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馬蓮草盆栽

馬蓮草盆栽

發布時間: 2023-01-30 14:05:28

① 室內種植馬蓮草花有什麼益處

美化居室、降低室內雜訊吸附塵埃,凈化空氣,養殖馬連草花土壤很重要,如金鹽鹼地改良em菌種尤其適合花卉,無公害、綠色、有機蔬果的生產
功能與作用
1、增強植物新陳代謝,促進光合作用,促使根系發達,提高作物產量;
2、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有效抑制病原菌,預防各種病蟲害,減少農葯用量;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氣性能,有效降低土壤板結;
4、促進土壤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減輕重茬障礙;
5、合成氨基酸、糖類、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促進作物發芽、生長、開花、成熟。成熟期提前3-5天以上;
6、降解化肥、農葯殘留,提高農產品品質,達到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標准;
7、有抗氧化作用,能延長水果、蔬菜的保鮮時間;
8、投入產出比高。經實地測產,每畝投用益生菌10-15公斤,增產幅度一般為:
糧油作物:增產5-15%以上(其中大豆增產20%以上);
葉菜類作物:增產8-26%以上(塊根塊莖類增產20%以上);
瓜果類:保花保果率提高15%以上,單果重、糖度和保鮮能力明顯提高;
花卉:可提前一周左右開花,花朵更多更艷,花期更長。

② 居室能養馬蓮草能上花盆嗎

是可以的啊,馬蓮草一般指馬蓮花,又名馬蘭花,是可以盆栽種植的。


養殖方法

准備盆土

種植的時候要提前准備土壤,最好確保松軟,透氣,排水能力強且肥沃些才行。可用腐葉土,紅土,河沙進行混合。注意鹼性不能太重。此外,花盆也要用透氣性好的,可用陶盆,不用過大。盆土備好之後要消毒處理,避免有殘留的病菌或者蟲卵。若是想要地栽,要先整地,耕地,確保地塊松軟肥沃。

播種入土

馬蘭花的種植方法很簡單,准備好盆土後將種子灑在盆土表面,然後覆蓋一層土壤即可。覆土不需太厚,薄薄的一層即可。注意撒的密度,不能太密。種好之後移到通風且溫暖些的地方悉心管理,不久就可出苗。地栽的就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膜或者是草簾,很好的保溫保濕,等出芽後就可掀開。

後期管理

馬蘭花種下之後通常半個月左右可出苗。出苗後加強管理,勤噴水灑水來保濕,但要控制好水量,不耐積水。等幼苗長出兩三片葉片時還要追施碧卡水溶肥,確保養分充足。此外,發現雜草及時清除掉,避免爭養。

③ 這種是什麼草

蜘蛛蘭,蜘蛛蘭為多個植物物種別稱:花蜘蛛蘭、窄唇蜘蛛蘭、水鬼蕉、帶葉蘭、螫蟹百合等。

蜘蛛蘭的繁殖方式
分球繁殖
分球繁殖適宜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夏季將蜘蛛蘭放在陰涼通風處栽培,冬天應該保證陽光充足,最好置於溫室中。在其進入花期之後,要充分澆水。這種花喜陽喜濕,但是不能在陽光地下進行暴曬。在露地栽培時,應該注意保暖,多放在溫室中進行栽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適合腐殖質多且有一定粘性的土壤。蝴蝶蘭分為盆栽和地栽兩種方式。
盆栽
大多在春季3月份進行。按照園土、腐葉土和砂3比1比1的比例配製培養土,還可以添加少量雞糞作肥料。出房後,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澆水量也要增加。栽夏季最好早晨噴一次,下午再將水澆透,使土壤處於一個濕潤的狀態。冬天要減少澆水量,防止過澇。6~9月應該減少日曬,將其放置在半陰處,保持40%~50%的透光率即可。
地栽
在4月份將新鮮根莖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能夠很好的促進根部活動。5月下旬就可以進行種植。應該選擇在向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秋天,深耕大約40厘米,並進行施肥,可選擇翠姆特種肥,整平作畦。來年春天再次進行翻耕,在施肥之後進行種植。每棵蜘蛛蘭之間間隔15~20厘米,表面覆蓋3~5厘米的土壤。澆水施肥適量,並及時除草。深秋以後,將帶下的假鱗莖挖出並放置在乾燥處,室溫要高於7度,於來年再下地種植。

④ 15種生長在叢林山溪邊的野菜,煲湯或炒食都美味,你認識幾種

近些年,很多人喜歡自己去野外採挖野菜食用,特別是一些生長在老林山溪中的野菜,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大部分人其實對野菜認識並不多,本節內容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叢林山溪邊比較常見的野菜到底有哪些:

一、涼粉草

夏天天氣酷熱難耐,很多人都喜歡吃上一碗清熱解暑的涼粉,但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知道涼粉究竟是用什麼製作的。

