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竹子軟
① 盆栽竹子適合什麼土壤種植
盆栽養殖竹子一定要挑選適合的土壤,最好使用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花盆的大小也要適合,避免出現太小的情況,並且要有很好的透氣性,建議用陶土盆。
竹子在盆栽前,需要選擇微酸性的黑土,並用容量較大的陶土盆;選擇健康粗壯的幼苗,將其根系浸泡在生根水1小時後插入土壤中,保證土壤一直處於濕潤的狀態,但土壤底部不能積澇;一個月施肥一次,受到枯梢病感染時噴灑農葯進行防治。
1、盆栽土壤
竹子容易受到枯梢病的影響,這種病會讓竹子枯萎;要把受感染的竹尖用消毒工具剪掉並銷毀,用稀釋100倍後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灑受感染的區域,堅持一個星期竹子即可恢復正常。
② 盆栽竹子養了四年多啦,現在根部已經發黃發軟了,葉子還剩一點綠色,大神們還怎麼挽救它,求救
這個樣不好救,以前溫度低有點低溫凍害,現在氣溫有點低回升,凍害表現出來了,富貴竹很好養,比較耐陰,喜濕潤,怕乾旱,怕澇,怕冷怕凍冬天注意保溫
③ 盆栽竹子需要注意什麼
栽竹子的來移植宜在春季選一、二自年生,發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採挖,最好先栽於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後再定植於淺盆,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用土以腐殖質土為好,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謹記盆竹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越冬保持在10℃為宜,冬天少澆水。
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值4.5至7.0為宜,忌黏重、鹼性土壤。北方土壤鹼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盆土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可達95%以上
④ 竹子盆景的養殖方法
一、如何澆水?
盆栽澆水是少不了工作,竹子盆栽也是需要澆水。竹子生長季節在4-6月,這段時間消耗的水分較多,需要保持盆土濕潤,但又不能有積水。每天可在盆面上噴水,保持表土濕潤,如果盆面上鋪有苔蘚,應早晚各噴水一次,讓苔蘚吸足水。大概在10-15天左右澆一次透水。7-9月氣溫較高,葉片的水分蒸發較快,除了保證盆土濕潤,每天往葉片噴水兩到三次。10月至來年的3月,這段時間竹子處於休眠狀態,根系吸水力較弱,盆土要稍干一些,但這時的空氣比較乾燥,需要每天往葉片和盆面噴水,噴水量可少一點。
二、光照
竹子盆景比較耐陰,但不能長時間無光照,最好是放在半陰的環境下養護。夏季在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遮陽,避免強光照射。其他季節雖然不用遮強光,但不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如果長時間光照,植株會出現旺長,影響到觀賞價值。每天光照時間控制在2-4小時即可。
三、透風環境
養護竹子盆栽要求通風環境良好。如果長時間不通風,葉片發黃,然後慢慢脫落。冬季需要注意背風,避免被寒風吹乾葉片。
四、施肥與修剪
盆栽竹子雖然喜肥,但不能經常施肥,可在生長季節少入少量的有機肥,或者在換盆時施入基肥。盡量不要施用化肥。以有機肥為主。竹子盆栽每年需要修剪1-2次,修剪時間可選在4-7月。修剪掉過密的枝條、病枝、葉片較少枝條,生長過長的主幹和枝條。
⑤ 盆景竹子怎麼養才旺盛
1、光照:竹子需要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在養殖時應該將植株放置在充足的散光處。2、施肥:在春夏生長季節時應該為竹子施撒復合肥。3、水分:竹子喜濕但是怕澇,養殖時保持土壤的濕潤,冬季則可以停止澆水。
盆景竹子如何養才旺盛
1、光照條件
竹子生長過程中需要光照進行光合作用,為其生長積攢養分,在養殖時應該將植株放置在充足的散光處,光照較弱時可以接受陽光的直射,但是在夏季要為竹子進行遮陰,避免陽光的直射。
2、施肥管理
竹子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較高,在種植時應該在土壤中添加基肥,而在春夏生長季節時應該為植株施撒復合肥,促使竹子快速的生長,但是在施肥時應該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避免發生肥害。
3、水分要求
竹子喜濕但是怕澇,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土壤的濕潤,以免植株缺水導致葉片發生彎曲乾枯,而在夏季水分蒸發速度加快,需要增加澆水的次數,而到了冬季則可以停止澆水,避免竹子根部受到凍害。
4、通風透氣
竹子在密封的環境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養殖時應該為其提供通風透氣的環境,同時定期修剪植株的密枝、枯枝等不良枝葉,減少竹子枝葉間的密度,預防蟲害的發生。
⑥ 盆景竹子要怎麼養
盆栽(盆景)的要看你的土壤多少和竹子大小了,不一定要天天節水,主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切記不要有積水,竹子的鞭怕淹,竹葉子卷的話就是缺水了,竹子葉子整體發黃是缺少養分或者是暫時不適應水質(例如直接用自來水澆)。 總的來說只要竹子品種適應當地環境就比較好養的。 竹葉子發黃可能是由於乾旱缺水或烈日曝曬造成的。應進行適當遮蔭並及時補水保持盆土濕潤,而且在空氣乾燥的情況下還要多向葉面噴水。
⑦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介紹
竹子在盆栽製作時宜桿細且矮、葉狹小的小竹類為宜,如菲白竹、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白紋陰陽竹等更適合竹子盆栽製作。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
要合理選盆。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也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瓦盆及陶盆、營養缽等。要根據竹子大小選擇合適的盆,如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可用10厘米×10厘米、或13厘米×12厘米的營養缽;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厘米×30厘米的營養缽。把竹子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布局的枝葉可以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的苔蘚藻作陪襯。
在盆土選擇上,盆竹喜濕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鹼黏土,或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盆栽竹在裝盆時先在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後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最後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栽培盆竹大多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盆土竹在裝盆時,一般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按每叢2-3株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挖取後立即放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保濕。