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綠植的大棚
⑴ 陽台怎麼搭建植物大棚
把一個獨立的陽台,外面當然是封有玻璃窗的,裡面再安裝一個玻璃拉門,讓花卉在一個獨立的小空間裡面。因為植物也是有自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的。您只要給植物一個獨立的空間環境它們就能把這個環境改善得適合它們生存了。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養空氣鳳梨,蘭花,食蟲植物的花友,用一個陽台打造他的個人小溫室,把這些空氣植物掛在陽台上,然後每天晚上用一把「熱得快」燒一桶水,水蒸氣就彌漫在這個小空間裡面了。白天這個小溫室進行通風,晚上增加濕度,這樣這個小溫室裡面生長的附生蘭花,空氣鳳梨和食蟲植物都生長的非常茁壯漂亮。另一個花友也是在自家陽台上,用很薄的塑料薄膜封在一個萬能貨架上,並且安裝了空氣加熱線,溫控探頭,等設備,把一個高1米寬40公分長90公分的小空間
⑵ 做蔬菜大棚種植如何管理與種植
首先,從大棚的成本說起。建造大棚前,先了解蔬菜大棚的類型,及其建設過程中所需的鋪蓋材料,對蔬菜大棚的搭建工作將有很大幫助,能為您節省開支,並提高生產效率。
一、蔬菜大棚的類型及建造成本
1,簡易竹架大棚
是廣泛應用的一種類型,棚型一般寬5-6米,頂高2-3.2米,側高1-1.2米,拱桿間距1-1.1米。取材方便、建造容易,造價低,每畝成本約3000元(連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大棚內柱子多,遮光率高,作業不方便;使用壽命短。
2,6米寬裝配式鋼架大棚
這種棚型已推廣應用多年,主要以直徑22毫米、厚1.2毫米的鍍鋅薄壁鋼管為大棚骨架材料,棚寬6米,頂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壽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價10-30元,每畝建造成本7000-20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棚適合種植蔬菜、花卉等,缺點是棚寬較小,操作管理效率較低,冬季保溫性較弱。
3,8米寬提高型鋼架大棚
這種鵬採用直徑28-32毫米、厚1.5毫米的鍍鋅管搭建;頂高3.2-3.5米,肩高1.8米,棚體空間大,適宜種植高蔓蔬菜等。此棚增加了棚體的高度、寬度,同時,提高了棚側通風窗的高度、寬度,增大了棚內空間,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溫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大棚建造成本大幅提高,每平方米造價20-45元左右,每畝成本1.5-3萬元,主要適合於農業示範園區及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場應用。
4,鋼竹混合大棚
棚型結構與簡易竹架大棚相同,間隔用鋼管和竹竿做拱桿,具有節約鋼材,降低造價,操作便利等優點,有一定的應用面積;性能與成本介於鋼架大棚和竹架大棚之間。
5,連棟大棚
連棟大棚是是普通大棚的一種升級存在,其實就是把原有的獨立單間大棚,用科學的手段、合理的設計、優秀的材料將原有的獨立單間模式大棚連起來,可以理解為一種擴建,具有空間大、土地利用率高等優點,但成本降低很多,每平方米50-100元。
二、蔬菜大棚覆蓋材料介紹
在生產中,農人朋友們應根據自己的生產需要選擇合適的蔬菜大棚覆蓋材料。
1, 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 多功能長壽膜。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作而成。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1倍,夜間棚溫比其它材料高1-2℃;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 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
