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植布置
『壹』 園林植物配置形式有哪些
園林植物的配置形式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
園林植物是園林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園林工程的質量及園林功能的發揮。園林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從而使生態、經濟、社會三者效益並舉。
『貳』 園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的其他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或有生產、經濟價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樹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種形式:
1.孤植
在一個開曠的空間,如一片草地,一個水面附近,遠離其他景物,種植一株姿態優美的喬木或灌木,稱為孤植。孤植樹(speci-menplants)應具備的條件是具有一定姿態的樹形,如挺拔雄偉、端莊、展枝優雅、線條宜人等;或具有美麗的花朵與果實。「speci-men」意為標本或樣品,喻示群體中形象突出的個體,即優異的樹才能成為孤植之用。
適合作孤植的樹木如雪松、華山松、白皮鬆、金錢松、日本金松、油松、雲杉、南洋杉、美國紅杉、廣玉蘭、白玉蘭、樟樹、七葉樹、垂枝櫻花、垂枝樺、榕樹、木棉等。成叢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樹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葉繁密,花朵豐茂,遠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稱之為孤植樹。如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有一叢波斯丁香的雜種,在草地上單獨種在一隅,5月初花朵滿布,是一叢很理想的孤植樹。適合孤植的花灌木還有笑靨花、菱葉綉球、金絲桃等。
2.叢植(樹叢)
3株以上同種或幾種樹木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法稱為叢植。多布置在庭園綠地中的路邊、草坪上,或建築物前庭某個中心。
一種植物成叢種植,要求姿態各異,相互趨承;幾種植物組合叢植,則有許多種搭配,如常綠樹與落葉樹,觀花樹與觀葉樹,喬木與灌木,喜蔭樹與喜陽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等,有十分寬廣的選擇范圍和靈活多樣的藝術效果。叢植採用的樹木,不像孤植樹要求的那樣出眾,但是互相搭配起來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3.雙植
同一樹種兩株並列平行種植或者前後種植,適於布置在草坪、路旁。
雙植樹應在姿態、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顯得生動自然。其栽植距離最大不超過兩棵植株成年期樹冠半徑之和;最小沒有太多的限制。
4.群植(樹群)
以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稱為群植或樹群。群植在功能上,能防止強風的吹襲,如北方防西北風,南方沿海防海風等;供遊人夏季納涼歇蔭;遮蔽園內不美觀的部分。在園林藝術方面,群植後成片的樹林可以形成陰暗的對比,同時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觀為之豐富起來,與地平線產生方向上的對比,林冠起伏使天際輪廓線也發生較多的變化。樹群四周若用灌木裝飾林緣或裝飾林間隙地,則可使園林中增加許多野趣樹群常用作樹叢的襯景,或在草坪和整個綠地的邊緣種植。樹種的選擇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調、層次要求豐富多彩,樹冠線要求清晰而富於變化。
5.片植(純林或混交林)
單一樹種或兩個以上樹種大量成片種植,前者為純林,後者為混交林。多用於自然風景區或大中型公園及綠地中。
片植可以擴大成為幾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幾十株模仿森林景觀。在夏季炎熱的南方,公共園林內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園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樹林,如長沙嶽麓山,廣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許多公共園林綠地都是以林木取勝。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據園林面積的大小,按適當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樹林,也可以是在園林范圍內適當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樹木,加以改造為園林服務。
為了模仿自然,又較自然界更有藝術性,片植可參考以下幾點布置要領:①樹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適當的地點留出小塊隙地,增加明暗對比以吸引林內的遊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態條件種植一些灌木,以緩和垂直與水平線條的對比。③林間小路要崎嶇自然,路邊種植耐蔭植物,如玉簪、觀賞蕨類、杜鵑、秋海棠、鈴蘭、細辛等,形成林下耐蔭植被景觀。④選一種有花或有果可賞的樹木,造成一片小型純林,比叢植更有氣魄。國內園林中很少見到白玉蘭、合歡、欒樹、流蘇樹的人工純林,在有條件的地方不妨一試,種植在開曠地上十分壯麗而別出心裁。⑤林緣不取直線,整個林地不為幾何形體,一刀切的邊緣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來也很為難。⑥中國傳統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積不大的純林,還可以專為秋季變色葉樹木造一片「秋色林」,楓香、烏桕、銀杏、金錢松、槭樹類、黃櫨等樹種的純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國傳統園林多鍾情於自然式配置,且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種類不多,都是傳統喜愛的植物;二是古樸淡雅,追求畫意而色彩偏重寧靜。這樣的植物景觀,在古代的詩、畫、園中是屢見不鮮的。如:
居有竹:東晉王徽之愛竹成癖,住在別人一座空宅,種了許多竹樹,對著竹唱歌詠詩,還指著竹說:「一天也少不了你啊!」愛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蘇軾寫過這樣愛竹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畫竹的歷史起碼要從唐代算起,這一千多年來,種竹、畫竹、詠竹成了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大特色。人們將竹節比喻為人的「氣節」,將竹莖的中空比喻為「虛心」,竹的常綠比喻「雖寒不凋」,這許多使人高潔的比喻,是愛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園冶》中一再提到「竹塢尋幽」,「結茅竹里」,「移竹當窗」,「梅繞屋、余種竹」,「竹里通幽」等以竹為材料的造園手法。
松有畫意:松的壽命長,老來更是蒼勁古雅,根如蟠龍,枝幹如虯,亭亭如蓋,頗有畫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黃山松,都給人如畫的印象。尤其生長在懸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懼,歷來受到人們的敬愛。
夜雨芭蕉:是園林中體現聽覺美的傳統手法。芭蕉碩大的片片綠葉,習慣種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緊忽慢的彈撥樂,給人以鬧中有靜的逸趣,古詩中已有不少傳頌。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蔭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詩贊曰:「檐前蕉葉綠成林,長夏全無暑氣浸,但得雨聲連夜靜,何妨月色半床陰」(見《明詩別裁集》,中華書局)。
蘆汀柳岸:「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國傳統喜好將耐濕的柳樹種在水邊,正如《園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灣宜柳」,「深柳疏蘆」等。蘆葦喜生沼澤淺水中,夏季茂密生長,秋季種子成熟,穎殼上吐出白色絲狀毛,俗稱蘆花。柳與蘆生態要求相近,是富有詩意的組合。柳枝在風中搖曳,春季盪出柳絮;蘆葦盪里常躲著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蘆花,每到春秋兩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煙似霧。一個是「千絲萬絮惹春風」,一個是「狂隨紅葉舞秋聲」,歷來都是引起詩興的美景。
編籬種菊: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使得菊與籬常常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與陶潛也常聯系在一起被人歌頌,如有「陶令籬邊菊,秋來色更佳」的詩句。人們喜愛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氣節十分感人,並且其花期長而栽培易,所以廣為栽培受人喜愛。尤其陶淵明棄官歸里,在家中採菊,過著田園生活,「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恬淡適意,在後來一千多年封建時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漣漪。
以上簡單地提了幾種傳統的植物愛好,其他還有很多,如蘭花,常被比為君子之香;梧桐常預示秋天的到來,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潔麗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牡丹比為國色天香……。許多植物受到古詩的贊詠,古畫的描繪,其傳統性和大眾性至今在不經意之間深深地影響著園林植物的配置。
至於傳統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種,一種為整齊對稱式。中國「麗」字的繁體麗是兩個鹿並列,證明我國古代的審美觀念相當重視整齊排比的形式,古園林中實例頗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員的住宅門口,大都是成對成行地用檜柏、銀杏、槐樹、櫸樹等列植,以此來表示庄嚴肅穆。另一種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這也是古典園林中最常見、流行最廣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詩情畫意就是這種自然式的效果。歸納起來,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是這樣體現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長的野生植物,形成頗有野趣而古樸的「古樹參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鬱郁蒼蒼的林相。常用之於竹、松或其他高大喬木選山坡、山谷單種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樹又可以賞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類栽於堂前或成片繞屋,有蹊徑可通最有逸趣。