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大盆景
⑴ 如何製作微型盆景
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造型。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按照樹乾的特徵,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養護。微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六月雪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一、生長習性
六月雪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耐陰,耐旱,耐修剪,稍耐寒,喜肥,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微酸性土均能適應。
二、樁材來源及加工造型
六月雪常在春季3月份進行分株繁殖,2--10月間可隨時進行枝插或根插繁殖,若採用保護地(苗床)繁殖,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扦插,插後注意遮蔭、保溫、保濕,成活率很高。2--3年生幼苗即可開始加工造型,常在冬季半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進行,主幹和主枝用金屬絲蟠扎,小枝經精細修剪成型。六月雪的枝條柔軟易彎曲,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定型,約經2--3年後才能拆除蟠扎物(即金屬絲),最好採用數次復扎定型,以防陷絲而影響植株生長和樹型美觀。在我國東南部和中部各省區,還可到山野挖掘野生老樁或幼樹,經地栽「養坯」成活後加工上盆。
三、上盆技術要點
六月雪宜在2--3月進行移栽上盆,也可在梅雨季節期間及深秋時期進行。選用較淺的圓形、方形或橢圓形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的色彩宜略深一些,與花色形成對比。盆土要求為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能良好的沙壤土,可用田園土、腐殖土、松針土摻進40%的沙或稻殼灰混合配製。上盆時適當修剪根部,對於需要提根加工成露根式盆景或附以雅石加工成附石式盆景的樁材,可在上盆時進行。上盆後對上部枝葉進行一次精細修剪(即剪除與造型無關及影響造型美觀的枝葉),並注意適當遮陽和經常噴水保濕,確保其成活及正常生長。
四、養護管理技術要點
1.水肥管理:六月雪盆景在生長季節應經常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夏季每天噴1--2次葉面水,雨季應注意檢查,忌盆內積水;冬季應適當減少澆水次數,一般3--6天(盆土面稍干微轉白色時)澆一次透水。每年盛花前(即4--5月)澆施2--3次濃度為0.3%--0.5%的磷鉀肥液;在臘冬之際追施1--2次稀薄的有機肥液,其它季節不宜施肥。忌施濃肥。
2.光溫要求:六月雪是亞熱帶樹種,忌強烈陽光暴曬,夏季應遮陽50%--70%。冬季在南方可室外越冬;北方應移入室內,保持室溫5--12為好。
3.翻盆與修剪:通常隔1--2年翻盆換土1次,於春季2--3月或深秋期間進行,換去全部舊土,適當修剪根部,可結合換盆進行提根,使其形成懸根,提高觀賞價值。每年冬季半落葉後至翌春萌芽前,進行1次整形修剪,剪短長枝、徒長枝,疏去過密的細弱枝,剪去病蟲枝以及其它影響觀賞的雜亂枝;生長期適時進行摘芯、抹芽、除分枝等,使其保持優美的造型。剪下的健康枝條可用於扦插繁殖。
