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食人花

盆栽食人花

發布時間: 2022-08-31 01:41:14

A. 食人花能不能養成和人一樣大

摘要 食人花是不會吃人的,其實人們口中的食人花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B. QQ農場種食人花有什麼好處

就是圖個新穎好看而已。 食人花(英文:CannibalPlant)傳說中的神奇作物,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傳說食人花擁有美麗的花盤,散發出濃厚的香味,但其毒液非常厲害。 世界上有一種花叫食人花,它生長在美洲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長得十分驕艷,花行似日輪。有蘭花般的誘人香味,葉片有三四十厘米長。 形態特徵:它生長在美洲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長得十分驕艷,花行似日輪 。有蘭花般的誘人香味直徑可達1.5米,花瓣厚約1.4厘米,一朵花有5個花瓣,葉片有三四十厘米長。 食人花這是一種神秘的植物,有著動物般的某些習性。至少要吞食吃過十條鮮活的生命才能開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經過不斷的生物鮮活生命的供養才能接出一個綠色的小小 果實!吃了無數過路的蟲蟻鳥獸甚至無辜的路人,也吞噬同時結果的另外九枚小果實,到百年的時候,食人花的一枚綠色果實才會從綠到褐紅再熟成滴血的赤紅。那時就成了世間珍品。可以做成提高能力值的靈葯,可惜那隻是傳說而已,根本沒人見過赤紅色的食人花果實。 食人花它靠蒼蠅來傳花粉,吸取別的植物的營養來生活,所以它沒有葉子,也沒有莖. 它根本沒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會在什麼時候冒出來。不過根據當地人的說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長季。當它剛冒出地面時,大約只有乒乓球那麼大,經過幾個月的緩慢生長,花蕾有乒乓球般的體積,變成了甘藍菜般的大小,接著5片肉質的花瓣緩緩張開等花兒完全綻放已經過了兩天兩夜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開出來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維持4-5天,而且據說在這4-5天中,花朵會不斷地釋放出一種奇特的臭味,好讓大型的動物自然迴避,而讓一些逐臭的昆蟲來為它傳粉做媒。當花瓣凋謝時,會化成一堆腐敗的黑色物質,不久,果實也成熟了,里頭隱藏著許許多多細小的種子,隨時准備掉入地中,找尋適當的發芽地點。

C. 哪些植物像蒲公英一樣可以張開,合上

含羞草?食人花?

D. 這是什麼花食人花還是豬籠草

捕蠅草 捕蠅草屬於維管植物的一種,擁有完整的根、莖、葉、花朵和版種子。它的葉片是最權主要並且明顯的部位,擁有捕食昆蟲的功能,外觀明顯的刺毛和紅色的無柄腺部位,樣貌好似張牙利爪的血盆大口。捕蠅草雖然能捕捉昆蟲,但是它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料,所以屬於植物。捕蠅草的葉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長出來,屬於輪生的葉子,顯連座狀以叢生的形態生長。中央長出來扁平或者細線狀好似翅膀形狀的是屬於葉病的部分,原生種的葉病是扁平如葉片一般,因為反而像是葉子,所以也稱作假葉。葉病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是紅色或則橙色,越接近葉綠的地方的無柄腺就越少,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則吸收昆蟲的養分的部位。葉綠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蟲掙脫和葉瓣粘合。這種的葉子擁有捕捉昆蟲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樣,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

E. 彼岸花是先有葉還是先有花

有一種植物――彼岸花,芳名如斯烈艷嬌嬌,但你聽說它越多,就越覺得邪惡,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難道這種花,本就如此?是世俗社會的傳說,還是資訊過度的惡果?

