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鐵線蓮
① 如何盆栽鐵線蓮
1 種苗選擇
因為鐵線蓮的根系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所以種苗選擇時要選擇根系飽滿而且多莖、健壯深綠色的植物。
2 種植前准備
基質: 一般肥沃而排水性好的基質都可用於種植鐵線蓮。我們選用泥炭與珍珠岩以3∶1 或2∶1 比例混合的基質, 基質的EC 值控制在60~80 mgPkg ,
pH 值在518~615 之間。
支持物: 鐵線蓮生長的最終尺寸和長勢都與支持物有關, 支持物應該是細小的(直徑小於115cm) , 以便可以讓葉柄纏繞。支持物可以用細竹竿或套塑鐵絲網等, 高度在1~2 m 之間。
盆器: 盆器至少要35 cm 深, 25~30 cm 寬,當然越大越好。盆器最好使用木製的或陶制的, 不僅美觀, 而且有利於鐵線蓮根系的生長。
3 種植
種植前把鐵線蓮的莖干剪至30 cm 高, 有利其分枝, 並且可避免莖干在種植時折損。鐵線蓮莖干基部要深入土面以下3~5 cm , 植株放置在合適的深度後, 蓋土, 壓實, 澆水。
鐵線蓮根系喜歡涼爽的環境, 在種植基質上覆蓋3~5 cm 厚的覆蓋物(如樹皮, 苔蘚等) 能提供一個很好而涼爽的根系環境, 有利於植株根系的生長。
種植的時間安排在3~5 月份或9~10 月份。
4 養護
溫度: 生長的最適溫度為夜間15~17 ℃, 白天21~25 ℃。夏季, 溫度高於35 ℃時, 會引起鐵線蓮葉片發黃甚至落葉, 在夏季要採取降溫措施。
在11 月份, 溫度持續降低, 到5 ℃以下時, 鐵線蓮將進入休眠期, 在12 月份, 鐵線蓮完全進入休眠期, 休眠期的第1、2 周, 鐵線蓮開始落葉。
光照: 鐵線蓮需要每天6 h 以上的直接光照,這對它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盡管在天熱的時候會產生斑點。一些紅色、紫色和深藍色的大花雜交品種和雙色品種必需進行充足光照才能獲得艷麗的花朵, 而一些小花品種可以在半蔭的環境下生長和開花。
澆水: 鐵線蓮對水分非常敏感, 不能夠過干或過濕, 特別是夏季高溫時期, 基質不能太濕。一般在生長期每隔3~4 d 澆1 次透水, 澆水在基質干透但植株未萎蔫時進行。休眠期則只要保持基質濕潤便可。澆水時不能讓葉面或植株基部積水, 否則很容易引起病害。
施肥: 在2 月下旬或3 月上旬抽新芽前, 可施一點NPK配比為15∶5∶5 的復合肥, 以加快生長,在4 月或6 月追施1 次磷酸肥, 以促進開花。平時可用150 mgPkg的20∶20∶20 或20∶10∶20 水溶性肥,在生長旺期增加到200 mgPkg , 每月噴灑2~3 次。
修枝: 修枝的目的就是為了植株開更多的花。修枝一般一年1 次, 去掉一些過密或瘦弱的枝條,並使新生枝條能向各個示向伸展。修枝的時間要根據不同品種的開花時期而定: 早花品種(花期4~5 月) 要在花期過後, 也就是6~7 月進行修枝,去除多餘的枝條, 但不能剪掉已木質化的枝條, 如果在這之前修枝, 會導致當年開不了花; 大花雜交品種(花期5~6 月) 在2~3 月去除死掉的或瘦弱的枝條, 並使枝條頂端保留大的豐滿的芽; 晚花品種(花期6~10 月) 在2~3 月修剪到60~90 cm高, 這就要去除一些好的枝條。
5 繁殖