4.病蟲害防治:六月雪盆景的病蟲害較少,偶有蚜蟲和蝸牛發生,一旦發生,應及時對症下葯防治。蚜蟲可用風油精稀釋500--600倍液,或用中性洗衣粉對水150倍噴殺;蝸牛可用80%滅蝸靈顆粒劑適量撤施於盆土面毒殺,或用58%風雷激乳油1500倍液噴殺。在盆土板結及過濕或盆內積水時間過長時,會發生根腐病,應注意防治。在盆土板結時應及時翻盆換土,並注意不能使盆土長時間過濕,切忌盆內積水,初發病時可用12%綠乳銅乳油600--1000倍液,或50%根腐靈800倍液灌根和葉面噴霧,每隔3--5天噴(灌)一次,連續噴(灌)3--4次;對於發病嚴重的植株,應將其從盆內取出,換用新培養土,將根部沖洗干凈後剪去病根,並用上述葯劑浸泡根部30分鍾後,重新上盆栽植,一般即可救活植株。
⑵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⑶ 蘇州園林中四大園林的傳說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四大名園」: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
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御史王獻臣建造此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跡和典故。 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東部平崗草地,竹塢曲水,空間開闊。
盆景園與雅石齋是鑲嵌在拙政園中的二顆璀璨的明珠。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著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為「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雅石齋位於中部,一個池水、游廊縈繞的幽靜的小院,裡面陳列著室內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態的多種奇石配以紅木座架供奉於案桌、條幾,越顯鍾靈毓秀。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⑷ 石家莊植物園的景區規劃
石家莊市植物園總體歸納為植物展覽區、景點瀏覽娛樂區、研究試驗區和生活管理區四部分組成。在設計上借鑒了國內外造園,造景技術,全園高低重疊,依山就勢。植物園分為室內展廳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三個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全國各地優秀的作品,室外展區有三個景區構成,以展示陸地栽植的大型樁植為主。此外,還設有茶藝館、咖啡廳、陶吧、插花藝術館、奇石館等。 室內展廳盆景藝術館熱帶植物觀賞廳沙漠植物館山茶館科研所室外展廳波澄湖鬱金香園化石林海棠飛瀑 玫瑰月季園 碧塘觀魚荷花萍步步疊水景區世紀花鍾 湖心島植物科學館葯用植物園 牡丹芍葯園 荷花園竹園宿根花卉園 玉蘭園海棠園 盆景藝術館
位於植物園的東南部,於二零零三年建成並正式向遊人開放,總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湖水面積7600平方米,是我國較大型的盆景園之一。該館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院以室內展區和人工湖為主要景區,後院以梅花展示為主,又稱梅園。室內展區匯集揚、蘇、川、嶺南等各大流派的精品盆景。梅園主要展示百餘年的大型梅花樁景及自然樹形,匯集梅花硃砂、宮粉、玉蝶、綠萼等品種100餘種300餘株。每逢「五一」、「十一」節假日,該館還舉辦獨具特色的盆景雅石精品展,匯集盆景、雅石精品四五百件,或出自名師巧匠之手,或珍藏於愛好者之家,均為精心挑選之作。盆景匯集山石盆景、樹樁盆景兩大類,樹種有石榴、黃荊、榆樹、鵝耳櫪、黃連木、青檀等燕趙鄉土樹種;雅石匯集圖案石、紋理石、象形石、色彩石、礦物晶體等。每逢春節,該館還舉辦迎春梅花展。
