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的菊花怎麼養殖方法
A. 盆栽菊花怎樣養
1、上盆
生根的菊苗可先栽於16-20;厘米口徑的泥盆中,底部墊瓦片3塊,以遮斷排水孔,但不堵塞排水,然後加一些培養土(培養土可用菜園土40%、和碧糠30%、腐熟雞棚肥30%配製,或者用園土70%和碧糠灰30%配製),將菊苗放在花盆中央,扶正苗子再加土壓緊,使土面與盆口保持2厘米距離,以便澆水,並防止日曬,3-5天之後即可移至向陽處。待苗長大時,視其生長的需要,再換之23-27厘米的泥盆中。換盆時若有腐熟的基肥,可作底肥墊在盆底,以補充培養土的營養,有利於植株生長。
2、澆水
澆水是一件經常而細致的工作,也是菊花生長好壞的關鍵。澆水以含礦物質少的河水、塘水、貯存的雨水為好。水溫要求與土壤的溫度接近,冬季要在中午水暖時澆,夏季要在早晨或傍晚是澆。澆水多少要根據天氣看土、看苗的情況而定:高溫乾旱季節,蒸發量大,每天澆水1-2次;低溫和陰雨天,應少澆或不澆。遇到大雨時應及時傾盆倒水,以免菊根受澇腐爛死亡。看苗即掌握菊花不同生長期的需水規律,新移栽及換盆菊苗第一次水必須澆足,幼苗期澆水量不宜過多,隨著菊苗長大,氣溫也逐漸增高,水量就要增多。摘心整形後蒸發量較小,澆水量也要減少,待發芽後再恢復正常。生長期後含蕾待放時,需水量較多,開花後水量應減少。看上即澆水前檢查表土是否發白,土發白才澆,忌連續對潮濕的盆土澆水,盆土長期過於潮濕會造成菊苗萎黃或死亡。澆水或雨後若有泥漿濺污葉片,應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否則容易落葉。
3、
施肥
施肥的數量與時間,視菊苗生長情況而定。若葉子瘦而發黃說明肥料不足;葉子厚而發黑說明肥料過多。菊花生長期以施氮為主,並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苗期肥淡一些,量少一些,一般隔10-1
5天施一次15%-20%腐熟人糞尿。生長中期,需肥量增大.每隔3—4天施肥一次,但要考慮品種、個體間的差異,粗種多施,細種不施,葉色濃綠的少施,葉色黃綠的多施。菊花孕蕾期(在菊花停頭萌發後起花蕾前半個月),必須停止使用氮肥,而用1%的磷酸二氫鉀根外施肥,每星期一次,共3次。花蕾形成後,繼續使用較濃的氮肥(20%-30%腐熟人糞尿)直至開花。施肥時必須防止肥水濺污葉片,葉片殘留肥料應立即用清水洗凈。施肥的第二天一定要澆水(俗稱「還水」)。
4、摘心除芽
摘除主枝先端,能促發新枝多開花,並能控制植株高度和延長花期,例如通過最後一次摘心,小菊70天後能開花,大菊80天後能開花。摘心次數,一般大菊進行3次,小菊進行5次。大菊移植半個月(6月中旬末)植株高約20厘米時可進行第一次摘心。方法是:留基部3—4片葉(能萌發3—4個芽),將主於先端全部摘去,經過25天左右,葉腋芽又發側枝,此時側枝下留2片葉,其他全部摘去,再過25天(一般是「立秋」前4天或最遲到「立秋」後3天)停頭,方法同上。小菊摘心每次相隔18天左右,到8月下旬停頭。
菊花停頭後,又抽發新技、新芽,這些新芽要隨時除去,停頭半月後(8月下旬),把新枝及多餘的枝條剪除,僅按需要留5-7個分布排列均勻的技條。菊花花蕾很多,為達到預定的花朵數量和勻齊度,10月上旬至中旬,每枝上只留一個與全株一樣大小的花蕾,其他花蕾再次摘除,但不能一次摘完,否則損壞了無法補救。
5、立支柱
菊花長大後常易倒伏,應於7月下旬在菊干旁設立支柱。支柱數目可依花頭多少而增減,多用細竹竿作支柱材料。待開花時,將每株花按不同距離、角度縛牢,使其分布均勻,整齊美觀。
B. 怎麼養盆栽菊花
1、土壤:盆栽養殖小菊花盡量使用疏鬆、排水好的沙質土壤,盡可能不要使用粘重不透氣的土養。在用土之前要先滅菌,若植株在養護時出現了病蟲害,也要對盆土進行殺毒。
2、光照:平時應該將植株放置到有光照處,並且適當的轉動花盆,讓它可以更均勻的見陽光。在室內養時,也要多搬到室外曬太陽,不能放到室內就不管了,長期在陰涼處會影響它生長。
3、水分:給水時千萬要把握好量,不要讓花盆中積水。如果土發干後就要盡快給水,它比較適宜在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氣候較冷時可以少澆點水,栽培土不能太乾旱或太潮濕。
4、養分均衡:它在開花時一定要有養分維持,在它孕蕾時要多施些磷鉀肥,有利於其開花。也可適當施點濃度低的液肥,花苞冒出後,再追施一次過磷酸鈣,開花會更好看。
5、防治病蟲:若植株在孕蕾期間被病蟲侵害,就很難開花,想讓其開花好且花量多,應該做好預防工作。發現病蟲後應立即使用葯物,定期噴灑進行防治。
C. 盆栽菊花的養護技巧
菊花的品種十分的多,花型和色彩也是。開花季節基本是四季都可以,在園林上運用十分的普遍。那盆栽菊花怎麼種呢?下面我們來看下盆栽菊花六大養護技巧吧。
盆栽菊花的養護技巧
一、適期控肥菊花喜肥, 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施肥過多,則株高葉稀,因此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如果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施0.1%尿素水至轉綠時為止。如出現缺磷、鉀肥等症狀,應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立秋後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要逐漸增加,並應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