1 網路上的彼岸花
如果打開所有解釋「彼岸花」的數十萬中文網頁,相信其內容會雷同得雷人於千里之外,因為這些解說幾乎無不將這一普通植物與「黃泉」配伍。你最容易見到的兩種解釋是: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傳說中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於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第一段是極流行的傳說,蒼涼而恐怖,說此花只開在冥界的三途河邊、忘川彼岸,如幽靈以接引亡魂,謂之黃泉之花;第二段據說來自佛經,凄美而傷情,花開無葉,葉出無花,花葉兩不見,生生相錯,是說悲涼宿命。
兩段都把彼岸花說得極為詭麗,渡生接死,無情無義,不是什麼好東西。
彼岸花有十幾個別名,與蟑螂、蜘蛛、龍爪、老鴉、烏毒、無義有關,與鬼、幽靈、地獄和生死等相聯,個個醜陋,越想越有恐怖片的感覺。

2 植物學上的彼岸花
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是紅色彼岸花(Red Spider Lily),學名「Lycoris radiata」,石蒜科、石蒜屬。此物先開花後長葉,冬天葉不落,夏天葉落休眠,至秋分前後(陰歷七月)開花,頂生傘形花序,有花5-7朵,雌雄雙蕊。最突出的是其花瓣血紅,反卷如龍爪,極為張揚。
實際上,這個叫做彼岸花、原產地中國的紅色石蒜是東亞常見的園林觀賞植物之一,在中國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區,多盆栽、花壇,或庭園露地栽培,冬可賞葉,秋則賞花。其根莖與水仙相似,有些黑心花販常用以冒充水仙球獲利。
在葯理學上,紅色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含多種生物鹼,有毒性,經過處理後可食用。若誤食,輕可致嘔吐、腹瀉,重則可斃命;還可以從中提取開發出鎮靜、抑制類葯物,具祛風消腫、解毒抗癌等作用。
除了像許多植物一樣有生物毒性,看不出這紅色石蒜有何異常,至少比子虛烏有的「食人花」善良多了。

3 花語中的彼岸花
現在賞花要懂花語,否則與外行看熱鬧無異,或被誤為假裝高雅。年輕人對花語莫不懂一二的。比如玫瑰代表愛情,康乃馨示之母愛雲雲。
如果說花卉也有文化,花語必是其核心。所謂花語,即用「花」來表達的語言內涵,花就是包裝信息的符號。所謂花解語,語解花,你若獻了花,就不必說話,因為「此時有花勝有聲」。當然,哪種花代表什麼感情或願望,要約定俗成,亂送就容易產生誤會。因此,社交角度的花語是一種文化隱喻,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人類總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痴男怨女,人人能是,誰沒有寶玉憐花黛玉葬花的潛質和能力?移情投物,向心向物,就「物」「我」不分了。如此,藉助自然他物而明心言志,實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據網路的解釋,花語最早起源於古希臘。比如玫瑰,是因為希臘神話里講愛神出生時創造了玫瑰的故事,玫瑰就從那個時代起代言了愛情。在法國皇室時期,經過貴族們的努力整理,花語開始系統化並在園林建築中盛行起來。到19世紀左右,人們為了在那種不開化的社會里表情達意,常常以贈花來完成。如今,由於花卉成為現代社交的輔佐,花語也越發完善發達了。