熱帶植物觀賞廳
總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廳內各種熱帶珍稀植物高低錯落。該館共分為5個主要景區有熱帶雨林景區、棕櫚區、蘭草區、陰生植物區、觀果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帶下的典型植物景觀。收集各地有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及科學研究意義的植物500多種上萬株。其中有樹齡達150年、樹高約5米的龍血樹。龍血樹又叫不老松、壽星樹,是地球上最長壽的樹,用刀在樹幹上一劃,就會流出殷紅的汁液,」;國家一級瀕危保護植物佛肚樹,花型優美的雞蛋花、中東海藻、木棉、鶴望蘭、人心果、荔枝等。因此得名-龍血樹,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桫欏是孑遺植物中蕨類植物的代表,已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每逢春節,這里還舉辦獨具特色的「春節鬱金香」花展,向廣大遊人訴說著別樣的荷蘭風情;還有同樣遠道而來的風信子。 沙漠植物館
建成於2011年,地處植物園正門東側,與熱帶植物觀賞廳和山茶館遙相呼應。整個園區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分為亞洲區、美洲區、非洲區、澳洲區及種植箱展示區五部分,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沙生植物和仙人掌多肉植物600餘種,4000餘株。這里有國內罕見的直徑達75厘米的金琥、高度1.3米的巨鷲玉、高度超過8米的霸王鞭,有植物霸王樹、葉片退化成膜質的光棍樹,還有樹皮龜裂像龜甲的龜甲龍和龜紋木棉。來自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猴麵包樹是以前從未展出過的珍奇品種,它被一些科學家稱為「非洲和世界演進的活化石」,在非洲草原,最粗的直徑可達12米,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圍它一圈,有人也戲稱它為「大胖子樹」。
山茶館
於2010年初施工建設,歷經一年的時間完工,於2011年春節正式向遊人開放。該館佔地1000平米,匯集華東山茶、雲南山茶、西洋山茶、金花茶、茶梅等種或品種90餘種250餘株。其中,金花茶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還有珍貴黃色品種「正黃旗」,及許多名貴品種「杜鵑茶」、「貝拉大玫瑰」等。花色有粉、白、紅、黃、復色等多種花色,花型有牡丹型、薔薇型、托桂型、蓮花型等。該館以「南茶北韻」為理念,即將南方的山茶種植於北方的環境中,結合北方山石盆景的設計風格,體現北方的韻味。用土全部採用北方山區的微酸性土及松針土,以滿足山茶生長的土壤環境的需求。山石採用太行石。植物種植採用盆景三角式種植,使植株高低錯落,同時點綴了一些微型園林小品,以體現盆景小中見大的特點。
科研所
該科研所於2002年7月落成,建築面積1324平方米,隸屬石家莊植物園管理。該所集科學研究、科普示範、生產實踐於一體,是石家莊市一所園林科研機構。科研所有專業技術人員40餘人,高級職稱佔10%,中級職稱佔60%。園林科研所由組織培養研究室、現代化生產溫室、引種馴化室、病蟲害防治室、辦公室兼資料室四部分組成。科普館——石家莊植物園「科普館」建築面積2275 平方米。大體分為植物、生態、昆蟲展廳和放映廳。同時,在科研交流上,先後與北京植物園、中科院植物園、上海植物園、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建立業務聯系。在研究設施方面,有70畝的試驗圃地可以用來引種,並擁有各種植物專類展示區,並配有專業園林設計部門,每年為石家莊市城市綠化作景觀設計,有利於研究成果的推廣與利用。石家莊植物園作為科學意義上的植物園區,其目標是將其建成具有河北地域特色的植物收集、研究、展示基地。 波澄湖
