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閱讀答案
㈠ 訪蘭的閱讀題答案
熱愛讀書,閱讀撼人心弦的高貴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訪蘭的閱讀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訪蘭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帶回些野蘭來栽培。幾年之間,家裡庭院就有了百十個品種,像要做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都跑來玩賞。父親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幾分慍怒。此後進山去,便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又一次進山的時候,特意招呼我說:「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處。那裡有道瀑布,十幾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彌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離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闖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便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我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回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種、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裡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麼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裡的的確比這里的好看,這里的卻遠比家裡的清爽。
「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靈氣,長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樣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性靈。」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蘭了。高興著它的這種純朴,悲嘆以前喜愛著它卻無形中毀了它。
父親拉著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裡。他看蘭,也在看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會對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十五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 文章 中最能體現野蘭特色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
2.對文章中「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分析第一段中畫線 句子 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關於「訪蘭」過程中父子對話的分析,選出分析不恰當的一項,並說明理由。
A.通過對話,對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作對比,既照應開頭,又為後文議論作鋪墊。
B.通過對話,具體寫出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寓褒貶於對話之中,發人深思。
C.通過對話,交代了「訪蘭」的具體內容與「我」認識到野生蘭草的特性,並因此而惋惜。
D.通過對話,揭示了父親約「我」「訪蘭」的目的,寫出「我」的感情和認識的變化。
答:選項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寫的是對「蘭草」的欣賞、品評,可文題卻用「訪蘭」而不用「賞蘭」,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簡要分析作者借「蘭草」這一事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純朴。
2、這里的「味」既指氣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答對1點給1分)。
3、父親喜愛蘭草並不是供人玩賞,供人玩賞的蘭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變得低俗。
4、描寫蘭草的生長環境,襯托野蘭的高雅不俗;為後文贊美野蘭作鋪墊(答對1點得1分,答對2點得3分)。
5、C。「我」惋惜是因為野蘭生長在幽谷而不被眾人所知,並不是因為認識到了它的特性。(選對1分,說明理由正確得2分)。
6、「訪」有尋求的意思,對蘭草的尋訪表明了「父親」與「我」對蘭草的高雅、純朴品格的敬仰,同時用一「訪」字,把蘭草人格化,從而更突出了蘭草的象徵意義。
7、一個人只有保持純真質朴的品格,不獻媚,不低俗,才能為人們所敬重,才能有益於社會。
訪蘭的閱讀題答案相關文章:
★ 《訪蘭》賈平凹閱讀答案
★ 閱讀理解題目大全及答案
★ 《蘭草》閱讀題答案
