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盆栽換土
① 雪松進行移栽時哪些方面要注意好
雪松移栽注意事項:
一,雪松壯齡樹的移植在春季3~4月進行,也可秋季移植。移植時必須帶好土球,由於根系的水平分布寬,土球根盤應帶大一些。
② 雪松怎麼種,雪松盆景怎麼養
雪松的養抄殖方法
水分管理
雪松襲有一定的抗旱性,怕澇,保持盆內土壤濕潤即可,做到幹了就澆水,澆透但要避免積水。雨後注意要及時排水,防止雪松爛根。
施肥
適宜選用發酵腐熟的人糞肥和餅肥來施肥,盆栽養殖以餅肥為主。施肥時間最好控制在4-5月,切忌肥水過濃,可分次2-3次施。
翻盆
一般每隔2-3年需要翻盆一次,適宜春季萌芽前進行。翻盆時,換一半疏鬆肥沃的新土,同時剪除爛根。翻盆後需要先將其移動到蔭蔽處放置15天左右後,可正常管理。
修剪
在雪松的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整形和換頭。雪松重枝,頭會損壞或處於弱勢,須用強健的側技拉上、捆好,以後成為中心優勢,這個過程就是換頭。
修剪主要除去過密枝、徒長枝、枯枝和病蟲枝等,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塑造樹形。為防止雪松長的過高,需要除去頂芽,排除頂端優勢,能使得雪松萌發更多的側枝。
③ 夏季雪松移植如何提高成活率
雪松具有較強的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很適宜作工礦企業綠化樹種。在筆者所在的山西晉城礦務局,雪松是骨幹綠化樹種。但隨著企業的發展,一些改擴建工程的實施就與一些樹木發生矛盾,特別是工程趕到夏季,經常需要對一些樹木進行處理,如果把雪松砍伐掉很可惜,於是我們嘗試對它進行夏季移植。多年來我們夏季共對數十棵5米以上雪松進行移植,成活率達100%。現將移植方法簡述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一、移植時間:夏季第一次生長停止後約1個月時間。
二、移植地點:起挖前先為大樹選好栽植位置,最好選在背風向陽處。立地條件差的要先進行改換土。
三、起挖運輸
1.起挖規格:起挖土坨為胸徑的10倍至15倍。
2.挖前修剪和捆紮:若無病蟲枝及枝枝,一般不修剪,但要仔細捆紮,以免挖時損傷下部枝條。
3.起挖操作:開挖時留出比所定土坨規格大30厘米至40厘米處開挖,深度80厘米至100厘米。
4.包裝:用草袋或木箱。若用鐵皮做成的漏斗形工具起挖,隨起,隨運,隨栽,則不必包裝。
5.起運:用吊車,吊運時一定注意不能損傷樹木。注意輕裝、輕放、防止根、枝折斷和根部泥土散失,還要注意過路電線、建築和其他東西損傷。
四、樹木栽植
栽植坑要比土坨大1米左右,便於卸板。卸時要輕,卸後栽植要分層填土,每層最多30厘米厚鎮踏一次,一定要踏實,踏緊。
栽後在樹干四周作土埂,以利灌水,並立立柱,支撐樹干。
五、栽後養護
栽後連續灌三次透水。栽後當天灌第一次,2天至3天灌第二次,一周後灌第三次。然後進行鬆土,把捆紮的枝條松開。
若開氣炎熱,每天早晚向樹冠噴水1次至2次,保持濕潤,並經常注意鬆土、除草。第二年支架撤去,進入正常管理。
④ 雪松怎麼種,雪松盆景怎麼養
雪松盆景在家的養殖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放置場所:
雪松宜放置於陽光充足、回通風濕潤的場答所。夏季高溫時可適當遮蔭,冬季較耐寒,長江以北地區則應移至室內越冬。
2、澆水:
雪松有一定的耐旱力,怕水漬,盆土宜保持濕潤為好,待盆土干透才澆水,澆則澆透。遇陰雨久下不停時,要注意盆內不可積水,可將盆斜倒,以利排水,雨停後及時將盆復原。
