件下,一般要根據陽台朝向選擇蔬菜。
朝南陽台為全日照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是最理想的種菜陽台。幾乎所有蔬菜都是在全日照條件下生長最好,因此一般蔬菜一年四季均可在朝南的陽台上種植,如黃瓜、苦瓜、番茄、菜豆、金針菜、番杏、芥菜、西葫蘆、青椒、萵苣、韭菜等。此外,蓮藕、荸薺、菱角等水生蔬菜也適宜在朝南的陽台種植。冬季朝南陽台大部分地方都能受到陽光直射,再搭起簡易保溫設備,也可以給冬季生產蔬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朝東、朝西陽台為半日照,適宜種植喜光耐陰蔬菜,如洋蔥、油麥菜、小油菜、韭菜、絲瓜、香菜、蘿卜等。但朝西陽台夏季西曬時溫度較高,使某些蔬菜產生日燒,輕者落葉,重者死亡,因此最好在陽台角隅載植蔓性耐高溫的蔬菜。在夏季,對後面樓層反射過來的強光及輻射光也要設法防禦。
朝北陽台全天幾乎沒有日照,蔬菜的選擇范圍最小。應選擇耐陰的蔬菜種植,如萵苣、韭菜、蘆筍、香椿、蒲公英空心菜、木耳菜等。在夏季,對後面樓層反射過來的強光及輻射光也要設法防禦。
哪些蔬菜最適在陽台栽種?
周期短的速生蔬菜:小油菜、青蒜、芽苗菜、芥菜、青江菜、油麥菜
收獲期長的蔬菜:番茄、辣椒、韭菜、芫荽、香菜、蔥、等
節省空間的蔬菜:胡蘿卜、蘿卜、萵苣、蔥、姜、香菜
易於栽種的蔬菜:苦瓜、胡蘿卜、姜、蔥、生菜、小白菜
不易生蟲子的蔬菜:蔥、韭菜、番薯葉、人參草、蘆薈、角菜
作為初學者可選擇易於種植的蔬菜或速生菜。例如,青江菜和油麥菜這兩種速生菜全年皆可種植、且生長較快速約五、六周即可採收。而苦瓜、蔥、姜、等適應性強,且本身有股特殊味道,因此昆蟲不喜接近,不需用農葯、化肥也能生長得很好。

㈥ 如何種植新式盆景"盆栽蔬菜

1.容器
家庭種菜幾乎任何類型的容器都可用,只要它足夠堅固、能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排水通道。除了傳統的花盆、花槽等專業容器外,許多生活中的器物如塑料盆、提桶、花箱、花槽、木箱、鋁皮叢局脊箱、鍍鋅鐵皮箱、塑料盒、壇子、食品罐,甚至浴缸、輪胎、麻袋、燒烤盤等稍加裝飾都可以成為別出心裁的「迷你菜園」,只要保證它們的底部有排水孔的設計。當然也可以購置專用的家庭種菜容器種植箱,根據家居空間的實際情況自由組合,可高可矮,可大可小,可堆疊,也可搭架。
2.光照
大部分蔬菜都喜陽,所以在家種植蔬菜要保證充足的光照,通常來說,每日有3 小時滲滲以上的光照就能滿足蔬菜的生長條件了。如臘豎果光照不足,蔬菜會長得又細又長,導致倒伏。特別喜陽的蔬菜有黃瓜、苦瓜、番茄、菜豆、金針菜、番杏、芥菜、西葫蘆、青椒、萵苣、韭菜等。
3.此外,蓮藕、荸薺、菱角等水生蔬菜也喜陽,可以放置在光照最好的地方。半耐陰蔬菜,如洋蔥、油麥菜、小油菜、韭菜、絲瓜、香菜、蘿卜等可種在光照不太充足的地方。耐陰的蔬菜如萵苣、韭菜、蘆筍、香椿、空心菜、木耳菜等,可以種在光照弱或無直射光的地方。

㈦ 贊美紅薯盆景的詩句

1. 關於紅薯的詩句

2. 關於紅薯詩句
關於紅薯的詩句 1. 關於地瓜的古詩
1、《和陶酬劉柴桑》宋代:蘇軾

原文: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譯文:紅薯與紫芋的芽牆在圍牆的四周。山葯和紫芽開花時放出類似幽蘭的香氣,夏天開放不與秋菊爭霜。

