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盆景
① 為什麼會修建番禹寶墨園
相傳,在清嘉慶年間,有一年,西江發大水,有一段黑色木頭漂流到村邊,人們把它放回江里,誰知下游水大,木頭又迴流到村邊來。這種情況再三出現,人們覺得十分奇怪,便把黑木頭供奉起來。
後來,朝廷誅除貪官和珅,社會上掀起反貪倡廉之風。影響所及,人們自然就特別希望得到像北宋名臣、龍圖閣大學士包拯那樣鐵面無私的清官「包青天」去治理官吏。
包拯早年為開封知府,後官至樞密副使,死後追封「孝肅」。在民間,包拯因為官清廉,專替老百姓平反冤獄,整治貪官污更,鐵面無私,被百姓譽為「包青天」。
包公在肇慶當了3年官,而肇慶在西江邊上,加之民間流傳說包拯面黑,人稱「包黑子」。為了祭祀包青天,所以這塊黑色木頭便成為包公的化身,被沙灣百姓們雕刻成了包公的頭像,供奉於沙灣人專門為祭祀包拯而建的包相府中。
到了清末,沙灣出了個叫包墨寶的人。據沙灣百姓傳言,他為官特別清廉,堪為北宋包拯轉世,於是百姓們為了感念北宋包公,便紛紛自發籌資,又在原來的包相府旁重建了一個包相府,並取名「寶墨堂」,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包相府旁邊,後來,由於前往寶墨堂祭祀包拯的人太多,清廷便將其改建成了園林,佔地5畝,並易名「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它是古代番禺最早的公共園林。
寶墨園內的建築主要有白石牌坊、九龍橋、治本堂、寶墨堂、龍圖館、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和千象迴廊等。此外,園內種植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大葉榕樹和紫薇樹等樹,還栽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建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和蓮池,帶給遊人美的享受。
寶墨園正門的白石牌坊,高大聳立,氣勢恢弘,巧奪天工。高約14米,寬27米,三拱形,全部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
白石牌坊正中書「寶墨園」3個大字。兩旁的對聯是:
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
墨揮南國皴成萬綠吐千紅。
白石牌坊背後的橫額為「寶墨生輝」,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珍品。
進入白石牌坊園門內,有座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俗稱「九龍橋」,由一座主橋、兩座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湧上。
相傳,「九龍橋」3字是從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字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9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寓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在九龍橋後面,建有一座名為「吐艷和鳴壁」的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是寶墨園門樓的附屬建築,實意是「隱蔽」,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
吐艷和鳴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0000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透雕等工藝,達到多層次、立體感強的效果。
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圖案,精雕細刻了600多隻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牡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徵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帖》、《瞻近帖》和元代書畫家趙孟兆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持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治本堂位於影壁正後方向,原來是包公廳,就是包公辦公的地方,為紀念包公而設。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提訓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在治本堂前的院子里,有一座紫檀木雕,正面雕有迎客松、仙鶴,表示人壽年豐,背面雕有我國著名教育家、儒教創始人孔子著名的《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治本堂廳內中央,懸掛著一副《荷花》圖,象徵包拯清廉聖潔、出污泥而不染的氣節,也寓意著人們對包公清廉的敬仰。其左右對聯是:
治績越千年有德於民留後世;
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
此聯表達了後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堂內左側還有用西漢古墓出土的、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木料製作而成的「寶墨園」木匾名匾。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
在治本堂內右側有收藏家捐贈的清代乾隆年間製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在治本堂後的寶墨堂內,有一塊寫有「寶墨園」園名的花崗岩石匾,為寶墨園珍品。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磚木結構建築,是包公的書房兼卧室。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鑒清橋是磚木石結構,臨寶墨湖而建,形狀類似風雨橋。
寶墨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公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並不是傳說中的黑色。傳說中的黑臉包公形象,只是人們用黑色來表達他嚴肅、正直和鐵面無私而已。包公畫像兩旁的對聯是:
汗青昭正氣;
寶墨仰遺風。
