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佛手繁殖
Ⅰ 佛手怎麼養殖方法
佛手一般每隔1-2年要換盆1次,宜在早春進行,盆土應換加肥培養土,另加一些馬蹄片作底肥。春季抽出新梢長至15-20厘米時,應及時摘心,以利於花芽分化。遇有光開花不坐果的情況,可於盛花期,搖動佛手枝幹,使弱花抖落,輔以人工疏花,留下坐果花。一般子房大而發綠的花朵容易坐果。當果有玉米粒大小時,應將枝上新萌葉芽全部摘去,使養分集中於長果,直到新果坐穩,再停止摘芽。
為使佛手多開花結果,應注意增施翠姆磷、鉀肥。開花坐果早期,要嚴格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做到促花保果。5月可澆稀薄的餅肥水(餅0.5千克加水20升),6-8月澆「礬肥水」(黑礬0.25千克,餅肥2.5千克,水20升),9月澆稀薄的餅肥水。如遇多雨的季節,雖不澆肥水,但應在盆內施少量餅塊,以滿足植株對肥料的要求。
剛入室時每天上午噴水1次,入冬後3-5天澆1次水,一般在上午10點以後澆水,盆土保持稍幹些為好。因佛手喜光照,所以應擺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室內切勿煙熏。
4月中旬後,佛手於室外可正常生長,此時要防浮土吹入花內影響結果。盛夏天氣炎熱,盆內水分不足,中午又不能澆水時,可在盆的周圍噴水以利降溫防止燒葉。也可在早晚向枝葉上噴灑清水,目的在於增濕降溫。因佛手喜濕潤氣候,受乾熱風吹襲,坐果率低。
黃淮地區的佛手6-8月為生長旺盛期,9月生長緩慢,冬季在室內處於半休眠狀態。盆栽佛手要在霜降前入室,整個冬季室溫應保持在5-10℃,10℃以上時可開窗慢慢降溫,若溫度過低,則應緩慢升溫,謹防溫度驟然變化。
佛手主要的病蟲害為紅蜘蛛、蚜蟲、介殼蟲及煤煙病等。紅蜘蛛、蚜蟲多發生在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主要危害嫩枝和葉,使枝葉變黃發枯、脫落。可用50%敵敵畏的800-1000倍液或亞胺硫磷800-1000倍液噴灑。介殼蟲危害佛手枝、葉、果,可用亞胺硫磷800-1000倍液噴灑全株,及在植株根部埋呋喃丹防治。煤煙病多發生在蚜蟲密集的枝梢,可用波美0.2度的石硫合劑或波爾多2000倍液噴灑。
整形修剪的要點是要求果枝分布均勻,枝短粗,葉片肥厚。佛手在室內生長的枝條稱「春梢」,生長細弱、葉大而薄,一般在3月中旬剪去。「五一」前後抽生的枝條為「夏梢」,其枝條節間多細長,組織不夠充實,除作撫養枝外,基本上完全疏剪掉。在6月中旬一般剪去5片葉以上沒有花的枝條,剪去橫生技,除去剪口處的叢生芽。夏、秋高溫季節,應將夏梢、病蟲枝、纖細枝及時剪去。「秋梢」是立秋後發的枝梢,其生長粗壯、節間短、組織充實,枝上的葉片小而肥厚,葉色深綠。此時應剪去生長細弱、發育不良的枝條,並注意保護秋梢,這是促使佛手多開花坐果的關鍵。
佛手3-5月結的果稱「春果」,由於生長在室內,一般果枝長而細,花簇生果枝頂端,不孕花多、坐果率低、果小。6-8月結的果為「伏果」,由於枝短充實,花多單生,花大,坐果率高,佔全年結果的55%以上。8月中旬坐的果稱為「秋果」僅佔全年結果的10%。為避免1次結果太多,當佛手果實長到紐扣大小時,可疏去一些果實,使保留的果實得到充足的營養,個頭大而均勻。
佛手常用扦插和嫁接法繁殖。扦插宜在早春新芽萌發前結合修剪進行。選擇健壯的1-2年生枝條,選取中段剪成10-12厘米長的莖段作插條,插入沙土中,澆透水,用塑料薄膜覆蓋,放半陰處,在25℃溫度條件下約經1個月即可生根。嫁接常採用切接或靠接。
Ⅱ 盆栽佛手瓜的家庭養殖方法
佛手瓜屬於典型的多年生喜溫暖氣候條件的蔬菜,不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育的適宜溫度在18-25度,幼芽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20度。當氣溫高於30度的時候,植株生長會受到明顯抑制,低於5度或高於35度的時候,葉蔓受害而逐漸枯死。佛手瓜屬於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條件下不會開花、不結瓜,植株的正常生長需要中等光照強度,強光對植株有抑製作用。佛手瓜植株喜歡濕潤的氣候條件,只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可以獲得優質高產。佛手瓜不耐澇,如果長時間積水,特別容易引起爛根。佛手瓜比較喜歡高空氣濕度,當空氣濕度較小時,會對植株發育有抑製作用,。如果在花結果期,土壤水分不足,植株開花少、落花多,最終導致結果率低,瓜也小。由於佛手瓜產量高,故而需肥量較大,應該多施基肥。在追肥前期,我們應該以氮肥為主,以促進莖葉生長,在生長後期配合磷鉀肥施用。當然,必須選擇背陰環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土層深厚、保水力良好的壤土、砂質壤土進行種植。