總面積580畝,湖岸線長達15000米,水面開闊,結合水體還建造了32座園林景觀橋,圍繞波澄湖上設有4個碼頭,分別是美人魚碼頭、暗香渡、居竹灣、聞濤港碼頭。在波澄湖的遠處與您遙遙相望的就是擷紅橋,園內還有一座攬翠橋,為其姊妹橋,都是以橋兩邊所栽種的植物的色彩所命名。植物園最大的一座橋叫做凌波橋。 鬱金香園
主展區位於游樂場南側法桐林和銀杏環島,佔地約10畝,自2008年舉辦鬱金香花展以來,歷時已經5年,在這5年舉辦花展中所引品種達到50餘個品種,其中有早花單瓣類、復瓣類、百合類、達爾文雜交類、飾邊類、單瓣晚花類、凱旋類。花色有粉、紅、粉橙、黃帶紅條紋、藍紫色、奶黃/紅條、白帶紅條、玫瑰粉、杏黃/粉、黃、橙、白、白帶紫邊、黑、紅/黃、紅白相間、紫等多種顏色。花期早、中、晚,以中花期應用為主。主展區以花瓣圖案、鬱金香圖案、花溪為主,配以色彩鮮明的條狀色帶及大田的應用展示形式。品種種植方面以傳統的鬱金香種植之外,還採用鬱金香與風信子混種,鬱金香與洋水仙混種。色彩搭配方面除單色種植外,嘗試了不同顏色的鬱金香混種,表現出了不同的視覺感官效果。
化石林
極具特色的景觀之一,這些木化石大部分來源於遼西化石群。木化石又稱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樹干化石。由於這一過程需要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地殼運動,所以木化石林十分珍貴和罕見。木化石形成於一億五千萬年至一億七千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經過硅化作用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化石。樹化石林是一種古老的象徵,也象徵著一種文化的積淀;「樹化玉」比樹化石形成的年代更為久遠。樹化玉一般形成在兩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由於形成條件苛刻,所以很是珍貴,這里所展示的都是整株的樹化玉,每棵樹化玉還有一個拋光面。
海棠飛瀑
景區為植物園至高點,景區內有落水高度為7.8米的瀑布,其下還有8級疊水,整個景區內主要種植有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等多個品種。每年的4月中旬,漫山的海棠花盛開。
玫瑰月季園
波澄湖上三個形似帳篷的大型建築是可容納千人同時觀看節目的玫瑰月季園。整個廣場成橢圓形,演出舞台處於橢圓的圓心,玫瑰月季園的山體一側種植了大量的薔薇科花卉,玫瑰、月季等,同時還建有月季科普長廊,詳細的介紹了月季品種及月季常識。每年的5月,整個園內深紅淺紫,嫩黃粉白,還有色彩繽紛的復色月季等。
碧塘觀魚
碧塘觀魚引進了錦鯉、錦鯽等5萬條觀賞魚。
荷花萍
荷花萍由聽荷、觀荷、聞荷三個荷堡組成,每年的7月份是觀賞荷花的最好時節。
步步疊水景區
在植物園的東大門內,面向東南拾級而上,共長120米,疊水裡有排列緊密的噴泉,池中有清澈透明的清泉噴涌,疊水的盡頭建有觀景台,它採用現代膜結構建築手法,形似含苞待放的三個巨大蓮花,觀景台也是全園處山體外的最高點,遊人登高遠望,全園美景盡收眼底。
世紀花鍾
以各種花卉組成的一個17米的世紀花鍾,代表著美好的未來,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在合抱山體之胸前,是時代廣場。整個廣場呈下沉式、可舉辦演出、聚會或休閑、娛樂活動。其設計構造利用了獨特的回聲原理。廣場東側建有兒童游樂場,其中專門設有兒童喜愛的碰碰車、海盜船等游樂設施,是家長和孩子們娛樂釋懷的天堂。游樂場北端設有可供遊人用餐的快餐長廊。
湖心島