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二、三月份和秋季九、十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二月份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5月份為好。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快、生長好,在日常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水分管理。盆竹喜露地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干,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蒔養,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在10℃為宜,冬天少澆水,但應保持盆土濕潤,防止“干株”。二是盆竹應嚴格控制用肥,盆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厘米之間。由於盆土淺薄,所以要控制施肥量。若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失去小巧獨特的風韻。三是病蟲防治。盆栽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四是更新管理。有的盆竹栽植後,來年可能生筍,新筍如拔節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靠近基部的側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疏、砍密留新、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美。換盆還可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於盆竹矮化。
竹子的繁殖方法
不同類型的竹種,繁殖方法不同。一般叢生竹的竹兜、竹枝、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桿,在離其桿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桿柄,然後用利鑿切斷其桿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後種植於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桿、埋節法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於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桿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溝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於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桿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後栽人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
2.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實生苗繁殖採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
盆栽竹子的生長環境
移植竹,宜在春季選一、二年生,發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採挖,移栽時,根部要帶有宿土,主幹要短截,盆栽留干50厘米左右為宜,最好先栽於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後再定植於淺盆。竹子盆景用土以腐殖質土為最好。由於盆竹的生長受到控制,春秋兩季抽出的小竹都比較纖細矮小,因此很適宜作竹類盆景的材料。栽植好後,澆一次透水,置於蔭涼、潮潤、通風處培育一年,第二年即可加工製作成竹子盆景。
在竹子盆景製作時,可根據竹子的種類不同,採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於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於盆的一側如感到有失衡現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優美並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淡竹、斑竹等用來製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於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於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育一個階段後,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於表土之上,呈現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十分耐人觀賞。
竹類盆景宜置於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保暖防寒。
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護,使其始終保持優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緻、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⑧ 盆景竹子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健壯生長及翠綠雅緻,必須加強養護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
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
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裝盆時間 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至5月為好。
5.裝盆要求 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2至3株一叢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保證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後立即運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挖運竹子不要搖晃竹稈,以免損傷「螺絲釘」,影響成活。
如竹子太高,應剪除梢頭,竹葉太多,可摘除部分葉片。室內擺放時,竹高控制在2米左右。
6.裝盆要點 裝盆時先將盆放平,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後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
最後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⑨ 如何養護好盆栽竹子
一、
1、北方土壤鹼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盆土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
2、肥料管理: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復合肥。
3、病蟲防治:盆栽竹子蟲害主要有竹蚜蟲、竹介殼蟲等。
4、其他管理:盛夏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還需經常向葉片噴水,保持竹子葉色翠綠。到嚴寒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