二、佛手瓜的生長特性
佛手瓜的果實為梨形,單瓜重在250-500克不等。屬於雌雄同株異花,葉片呈現掌狀五角形互生;莖蔓性,分枝能力很強,攀援性強,主蔓可以長至10米以上;另外,植株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水肥、高濕的種植環境,典型的短日照作物。佛手瓜較為喜歡溫暖而雨水分布均勻的氣候,不耐高溫和嚴寒。在零度時,佛手瓜的莖葉就會出現凍害,而在20-25度時生長最適宜,當氣溫高於35度時,生長就會受到明顯抑制。佛手瓜的開花結果適宜溫度為15-20度,低於15度或高於25度,均可以影響開花授粉,導致坐果率下降,在5度以下時,瓜停止膨大。
Ⅲ 佛手盆栽怎樣繁殖
插扦,梅雨季插
Ⅳ 種植佛手的方法
佛手露天常溫最低溫度10o以上可以解除防凍設施。一般江南地區3月底—4月初可露天栽培。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 種植 佛手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佛手的方法
1.選用耐寒、抗旱且適於盆栽的優良品種。內銷可著重發展"南京種",外銷可選用"小種"。
2.適時上盆。
(1)盆子的選擇:盆子以灰褐色的瓦盆為好,最通用盆的口徑不應小於24cm,盆高不低於l8cm,盆底孔直徑在4cm左右。以後隨著樹體的擴展要及時換盆,盆子大小是金佛手冠徑的2/5,盆子底部應有3個排水孔
(2)盆土的配製:盆土要採用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最好採用80%的紅沙土再加上20%焦泥灰混合而成,也可用70%清水沙、25%肥沃的園土和5%腐熟乾燥的雞糞混合而成。
(3)金佛手的定植:以3月中下旬在芽未萌發前定植較適宜。定植後不要全天曝曬,應先擺放在半陰半陽處,過2-3周後再讓它逐步見陽光。
3.合理整形修剪。金佛手樹體主要採用自然開心形整形。結果樹的修剪主要有春剪和夏剪2種。春剪一般在春天發芽前進行。夏剪泛指生長季的修剪,主要是剪去枯枝、交叉枝、徒長枝和病蟲枝,並應及時做好摘心和 除萌等工作。老樹修剪按栽培條件的 不同,採用短截、疏剪、拉枝等 措施 ,以達到更新的目的。
4.加強肥水管理。
(1)科學用肥:幼齡期或營養生長期以施N肥為主,在孕花結果期以P、K肥為主。一般分基肥、花前肥、果實膨大肥等,無論何種肥都應避免濃肥、未腐熟肥和重肥,而應遵守"薄肥勤施"的原則。並以施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微肥。
(2)合理用水:澆水要做到不幹不澆,澆即澆透,要干濕相間。夏秋高溫季節澆水宜在早、晚進行,冬春季可在上午9時後進行。遇到多雨季,則要將盆子傾斜,使盆內不積水。
5.搞好疏花疏果。疏花要留下結果母枝先端的大朵花和有葉花,疏去單性花和瘦弱花,疏花程度視樹勢強弱和花量多少而定。一般中花樹和多花樹宜疏去總花量的50%-60%為宜。疏果宜分次進行,留果量為40張左右的葉留l個果。成年樹疏果應掌握樹冠中上部多留果,樹冠下部少留果。
佛手種植技術
一、繁殖方法
生產上常採用插植和嫁接繁殖法。
1、插植季節:宜在2~3月或8~9月溫曖多雨的季節進行。
2、插條選擇和截取:插條應選7~8年生的健壯母株,剪取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將葉片及嫩梢剪除,截成長17~20厘米的插條。
3、插植方法:在整好的畦上開橫溝,溝距22~26厘米,按4~7厘米的株距將插條插入溝內,注意不能倒插。畝插約12000~15000根。插後覆土壓緊,留1個苞芽露出土面。
二、種植
1、種植時間:春秋兩季均可定值,但以2~3月氣溫回升、新芽即將萌發時移植較好。