★ 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大全
★ 五年級語文期末閱讀題練習附答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 初一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 小學1-6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考題練習(有答案)
★ 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 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精選附答案
㈡ 盆景,沈復,閱讀答案。。。。。。。
6.請為文中兩個「長」字注音。①長方盤內( cháng ) ②長細菖蒲(ǎng )
7. 解釋文中加點的字的意思。
方: 才
齋: 屋舍,多指學舍、書房
嘗: 曾經
之: 代詞,它
8.下列人稱代詞中與文中「余」的含義不同的一項是:
( D )A.吾 B.我 C.予 D.汝
9. 請用/標出文中的一處停頓,使之讀起來更加順暢。
黃 芽 菜 心/ 其 白 如 玉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用沙土植長方盤內,以炭代石
翻譯:用沙土種在長方形的淺盤子內,用木炭代替花石。
11. 文中寫了三件點綴盆景的趣事,請簡要的概括,也可摘錄原文回答。
①種水仙 種水仙無靈璧石,余嘗以炭代之
②植黃芽菜 : 黃芽菜④其心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植於鋪炭之長方盤內,黑白分明,頗有意思
③種石菖蒲 :石菖蒲之子,置陰濕地,能長細菖蒲,隨意移養盆碗中,茸茸可愛。
12.讀罷本文,聯想課文《童趣》,說說你心目中的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作者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能發現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的人。
13.積累鏈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銜新泥。
純原創,請採納,謝謝
㈢ 『『訪蘭』』一文的閱讀答案【各位大蝦幫幫忙啊,給重分啊!】
閱讀理解 《訪蘭》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栽培;幾年之間,家裡庭院里,就有了百十餘品種,像要作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都跑來玩賞,父親並不以此得意,而且臉上倒有幾分慍怒;時有進山去,便從此不再帶回那些野長的蘭草了。這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裡有一道瀑布,幾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淡淡的蘭花,就像地上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回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裡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麼個好呢?」我卻說不出來,家裡的確比這里的看著好看,這里的卻比家裡的清爽。「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了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靈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高興看它的這種純朴,悲痛以前為什麼喜愛著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裡;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多大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十五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卻過。 16、本文以_______為線索貫穿全文,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作者採用了_______的寫法。(3分) 17、本文開頭寫父親愛蘭、育蘭,但當人們跑來玩賞時,父親卻添了幾分「慍怒」,並且不再植蘭,這種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訪蘭時的對話中有兩處交待,請用波浪線在文中畫出。(2分) 18、根據文中的敘述,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空谷幽蘭」的特點是□□,「盆景家蘭」的特點是□□。(2分) 1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象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多大貢獻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二段所描寫的意境與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的意境相似,請你寫出這首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蘭草隨著生長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樹無論生於活野,還是長在山岩都不失堅強本色,請對此談談你的感悟。