4, 聚乙烯高發泡軟片。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
5, 無紡布。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除保溫外還可作遮陽網用。
6, 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作冬天保溫覆蓋。
7, 玻璃。主要有平板玻璃、鋼化玻璃、有機玻璃三種。平板玻璃是永久性久性鋼結構溫室大棚主要導光覆蓋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學效能和機械性能,但抗拉力強度較差、易碎,鋼化玻璃抗拉強度大為改善,但不耐高溫、炎熱夏季有自爆現象,適合於屋脊型連跨大棚。
三、蔬菜大棚方向的選擇
蔬菜大棚的走向其實很有學問,要符合經濟、有效、實用的原則。首先,在選址上盡可能選擇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疏鬆肥沃無污染的地塊上。
搭建的方向,只要條件允許,大棚應採用南北向,排風口設於東西兩側,因為南北向大棚的透光量要比東西向高5-7%,且光照分布均勻,棚內白天溫度變化平緩。
這樣做的優點是:
(1)有利於棚內濕度的降低;
(2)減少了棚內搭架栽培作物、高稈作物間的相互遮蔭,使之受光均勻;
(3)避免了大棚在冬季進行通風(降溫)、換氣操作時,降溫過快以及北風的侵入,同時增加了換氣量。
四、大棚蔬菜種植成本和利潤分析
大棚蔬菜種植成本與利潤主要由大棚建造、維護,以及蔬菜種植管理需要的農資決定。各地情況會有差異,這里以山東地區的蔬菜大棚為例進行介紹。
一般的每畝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為了節省造價及延長大棚的使用時間,比較經濟的建造大棚的方法是,做成半圓形,就需要大竹竿、鐵絲、水泥柱以及塑料紙;如此一來既降低了建設成本,也便於日常的使用維護。這樣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換塑料紙就可以了。每畝蔬菜種苗、農葯、肥料等成本大約為700元/年,土地租用費每年800元左右。
結合以上的計算,大棚蔬菜種植成本為,每畝地初期的投入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畝地每年的均攤成本為2500元左右。
大棚蔬菜種植利潤可以達到150%-250%,每年可以出2-3季的蔬菜,如果是種植一般的蔬菜,1-2季的蔬菜基本就可以回收初期的建造及大棚蔬菜管理成本,這樣第一年就可以實現盈利,平均利潤為100%-150%;以後的年份每年的成本就是換些塑料紙。
五、大棚蔬菜肥害和高溫危害的防治措施
在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環節中,肥害和高溫危害是影響蔬菜產量、品質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必備的防治方法。
1, 如何防治肥害
1) 深施肥料。化肥宜深施或溶解在水中澆施。
2) 適量施肥。因大棚內肥料流失少,其施用量應該低於露地蔬菜。
3) 有機肥料熟施。尤其是欄肥和人畜糞尿,必須要充分腐熟發酵後施用。
4) 適時換氣。施後要加強通風換氣,夜間也要保持一定的通風量,以防肥料分解時產生有害氣體在大棚內積累,對蔬菜產生毒害。
5) 施肥距離要適宜。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時不宜靠近根部,以防燒根。葉肥施用時,濃度以0.5%-1%為宜。
6) 施用量不宜過大。不論追施或葉面噴施化肥,用量一定要適當。
2,如何防治高溫危害
1) 加強通風。調節大棚內空氣,使空氣新鮮,排除大棚內一切有害氣體。外界氣溫上升到18℃左右逐漸進行通風。
2) 控制適溫。大棚內白天溫度保持20-25℃,夜間15-18℃,控溫可結合通風換氣、噴水等措施進行。
3) 及時補水。大棚土壤缺水時,應及時補充水分,以水調溫,減少高溫危害。
3,如何防治凍害
1) 灌水保溫。灌水能增加土壤熱容量,防止地溫下降,穩定近地表大氣溫度,有利於氣溫平穩上升,使受凍蔬菜組織恢復機能。