常用扦插或壓條來繁殖鐵線蓮。扦插選取帶飽滿芽的半木質化莖段, 留一片葉片, 插段在生根溶液中浸泡7 d 後插於用2 份沙和1 份泥炭混合的基質中, 提供80 %以上的濕度, 18~25 ℃的溫度及5 000~10 000 lx 光照, 4~5 周就會生根。一些大花雜交品種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在5 月扦插, 有可能在8 月下旬生根。如果在8 月上旬就已生根,就可定植, 如果直到8 月下旬才生根, 就在次年早春進行定植。壓條是比較輕松的方法, 在秋天也可進行, 採用當年生或一年生的枝條上的節點埋入到
沙∶泥炭= 1∶1 的基質中, 12 個月內就可以生根,並且生根的部分可以被分離並種植。
6 病蟲
枯萎病是鐵線蓮最主要的病害, 它會突然發生, 可以使整個植株萎縮, 盡管植株仍有很好根系, 用多菌靈或托布津每隔2 周噴灑1 次, 重復2~3 次, 可有效抑制該病的發生。粉霉病是另外一個危害鐵線蓮較多的病害, 在溫度超過20 ℃, 高濕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該病, 發病時可以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每隔1 周交替使用, 重復3~4 次。
危害鐵線蓮的主要害蟲有蚜蟲, 白粉虱, 紅蜘蛛, 薊馬, 介殼蟲, 分別可以用敵敵畏, 康福多, 克蟎特, 滅虱靈, 速撲殺等葯物進行防治。
② 北方盆栽鐵線蓮,在冬天可以進屋嗎
有花友問北方盆栽鐵線蓮冬天進屋嗎,雖然大多數鐵線蓮比較耐寒,但是盆栽不同於地栽,花盆栽東北地區很容易凍透,所以我們不能按照地栽的方式過冬,這一點和月季類似,如果花友所在地區冬天溫度可以低於零下10℃,建議將盆栽鐵線蓮放在室內不太暖和的地方,比如陽台,不需要必須溫暖,只要不是特別冷就行。
萬一因管理不善導致葉片變黃枯焦後,只要藤質莖干內部依然是濕潤的,可移入陰涼處養護,秋天這些看似枯死的莖幹上還會再次萌發新葉。春秋生長盛期每半月左右施一次液體肥,及早摘除開敗的花朵,以節省養分。花期注意不要把水噴在花朵上,尤其是重瓣品種,花瓣多而密集,一旦水噴在上面不能及時蒸發,會導致花瓣變黑,影響觀賞。生長季節保持盆土濕潤即可,切忌澆水過多,否則根系容易腐爛。
③ 盆栽鐵線蓮要多大的盆可以多品種混種嗎
看幾年苗。可以混種
④ 盆栽鐵線蓮黃昏之戀
1 種苗選擇
因為鐵線蓮的根系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所以種苗選擇時要選擇根系飽滿而且多莖、健壯深綠色的植物。
2 種植前准備
基質: 一般肥沃而排水性好的基質都可用於種植鐵線蓮。我們選用泥炭與珍珠岩以3∶1 或2∶1 比例混合的基質, 基質的EC 值控制在60~80 mgPkg ,
pH 值在518~615 之間。
支持物: 鐵線蓮生長的最終尺寸和長勢都與支持物有關, 支持物應該是細小的(直徑小於115cm) , 以便可以讓葉柄纏繞。支持物可以用細竹竿或套塑鐵絲網等, 高度在1~2 m 之間。
盆器: 盆器至少要35 cm 深, 25~30 cm 寬,當然越大越好。盆器最好使用木製的或陶制的, 不僅美觀, 而且有利於鐵線蓮根系的生長。
3 種植
種植前把鐵線蓮的莖干剪至30 cm 高, 有利其分枝, 並且可避免莖干在種植時折損。鐵線蓮莖干基部要深入土面以下3~5 cm , 植株放置在合適的深度後, 蓋土, 壓實, 澆水。
鐵線蓮根系喜歡涼爽的環境, 在種植基質上覆蓋3~5 cm 厚的覆蓋物(如樹皮, 苔蘚等) 能提供一個很好而涼爽的根系環境, 有利於植株根系的生長。
種植的時間安排在3~5 月份或9~10 月份。
4 養護
溫度: 生長的最適溫度為夜間15~17 ℃, 白天21~25 ℃。夏季, 溫度高於35 ℃時, 會引起鐵線蓮葉片發黃甚至落葉, 在夏季要採取降溫措施。