2、《詠地瓜 其一》清代:徐宗勉

原文:

薯蕷登場共有年,栗薪無用架中田。

何曾守護勞王父,猶憶耘鋤仰昔賢。

譯文:地瓜在這一年登場了,木柴因為沒有用而架在田裡。何曾以前守護勞王的父親,在鋤地是起了昔日的聖賢。

3、《詠地瓜 其一》清代:黃化鯉

原文:

獸掌龍蹄並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

自從海外傳嘉植,功用而今六穀爭。

譯文:和獸掌龍蹄一樣有名,在地里均勻的種植。這是從海外傳入的植物,現在的功用可以和六穀爭。

4、《詠地瓜 其三》清代:黃化鯉

原文:

味比青門食更甘,滿園紅種及時探。

世間多少奇珍果,無補饔飧也自慚。

譯文:味道好像青門吃著卻非常甘甜,滿園的紅色嫩芽探出頭來。世間多少奇珍異果在它面前也自慚。

5、《海邊耕》清代:洪繻

原文:

撥沙拔茅鋤作園,耕時十旬九旬喂。

夏畦冒雨種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

譯文:在田地里鋤草,耕地的時候是十旬九旬。夏天冒雨種地瓜,秋天的霜把芽都凍死了。
2. 關於紅薯的詩歌
和陶酬劉柴桑【宋·蘇軾】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不思馬少游。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雲新居【宋·蘇軾】半園荒草沒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不如還叩仲尼居。紅薯打油詩【佚名】舊年果腹不願談,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顛倒他不顛,自有真情在心間.羞為王侯桌上宴,樂充粗糧濟民難.若是身價早些貴,今生不怨埋沙鹼地瓜【佚名】鄰家刨紅薯,贈我一籃筐。

豆秸火煨熟,賽板栗綿香。七律·紅薯【佚名】原野土坡地幾壟,披蓑帶笠穀雨種。

綠葉玉莖陽光照,藤蔓根壯雨露濃。風暴雷電烈日烘,埋頭掙扎泥下紅。

苦難貧窮救命時,香沙充飢立大功。
3. 描寫「紅薯」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紅薯」的詩句有

1.《和陶勸農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豈無良田,膴膴平陸。

獸蹤交締,鳥喙諧穆。

驚蹤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飽耆宿。

2.《疏屋詩為曹雲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總名曰疏。

品題有圃,樹藝有書。

衡縱町畦,周繞屋廬。

繚以樊垣,經父溝渠。

晨出抱瓮,夕歸荷鋤。

有蔓必薅,有蝗必驅。

風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雞桑鵝,籜龍棕魚。

馬齒鹿角,鼠尾虎須。

薯蕷蔓菁,杜蘅蘼蕪。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氈芋凝酥敵少城,土薯割玉勝南京。

合和二物歸藜糝,新法儂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行歷茶岡到葯園,卻從釣瀨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蕭散,不雨不晴天晏溫。

薯蕷傍籬寒引蔓,菖蒲絡石瘦生根。

參差燈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門。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見湖州直在太湖東,香楓成林橘青蔥。

山川迢迢麗村渚,秋城淡淡遮蒼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風俗清朴勤桑農。

充腸非獨多薯蕷,宴客兼有錦鯉紅。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擊壤歌年豐。

今歲野夫四十一,追憶往日真如夢。

腐儒營斗粟,閭閻挽長弓。

盜賊如麻亂捉人,流血誰辨西與東?

又聞大戶貪官爵,賄賂漸欲到三公。

豪仆強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縱橫。

皇天無眼見不及,細民愁困何時終?