2) 放風降溫。大棚蔬菜受凍後,不要立即閉棚升溫,只能放風降溫,以使棚內溫度緩慢上升,避免溫度急驟上升使受凍組織壞死。
3) 人工噴水。噴水能增加棚內空氣溫度,穩定棚溫,並能抑制受凍組織脫出的水蒸發,促使組織吸水。
4) 剪除枯枝。及時剪去受凍的莖葉,以免組織發霉病變,誘發病害。
5) 設棚遮蔭。在大棚內搭棚遮蔭,可防止受凍後的蔬菜免受陽光直射,使受凍組織失水。
6) 補施肥料。受凍植株緩苗後,要追施速效肥料,可用2%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灑。
7) 防治病蟲。植株受凍後,病蟲易乘虛而入,應及時灑一些保護劑和防病治蟲的葯劑。
4,如何防治氣候災害
節能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生產中的災害性天氣有:持續陰雪(雨、霧)天,低溫少陽光,暴風雪、沙塵暴等。雖然這種天氣的概率很低,但一旦遭遇,將對生產極其不利,生產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應對。
1)優化結構,提高保溫效果。
2)以「保」為主,提高植株耐害能力。在冬季管理中要保持偏低溫度,採取保守的措施,確保植株安全越冬。白天保持25-28℃,夜間保持10-14℃。在配合打葯防病的同時,噴1∶200倍的糖、氮液,或加0.5%的葡萄糖和0.3%的磷酸二氫鉀,不僅可提高抗性,還可提高植株抗霜霉病的能力。
3)連陰雨雪天氣,在保溫的基礎上多見光,接收陰天的散射光,同時保持日光溫室大棚溫度不變。要在溫度降到生長將要愛害前增加熱量,以確保植株不受凍害。加溫達到生物學最低溫底13-15℃,不要過高,以防呼吸消耗量增加。
4)陰雨雪天過後要回苫。在陰雪天過後放晴時,揭苫後由於植株水分失衡,導致萎蔫,輕則生長點受損,重則全大棚蔬菜死亡,這時要注意回苫,其方法為當天轉晴後應早揭苫,使其在清早的陽光下就見光,逐漸適應,若發現植株出現萎蔫,應及時將草苫蓋上,等植株恢復後再揭開,若出現萎蔫現象,還應再把草苫蓋上,這樣反復幾次即可,也可回苫後結合葉面噴水,調節水分平衡。
5,如何防治營養素缺乏
1)缺磷。症狀為蔬菜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變小但不失綠,甚或出現葉色變深,莖桿變細等。補救可施過磷酸鈣50-100公斤/畝作基肥,或在生長過程中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
2)缺氮。症狀為蔬菜植株矮小,葉色變淡或發紅,部分葉片變黃;莖色往往也有改變,而且變化很快,乾燥後呈褐色,莖短而細。可及時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等,大棚內一般不用碳銨。
3)缺鉀。症狀為蔬菜葉片呈淺灰綠色,葉緣變黃、乾枯,莖細而硬。可立即追施速效肥,如硫酸鉀等,也可葉面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
4)缺錳。症狀為幼葉葉肉壞死,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後期落葉。最好的辦法是使土壤保持中性,畝施硫酸錳1-4公斤作基肥,也可根外追施0.2%硫酸錳。
5)缺銅。幼葉表現萎縮,植株生長弱,葉色改變,葉尖變白。葉面面噴施0.05%硫酸銅溶液,多施有機肥可預防缺銅症的發生。
6)缺鐵。幼葉表現為葉脈間退綠,呈黃白色,嚴重時全葉變黃白色、乾枯。可葉面噴施0.1%-0.2%硫酸亞鐵溶液。
7)缺硼。生長點萎縮、變褐乾枯,株型叢狀,葉片彎曲,呈葉燒症狀。畝施0.5公斤硼砂作基肥,也可葉面噴施0.1%-0.2%硼酸。
8)缺鎂。老葉失綠變黃,但葉脈仍綠,葉變脆,葉緣上卷,有時葉片出現紫紅色。可及時在葉面噴施0.5%硫酸鎂溶液。
6,如何除濕
蔬菜大棚常處於多濕狀態,由此,除濕是其濕度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操作中的重要環節。
1)保持通風換氣。通風必須在高溫時進行,否則易引起室內溫度下降。通風時要及時關閉通風口,防止溫度驟然下降凍壞蔬菜。
2)升溫降濕。此法既可滿足蔬菜對溫度的要求,又能降低濕度。當植株生長到具有一定抵抗力時,澆水閉棚升溫達30℃左右持續1小時,再通風排濕。3-4小時後棚溫低於25℃時可重復一次。