此聯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金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在寶墨堂內的正中,擺設著一隻長2.36米,寬1.6米,重1噸多,刻有108隻壽鶴,取名「百壽圖」的巨型端硯。兩側陳列著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如意古墨」以及紫檀木雕畫筒,造詣工精,格調高雅。
在寶墨堂前的湖面上,有石雕龜蛇、仙鶴,湖上遍植荷花、睡蓮等。堂前的水榭有兩棵百多年樹齡的老榆樹盆景,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俗稱「樹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
在樹將軍旁邊,設有一對大金魚缸,分別繪有百朵菊花和百朵牡丹,爭相吐艷、雍容華貴,為寶墨堂增色添彩。
此外,在寶墨堂屋脊上有8組精美的陶塑裝飾,是陶瓷大師根據包公的故事創作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其中尤以「寶硯投江」一組故事最為著名。
廣州寶墨園
② 花卉的含義是什麼
花卉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內容如下
1、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內的草容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
2、廣義的花卉:是指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2)清廉盆景擴展閱讀
花卉的種類
1、觀花類。把開花的花卉都歸到這一類,以觀賞各種花的大小、形狀、顏色為主。如君子蘭、月季、菊花、牡丹、牽牛花、太陽花等。
2、觀葉類。觀葉植物的觀賞價值也很高,葉子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例如,適合小盆栽的綠蘿、吊蘭、常春藤、文竹等,適合大盆種植的發財樹、滴水觀音、幸福樹、平安樹等。
3、觀果類。這一類花卉主要觀賞果實,它們的果實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如觀賞辣椒、金桔、紅珊瑚、硃砂根等。
4、觀莖類。這類植物的莖為適應自身及環境而變成肥厚的掌狀、球狀,如仙人掌、佛肚竹、金手指等。
5、觀根類。將植物的根做成各種各樣的造型,觀賞價值也很高,如榕樹盆景、酒瓶蘭等。
③ 楊善洲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最近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大江南北,他貧窮,粗茶淡飯,衣著簡陋,一生沒有任何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裡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執,執著造林,心無旁騖,老牛拉車不回頭;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草帽挨烏紗,平凡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對於人們的不理解,他說「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的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
「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當雪松。」這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職時的一句口頭禪,朴實的話語中滲透著「鄉土氣息」與堅韌品質。楊善洲195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著,守衛一名優秀黨員大公無私、艱苦奮斗的精神高地,演繹一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公僕情懷。
「我們奮斗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這是楊善洲堅守一輩子的理由,也是他奮斗一輩子的寫照。堅守一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前半輩子,楊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權,權只為老百姓所用。
牢記黨的宗旨,保持平民幹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訪民情,每次楊善洲在下鄉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種包穀就種包穀,他的足跡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為改變保山地區的面貌,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經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農村生產隊購買良種、肥料、牲畜等。一次,聽說保山縣大官市大隊成立了一個茶葉專業組,沒有生產基金,到處借錢,馬上給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驚:「楊善洲這樣埋頭苦乾和無私奉獻圖個啥?」他說:「我們共產黨員就要像魯迅說的那樣,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輸出的是血!」
「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這一個個親切的稱呼正是人民群眾對他努力工作的認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對他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贊揚。
為官一任的幾十年裡,楊善洲自感愧對早年守寡的年邁母親,愧對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的老伴,愧對每天上山種地、喂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愧對開著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為此他傷過心,流過淚,但在公私之間、家國之間,作為「人民的幹部」,他深知自己必須擔負比常人更大的責任,經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驗。
