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生態魚
1. 生態魚要怎麼飼養
生態魚要飼養方法如下:
一、水體立體利用
水體是一個立體空間,既是動物(魚,蝦、蟹等)棲息場所,又是植物(高等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製造養料的場所。各種水生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生態習性,包括棲息的水層、營養方式、食物結構等。根據這一特性,人們就可以在同一個水體中安排多種水生動植物,在一般情況下,單一性的放養是空間和食料資源的浪費。
二、物質能量多重利用
生態養魚可以多重利用生物物質能量,變廢為寶。 如,改造淺水灘地栽培荷,慈菇,水稻,並結合養魚蟹蝦等;將農作物秸桿或畜禽糞便加工成魚類的飼料,沼氣下腳料亦可用作養魚肥料。此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下腳料,這些廢棄物殘留著大量的有機營養物,直接排放到周圍環境中不僅是浪費,而且污染環境。若採取 一定工藝,用於養魚,使污水資源化,節約了飼料。
三、生物結構合理配置
在設計生態養魚的生物結構時,就要考慮生物之間互利互惠的因素,合理安排,興利除弊。多品種混養就是利用不同生態習性的生物品種,科學搭配,以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天然食料資源。在稻、萍、魚共生系統中,形成了「養萍固氮,萍充餌料,魚除蟲草,魚糞肥稻」相互促進的高效生態系統。把陸生系統和水生系統互相銜接也可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兩個系統生態效率共同提高。如桑基魚塘,桑—蠶—魚之間物質循環利用;又如草—禽—豬—魚的聯結,環環相扣,互為利用,構成多產出、高效率的生態系統。
四、經濟成分優化組合
生態養魚實質上是一個人為控制的生態經濟系統,它把自然變化過程與社會經濟再生產過程結合了起來,成為一個生態與經濟交錯進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物與經濟物、生物結構與經濟結構融為一體,這就要求人們在設計生態養魚系統和實施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優化生態經濟結構。
從規模生產結構上說,生態養魚即為「以魚為主,多種經營」的生產方式。由於它具有多環節的轉換,多層次的利用,所以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優點表現為物質轉化率高、能量轉化率高、資金利潤率高、土地產出率高。
2. 魚缸里種上植物對魚有害還是有益
魚缸中種上了綠色植物才好啊。 栽種水草的好處 1 可以改善觀賞魚的棲息環境:水草與熱帶觀賞魚的生活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大部分熱帶觀賞魚都喜歡棲息於植有水草的水域中。優良的水草對觀賞魚而言,能產生 「家」的感覺,使它們生活得更舒適,成長得更健壯。其次,水草還是某些魚類夜間歇息的依附物。 2 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溶氧:魚類需要吸收溶解於水中的氧氣並排出二氫化碳等廢物;而水草是綠色自養生物,其葉含有葉綠素,在光線的照射下,能利用光能,吸收水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製造並提供觀賞魚呼吸所需的氧氣,水族箱中水的溶解氧含量在恆溫下是一個定值,如果飼養過多的熱帶觀賞魚,可能引起缺氧現象而導致熱帶觀賞魚窒息死亡。而水草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釋放的氧氣,可以大大改善缺氧的狀況,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水族箱種植水草 是提供水中氧氣的重要來源。當然,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或有光線照射下才能發生作用。 3 可以吸收水中污染物質——氨氮,凈化水質:從自然界動植物的生態循環作用來說,水族箱中的觀賞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每天要排出大量的排泄物,部分溶失於水中的殘餌會 腐敗變質,並被微生物分解,從而產生大量的氨、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污染水質,使觀賞魚的生活環境變差,輕則導致魚病的發生,重則威脅魚的生命;如果在水族箱中種植水草,這些氨和氮的化合物,就成了水草發育時不可缺少的肥料,經過水草的根部或葉、莖的吸收來供給水草生長發育的需要。 這樣水草能有效地吸收水體中的氨、氮化合物及其它有機物質,澄清水質,凈化水體。 4 作為卵巢,促進孵化:有不少觀賞魚產的卵為粘性卵,水草恰好是最佳的卵巢,粘性卵可以附著在水草上,在水草叢中孵化,大大提高魚卵的孵化率。例如神仙魚等產粘性卵的魚喜歡把水草作為產床。 5 可以遮蔭降溫:這在室外養殖觀賞魚時效果最明顯.。夏季時,水草生長茂盛,可為魚體遮陽,起到降溫和減少光照的作用。 6 水草是觀賞魚養殖生態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草與觀賞魚有著相互依存、互相襯托的關系。水草為觀賞魚提供氧氣,吸收水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而觀賞魚呼吸產 生的二氧化碳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和生長的養料。從觀賞角度而論,水草本身就是觀賞植物,觀賞魚有水草的襯托,顯出其天然的魅力,而水草有了活潑好動的魚類 穿梭其間,也更顯得生機勃勃。
3. 什麼是生態魚
生態魚是為了改善河流水質,增加水生動植物的繁殖能力,漁政部門把魚苗投放人河中,這些用於改變生態環境的魚也叫生態魚。
4. 什麼是生態魚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
1.生態魚是隨著生態立縣戰略的實施,開發無公害養殖清水魚。設置攔網,劃定最佳養殖水域。在魚苗向水域投放之前,還須經過6個月人工養育期,用的餌料是天然餌料,魚苗自然生長期、尾重達一定的標准後才捕撈。從催產、成苗、育苗、放養等過程全部實現生態養殖。
2.生態魚是為了改善河流水質,增加水生動植物的繁殖能力,漁政部門把魚苗投放人河中.這些用於改變生態環境的魚也叫生態魚。
5. 在魚缸里養魚時為什麼通常要放些綠色植物
看養什麼魚了。
1 燈科魚,可以養任何品種的水草。
2 金魚,有吃水草的習性,慎重。
這不一定啊,看你養的是什麼魚了。大型魚一般都不放的。中型魚有的放,有的不放,小型魚一般都要放金魚,因為要吃草。所以不能放貴的長得慢的草。放水草葯有泥沙,對光照也有要求,放不放看個人條件。 水草就要把裝水的凈化,如果水質不好的話,那就要缸大魚極少。所以說,是不適合放植物。要看自己養的什麼魚。和自己家裡的魚缸大小。
根據魚類對水草的要求而定,如果喜草的魚類就放,否則就不放。
6. 那種裝在瓶子里養的生態魚可以活多久
我有養過,三個多月吧!好像是每一個月換一下裡面的(圓圓的一粒粒的東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