問題是,彼岸花是如何從一種植物變成「地獄之花」的?
源頭在日本?據說,彼岸花在江戶時代由中國引入日本,叫作「曼珠沙華」(manjusaka),花開成群,烈艷如火似血,是秋天的象徵。彼岸花的花語也以日語所傳最廣,寓「分離、悲傷、不吉祥」,系死亡之美,令人懷疑它是幽閉的靈魂剎那間散放的華采。傳統上,日本人將春分和秋分(9月23/24 日)前後約一周時間稱為「彼岸」,每年兩次,春彼岸是春暖的開始,秋彼岸是秋涼的序幕,後者既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用來上墳、懷念逝去的親人,也是彼岸花開的日子,日本人也將此花作為祭禮之物。而且,野生的彼岸花多見於田野阡陌,或種在墓地附近,可謂附之幽冥,近之死亡與分離,以心投物,自然令人敬畏或害怕,有不祥之感,或令人生出「悲傷記憶」,倒也契合於對先人的祭奠懷思。
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彼岸花的喻意都不吉祥,通常有「瘋狂、血腥、凄美」之類的形象。比如日本作家寫到自殺者噴出的鮮血,就形容為「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也有詩句說:「秋風門前過,彼岸花開一點紅」,不無悲涼之意。人家花開得毫不遲疑與熱烈,嬌艷傾城,你給的說法卻是如此冰冷無情;而且,彼岸花因其寓言凄美的愛情而在年輕人中也廣受追慕,實在有些費解。如此說來,彼岸花凄涼花語似乎是由日本傳入國內的,而美好事物竟被視為異物,由此也可見日本人心之陰暗。
在中國,無論是王菲所唱的「彼岸花」,還是梅艷芳所唱的「曼珠莎華」,也是絕望迷離,都把鮮活的彼岸花給唱「死」了。還有個在80後擁有無數粉絲的作家安妮寶貝,有評價說其文風「陰郁艷麗」,代表作之一《彼岸花》,我沒讀過,據說故事糾纏於愛情與死亡,關涉「觸不到的彼岸花」,寫得很有「蒼涼」之美。如此,彼岸花之與亡靈為伍,謂其為漫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稱其花香足以喚醒死者生前的記憶,如果皆因其與墓地之密切關系,那實在要怪它自己生得不是地方了。
另有一說是,彼岸花學名中的「Lycoris」是希臘神話女海神的名字。如果這個女神是指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倒是也與死亡有關。這個由宙斯和大洋女神狄俄涅所生的女兒,據說又是由腐屍從浪花中所生,有「出水之意」。不過,很難說這與彼岸花的東方意義有關。
也許這只是一種望文生義久而久之的現象。
彼岸花的個性是石蒜類的共性,所謂花葉不相見,「老死不相往來」,自是無緣無分,稱之以「無情無義」草就不錯了;盡管外型艷美,卻混跡草灌陰濕之地,誤食可致人死,冠之以「彼岸花」已算是相當詩意和厚道了,還能寄望它有什麼好兆頭么?

4 佛語中的彼岸花
關於彼岸花的種種傳聞,要算它在佛語中最為離奇了。
有人說,「曼珠沙華」這個名字來自梵語。法華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中所謂「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為天上之花、大紅花,天降吉兆四華之一。都成佛國之花了,自然詭麗無比,法力無邊,所以佛典中也說,見白色彼岸花者,可「心樂」,見紅色彼岸花者,可「惡自去除」,看來還是個好東西。
在佛經中,「彼岸」意義明確――「死亡之水的對岸」,是「無生滅」的「離境」,即與生人此在「著境」(此岸)相對的另一頭,絕非地獄所在。因此,佛說彼岸,無生無死,無苦無悲,無愛無恨,無欲無求,是那些永遠離開此生的人的靈魂棲身地,一個忘記一切悲苦的極樂世界。
既然隔了「死亡之水」(三途河),佛經中的彼岸花,絕不是將人引向幽冥之獄,而是將人渡於彼岸,寓意一種永恆的分離與輪回。彼岸花不但開開落落各一千年,「花開彼岸時,只一團火紅;花開無葉,葉生無花;相念相惜卻不得相見,獨自彼岸路。」也就是說,彼岸花是用來形容被生死輪回阻隔的兩個人。所謂 「開到荼蘼花事了」才有葉子,開只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人只有到達彼岸,才無須經受輪回之苦。而佛好意將此花帶入彼岸,也是為了告誡「大喜不若大悲,銘記不如忘記,」因為浮生若夢,此岸彼岸互生互滅,並無區別吧。
畢竟人不如佛,既無般若智慧,也修不到波羅蜜多心。如此,彼岸花實在是一種自我解放而空洞的哲學,寄託此生之人對超脫輪回的涅磐境的追逐。如同人們前去掃墓,為長眠於地下的祖先祈禱,或生出「離生滅」、「凡事了」之感,但感嘆一番後,又墮紅塵。