3)合理澆水。澆水增加了濕度,冬春生產可選擇晴天溝澆或分株澆水,地膜覆蓋可採用膜下暗灌。要嚴格控制澆水量,防止濕度過高。每次澆水後適當通風,及時進行劃鋤鬆土,降低土壤及空氣濕度。
4)增大透光量。透光量增大可提高室溫,室溫升高後進行通風換氣,也就達到了降濕目的。
5)採用吸濕性良好的保溫幕材料。如無紡布能夠阻止內表面結露,並可防止露水落到植株上,達到降低空氣濕度的目的。
6)自然吸濕。用稻草、麥秸、生石灰等鋪於行間吸附水蒸汽或霧,達到降濕目的。
7)地膜覆蓋。大棚膜覆蓋可以減少日光溫室大棚內土壤水分的蒸發。採用大小壟距相間,地膜蓋雙壟的辦法,澆水時水沿地膜下的小壟溝內流入。由於地膜阻止了水分蒸發,避免了澆水後日光溫室大棚內空氣濕度的大幅度升高。
8)中耕除濕。切斷土壤毛細管,避免土壤毛管水上升到表層,阻止土壤水分的大量蒸發。
7,如何補充二氧化碳
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300-330毫克/升,波動幅度較小。在冬春大棚蔬菜生產中,為了保溫,設施經常處於密閉狀態,缺少內外氣體交換,二氧化碳濃度變幅較大,尤其是中午濃度下降,接近甚至低於補償點,二氧化碳處於虧缺狀態。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1)施用顆粒有機生物氣肥。將顆粒有機生物氣肥按一定間距均勻施入植株行間,施入深度為3厘米,保持穴位土壤有一定水份,使其相對濕度保持80%左右,利用土壤微生物發酵產生二氧化碳。
2)化學反應法。用酸和碳酸鹽類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目前主要用稀硫酸和碳酸氫銨,在簡易的氣肥發生裝置內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通過管道將其施放於大棚內。每畝標准大棚(容積約1300立方米)使用2.5公斤碳酸氫銨可使二氧化碳濃度達900毫克/升左右。這個方法成本較低,二氧化碳濃度容易控制,目前在我國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中運用廣泛。
3)燃燒法。通過二氧化碳發生器,燃燒液化石油氣、丙烷氣、天然氣、白煤油等產生二氧化碳。
8,如何避免有毒氣體危害
大棚內經常會產生有毒氣體,影響蔬菜的生長。以下是一些實用的防治措施。
1)選用安全無毒的農膜、地膜,及時清除棚內的廢舊塑料品以及殘留物。避免棚膜、地膜的質量差,在高溫下散發出乙烯和氯氣危害蔬菜健康。
2)合理施肥。有機肥必須經發酵腐熱,使用優質化肥,尿素應與過磷鈣混施。基肥深施20厘米,追施化肥深度達到12厘米以上,施後及時澆水。避免過量的尿素、銨態氮肥等速效化肥在高溫條件下便會產生氨氣和亞硝酸氣體毒害蔬菜。
3)通風換氣。在晴暖天氣,結合調節溫度進行通風換氣,雨雪天也應適當進行通風換氣。
⑶ 怎麼給植物製作一個小溫室
在家裡製作小溫室的步驟如下:
1、從相框上拆掉玻璃,八個相框的尺寸分別為四個 5″ x 7″, 兩個8″ x 10″,和兩個11″ x 14″。輕輕打磨一下相框表面。
2、將11″ x 14″和8″ x 10″的相框用螺絲固定在一起,如圖所示,在相框重疊的地方打兩個孔,鑽入螺絲釘。分別將四個相框裝好。
3、將做好的兩組相框如圖合並在一起,使用第二步提到的同樣的方法。
4、將兩塊5″ x 7″面朝下平放在一起,在上面用小固定夾板打釘固定,。重復上述動作將其他兩塊相框拼好。在相框周圍打幾個大小均勻的洞,以便一會兒裝訂釘子用。
5、將做好的兩個組合裝在一起,做成溫室屋脊。在夾角處用三角形夾板固定。
6、將做好的房頂與剛才裝好的溫室主體裝在一起,也還是用固定夾板固定好重要邊。
7、測量屋頂側邊三角的尺寸,用鉛筆沿內側邊在紙上測好尺寸,剪下三角形,並在合木板沿三角形畫好尺寸,剪下。
8、將剪好的合木板固定在做好的溫室架子上,從房屋裡面沿剛才打好的小洞固定完善。
9、將手套做好,用漆料將小溫室噴飾一新,放置在一旁等其晾乾,之後用砂紙輕輕打磨下相框外表。。
10、把小溫室第四周塗成白色。
11、將玻璃板從下槽裝入溫室箱,再從上面韌進去,在四周用強力膠槍擠一些粘膠在玻璃板縫隙或者拐角處固定。
12、將植物們放入做好的溫室中,將其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植物們的二氧化碳任務就悄然開始了~ 是不是即使用又不缺乏觀賞效果。
