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菩薩與盆景

菩薩與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1-12 03:32:59

① 家裡有尊觀音菩薩邊上擺放什麼花才好

家裡有尊觀音菩薩邊上擺放富貴竹和蘭花就可以了,水果也是可以的。富貴竹作為美化環境的植物是有寓意的,竹子:最極象徵意義的是氣節、節操。觀音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也有紫竹林,可以用兩盆富貴竹擺在菩薩聖相的兩側;蘭花一般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而且香氣常伴,也是適合供奉給觀音的花卉之一。觀音佛像供奉相關注意事項:一、觀音像請回家千萬不可以當貴重古董看待,而鎖在保險櫃內,這是最不恭敬的。否則會使家裡大小不平安心(孩子多感冒)。二、神桌是應該正對大門,各位倘若不信,請看天下大小廟宇道觀,所有神像均是面向大門,便知此言不謬。三、觀音是佛教的神,慈悲為懷,戒殺生,最宜「坐西向東」,另外還有三不向:不向廁所、不向房門、不向飯桌。四、祖先不宜與神平排,有的人把家裡的祖先牌位擺放在神桌上,與觀音財神等平排一起供奉,其實這並不適宜,因為祖先只是家神,與這些天神難以相提並論,應該把祖先放在天神之下較為適宜。五、觀音像的安放處不要在房間卧室內,以免晚上多夢。六、觀音像不要一見到就買或請回家,佛像越多,家人的心越容易造成多心。七、佛像「不能朝北」,平時做功課,比如念佛號、打坐等等,都不能朝北。因為北向地獄,我們沒有那麼多能量往裡填。如門南開,則像坐北朝南;如門北開,則像坐南朝北。不要在窗前、卧室、角落、臨近廁所、櫃子底層等處供奉。需要注意的是,觀音和佛像也不要朝向不潔的地方擺放,如不能讓觀音菩薩對著衛生間。八、觀音像不能把觀音和其它神像一起來供奉的,這樣是對觀音不尊敬,因為觀音是清凈無暇的,只吃素食,所以只能選擇用鮮花和水果供奉。九、觀音像不要隨便丟棄於不潔凈的地方。十、觀音像請回家後不管是否供在神桌或書桌、書櫥上,首先應該剪一張紅紙(紅色避邪)(7寸直徑)墊於佛座下,以示吉祥。十一、觀音像如是以掛圖的形式,應該剪一張一元大小之紅紙貼在佛祖蓮座上或座位上,以示吉祥選初一、十五、卯時)。十二、觀音像的眼神、手指如有損壞應該及時修補重畫,否則家中罹患同樣的怪病。(例手指斷亦可用紅紙捲起來接好,若是身上裂開,至少用紅紙貼起來,或剪成手形補好)。

② 觀音菩薩神像下放能放盆景

可以的。給你來普及一下供品自的知識吧!
——供品千萬不要放肉!凡神佛供品,都不要放葷腥之物,否則不僅損壞神佛修為,還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養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佛教里的供養有很多種,譬如法供養、財供養、觀行供養、三業供養、千僧供養等等。但是我們這些俗人,只知道用財供養,最普及的是財供養裡面的十供養,即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件物品對佛供養,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徵戒香,花象徵美好,燈象徵光明,水象徵清凈,果象徵佛果,茶象徵清醒,食象徵飽滿,寶象徵財富,珠象徵希有,衣象徵庇護,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麼佛對什麼供品,而是你以十供養以及恭敬地心去供養任何一尊佛,他們都會歡喜收受的。但凡供養,即有福報。阿彌陀佛!
——由上可知,盆景屬於十供養里的「花」一類物品。

③ 誰知道佛家淺粉色蓮花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粉蓮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即入世之行,出世之心。白蓮花代表純潔的自性之體,紅蓮花代表誠信自性之理,粉色為紅色與白色的和合色,代表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之行,出世之心。

其他四種蓮花分別代表:

1、青蓮花代表智慧,青色為萬物生長發育之色,代表生,比喻為自性之體能生出各種妙用,而各種妙用均不離自性之體,所以青蓮花代表智慧。

2、紅蓮花(也叫赤蓮花)代表誠信自性之理。因為紅色是紅心之色,代表忠心。諸佛均為證悟到自性之理之人,所以誠信自性之理之人,就是見到佛了。

3、白蓮花代表純潔的自性之體。因為白色不沾染一點點雜色,所以代表純潔。

4、黃蓮花代表功德、十度之行。因為猶如太陽的光芒,以及大地的顏色,太陽及大地哺育萬物而毫無怨言,所以用黃色代表功德、十度之行。

(3)菩薩與盆景擴展閱讀:

荷花對生長環境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紅搖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風姿綽約,裝點人間。在中國荷文化史上,盆荷這種形式出現之初只是被用於私家庭院觀賞。如今,在中國各地園林中,盆荷的應用非常廣泛。

盆栽和池栽相結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觀賞價值,在園林水景和園林小品中經常出現。荷花水石盆景是在杭州出現的一種新的盆景。它是荷花盆栽與水石盆景的有機結合,既體現山石的剛毅挺拔,又顯示荷花的嬌艷嫵媚。荷花盆景可選用珊瑚石、砂積石、斧劈石、英石等山石作材料。

④ 描寫羅漢松盆景的詩句

1. 關於羅漢松詩句
關於羅漢松詩句 1.關於羅漢松的詩詞
《中岩長老子文送羅漢松》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駐車凌雲山,雖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

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松。

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

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宮。

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

《憶家園一絕》

年代: 明 作者: 賽濤

日望南雲淚濕衣,家園夢想見依稀。

短牆曲巷池邊屋,羅漢松青對紫薇。

《羅漢松》

年代: 清 作者: 曾燠

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

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

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

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復拳曲。

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樑瀑。

六朝棟梁材,摧朽何太速!
2.贊美羅漢松的詩句有哪些
1. 《贈從弟》

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 《青松》

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3. 《書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4. 《贈王桂陽》

南北朝:吳均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5. 《水龍吟·賦張斗墅家古松五粒》

宋代:吳文英

有人獨立空山,翠髯未覺霜顏老。新香秀粒,濃光綠浸,千年春小。

布影參旗,障空雲蓋,沉沉秋曉。

駟蒼虯萬里,笙吹鳳女,驂飛乘、天風裊。

般巧。霜斤不到。漢遊仙、相從最早。皺鱗細雨,層陰藏月,朱弦古調。

問訊東橋,故人南嶺,倚天長嘯。待凌霄謝了,山深歲晚,素心才表。
3.贊美羅漢松的詩句
句子 :千年羅漢松、萬代幸福根文章:永遠的羅漢松 金秋十月,荷葉田田,丹桂飄香。

正值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建府900年之際,我來到天師府的「萬法宗壇」院內,駐足在兩棵千年羅漢松下,久久不復願離去。這是多麼不尋常的羅漢制松,一雄一雌,並肩而立,樹高約30米,樹乾的直徑約1.5米,三個人都合抱不住。

羅漢松樹身如虯龍纏繞,枝葉若華蓋蔽日,鬱郁蔥蔥。它們極目天外,雄視千古。

羅漢松終日陪伴著天師府里那些參天的大樟樹--據說是祖天師當年親手所栽--相親相依。羅漢松終日與虔誠的道徒信眾為伍,看香客如雲,香煙繚繞;聽鍾磬陣陣,仙樂悠悠。

春天,清晨細雨蒙蒙百,青山滴翠,大地回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霧中的羅漢松眺望著復甦的大地,欣欣然面露喜色。

夏天,深邃的夜空,明月朗照,群星閃爍,身邊流螢飛舞,瓜棚中度傳來紡織娘悅耳的歌唱。仰望夜空,羅漢松穆穆然進入深思。

秋天,中午陽光下,田野稻香四溢,滿山金果累累,龍虎山下豐收的歌聲高亢嘹亮,蘆溪河的漁歌悠揚綿長,望著這豐收沸騰的大地,羅漢松充滿著期盼。
4.贊美羅漢松的詩句
句子 :千年羅漢松、萬代幸福根

文章:永遠的羅漢松

金秋十月,荷葉田田,丹桂飄香。

正值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建府900年之際,我來到天師府的「萬法宗壇」院內,駐足在兩棵千年羅漢松下,久久不願離去。