所謂「桃李成蹊」之貌。④園界四周種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薔薇、薜荔之類,形成「圍牆隱約於蘿間」的效果。⑤水池邊植柳,淺水處種葦、蒲、鳶尾之類,濕地種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蔭,常點綴落葉大喬木,數量不需多,形成「槐蔭當庭」,「梧蔭匝地」。廊邊、窗前還可種點芭蕉或矮竹,室內益覺清翠幽雅。⑦花台高於地面,設在堂前對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腳種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葯、玉簪、蘭花、綉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與園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對景賞花」之樂。
以上這些習以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園林中俯拾皆是,傳統喜好的植物與傳統的配置手法互相結合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國古典園林美。隨著西方造園風格的滲入、國外觀賞植物的引種栽培,園林植物配置也要適應不同的需求,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植物美。但必須注意:①給予植物足夠的空間,讓它充分地生長,盡量表現出可能表現的體形美、色彩美。急於求成、採取密植或以建築物替代的辦法,是違反園林藝術原則的。②只有提供足夠的條件來滿足植物的生長,如土壤、肥料、水分三個基本條件,才能顯示植物生機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築垃圾及廢墟上植樹是註定要失敗的。③了解植物引種原產地的情況,其生態學特性,伴生植物等。園林設計者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藝術性而種植不適合的種類或不恰當的組合。鄉土樹種或已經引種成功的樹種是最容易體現設計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隨便動用刀、剪、斧、鋸等,讓植物自然地生長。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學家認為是「活的建築材料」,如同磚瓦一樣,自然趣味完全喪失了。⑤以當地的氣候與人的戶外生活需要為准,決定庇蔭喬木的選擇。基本要求是人們需要陽光的時候落葉,需要庇蔭的時候發葉。終年炎熱的城市才大量種植常綠樹。⑥樹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開曠的草地。景觀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觀是簡朴的,所以有一條「簡單也是美」的原則。⑦用喬灌木為主體發揮園林美,既雋永又實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壽命短、費工、費力。為增添色彩美可選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經常保持清潔、乾乾凈凈無病蟲害。只有草地樹木一塵不染的景觀,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賞心悅目。所以還有一條「清潔也是美」的原則。⑨植物的個體美與集體美二者比較起來,可多發揮植物的集體美,尤其在大面積的園林中用一種植物成片種植,在功能上效果顯著,在藝術上形成一種浩然渾厚的氣魄。⑩大小園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勝的,這里不應以建築美佔優勢,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務性建築、休憩建築或游樂設施占據植物的配置。
總之,園林美以發揮植物美為主的做法,是當前全世界的趨勢,東方是崇尚自然美的發源地,我國的古典園林就是自然山水園林,在保存人類居住環境和廣袤國土上的自然風景之美的同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模擬再現自然景觀,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風景,是園林植物配置所要著意創造的景觀。
圖7杭州植物園群植一景
『叄』 園林植物配置包括什麼
一、植物空間的建造功能
植物對室外空間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室外空間形成的重要介質。在種植設計中建造功能是最先考慮的,其次才是觀賞特性和其他因素。
1.室外空間形成
室外空間是由地平面、垂直面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組合成的實際存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
地平面:以不同高度不同種類的地被和矮灌木來暗示空間。如:草坪和地被之間的交界雖然沒有植物實體對視線的屏障作用,但卻有空間范圍的暗示作用。
垂直面:樹干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間分割,其空間封閉程度隨樹乾的大小疏密及種植形式不同而不同,樹干越多,圍合感越強。如:自然界的森林、有行道樹的道路、植籬和林地。
密林
行道樹
綠籬
完全封閉空間:與覆蓋空間相似,但空間的四周被中小型植物封閉,常見於森林中。光線較暗,無方向性,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和隱蔽性。
垂直空間:運用高而細的植物能形成一個方向直立、朝天開敞的室外空間,垂直感的強弱,取決於四周的開敞程度。這種空間的營造盡可能用圓錐形植物。
完全封閉空間
3.植物空間序列的形成
