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縣盆景
⑴ 焦作名勝古跡 風物特產 民俗風情
首先介紹下焦作的名勝古跡:
一、焦作市
1、昭惠王行宮
在焦作市山陽區百間房鄉李貴作村東北。廟建於北宋政和年間(1111-1118),殿宇巍峨,清順治、嘉慶、道光屢有修復。大殿是一座元代木結構建築,雄偉壯觀,坐北朝南,面闊8.54米,進深6.44米,單檐懸山頂。結構基本上保存了元代木結構建築特徵,且保留了部分元代以前的構件。該殿是河南省元代木構建築中純度較高、時代較早、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一座。
2、老萬庄金代壁畫墓群
在焦作市西北郊老萬庄村西的向陽山坡上。地面現存石羊、碑座遺跡。1973年發現墓葬,後發掘清理其中3座。均為金代仿木結構磚砌壁畫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頂,以彩繪木棺作葬具。墓壁上滿繪大型人物彩色畫,三號墓正北壁繪頭戴展角巾,身穿朱紅圓領長袍,端坐椅上,似為墓主人,余者皆為男女侍從形象。其中二號墓出土的彩繪木棺,外觀精巧別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物故事畫。
3、山陽城
在焦作市東南4公里牆南村的北側。地處太行山麓,北面靠山,南臨黃河,丘陵起伏,地勢險要。城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周長約5公里,九門九關,城牆寬14-16米,殘高4-6米,夯築而成。秦時長信侯曾居此。東漢末,曹丕篡位又封獻帝於此。城址猶存,城北尚有獻帝冢。
4、許衡墓
在焦作市西南5公里的許氏墓群中。墓群佔地600畝。神道南有敕建牌坊一座,過坊建高大碑樓一幢,內立乾隆御祭碑一通。再北又一高大碑樓,內立歐陽文撰神道碑一通。碑樓與牌坊兩旁,有石獅、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共5對。碑樓後有磚築享堂3間,內置石案。過享堂即許衡墓冢,高9米,冢前立石碑一通,上題「元儒許文正公之墓」八字。墓前兩旁排列手捧笏板石翁仲兩對。墓區蒼松參天。許衡(1209-1281),宋元之際學者,河內(今沁陽)人。
二、沁陽市
1、天寧寺三聖塔
在沁陽市區內。金大定十一年(1174年)建。塔門南向,平面方形,下為石台座,共13層,高約30米。塔內設塔心室和環轉的梯道,梯道兩側施須彌座,其上設佛龕多處,頂為穹窿頂。這種密檐式方形磚塔,外形與唐代同類型磚塔相似,內部結構又與宋塔類同,別具一格。
2、懸谷山摩崖造像
在沁陽市區西北45里懸谷山貞谷寺東北崖壁上。有洞窟兩處,佛龕6個。第一、二龕均雕一佛二菩薩。此二龕造像均為唐代以後作品。第3龕內為一立佛,可能為宋代雕刻。四五兩龕並列,東為一佛二菩薩二力士,西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均為唐代作品。第6龕門為壺門形,內雕一佛二菩薩,亦為唐代造像。第一洞窟在第3龕之東,為擬雕未成之窟。第二洞窟長方形,穹窿頂,雕像多殘,後壁龕內的雕刻可能為明清所刻,洞壁上滿雕小佛龕。
3、清真寺
在沁陽市內自治街。俗稱北大寺。建於明代,清代重修。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伊斯蘭教建築。前有廈殿,面闊3間,單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後為客庭,面闊3間,綠璃璃瓦覆頂,建於清初。客庭四隅有4座講堂,均為清末單檐硬山建築。客庭後的大拜殿為長方形,綠琉璃瓦覆頂,此殿為清代建築,保留少許明代構造。拜殿後為主殿,挺拔高聳,頂部所有構件均為藍琉璃質,殿內不用樑柱。其北有女寺一座,雖為小型建築,但平面布局保存較好。
三、孟州市
1、韓愈墓
在孟州市城西韓庄村。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牆。翠柏蓊鬱,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韓愈(768-824),號昌黎,河陽(今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
四、修武縣
1、勝果寺塔
在修武縣城西南隅。塔東向,平現呈八角形,為九級樓閣式磚塔,高26.15米。塔身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其寬度逐層收斂,使整個塔身輪廓呈拋物線形。各層檐下均用仿木結構的斗拱裝飾。其特點是塔外形呈八角形,塔心室則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僅施於塔內,還沿塔身外壁進入相鄰塔門,拾級登高,直達塔頂。
2、馬坊泉
在修武縣城東北10公里的馬坊村。南北長390米余,東西寬130餘米。馬坊泉在海蟾宮,雖旱不涸。海蟾宮在馬坊村原真清觀中,因邱長春書《海蟾宮入道歌》而得名。海蟾子為五代時燕劉守光的宰相,名劉操,後棄官游覽名勝居此。真清觀早已無存。現存的海蟾宮為明代建築,清代復修。附近尚有聖井泉、海子泉、龍母泉、吳公泉和馬坊泉合稱五泉。
3、雲台山(☆☆☆☆☆)
距焦作市30多公里。因山頂常有雲霧繚繞,後改名雲台山。全山可分為奇峰秀石景觀等景區。奇峰秀石景觀以茱萸峰為代表,海拔1304米,因峰上遍有茱萸得名。潭瀑景觀主要集中在老潭溝和小寨溝,以老潭溝中的雲台山大瀑布為最雄,落差310多米,為全國之冠、亞洲第二。最秀的是小寨溝山水,小寨溝長1.5公里,兩岸高山聳立,中為峽谷,溪流涓涓,泉、潭、瀑比比皆是,號稱「潭瀑川」。
宗教景觀有真慶宮、萬善寺、元帝觀等,真慶宮在雲台頂下院,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萬善寺在真慶宮與元帝觀之間,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元帝觀在茱萸峰頂,舊時香火很盛。歷史文化景觀主要集中於百家岩景區,百家岩古稱柏岩,又稱百家言,含「百家爭鳴」之意。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相與友善游於這里的竹林,號稱「竹林七賢」。現存有嵇康醉劍池、劉伶醒酒台等遺跡,並有唐宋以來石刻多處。盆景峽谷景觀主要在溫盤峪。集溪泉潭瀑於一谷。