這是多麼不尋常的羅漢松,一雄一雌,並肩而立,樹高約30米,樹乾的直徑約1.5米,三個人都合抱不住。羅漢松樹身如虯龍纏繞,枝葉若華蓋蔽日,鬱郁蔥蔥。它們極目天外,雄視千古。

羅漢松終日陪伴著天師府里那些參天的大樟樹--據說是祖天師當年親手所栽--相親相依。

羅漢松終日與虔誠的道徒信眾為伍,看香客如雲,香煙繚繞;聽鍾磬陣陣,仙樂悠悠。

春天,清晨細雨蒙蒙,青山滴翠,大地回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霧中的羅漢松眺望著復甦的大地,欣欣然面露喜色。

夏天,深邃的夜空,明月朗照,群星閃爍,身邊流螢飛舞,瓜棚中傳來紡織娘悅耳的歌唱。仰望夜空,羅漢松穆穆然進入深思。

秋天,中午陽光下,田野稻香四溢,滿山金果累累,龍虎山下豐收的歌聲高亢嘹亮,蘆溪河的漁歌悠揚綿長,望著這豐收沸騰的大地,羅漢松充滿著期盼。
5.關於羅漢松的詩詞
《中岩長老子文送羅漢松》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駐車凌雲山,雖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松。

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宮。

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憶家園一絕》年代: 明 作者: 賽濤日望南雲淚濕衣,家園夢想見依稀。

短牆曲巷池邊屋,羅漢松青對紫薇。《羅漢松》年代: 清 作者: 曾燠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復拳曲。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樑瀑。

六朝棟梁材,摧朽何太速。
6.形容羅漢松的詩詞
《羅漢松》年代: 清 作者: 曾燠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復拳曲。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樑瀑。

六朝棟梁材,摧朽何太速!《中岩長老子文送羅漢松》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駐車凌雲山,雖在官府中。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

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松。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

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宮。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
7.描寫羅漢松的詩有哪些
句子 :千年羅漢松、萬代幸福根文章:永遠的羅漢松 金秋十月,荷葉田田,丹桂飄香。

正值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建府900年之際,我來到天師府的「萬法宗壇」院內,駐足在兩棵千年羅漢松下,久久不願離去。 這是多麼不尋常的羅漢松,一雄一雌,並肩而立,樹高約30米,樹乾的直徑約1.5米,三個人都合抱不住。

羅漢松樹身如虯龍纏繞,枝葉若華蓋蔽日,鬱郁蔥蔥。它們極目天外,雄視千古。

羅漢松終日陪伴著天師府里那些參天的大樟樹--據說是祖天師當年親手所栽--相親相依。 羅漢松終日與虔誠的道徒信眾為伍,看香客如雲,香煙繚繞;聽鍾磬陣陣,仙樂悠悠。

春天,清晨細雨蒙蒙,青山滴翠,大地回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霧中的羅漢松眺望著復甦的大地,欣欣然面露喜色。

夏天,深邃的夜空,明月朗照,群星閃爍,身邊流螢飛舞,瓜棚中傳來紡織娘悅耳的歌唱。仰望夜空,羅漢松穆穆然進入深思。

秋天,中午陽光下,田野稻香四溢,滿山金果累累,龍虎山下豐收的歌聲高亢嘹亮,蘆溪河的漁歌悠揚綿長,望著這豐收沸騰的大地,羅漢松充滿著期盼。 冬天,黃昏白雪皚皚,炊煙裊裊,此時人們多半在家裡偎著火爐取暖,聽老人「講古」。

面對這柔和靜謐的世界,羅漢松孕育這希望。 白雲蒼狗,人世滄桑,「萬法宗壇」院內的羅漢松見證了歷史,見證了與天師府興衰沉浮的歷史風雲: 如,宋崇寧三年(1104)九歲的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被宋徽宗召見,宋徽宗問他:「你長年在龍虎山居住,看見過龍虎嗎?」 「我在山中居住,老虎常見,只是今天才有幸目睹龍顏。」

小天師回答夠機靈的。 徽宗要他作符,小天師作完符,徽宗看了以後又笑著問他:「你說說,這靈驗從哪兒來?」這又是一道難題。

誰知小天師從容作答:「神明所在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有靈驗依存。」真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徽宗還不罷休,又問道教煉丹長壽術是怎麼回事。這可不是三五句話說得清的,弄不好還有欺君之罪,那可不是好玩兒的。