2、選地整地:最好選擇在三面環抱成馬蹄形,土壤排水方便、透氣性好和微酸性的地方種植。整地時畦高壓25厘米,寬1米,株距1.5~1.8米,挖穴深30厘米,寬50厘米,畝植150~170株。
3、種植方法:選高50厘米以上、粗壯無病蟲害的苗為好,將分枝剪去,只留一主幹,根長不要超過20厘米。每穴種植1株,使須根向四周擴展,最後覆土稍高於地面,栽後繞定根水。
三、田間管理
(一)間作:植後1~2年內,以促進植株生長為主,可間種花生、豆類、瓜類、姜等經濟作物,但不能種深根性作物,防止傷害佛手錶層須根。
(二)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結果前的樹要勤放薄施,以氮為主。每年施4~5次, 大寒 前後施壯株肥;2月施追花肥,以後隔20天施1次。 小暑 後每月施1次壯果肥,每擔糞水加尿素0.1~0.15公斤, 秋分 前施1次農家肥,以花生夫為好,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三)打頂、彎枝、修枝、摘側芽。
1、打頂:種後1~2年,當植株高約80厘米時,摘掉頂芽,促進植株生長健壯。
2、彎枝、修枝:除留種枝條外,均需進行彎枝,在 霜降 至 立冬 期間的晴天下午進行。彎枝就是將向上生長的枝條,慢慢往下彎,彎至離地面約18厘米時,將枝條頂端捆在插入土中的竹笏上。以後每年在收果後進行一次彎枝和修剪枝條,把老、弱、病例、徒長、已結果的枝條剪掉,並燒毀和進行清園。
3、摘側芽:每年在 立春 至 立夏 ,開花結果階段,必須控梢,摘除所有的新蕊,當果實向下彎時停止摘側芽,轉為放蕊,任其生長,為翌年的結果枝。
(四)選花、保果。
驚蟄 前後開始開花,一序花選留2~3朵健壯的雌花,其餘摘掉。保果:一枝留1~2個果為佳,多了要摘除。
(五)除草、培土、蓋章。
進入結果期用手拔除植株周圍的雜草,不要用鋤頭鋤,以免傷根。佛手種後5年,每年要培土1次,在剪枝清園後進行,培土後蓋一層薄草於樹盤。
四、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方法
1、炭疽病:主要危害枝葉,防治方法
①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毀。
②葯物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800倍液;6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2、潰瘍病:危害性、枝梢。防治方法:
①把病枝落葉集中燒毀。
②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0.5%等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3、白粉病:濕度過大時葉披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嚴重時可出現黑點。防治方法:噴灑0.2波美石硫合劑(加1%洗衣粉)。
(二)蟲害防治方法
1、潛葉蛾:
①每次抽新梢時噴40%樂果1000倍液。
②發生期噴90%晶體敵百蟲1000掊液。
2、介殼蟲:
①保護天敵瓢蟲安全過冬。
②在少里發生剪除蟲枝燒毀,成蟲出現時,進行人工捕殺。
③用萬靈1000倍液防治。
3、蚜蟲:用代森銨加氧化樂果(忌用樂果):水1:500倍,代森銨:水1:500倍混合噴施,每隔7天噴1次,連續3次。
4、紅蜘蛛:
①冬春結合修剪剪除受害過的葉片。適度修剪,使場園通風透光。樹勢健壯,提高對蟎類的抗耐力。
②發生多的園場,應停止施用氯氰菊脂、溴氰菊脂和有機磷殺蟲劑與波爾多液等葯劑防治病蟲,以免誘發紅蜘蛛的大發生。
③發生後可用下列葯劑防治:95%蚧蟎乳油150倍液;50%硫懸浮劑200~400倍液;73%克蟎特乳油2000~3000倍液,膠體硫400倍液等,噴1~2次。
20世紀90年代初,佛手產大於銷,價格低至每千克35~4元後,農民大面積毀樹改種 其它 農作物,以致產量大幅下降,市場緊缺。現在售價超過每千克100元,效益非常可觀。但因其生產周期長,需種植3年以上才收獲,當務之急是抓緊時機種植佛手。據行家分析,今後10年內佛手市場不可能飽和。
Ⅳ 佛手怎樣繁殖
佛手沒有種子,可用嫁接、扦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法繁殖,生長健壯,結果較快。