就像建築中的通道、門、牆、窗,引導遊人進出和穿越一個個空間。如植物改變頂平面,同時有選擇性的引導和組織空間的視線,就能有效的縮小空間和放大空間。空間的節奏需在設計時進行控制。如: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等。
圍合:完善由建築和牆所構成的空間范圍。當一個空間的2面或3面是建築或牆,剩下的開場面可由植物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空間。
連接:用植物將景觀中其他孤立的因素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室外空間,同時形成更多的圍合面。連接形式多用線性的種植。當然植物也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山水、建築的聯系,使人工和自然要素統一在綠色中。
裝飾和軟化:沿牆面種植喬木、灌木或攀援性植物,以植物來裝飾沒有生機的背景,使其自然生動,高低疏密的植物形成變換的空間。
內容太長,詳細的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介紹
空間營造| 景觀植物配置的那些事
『肆』 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園林綠化植物配置過程中需要確保所選擇的植物種類具有良好的適合性,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一)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選擇
在園林綠化植物配置過程中需要確保所選擇的植物種類具有良好的適合性,需要所選擇植物能夠與本地區的自然環境及植物生長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這就需要針對每一個城市和地域植物生長的環境特點來進行植物品種的選擇。盡可能的多採用鄉土植物,然後再適當的引進與本土生長環境相適應的觀賞類植物,這樣即保持了本地植物景觀的特色,同時還能夠更好的突出景觀的觀賞性。
(二)多進行立體設計,凸顯層次感
在植物配置空間利用上, 要從建築學的角度來考慮和設計,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和地面資源,盡可能讓植物配置凸顯層次感和立體感,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不是單純的一片一片的種植和設計。在有限的空間中種植更多的植物品種,不僅達到美的效果,而且還能充分利用資源,一舉兩得。
(三)協調好植物間的'相互關系
合理調配好植物之間相互關系,整理出一套系統的、有序的植物相生相剋的生長規律,許多園林植物之間的聯系是比較復雜的, 有些關系很難理清。 要對植物關系進行合理有效地配置,從植物間存在的寄生關系、生理關系、依存關系等方面進行植物間利害關系的分析,本著生物互助、共生、競爭、相互作用的理念,對不同的植物進行合理的搭配,使之組成能有效抑制病蟲害散播的而促使植物健康生長的種植結構,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抵制了病蟲害的危害,阻止了易於使植物病蟲害出現的環境條件的生成。同時要注意的是,如果植物配置沒有考慮周全的話,很可能影響園林植物的正常發育,造成適得其反的後果。
(四)遵循植物多樣性原則,增強植物自我保護能力
園林設計工作者們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嚴格遵循植物的多樣性原則,合理搭配多種植物,有效發揮不同植物之間的不同作用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來降低病蟲害產生的幾率。多方面考慮各種植物的生態與生物特性, 盡量形成多類樹種的組合搭配,最終達到園林植物多層次、 多樣性的完美效果。 通過上述方法,不但能極大地增加城市園林景觀的可觀賞性,也有利於減少來自病蟲害產生的危害,有效地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
『伍』 園林植物配置
1.配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2.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長過程中,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隨季節而變化。開花時,結果時或葉色轉變時,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園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氣候帶,植物季相表現的時間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來得遲,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現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區,氣候的正常與否,也常影響季相出現的時間和色彩。低溫和乾旱會推遲草木萌芽和開花;紅葉一般需日夜溫差大時才能變紅,如果霜期出現過早,則葉未變紅而先落,不能產生美麗的秋色。土壤、養護管理等因素也影響季相的變化,因此季相變化可以人工控制。為了展覽的需要,甚至可以對盆栽植物採用特殊處理來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時開花。