(限40字以內)(3分) 答案 ⒗蘭草(寫「訪蘭」也正確,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蘭草及人、由物(蘭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只劃後一分句也可,1分)樣子是似乎靈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1分) ⒙純朴(淳樸、清純、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氣、低俗、庸俗等,1分) ⒚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給分,3分) ⒛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見風使舵;不隨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對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頭等均可
㈣ 跪求2011盧灣區語文二模答案(第一篇閱讀是 盆景:舊體詩詞的當代角色 )
(一)(15分)
1.(2分)(內容上)反映舊體詩詞繁榮的現狀(及出現的不同聲音),(結構上)引出下文要闡述的話題。
2.(2分)舊體詩詞創作中以損害內容為代價一味講究格律形式(1』)的傾向(做法、行為、現象)(1』)。
3.(2分)C
4.(3分)現身說法(1』),更有力地(1』)闡述舊體詩詞如盆景,高雅不俗,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觀點(1』)。
5.(2分)B
6.(4分)(說理方法1分,道理概括2分,說理效果1分)
示例:文章運用比喻論證(類比論證)(1』),生動形象地闡述了舊體詩詞的角色意義如同「精神盆景」,雖不能反映現代生活的大潮,但卻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2』),把復雜深奧的問題論述得深入淺出,清楚透徹,耐人尋味(1』)。
(二)(21分)
7.(2分)承前文白衣少女的比喻,啟下文對曇花開放的擬人化描寫(1』),表達作者對曇花的深愛之情(1』)。
8.(3分)曇花開花打破作者對時間節奏的慣常感知(1』),產生忽而漫長忽而短暫的錯覺(1』),反映作者從期盼到震驚的心理變化過程(1』)。
9.(3分)擬人手法,生動表現曇花閉合時的從容、高貴;對比手法,強調突出作者對曇花的喜愛、敬慕之情。(答對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
10.(6分)A C
11.(3分)⑴曇花開放時的慷慨壯烈、凄婉之美給人的震撼之感永恆。⑵曇花閉合時的視死如歸的氣度賦予生命以再生的永恆。⑶曇花生命價值的永恆。(⑷曇花不死的靈魂永恆。)
12.(4分)(符合文意——曇花的閉合過程1分,體現「舞蹈」特徵2分,描寫的表達方式1分)
示例:她忽然又顫動了一下,張開的手臂,漸漸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長的指尖梳理著金發的須毛,又將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攏;然後垂下她白皙的脖頸,向泥土緩緩地匍匐下去。
(三)(6分)
13.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⑵想佳人妝樓顒望
⑶悠然見南山
⑷玉簪螺髻
⑸顛沛必於是
⑹黃發垂髫
⑺彼竭我盈
⑻人間何處尋芳草
(四)(8分)
14.(2分)樂天 琵琶行
15.(2分)A
16.(4分)(抒情方式1分,喜愛和不舍之情各1分,表達1分)
示例:尾聯直抒胸臆,表示自己離不開杭州的主要原因在於留戀西湖美景,表達對西湖、杭州由衷的喜愛和不舍之情。
(五)(17分)
17.(4分)⑴安定 ⑵損害 ⑶厭惡、討厭 ⑷北岸
18.(2分)B
19.(6分)⑴我認為自己缺乏(治理天下的能力),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自視、情、致,句意通順)
⑵虛名是實際才能衍生的次要東西,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判斷句、賓、為,句意通順)
20.(2分)(內容上)側面描寫,突出真正的高士應隱居山谷,不為人知(1』);(內容上)為下文許由隱居箕山作鋪墊(1』)。
21.(3分)品質:淡泊名利,超凡脫俗,堅持原則(2』);結合內容:堅辭不就,洗耳潁水,隱居山林等(1』)
(六)(13分)
22.(1分)一(正)
23.(3分)突出煙霞嶺高峻難登(1』),與下文「相與鼓勇而上」鋪墊並形成對比(1』),強調攀登精神的可貴(1』)。
24.(2分)C
25.(3分)(不同意刪除,並能准確說出3條理由的3分;同意刪,能言之成理說出2點以上理由僅2分。)
示例一:不同意刪。扣題;「斜暉」與開頭「晨光」呼應,側面寫游興之高;從另一角度渲染煙霞嶺之美,表現依依不捨之情;以景收筆,餘味無窮等。
示例二:同意刪。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簡練為文等。
26.(4分)煙霞嶺高峻難登,幽深奇幻處需要「相與鼓勇而上」(1』),作者撰文生發「山深則景奇,心一則境辟」的感慨(1』),激勵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執著專一,勇於深入探究(2』)。
㈤ 《盆景》(閱讀答案)一文中有哪些成語 和歇後語
雄偉壯觀,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生機勃勃
1.用「√」給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倔強( ji4ng)JUE JIANG 4聲