製作涼粉的植物其實本名就叫涼粉草,它的別名叫仙人草、仙人凍或者仙草,多生長在山溪,河邊或農村的田間地頭,製作涼粉時收割地上莖葉部分煮爛後過濾出汁液,再拌少許米粉或鹼水煮沸倒出簸箕凝固而成,而且涼粉草除了用來製作涼粉,還能用來煲湯。

二、鴨腳板

鴨腳板又叫鴨兒芹,別名牙痛草、鴨腳菜、鴨腳掌、水白芷、三葉芹等,多生長在山溪、山溝或林下濕潤等地,食用嫩莖葉部分,也可以去葉吃莖,味道鮮香。

三、水竹筍

水竹筍,又叫山竹筍,是山林或者河溪邊生長的一種小型竹子的嫩筍,這種竹子以前鄉下常作火把用,這種筍沒有其它甜筍或毛筍那麼大,但筍肉脆嫩且鮮香可口。

四、銅垂玉帶草

銅垂玉帶草別名地鈕草、地茄子、地浮萍、馬蓮草、土油甘,廣東地區稱作落地冬瓜,漿果成熟後可以吃,嫩莖葉可與雞蛋或瘦肉一起煮湯。

五、嫩柴胡

柴胡是一個中葯名稱,別名山菜、地熏、柴草、菇草等,嫩柴胡即柴胡的嫩苗,可以當菜炒食、涼拌,也可以用來煲粥。

六、錦綉莧

錦綉莧別名五色草、紅節節草、紅草,多見於山溪、河溝邊,部分地區有栽培,食用嫩莖葉部分,可炒食、煮湯或涮火鍋。錦綉莧葉片艷麗,還可以做盆栽。

七、杠板歸

杠板歸別名犁頭刺、蛇牙草、蛇倒退、河白草和螞蚱簕等,生長在山林、河溪等較濕潤的地方,剛長出的嫩芽部分可以炒食。

八、酸筒桿

酸筒桿學名虎杖,這是一種農村山野比較常見的植物,根莖供葯用,地上鮮嫩的莖桿可生食,也可以當野菜炒食。

九、卵葉半邊蓮

卵葉半邊蓮,廣東地區稱作姐妹菜,民間多作婦科草葯用,可以配合其它草葯煮雞蛋或瘦肉湯飲用,多生長在山溪或溝渠等濕潤的草地上。

十、大苞水竹葉

大苞水竹葉是鴨趾草科的一種匍匐草本,多見於兩廣地區的一些河溝、水渠或山溪邊上,廣東俗語稱作「輪滑草」,可採挖嫩苗與瘦肉或雞蛋一起煲湯。

十一、天胡荽

天胡荽又名破銅錢、魚鱗草、滿天星,是山溪、菜園、水田等地常見的一種小草,全草可以用來炒食、燉湯或涼拌,廣東地區多用來煲涼茶。

十二、雀舌草

雀舌草別名天蓬草、地耳草、瓜子草、指甲草、濱繁縷、雪裡開花,多生長在山溪、河溝、水田等濕潤的地方,食用嫩莖葉部分,焯水後炒食、蒸食或涼拌。

十三、白勒

白勒土名勒菜,別名鵝掌楸、刺三甲、三葉五加,多生長在山溪、路邊、叢林、荒野等地,嫩芽作野菜炒食、煮湯,也能曬干後製作成勒菜茶。

十四、葎草苗

葎草在農村一般被稱作拉拉秧,新長的嫩芽尖可以食用,清蒸、炒食、涼拌都可以,芽尖部分本身是比較脆嫩的,整體味道還不錯。

十五、拔葜芽

拔葜又叫金剛藤、馬加勒、紅燈果、冷飯頭,多生長在灌木叢、荒野和山坡等較溫暖乾燥的地方,春天剛冒出來的嫩莖可以採摘回家焯水後炒食,味道略酸卻也爽脆可口。

以上15種野菜都是農村常見的葯食兩用植物,很多都具有獨特風味,偶爾嘗下鮮未嘗不可,但不宜過多食用哦。更多野菜識別與食用方法在前面的很多文章里都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往前翻看。

熱點內容
百合花手鏈 發布:2025-05-20 23:16:05 瀏覽:230
梅花圖譜 發布:2025-05-20 23:04:29 瀏覽:627
紫羅蘭花品種 發布:2025-05-20 23:03:26 瀏覽:186
櫻花驚鴻舞 發布:2025-05-20 23:03:23 瀏覽:789
花卉萌芽 發布:2025-05-20 23:02:50 瀏覽:821
紫丁香水墨畫 發布:2025-05-20 22:50:14 瀏覽:287
盆景盆套盆 發布:2025-05-20 22:42:11 瀏覽:104
榕花花語6 發布:2025-05-20 22:39:04 瀏覽:377
君子一諾七夕番外完整 發布:2025-05-20 22:35:51 瀏覽:366
指頂花的花語 發布:2025-05-20 22:28:19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