5 我的彼岸花
出於兒時對彼岸花的深刻記憶和喜愛,對此種種靈異傳言,早就想追索一二。
事實上,通過網路學習之前我並不知道中國石蒜居然還有這樣一個美得詭異的名字。記得在初中以前,石蒜就是夏秋之際最美好的記憶。那時,我最喜歡去的就是老屋後面的池塘邊。在池塘的右岸有一條小路,隔路就是一大片棉花地,地的南頭有一溜上百米的灌木叢,多茂密荊棘雜草,地面上常有令人欣喜的小植物。如果俯身探進灌木叢中,就能見到並不容易發現的石蒜花,那血紅的花朵由長約二三尺的綠莖兀自高舉,在細碎的午後陽光下開得炫燦緋紅,真是暗自精彩又寂寞,令人觸目驚心。
大人們告誡說,不要去碰石蒜花,因其有毒。雖然有些害怕,但孩子的好奇卻每每驅使著我流連於那片灌木叢,一尋石蒜的芳蹤。
最得意的是,那時石蒜是村裡孩子們常用的創意之物。如若尋得,將其莖小段均勻折之,去肉留皮,再反向重復,就成了一串長長的綠色項鏈,攤之在手,清涼怡人,只覺得好玩過癮,未曾有一絲今天花語中的這般邪異與惶恐。
事實上,中國人對彼岸花並沒有太多地賦以幽冥的成分,據說在有些地方還是常見的喜慶用花(估計需要專門種植),其花語是「優美純潔」,說法頗合其高潔驚艷之貌,何其陽光美好啊。
尼爾•波茲曼說,人類的童年消逝於電視時代。其實,人一經世俗化和商業化,就跟童年再見了。個人反感將某種觀念強加於植物。其實,花草本身聚自然之美,不是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么?就像音樂在於樂音本身運動的美,憑空植入情思種種,有時甚是滑稽。同樣不管哪種花,從客廳里的君子蘭到山野間的雛菊,可悅目賞心,足矣。
現在石蒜變成黃泉路上的彼岸花,覺得孩童的天真受到惡人的污染,有些異樣起來。

6 妖魔化的彼岸花
人間有天地造化之美,繁花無數,奼紫嫣紅,活色生香,本就「活」得各自生動。而每種花語都只是一種想法,就像可以編草為戒,甚或指鹿為馬,有什麼樣的人,當時什麼樣的心情,就有什麼樣的花語。所以,善人解善語,惡人解惡語,哲人解哲語。彼岸花種種花語,正如其朝鮮花語所說,只是人人之間的「相互思念」罷了。
然而,彼岸花到底是被互聯網妖魔化了。紅塵過客,逝者如斯,溺水扶額,因因果果,竟至邪說惡聞,實乃凡人之自我安慰。追根究底,庸人自擾,人類的悲劇情結所然。人對自身命運總有無法把握之感,悲之傷之,何其懊喪,生生造出一個「彼岸花」來。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以喚起人們對現實美好事物的珍惜。硬是把美的東西撕碎,好端端的中國石蒜大抵就遭到這樣的命運了。先有了一個個莫名傳說,再有文人們加以演繹放大,更有今日網路社會人雲亦雲的病毒式傳誦,又吻合年輕人浪漫傷感的自戀與追逐……彼岸花的命運大致只能如此。現在的人類思想過多,總想把握不能把握的,沒有的想要變將出來,然而蝴蝶總飛不過蒼海。如同安妮寶貝在接受采訪談到《彼岸花》時所說,都市人「內心深處有潮濕茂盛的花園,隱藏在冷酷面具下,依然盛放著純粹,唯美的夢想。」
彼岸花就是咱們的石蒜。因其「花莫見,草莫見」,因有了人之悲情種種,生出「惡之花」之妖異,「死人花」之恐懼,或者花妖曼珠和葉妖沙華破戒相見被打入輪回之凄慘,總歸不得人心不受祝福,也就不足為奇罷。
如此,活著的人,真是比鬼可怕多了。

