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幼兒園帶綠植活動

幼兒園帶綠植活動

發布時間: 2022-09-05 19:22:16

1. 如何開展幼兒園種植區

通過組織幼兒戶外種植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更是能夠引導幼兒對於植物生長的過程有更加細致的了解,並且在這一過程當中充分使自身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穩定的提高,例如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學習能力等等。以下主要對教師在幼兒戶外種植活動當中的策略展開分析,本文為詳細內容。
一、有效利用種植區,鼓勵幼兒自主種植和管理
在一開始的植物種植過程當中,很多幼兒所種植的植物都是由教師完成種植的,幼兒僅僅只是在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於植物的生長過程並不關心。即使是一些態度認真積極的幼兒,也會因為植物的生長發芽階段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導致他們早早的失去了興趣,加上很多幼兒的植物都放在一起,教師也無法做到對每一棵植物都有所關注,這就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即種植區的植物多種多樣,但是幼兒卻很少去關注,只有教師和少數幼兒對種植區的植物進行管理,無法充分發揮戶外種植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就需要作出改變,於是我提出了這么一個建議:
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在家裡種下一棵植物,並對其展開精心照料,當植物生根發芽之後便將植物帶到幼兒園來,與其他幼兒相比較,評比誰的植物生長得更加茂盛。這種比賽機制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理,因而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了植物的種植活動當中。此時,家長也為了滿足幼兒的這一心理,也會在家認真指導幼兒如何種植植物,進而使幼兒不斷掌握一些種植知識和方法。
這一活動的開展之後,幼兒陸陸續續地將自己種植的植物帶到了幼兒園,向教師和其他幼兒介紹小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生長特點,幼兒自己對種植活動產生興趣的同時,家長也感受到種植活動的教育意義。比如說,班級上的一個幼兒在家中種植番茄,看見幼兒園之前種植的番茄長時間不結果,便將家中的番茄植物帶到幼兒園來,向大家解釋這兩種番茄苗的區別。可以說,通過種植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植物種植的興趣,更能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
二、關注植物生長變化,幫助幼兒獲取相關知識經驗
第二個策略就是引導幼兒關注植物生長變化,幫助幼兒獲取相關的知識經驗。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學生,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處於十分薄弱的狀態。要想做好植物生長記錄,不僅僅需要良好的觀察能力,更是需要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夠做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那麼在實際的植物種植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幼兒做好植物的生長記錄呢?
首先,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向幼兒介紹每種植物的名稱,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植物的外形特點以及一起討論植物今後的變化。更是可以引導幼兒將植物現在的樣子和未來可能長成的樣子通過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於是,對植物的第一次觀察記錄便開始了,每一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
這種對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活動,使幼兒明白了怎麼樣才算得上觀察記錄,並通過繪畫的方式記錄了這一過程,幼兒也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植物信息,參與積極性更是被直接調動起來了。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植物的觀察記錄水平,筆者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學會對植物的觀察和寫生。原因主要在於不同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狀態都是不同的,有些植物可能變化很大,但是有些植物卻變化很小,那麼此時教師也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幼兒學習觀察植物的變化情況,當有變化時在對其進行記錄。比如說,小番茄長出了新葉子、結了一個新果實,黃瓜苗在不斷長大,豌豆苗枯萎了等等。在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幼兒分為小組觀察這些植物,最後比賽看哪一個小組的觀察結果更加准確,觀察效率更快等,不僅有利於幼兒觀察能力的提高,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更多有關於植物的知識和經驗,更是可以利用幼兒的好勝欲這一心理特點進一步促使幼兒參與到植物的觀察當中,達到更好的觀察效果。
三、放大種植活動成果,促使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最後一點就是放大戶外種植活動的成果。對於幼兒而言,戶外的植物種植占據了他們的大量時間,他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師也更是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將植物的種植成果放大之後再展示在幼兒面前,使幼兒更加富有成就感。比如說有些幼兒在植物種植過程當中發現自己的植物總是變化最大的一個,在課堂上受到了很多的討論和表揚,那麼此時幼兒的內心也是無比自豪的。再比如當種下的小番茄成為幼兒園食堂的食材時,幼兒的內心更是受到了鼓勵。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就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珍惜每一次鼓勵學生的機會,通過放大種植活動成果,使幼兒感到更加愉悅的同時,更是能夠在這一過程當中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收獲到更多的成就感。這對幼兒今後的成長和發展而言十分有意義。
戶外植物的種植過程當中,有三個重要過程:種植、管理和收獲。植物的種植過程能夠有效的激發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以及了解到更多植物的相關知識和種植經驗。植物種植之後,只有通過精心管理才能夠使植物健康成長,對植物的管理也是了解植物、觀察植物變化的最主要途徑。在課堂當中教師就可以每天定時組織幼兒前往種植地觀察植物,維持幼兒的長期好奇心,這一過程可能會讓幼兒覺得比較乏味單調,但是經過長期的堅持,不僅可以使幼兒更有責任心,更加細心,更是可以養成幼兒堅定的習慣。最後就是收獲這個過程,可以使幼兒收獲更多的成就感,樹立更多的信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戶外植物種植,不僅僅能夠引導幼兒展開科學探索,更是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責任心以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反饋,戶外活動的開展,幼兒對於植物種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生活經驗也得到了穩定提高。

