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杜樹盆景
A. 這是什麼樹
看圖片是白杜
白杜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澆水保濕
白杜的澆水量要根據土壤情況和枝葉發育而定,在長出小苗前應少澆水,防止爛根,蹲苗後可澆2~3次水,以月為單位,白杜的體型較大,一般放在室外養護,平時養護中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定期施肥
為促進白杜幼苗更快速的生長,可以在出苗前期施氮肥,後期逐步追施磷鉀肥,可以使白杜的枝幹更為繁茂,插桿後還可以使用碧卡顆粒肥或者腐熟的人畜糞便,且要經過稀釋後施加最佳。
適宜光照
白杜是常見的溫帶植物,喜愛在溫暖的陽光下生長,但不可強光直射,否則易使枝葉焉萎,夏季光線很強,這個時候可以進行採取遮陰措施,遮陽網是不錯的選擇,冬季可全天見光。
B. 這是什麼樹開的小白花。
看看絲綿木/白杜樹,學名Euonymus maackii
小喬木,高達6米。葉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有時極深而銳利;葉柄通常細長,常為葉片的1/4-1/3,但有時較短。聚傘花序3至多花,花序梗略扁,長1-2厘米;花4數,淡白綠色或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小花梗長2.5-4毫米;雄蕊花葯紫紅色,花絲細長,長1-2毫米。蒴果倒圓心狀,4淺裂,長6-8毫米,直徑9-10毫米,成熟後果皮粉紅色;種子長橢圓狀,長5-6毫米,直徑約4毫米,種皮棕黃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成熟後頂端常有小口。花期5-6月,果期9月。
C. 這是什麼樹 冬天落葉 灌木
絲棉木(中文學名:白杜,拉丁學名:Euonymus maackii),又名桃葉衛矛,屬衛矛科衛矛屬落葉喬木。分布於中國南北各地、西伯利亞南部和朝鮮半島等地。絲棉木以播種、扦插繁殖為主。絲棉木枝葉娟秀細致,姿態幽麗,庭院中可配植於屋旁、牆垣、庭石及水池邊,亦可作綠蔭樹栽植。可入葯,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解毒止血等功效。
D. 這叫什麼樹
中文學名
白杜
拉丁學名
Euonymus maackii Rupr.
別稱
明開夜合、華北衛矛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無患子目
亞目
衛矛亞目
科
衛矛科
亞科
衛矛亞科
族
衛矛族
屬
衛矛屬
白杜樹木為溫帶樹種,喜光、耐寒、耐旱、稍耐陰,也耐水濕;為深根性植物,根萌櫱力強,生長較慢。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土和微酸性土均能適應,最適宜栽植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中。
樹冠卵形或卵圓形,枝葉秀麗,人秋蒴果粉紅色,果實有突出的四稜角,開裂後露出桔紅色假種皮,在樹上懸掛長達2個月之久,引來鳥雀成群,很具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地的優美觀賞樹種。園林中無論孤植,還是栽於行道,皆有風韻。它對二氧化硫和氯氣等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宜植於林緣、草坪路旁、湖邊及溪畔,也可用做防護林或工廠綠化樹種。由於白杜枝、葉、果俱美,抗性強、適應性廣,在城市園林、庭院綠化中越來越得到重視。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E. 白杜樹的價值
白杜樹的價值:可以入葯、食用、泡酒、沏茶。
白杜(學名:Euonymus maackiiRupr.)衛矛科小喬木,高達6米。葉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有時極深而銳利;葉柄通常細長,但有時較短。
花淡白綠色或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小花梗長2.5-4毫米;雄蕊花葯紫紅色,花絲細長。蒴果倒圓心狀,成熟後果皮粉紅色;種子長橢圓狀,種皮棕黃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成熟後頂端常有小口。
白杜樹木為溫帶樹種,喜光、耐寒、耐旱、稍耐陰,也耐水濕;為深根性植物,根萌櫱力強,生長較慢。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土和微酸性土均能適應,最適宜栽植在肥沃、濕潤的土壤中。
F. 這是什麼花什麼籽
白杜(學名:Euonymus maackii Rupr.)衛矛科小喬木,高達6米。葉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有時極深而銳利;葉柄通常細長,但有時較短。淡白綠色或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小花梗長2. 5-4毫米;雄蕊花葯紫紅色,花絲細長,葫果倒圓心狀,成熟後果皮粉紅色;種子長橢圓狀,種皮棕黃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成熟後頂端常有小口。
G. 我想知道這個樹是什麼樹有什麼價值么
白杜(學名:Euonymus maackiiRupr.)衛矛科衛矛屬小喬木
除了可以觀賞,還是很好的綠化植物。 植物木材可供器具及細工雕刻用;樹皮含硬橡膠,種子含油率達40%以上,可用做工業用油。
也叫絲綿木:葯用部位,根及根皮,活血通絡,祛風濕,補腎。
詞條來自網路,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H. 請問這顆樹學名叫什麼中國哪裡有種植
你好,這個是衛矛科植物絲綿木/白杜樹,學名Euonymus maackii
小喬木,高達6米。葉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有時極深而銳利;葉柄通常細長,常為葉片的1/4-1/3,但有時較短。聚傘花序3至多花,花序梗略扁,長1-2厘米;花4數,淡白綠色或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小花梗長2.5-4毫米;雄蕊花葯紫紅色,花絲細長,長1-2毫米。蒴果倒圓心狀,4淺裂,長6-8毫米,直徑9-10毫米,成熟後果皮粉紅色;種子長橢圓狀,長5-6毫米,直徑約4毫米,種皮棕黃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成熟後頂端常有小口。花期5-6月,果期9月。
產地廣闊,北起黑龍江包括華北、內蒙古各省區,南到長江南岸各省區,西至甘肅,除陝西、西南和兩廣未見野生外,其他各省區均有,但長江以南常以栽培為主。分布達烏蘇里地區、西伯利亞南部和朝鮮半島。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