F. 誰知到豬籠草算不算食人花啊

不算,豬籠草是無法食人的,最大體積不同個體部分豬也就只能長到30-50公分,怎麼能吃人呢是不是?不過食蟲倒是可以,所以豬籠草也被稱謂為:食蟲植物

G. 有什麼吃蟲的植物

食肉植物又稱食蟲植物。這種植物能藉助特別的結構捕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小蟲分解,然後吸收其養分。已知食肉植物約有400種。這類植物多為綠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個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數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動物蛋白質,能適應極端的環境。其誘捕工具多為葉的變態。半數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點是花兩側對稱。有些食肉植物幾乎遍及全世界。其中捕蠅草的反應最為迅速。食肉植物的捕蟲機制有的是利用產生的粘性液體粘住獵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葉子誘獵物進入後再封口等等。大部分食肉植物都生長在潮濕荒地、酸沼、樹沼、泥岸等水分豐富而土壤酸性缺乏氮素的環境。無論水生、陸生或兩棲,食肉植物均有相似的生態特點。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不過30厘米,常僅10至15厘米。各別種類有長至1米的,最小的坷以隱藏在水蘚沼澤的蘚類中。 大部分的人對植物為生產者,草食動物為初級消費者,細菌為分解者等角色扮演都可以朗朗上口,然而卻存在著一群植物顛倒這種角色扮演,以吃動物維生,我們稱呼此類植物為食蟲植物. 有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為何植物要吃蟲呢 其實食蟲植物吃蟲是一種不得以的生存之道,由於此類植物多處於潮濕多雨的地方,土壤中的養分隨雨水侵蝕而流失,為了在貧疾的環境下獲取所需的養分,這類植物就藉著捕食昆蟲,利用自己分泌,或是共生細菌分解這些小生物,並以葉部所形成的特化構造吸收其中的養分.食蟲植物的葉除了具有吸收的功用外,還演化成各種捕蟲構造,以吸引昆蟲們自投羅網. 目前世界上現存食蟲植物可約略分六大科 600 多種分別為∶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眼鏡蛇瓶子草屬 Darlingtonia ,太陽瓶子草屬 Heliamphora 以及瓶子草屬 Sarracenia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屬 Nepenthes 毛膏菜科 Droseraceae ∶貉藻屬 Aldrovanda ,捕蠅草 Dionaea ,毛氈苔屬 Drosera 露葉毛氈苔科 Drosophyllaceae ∶露葉毛氈苔屬 Drosophyllum Byblidaceae 科∶ Byblidaceae 屬, Cephalotaceae 科∶土瓶草屬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捕蟲堇屬 Pinguicula ,狸藻屬 Utricularia 和螺旋狸藻屬 Genliea 鳳梨科 Bromeliaceae ∶ Brocchinia 屬 和 Catopsis 屬 其中以瓶子草科,豬籠草科,毛膏菜科和狸藻科占食蟲植物的 90% 以上,以下就這幾類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美洲的有袋植物【瓶子草科】∶瓶子草科只有分布在美洲,包括產於美國西南部的瓶子草屬和眼鏡蛇瓶子草屬,及產於南美蓋亞那高地的太陽瓶子草屬.這類的植物葉子演化成瓶狀,並由瓶內分泌誘餌以吸引昆蟲,當昆蟲失足落下,瓶子內有逆毛防止小蟲爬出,最後被瓶內的水淹死分解吸收,成為植物的養分.瓶子草會分泌酵素分解小蟲;太陽和眼鏡蛇瓶子草不會分泌酵素則是利用共生微生物,獲取此份佳餚. 熱帶的有袋植物【豬籠草科】∶科幻小說常描述探險家不小心被食人花吞食,命喪黃泉,雖然食人花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但以食人花為構思靈感的豬籠草卻是存在這個世界.豬籠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幾個大島婆羅洲,蘇門達那等地,不過在印度,中國及澳洲等地也有零星的分布.此科將近九十種,豬籠草最大特色是葉子末端形成籠子狀,最小約一個乒乓球大,最大則可以把一個成人頭罩起來.由於豬籠草的籠子觀賞價值很高,所以有人大量繁殖作為觀賞植物. 美麗的死亡陷阱【茅膏菜科】∶大多數的人看到茅氈苔葉片上黏液如晨光的露珠都會贊嘆不已,然而對於許多昆蟲而言這一個美麗的死亡陷阱,一旦踏下去便無法自拔,最後只能成為這美麗陷阱的一分子.茅膏菜科分為毛氈苔屬,捕蠅草屬和貉藻屬,大部分的學者認為貉藻這種水生植物的前生是捕蠅草,大家大概很難想像到乾乾的捕蠅草和濕濕的毛氈苔是表兄弟,不過這兩類植物遇到獵物時,都會主動夾起來,在食蟲植物中,也只有此類植物具有此種特性. 多采多姿的大家族【狸藻科】∶這個家族的花是食蟲植物中最多采多姿的,有紅,黃,紫,橙 … 等五顏六色令人目不暇給.此家族是食蟲植物最大的家族,有三個屬分別為捕蟲堇屬,狸藻屬和螺旋狸藻屬,此家族廣泛分布全球各大陸塊,其中狸藻屬將近兩百多種約占食蟲植物的三分之一強,傲視食蟲植物界.狸藻有水生和陸生兩類,當小蟲進入囊狀的捕蟲構造,出口會被反扣,小蟲就無法出來,只好當狸藻的美食. 食蟲植物能演化到吃動物,那麼在地球應該繁衍興盛才對,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食蟲植物一直在減少中,說起來跟人還是脫不了關系,除了生育地遭受到人為開發的壓力外,豬籠草和瓶子草這類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存在著非法採集的壓力,在這兩方面的壓力下,食蟲植物生存所受到的威脅逐漸提高,為了保護這些植物還是請人類克制一下私慾,為其他的生物想一想吧!