2. 幼兒園綠植區對幼兒有什麼影響

一、為幼兒創設輕松、自在、安全的精神環境
幼兒沒有什麼理性的自我管理的意識,往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此幼兒是非常難管理的一個集體,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會聽見孩子們嘈雜的哭鬧聲與打鬧聲,而對於幼兒我們卻不能實行像較大的孩子一樣的懲罰制,更需要教師的細心與耐心的引導,因此,幼兒的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對孩子有足夠的熱情,並且具備相關的幼兒培育知識,將孩子們當作朋友一樣相處,無論是多麼皮的孩子,或是多麼笨的孩子都應該一視同仁,給幼兒創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
教師是環境創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的品行與態度以及行為都將對於幼兒對於世界的認知,對於未來的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很好把握自己的身份,時刻根據幼兒所需轉換角色,當教導孩子課本上的知識時,老師應該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引領者;當幼兒發現他們所不能理解的事物時,老師應該是提供材料與創作靈感的幫助者;在幼兒急切的想要通過語言表達自己時,老師應該是語言交往的引導者。教師不同的身份將會給幼兒不同的引導,會對幼兒的性格各方面產生影響。
二、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動態的教育環境
在幼兒園中不應該只有單一的課堂教學區與供幼兒玩樂的娛樂區,對於幼兒的教育環境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態的,幼兒園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長、愛好與年齡等將孩子們分為不同的小組,可以有美工區、故事區、計算區、語言區等等,建行將這些小組分開進行額外的教學活動,而老師負責提供相關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最開始的引導,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夠與小夥伴們進行想要完成的活動,每一個活動都是非常有趣的,會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極大地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動手能力等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摩擦與矛盾,此時教師不應該乾巴巴的教育學生,而是將自己融入這個小集體,以朋友的身份給這些小朋友建議,讓他們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培養孩子們自主解決問題、勇於探索的優良品格。與此同時,這些活動應該作為休息時的放鬆活動的形式展開,給孩子們輕松、沒有壓力的環境。
不僅僅是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幼兒園還應該布置各式各樣的模擬社會職業的區域,例如醫院、廚房、娃娃店、超市等等,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模擬社會人的生活,這樣能夠讓幼兒更加深刻的認識各個職業,認識我們所在的世界,體驗每一個角色需要肩負起的責任。與此同時,這些環境的布置可以與幼兒一起完成,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了他們美感,也能夠讓他們對幼兒園更有歸屬感,有自己創造的成就感,鼓勵他們主動創造,這些環境的布置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動態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四季的變化,感受各個節日的氛圍,以此為基礎進行創造,使幼兒即增長了知識,又獲得了收獲的成就感與愉悅感。
三、為幼兒創設輕松、學習的社區環境
一般來說,如果幼兒所處的社區環境是各高校,各研究所聚集的地方,那麼社區終端人基本上都是高知識分子,是極為重視教育的一部分人,也是最早接觸最新教育理念的人,有了這樣的氛圍,幼兒的教育會更加的被重視,家長的壓力與周圍環境的壓力會使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更上心;反之,如果幼兒所在的社區環境中外來務工的農民工比較多,相對而言,這樣氛圍下到人們就對幼兒的教育不那麼重視,並且周圍人所受的教育有限,思想也就不那麼先進,不是很利於對幼兒品格、特性的養成。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不應該只局限於園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幼兒園,走向社區,在一個好的社區環境內以實際的教育教會學生遵守交通規則,例如紅燈停,綠燈行,教會孩子們愛護環境的美德,看到垃圾引導孩子們去撿,教會他們分類放進垃圾桶,教會孩子們有禮貌,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要問好,在這些活動中,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的氛圍對於幼兒教育的幫助是巨大的。
四、為幼兒創設開放、自由的互動環境
幼兒的活動環境是培養幼兒的重要場所,因此,幼兒園要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材料與設施,幼兒園可以將幼兒的活動場所劃分幾個區域,分別放置體育健身相關的設施、拼圖等智力游戲相關的設施以及創造相關的設施等等,教師應該充分的創新,創造出更多的游戲設施培養幼兒的更多興趣愛好,能夠讓幼兒自由的、盡情的選擇各種活動設施。對於幼兒而言,會更加青睞與自然的接觸,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創作,專門建設裝扮一個具有自然風情的區域,養一些易於成活的綠植,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如何養育這些植物,還可以放置一些精美的昆蟲標本,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擴寬孩子們的知識面。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沙區,泥土區,讓孩子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用這些沙與泥土自由的堆出他們自己想要的形狀,這種參與到自然中的感覺會非常的吸引幼兒,也是對幼兒很好的鍛煉。
教育幼兒不僅僅是教師的工作,還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幼兒園應該每個月或者每個星期設立專門的家長來訪日,不是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而是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一方面,很多家長工作都非常繁忙,不能參與到孩子們的成長之中,這對家長是非常大的遺憾,因此,家長可以借這個機會與孩子們一起玩樂,一起工作,增進孩子們與父母的感情,也能夠讓父母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畢竟幾天不接觸,孩子可能會成長很多;二來有調查證明,在幼兒的成長中有父母的陪伴更利於對孩子品格的塑造,孩子天生對父母有一種依賴,若是父母定期能夠陪孩子參加這些活動,會使孩子們非常開心,對於幼兒園也會更加喜愛,更能教師交給他們的知識;三來,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完成任務,糾正孩子們的錯誤,可以對幼兒有更好的教育作用。這些親子活動能夠使孩子們更加的體會活動中的樂趣,有更多的收獲。