「雖然我的職務退休,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要接著幫群眾辦」。走下工作崗位以後,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退休後搬到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正是憑著這種堅定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懷著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群眾的熱愛,楊善洲在退休後的第三天就說服家人,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鄉施甸縣無償擔任大亮山林場場長,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
楊善洲把自己退休後的22個春秋獻給了大亮山,「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退休又鑽山溝溝……」這是在雲南省施甸縣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大亮山林場工作的每天起早貪黑勤勞動,把荒涼空曠、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蒼翠的綠洲,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生命的樂園,不求一分錢的回報。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早就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心裡,並心甘情願一輩子奉獻不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黨員幹部真抓實干、創先爭優。作為新時期的一名黨員職工,我將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爭先創優,永遠用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④ 所有花的英文名稱
中國水仙new year lily 自尊/單戀 石榴pomegranate 相思/永生
月桂victor\'s laurel 勝利/不誠實 報春花polyanthus 初戀/自作多情
木棉cotton tree 熱情 紫丁香lilac 青春的回憶
吊鍾lady\'s eardrops 嘗試/熱心 紫荊chinese redbud 故情/手足情
百合lily 純凈/神聖 紫羅蘭wall flower 信任/愛的羈絆
桃花peach 被你俘虜 紫藤wistaria 沉迷的愛
杜鵑azalea 愛的快樂/節制 鈴蘭lily-of-the-valley 纖細/希望/純潔
牡丹tree paeony 富貴/羞怯 銀杏ginkgo 長壽
芍葯paeony 害羞 蝴蝶蘭moth orchid 幸福/純潔/吉祥
辛夷violet magnolia 友情/愛自然 蟹爪仙人掌christmas cactus 錦上添花
玫瑰rose 愛情/愛與美 鬱金香tulip 名譽/慈善/美麗
茶花common camelia 美德/謙遜 千日紅common globe-amaranth 永恆的愛/不朽
非洲堇african vioet 永恆的美 天人菊indian blanket 團結/協力
梔子花cape jasmine 喜悅/純潔 木槿rose of sharon 勸告/短暫的美
風信子hyacinyh 悲哀/永遠懷念 百子蓮african lily 愛的來臨
牽牛花morning glory 愛情/依賴 君子蘭kafir lily 寶貴/高貴
荷包花lady\'s pocketbook 聚集財富 含笑花banana shrub 矜持/含蓄
非洲菊african daisy 神秘/興奮 含羞草esnsitive plant 敏感
茉莉arabian jasmine 你屬於我/親切 豬籠草pitcher plant 財源廣進
凌霄花creeper 好高騖遠 樹蘭orchid tree 平凡而清雅
康乃馨caronation 溫馨/慈祥 雞冠花cockscomb 永生/愛美/痴情
荷花lotus 神聖/純潔 鳶蘿cypress vine 關懷/依附
菩提bo-tree 結婚/聖潔 大理花dahlia 移情別戀/優雅
聖誕百合christmas bell 溫暖的心 一串紅scarlet sage 熱切的思念
紫薇crape myrtle 聖潔/喜悅/長壽 勿忘草forget-me-not 不要忘記我
睡蓮water lily 信仰/純潔的心 文心蘭dacing lady 樂不思蜀
吊蘭spider plant 無奈/還有希望 白頭翁pappy anemone 堅忍/背信之戀
向日葵sunflower 愛慕/光輝/高傲 矢車菊cornflower 纖細/優雅/幸福
竹bamboo 君子/平安 金魚草snapdrgon 傲慢/好管閑事
夾竹桃oleander 深刻友情/謹慎 金盞花pot marigold 離別之痛/迷戀
扶桑china rose 體貼之美/纖細 金銀花japanese honeysuckle 真誠的愛/羈絆
長春花old maid 愉快的回憶 金蓮花garden nasturium 愛國心
秋海棠begonia 親切/誠懇/單戀 非洲鳳仙african touch-me-not 不要碰我
美人蕉canna 妄想/猜疑 曼佗羅angel\'s trumpet 恐怖/敬愛
晚香玉tuberose 危險邊緣的快樂 梅花flowering apricot 忠實/堅毅
野薑花ginger lily 無聊 聖誕紅common poinsettia 祝福你/付出
菊花chrysamthemum 清廉/高潔 虞美人iceland poppy 安慰/遺忘/休息
曇花epiphyllum 熱情/短暫 鳶尾iris 優雅的心/使命
龍膽royal blue 最愛憂傷時的你 臘梅winter sweet 依戀/慈愛
麒麟花bojers spurge 自衛 木芙蓉cotton rose 纖細之美
九重葛paper flower 夏日戀情/陶醉 火鶴花flamingo flower 燃燒的心/煩惱
三色堇tricolor viola 思念/愛的告白 嘉德麗亞蘭cattleya 敬愛/善意/傾慕
⑤ 桂林山水的課文,我需要
桂林,最早是在兒時的課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還隱約記得書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這樣的山。」而今,在我親臨桂林之際,桂林以其旖旎的風光向我證明了這一切,書中所述實不為過。