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一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一種消極等待的被動方法;而捕蠅草則是採用積極主動的方法捕蟲,因此最為惹人注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裡面有這樣一個非常珍貴的鏡頭:一個甲蟲爬到一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裡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並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一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 平時誘捕器張開,葉片向外彎曲,當上鉤的昆蟲爬到葉片上吃蜜時,如果其中一根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者在數秒鍾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那麼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鍾內閉合,葉片便向里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叉鎖在一起,將獵物囚禁在裡面。當昆蟲在裡面掙扎時,便再次觸動激發剛毛,每觸動激發剛毛一次,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葉片上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一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然後再由這些腺體吸收。大約5天後,當昆蟲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干凈後,葉子又重新張開,准備捕捉新的獵物。 在所有的食蟲植物中,捕蠅草是人們最熟悉和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曾精心研究過食蟲植物,他特別喜歡捕蠅草,並稱它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植物」。 達爾文和生理學家伯登.桑德森對捕蠅草的捕食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有一些卓越的發現。達爾文觀察到,捕蠅草的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後葉片才開始運動。因此他推測,一定有類似動物神經的電脈沖信號從剛毛傳到誘捕器的運動細胞上,從而產生運動。伯登.桑德森用電流計來進行測定,結果電流計指針顯示出有一股微弱的電流。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過葉子,正是這種電信號調節了捕蠅草的捕食運動。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對剛毛的刺激強度不夠,便不能產生動作電位,誘捕器也不發生運動。當兩次刺激時間相隔太近時,誘捕器也不能閉合,因一個動作電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個太近的時間里產生。這種現象,與動物神經中發生的麻痹現象十分類似。 後來,美國科學家威廉斯和皮卡德發現,捕蟲草的動作電位,產生於每根剛毛頂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覺細胞中發生的受體電位;而每一個受體電位都產生若干個動作電位,使剛毛不停地運動。 達爾文不僅對捕蠅草在捕到昆蟲時,其誘捕器不斷緊閉,正確解釋為由於昆蟲為了逃脫所作的掙扎不斷刺激激發剛毛的結果;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昆蟲死後,誘捕葉片仍在緊閉。後來,威廉斯和皮卡德對這一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捕蠅草有兩種運動,一種是快速的捕捉運動,另一種是慢速的消化運動。前者是由機械刺激引起,由動作電位傳遞的;後者是由死亡昆蟲的化學物質激發,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證明了這一解釋的正確性。他們把半閉合的捕蠅草浸在近似於它分解昆蟲所釋放的溶液里,結果誘捕器又緊縮了大約40%。 豬籠草 豬籠草是一種美麗而奇特的食蟲植物,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多年生草本或半木質化藤本灌木。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須,末端有一葉籠。葉籠瓶狀,瓶口邊緣較厚,上有小蓋,成長時蓋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的斑點或斑紋,還有整個葉籠都呈紅色、褐色甚至紫色、黑色的品種。葉籠大小因品種而異,有些大型雜交種能盛水300毫升至400毫升。籠的內壁光滑,籠底能分泌黏液和消化液,有氣味引誘昆蟲之類的小動物入內,而小動物一旦落入籠內,就很難逃出,最終被消化和吸收。雌雄異株,總狀花序,有萼片3枚至4枚,無花瓣。 豬籠草產於亞洲的熱帶地區,為附生植物,常常生長在大樹下或岩石的北邊,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旱和強光暴曬。可用吊盆栽種,平時懸掛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養護,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暴曬,否則強光會灼傷葉片,影響葉籠的發育。秋、冬、春三季則要放在光照較為充足的地方養護,不宜過於陰暗,以免葉籠形成緩慢而小,表面色彩黯淡無光。豬籠草對水分比較敏感,必須在較高的空氣濕度下葉籠才能正常發育,因此在生長期除保持盆土濕潤外,還要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並避免溫度變化過大,以有利於葉籠的發育生長。生長季節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其他無機復合肥,以滿足生長對養分的需求。越冬溫度最好在16℃以上,若低於15℃植株就會停止生長,而低於10℃葉片邊緣則受到凍害損傷。每年的2月至3月在新根尚未長出時換土一次,土壤以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腐葉土或草炭土為佳,盆栽常用草炭土或腐葉土、水苔、木炭和樹皮屑的混合基質栽培,因其黑色根易斷,因此在換盆時應注意加以保護。 豬籠草的繁殖可在5月至6月進行扦插,選取健壯的枝條,每一片葉帶有一段莖節,葉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度斜面,用水苔將插穗基部包紮,放進盛水苔和盆底墊小卵石的盆內,並套上塑料袋保持空氣濕潤,在30℃左右的條件下,約20天至25天生根。也可在生長季節進行壓條繁殖,方法是把葉腋的下部割傷,用苔蘚包紮,待生根後剪下盆栽。還可通過人工授粉的方法,使之結籽,用播種法繁殖。