3. 幼兒園植樹節可舉辦哪些活動

我是紅纓幼兒園的老師,我們准備帶著孩子種一盆綠植,和小朋友一起等待種子發芽的過程該有多美妙啊!讓寶寶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寓教於樂,美化生活又怡情,激發創意還簡單,讓孩子學會動手,從小培養他愛護環境、欣賞生活!
1.保護環境,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兒!
2.陪孩子繪一副美化家園、有關綠化的畫,讓孩子從中體會到植樹、綠化的快樂與好處!
3.搜集與植樹、環保有關的文章。組織一場植樹、環保問題競答賽、研討會。看一場與樹有關的電影等。用眼睛、嘴巴和耳朵來感受和傳遞植樹節的意義。
4.將以上這些方式分享給朋友們,號召大家一起熱愛植樹、共同保護環節,拒絕污染,拒絕霧霾,喚回藍天、陽光和美好的心情!

4. 幼兒園植物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植物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樂於學說兒歌,感受植物成長的生命力。

學習和嘗試照顧植物,知道要愛護植物。

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的嘗試 精神。

活動准備

《小種子》兒歌,文字旁邊配簡單的圖畫。

花的種子、小鏟子、水。

三個裝有泥土的花盆。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出示《小種子》兒歌,教師先邊指邊讀說一遍兒歌,引導幼兒觀察文字旁邊的圖畫,幫助他們理解兒歌。

小種子

小種子,真奇妙,

太陽照,水兒澆,

發芽長葉節節高,

開出花兒多美好。

2、請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模仿小種子長大和開花。

3、教師提問:

小種子需要什麼才能長大?

如果你來照顧它,你會怎麼做?

4、建議大家一起種花,出示花的種子,請幼兒觀察種子的外形特徵,然後將種子種入花盆。教師可以把種子包裝袋貼在花盆上,當作標簽。

5、待種子發芽後教師把植物放在有陽光的位置,請幼兒分組每天輪流照顧植物。

6、請幼兒注意觀察種子的生長和變化,看看能否種出花兒。

教師可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種植的情況,便於與幼兒進行回顧時加深印象。

活動 評價

能說兒歌《小種子》。

能照顧和愛護植物。

活動建議:

兒歌的圖可以自己製作,用大一些的字體將兒歌抄在一張大紙上,然後,根據每句兒歌配上簡單的圖,如:太陽、水壺、發芽的種子等。

在提問「你會怎樣照顧小種子?」時,教師可通過提示,幫助幼兒了解在照顧植物時應注意的事,如:水不能澆得過多,輕輕地觸摸等。

三個花盆裡的種子可以是同一種花,也可以不同。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奇特的植物葉片,初步認識貴州原生或引種的幾種神奇植物。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索自然奧秘的好

奇心。

教學准備]

銀杏、跳舞草、鵝掌楸、豬籠草的葉片實物及植株圖片若干。

[教學形式]

採取猜謎語、講故事,展示實物、師問幼答的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一、銀杏

1、猜謎語:我知道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猜謎語、聽故事,今天我先出個謎語,如果猜中了,我就講個好聽的故事給你們聽,好不好?

像蝴蝶,像紙扇,秋天黃,真漂亮。(將銀杏葉分發給每個幼兒,近距離觀察它的獨特形狀)對!叫銀杏。真厲害!想不到這么難的謎語,小朋友一下子就猜著了!好,現在該我講故事了。

2、講故事:離都勻不遠處,有個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個好官白秀才,他辦事公道,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擁戴。白秀才家門前有棵銀杏樹,是他小時候同爺爺一道種下的,老百姓為了表示感謝,就把這棵樹叫做「白秀才」。千百年來,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護

下,「白秀才」終於長成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向幼兒展示福泉古銀杏照片)

3、擴展知識(師問幼答,引導看圖):「白秀才」的腰有多粗?(胸徑6米。用幼兒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個叔叔阿姨手牽手才能圍一圈)它的個兒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學樓疊起來還高)它有幾歲?(6000歲。比二幼幾百個小朋友的歲數加起來還大)銀杏樹不僅長得高大帥氣,而且葉子能做葯,木材能打傢具,可以說,銀杏全身都是寶。在公園里、街道旁、高山上,到處都能見到銀杏樹,春天綠油油,秋天金燦燦,我們的家園真漂亮!

4、鞏固認識:再看看我們手裡的小樹葉,它的模樣像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徵認識銀杏)

二、跳舞草

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2、古時候,三都有個美麗善良、喜愛唱歌跳舞的水族女孩,一天,狗腿子將姑娘強行搶去,威逼她為壞蛋土司表演。姑娘誓死不從,投江而亡。不久,江邊長出一株漂亮的小草,每當有人唱歌時,小草便跟隨歌聲,翩翩起舞。當地老百姓說,這株小草就是姑娘變的,還給它取了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跳舞草。

3、跳舞草生長在三都縣瑤人山,是一種珍稀植物。它的葉柄上,長著一大兩小共3枚葉片,每當聽到美妙的歌聲時,它的.小葉便會雙雙起立,翩翩起舞,非常神奇。跳舞草不僅會跳舞,還可以做葯治病。(展示跳舞草圖片)

4、師問幼答,讓幼兒通過葉片的功能特徵認識跳舞草。

三、鵝掌楸

1、小馬褂,樹上長,沒袖子,真涼爽。

2、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攪得稀里嘩啦,一隻天鵝掌,被孫悟空聞了聞順手拋下,不料落到花果山,變成了鵝掌楸。

3、200萬年前,地球經歷冰期浩劫、氣候變冷後僅存2種鵝掌楸,中國有1種,都勻螺絲殼大山裡有一片原生種,青雲湖公園也有種植。

(展示圖片)花朵像鬱金香,大而美麗,外國人稱 「中國鬱金香樹」。樹有20多層樓高(60米)、三個大人合抱(胸徑3、4米),木材可做傢具。環保樹種,抗二氧化硫(如火山爆發時噴出的氣體,煤炭燃燒時冒出的黑煙)等有毒氣體。它的根和皮都是治病的葯。

4、鵝掌楸的葉子像天鵝、又像鴨子的腳掌,到了秋天,更像一件件金黃色的馬褂。(觀察實物,師問幼答,通過葉片的外形特徵認識鵝掌楸)

幼兒園植物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能單手持物向前跑。

2、感受用樹葉做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有繩子的葉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範。

1、出示系有繩子的樹葉,念完「小小樹葉,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誰拿第一」後,教師牽著葉片在場地上跑動。

2、教師再次演示,請幼兒觀察教師跑動時葉片飄起來的樣子。

二、嘗試活動。

1、請幼兒嘗試:誰能讓葉片飄起來追你?