五、溫縣
1、盟誓遺址
在溫縣東北武德鎮西張計村。1980年對盟誓遺址考古發掘,發現盟書7000多片,羊骨架坑30多個。該盟書屬宗盟類,其字體書法、體例與山西侯馬盟書相近。遺址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70米,過去是個高土檯子。在西張計村西發現一座古城遺址,經勘察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1300米,面積約182萬平方米。據《史記》記載,當為春秋時晉國的州城城址。盟誓遺址在古城東城牆北壁的外側,與古城有密切關系。
2、慈勝寺
在溫縣西北大吳村。創建於五代。原有主殿5座。現存的大雄殿、天王殿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結構精巧嚴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奪目。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圖,人物目光炯炯,是研究我國元代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經幢,共13節,高5米,為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額,造型古樸大方,書法遒勁,素有「銀鉤鐵畫」之稱。寺內保存有明天順五年(1461年)大鐵鍾一口,重達500多公斤。
六、武陟縣
1、千佛閣
在武陟縣城南大街北端。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因閣內佛像很多,故名。閣為三重檐歇山十三脊迴廊式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閣頂用綠色琉璃瓦覆蓋。閣內頂部繪陰陽五行、天乾地支、八卦太極等圖案,為明清時期佛道合一的反映。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宏偉,雕工精湛。
2、妙樂寺塔
在武陟縣城西南8公里。寺早毀,唯塔獨存,為河南省現存形制最大的五代磚塔。塔平面方形,十三層疊澀密檐式,高20餘米,塔身輪廓略呈拋物線形,巍峨挺拔。塔檐用疊澀磚砌,具有唐代磚塔的建築特徵。塔身南壁2-13層各闢一龕,內置銅佛;其餘壁面,間或辟設佛龕,亦置銅佛。塔心室為方形,每層設樓板和樓梯,現已不存。
3、嘉應觀
在武陟縣城東13公里廟宮村。南距黃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建。相傳黃河修堤時雍正帝駕臨,扳石填基,故觀前的堤壩至今仍稱御壩。觀內現存殿宇100餘間,皆採用清代官式建築形制,規模雄偉。觀前山門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應觀」,門周石雕5條奔龍和海水、雲氣等,技藝頗精。門左右有掖門,山門內兩側為重檐歇山式鍾鼓樓,正中為御碑亭。亭內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的銅碑,高430厘米,下為獨角獸碑座,側刻龍紋。亭後為前殿,其側有配殿4座。前殿之後有大殿,面闊7間,重檐歇山。藍琉璃瓦覆頂,殿檐下層層斗拱相承,殿內雕梁畫棟,殿前月台寬坦,建築雄偉,金碧輝煌。大殿後有禹王殿,面闊7間,重檐硬山,巍峨壯觀。山門外青石基座上,有清代鐵獅一對。
七、博愛縣
1、月山寺和塔林
在博愛縣城北7.5公里太行山麓。四面群山環抱,相傳建於唐代,明永樂三年(1405年),以其山勢似月,定名月山寺。當時規模宏大,分東、西、中三個院落,和尚達500餘名。清乾隆帝曾在此居住數月,賜匾、賦詩並增修寺院。當時寺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說。後因戰亂,多已無存,僅有御碑亭2個,碑碣15通和塔林1處尚存。塔林在寺西側,現存明清兩代舍利塔11座,由山下至山上排列長達500米。山頂為蒼公大師寶塔,高約5米。月山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外頗有影響。
其二,介紹下焦作的風物特產:
有四大懷葯:懷山葯(鐵棍山葯)、懷菊花、懷地黃、懷牛膝;
懷慶府的驢肉
五里源的松花蛋
武涉油茶
武陟縣油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特產,在焦作名吃中堪稱一絕,既是飯,又是茶。它是由多種天然綠色食品麵粉、花生、芝麻、豆類、果仁等加上多種天然調料精製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滋補功能。由於它味感純厚、香氣馥郁、濃而不膩、淡而不寡、製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馳名國內外,遠銷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其三、焦作的民俗風情
其實民俗風情焦作的和北方其他地方的基本都一樣。
⑵ 東莞旅遊景點
鴉片戰爭博物館
東莞鴉片戰爭博物館,又名虎門林則徐紀念館,位於虎門鎮解放路的盡頭,是中國古遺址專門性博物館。博物館前身為1957年建立的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改名為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同時增設館名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是收集、陳列、研究林則徐及鴉片戰爭文物史料的紀念性博物館。館區分乎搜為本館部、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遠炮台管理所三個部分。博物館注重文物收藏與研究,館藏銷煙池木樁、木板、鴉片煙具、林則徐手跡等文物,還有大炮、炮子、火葯缸、火葯埕、大刀、長矛等抗擊英軍時用過的武器和繳獲英軍的洋槍、洋炮等,數量達3000多件(套)。是反映鴉片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抵禦列強、反抗侵略的有代表性的物證。