頑強(qi2ng)WAN QIANG 2聲
2.查字典填空.「碧波盪漾」的「盪」是_上下___結構的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大寫字母_D___;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 草字頭____部,再查_7___畫.
3.給短文的第四自然段加上標點.
草地上, 人們舒展筋骨, 鍛煉身體. 小船停在綠茵茵的草地上, 好像停泊在碧波盪漾的湖水裡. 玻璃瓦的四角亭, 亭角翹起, 像展翅欲飛的小鳥, 沐浴著陽光. 這一切都使盆景更加逼真. 看到它好像來到了美好的大自然.
4.按要求填空.
(1)作者寫盆景時,具體寫了_有山有樹,有人有船,有花有草,有亭台樓閣___等幾個方面.
(2)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的關系是_首尾呼應_______________
5.用「‖」在短文上分段,並寫上第二段的段意.
_可以分三段.第一自然節為一段 總起 概括文章內容.最後一自然節為一段卒章顯志(揭示主題)
中間部分為第二段 第二段的段意 具體描述盆景里的山草 樹木 人物 凸顯盆景的藝術美感
6.寫出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我喜歡盆景,更贊美製作盆景的藝術家們,因為他們給人們帶來了美!
㈥ 盆景林斤瀾閱讀理解答案
那是一篇精緻而深邃的散文。
文章開篇,作者說:「年輕的時候不曉得盆景的好看。」
林斤瀾先生年輕時,常去宣傳抗日的劇團參加活動,這個劇團活動地點附近有家花圃,在一條深深巷弄中。林先生有時也進去「旋」一「旋」。細雨蒙蒙的春天,花木的巷弄,就像是春天的深處。密密雨聲中,這個花圃帶著一種深深的寂寞感。
這里也培養盆景,可是年輕的林先生一直視而不見。
在一個春雨如絲的日子裡,他終於偶然地發現了一盆盆的水色山光,竟覺得分外地寂寞。「在那戰爭的歲月里,這一行也在苦守苦撐著。可這樣冷冷清清,有誰來欣賞呢?」他頂不住壓抑的寂寞感,匆匆離開。
一晃四十年過去了,經歷了抗戰烽火,歷史狂潮,十年浩劫,林先生回到了家鄉。那盆景一般的江心嶼,已在十年動盪中變了模樣。在江心嶼,他見到許多展覽盆景——卻都是些「全景式」,或者石頭上插著白鐵剪的小紅旗的「社會意義盆景」。
忽然間,已不再年輕的林先生,想起了多年前見過的一個盆景:巴掌大的一個土坡,坡上一株樹,只一株。大枝疏落,小枝密集,枝椏全部傾向一個方向。——「這是曠野上迎風挺立的大樹,平野千里,大風呼號,亂雲飛渡,精神抖擻,胸懷蒼茫!」
然而這樣的傑作是怎樣來的?「多少個細雨蒙蒙的春天,一枝一葉修剪、培養。沒成型的時候,沒有買主,熬成型了,也許大家都在欣賞『全景式』,或者正對白鐵剪的紅旗有興趣。這樣的一株樹,也不過角落頭擺一擺,擺擺也就收了。」
何等冷清,何等寂寞。然而這是個行業,是行業,就要有人頂得住寂寞。「這個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是:忍耐。」
這篇散文筆調流暢而平和,可是平和中卻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因為它的深邃。
培養盆景的園丁是寂寞的,園藝本來就是個寂寞的行業,須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來從事。可其餘的行業又何嘗不是呢?「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其實是所有行業的格言。那台下的十年是何等的冷清寂寞,無人問津,可是要頂住,為了十年寂寞之後的那一分鍾。
那一分鍾,也許有掌聲有喝彩,也許依舊是冷清,依舊是寂寞——然而要頂住,要忍耐。——幾乎有點悲劇英雄的悲壯了。
寫下這篇文章時,林斤瀾先生想必已走出了曾一度籠罩他的、死氣沉沉的寂寞。我從字里行間看到的是一個寵辱不驚、歷盡滄桑的人,發自內心深處的平和恬淡的微笑。
經歷過那種深深寂寞的人,他的閱歷里必將多出一個詞:滄桑。而學會忍耐那種寂寞的人,他的閱歷里又將多出一個詞:淡泊。榮與辱不過是人生小小的潮起潮落,行與止也只是人生選擇的方向標,對於懂得隱忍,懂得內斂,懂得承受的人來說,都算不了什麼。「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卷雲舒。」忍耐得住人生寂寞的人,他們心靈的境界當是如此。
最後,忍不住再引林先生文中一段話,來作這篇讀後感的結尾:
「若有寂寞之感牽絲攀藤爬上心頭,不要逃跑,要『頂得牢』。寄語家鄉年輕的親愛的同行:這個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
這也是十五六歲少年時的讀書筆記,自己都快忘了內容。重讀過去,實在是件有意思的事。
當時的我,似乎將注意力全放在了對人生而言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忍耐」這個重點上,卻並未注意到「寄語溫州同行」這個細節。其實,林先生對「同行」所說的寂寞之感,大約是專門針對「文學」這個領域而言的吧?他鼓勵著年輕的後輩們,靜下心來,不要逃跑,學會忍耐……因為這些「同行」們所涉足的,比起盆景來,或許更是一個需要台下十年功、甚至一輩子用功,卻也不一定能等來輝煌的世界。有很多很多人被它的瑰麗所吸引,卻難耐它殘酷的寂寞。
即使是今天,「文學」、「文藝」已經成了頗為時髦的詞彙,時代亦不再明著給予它壓力,默許了爭鳴,這個領域依然令人感到寂寞。它本是建於精神天宇之上的神秘花園,有人苦苦陷於現實的泥濘,欲羽化而不得,也有人無根飄盪,時時感到腳踏不著實地的惶然。處處都是迷茫。
而當我今天,懷著這樣那樣的迷茫,重新看見這篇文章的時候;當我終於意識到,曾有一位前輩高人,溫言相解,細細對我們講「忍耐」的時候……便有寂寞也如雪遇春陽,融融消釋了。心裡是何其感動啊。
㈦ 六年級下語文閱讀題及答案誰有
(一)華山的路
經過四個小時汽車的顛簸(bǒ bō),我們來到了西嶽太華面前。啊!雄偉的華山,真是天造地設的奇觀!懸崖絕壁,怪石突兀,路在何方?