2、教師觀察幼兒的探索情況,請幼兒想一想為什麼自己的葉片飄不起來。

3、針對個別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才能讓葉片飄的高,提醒他們不要踩住葉子。

4、請幾名幼兒探索成功的幼兒來演示,其他幼兒觀看。

三、集體活動。

1、幼兒齊念兒歌,念到「誰拿第一」時往前跑。

2、提醒幼兒游戲時勿碰撞他人。

學習活動:青青的小草

1、知道小草的顏色、質地、氣息等特徵。

2、加深幼兒對草的感情,培養幼兒愛護草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學習觀察的技能。

學習過程:

1、感覺草地。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踩、跳跳、說說有什麼感覺?(注意豐富幼兒詞彙,幫助幼兒恰當地表達,說出自己的感覺。如:我感到草地是毛茸茸的,草地很柔軟,像地毯一樣。)

2、認識草地。

鼓勵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導他們從草的顏色、氣味、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小草葉子比較容易受傷,小朋友要注意保護它。)

人們為什麼要種草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說說小草的用途――在草地上玩感覺很舒服,草地可以美化環境,草可以釋放氧氣供人和動物呼吸,有的草是動物的食物,草可以擋風沙,防止水沖毀河岸。)

3、討論如何保護草。

草對我們人類真重要,你願意保護它嗎?你想怎樣保護?你看到過別人破壞它嗎?看到了該怎麼辦?

4、延伸活動「集體組畫:百草園」。

鼓勵孩子利用自由活動時間把自己發現的小草制面標本,或畫出來布置百草園,想像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及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5. 幼兒園要求讓家長帶盆栽該怎麼寫通知

我孩子學校就直介面頭通知,: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對植物的認識和了解希望家長為還有準備一盆喜愛的盆栽

6. 幼兒園如何開展種植活動

在一開始的植物種植過程當中,很多幼兒所種植的植物都是由教師完成種植的,幼兒僅僅只是在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於植物的生長過程並不關心。即使是一些態度認真積極的幼兒,也會因為植物的生長發芽階段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導致他們早早的失去了興趣,加上很多幼兒的植物都放在一起,教師也無法做到對每一棵植物都有所關注,這就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即種植區的植物多種多樣,但是幼兒卻很少去關注,只有教師和少數幼兒對種植區的植物進行管理,無法充分發揮戶外種植的教育價值和意義。
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在家裡種下一棵植物,並對其展開精心照料,當植物生根發芽之後便將植物帶到幼兒園來,與其他幼兒相比較,評比誰的植物生長得更加茂盛。這種比賽機制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理,因而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了植物的種植活動當中。此時,家長也為了滿足幼兒的這一心理,也會在家認真指導幼兒如何種植植物,進而使幼兒不斷掌握一些種植知識和方法。

7. 怎樣委婉的通知幼兒園家長帶一盆植物到幼兒園來

通知 尊敬的家長們: 為了讓我們城市中的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動植物的生長奇妙。提高自然觀察智能水平。我們鼓勵大家和自己的孩子一塊在家栽培一些花草植物。不但能美化家庭環境,還可以培養孩子對植物形態和生長過程的觀察興趣。 我園現特組織各班老師貫徹這項活動,專門在園中開辟了專門的小小花園場地。為更好地讓孩子由老師的引導下去正確的掌握動植物知識,我們希望每個孩子從家裡各帶1盆植物來。一起放到小小花園里,由我們的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科學的維護和觀察。讓孩子們在幼兒園種植自己家的植物,將學到的知識拿回家去再實踐,培養孩子們在家裡的動手能力和勞動能力。 本次活動希望得到家長們的配合和支持。同時希望大家在家裡讓自己的孩子多動手,多勞動。大家一起來種植物吧。 說明:告訴家長,讓孩子把自己家的植物放到幼兒園種,只是換個地方種,植物還是小朋友家的植物,只是換個地方種。這樣老師就可以指導孩子如何培養自己家的植物。回到家裡,小朋友就可以幫家裡的忙,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您家裡,在家勞動,在家做好綠化。

8. 哪些綠色植物可以帶去幼兒園

可以帶去幼兒園的綠色植物有很多,比如:綠蘿、多肉、豌豆苗、吊蘭、蘆薈、滴水觀音等;不能帶有毒、有刺、不方便小孩子攜帶的植物去幼兒園,以免造成危險。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