鴉片戰爭博物館環境優美,外部建築特色鮮明。館區正門是一座城堡式的門樓,迎面處屹立著一座粉紅色的大型群雕。雕像正中為橫刀欲躍,持戟怒視的英雄,側面兩人則撫炮而立,他們正是我國人民抗擊西方列強的英勇寫照;沙角、威遠炮目的炮台、古炮、暗室、戰巷滑余、兵房則體現了鴉片戰爭的海戰氣氛,觸摸著冰冷的牆壁,那鴉片戰爭中的場場戰役凝聚於眼前,將人們帶回到了百年前虎門軍民抗強敵、御外侮、揚國威的歷史長廊之中,去感受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虎英郊野公園
坐落於東莞黃旗山麓,東城新城市中心區,毗鄰峰景高爾夫球場、新世界花園、愉景花園,佔地900多畝,湖水面積290畝。虎英郊野公園聚百山之石,精心構思,建成了雕塑園、虎英閣、雲雨橋、活力廣場、羅馬柱廊、情人島、露天游泳場、歡樂谷燒烤園、兒童樂園等豐富景點。置身虎英郊野公園讓您摒棄都市喧囂,盡賞田園美景。
>>旗峰公園
園內有海拔189米的黃旗山,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稱「黃嶺」,是東莞的象徵。「黃旗嶺頂掛燈籠」是民間傳說的東莞八景中的第一景。山下有建於宋代的黃旗觀音古廟,逢年過節,遊人如潮。山麓尚存古井,名「廉泉」。
>>榴花公園
位於莞龍公路與莞碣公路的交匯點的銅嶺,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約470年歷史),塔身高三十多米。榴花公園內有花溪銀塘、弘化寺、神仙床、七娘潭、銅鼓角等豐富的傳說和文物遺跡;周圍有鰲峙塘的許公岩、徐景唐故居、海潮奄,余屋的余屋進士牌坊等旅遊景點。此外還有建於明代的榴花塔(抗日戰爭時期東莞人民在此打響抗日第一仗)、榴花抗日紀念亭、熊飛古墓以及剛建成的園林勝景匯芳園(由畫廊、將軍祠等組成)。
>>威遠炮台
介於番禺和東莞兩市之間,前臨穿鼻洋,兩岸諸山對峙,江中有大虎、小虎、上橫檔等。紅岩石島屹立,狀若門戶,奇險天成,成為珠江口江防要塞。當年林則徐,關天培為抵禦外侮,在虎門兩岸,江中小島構築沙角、威遠、鎮遠和靖遠炮台,橫江布下班鐵鏈,使之成為「金鎖銅關」。
>>石碣鎮袁崇煥紀念園
袁崇煥(公元1584~1630)是我國著名民族英雄,明朝末年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當年,在抗擊清軍入關中,屢建奇功,先後擊敗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督師薊、遼,扼守山海關,捍衛京師,立下豐功偉績。後遭讒毀,天下冤之。袁崇煥之死導致明皇朝的迅速瓦解和最後覆亡,他忠貞不阿的報國精神為世代所景仰。
石碣鎮及水南村決定籌建袁崇煥紀念園,佔地11萬平方米。還在園內興建明代民居、烽火台、長城及影視街、攝影棚等,供影視、廣告外景拍攝及旅遊參觀。
袁崇煥故居位於廣圳鐵路石龍車站西側,依傍東江,山青水秀,袁崇煥故居是在遺址上重建的,遺址原名袁屋墩,改革開放前尚存屋牆基等。現故居長42米,寬28米,佔地面積1176平方米。其故居建有袁督師祠、雕像、衣冠冢。
>>虎泉山莊
位於虎門鎮大人山牛子崗。此山崗毗臨林則徐紀念館,原為廣東水師駐地,現為太平自來水公司所在地。經該公司的精心設計,山莊依山而築,林蔭復道,由經通幽,虎泉飛瀑,古城牆連綿2公里,林則徐石像屹立山頂,氣宇軒昂。
>>萬江金鰲洲
位於廣東東莞市萬江區金泰管理區的金鰲洲塔,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落成於明天啟四年(1624)。據悉,建塔之目的為「以培風氣,亦堪興家所宜也」。該塔曾在清乾隆初傾塌,乾隆二年重建。從1989年起,東莞市政府撥款歲讓歷對該塔進行維修,1993年完工,基本保持了原有風貌。
金鰲洲塔為平面八角形,塔身分九層,屬樓閣式繞平座磚石塔。塔剎採用生鐵鑄成,上豎1個銅葫蘆,頂層稜角有8個響鈴。這座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金鰲洲塔,至今吸引著許多中外遊人前去觀賞,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市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始建於1913年,因有石如盂故稱盂山公園。如今人民公園總面積23公頃,園內游樂設施完備,亭台樓閣相映,樹木青翠高大,各類觀賞樹種達一百多種,紅橋綠水,荷塘月色,竹樹夾道,到處鳥語花香。人民公園是一個集生態休閑、康體健身、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觀音山森林公園
位於素有「小香港」之稱的樟木頭鎮境內,是集生態觀光和宗教文化旅遊為一體的主題公園。園區總面積為26178畝,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別號「南天聖地」。觀音山森林公園一年四季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負離子含量極高。巨大的玄武岩觀世音菩薩像雄踞海拔高達488米的觀音山頂,像高33米,重達3000多噸,面目栩栩如生。觀音廣場總面積10000平方米。公園內娛樂中心佔地50000平方米,全國著名的吳橋雜技團長期駐場表演。另有燒烤場、攀岩區、射箭場、天然氧吧(佛緣路)、森林小徑(菩提徑)等。
>>石龍金沙灣公園
位於石龍鎮東江河畔,與美麗的西湖堤岸和優美的椰林公園遙望,構成石龍迷人的「一河三埠」景色。園內花香草翠,綠樹成蔭,迴廊曲徑,亭台水榭;還有噴泉、小廣場。目前園內正在安裝罕見的百米大型《石龍古鎮圖》石雕。
>>東莞可園
