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樹盆景
『壹』 紫金山上的對角梅樹是什麼樹
對角梅即雀梅
鼠李科雀梅藤屬 ,也叫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對角刺
對角梅是製作盆景的重要原材料。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厘米,寬0.7-2.5厘米,頂端銳尖,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脈每邊3-4
(5)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7毫米,被短柔毛。花無梗,黃色,有芳香,通常2-數個簇生排成頂生或腋生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厘米,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種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貳』 請問這是什麼花要學名!
白檀
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別 稱; 碎米子樹、烏子樹
為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花白色,核果卵形,黑色,可作器具,亦可入葯。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北部及黃河以南地區,尤以長江流域以南諸省區更為普遍,多生於海撥200-1000m丘陵山地疏林、灌木中和紅土光坡,生於山坡、路邊、疏林或密林中,以向陽坡地及溝谷區生長較好,具有耐干早瘠薄,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易繁殖等優點,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之一,以河溪兩岸、村邊地頭生長最為良好,南方較多,較常見,
『叄』 這是什麼樹又是它的什麼果
雀梅
別稱 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對角刺
雀梅 製作盆景的重要好材料,
『肆』 這是客家酸桐樹,有沒朋友知道學名謝謝
雀梅 酸釘樹
別 稱 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對角刺,
客家話稱酸專桐樹、酸釘樹、酸丁屬樹
雀梅,雀梅藤屬鼠李科,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雀梅,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梅果,嫩葉可代茶。雀梅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
它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
『伍』 冬天種的雀梅兩個多月還沒發芽什麼原因
有些樹樁在受創後的睡眠時間會比較長,只要根系沒有發霉,樹干沒有乾枯,還有發芽的機會
雀梅是一種灌木,是製作盆景的優質材料,在我國古代素有「七賢」之稱,是一種極具古雅莊重的樹木,主要產於長江流域以及東南沿海地帶。
雀梅的別稱:碎米子,刺凍綠,對角刺
雀梅的生長習性:雀梅喜好溫暖、濕潤的氣候。到寒冷的冬季易受凍,不耐寒。雀梅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土質只要是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正常健康生長。
雀梅也是一種耐乾旱,耐水濕的植物,對於貧瘠的土地也能適應。喜好半陰半陽,它的根系發達,大多生長在山坡路旁、灌木叢林里。
『陸』 米子是什麼植物
白檀。
白檀,別名是叫碎米子樹、烏子樹、山葫蘆、灰木、砒霜子、蛤蟆涎、白花茶、牛筋葉、檀花青。
白檀的生長習性
白檀是生性喜歡溫暖和濕潤環境的,喜歡光照,可以耐陰,選擇土壤的時候要選擇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它可以耐乾旱。
相關信息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朝鮮、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北美有栽培。生長在海拔760-2500米的山坡、路邊、疏林或密林中。
白檀葉葯用;根皮與葉作農葯用。白檀開花繁茂,白花藍果,甚是好看,尤其是早春飄散著陣陣花香,不是桂花勝似桂花,是極具開發前景的園林栽培觀賞樹種。白檀其材質優良,可用作工業及建築用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白檀
『柒』 北對節雀梅棍的用途
可以用做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可以做盆景。
北對節雀梅棍的用途可以用做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可以做盆景,雀梅,別名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雀梅屬鼠李科,根干白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