安得聖人調玉燭,再似隆慶萬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萬國來朝大明宮。

6.《秋興》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白頭韭美腌虀熟,赬尾魚鮮斫鱠成。

卻對盤餮三太息,老年一飽費經營。

7.《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雲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半園荒草沒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不如還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龐公任本性,攜子卧蒼苔。

9.《采葯》

年代: 唐 作者: 王績

野情貪葯餌,郊居倦蓬蓽。青龍護道符,白犬遊仙術。

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時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經,坐檢神農帙。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

地凍根難盡,叢枯苗易失。從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質。

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10.《和張簿韻》

年代: 宋 作者: 張嵲

平昔志升車,年來但芒屨。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數。

及茲復入山,始覺離亂苦。

行行望遠峰,山村猶幾許。

風清初戒寒,雲垂欲收雨。

羸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樹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滿山川,微煙澹村塢。

經過竹籬側,倦極欣一語。

三鍾應昔志,一室固堪處。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為主。

野盡盡茅茨,山田多瘠鹵。

菽粟工療飢,薯蕷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從公公莫御。
4. 關於「番薯」的詩句有哪些
1. 《詠紅薯》

元代 孫周卿

草團標正對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

2. 《詠紅薯》

祁恪林

紅薯湯,紅薯饃,

沒有紅薯不能活。

吃得口酸血不稠,

昔日紅薯好處多!

3. 《七絕·詠紅薯》

不似百芳春絢爛,只和藤葉共雲霞。

寒來願向爐中烤,一捧丹心到汝家。

4. 《詠地瓜》

蔓延壟畝綠崢嶸,

根入泥中系眾生。

百卉邀功爭寵鬧,

薯君務實不求名。

5. 《華夏詩風》詠紅薯

——劉福成

紅薯一身皆為寶,

非常時期救百姓。

莖塊熟生能充飢,

多餘想法深加工。

葉蔓人畜均好菜,

干藤余渣再利用。

一年四季賜眾生,

祖孫三代承恩情。
5. 贊美紅薯的詩詞
1、詠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薯蕷登場共有年,栗薪無用架中田。何曾守護勞王父,猶憶耘鋤仰昔賢。

交錯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一篇。

譯文:

薯種蕷麥登場共有年,栗薪沒有用架中田。何曾守護慰勞王父,還記得從前的賢人除草鋤抬頭。

交錯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一篇。

2、詠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齕還留菜色無。篝滿爭如收黍稷,藤抽果爾敏蒲廬。

翻匙雪共齏成粉,切玉香同筍入廚。風雨調和疆場辟,蒼生長飽海東隅。

譯文:

怎麼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無。點滿爭如收黍稷,藤條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雪一起搗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筍進入廚房。風雨調和戰場開辟,人類長飽海東隅。

3、詠地瓜 其一

清代:黃化鯉

獸掌龍蹄並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自從海外傳嘉植,功用而今六穀爭。

譯文:野獸掌握龍蹄都有名字,均勻均勻禹甸種初成。從海外傳俊,功效而現在六穀爭奪。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當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義士不須勞指囷,將軍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並山芋喚地瓜。一自島隅分種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譯文:

番薯在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正義的人不須勞累手指屈曲,將軍什麼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給天府,喜都山芋喚地瓜。一個從島角分別種植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5、和陶酬劉柴桑

宋代:蘇軾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

不思馬少游。

譯文:

紅色和紫色芽薯,遠插牆四周。而且放幽蘭春,不要爭霜菊秋。

嚴冬在瓮盎,磊磊勝利農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夠再次經過這不,不想馬少游。

(7)芥香盆景擴展閱讀: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

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番薯

關於紅薯詩句 1. 關於紅薯的詩歌
和陶酬劉柴桑【宋·蘇軾】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不思馬少游。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雲新居【宋·蘇軾】半園荒草沒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不如還叩仲尼居。紅薯打油詩【佚名】舊年果腹不願談,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顛倒他不顛,自有真情在心間.羞為王侯桌上宴,樂充粗糧濟民難.若是身價早些貴,今生不怨埋沙鹼地瓜【佚名】鄰家刨紅薯,贈我一籃筐。

豆秸火煨熟,賽板栗綿香。七律·紅薯【佚名】原野土坡地幾壟,披蓑帶笠穀雨種。

綠葉玉莖陽光照,藤蔓根壯雨露濃。風暴雷電烈日烘,埋頭掙扎泥下紅。

苦難貧窮救命時,香沙充飢立大功。
2. 關於「番薯」的詩句有哪些
1. 《詠紅薯》

元代 孫周卿

草團標正對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

2. 《詠紅薯》

祁恪林

紅薯湯,紅薯饃,

沒有紅薯不能活。

吃得口酸血不稠,

昔日紅薯好處多!