「什麼長生不老,那都是芸芸眾生熱衷的玩意兒,你萬歲爺不會有這樣的低級趣味。照我看陛下只要恪守清靜無為,那就同三皇五帝時代的明君堯舜相距不遠了。」

小天師巧妙地避開徽宗提問,直奔道教主題。宋徽宗心悅誠服,興奮異常,立即叫人端出美味佳餚,高規格款待這位來自江西龍虎山的聰明過人的小天師。

如果說「目睹龍顏」之類的奉承話是投其所好,目的是要博得人主歡欣的話,那麼希望「陛下清靜無為」則確實一語中的,道出了道教文化的主旨和精髓,是對宋徽宗的忠告,在一定的意義上也體現了人民對君主的期待。 就是這位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後來以題寫「赤帝御龍行末伏,嫦娥分月入深山」這樣的箴言,預見北宋滅亡,表現了他政治上真知灼見和高瞻遠矚。

又,第四十代天師張宇初也是一位風流倜讜才智超群的學者和高人。《龍虎山天師世系》中說他少年時代就「讀書過目成誦,資識高明,學問深造,貫縱三氏融為一途,經史諸子百家之籍,靡不窮搜,發為載道記事之文,各極精妙,並善書畫,時王公晉紳之士,莫不仰重。」

明太祖特授其為「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大真人」。第四十一代天師張宇初一生事業恢弘(重建大上清宮),著述甚豐,所著《峴泉集》20卷(《四庫全書》錄為4卷、《道門十規、《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4卷以及詩文序論等文章行於世。

張宇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道教學者,他的論著不但是研究中國道教的重要文獻,而且也豐富了中國文化。…… 真是「麒麟殿上神仙客人,龍虎山中宰相家」。

如今欣逢太平盛世。改革開放給中國道教帶來了生機,中國道教正處在空前鼎盛時期。

龍虎山道教作為中國道教的祖庭迎來從未有過的輝煌。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萬法宗壇」院內的羅漢松幾乎每天都目睹海內外道徒到這里謁拜祭祖,更多的人來皈依道門,領授符錄。

中國道教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越來越為全世界的學人、科學家和有識之士所認識。老莊哲學和許多道家經典啟示人們在高科技時代,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克服和遏制物化世界帶來的種種弊端,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使每個人都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努力做到社會和諧有序,經濟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

寫到這里,我想起最近在天師府見到那感人的一幕: 「萬法宗壇」院內羅漢松下,兩位法國女士俯身拾取幾顆松子,十分珍惜地藏入自己的提包里。她們神態莊重,動作謹慎,彷彿拾的不是植物種子,而是曠世珍品,是靈物。

是的,這兩位外國朋友在中國,在龍虎山,見到的不只是異國風情和異質文化,而是一個與她們精神世界相通卻又截然不同的全新的世界;她們帶回去的當然不是普普通通的羅漢松果,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所謂「禮物」,而是啟迪智慧、開拓思想的鑰匙,是當今世界任何高科技都不具備的也無可比擬的「軟體」。 不知怎的,我想起了南宋詩人戴復古的一首詩:世事無憑多改變,仕途相識半升沉。

摩挲老眼從頭看,只有青山無古今。 是啊,「只有青山無古今」,這看似平易的詩句,蘊涵著多麼豐富的人生體驗,又給我們多麼深刻的人生啟示!而這無古今的「青山」,不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始無。

熱點內容
幾種綠植 發布:2025-05-26 06:52:30 瀏覽:242
跡部的情人節之吻 發布:2025-05-26 06:52:28 瀏覽:353
丁香醫生厚 發布:2025-05-26 06:46:49 瀏覽:978
梅花園燕塘 發布:2025-05-26 06:46:07 瀏覽:907
七夕無罪 發布:2025-05-26 06:46:00 瀏覽:944
古風山茶花 發布:2025-05-26 06:35:21 瀏覽:685
白茶花可以吃 發布:2025-05-26 06:26:55 瀏覽:210
梅花像什麼比 發布:2025-05-26 06:15:30 瀏覽:932
十支玫瑰花 發布:2025-05-26 06:15:28 瀏覽:290
綠植沖調 發布:2025-05-26 05:41:35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