在11 月份, 溫度持續降低, 到5 ℃以下時, 鐵線蓮將進入休眠期, 在12 月份, 鐵線蓮完全進入休眠期, 休眠期的第1、2 周, 鐵線蓮開始落葉。
光照: 鐵線蓮需要每天6 h 以上的直接光照,這對它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盡管在天熱的時候會產生斑點。一些紅色、紫色和深藍色的大花雜交品種和雙色品種必需進行充足光照才能獲得艷麗的花朵, 而一些小花品種可以在半蔭的環境下生長和開花。
澆水: 鐵線蓮對水分非常敏感, 不能夠過干或過濕, 特別是夏季高溫時期, 基質不能太濕。一般在生長期每隔3~4 d 澆1 次透水, 澆水在基質干透但植株未萎蔫時進行。休眠期則只要保持基質濕潤便可。澆水時不能讓葉面或植株基部積水, 否則很容易引起病害。
施肥: 在2 月下旬或3 月上旬抽新芽前, 可施一點NPK配比為15∶5∶5 的復合肥, 以加快生長,在4 月或6 月追施1 次磷酸肥, 以促進開花。平時可用150 mgPkg的20∶20∶20 或20∶10∶20 水溶性肥,在生長旺期增加到200 mgPkg , 每月噴灑2~3 次。
修枝: 修枝的目的就是為了植株開更多的花。修枝一般一年1 次, 去掉一些過密或瘦弱的枝條,並使新生枝條能向各個示向伸展。修枝的時間要根據不同品種的開花時期而定: 早花品種(花期4~5 月) 要在花期過後, 也就是6~7 月進行修枝,去除多餘的枝條, 但不能剪掉已木質化的枝條, 如果在這之前修枝, 會導致當年開不了花; 大花雜交品種(花期5~6 月) 在2~3 月去除死掉的或瘦弱的枝條, 並使枝條頂端保留大的豐滿的芽; 晚花品種(花期6~10 月) 在2~3 月修剪到60~90 cm高, 這就要去除一些好的枝條。
⑤ 盆栽鐵線蓮哪種好
如果剛開始種鐵線蓮的話,還是伯爵夫人比較好養活,多藍是重瓣的漂亮是漂亮,但還不如伯爵夫人好養活。
⑥ 盆栽鐵線蓮應如何挑選花盆及配土
鐵抄線蓮(詳情介紹)是可以襲盆栽的,如果想要栽種在家中,那麼鐵線蓮盆栽就是唯一的選擇了。想要人工養好鐵線蓮,花盆以及配土是比較重要的。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盆栽鐵線蓮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鐵線蓮(詳情介紹)
1、花盆的挑選,如果花友購買的鐵線蓮苗是一年苗盆的深度要達到25-30㎝,直徑20㎝,如果是盆栽三年苗應用深45cm,直徑30-40㎝的盆,那麼如果是五年、八年的秒,則需要用深50cm左右的盆了。
至於盆的材質以陶盆和樹脂盆為常用,各有其優缺點,陶盆透氣性好為最好,但陶盆重,易碎,也可用樹脂盆,雖然不怎麼透氣,但易於移栽換盆,因此大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盆,另外,也可以使用木箱種植的,只要大小深度足夠。
註:在盆底可適當放些陶粒,有助於排水,也可一定程度防止水大的情況,特別是對於南方多雨地區,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2、介質的選擇,鐵線蓮喜歡在含有豐富的腐殖質、保水保肥利強、排水好、通氣性好、微鹼性的土壤生長,除了購買專用的介質以外,也可以用園土與草炭土或腐殖土混合,比例通常在1:1,底部可拌一些底肥,底肥可用少量腐熟的雞糞與混合肥,也有用的骨粉,腐殖酸肥,切忌讓肥與根部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