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舟盆景
⑴ 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什麼意思
指漢初實行寬松政策,好象法網能夠漏掉吞吃船隻之大魚。此典比喻刑法寬松;或形容刑律不嚴而使重大罪犯漏網。司馬遷在撰寫《史記·酷吏列傳》開篇里概括說:漢朝興起,廢除秦朝嚴刑苛法而實行寬松,壓抑奸巧而提倡忠厚,法網寬松得好象可以漏掉吞吃船隻之大魚,然而官吏治理成績卻很好,地方上不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安樂。由此看來,國家安定在於道德力量,不靠嚴刑苛法。此典又作「漏網」、「漏魚」、「網漏鯨鯢」、「漏網之鯨」、「吞舟疏漏」、「魚失吞舟」。
【出典】:
《史記》卷122《酷吏列傳·序》3131頁:「太史公曰:漢興,破觚(gū姑,古代方正有稜角之盛酒器)而為圜(yuán圓,同「圓」。意為把方正有稜角之酒器改為圓形酒器。比喻法制之重大改變,由秦代之繁規苛法改為簡約寬厚之法律,漢初僅頒約法三章),(zhuó酌,削)雕(diāo凋,雕刻之花紋,比喻華麗裝飾)而為朴(意為削去器物上雕刻花紋華麗裝飾而使它回復原來樸素形態,即返樸歸真,抑奸巧而倡忠厚),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zhēng zhēng爭爭,淳厚美盛之態勢),不至於奸,黎民艾(yì藝,通「乂」,治理)安(太平無事)。由是觀之,在彼(指任德)不在此(指任刑)。」
【例句】: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顧和傳》:「導問和:『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察察為政。』導咨嗟稱善。」 唐·李白《天長節使韋公德政碑》:「雖軒後至道,由聞蚩尤之師;今網漏吞舟,而胡夷起於轂下。」 唐·杜甫《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 唐·元稹《對父殺牛判》:「令不惟反,政是以常,縣恐漏魚,州符佩犢。」 唐·元稹《幽州平告太廟祝文》:「物盛而微,墉崇則毀,網漏鯨鯢,隟開螻蟻。」 明·湯顯祖《南柯夢記》:「有禮有法,國中無漏網之鯨。」 清·楊觀潮《夜香台持齋訓子》:「一口氣疾惡如仇,還只恨吞舟疏漏。」 清·唐孫華《客談維揚事重有感》:「鼠因憑社熏難入,魚失吞舟網尚疏。」
主謂 網漏,借指法網疏寬;吞舟,吞舟之魚,借指巨奸大惡。網眼稀得把吞舟的大魚都漏掉了,比喻法令不嚴,重大罪犯得以逃避法網。語本《史記·酷吏列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奸,黎民艾安。」《宋書·沈攸之傳》:「泰始開辟,網漏吞舟。」宋·陸游《賀謝樞密啟》:「網漏吞舟,示太平之寬大;雲光膚寸,澤庶物之焦枯。」△貶義。多用於描寫法令太寬致使壞人漏網。→漏網之魚 ↔天羅地網
詞語分解
網的解釋 網 (網) ǎ 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的器具:魚網。網羅。網開一面(喻用寬大的態度來對待)。網漏吞舟(喻法令太寬,使壞人漏網)。 形狀像網的東西:電網。發網。 像網一樣的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網點。
⑵ 季羨林散文《聽雨》 原文
聽 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③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⑶ 別墅風水之避開「暗口煞」帶來的是非風暴
別墅的造價、裝修都價格不菲,當然要住得舒心、放心。在家居風水中,客廳的布置、格局是重中之重。由於別墅本身的架構,所以別墅客廳風水還是比較有可塑性,風水禁忌大多可以避免或是化解,基本上注意主要的幾點即可。
一、別墅客廳位置
之所以說客廳風水是家居風水中的重中之重,是因為客廳是家人接人待客最常用的場所,也是大家活動最頻繁的地方。首先客廳的位置一般要設計在比較理想的位置:例如房屋的位置,這樣比較接近中國自古以來方正的講究。除此之外,一層前半部分靠近大門位置也是設計成客廳比較理想的位置。因為大門是整個住宅的氣口,這樣比較利於吸納從大門進入的氣。
別墅的面積比較大,有的考慮到過渡的作用在客廳前設計門廳過道,需要注意的是,門廳過道的自然採光不足,所以照明一定要充足、並且保持整潔。
二、別墅客廳格局
中國人買房都希望房子戶型方正,所以客廳格局最好是呈正方形或是長方形。一般意義上的戶型方正就是指戶型的進深與開間之比合理。進深與開間之比一般介於1:1.5之間較好。進深過大,開間過小,會影響戶型採光通風,房間內會顯得比較暗;而進深偏小,開間過大不利於房間保溫,浪費能源,北方尤其如此。從居住條件來說,比較方正的戶型也能做到採光通風與保溫兩者間的平衡。 當然因為別墅客廳的面積比較大,如果格局不理想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方化解。如果有凸出的屋角,可以在屋角擺放盆景或者適宜材質的傢具化解。如果是L型的客廳,可以用傢具把L隔成兩個相互的方形區域。