桂林處處皆勝景,灕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灕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雲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麼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雲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令遊人目不暇接。「畫山」的九匹馬,在導游的引導與娓娓講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遊人真切地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嗚山更幽」,那麼,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麼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站在船頭,憑欄望去,灕江上煙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間,在歷史的輪回中,我彷彿看到了劉三姐當年對歌的地方,幾百年的古樹枝繁葉茂,漁舟在水中歡快地遊走,人們在田間辛勤地耕種,播撒著收獲的希望,往近處一瞧,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也來踏青,言語中滿含驚羨,歡聲笑語不斷……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嗎?雖然欣賞不到「萬戶炊煙暮靄濃」的田園風光,但我卻看到一個現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壯成長。
游完灕江,我們忙著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當數蘆笛岩、七星岩,它們都是開發較早的景點,懷著探險的心理,我們前往荔浦縣的豐魚岩尋幽。整個岩洞橫跨九重山,景緻甚是特別。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尋著歷史的足跡,我們亦步亦趨,隱隱地聽到了溶岩的滴水聲,開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漸地,變成了嘩啦啦地一片,似有無數個頑童在游戲嬉鬧,又如風中的密林枝葉在相互碰撞。偶爾,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傳來一陣悠遠而空濛的古樂聲。我們繼續往前走。時而是流水潺潺,時而是飛瀑撲面,在水的「轟轟」聲中,體會到李白「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著澎湃起來,不知經過多少曲折,我們來到了金碧輝煌的水晶宮,古老的溶洞經過了人工改造後,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象是到了異彩紛呈的蓬萊仙境,亦如到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處處浮光掠影、五彩繽紛----紫的詭秘莫測,紅的熱情奔放,藍的沉靜溫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態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訴說著西天取經的坎坷歷程;楊貴妃緩緩撩開石幔,觀看群芳共舞,嬌媚多姿,不禁令人聯想起昔日的盛唐繁華;恐龍國里,恐龍「嗷嗷」怪叫,神態怪異,昭示著它們的威武。看著這些鬼斧神工般的傑作,我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偉大,正是這一滴一滴的水珠,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歲月,嘗盡了亘古的滄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觀,這是怎樣的博大與精深啊!而這些岩石,經受了千萬年的磨礪,封存了長久的渴望,今日終被世人所熟知,這是怎樣的堅忍啊!與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而已。
追溯歷史的源頭,桂林的山水在向我們每一位遊客闡述著一個哲理:持續將造就永恆。是的,世間萬物又何嘗不是經歷了千萬年的洗禮方成就今日的光彩與輝煌的呢?堅持不懈是擊敗任何挑戰的寶劍。游過桂林,我們沒有理由再輕言放棄。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選自陳淼的《桂林山水》 新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
[編輯本段]桂林的山
象鼻山
位於桂林市東南灕江右岸,山因酷似一隻大象站在江邊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徵。由山西拾級而上,可達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對穿酷似大象的一對眼睛,由右眼下行數十級到南極洞,洞壁刻「南極洞天」四字。 再上行數十步到水月洞,高1 米,深2 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滿月,到了夜間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麗無比。宋代有位叫薊北處士的遊客,以《水月》為題,寫下這樣的絕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象鼻山有歷代石刻文物50餘件,多刻在水月洞內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張孝祥的《朝陽亭記》、范成大的《復水月洞銘》和陸游的《詩禮》。盤石級而上,直通山頂,即見一座古老的磚塔矗立山頭。遠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劍柄,又像一個古雅的寶瓶,所以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此塔建於明代,高13米,須彌座為雙層八角形,雕有普賢菩薩像,因名「普賢塔」。
桂林龍勝龍脊梯田
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境內,有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這就是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距龍勝縣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區面積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雖然南國山區處處有梯田,可是象龍脊梯田這樣規模的實屬罕見。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初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如此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在認識自然和建設家園中所表現的智慧和力量,在這里被充分地體現出來。
貓兒山