入山以後,我們似乎來到了一個石頭的世界,山崖陡立,礫石堆積,峽谷幽深,華山的路就在堆積的礫石和岩坎上跳躍。行了二十餘里,路愈來愈險了。忽遇絕境,只見一道鐵索斜掛長空,迎面陡崖立壁「回心石」三個大字使人觸目驚心。我們側身擦壁攀索而上,轉身一望,一條石梯從天而垂。這就是「太華咽喉」千尺幢。
千尺幢有二百六十多個台階,呈陡槽形,是人工在天然的石縫中鑿出來的。槽深三十多尺,寬只有二尺許。仰望,天開一線;俯視,如掉井中。開始,台階面有半腳寬,愈向上愈窄(zǎi zhǎi),極窄處只能踏一個腳尖,遊人全憑手拉鐵鏈而上。天梯頂端,槽口合攏,只鑿出一個洞口,僅容一人出入。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爬完千尺幢,越過百尺天險,又一條更長的望不到盡頭的天梯掛在山樑上,寬不盈尺,左右皆是一草不掛的陡壁,真使人望而生畏。傳說,韓愈當年在華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雲繚繞(rǎo rào),嚇得不敢下山,放聲痛哭,給妻子寫下了遺書投於崖下訣別,至今嶺上仍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
華山險路使人膽寒,然而華山之美就在於險。惟獨其險,才召人神往,使人遐想。如果說沉香劈山救母只不過是人類征服華山的理想,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則不乏沉香似的英雄。不畏天險,征服天險,是勇敢者的一大特徵。我們上山時逢「五一」佳節,遊人絡繹不絕,其中有未成年的孩子,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人們歷盡艱險,憑著頑強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頂峰,那身負百八十斤重的挑山工,每天往返八十餘里,給遊人送去方便。當年的人民解放軍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從絕壁處飛上山,創造了「智取華山」的奇跡。我們登臨北峰,向下望去,霧氣彌漫,使人頭昏目眩(xuán xuàn),我們的子弟兵就是黑夜從這里上山的,真使人驚嘆不已,肅然起敬。
立於北峰遠眺,西嶽險徑盡收眼底。華山的路由棧道、石橋、鐵索組成,盤桓旋繞,曲曲折折。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華山的路一樣曲折嗎?只有那不畏艱險,披荊斬棘,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1、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奇觀:
觸目驚心:
望而生畏: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幽深( )絕境( ) 訣別( ) 遐想( )
3、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仰望( )勇敢( ) 頑強( )絡繹不絕( )
4、華山的道路由()、()、()、()組成,作者是按()順序來寫華山的路的,其中()是重點部分。
5、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打上「√」
6、把「我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像華山的路一樣曲折嗎?」改為陳述句。
7、縮句:人們歷盡艱險,憑著頑強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了頂峰。
8、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⑴華山的路就在堆積的礫石和岩坎上跳躍。
⑵人生的道路不也像華山的路一樣曲折嗎?只有那不畏艱險,披荊斬棘,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9、問答:
⑴「不畏天險,征服天險」的人是勇敢的人,文中提到了哪些人是勇敢的人?
⑵從哪些地方可看出華山的路「險」?
10、讀讀畫「 」的句子,說說你讀明白了什麼?
(二)一杯牛奶的感人故事
一天,一個家境貧寒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āi jiā āi hù( )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jī』è』nán dāng( ),但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點剩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bù zhī suǒ cuò( )了,他沒有要飯,只祈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那十分飢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問道:「我應該付您多少錢?」年輕女子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應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他深深地向年輕女子鞠躬,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似乎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若干年之後,那位年輕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制定。當看到病例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歷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大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這位大恩人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地關照這個病人。經過艱辛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院把醫葯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他在通知單的旁邊,簽了一段短短的小文字。
當醫葯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葯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葯費——一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1、根據第一自然段的拼音寫出相關字詞。
2、聯繫上下文,選解釋(填序號)。再把句子意思寫下來。
施:①實行;②用上,加上;③給予;④施捨;
圖:①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②畫;③希望得到;④謀劃,計劃。
⑴ 施()以愛心,不圖()回報。意思:
⑵ 知恩圖()報,施()恩不圖()回報。意思:
3、 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富裕( ) 失敗( )
4、聯繫上下文,在後面的解釋中選擇正確的義項並寫出下面詞句的意思。
「施以愛心,不圖回報」。字典里的意思:施: A、實行;B、用上,加上;C、給予;D、施捨。圖:A、繪畫的形象;B、畫;C、計謀,計劃;D、謀取,希望得到。
5、「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想像一下小男孩不知所措的樣子,並寫下來。
6、為什麼霍華德.凱利能成為一位大名鼎鼎的醫生?
7、讀了這篇短文,你得到什麼啟示?