3. 《七絕·詠紅薯》

不似百芳春絢爛,只和藤葉共雲霞。

寒來願向爐中烤,一捧丹心到汝家。

4. 《詠地瓜》

蔓延壟畝綠崢嶸,

根入泥中系眾生。

百卉邀功爭寵鬧,

薯君務實不求名。

5. 《華夏詩風》詠紅薯

——劉福成

紅薯一身皆為寶,

非常時期救百姓。

莖塊熟生能充飢,

多餘想法深加工。

葉蔓人畜均好菜,

干藤余渣再利用。

一年四季賜眾生,

祖孫三代承恩情。
3. 描寫「紅薯」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紅薯」的詩句有

1.《和陶勸農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豈無良田,膴膴平陸。

獸蹤交締,鳥喙諧穆。

驚蹤朝射,猛豨夜逐。

芋羹薯糜,以飽耆宿。

2.《疏屋詩為曹雲西作》

年代: 宋 作者: 邵桂子

草菜可食,總名曰疏。

品題有圃,樹藝有書。

衡縱町畦,周繞屋廬。

繚以樊垣,經父溝渠。

晨出抱瓮,夕歸荷鋤。

有蔓必薅,有蝗必驅。

風披雨沐,日暄露濡。

穉甲怒生,嘉苗蔚敷。

芥姜杞菊,韭薤蒜葫。

薇蕨藜藿,瓜瓞匏瓠。

楮雞桑鵝,籜龍棕魚。

馬齒鹿角,鼠尾虎須。

薯蕷蔓菁,杜蘅蘼蕪。

3.《素羹》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氈芋凝酥敵少城,土薯割玉勝南京。

合和二物歸藜糝,新法儂家骨董羹。

4.《游近村》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行歷茶岡到葯園,卻從釣瀨入樵村。

半衰半健意蕭散,不雨不晴天晏溫。

薯蕷傍籬寒引蔓,菖蒲絡石瘦生根。

參差燈火茆檐晚,童稚相呼正候門。

5.《湖州行》

年代: 清 作者: 魏耕

君不見湖州直在太湖東,香楓成林橘青蔥。

山川迢迢麗村渚,秋城淡淡遮蒼穹。

亭皋百里少荒土,風俗清朴勤桑農。

充腸非獨多薯蕷,宴客兼有錦鯉紅。

白屋朱邸亘原野,黔首擊壤歌年豐。

今歲野夫四十一,追憶往日真如夢。

腐儒營斗粟,閭閻挽長弓。

盜賊如麻亂捉人,流血誰辨西與東?

又聞大戶貪官爵,賄賂漸欲到三公。

豪仆強奴塞路隅,猰貐豺狼日縱橫。

皇天無眼見不及,細民愁困何時終?

安得聖人調玉燭,再似隆慶萬曆中。

天下蚩蚩安衽席,萬國來朝大明宮。

6.《秋興》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白頭韭美腌虀熟,赬尾魚鮮斫鱠成。

卻對盤餮三太息,老年一飽費經營。

7.《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雲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半園荒草沒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不如還叩仲尼居。

8.《昔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龐公任本性,攜子卧蒼苔。

9.《采葯》

年代: 唐 作者: 王績

野情貪葯餌,郊居倦蓬蓽。青龍護道符,白犬遊仙術。

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時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經,坐檢神農帙。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

地凍根難盡,叢枯苗易失。從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質。

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10.《和張簿韻》

年代: 宋 作者: 張嵲

平昔志升車,年來但芒屨。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數。

及茲復入山,始覺離亂苦。

行行望遠峰,山村猶幾許。

風清初戒寒,雲垂欲收雨。

羸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樹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滿山川,微煙澹村塢。

經過竹籬側,倦極欣一語。

三鍾應昔志,一室固堪處。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為主。

野盡盡茅茨,山田多瘠鹵。

菽粟工療飢,薯蕷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從公公莫御。
4. 關於地瓜的古詩
1、《和陶酬劉柴桑》宋代:蘇軾

原文: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譯文:紅薯與紫芋的芽牆在圍牆的四周。山葯和紫芽開花時放出類似幽蘭的香氣,夏天開放不與秋菊爭霜。

2、《詠地瓜 其一》清代:徐宗勉

原文:

薯蕷登場共有年,栗薪無用架中田。

何曾守護勞王父,猶憶耘鋤仰昔賢。

譯文:地瓜在這一年登場了,木柴因為沒有用而架在田裡。何曾以前守護勞王的父親,在鋤地是起了昔日的聖賢。

3、《詠地瓜 其一》清代:黃化鯉

原文:

獸掌龍蹄並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

自從海外傳嘉植,功用而今六穀爭。

譯文:和獸掌龍蹄一樣有名,在地里均勻的種植。這是從海外傳入的植物,現在的功用可以和六穀爭。

4、《詠地瓜 其三》清代:黃化鯉

原文:

味比青門食更甘,滿園紅種及時探。

世間多少奇珍果,無補饔飧也自慚。

譯文:味道好像青門吃著卻非常甘甜,滿園的紅色嫩芽探出頭來。世間多少奇珍異果在它面前也自慚。

5、《海邊耕》清代:洪繻

原文:

撥沙拔茅鋤作園,耕時十旬九旬喂。

夏畦冒雨種地瓜,秋天霜冷枯根芽。

譯文:在田地里鋤草,耕地的時候是十旬九旬。夏天冒雨種地瓜,秋天的霜把芽都凍死了。
5. 贊美紅薯的詩詞
1、詠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薯蕷登場共有年,栗薪無用架中田。何曾守護勞王父,猶憶耘鋤仰昔賢。

交錯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一篇。

譯文:

薯種蕷麥登場共有年,栗薪沒有用架中田。何曾守護慰勞王父,還記得從前的賢人除草鋤抬頭。

交錯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綿綿。剝菹絕勝烹瓠葉,應補農書第一篇。

2、詠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齕還留菜色無。篝滿爭如收黍稷,藤抽果爾敏蒲廬。

翻匙雪共齏成粉,切玉香同筍入廚。風雨調和疆場辟,蒼生長飽海東隅。

譯文:

怎麼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無。點滿爭如收黍稷,藤條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雪一起搗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筍進入廚房。風雨調和戰場開辟,人類長飽海東隅。

3、詠地瓜 其一

清代:黃化鯉

獸掌龍蹄並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自從海外傳嘉植,功用而今六穀爭。

譯文:野獸掌握龍蹄都有名字,均勻均勻禹甸種初成。從海外傳俊,功效而現在六穀爭奪。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當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義士不須勞指囷,將軍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並山芋喚地瓜。一自島隅分種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譯文:

番薯在米度年華,鼓腹安閑海外家。正義的人不須勞累手指屈曲,將軍什麼事感慨量沙。

笑很香粳供給天府,喜都山芋喚地瓜。一個從島角分別種植後,風流隨處詠桃花。

5、和陶酬劉柴桑

宋代:蘇軾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

不思馬少游。

譯文:

紅色和紫色芽薯,遠插牆四周。而且放幽蘭春,不要爭霜菊秋。

嚴冬在瓮盎,磊磊勝利農耕地。淇水上白玉延,能夠再次經過這不,不想馬少游。

(7)芥香盆景擴展閱讀: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

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番薯

㈧ 香草味冰激凌的「香草」是哪種植物

香草不是什麼草葉來子。而是蘭科植源物香莢蘭的果實。

香莢蘭原產中南美,對與中南美的土著居民來說,香草和可可豆一樣,被視為奉獻給神的食物。不過,原始用法很抱歉——以巧克力漿為主料,添加了紅土、玉米粉、辣椒面和香草碎屑,然後打出了豐富的泡沫。西班牙探險家對此評價是像泔水一樣。

後來,西班牙人把這種植物帶到了東南亞和馬達加斯加,這種作物發揚光大了,成就一種特殊的食物味道——香草味。

㈨ 檸檬草(香茅)的種植方法

檸檬草也叫檸檬香茅,是熱帶的芳香草。之所以被人稱為檸檬草是因為其天然含有檸檬的香氣,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本文主要介紹檸檬草的種植方法。

檸檬草適應性極強,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喜光照充足,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以較為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檸檬草喜高溫、水分充足的地區,檸檬草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檸檬草多為叢生,因此野生的檸檬草一般都成簇出現。檸檬草全長半米至一米左右,顏色從灰綠色到深綠色,很好辨別。

檸檬草繁殖為分株繁殖,種植期4月—6月,開花期:8月—10月,採油用的最好在種植後過3至4個月進行第一次刈割,在這之後每過40天到50天刈割一次,一年可進行3回~4回收獲,過三四年要移栽,調理用的葉子是利用葉的基部。

檸檬草(香茅草)如何種植?