『捌』 如何搶救半折斷的盆景樹干
雀梅,別名:對節刺、雀梅藤,刺凍綠,碎米子,拉丁文名:Sageretiatheezans對角刺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雀梅屬鼠李科,根干白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味,嫩葉可代茶。雀梅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栽培技術:(一)雀梅的采樁期南方的氣候溫暖,植物休眠期短,萌芽早。最佳采樁期是小寒至大寒期間。樹木經過休眠,積蓄了大量的營養,有利於發芽和生根。根和芽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發育生長良好是保證樹樁成活,防止枯乾、萎枝的前提和關鍵。(二)雀梅的植前處理1、清理樁坯。生坯採回後,按樹勢及需要去留枝幹,再將挖掘時留下的舊刀口切除約10毫米,刀口切平後,將修剪過的生坯用硬毛刷在水中把樁坯根部的表皮清洗干凈後晾乾。2、消毒浸液,將清理過的樹坯用千分之三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樹樁根部一小時左右後晾乾,再用荼乙酸千分之四左右的水溶液浸泡樹坯根一夜,用於補充在挖掘運輸途中散失的水份及增強傷口的癒合能力。(三)雀梅的初植管理要栽好雀梅首先過好初植這一關,初植是指樹坯下山的時期,它一般不帶土,所以根端細胞容易壞死。在造型選枝的階段,要注意如下幾點:1、處理後的樹坯成行栽植於沙床上,株距約20厘米左右,大小不等穿插其中。栽植深度為5到10厘米,視樁坯大小而定。或用瓦盆、木箱,用盆的原則是「寧大勿小,寧深匆淺」。2、初植後一個月,雀梅樹坯一般都能形成新根,發出新芽。三個月後進入穩定生長期。農歷六、七月,天氣炎熱,植物蒸騰快,根部發育不良的很容易中暑枯死。所以夏日高溫的中午,必須將樹樁置於陰處,上、下午各淋水一次,中午用噴霧器全樹噴水。(四)上盆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平時以全日照為主。要注意:如在溫室或室外,溫度上升到35℃以上時,應遮陽處理。在養護梅雨天前夕,可扒開根部的沙子觀察一下生根的情況。此時的根部應該是生長良好,根須多且長。如根部的新生須根已達到10至15厘米時,即可上盆栽植,勿拖延時間,應抓緊在梅雨前幾天上完盆。上盆用的土要干凈和疏鬆,最好是山土、爐碴灰各半,這樣的土利於新樁在盆中成活生長。上盆以後,應放人溫室內或塑料大棚內過渡四至五天。然後在陰雨天氣搬到室外。在遇晴天陽光照射時,新生芽頭不倒垂則是適應了室外環境,已成活。已適應室外環境的盆栽新樁在常規養護的情況下,於一個半月後視生產情況,適量施一次薄肥。此時的新樁坯上長出的嫩枝條長度在30厘米左右了,粗度也達到2毫米左右。這樣的枝條還是較弱的,應加強管理。根據生長情況每隔10天半月施稍濃些的肥水直至立秋,這樣在當年的9月初即可綁扎造型。[3]盆景製作一、雀梅盆景的製作一般步驟如下:1.取材製作雀梅盆景,可在3月或梅雨季節選用一年生枝條進行扦插繁殖;也可在4—6月進行壓條繁殖:還可在果實成熟時隨采籽隨播或陰干後播於苗床來培養苗木;在長江以南各省還可到野外山地挖掘野生老根樁或幼樹,經地栽「養坯」成活後加工土盆。2.造型雀梅生長力極強,壽命長,易造型,萌發力很強,耐修剪,小枝柔軟,易蟠扎。多採用粗扎細剪的方法加工,也可採用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造型,還可採用以扎為主,以剪為輔進行加工造型。樹形常製成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枯乾式、雙乾式、懸崖式、提根式等。樹葉多修剪成自然式,也可加工成雲片狀或饅頭狀。3.上盆宜在春季2-3月萌芽前進行移栽上盆。選用顏色較淺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形以較淺的或中深的長方形盆、橢圓形盆為宜。盆土應選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腐葉土、河泥、塘泥摻砂配製而成。土盆栽植時根系要適當修整,側根、須根要壅以疏鬆肥土,盆底需墊瓦礫,以利排水透氣。管理要點【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溫度管理】: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雀梅【在夏季】: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在冬季】: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肥水管理】: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雀梅又稱對節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樹,為鼠李科雀梅藤屬落葉性攀援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有針刺。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薄革質而亮綠。秋冬開淺黃色小花,核果近球形,熟時紫黑色,可食,味酸帶甜。它根干白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盆景養護1、水要充足所用的水以河水、塘水、雨水等天然水為好。