(三)深夜,那盞燈 (付東流)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場飛來車禍軋斷了雙腿,造成粉碎性骨折。醫生說,治癒的希望很渺茫。整天除了瞪著天花板挨著以淚洗面的日子,還能做什麼呢?
在小學教音樂課的姐姐給我抱來了高中課本。她把課本默默地放在我枕邊。我怒氣沖沖,一古腦兒地將它們撒了一地。姐姐彎下腰,一本一本地拾起來,淚水從她眼睛裡湧出來。我忍不住失聲痛哭。
一天夜裡,姐姐突然推門進來,把我扶起,指著對面那棟黑黲黲的樓房,激動地說:「弟弟,瞧見那扇窗戶了嗎?三樓,從左邊數第二個窗戶。」她告訴我裡面住著一個全身癱瘓的姑娘,與她的盲人母親相依為命。姑娘白天為一家工廠糊鞋盒,晚上拚命地讀書寫作,才17歲,就已發表了十幾萬字的作品……看著那扇窗子的燈光,我臉紅了。
「弟弟,拿出勇氣來呀!」
打那時起,那扇窗口的燈光時時陪伴著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燈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邊的課本。
在一個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為救一名落水兒童,竟不幸犧牲了!噩耗傳來,全家人悲痛欲絕。
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淚流滿面。突然,一束燈光柔和地射在我臉上,我心裡亮地起了個念頭:我想見見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講給她聽,還要、還要感謝她夜晚的燈光,伴我度過了這個難熬的季節。我拄著雙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樓,輕輕地叩響了門。
沒有迴音,我使勁敲了敲它。這時,對面的房門打開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了我說:「小夥子,別敲了,那是間空房間。」
我呆住了。
「……從前我兒子住在這兒,後來他調走了,這間房子一直空著。兩個月前,一個長辮兒姑娘憑下了,可說也奇怪,她並不在這兒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電燈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燈關掉……」
我突然扔了雙拐,跌倒在那扇門前,失聲痛哭起來。耳畔似乎又想起姐姐那叮嚀的聲音:
「弟弟,拿出勇氣來呀 …… 」
1、 結合上下文解詞。
相依為命:
輾轉反側:
滂沱:
2、 第一和二段寫了我遭遇車後的表現,能概括這些表現的成語有?(至少三個)
3、「兩個月前一個長辮兒姑娘租下了,可說也奇怪,她並不在這兒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電燈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燈關掉……」這個租房的長辮兒姑娘是誰?她為什麼要吩咐房東老太那樣做?
4、「我突然扔了雙拐,跌倒在那扇門前,失聲痛哭起來……」文中的「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體會一下「我」此刻的`內心世界,然後寫下來。
5、聯系短文學習和對生活的感悟,說說所你對題目「深夜那盞燈」是怎樣理解的。
6、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會怎麼做?
(四)敬重卑微
我偶然讀到過一篇英文課文,講的是螞蟻.
螞蟻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蟻生兒,公蟻持家.他們在草原、荒地上搬運食物,建設家園,沒想到這小小的生靈卻活的如此滋潤,如此有秩序、有意義,尤其讓我震驚的是它們面隊災難是做出的行為。
當野火燒起來的時候,你知道螞蟻們是怎樣逃生的嗎?
它們不是非常慌亂,亂跑亂撞。也不是無動於衷,而是迅速聚攏,抱成黑團,然後像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
每讀到這段文字,我就淚眼模糊,深深被它們的行為所感動。我彷彿看見烈火在燃燒,一團黑風正沿著山脊(jí jǐ)流動。我彷彿聽見噼里啪啦的燒焦聲,那是最外一層螞蟻在用軀體開拓求生之路。
假如沒有抱成團的智慧,假如沒有最外一層螞蟻的犧牲,渺小的螞蟻家族將全軍覆沒。生命的渺小、體力的(單薄 卑微 微薄)並沒有什麼可怕,甚至命運的(單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決定什麼,可怕的是看不到(單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視了內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的嚴肅,看的偉大而堅強。像一根細小的針,螞蟻以它的精神穿過我的外表、刺痛我的靈魂。比起螞蟻,有什麼理由言渺小、說卑微?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玩世不恭?