位於波澄湖的中心,它是深入湖中的「綠島」,島上種植了大量的垂柳、丁香等植物。
植物科學館
科普館位於植物園的東北角,波澄湖畔,建築面積2275 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是該省唯一的植物科普館,館內可同時容納上百人。大體分為植物展廳、生態展廳、放映廳和昆蟲展廳。館內不僅設計有植物標本展,植物科普知識展,環保知識展,化石展,模擬熱帶雨林展,還有模擬食物鏈,模擬生態系統及放映科普教育影片等。科普館寓教於樂,普及植物知識。
葯用植物園
位於植物園的中南部,佔地2.8公頃,該園利用地勢差形成溪流、沿水木棧道等園藝小品,利用原有高大喬木及茂密灌木叢形成良好的葯用植物生長環境,結合地形栽植不同生態環境的葯用植物30餘種。目前葯用植物園正在進行改造。
牡丹芍葯園
植物園牡丹節於每年的四月下旬啟帷,花節能夠持續到五一勞動節後。牡丹芍葯園內種植有包括粉、紅、黃、綠、白、紫、復色等7大色系的牡丹品種40餘種,總株數8000餘株,總面積達16000平方米。
荷花園
荷花萍由聽荷、觀荷、聞荷三個荷堡組成,每年的7月份是觀賞荷花的最好時節。
竹園
內有若竹、剛竹、早園竹三個品種500餘株。竹園中部戲曲廣場可供廣大票友舉行各種聚會活動。竹園打破傳統園林理論的約束,在乾旱少雨的石家莊成功栽植了大量種類豐富的竹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園林工程,堪稱「南竹北移」的成功典範之作。
宿根花卉園
宿根花卉園是一個大家庭,裡面會聚了多種宿根植物,如唐菖蒲、美人蕉、芍葯、玉簪、荷蘭菊、菊花、鳶尾等,每種植物花期、花形、花色各不相同,定會給你以美的享受。
玉蘭園
現有白玉蘭、紫玉蘭、廣玉蘭千餘株。木蘭是中國著名的早春花木,又名玉蘭、木蓮。按現代植物分類觀點看,「木蘭」應泛指木蘭科木蘭屬和木蓮屬的多種植物。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後院各有一株紫玉蘭和白玉蘭,為清朝乾隆清漪園時代的遺物。1890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時清漪園被毀,這兩株樹倖免於難。
海棠園
海棠飛瀑景區為植物園至高點,景區內有落水高度為7.8米的瀑布,其下還有8級疊水,同時也是植物專類園——海棠園。整個園內主要種植有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等多個品種。
⑸ 紫藤盆景藝術創作研究論文
紫藤盆景藝術創作研究論文
摘要: 從紫藤選擇、前期培育、藝術創作等方面闡述了紫藤盆景的製作方法,用紫藤作盆景提高了紫藤的觀賞價值,為紫藤盆景的愛好者提供創作依據。
關鍵詞: 紫藤盆景;選擇;藝術創作
紫藤(Wisteria)又名藤蘿,蝶形花科,紫藤屬。紫藤為攀援植物,莖蔓柔軟彎曲,紫色的總狀花序,搖曳在稀疏的嫩葉間,十分優美,形如豆莢的果實,懸垂枝上不脫落,隨風飄舞,別有情趣。自古以來紫藤成為人們詠詩作畫喜愛的題材。紫藤在園林綠化中也被廣泛應用,只是由於其長勢相對較慢,故而栽培量不多,市場上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但近幾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加嚮往自然,渴望美好事物,不再滿足單一的園林綠化植物,紫藤作為少有的紫色花的植物脫穎而出,尤其紫藤盆景通過造型加工,增添了其獨特的藝術氣息和神秘感,受到廣大市民和盆景愛好者的追寵,與傳統盆景和盆栽植物相比,有著更廣闊的潛在消費市場。本文從紫藤選擇、紫藤處理、盆景創作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探討,對提高紫藤的觀賞價值,更加深入地研究紫藤的造型技藝以及為紫藤愛好者及紫藤盆景造型學習者提供依據。
1紫藤盆景的涵義與特點
1.1紫藤盆景的涵義