「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關於可園的名字,有不同解釋,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這個庭園「可堪游賞」。
雖然可園佔地面積不大,但園中建築、山池、花木等景物卻十分豐富。造園時,運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再現大自然的景色。全園共有一樓、六閣、五亭、六台、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房,通過130餘道式樣不同的大小門及游廊、走道聯成一體,設計精巧,布局新奇。
園門前有一片蓮塘,入門穿過客廳來到擘紅小榭後,雄奇、幽深的園景便逐漸展現在眼前。循環碧廊徐徐觀賞,可看到拜月亭、瑤仙洞、蘭亭、曲池、拱橋,以及藏書閣、釣魚台、曲橋、小榭等,可說是處處有景,景景不同。
可園的第一大特點是:四通八達。把孫子兵法融匯在可園建築之中,成為整座園林的一大特色。全園亭台樓閣,堂館軒榭,橋廊堤欄,共有130多處門口,108條柱棟,整個布局有如三國孔明的八陣圖,人在園中,稍不留神,就像進入八卦陣一般,極可能會迷失路徑。
可園的第二大特點是:雅意文風。張敬修雖然身任武職,但對琴棋書畫造詣頗深。所以整個庭園雖偏於武略,但局部都顯得文風雅意極濃髓。
步入庭園,展現眼前的是遠近聞名的環碧廊。長廊環繞整座園林,環長廊一周,全園景色可盡覽無遺。環碧廊的開端設在「擘紅小榭」之中。「擘紅」是剝荔枝的意思,擘紅小榭就是主人邀請文友品嘗荔枝的地方。過擘紅小榭,第一處景點是桂花廳,這是園中的餐廳,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清水魚池和「人工空調」。
「可堂」是可園最庄嚴的建築,四條紅石柱並列堂前,顯得氣派不凡。堂外左右兩廊長花基,秀麗中蘊藏著庄嚴肅穆。右前方設一小台名「滋樹台」,為專門擺設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築一大石山,狀似獅子,威武雄壯,其間建一樓台,人稱獅子上樓台。每逢中秋佳節,月圓之夜,人們登台賞月,可盡覽秋色。再往前行,環碧廊便到盡頭。
>>卻金亭碑
立於嘉靖二十年(1542年),碑高1.84米,寬102米。記載當時番禺縣尹李榿整治對外通商中的腐敗行為,深得外國商人的敬重,外商籌得一百兩銀送給李榿以示感謝,但李榿堅決不受。最後,外商請求將這筆線建亭,以表彰李榿的廉政。得到批准後,便在當時東莞最公眾的地方,演武場築亭、建坊、立碑、掛匾。
>>石龍中山公園
位於石龍鎮太平路,1924年建成,是為紀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而命名。公園總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公園內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甫紀念亭、有東征時當年周恩來講演的露天舞台以及周恩來塑像和「舉重之鄉」運動員雕塑等。
http://travel.163.com/06/0411/15/2EEHE7QL00061PTB.html
⑶ 江西省行政區劃變動路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截至 2001年
11月,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
撫州等11個設區市,10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1) 南昌市,轄 5 區 4 縣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南
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南昌市位於東經115°27′~116°35′,北
緯28°09′~29°11′,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我國第一大
淡水湖棗鄱陽湖。全境以平原為主,東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總面積7402.36平
方公里,平原面積佔35.8%,水域面積佔29.8%,崗地、低丘面積佔34.4%。
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區地勢偏低窪,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脈,最高點為梅
嶺主峰洗葯塢,海拔841.4米。全市水網密布。贛江、撫河、錦江、潦河流過境內,湖
泊眾多,有軍山湖、金溪湖、青嵐湖、瑤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市區東北有艾溪湖、青山
湖和賢士湖;城內得天獨厚的東湖、南湖、西湖和北湖等風景湖,更顯江南水鄉風采。南
昌市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據歷年統
計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5℃,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9.3℃。
日照率為43%。年平均風速2.5米/秒。年無霜期291天。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
偏南風。
(2) 九江市,轄 2 區 1 市 9 縣 : 潯陽區、廬山區,瑞昌市,九江縣、武寧縣、
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九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九江,集名山(廬山)、名江(長江)、名湖(鄱陽湖)於一體,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