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往往( )體積,( )精神。「千里之堤(dī tí),潰於蟻穴」,這就是卑微者的威嚴和挑戰。
1、將短文中正確的拼音或詞語用「√」標出。在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
2、聯系短文內容理解句子,然後回答問題。
(1)短文有三個問句
第一個是設問句,它在文中起( )作用,第( )自然段是這個設問句的回答。
第二個是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為:( )。
第三個也是反問句,這句話實際上是啟發我們要( )。
(2)體會短文中的比喻句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為什麼把「抱成黑團」的螞蟻比作「雪球」?
(3)卑微:
玩世不恭: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3、在第6自然段中「像一根細小的針,螞蟻以它的精神穿過我的外表、刺痛我的靈魂。」作者把( )比作「一根細小的針」。為什麼說螞蟻「抱成團」是一種智慧?
4、第5自然段中「每讀到這段文字,我就淚眼模糊,深深被它們的行為所感動。」這句話與前文哪一句相照應?
5、 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點,為什麼?
(五)訪蘭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栽培;幾年之間,家裡庭院里,就有了百十餘品種,像要作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都跑來玩賞,父親並不以此得意,而且臉上倒有幾分慍怒;時有進山去,便從此不再帶回那些野長的蘭草了。這很使我(驚奇 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裡有一道瀑布,幾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淡淡的蘭花,就像地上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 濃厚)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回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裡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麼個好呢?」我卻說不出來,家裡的確比這里的看著好看,這里的卻比家裡的(清爽 清靜)。「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了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靈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 但我卻不禁(可惜 惋惜)了 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個空谷僻野 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 會有幾個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高興看它的這種純朴,悲痛以前為什麼喜愛著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裡;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多大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十五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卻過。
1、劃掉括弧里不合適的詞。
2、給文中沒有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
3、本文以_______為線索貫穿全文,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作者採用了_______的寫法。
4、本文開頭寫父親愛蘭、育蘭,但當人們跑來玩賞時,父親卻添了幾分「慍怒」,並且不再植蘭,這種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訪蘭時的對話中有兩處交待,請用波浪線在文中畫出。
5、根據文中的敘述,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空谷幽蘭」的特點是( ),「盆景家蘭」的特點是( )。
6、「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象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多大貢獻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3分)
7、文章第二段所描寫的意境與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的意境相似,請你寫出這首詩。(2分)
8、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盆景中的蘭草降了品格」 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答案
⒗蘭草(寫「訪蘭」也正確,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蘭草及人、由物(蘭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只劃後一分句也可,1分)樣子是似乎靈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1分)
⒙純朴(淳樸、清純、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氣、低俗、庸俗等,1分)
⒚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給分,3分)
⒛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見風使舵;不隨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對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頭等均可(3分
1.文章中最能體現野蘭特色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
2.對文章中「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分析第一段中畫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關於「訪蘭」過程中父子對話的分析,選出分析不恰當的一項,並說明理由。
A.通過對話,對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作對比,既照應開頭,又為後文議論作鋪墊。
B.通過對話,具體寫出野生蘭草和栽培蘭草的不同特點,寓褒貶於對話之中,發人深思。
C.通過對話,交代了「訪蘭」的具體內容與「我」認識到野生蘭草的特性,並因此而惋惜。
D.通過對話,揭示了父親約「我」「訪蘭」的目的,寫出「我」的感情和認識的變化。
答:選項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寫的是對「蘭草」的欣賞、品評,可文題卻用「訪蘭」而不用「賞蘭」,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簡要分析作者借「蘭草」這一事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純朴。
2、這里的「味」既指氣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答對1點給1分)。
3、父親喜愛蘭草並不是供人玩賞,供人玩賞的蘭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變得低俗。
4、描寫蘭草的生長 長環境,襯托野蘭的高雅不俗;為後文贊美野蘭作鋪墊(答對1點得1分,答對2點得3分)。
5、C。「我」惋惜是因為野蘭生長在幽谷而不被眾人所知,並不是因為認識到了它的特性。(選對1分,說明理由正確得2分)。
6、「訪」有尋求的意思,對蘭草的尋訪表明了「父親」與「我」對蘭草的高雅、純朴品格的敬仰,同時用一「訪」字,把蘭草人格化,從而更突出了蘭草的象徵意義。
7、一個人只有保持純真質朴的品格,不獻媚,不低俗,才能為人們所敬重,才能有益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