盆景是表現大自然優美景觀的一種造型藝術品。依其構成的基本素材,可以將其分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樹石盆景三大類。紫藤盆景屬於植物盆景。紫藤在中國自古即作庭園棚架植物栽培,是優良的觀花藤木,一般應用於園林棚架[1]。而近年來紫藤是盆景造型的重要素材,紫藤盆景是選擇長勢良好、觀賞價值高、株形矮小的紫藤,配以優美的盆缽,進行上盆、栽植、養護,通過蟠扎、修剪等藝術手法,塑造優美的紫藤造型,展現紫藤盆景的自然美、人工美與意境美。
1.2紫藤盆景的特點
紫藤作為新興的盆景素材,深受人們喜愛,主要有其獨自的特色。
1.2.1壽命長、生長快、耐修剪
紫藤壽命長,生命力旺盛,是製作盆景的良好材料。但紫藤為攀援藤本植物,經常抽生很多長枝,而且生長較快,影響紫藤造型,所以生長期要及時剪除徒長纏繞的枝條,保持其造型;花後要及時剪去殘花進行整枝修剪;休眠期剪去枯枝、病蟲枝及過密枝等。為培養樹型,也要及時剪除多餘萌薛、分枝,促成樹型形成[2]。地栽紫藤生長速度快,應年年加以修剪。對當年生新枝適當引綁,使其在架面上均勻分布。
1.2.2觀賞價值高
在觀賞價值方面,花絮較大,紫色花絮下垂,如紫色瀑布,觀賞性強,深受大多數人喜歡。並且具有特殊的寓意:沉迷的、執著的、纏綿悠長的愛,最幸福的時刻。對戀人的依依不捨,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
1.2.3養護管理方便,適合室內擺放
紫藤抗性強,長勢旺。其盆景管理粗放,適合在家庭、辦公室、酒店等室內擺放欣賞,紫色的花絮深受人們喜愛。
2紫藤盆景藝術創作
2.1紫藤選擇
紫藤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但可以作為盆景栽培和加工的品種通常為觀賞價值較高、植株矮小、耐修剪的類型,如南京藤、一歲藤等[3]。另外,在同一種類中要選用根莖粗大古樸、干形彎曲變化自然,婉若游龍,又易開花的紫藤老莖。
2.2前期培育
從荒山野外直接挖取的紫藤往往不是理想的盆景素材,所以通常需要人為加工處理培養適合的盆景材料。前期培育主要任務是選擇較好的.紫藤樹樁和較好的開好品種。
2.2.1紫藤樹樁的培育
2.2.1.1直接選擇此法最直接省時,但機會難得。所以只要選擇紫藤樹樁較為粗大,樹干彎曲變化、自然流暢,樹形較為古樸優美即可進行精心培養。
2.2.1.2扦插繁育此法較常用,因為很難找到好的樹樁,所以通常選擇彎曲變化自然的紫藤粗干,進行扦插繁殖,要保證插條健壯無病蟲害,插穗的長短根據插條的彎曲變化、植株大小等需要來確定。然後按照扦插繁殖的操作程序進行扦插繁殖,細心養護管理,成活率較高[4]。
2.2.1.3嫁接繁育有些紫藤樹干虯曲多姿,古樸自然,是良好的盆景樹樁素材,但不一開花,為了提高其觀賞價值,春季可以在紫藤樁頭、插段新枝上嫁接葉片小、節間短、色澤美、易開花的多花紫藤品種。
2.2.2紫藤的人工造型紫藤作為藤本植物長勢快,其盆景造型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目的在於充分表現其簡朴的自然形態。
2.2.2.1造型修剪枝條修剪,主要在落葉後至第二年萌動前進整枝造型,去掉病枝、弱枝、過密枝條,一般留3~5個主枝,花後進行短截,每個枝條留5-6個芽。枝條要上下錯落,避免單調,層次宜少不宜多。由於紫藤的花序下垂且較長,因此要適當剪除部位較低的枝條,以便提高開花部位,使開花部位上移,花絮都圍繞在主幹主枝周圍,這樣樹形緊湊,觀賞效果最佳。
2.2.2.2抹芽摘心抹芽摘心是紫藤盆景造型的關鍵,根據盆景造型的需要,每年要進行多次抹芽和摘心。尤其春季萌發後,根頸部會產生很多萌芽,為減少養分消耗要及時抹芽,同時去除徒長枝和直立枝條。紫藤長勢較快,為了控制樹形,有利於營養積累,同時促進花芽分化,一般在花後新枝上7~8片葉處進行摘心。
2.2.2.3去殘花開花後,應及時摘除殘花,減少養分消耗和病菌的發生。
2.3藝術造型
2.3.1盆器及盆土選擇