如用自來水需貯存一兩天,使其中氯氣跑掉再用,比較妥當。含有肥皂的洗衣水,以及有油污和鹽質的水決不能用。2、施肥要講究雀梅肥施得過多,枝葉徒長,缺肥則枝條細弱,葉色變黃,易受病蟲害。所以施肥要有原則:新栽種、初上盆、剛換盆的、根系受到損傷的一個月內不能施肥。春夏時,盆樹生長旺季,必須多施肥。入秋後,盆樹生長緩慢則要少施。冬季,盆樹進入休眠可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的中午前後不宜施肥。施用肥液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盆土稍乾燥時要鬆土,以利於肥水滲入土中。為使肥料加速分解,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淋水。3、盆土要好雀梅樹樁原來生長在野生地帶,根系發達,耐旱耐澇,一旦被人們採挖,栽在咫尺淺盆中,生長條件受到限制,如養護不當容易死亡,所以要特別細心照料。要選擇排水良好的花泥,在養護期間,盆土最好放厚些。每隔兩年換新土,施放些基肥,保護土壤肥沃,才能使樁景正常生長。4、修剪要適時一般修剪時間,在春末和秋初為宜,這兩個季節雀梅樹樁萌發力最強,長勢最旺的。對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輻射枝、枯枝、病蟲害枝要隨時剪去。但要注意,在天氣炎熱時,容易灼傷新芽,以致卷葉,因此,修剪後,最好放在陰涼處待發芽正常後才見強光。[3]養護方法一、陽台養新樁不同於地面。栽種過早或過遲,都會對養護管理帶來很多麻煩,而且成活率較低,所以採挖或購買上盆時間一定要及時。最佳時間應在當地雀梅發芽前十五天至二十天時採挖或購樁上盆為好,時間一般在三月十日左右。此時天氣漸暖,雨水量也慢慢的多起來,空氣濕度大,不會遇上大的凍害,所挖出的新樁已復甦萌動,積累了養分(俗稱『上槳』),上盆栽種傷口癒合快,再生力強,成活率高,半月後就會發芽長葉。由於陽台風大,乾燥和空間較小等不利因素,秋季不宜栽新樁。二、選樁最重要的是注意樁坯是否新鮮,要選生長健壯、根須較多的中小型樁坯。陽台上不宜栽培大型樁坯。巧防偏枯一般來說雀梅樁發生偏枯的原因不外乎三種:1)物理性的-由於碰撞造成樁皮受傷。2)病理性的-由於細菌病毒引起,不過這種情況較少。3)生理性的,也是最主要的,前面兩種情況多少也與這種情況有關,是由於雀梅樁特殊的生理結構-雀梅的外皮維管束與平常的樹種不同,它只有單導性,就像一排列在一起的管子要是從中間那裡斷掉了便就完全失去了遠輸水份的功能,它不像別的樹種,在樹幹上砍一刀截斷維管束,被截斷的維管束細胞就全和周邊的維管束細胞連接慣通產長新的維管束繼而癒合.所以在雀梅樁培養修剪過程中一般在要留枝部位對側的上方多留出一個芽眼的長度,發芽時上下芽眼都會發芽,這時由於頂端優勢的作用上面的那個芽會長得最快,這時便對上面頂芽進行適當修剪控制它生長,只讓它不死就行了,讓頂端優勢慢慢轉移到下面要留的枝條上,等到下面要留枝長到一定粗壯頂端優勢已經完全轉到下枝時就可見下枝上方的上枝樁皮已有收縮的現像下枝一節已明顯比上節粗,此時就可以修剪去多出的頂枝一節了。雀梅盆景圖片:雀梅盆景雀梅盆景雀梅盆景雀梅盆景其它相關參考:/view/469819.htm?fr=wordsearch#5
『玖』 請問圖一是什麼樹,圖二是什麼花
圖一是:燈台樹,別名:瑞木、六角樹,燈台樹屬落葉喬木。
『拾』 雀梅樹在農村叫什麼樹
雀梅樹在農村叫雀梅藤,又稱碎米子、刺凍綠、對節刺、酸果、酸味仔樹、酸銅子,為鼠李科雀梅藤屬落葉性攀援灌木。
雀梅藤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雲南。它常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性喜溫暖濕潤的空氣環境,在半陰半濕的地方最好,它耐貧瘠乾燥,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肥沃的酸性、中性土壤都能適應。
雀梅樹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它的花期在每年的7-11月份,黃花無梗有芳香;葉可代茶,也可供葯用,治瘡瘍腫毒;根可治咳嗽,降氣化痰;果酸味可食;而且由於此植物枝密集具刺,在中國南方常栽培作綠籬。雀梅藤的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樹樁盆景的極品,常給人以剛正不阿的氣質。它的萌發力強,適應性好,四季多變,千姿百態,適合製作各種樣式的盆景,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我國主要的樹樁盆景樹種之一。廣泛應用於中國南方各地的庭院假山、山坡岩石中作綠化、美化栽培。
雀梅樹培育過程中,春季溫度適宜時,要每月為其澆灌四次水分,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溫度較高,可以每周澆水兩次,入冬後則不用為雀梅樹澆灌水分,以免植株根部凍傷。
目前雀梅藤主要有兩個變種,為心葉雀梅藤和毛葉雀梅藤,心葉雀梅藤葉心形或卵圓形,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毛葉雀梅藤葉通常為卵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下面被絨毛,後逐漸脫落,分布於中國和韓國(濟州島);在中國分布於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