三、別墅客廳裝飾
別墅客廳需要一些裝飾才不至顯得空盪、冷清,但客廳裝飾最好選一些能營造出活潑、融洽氣氛的飾品。圓形屬陽、是動態的象徵,所以圓形的燈飾、天花造型、以及裝飾品具有引導溫馨、熱鬧的氣氛。而尖銳的物品,例如刀劍、火器、獎牌、動物標本,這些都會產生陰氣,導致爭吵或行為,都不應該掛在牆上。同樣,有稜角的燈具或裝飾品也是要盡量避忌的。
比起格局和位置等,色彩並非是影響別墅客廳風水的主要因素,但風水上也有五行色之說,如果能根據客廳在整個住宅中的方位來選擇正確的顏色,可以為家中的風水加分。
⑷ 帶舟字的古詩詞起名大全帶舟字有寓意的女孩名字
導語:舟字的本義是指船、乘船或古時的托盤等意思。它五行屬金,筆畫為六筆,書寫便捷。無論是用在男孩取名還是女孩取名都是十分的適合,意指孩子未來順順利利、安定、大方等好的寓意。說到這里,你知道帶舟字的有寓意的女孩名字是怎麼取的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帶舟字的古詩詞起名大全。帶舟字圖1
帶舟字的古詩詞起名大全
1、晚舟(女孩)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
2、聞舟(男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唐·李白
3、沉舟(男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4、蘭舟(男孩)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李清照
5、行舟(男孩)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6、雨舟(男孩)
壯年聽雨客舟中——《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7、舟言(男孩)
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水龍吟·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宋·蘇軾
8、舟航(男孩)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元日》唐·李世民
9、景舟(男孩)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乘舟》先秦·佚名
10、星舟(男孩)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桂枝香·金陵懷古》宋·王安石
帶舟字圖2
帶舟字有寓意的女孩名字
【千舟】
千字意為數目。喻數甚大,如千山(極言山多)。
【舟敏】
敏字的原義是指快捷、靈活、迅速,後來也指聰明。
【永舟】
永字本義是指水常流不斷,《詩經·周南·漢廣》雲:「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疏》曰:「永,長。」。後來也引申為長久、永久、長遠。永字是人名常用字,因為它不僅能表現個人的健康長壽、家運永遠,又能表現國家的昌盛、社會的安定。
【錦舟】
錦字的原義是指帶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指色彩鮮艷、華麗。
【栗舟】
栗字意為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
【維舟】
維字意指系物的大繩,後也有系,連結,保持,保全,保護等含義。
【方舟】
方字的本義是四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或每個面都是直角四邊形的六面體,後也引申指方向、方面、正直、地方、適宜、等同、正好、相當等。用在人名中,表示方正、方向、正直等意義。
【敏舟】
敏字的原義是指快捷、靈活、迅速,後來也指聰明。
【舟洲】
洲字意為「洲」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之字。水中的陸地。
帶舟字圖3
帶舟字的起名大全
燦舟、中舟、國舟、延舟、楷舟、斌舟
金舟、鍾舟、琳舟、彬舟、啟舟、修舟
鑫舟、忠舟、林舟、銘舟、曉舟、宸舟
奕舟、裕舟、佑舟、戈舟、煒舟、珉舟
樹舟、建舟、賢舟、寅舟、星舟、歆舟
舟華、舟宇、舟豐、舟輝、舟傑、舟瑋
舟鵬、舟清、舟東、舟勛、舟陽、舟澤
舟程、舟星、舟琦、舟麟、舟羽、舟雨
文舟、舟正、一舟、舟華、舟瑜、照舟
舟凱、璐舟、漢舟、舟亞、舟時、舟華
舟稷、舟磊、舟一、舟悅、懃舟、泓舟
舟北、舟波、舟勝、舟夫、子舟、鎮舟
舟品、繼舟、舟敏、舟震、正舟、仲舟
舟斌、舟宇、舟來、廷舟、舟樂、林舟
舟財、舟虎、舟暉、舟鈺、舟永、舟時
舟濟、舟曳、舟鋒、舟洪、勁舟、舟潮
繼舟、為舟、舟胤、舟君、理舟、舟享
⑸ 辨方正位是什麼意思