H. 食人花盆栽怎麼養,就是能吃蚊子那種

您說的是捕蠅草嗎?食蟲植物很多的

I. 人工養殖食人花有毒嗎

人工養殖食人花有毒。食人花它是屬於大王花,這種是不會食人的,通常生長的地方都是在美洲亞馬孫河裡面的沼澤地方,有些還會在原始森林裡面,形態嬌艷,花的形狀就像是日輪。它最主要就是依靠蒼蠅來傳授花粉,吸收其他植物的營養來維持生活。

食人花的介紹

食人花通常生長的地方都是在沼澤地方,甚至還有些是處於原始森林之中。它的形態非常嬌艷,花形看上去就跟日輪差不多。一般都是依靠蒼蠅去達到授粉的效果,然後吸收到其他植物的營養來維持生活,因此整體看上去是沒有葉子和莖部。

食人花是大花草科大王花屬的草本植物,其別名為大王花,主要生長在美洲亞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地帶,且食人花的花形猶如日輪,其花朵具有5片花瓣,且每片花瓣長30至40厘米,食人花的直徑最大可達1點5米。

食人花是肉質寄生草本植物,其主軸較短,沒有葉片和地下根莖,且食人花的花朵為橘黃色,不含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食人花的吸取營養器官退化成菌絲,主要依靠吸取寄生植物的養分來存活。

熱點內容
碧葉蘭花 發布:2025-07-02 18:58:51 瀏覽:949
喝櫻花減肥茶反彈嗎 發布:2025-07-02 18:57:59 瀏覽:857
火棘盆景造型 發布:2025-07-02 18:57:52 瀏覽:418
缸栽植荷花 發布:2025-07-02 18:44:43 瀏覽:169
北京居庸關櫻花 發布:2025-07-02 18:39:19 瀏覽:653
盆栽84 發布:2025-07-02 18:30:37 瀏覽:197
安妮情人節皮膚沒特效 發布:2025-07-02 18:26:27 瀏覽:479
電腦七夕打折 發布:2025-07-02 18:21:11 瀏覽:709
黑玫瑰花花語 發布:2025-07-02 18:20:28 瀏覽:594
筆畫梅花圖 發布:2025-07-02 18:20:23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