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130多年前,這里就是對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國務院批
准為長江沿岸開放城市。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
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交匯,九江成為承
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九江市城郊的廬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9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 景德鎮市,轄 2 區 1 市 1 縣: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景德鎮是
享譽世界的「瓷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西東北部,毗鄰安徽,
全市土地面積524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49.92 萬人。
景德鎮地處黃山余脈懷玉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
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最高峰海拔達1618米,
東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較為舒緩。境內河川交錯,北部
昌江、 南部樂安河縱貫全境,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
景德鎮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
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自然資源豐富,礦藏資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
金、煤、錳、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景德鎮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 -1007年),由於
燒制的精美御瓷獲真宗贊賞,瓷器上底款書「景德年制」,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景
德鎮由此得名。
(4) 萍鄉市,轄 2 區 3 縣: 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萍鄉位
於江西省西部,與湖南株州毗鄰,距長沙100公里。 全市面積3827平方公里,人口178萬
。境內浙贛鐵路橫貫東西,319國道和320國道交匯通過,交通非常便利。萍鄉人文歷史豐
厚輝煌。萍鄉因楚昭王在此地得"萍實"而得名。自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
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至今萍鄉市博物館保留有新石器時代歷史物、史學家郭沫若定名
的青銅器"彭高編鍾"和"馬王塘編鍾"以及世間罕見的西漢透光銅鏡等大批歷史文物,反映
出一部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萍鄉文明發展史。
萍鄉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境內東部的武功山是江西最高的名山,山峰奇峻,古木參天
,飛瀑瀉玉,草甸青翠,北部的楊歧山為中國佛教名山,西部的大屏山與南部的玉壺山自
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為旅遊勝地。境內著名的孽龍洞、東源溶洞、蕉源溶洞皆瑰麗異
彩,洞因水活,水隨洞轉,乃一大奇觀。城內孔廟、寶積寺、橫龍洞純陽觀等古色古香的
建築,書卷氣息與梵音韻律匯織,是極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遊資源。
(5) 新余市,轄 1 區 1 縣:渝水區、分宜縣。 新余,位於江西省中西部,浙贛鐵
路線上,面積3164平方公里,人口100萬。 新余以工業發展迅速和城市建設日新
月異而受到人們的矚目,是江西省工業化水平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建成了以冶
金、機械、化工、輕工、紡織、能源、建材為主,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新余的城市
建設被譽為「深圳速度」。近十年新增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其規模、速度、效益在全
國中小城市中罕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0.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8平方米,居
全省之首。 新余基礎設施獨具優勢。目前電力裝機容量70萬千瓦,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世
界各地,浙贛鐵路橫穿全境,京九鐵路毗瞵,公路已成網路,並與105、320國道相
接,距南昌機場僅120公里。 新余礦藏資源有三十幾種,其中鐵礦和硅灰石、大理石
的儲量佔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的儲量列中國第二,品位極高。