園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較高觀賞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給人以時令的啟示,增強季節感,表現出園林景觀中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如春季山花爛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碩果滿園,冬季臘梅飄香等。要求園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個地區或一個公園總的景觀來說;在局部景區往往突出一季或兩季特色,以採用單一種類或幾種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為多。如杭州蘇堤的桃、柳是春景,麴院風荷是夏景,滿覺隴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賞梅是冬景。為了避免季相不明顯時期的偏枯現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樹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綠樹和草本花卉等方法來延長觀賞期。如無錫梅園在梅花叢中混栽桂花,春季觀梅,秋季賞桂,冬天還可看到桂葉常青。杭州花港觀魚中的牡丹園以牡丹為主,配置紅楓、黃楊、紫薇、松樹等,牡丹花謝後仍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
3.草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並經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稱為草坪,不經修剪的長草地域稱為草地。用於城市和園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鈍葉草、假儉草、黑麥草、早熟禾、剪股穎等。
草坪一般設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築物周圍,廣場或林間空地,供觀賞、遊憩或作為運動場地之用。西方古代園林中已有規則式草地。18世紀中葉,英國自然風景園出現後,園林中開始大面積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國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園林才有草坪。
分類
草坪有下述分類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組合分可分為:1,純一草坪。用一種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種植物材料組成的草坪。3,綴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擬禾草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為:1,遊憩草坪。可開放供人入內休息、散步、游戲等戶外活動之用。一般選用葉細、韌性較大、較耐踩踏的草種。2,觀賞草坪。不開放,不能入內遊憩。一般選用顏色碧綠均一,綠色期較長,能耐炎熱、又能抗寒的草種。3,運動場草坪。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要求選用不同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細軟的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堅韌的草種,有的要選用地下莖發達的草種。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設置在陸路交通沿線,尤其是高速公路兩旁,以及飛機場的停機坪上。5,保土護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沖刷,防止塵土飛揚。主要選用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種。
應用
草坪主要用於下述幾個方面:
環境保護方面。在園林綠地中草坪和樹木都起著凈化空氣、防暑降溫、吸附塵土、減弱雜訊的作用,能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草坪的草個體小,數量多,占據空間小,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容易成活,綠化效果快。草緊貼地面生長,其防止塵土飛揚和水土流失功能顯著。草坪在綠地中形成通風道,可以改善熱帶地區生活環境。
園林藝術方面。草坪空間同水域空間、廣場空間等相似,能開辟寬廣的視線,引導視線,增加景深和層次,並能充分表現地形美。
城市建設方面。草坪常用於現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綠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線,強電力網線下方,地下設施上面土層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種方法:1,直接播種草籽。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進行。中國北方地區多用此法。3,用莖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節進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鋪砌草塊。溫暖地區四季都能進行,中國北方夏、秋季用此法鋪砌運動場草坪。
當前廣泛採用直接播種建造草坪的方法。可用噴漿播種法把草籽、粘膠、肥料混合物噴到岩坡上強制種草,也可以把草籽預先放到無紡布上發芽、生長成草坪植生帶,然後鋪到地上形成草坪。直接播種法的優點是:草籽用量少,分布均勻,出苗整齊,能夠防止雜草滋生,種在坡地上不致被水沖走,可以組成各種圖案。此外用種子或莖枝段預先在無土或薄土的情況下生產出草塊,或是把帶狀草塊捲成草卷,可供室內、室外隨時鋪設草坪,鋪好後可立即成形。草坪建造目前趨向於工廠化育苗。
維護
草坪維護要點是:1,第一年要不斷清除雜草。2,要及時修剪。草長到4-10厘米高時進行修剪,每次修剪量不宜超過草高的一半。草坪一般保持2-5厘米高。3,生長季節宜施氮、磷、鉀顆粒狀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後、噴灌前施用。4,草坪不宜使用過度。應規定使用期,保養期,定期分區輪流開放使用。5,注意草坪病蟲害防治。及時補種,更換壞死的部分。