1、知道保護五官的方法。如:不要挖鼻子、不要把東西塞到嘴巴里、耳朵里等;

2、不隨便接受和吃陌生人的東西,不隨便跟陌生人走,不讓陌生人觸摸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時及時告訴大人;

3、上下樓梯不推擠,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上下,不滑扶手;

4、知道自己的姓名及父母的姓名、電話;

5、不做爬窗、跳樓梯、玩門、從高處往下跳等危險的動作,不要在電梯上玩耍;

6、不要隨身攜帶玩具、刀、牙簽等銳利的器具來園,更不應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傷害;

7、不拿玩具和同伴打鬧,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8、在運動、游戲、游樂場玩時應聽老師的安排,遵守紀律,有序活動,避免互相追打、亂跑碰撞;

9、外出活動聽從大人或者老師的安排,不隨便離開集體;

10、遠離變壓器、建築工地等危險的地方。

11、不玩插座、電器,懂得玩火、玩電、玩水的危害,不玩火、玩電、玩煤氣以防意外發生。

12、別拿電話當玩具玩,不要亂撥電話。

13、不到馬路上玩耍,走路靠右邊,沒成人帶領不自己過馬路。

14、不要隨便逗貓、兔、狗等小動物玩,以免發生意外。

15、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有異味的東西,不玩開水、葯品,不亂吃葯。

9. 幼兒園開展種植的意義

在幼兒園種植園地中,發現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種植剛開始時,幼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隨著種子一點點的發芽,幼兒的好奇心就表露出來了,每天早上來園後,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也就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來源。」但平時孩子們接觸大自然時是懵懂的,無目的地,而老師在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後,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
種植園地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例,而「種植園地 」是指把種子、幼苗埋在或栽在土裡使其成長的地方。「幼兒園種植園地」是指在幼兒園內為幼兒提供「種植區」,教師有目的地位幼兒創設交往性、探究性的種植環境,投放適宜的種植材料與種植工具,採用小組或集體的活動形式自主的操作,發現、探索植物中的秘密的園地。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幼兒園開辟一片種植園地,通過孩子們親自播種——觀察——照料——收獲等活動,使孩子們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大自然的現象。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嘗試到了愉快的播種,細心的照料和收獲的喜悅。在種植園地里幼兒獲得一些種植經驗,了解植物與人類生活,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對自然的熱愛,進而體會勞動的辛苦,感悟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並與此產生尊重勞動成果,珍惜勞動成果的積極情感。

讓孩子種菜不是把孩子培養成農業科學家,也不是在對孩子種植技術及種植知識的灌輸,而是以種植為手段,培養孩子心靈美德,培養孩子對自然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這才是我們提倡孩子種植的原因。

10. 《愛護植物》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愛護植物》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護植物》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點)

活動准備

1、聯系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製作「保護植物」的標志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

師幼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這是什麼?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二、基本部分

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

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麼聯系?」(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四、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並貼上保護植物的標志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後把保護植物的標志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像、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並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愛護植物》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這個變化莫測自我的`社會里,孩子們對環保意識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隨手亂折樹枝、花草,更多人類還在砍伐樹木,導致地球災難越來越多,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保護樹木的重要性,我們從孩子開始教育,從身邊開始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重點)

活動准備

1、聯系園林師與社區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製作「保護植物」的標志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導入)部分

一、師幼談話,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區,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了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這是什麼?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系

1、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麼聯系?」(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區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1、社區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區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結束部分

四、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並貼上保護植物的標志

1、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區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後把保護植物的標志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活動延伸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區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教學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像、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並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熱點內容
大魚海棠海報賞析 發布:2025-06-29 06:03:42 瀏覽:428
廬陽情人節送花 發布:2025-06-29 06:02:59 瀏覽:623
哺乳期可以喝玫瑰茶嗎 發布:2025-06-29 05:57:25 瀏覽:171
雷童的花語 發布:2025-06-29 05:51:40 瀏覽:962
高腳杯插花圖 發布:2025-06-29 05:36:18 瀏覽:506
月季盆栽的養殖方法 發布:2025-06-29 05:20:14 瀏覽:762
中國五大盆景基地 發布:2025-06-29 05:14:23 瀏覽:974
旺蒼蘭花 發布:2025-06-29 05:11:57 瀏覽:512
花卉靜態展 發布:2025-06-29 04:56:11 瀏覽:906
七夕尋秦記 發布:2025-06-29 04:54:43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