(6) 鷹潭市,轄 1 區 1 市 1 縣:月湖區、貴溪市、余江縣。
(7) 贛州市,轄 1 區 2 市 15 縣:章貢區,南康市、瑞金市,贛縣、信豐縣、大余
縣、上猶縣、崇 義縣、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
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贛州市位於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又稱贛南。東臨福建三明市
和龍岩地區,南接廣東梅州市、河源市和韶關市,西靠湖南郴州市,北連本省吉安、撫州
兩地區。全市與外省相鄰的邊際縣11個,鄉鎮72個。 贛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面
積3.94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全市耕地、山地、水面、道路、農舍的
布局概稱「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市年平均氣溫18.8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無霜期平
均288天。市內地形呈周高中低,南高於北,山巒起伏,河溪密布的地貌。最高點崇義縣
齊雲山海撥2061.3米,最低處贛縣湖江鄉張屋村海撥82米。全區按地貌來分,丘陵佔五分
之三,山地和平原丘崗各佔五分之一。
(8) 宜春市,轄 1 區 3 市 6 縣:袁州區,樟樹市、豐城市、高安市,靖安縣、奉
新縣、上高縣、宜豐縣、銅鼓縣、萬載縣。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13度54分
-116度27分,北緯27度33分-29度06分之間, 東與南昌市、撫州市接壤;南與吉安市、新余
市為鄰;西與湖南省和本省萍鄉市毗連;北與九江市交界。全市東西長約222.75公里,南
北寬約174公里,土地總面積18669 平方公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傾斜。全境以丘陵
、山地為主,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25.49%,丘陵面積佔39.05%,山地面積35.48%。 靖安縣九
老嶺海拔1794.3米,為全市制高點。宜春市總人口2000年末為51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110萬,農業人口400萬人。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273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豐城市,
為每平方公里431人,人口 密度最低的是銅鼓縣,為每平方公里88人。市內居住26個民族
, 為漢、回、蒙、藏、苗、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 家、哈尼、傣、畲、黎
、高山、水、納西、景頗、土、幺佬、 布朗、仡佬、京族;其中漢族人口佔99.95%。
宜春市具有熱帶濕潤氣候特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
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全年平均氣溫17.3℃,最冷月為 1月,平均氣溫
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8℃。 宜春市地靈物豐,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
52.3%,活立木蓄積量3500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5億株,是江西省重點林區之一。 全市
已探明可開發 的水力資源38萬千瓦,尚有25萬千瓦待開發。初步探明的礦種 有56種,其
中金屬類27種,非金屬類29種,鐵礦藏量近2億噸; 有色金屬主要有鎢、金、銅、鋁、鋅
和被譽為江西省「五朵金 花」之一的鉭鈮等;原煤儲量超10億噸,列全省第一;岩鹽蘊
藏量百億噸,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居全國 首位;大理石、花崗石、
瓷土分布甚廣,質地優良,具有很高 的開采價值。
(9) 上饒市,轄 1 區 1 市 10 縣:信州區、德興市,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
源縣、波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上饒素有「江西東大門」之
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直接面臨江、浙、滬、閩等沿海開放地區,交通通訊十分便利。
320國道、206國道以及正在開工建設的311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浙贛、皖贛和橫南鐵路縱
橫交錯;周邊建有兩個飛機場;電訊通訊直達世界各地。上饒市地處閩、浙、皖、贛四省
結合部,面積2.28萬平方公里,人口660萬。
上饒自然資源豐富,土地面積佔全省近七分之一。有亞洲第一大銅礦——德興市銅礦
、全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華東第一高降——黃崗山。礦產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都
有一席之地,已探明的礦 產資源達70餘種,真中銅、金、銀、鉛、鋅素有「五朵金花」
之稱。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婺源古坦靈岩洞、鉛山鵝湖山