4.花壇
在一定范圍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圖案栽植觀賞植物以表現花卉群體美的園林設施。
分類
有幾種分類方法:1,按其形態可分為立體花壇和平面花壇兩類。平面花壇又可按構圖形式分為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種。2,按觀賞季節可分為春花壇、夏花壇、秋花壇和冬花壇。3,按栽植材料可分為一、二年生草花壇、球根花壇、水生花壇、專類花壇(如菊花壇、翠菊花壇)等。4,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花叢花壇,是用中央高、邊緣低的花叢組成色塊圖案,以表現花卉的色彩美;綉花式花壇或模紋花壇,以花紋圖案取勝,通常是以矮小的具有色彩的觀葉植物為主要材料,不受花期的限制,並適當搭配些花朵小而密集的矮生草花,觀賞期特別長。5,按花壇的運用方式可分為單體花壇、連續花壇和組群花壇。現代又出現移動花壇,由許多盆花組成,適用於鋪裝地面和裝飾室內。
設計
首先必須從周圍的整體環境來考慮所要表現的園景主題、位置、形式、色彩組合等因素。具體設計時可用方格紙,按1:20至1:100的比例,將圖案、配置的花卉種類或品種、株數、高度、栽植距離等詳細繪出,並附實施的說明書。設計者必須對園林藝術理論以及植物材料的生長開花習性、生態習性、觀賞特性等有充分的了解。好的設計必須考慮到由春到秋開花不斷,作出在不同季節中花卉種類的換植計劃以及圖案的變化。
花壇用草花宜選擇株形整齊、具有多花性、開花齊整而花期長、花色鮮明、能耐乾燥、抗病蟲害和矮生性的品種。常用的有金魚草、雛菊、金盞菊、翠菊、雞冠花、石竹、矮牽牛、一串紅、萬壽菊、三色堇、百日草等(見園林植物)。
花壇主要用在規則式園林的建築物前、入口、廣場、道路旁或自然式園林的草坪上。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形式是花台,多從地面抬高數十厘米,以磚或石砌邊框,中間填土種植花草。有時在花壇邊上圍以矮欄,如牡丹台、芍葯欄等。
5.花緣
一種花壇,用比較自然的方式種植灌木及觀花草本植物,呈長帶狀,主要是供從一側觀賞之用。英語flowerborder 一詞,也譯作花境或花徑。
花緣按所種植物分為一年生植物花緣、多年生植物花緣和混合栽植的花緣,而以後者為多。在設計上,花緣宜以宿根花卉為主體,適當配植一些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或者經過整形修剪的低矮灌木。一般將較高的種類種在後面,矮的種在前面,但要避免呆板的高矮前後列隊,偶爾可將少量高株略向前突出,形成錯落有致的自然趣味。為了加強色彩效果,各種花卉應成團成叢種植;並注意各叢團間花色、花期的配合,要求在整體上有自然的調和美。常以植籬、牆垣或灌木叢作背景。花緣的寬度一般為1-2米,如果地面較寬,最好在花緣與作背景的植籬之間留1.2-1.3米空地種上草皮或鋪上卵石作為隔離帶,以免樹根影響花緣植物的生長,又便於對花緣後方植物和綠籬的養護管理。由於宿根花卉會逐年擴大生長面積,所以在最初栽植時,各團叢之間應留有適當空間,並種植一、二年生或球根花卉填空。對宿根花卉可每三、四年換植一次,也可每年更換一部分植株,以利植物的更新和復壯。平日應注意澆水和清除雜草和枯花敗葉,保持花緣的優美秀麗和生機盎然的狀態。初冬應對半耐寒的種類,用落葉、蒿草加土覆蓋以便安全越冬。
6.植籬
用喬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的籬垣,又稱綠籬、生籬。
植籬在園林中的主要用途是:圍定場地,劃分空間,屏障或引導視線於景物焦點,作為雕像、噴泉、小型園林設施物等的背景,採取特殊的種植方式構成專門的景區(如迷園)。近代又有「植籬造景」,是結合園景主題,運用靈活的種植方式和整形修剪技巧,構成有如奇岩巨石綿延起伏的園林景觀。
中國在數千年前就已應用植籬,《詩經》中有「折柳樊圃」。後來植籬大都用作宅院菜圃的外圍護欄,在庭園中未得到充分利用。植籬在歐洲的庭園中應用廣泛,16-17世紀時常用作道路和花壇的鑲邊。17-18世紀時,雕塑式的植籬盛行,將植籬頂部或首尾部加工成為鳥獸形狀;在帝王的和大庄園主的整形式花園中常把常綠植物如黃楊等修剪成低矮的窄籬,布置成各種幾何形狀。中國在20世紀初以來新建的公園和城市綠地中已較普遍地利用植籬。
植籬按其高度可分為矮籬(0.5米以下)、中籬(0.5-1.5米)、高籬(1.5米以上)。矮籬的主要用途是圍定園地和作為裝飾;高籬的用途是劃分不同的空間,屏障景物。用高籬形成封閉式的透視線,遠比用牆垣等有生氣。高籬作為雕像、噴泉和藝術設施景物的背景,尤能造成美好的氣氛。
植籬按種植方式可分為單行式和雙行式,中國園林中一般為了見效快而採用品字形的雙行式,有些園林師主張採用單行式,理由是單行式有利於植物的均衡生長,雙行式不但不利於均衡生長,而且費用高,又容易滋生雜草。
植籬按養護管理方式可分為自然式和整形式,前者一般只施加少量的調節生長勢的修剪,後者則需要定期進行整形修剪,以保持體形外貌。在同一景區,自然式植籬和整形式植籬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景觀,必須善於運用。
植籬按植物種類及其觀賞特性可分為綠籬、彩葉籬、花籬、果籬、枝籬、刺籬等,必須根據園景主題和環境條件精心選擇籌劃。例如同為針葉樹種綠籬,有的樹葉具有金絲絨的質感,給人以平和、輕柔、舒暢的感覺;有的樹葉顏色暗綠,質地堅硬,就形成嚴肅靜穆的氣氛;闊葉常綠樹種種類眾多,則更有不同的效果。又如花籬,不但花色、花期不同,而且還有花的大小、形狀、有無香氣等的差異而形成情調各異的景色;至於果籬,除了大小、形狀色彩各異以外,還可招引不同種類的鳥雀。
作為植籬用的樹種必須具有萌芽力強、發枝力強、愈傷力強、耐修剪、耐蔭力強、病蟲害少等習性。植籬的栽植方法是在預定栽植的地帶先行深翻整地,施入基肥,然後視植籬的預期高度和種類,分別按20、40、80厘米左右的株距定植。定植後充分灌水,並及時修剪。養護修剪原則是:對整形式植籬應盡可能使下部枝葉多見陽光,以免因過分蔭蔽而枯萎,因而要使樹冠下部寬闊,愈向頂部愈狹,通常以採用正梯形或饅頭形為佳。對自然式植籬必須按不同樹種的各自習性以及當地氣候採取適當的調節樹勢和更新復壯措施。
7.攀緣
利用攀緣植物裝飾建築物的一種綠化形式。攀緣綠化除美化環境外,還有增加葉面積和綠視率、阻擋日曬、降低氣溫、吸附塵埃等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