紫藤盆景宜用紫砂陶盆,考慮紫藤花色,其盆器色彩以選擇淺色和素色為適宜;而盆的大小主要根據紫藤植株的大小而定,盆的形狀根據造型特點選用較深的多邊形、圓形、正方形盆,或較淺的長方形、橢園形盆。紫藤對盆土要求不嚴,但作為盆景常選用腐葉土或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田園土等,摻拌適量河沙和腐熟有機肥。另外可結合盆缽配以雅石,製作成附石式紫藤盆景。
2.3.2藝術構思與技法
2.2.3.1平面布局作為樹樁盆景,紫藤盆景在布局上,多採用單株造型,少有數株叢植,若叢植配置,要求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前後有致,忌不分主次和絕對對稱。
2.2.3.2主幹造型主幹造型通常有單乾式、雙乾式、三乾式或多乾式,紫藤以單乾式為主,造型形式可採用直干、斜干、曲干、垂枝式、和懸崖等形式,還可配製成附石式。
2.2.3.3枝葉造型作為藤本植物,通常採用垂枝式,確定主幹高度,適當提高分枝點,形成層次分明結構,避免兩側絕對對稱,盡量保存葉片完整。小枝及葉片可用金屬絲或棕絲蟠扎、吊拉造型,控制小枝長度。
2.2.3.4根式造型對於一些紫藤根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品種,通常可以做成提根式盆景。
2.2.3.5配植點綴一盆好的盆景除了造型外,也需要點綴配置進行美化。上好盆的盆景,裸露的土面影響美觀,所以經常種植青苔或低矮的地被植物滿鋪盆面,並配以適合的小型彩色植物形成高低錯落的自然景觀[6]。由於紫藤為藤本,下部較空,可根據造型選擇適合的觀賞石或其他的園林小品配件進行點綴,但配件和觀賞石都要選擇適合的大小、比例,以免造成比例不當,破壞整個作品。另外,配件應以素雅自然、古樸為好,切忌選喧賓奪主,因此要小而精。作品完成後,根據創作立意,進行合理命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結論
3.1盆景樹樁的選擇
創作紫藤盆景選擇樹樁非常重要,宜選擇主幹粗壯、彎曲變化、蒼老古樸、枝葉繁茂的樹種,以易開花,花絮優美品種為主。
3.2修剪定形
修剪定形是紫藤盆景不可缺少的培育階段。盆栽前期以培養樹型為主,及時剪除多餘枝條、過密枝條、萌櫱枝等,促成樹型形成。已成型的盆栽紫藤,生長期要及時剪除徒長枝、直立枝、交叉枝、過長枝條及纏繞的枝條等,花後剪去殘花;休眠期剪去枯枝、過密枝等。
3.3藝術造型
藝術造型是紫藤盆景製作的核心,在造型原則、造型技法、盆缽的選擇、觀賞石的配置以及園林小品配件的點綴,甚至護盆花草的搭配等方面要綜合全面的考慮,根據不同的紫藤品種具有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藝術造型手法。
3.4盆景養護
盆景製作後的養護是關鍵,不同於普通的盆栽管理,水肥的管理要適當,在盆景上更能體現「薄肥勤施,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則的重要性,而水分的管理要注意澆水的方式,尤其要注意空氣濕度。而花前花後,日常要保持紫藤葉片、花絮清潔、明亮、健康。
參考文獻:
[1]程金祥.淺談藤本植物在園林中的運用[J].科技風,2010,(6):35.
[2]沈林,楊穎瑤.園林植物造景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程序[J].現代園藝,2012,(10):109.
[3]靳文東,盧士斌.紫藤品種分類及應用形式[J].中國花卉園藝,2017,(6):36-37.
[4]何永健,趙關粉,劉冬玲.紫藤硬枝扦插初探[J].南方農業,2017,(11):24.
[5]宗梅,等.紫藤在中國園林上的應用前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2):1.
[6]蔡建國.等.觀賞竹盆景藝術創作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3):89-91.