⑷ 多肉植物大棚怎麼建
選址,多肉大棚區別於蔬菜大棚,交通可以不如蔬菜大棚便利,能走個車就可以了。但越寬敞越好,周圍最好無遮擋物,高的建築和高的樹木都屬於遮擋物。東西走向的最好,這樣可以更多的接受陽光照射。
牆體預算:根據場地,預算出大棚的面積,根據當地的氣溫,預算牆體厚度(厚度決定保溫效果),牆體中間最好加上一層泡沫板,保溫效果好。大致算出牆體的體積來計算紅磚或大塊空心磚的數量。標准紅磚和大塊空心磚一般是520塊/立方和71塊/立方。可以多出10%的數量,用做損耗。也可以多買一些,用來棚內圍花池用的。
毛石預算:地基需要用毛石,地基深度要超過1米3(超過凍層),毛石虛方和實方的比例是1:0.6,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全基礎或打樁基礎。
鋼筋預算:地梁鋼筋預算:大棚的周長×3 (8-10粗的鋼筋)
龍骨預算,可以用鋼筋和竹子兩種,以鋼筋為例:南北跨度為8米的大棚,每根龍骨需要9.5米的6分鍍鋅管外支架+9米的14個粗的鋼筋拉筋+12米的8個粗的拉花拉筋,在加上5-6根大棚延長米的橫向支撐(6分管)。
剩下的就是找瓦匠和電焊工了。大棚講究的是夏季通風,冬季保溫。這2項非常矛盾,通風做的好,保溫效果肯定差。夏天只要做到4面通風,度夏不成問題。北方的夏天還是好混的,只要伏天一過,就平安無事了。冬季保溫需要保溫被,網上有報價,大概是16元一個平方。保溫被的好壞直接影響大棚的保溫效果。
塑料布的選擇:選擇透光率高的,無滴的。
遮陽網的選擇:選擇2-3針的即可,過密的影響透光率,夏天會讓肉變的更丑。
冬季是最難過的,如果為了減少資金的投入,那人必然辛苦,在最冷的時候,光靠保溫被是不夠的,需要額外取暖升溫,可以用爐子帶暖氣,但人比較耗精力,因為水加熱以後,如果住火,大概3個小時水就涼了,保證不了6-8小時的低溫,所以半夜需要人工再次加熱。
但用電能加熱,人會輕松很多,但電費也不低,需要幾個溫控開關,和若干加熱導線或暖風機,具體數量還要根據導線的瓦數來定,但溫控開關不能少,能為節省N多毛爺爺。溫度控制在5-8度即可安全過冬。低於5度部分肉會凍傷。
⑸ 搭建綠色玻璃大棚後為什麼綠色植物的長勢越來越差
有可能是大棚的原因
一、大棚構建
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
(3)溫度調控:大棚的溫度調控主要通過通風換氣和加溫來進行。利用揭膜進行通風換氣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內氣溫最常用的方法,採用遮陽材料,減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內氣溫過高。
冬天,為了減少熱量損失,提高氣溫和土溫,棚膜要盡量蓋嚴。可在大棚四周設置風障,大棚內設小棚再採用草片、無紡布、泡沫塑料等多層覆蓋等措施。也可採用加溫措施提高溫度,如用電熱線提高土溫,有條件地區可以利用工廠余熱、地熱水或煤爐等提高棚內溫度。
⑹ 五畝地大棚搞花圃綠植養殖賺錢嗎自己的地想自產自銷,花盆也自己做……
賺不賺錢這個要看你種植出來的盆栽好不好銷了,現在這么興盆栽養植,做得好應該很賺錢的。
⑺ 植物桁架式大棚的特點是什麼
桁架式大棚這種大棚的拱桿及縱筋是用鋼管或圓鋼焊成的弧形平面桁架或三角桁架製成的。
桁架式大棚
平面桁架由上弦桿、下弦桿及聯結上下弦的腹桿焊成。上弦桿多用16毫米的圓鋼或25毫米的鋼管製成,下弦桿用10毫米圓鋼製成,腹桿用6毫米鋼筋製成。如果大棚的跨度很大,可用三角桁架,亦可平面桁架和三角桁架搭配使用,以增加強度。這種形式的大棚骨架穩定,節省鋼材,棚內可不用中柱,管理較方便,但建造較費工,成本稍高。
⑻ 適合北方養殖花卉的大棚怎麼做
透明塑料布,竹竿搭成半圓形,背風處留出入口,或者建鋼筋框架,玻璃溫室
⑼ 一畝地建造花卉大棚的話 要投資多少錢
看大棚的種類
1畝地660平米
如果是拱棚,也叫插地棚,大約4000之內就能做下來
日光溫室,回就是背面是土牆,南答面膜的那種,大約2~4萬
薄膜的連棟溫室,估計20萬左右(300/平米)
玻璃或者PC板的文絡型溫室(就是小尖頂的溫室),估計要40萬以上(因為i面積小,每平米估計要5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