攀緣綠化有下述特點:
1,用途多樣。攀緣綠化是攀緣植物攀附在建築物上的一種裝飾藝術,綠化的形式能隨建築物的形體而變化。用攀緣植物可以綠化牆面、陽台和屋頂,裝飾燈柱、欄柵、亭、廊、花架和出入口等,還能遮蔽景觀不佳的建築物。
2,佔地很少。攀緣植物因依附建築物生長,佔地很少。在人口多、建築密度大、綠化用地不足的城市,尤能顯示出攀緣綠化的優越性。
3,繁殖容易。攀緣植物繁殖方便,生長快,費用低,管理簡便。草本攀緣植物當年播種,當年發揮效益。木本攀緣植物,通常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易於生根,有的一年可繁殖數次。
攀緣植物的選擇
攀緣植物有攀附器官。例如,扁豆、牽牛、西番蓮、忍冬、紫藤等有纏繞莖;爬山虎、五葉地錦有吸盤;葡萄、絲瓜等有卷須;薜荔、常春藤等有氣生根;木香、野薔薇等有拱形蔓條或鉤刺。攀緣綠化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吸附或攀附能力作出安排,例如有吸盤或氣生根的植物,吸附力強,宜作牆面綠化覆蓋;有纏繞莖、卷須或鉤刺的植物,攀附能力較強,宜作花架、陽台、欄柵等的綠化裝飾。也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生態習性,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種類。耐寒性較強的爬山虎、忍冬、紫藤、五葉地錦、山葡萄等適宜於中國北方栽培;而在中國南方,除上述植物外,還可用常春藤、絡石、凌霄、薜荔、油麻藤、木香等。喜陽的凌霄、紫藤、葡萄等宜植於建築物的向陽、面;耐蔭的常春藤、爬山虎等宜植於建築物的背陰處。
8.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0米,下圍1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如地中海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上的「百騎大栗樹」,相傳它的龐大茂密的樹蔭曾為古代一位國王、王後及其隨帶的百騎人馬遮風擋雨。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0餘米,直徑4米。
保護古樹名木的意義:1,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2,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3,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4,古樹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資料,它的復雜的年輪結構,蘊含著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變遷史。5,古樹對研究樹木生理具有特殊意義。人們無法用跟蹤的方法去研究長壽樹木從生到死的生理過程,而不同年齡的古樹可以同時存在,能把樹木生長、發育在時間上的順序展現為空間上的排列,有利於科學研究工作。⑥古樹對於樹種規劃有很大參考價值。
鑒於古樹名木的重要價值,許多國家開展了保護和復壯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組織專業人員或成立古樹名木愛好者協會,進行尋訪調查,分級登記,備卡立檔。第二是採取多種保護措施,如設避雷針防止雷擊;適時鬆土、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有樹洞者加以填堵,以免蔓延擴大;樹身傾斜、枝條下垂者用支架支撐等。第三是對瀕危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如採用根部換土,在地下埋樹條並鋪上上大下小的梯形磚或草皮,增加通氣性等技術措施,使一批日趨衰朽的松柏重新煥發活力。
『陸』 園林植物配置的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嶺崗阜上和河湖溪澗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組成和自然景觀,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藝術創作源泉。中國古典園林和較大的公園、風景區中,植物配置通常採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區、特別是主體建築物附近和主幹道路旁側也採用規則式。園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 植物的干、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將葉色、花色進行分級,有助於組織優美的植物色彩構圖。要體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個植物空間內,一般以體現一季或兩季的季相,效果較為明顯。因為樹木的花期或色葉變化期,一般只能持續一、二個月,往往會出現偏枯偏榮的現象。所以,需要採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層配置,以延長花期;或將不同花期的花木和顯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別是宿根花卉)彌補木本花卉花期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園林和風景區,往往表現一季的特色,給遊人以強烈的季候感。中國人有某時某地觀賞某花的傳統,如「靈峰探梅」、「西山紅葉」等時令美景很受歡迎。在小型園林里,也有櫻花林、玉蘭林等配置方式,產生具有時令特色的藝術效果。
『柒』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導語: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下面是,歡迎參考!