(1)切接法 :「清明」至「穀雨」期間,用盆栽3―4年的橙子或枸橘作砧木,距土面4~8厘米處截去上部,找比較光滑平直的一側,在直徑的1/3處垂直下切2.5厘米左右,切口必須平滑。接時選用1年生,帶3―4個葉節的健壯枝條,去掉葉片保留葉柄,下端削成楔形,削麵必須光滑。長度與切口相同,隨即把接穗插入砧木切口,無論接穗的削麵大小,必須有一邊形成層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這樣接後才能成活。接好以後,用塑料薄膜纏緊,澆足水,培蓋濕土保持濕潤,經40天後發芽,扒土澆水。也可用塑料袋套住接穗,袋口縛在介面下部不必蓋土,發芽後去袋。待新芽成枝長到30厘米左右時,留2―3枝摘心造型。
(2)靠接法:5-7月靠接佛手。將盆栽2~3年的砧木距土面20~30厘米的一邊稍帶木質部削成4-7厘米的盾形削麵。再在選好的1~2年生健壯的接穗上一邊削成比砧木削麵稍長一點的盾形斜面,然後將兩個削麵皮對皮,木對木,關鍵是形成層必須對齊靠實(用塑料薄膜纏緊)。1個多月後將接穗自母株斷下,把砧木上部剪掉,即成新株。
芸香科柑橘類如香櫞、代代、金柑、柚子、檸檬等切接和靠接與佛手基本相同。
扦插繁殖通常結合佛手整形修剪進行。春插在4月,剪取結果母株上的二年生枝條,挑選上、中段,長約15~20厘米,去掉入土葉片,插入盆中約6―7厘米,當年7月便能生根成活。夏插在雨季,佛手枝條基部常發生突起的瘤狀物,扦插這樣的枝條容易成活。不論哪種插法,插後即應保持盆土濕潤、半遮蔭,經常向葉面和周圍環境噴灑清水。春插最好罩上塑料罩。第二年春天「清明」後分盆,待新芽萌發,就可開始澆灌液肥。當新芽長到10厘米時,酌留兩三枝並摘心,把其餘新芽抹掉,促其萌發側枝,逐步培育勻稱棵型。這樣繁殖的佛手苗,3年後可見果。
Ⅵ 佛手花怎麼繁殖,扦插/嫁接/壓條繁殖及養護要點
大家家中一般都有種植佛手花,知道它在春節不久後(3~5月)開花,花朵是金黃色的,十分漂亮。可是大家家中的佛手花並不都養護的很好,那麼佛手花怎麼繁殖,才能葉茂果形好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扦插、嫁接、高空壓條等繁殖方法,並注意其六個養護要點。
一、佛手花的三種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
佛手花比一般柑橘抗寒力差,遇到低溫時就會大量落葉,枝條凍枯,影響來年的開花坐果及生長發育。我們在佛手花冬季入室後要提高室內溫度和濕度,增強樹體抗性。
結語:佛手花的繁殖大致就是以上的扦插、嫁接與高空壓條等方法,同時,各位花友們只要做到其養護的六個要點,相信大家都可以養出葉茂果形好的佛手花。
Ⅶ 佛手植物盆栽種植方法
佛手植物進行盆栽種植可選擇在夏季6~7月扦插,將15~20cm長枝條處理後扦插進疏鬆土壤中,澆水養護一個月即可生根成活。還可對其進行嫁接種植,可選擇砧木進行靠接,一周即可生根,也可選擇進行切腹嫁接,半月會生根開始長芽。
一、佛手植物盆栽扦插種植
1、處理枝條
其實在佛手植物盆栽種植方法中還可以利用切腹嫁接的方法,將砧木的上端切除,磨平。隨後再用刀砍出V字形切口,將長有2~3個小芽的佛手插穗扦插進切口中,使其結合後用薄膜捆緊,半月左右其會生根長芽進行生長。
Ⅷ 盆栽佛手怎麼養
盆栽佛手的養殖方法
1、光溫環境
光溫環境是盆栽佛手怎麼養中的重要條件,佛手的耐陰能回力很強,不適宜在答陽光較強的環境下生長,光照太強會傷害到佛手淺土的根系,在10~31℃的環境下均可茂盛生長,當溫度低於5℃左右就要移到溫室內,防止發生凍害。
2、土壤要求
盆栽佛手對土壤的透氣性要求較高,生長過程中要保持土壤疏鬆、透氣,否則會讓佛手停止生長,用沙土、腐葉土、園土、蛭石、有機肥攪拌混合即可製成栽培土,不要使用過於黏重的土壤,否則易發生爛根現象。
3、薄肥勤施
盆栽佛手施肥十分講究,要根據佛手的樹齡、大小、品質而定,一般來說在種植佛手的前三年中的3~8月每月施一次有機肥或碧卡微生物菌劑,加入盛果期後每年還要追肥三次,有機肥可以用人畜的糞便,長勢好的情況下可施加1~2次的碧卡顆粒水溶肥溶液。
4、換盆處理
佛手每2~3年進行換盆處理一次,早春萌芽前就要及時換盆,選在明亮光線的地方進行,換盆後要放在稍陰涼處靜置1~2天,成活率相對比較高,換盆前要施足基肥,移出的根系要剪去它的殘枝、枯枝,後期長出的枝條會更加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