3、施肥:
雪松宜用發酵腐熟的人糞肥和餅肥,家庭用肥以餅肥為主。施肥時間在4~5月為宜,注意肥水不宜過濃,次數不宜過多,每年施2~3次即可。
4、修剪:
雪松的修剪可在冬季休眠期進行,剪除重疊枝、交叉枝、枯枝和徒長枝。雪松針葉在短枝頂端成簇生長。在生長期間,可隨時對過長枝進行短截修剪,並對側枝上直生小枝進行摘心,使其萌發更多的短枝和簇生針葉,使雲片厚度增加,以保持一定的樹形。
5、翻盆:
宜每隔3~4年翻一次盆,以在春季3~4月萌芽前進行為好。翻盆時,去掉舊土1B2左右,剪除爛根,換入疏鬆肥沃的培養土,覆上苔蘚後澆水,放陰處半月後,即可服盆。
⑤ 雪松發黃怎麼辦
雪松葉片有點黃化,對於那些已經養了一年以上的雪松來說,外部環境造成基本已經可以排除,多半是土壤的情況有了變化。惡化的土壤直接會對雪松的長勢造成影響,表現在植株的葉片之上,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會有變黃的情況。通常,主要的原因會是有3項,可觀察總結後對應解決。
1、土壤鹼化嚴重,雪松喜酸,在微酸的土壤中生長最為健康。但是,它也有著能輕微耐鹼的特性,這就讓很多朋友容易忽略土壤的鹼化。要清楚的是,喜和耐是屬於兩個極端的,不可同樣對待。一旦是土壤的鹼性過大,葉片變黃會是自然現象。
2、土壤的微量元素缺乏,在雪松的正常生長中,並非是只有氮磷鉀等常見元素的需求。包括其餘少量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是需要的。盆內的土壤一旦是使用時間過長,類似的元素又沒有恰當的辦法進行補充,雪松就會出現缺乏元素的黃化。
3、土壤內部已經結板,土壤之所以結板,主要是因為其顆粒變小了,相互之間更緊密了。這個時候,土壤內部環境的空氣流通變差,根系的呼吸受到影響。並且,相對於良好的土壤,更容易出現積水和肥害的現象。根系呼吸不好,養分的吸收不暢,也會造成雪松的枝葉發黃。
4、在植株生長過於旺盛時候,對養分的需求就會變大。然而,盆內有限的空間中,能夠盛放的土壤是有限制的,正因為如此,所能提供的養分也有限量。當養分的消耗大於了盆土所能提供的供應之後,就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養分不足,雪松只能是自己進行調節,主動變黃脫落一部分長勢不好葉片,維持其餘枝葉的生長。
解決辦法
關於土壤是否鹼化,我們肉眼是無法觀察出來的,建議是購買個土壤酸鹼度檢測儀。不貴,便宜的也就十幾塊錢,用其檢測一下能夠更准確恰當。如果是土壤的PH值已經超過了7.5,鹼性過大就完全確定了。
對於鹼化的土壤,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換土。但是,目前階段卻不建議,因為溫度較高,水分蒸發快,換土會有造成雪松死亡的風險。因此,現在最合適的辦法,是給雪松使用磷酸二氫鉀。建議採用噴灑和澆灌的辦法,先噴霧,剩下的澆灌進土壤中。這樣,不但是能解決掉土壤鹼化的問題,也可以順帶的解決了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
如果是土壤已經結板,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鬆土了。在鬆土過程中要注意,可先從盆邊開始鬆起,盡量要避免傷及根系。在鬆土過程中,可根據情況摻入適量的河沙,能夠改善盆土疏鬆透氣的環境,並且預防其繼續結板。過後,需及時的給盆內將水澆透,促進原土和河沙可以相對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