1.適應自然,合理利用空間
每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變化規律,地形起伏有緩有急,水域變化有曲有直。綠化中的植物配置要充分做到人工與自然的結合,要與自然環境和人們的審美習慣相協調。植物配置時要兼顧遠近、高低和曲直,使植物的設置錯落有致,喬木、灌木、花草、果木、藤類和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一種層次感。同時,除了種植常綠類的樹木,還要有季節性植物,使植物四季景觀豐富多彩。
2.注重色彩配置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生長習性和形態,提高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除了利用不同植被,還要運用植被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它們的花卉、果實、樹乾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觀賞效果。對植被的部位進行合理搭配,可以實現色彩的合理配置,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3.遵循植物習性配置植物
3.1喬木配置。綠化中的'綠地主要是應用喬木,合理利用喬木可以很好地劃分層次。利用叢植、群植等形式可以對空間進行分割,形成一種層次感。喬木的樹形、群狀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們在不同的觀賞地點和路線上欣賞到各異的景象。
3.2灌木配置。園林中的喬木、草坪和水域是相互分離的,要想把它們連接起來使之成為和諧的一體,可以充分利用灌木。布置灌木時,要通過植物的姿態和季節變化等布置灌木的層次。
3.3花卉配置。花卉色彩艷麗、花香濃郁,是綠化中的主要裝飾植被。在布置花卉時,注意形狀的規范性是必要的,但是也應多採用自然栽種式提高自然情趣。
3.4攀援植被配置。以上植被對較低空間的綠化美化有良好的效果,但對於較高的空間卻難以到達。此時,攀援類植物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攀援植被生命力旺盛,葉茂花密,成活率大。它可以攀爬到較高的建築物體上,形成立體景觀。
4.遵循經濟性原則
不合理的園林綠化植物配置不僅不能起到好的綠化效果,而且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都很差,所以,植物配置要遵循當地實際和規律,種植易成活、好養護的植被。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綠化美化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捌』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哪些方面
一適地適樹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時,首先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樹種,或者通過引種馴化或改變立地生長條件,達到適地適樹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可適當加大密度。在豎向設計上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蔭、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植物景觀。如香港海洋公園內高大的散尾葵與低矮、耐蔭的合果芋、彩葉草相配置,形成一種穩定的熱帶植物景觀。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園林綠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到綠地的功能,起到強化和襯托的作用。如對於紀念性的公園、陵園,要突出它的庄嚴肅穆的氣氛,在植物選擇上可用松柏類等常綠、外形整齊的樹種以喻流芳百世、萬古長青。對於有遮陽、吸塵、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樹則要求選擇樹冠高大、葉密蔭濃、生長健壯、抗性強的樹種。對於兒童樂園、小游園性質的綠地,可選用姿態優美、花繁葉茂、無毒無刺的花灌木,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生動活潑。因此,對於不同的綠地,選擇植物時首先要考慮其性質,盡可能滿足綠地的功能要求。
三景觀需求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如香港海洋公園一景中,水、霧、植物組成一幅動態畫面。
1.因地制宜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寺院、碑刻、古跡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和體量相適應,輕快的廊、亭、榭、軒,則宜點綴姿態優美、絢麗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麗動人。
2.因時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園林構成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從幼小的樹苗長成蒼天大樹,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季相特點,從而引起園林景觀的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既要注意保持景觀的相對穩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變化的特點,創造四季有景可賞的園林景觀。為了達到植物配置的設計要求,在樹種選擇上就要充分考慮其今後可能形成的景觀效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結合種植,成形快,並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首先要根據設計意圖做好統一的季相構圖,先進行分區,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區,每一景區通過一二種植物的季相變化來突出某一季節的景觀。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即在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蠟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並把四景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在重點景區或景點,既要突出主要的觀賞植物,也要考慮四季變化,配置一些其他的植物,做到四時有景,多方景勝,避免景色單調。
3.因材制宜
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千差萬別,給人的感受亦有區別。配置時可利用植物的姿態、色彩、芳香、聲響方面的觀賞特性,根據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構成觀形、賞色、聞香、聽聲的景觀。如龍柏、雪松、銀杏等植物,形體整齊、聳立,以觀形為主;櫻花、梅花、紅楓等以賞其色為主;白蘭、桂花、含笑等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等主要是聽其聲。如蘇州掘政園在「聞木樨香榭」景點四周種植桂花,每當花開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構成觀景、賞花、聞香的極佳景緻。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創造園林意境,是我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傳統手法。如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都是運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之葉形似「個」字而得名。園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之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如蘇州拙政園內種植海棠、白玉蘭、桂花等以寓「金玉滿堂春富貴」之意。
四經濟要求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園林植物的配置要求也相應提高,過去由雪松、龍柏、廣玉蘭一統天下的景觀正逐漸被各類多姿多彩的園林樹種所替代,但也造成綠地建設費用節節上漲,為了解決好此類矛盾,一方面盡量選用鄉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棲霞山的紅楓,玄武湖的荷花,都較好地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我國是一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景點和建築物的迎面處,可配置一些名貴的樹種,充分發揮植物的觀賞價值。還可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果,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