二、適當控水 要讓菊花長得矮壯、節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
三、適盆換土 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於供給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切忌大盆養小苗或小盆養大苗。若發現枝葉過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須根。
四、及時摘心 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五、抹芽疏蕾 菊花壯苗期,萌發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消耗大量養分,且能發出許多小側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
六、養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做到適期扦插,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D. 盆栽菊花怎麼養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
1、選擇合適土壤
根據它的習性,在培養菊花需使用透氣性強、排水性極好、腐殖質豐富的土壤。土壤選擇將園土、腐葉土以及草木灰等混合使用的復合土壤,還可在其中摻雜一些骨粉等肥料,增加土壤的養分含量。
2、移栽上盆
一般選擇春季時進行,澆水使土壤濕潤,然後用筷子等在土壤上戳幾個孔洞,將剪取的枝條插入盆中,然後輕輕地將小苗周圍的土壤壓實,防止歪斜。要擱置在遮光、通風的地方進行養護1-2周,若在強光下養護,很可能由於水分的快速蒸發導致乾枯。
3、盆栽養護
(1)澆水
7-8月生長期的生長速度較為迅速,需要充足的水分,這時可以早晚各澆水一次;其他季節需水量要少一些,1-2天澆水一次即可。冬季可以減少澆水量。
(2)施肥
上盆前施足底肥,可以維持半年左右的營養,但在立秋後到開花前,就需要補充水肥,因為這時是生長、分化的關鍵時期,可利於花蕾的分化和盛開,這時可以調節花肥中各個元素的含量,提高磷、鉀等元素的比例。施肥時可以配合澆水一起進行,防止濃肥傷害根系;還要經常鬆土,給予植株一定的氧氣,配合澆水。
(3)光照
它是一種短日照的植物,一般光照時間要在12小時以上。冬季時需要室內養護,溫度不能低於10℃,否則會凍傷植株。
4、及時修剪
當植株生長到10cm左右可以進行摘心,增加側枝的數量,使得植株向粗壯的方向發展,緊湊的矮株更具有觀賞性質。
一般在花期要經常進行修剪,否則那些殘花爛葉會無故消耗大量養分,還要將部分側枝剪除,這樣可以讓植株在不同時間開花持續,保持花開不斷的盛景。
E.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
在盆栽菊花的養殖過程中,可選用腐葉土、沙土、餅肥按照6:3:1的比例進行配製營養土,花期每周施一次液肥,長出花苞時停止施肥,夏季澆水要充足,平時保持盆土為濕潤狀態為宜,以及合理的換盆處理即可。
盆栽菊花的養護方法
1、適宜土壤
若是將菊花從幼苗時期開始養殖,則要先用小花盆,等到植株慢慢長大再依次換稍大些的花盆,經過2~3次換花盆後7月可定盆,換盆期間要與換土、修剪叉枝相結合,將根系進行消毒後,再重新配土後栽植即可。
F. 菊花盆栽都該怎麼養植
菊花盆栽的養殖方法如下:
1、土壤
菊花適合肥沃、疏鬆帶水質的土壤,對土壤酸鹼度適應力較強。
2、水份
養菊花要見濕見干,生長期需要大量水,但不能積水,造成爛根。
3、光照
菊花不喜歡較長時間的光照,在生長期可以光照多一些,只長莖,開花期光照時間要短,才容易長花開放。
4、溫度
菊花喜歡涼爽的溫度,不喜歡炎熱,所以到秋天,大多的花都凋謝時,菊花才正怒放。
5、施肥
施肥時,可撒在盆土上面,澆水後,肥順著水,流到根部,便於菊花吸收養料。
6、摘心
菊花長太高,觀賞效果就差了,所以要對菊花進行摘心,每個枝條只保留四五片葉子,這樣才能形成花團錦簇的形狀。
7、過冬
菊花比較耐寒,零下溫度時,可將莖葉剪掉,少澆水,待天氣溫暖時,會重新鑽出枝芽,又是一盆茂盛的菊花,非常皮實。
G.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盆栽菊花的養殖建議選用透氣、排水效果好的土壤進行栽培。要讓它每天適當的見見陽光,不要被暴曬。澆水要根據土壤的乾燥度澆,高溫時可適當多澆水,只要土中沒有積水就行。注意,養殖溫度不可過高或過低,還要保證環境通風。
一、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
養殖的溫度最好是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在18-21℃的環境下它生長會更好,注意最高溫度不要高於32℃,也不要低於10℃。還要注意養殖環境的通風性,尤其是在高溫潮濕的時候,更要加強通風,應該讓養殖環境的空氣流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