、弋陽圭峰;兩個國家級風景區——三清山和圭峰(龍虎山景區);三個特色旅遊點——
婺源明清古建築群、鄱陽湖候鳥保護區、葛仙山宗教旅遊聖地。三清山以其雄、奇、險、
峻,被稱為「江南第一仙峰」;天然盆景圭峰,被嘆為「江上圭峰天下稀」;婺源縣已被
確定為全國生態、文化旅遊縣,被譽為「中國農村最美的地方」和「最後的香格里拉」。
(10)吉安市,轄 2 區 1 市 10 縣: 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市, 吉安縣、新干縣
、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地理上,它介
於北偉25°58′32〃至27°57′50〃,東經113°46′至115°56′之間,全市長約218公
里,東西寬約208公里,總面積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市面積的
51%,平原與崗地約佔23%,山地與丘陵約佔23%,水面約佔4%。可概括為"七山半水兩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園"。它的四周,東鄰撫州市的崇仁縣、樂安市及贛州市的寧都、興國縣
,南連贛州市的贛縣、南康市、上猶縣,西接湖南省的桂東、炎陵、茶陵縣,北與宜春地
區的豐城、樟樹市及新余市、萍鄉市接壤。 市政府駐地吉州區,距省會南昌公里里程為
219公里,距首都北京鐵路里程為1805.6公里。
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還使吉安自古享有"金廬陵"的美譽,被稱為江南大地上的彩色明
珠。"烏雞、金桔、狗牯腦"是吉安地方特產三寶;泰和烏雞,有鳳冠、纓頭、綠耳、胡須
、絲毛、毛腳、五爪、烏骨、烏皮、烏肉等十大特徵,通體潔白、體態優美,強身、葯用
功能顯著,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定為觀賞雞。享有"桔中之珍"的遂川金桔是全國
金桔四大原產地之一,其形似鴿蛋,色澤金黃,皮薄肉厚,芳香沁人,營養豐富,具有止
咳消痰的功效。遂川狗牯腦茶葉,葉細嫩,表附白絨毛,色碧中微露黛綠、瑩潤生輝,飲
後清香甘醇,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特等獎。"甲於東南,馳名全
國"的安福陳山紅心杉木,材質優良,被歷代朝遷列為貢材,還被選作毛主席紀念堂的建
築用材。用千年栽培史的新干縣三湖紅桔,色澤鮮艷、酸甜可口,葉、皮、核、絡都是良
好中葯,歷史上曾為朝廷貢品。峽江鰣魚和米粉、萬安紅玻璃鯉魚和金絲棗、安福火腿、
遂川板鴨美名天下揚。
(11)撫州市,轄 1 區 10 縣: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
、黎川縣、 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
撫州市位於江西東部,東鄰福建省。南接贛州地區,西連吉安、宜春,北毗南昌、上
饒。南起北緯26度 29分,北抵北緯28度30分,南北全長約222公里。西自東
徑115度35分,東迄東徑117度18 分。東西寬約169公里。撫州市屬中業熱
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結冰期短,無霜期長,四期分明,全市年
平 均氣溫17度。撫州市河流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主要特點是水系完整、河道密布
,溪流不斷,水面廣闊,水流量大, 含沙量少,水能資源豐富,撫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
流。全市資源豐富,全市土地面積2822.54萬畝,人均土地9.28畝。高於全省均土地水平
。是投資者好地方。
⑷ 川內旅遊景點哪些比較推薦
川內推薦的旅遊景點有:峨眉山、樂山大佛、熊貓樂園、都江堰。
峨眉山的地勢陡峭,風景秀麗,在登山的途中,也有非常多的美景可以大飽眼福,山上的萬佛頂的位置是最高的,海拔3099米,大家最好不要選擇坐車過去,畢竟旅遊的樂趣就是欣賞美景。如果想看日出,那就就4點左右起床快速的爬到金頂,大概需要2個小時時間,下山的話可以選擇纜車。
都江堰第一次接觸是在語文課本上,相信很多人都想真正的來此,感受它的雄偉壯觀。都江堰是我們民族的勤勞智慧與科學創造的結晶,如果是帶孩子來這里,可以通過旅遊給孩子講述這里的故事,讓孩子真實的感受到我們先人的偉大功績。
⑸ 怎樣辨別水杉是否徹底死透了
水杉樹葉乾枯掉落,到了春天不發芽了應該就死了。
水杉樹,高大落葉喬木,分布在我國華南、華東和華北部分地區。是優秀的產材樹種,屬杉科水杉屬落葉喬木。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中國特有樹種。如果水杉盆景枝乾乾掉了,可將水杉盆景放置於半蔭處,如果見泥土水分過重,將植株從盆中拔出,待水分蒸發後重新種回。另外進行換土,花市上買腐葉土,一定要腐熟並消毒。將原來的根剪除3厘米左右,經消毒後,或者生根劑處理後入盆。摘到一部分葉子,達到減輕養分消耗的目的。如果植株過大,可購置營養液直接供給營養。
水杉盆景掉葉可能是營養不足,如果盆小容易有很多死去的根系,腐爛以後形成病菌那樣會給新根系導致病變慢慢死去;通風見光,水杉是大樹類型特喜歡光照通風,最注意的就是高溫的時候盆下面一定要用木材打底如果放在地上會燒傷根系也是掉葉子的主要原因。
澆水過多,會使土裡濕度過大,植物缺氧,生長不良,甚至爛根死亡。解決辦法是鬆土,減少澆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見干見濕植物才會長好。少施肥勤澆水,但不能積水。
水杉比較適合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它喜歡陽光,養殖期間要注意多接受太陽光的照射。在室內養時要注意養護位置向陽,特別是在冬天,太陽光線是比較弱的,放在窗檯的上養是比較好的。
⑹ 大師們,公園里的紫薇樹,砍掉主桿,留住根部位置做盆景可以嗎謝謝!