貓兒山景區處於桂林「金三角」(興安一資源―龍勝)旅遊區的中央,與縣城三大旅遊景點(桂林樂滿地休閑世界、古靈渠、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園)遙相呼應,成為桂林旅遊圈的旅遊精品。興安縣旅遊客源主要依託桂林,而桂林每年接待的國內外遊客1000餘萬人次。加上貓兒山景區距北海、南寧以及湖南、貴州等周邊城市較近,通過鐵路專線及高等級公路運輸,遊客當天即可到達,地理位置優越。 貓兒山是「桂林一興安一資源―龍勝―桂林」旅遊環線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號稱「華南第一峰」,是灕江、潯江、資江發源地,是桂林灕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區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經初步調查現有景點75個,其中一級景點13個,二級景點30個,三級景點32個。華南絕頂、穿仙洞、通天道、華南虎、貓岳佛光、睡美人、鐵杉薈萃、灕江源、杜鵑花廊、龍潭、十里大峽谷、劍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發現的美國二戰援華飛機(飛虎隊)失事之地等是貓兒山的代表景點,整個景區是集科教、攬勝、探險、獵奇、度假、避暑、竹木經濟開發、緬懷革命先烈與紀念國際友人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旅遊景區。
桂林蘆笛岩
蘆笛岩洞穴位於著名旅遊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茅茅頭山(又稱光明山)南側,是我國負有盛名的旅遊洞穴之一。蘆笛岩過去常有野貓和小獸出沒,因而叫它「野貓岩」。後來又因洞口附近叢生蘆荻草,用此草做成笛子,吹起來音色柔美,如裊裊仙樂,又如山澗流水,於是人們就把洞名改為「蘆笛岩」。昔日野獸出沒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了「人間仙境」,被譽為「地下藝術宮殿」。
桂林堯山
桂林旅遊景點堯山位於桂林市東郊,距市中心8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是桂林市內最高的山,因周唐時在山上建有堯帝廟而得名。
來桂林旅遊一定要上堯山遊玩,不管那個季節堯山的美景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因為堯山是以變幻莫測、絢麗多彩的四時景緻聞名於世,它將桂林山水的四季圖表現的淋漓盡致。春天,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將一座層巒疊嶂的大山打扮得奼紫嫣紅;夏天,滿山松竹、陣陣碧濤、山川競秀、鬱郁蔥蔥;秋天,楓紅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紛揚,白雪皚皚、冰花玉樹,別有一番情趣。乘觀光索道可直達堯山之頂,極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鏡,村舍如在畫中,千峰環野綠,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盡收眼底,峰海山濤,雲水煙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個個盆景展現在您的眼前。因此,堯山被譽為欣賞桂林山水的最佳去處,在山頂向東南方望去。您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卧佛,猶如釋迦牟尼睡卧與蓮蓬之上,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天然卧佛。這里還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 ,這也是桂林旅遊景點較為著名的,它規模宏大輝煌,在此出土的梅瓶名揚四海。
獨秀峰
王城內的獨秀峰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群峰環列,為萬山之尊。南朝文學家顏延之詠獨秀峰的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是現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詩歌。其峰頂是觀賞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處,自古以來為名士所嚮往。登306級石階可至峰頂,峰頂上有獨秀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桂林旅遊有一月有餘,卻因未能登上此峰而遺憾。
唐人鄭叔齊說此山「不籍不倚,不騫不崩,臨百雉而特立,扶重霄而直上」。清袁枚有詩曰: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火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詩人不僅筆寫山形,且借山形抒胸臆,為詠獨秀峰名篇之一。
[編輯本段]桂林的水
灕江
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桂林灕江風景區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其中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遇龍河
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尤其是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餘處,整個遇龍河景區,沒有任何所謂現代化建築,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沒有任何一點都市喧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凈,實為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如果把灕江比成「大家閨秀」,那麼遇龍河則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小家碧玉」。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悅目。天平綠洲、情侶相擁、平湖倒影、夏棠勝境、雙流古渡、夢幻河谷等等,讓人彷彿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返樸歸真的自由天地。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里橋都在遇龍河景區;而被譽為「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就在遇龍河畔;唐代歸義縣遺址、潘庄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不過,最刺激、浪漫、瀟灑的還是漂游遇龍河,竹排過壩,驚險刺激;盪舟平湖,輕松愉悅,被人們視為擋不住的誘惑,酷煞人的時尚。人們只用一個字來形容漫遊遇龍河的感覺:那就是:「爽」!
[編輯本段]全文
一大段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