;⑹ 最名貴的盆景是什麼
黃楊皇萬也不賣
頂級盆景雅石會聚順德陳村花卉世界
五一」黃金周期間,陳村花卉世界重磅推出了國內頂級珍寶大賞———第二屆中國盆景賞石博覽會,佔地100畝的中國盆景大觀園經過長達半年的建設,目前已建成中國盆景流派最全的盆景園區。
盆景匯聚價值三億
陳村花卉世界裡最有看頭的,還數中國盆景大觀園。佔地100畝的中國盆景大觀園,是目前我國盆景流派最全的盆景園區,可謂會聚萬千盆景,棵棵價值不凡。據策展人謝克英介紹,以往全國各地所見的盆景園區,一般只有當地的流派,而在中國盆景大觀園里,會集了來自包括澳門頤泉園、浙江鮑家盆景園、台灣銘園、福建川弘盆景園、湖南露珠園、廣東天外天園、湖北關山園、香港趣怡園、湖北茅草園等12個省市和地區的有代表性的盆景園區。
據了解,中國盆景大觀園內共有近3000盆盆景,市場價值達三億元之巨。更大的看點是盆景同現代建築的融合,園內11座盆景園區結合園主所代表的盆景派別、結合各自盆景特色建成,將盆景風格同建築風格相統一。
黃楊皇26萬變500萬
在中國盆景大觀園展館的門前,用紅色錦帶圈起了一盆高近兩米的盆景,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楊皇」了,價值500萬元。樹主、大良盆景協會會長韓學年說起這棵黃楊皇顯得特別高興,這棵黃楊皇還有一段「古」呢。
韓學年回憶道:2001年,第5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陳村花卉世界舉辦。三位來自梅州的年輕人帶著這棵黃楊樹來參展,當時他們標價100萬元,但由於參展的位置不理想,加上黃楊皇被裝在一個鐵盆里,枝葉因打理得不好不是很吸引人,因此很少有人關注到它,他在閉幕前的一天才看到這棵樹,從見到樹到最後成交,前後只花了十幾分鍾時間,成交價是26萬多元。買回後,韓學年重新給黃楊皇定做了一個盆,又經過一番細心打理,到去年首屆中國(陳村)盆景博覽會上,就已經有人出價300萬元了。不過韓沒捨得賣。
記者問:現在大家都說這棵盆景值500萬元,會不會是有價無市呢?韓學年告訴記者:500萬元肯定是值的,但暫時還沒有想賣,剛才還有買家托熟人問,黃楊皇賣不賣,如果要賣第一時間聯系他。
⑺ 有名的千萬級盆景,你見過幾棵
一盆鎮園之寶,出價600萬都不賣!
大型榕樹盆景《南國風情》,曾現身昆明世博會,引起國內外賓朋盛贊無數,此盆景原為盆景大師謝克英作品,如今它已是鮑家花園的鎮園之寶。據介紹,十年前曾估價為300萬,現今有人出價600萬也不賣。
這棵樹真的不需要介紹,盆景愛好者們我估計90%網上見過,但在美國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為 Goshin( 守望者即“精神”的保護者)1948年開始培養,1984年捐贈給國家植物園。
該盆景的作者正是享譽世界的德國盆景大師,沃爾特·坡爾 Walter Pall,曾獲得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獎項,包括義大利的克雷斯皮杯獎(國際盆景雅石展)。
據報道,此樹800歲以上,網稱最貴的盆景樹,它的主人日本小林國雄,目前在他的盆景園,並對遊客開放參觀。
⑻ 佛山有哪裡地方能觀看盆景
佛山市高明區盆景協會
地址:百靈路虹升路路口 附近
標簽:政府機構黨派團體慈善機構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廣東省盆景協會
地址:萬紫路中國盆景大觀園(東門) 附近
標簽:政府機構黨派團體慈善機構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廣東省盆景協會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
標簽:政府機構黨派團體慈善機構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廣東省盆景協會辦公室
地址:萬紫路 附近
標簽:政府機構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大良盆景協會
地址:順德區鳳城少年宮 附近
標簽:政府機構黨派團體社會團體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廣東省盆景協會雅石根藝專業委員會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
標簽:政府機構黨派團體慈善機構
找到組織,什麼展覽信息都有了。祝您做好!玩好!
如果覺得有幫助,請您點一下手機右上角採納,是對俺的鼓勵和支持!多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