可以,到時候可以購買一些好品種紫薇嫁接就比較好看。江西南城縣宏偉彩葉苗圃
⑺ 東莞市有哪些大的花木市場。。。。。和水族館。。。。。知道的請說多一點。。地址詳細一點。。。謝謝。。
花木市場每個地方都有,至於算不算大型就不好說了,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地方都很偏僻,版一般人是不路過的,你權可以到網上收下東莞花卉場,會出現許多,然後隨便挑個介紹得相對好點,讓他們上門找你就可以知道符不符合你的需求,我從網上給你搜索了幾個,南城勝和花卉市場是東莞大型花卉市場之一,有植物、盆景、鮮花,尚品花店。位於東莞市中心地區,市政府大樓左側,南城塘壩市場對面。興塘花卉市場,至於大不大不知道,但是在東城中路的,你從榴花車站坐K4路到賽格電子市場站下車,步行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到。附近還有還有一家叫麗峰的花卉市場。
⑻ 桂林旅遊景點
01
第十名、貓兒山
喜歡登山、獵奇、探險的遊人在貓兒山可以找到他們的所好:
貓兒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桂林市北部,地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連接著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主峰海拔2141.5米,譽為「五嶺絕首,華南之巔」。
貓兒山是林海水源,大自然的奇觀,桂林山水的命根子,她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之秀」於一體。山頂常有雲海浮現,令人飄然欲仙。原始叢林中,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0萬個,而四時的佛光環罩更是貓兒山一絕,她能讓你更好的領略大自然的神奇。貓兒山自然景色秀麗壯觀,美不勝收,春可觀花、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賞雪,不愧是獵奇、探險、度假、避暑、攬勝的絕妙勝地。
貓兒山主要景觀:
■原始林海 整個保護區是廣西面積最大、原生態最強的原始林區,人跡罕至,乃探險旅遊之極妙處;
■矮林景觀 登上貓兒山頂峰,可見特殊的森林類型——樹木矮化,樹干粗大,樹型極不規則,充滿中國古代盆景風韻;
■杜鵑花海 貓兒山杜鵑花資源十分豐富,當其他地方的春花已謝後,貓兒山的杜鵑花才怒放,到貓兒山絕對可以領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中桃花始盛開」的意境。
■峽谷探險 林區內的砂木江是灕江正源,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溪流產生極大的落差,在短短6000米距離 內,竟有1500米落差,形成系列千姿百態的瀑布群,與碧潭、迭水、幽澗、密林等構成秀美壯觀的十里峽谷。
02
第九名、遇龍河
遇龍河是徒步、漂流者的理想勝地:
遇龍河風景區包括沿河兩岸的帶狀景緻。
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全長42.5公里,其中以遇龍橋到青厄渡這一段風景最佳。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遇龍河,這條流著一江風情,一江靈氣的「小灕江」,古稱「安樂水」。
傳說很久以前,東海有條龍,巡遊至此,見如此勝境,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處水面貪婪地觀賞美好地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河邊許多村民都曾見過。於是「安樂水」遂改名為「遇龍河」。
遇龍河是一卷畫軸,兩岸山巒百態千姿,河畔翠竹疊嶂,蕉臨四季常青,沿岸地稻田一年四季顏色不斷變化,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地綠,詩情畫意盡顯其中。遇龍河地水清得見底,藍得透亮,佇立江邊,你會覺得它是頭頂上那萬里無雲的天。其中最令人流連的還是遇龍河上的兩座古石橋——遇龍橋河富里橋。其中遇龍橋雄健壯美,它和舊縣遺址附近的仙桂橋一樣,都是無漿干砌的單拱石橋。遇龍河上大大小小的石橋、木橋,還有河中的二十八道灘,河畔的引水灌田的竹筒水車、岸邊的古榕掩映的農庄,庄旁石階層盪衣的村姑,垂釣的老翁,碧潭上嬉戲的鴨群和光腚的玩童,村舍間裊裊的炊煙,構成了一幅充滿鄉土風情的油畫,好一幅「人間仙境」的絕妙圖畫!
03
第八名、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景色壯觀輝煌,無可比擬,是攝影家的夢幻天堂:
龍脊梯田是龍勝主要景觀之一,最為著名的「龍脊梯田」位於縣城以南23公里處的和平鄉。它於元代起營造而成,集壯麗與秀美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500米。它的線條如行雲流水,瀟灑流暢;它的規模磅礴壯觀。
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裡,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只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螞拐(即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改變而變化,春疊銀帶,夏翻綠浪,秋壘金階,冬盤蒼龍——告訴您一個小秘密,領略龍脊梯田魅力的最佳時機是農歷「芒種」及「中秋」兩個季節的前後。「芒種」為當地村民的春耕時節,但見雲霧彌漫於閣樓梯田間,如鏡的梯田中點綴著耕牛、衣著火紅的耕者、碧綠的秧苗,絕對是一幅氣勢磅礴的造化寫意;「中秋」時節,金黃。
龍脊主要居住著壯族,據說這里是廣西境內壯族風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村寨中依山而築的吊腳樓,據說這里的村民大多自山東沿海一帶遷徙而來,為表達對大海的追思與敬意,村民的頭飾至今仍保留藍白相間的飄帶。村民多彩的民族服飾,與梯田的曲線構成了壯美的風俗畫面。
⑼ 東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呀
看看提問者問的這個問題,就知道和我一樣是個沒錢的主
有錢人都去卡拉OK,夜總會酒店玩
所以,即然我們都是窮人,那我們就要玩窮人玩得起的
文化古跡真是沒意思,要看去北京西安,東莞這屁大的地方都是清朝的,沒看頭
人民公園其實不錯,五毛錢的門票.我剛來東莞的時候就喜歡和幾個窮哥們周未的時候跑去那裡看靚女,就坐在凳子上看,看累了才回去,想想很有意思
長安的蓮花山不錯,爬起來也不是很高,只是山頂上很無聊,周未鍛煉身體還是不錯的
樟森頭的觀音山還不錯,雖然有幾十塊的門票錢,但是山頂有個很大的觀音,至少你上去後會覺得來得有點值.許個願嗎
綠色世界也可以,其它就實在想不起來有啥好玩的了
其實東莞離深圳那麼近,去深圳比較有意思
還有惠州博羅的羅浮山,羅浮山相當不錯,那絕對是值得一爬.山很美,空氣很棒,東莞的山根本沒得比,花費也不會很貴,一個人百十塊就夠了.從石龍坐汽車一個小時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