在種植檸檬香茅草盆栽前,需要先整理土地。選地:檸檬香茅草盆栽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鹼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類、豆類、蔬菜為好。

整地: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農家肥,壟作行距40厘米一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於種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細。

香茅草盆栽

檸檬香茅草盆栽如何種植呢?檸檬香茅草盆栽採用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宜播方式有條播或撒播。春季播種在終霜結束前6天—8天為好,為了市場均衡供應,可以每10天一15天播種一批,為了冬季上市,播種時間應在初霜期前80天一90天。為了一次出全苗,播種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濕度,覆土要淡,要鎮壓。

擴展閱讀:香茅的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表,祛瘀通絡。治感冒頭痛,胃痛,泄瀉,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嶺南采葯錄》:"散跌打傷瘀血,通經絡。頭風痛,以之煎水洗。將香茅與米同炒,加水煎飲,止水瀉。煎水洗身,可祛風消腫,解腥臭。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②《陸川本草》:"發表退熱,消腫止痛。主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感冒身熱。"

③《四川中葯志》:"祛風濕,散涼寒。治筋骨疼痛及半身麻木。"

④《廣東中葯》Ⅱ:"治頭暈,頭風,風痰,鶴膝症;煎水飲可以止心痛。"

⑤《貴州草葯》;"補虛,止咳,鎮痛,寧心。"

香茅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香茅的禁忌注意

一般人均可使用。

香茅的選方

①治風寒濕全身疼痛:香茅一斤。煎水洗澡。(《四川中葯志》)

②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錯(即辣子膏葯)、土荊芥各一兩。搗絨加酒少許,炒熱包痛處。(《貴州草葯》)

③治心氣痛,胃痛,肺病:茅草茶,煎水服。(《貴州民間葯物》) ④治虛弱咳嗽:茅草茶二兩。煎水當茶服。《貴州民間葯物》

㈩ 羅馬甘菊的多種用途

香精油製品及香料在國外早已形成了一種產業,並且這種產業不斷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也正租判在發展羅馬甘菊產業,並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中國也曾見過一些地區引種某種羅馬甘菊試種成廳則功的報道,但沒有形成大的產業。一些了解羅馬甘菊產業的人,建議中國西部應進行羅馬甘菊產業的開發。羅馬甘菊在一些大城市種植,主供應五星級飯店,如北京、上海等。 國內一些高檔餐館也開始使用一些羅馬甘菊,相信將來會有所發展。中國先後引進成功的歐洲羅馬甘菊品種有20多個,這些品種除作盆栽觀賞聞香外,還可作保扮型棚健蔬菜、佐料、制茶、提取香精和加工香囊、香枕等多種用途。歐洲羅馬甘菊盆景是花卉市場上的搶手貨,發展前景誘人。其精品有荷蘭薰衣草、西班牙牛至、土耳其荊芥、茉莉孿那、西羅馬甘菊、香薄荷、紅羅勒、香蘭及香芥等。歐洲羅馬甘菊在中國大分地區適宜種植,個人種植作盆景或保健蔬菜可直接上市,如進行深加工,可製作保健香茶、提取天然高檔香精或加工成保健香囊及香枕等系列產品,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熱點內容
合力蘭花廠 發布:2025-05-11 02:50:51 瀏覽:394
百合篇本子 發布:2025-05-11 02:39:32 瀏覽:267
蒜蓉西蘭花的做法視頻 發布:2025-05-11 02:38:28 瀏覽:239
時令盆景 發布:2025-05-11 02:34:16 瀏覽:211
紋身捧玫瑰 發布:2025-05-11 02:33:29 瀏覽:779
棉花保鮮花根 發布:2025-05-11 02:28:47 瀏覽:742
恆好櫻花 發布:2025-05-11 02:25:03 瀏覽:828
鮮花放的久 發布:2025-05-11 02:24:53 瀏覽:583
茶花女種子 發布:2025-05-11 02:20:31 瀏覽:696
七夕音樂詞 發布:2025-05-11 02:19:55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