【辨方正位】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遍及各地的行政區都要確定官員。】
原文出自《周禮·天官冢宰第一》完整的句子是:
【周禮·天官】惟⑴王建國,辨⑵方⑶正⑷位⑸,體⑹國經⑺野⑻,設⑼官分職,以為⑽民極⑾。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⑿邦國。
【譯文】帝王建立國家時,遍及各地的行政區都要確定官員,劃分諸侯的封地度量其范圍,安排官吏分清職責。為了使百姓生活上升。於是設立了百官之長的天官冢宰,命令他率領他的屬下掌管諸侯封國的治理,目的在於輔助帝王調節邦國事物。
注釋:⑴「惟」用於句首,無實義。《孟子》:「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⑵「辨」通「徧」。遍及;周遍。《左傳·定公八年》:「 子言辨舍爵於季氏之廟而出。」 杜預 注:「辨,猶周徧也。」
⑶「方」上古指邦國。亦指古行政區的州。《詩·大雅·常武》:「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高亨註:「徐方,徐邦。」
⑷「正」決定;確定。《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維龜正之,武王成之。」
⑸「位」官吏,官員,官長。《康熙字典》【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廣韻】正也。(排列在朝廷廳堂左右的是官員。中:朝廷;庭:廳堂;曰:是;位:官長{官員的通稱}。【爾雅·釋詁】正,長也。【郭注】謂官長。)
⑹「體」劃分,分解。《禮記》:「體其犬豕牛羊。」
⑺「經」量度;籌劃。《詩·大雅·靈台》:「經始靈台,經之營之。」
⑻「野」界限、范圍。《淮南子·原道訓》:「上游於霄雿之野,下出於無垠之門。」
⑼「設」安排。《戰國策·秦策》:「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⑽「為」使。《易井》:井渫不食,為我心惻。
⑾「極」出,升。《太玄·玄圖》:「摧上萬物,天地輿新」
⑿「均」調和;調節(調理節制,紓緩事物的變化,不至於過多或過少。)。《詩經·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駰,六轡既均。」
⑹ 一天四方正是什麼意思
一天四方正的意思是,1月12日出生的人總是不可避免地獻身於一個需要投注很多心力的專業生活。他們的生涯規劃或終身興趣經常在二十多歲時就產生,之後便會為了這個興趣犧牲掉很多東西,特別是個人內在成長方面。
盡管他們認為生命的宗旨在於服務別人,但事實上,他們卻也很容易被各種刺激和冒險的事情吸引,有時是跟著別人,有時是個人的追求。
四方正是無虞日釋義
【四方】1.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射義》:「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唐韓愈《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滸傳》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數處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⑺ 賢良方正 自在無畏 不負時光 願衣襟帶花 歲月風平 深情皆不負是什麼意思
「賢良方正,自在無畏,不負時光,願衣襟帶花,歲月風平,深情皆不負」是一句祝願語。意思是希望他可以保持善良平和正直的心態,瀟灑自在,無所畏懼,生活美好,歲月平和,好的感情都不辜負。
「願衣襟帶花,願歲月風平」這句話意思是祈求生活美好(衣裳上有花)、歲歲平安(風平浪靜無災害)。衣襟帶花是榮耀,歲月風平是無憂。
(7)方正舟盆景擴展閱讀:
類似祝願語有:
1、所求皆吾願所行化坦途,多喜樂常安寧。
2、願風裁取每一粒微塵,願靈魂抵開記憶的盡頭,願一切浩瀚都歸於渺小,願每身孤獨都擁有共鳴。
3、前路浩浩盪盪,萬事盡可期待。
4、萬物更新舊疾當愈,往事清零愛恨隨意長安常安。
5、春去秋往萬事勝意,山高水長終有回甘。
6、萬般熙攘化清風朗月,四方夢想皆如願以償。
7、平安喜樂,諸事順遂。
8、存遠志,常讀書。樂交友,惜四時。
9、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
⑻ 「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船夫因為謝安神態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原文: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雲:「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譯文:
太傅謝安在東山居留期間,時常和孫興公等人坐船到海上遊玩。有一次起了風,浪濤洶涌,孫興公、王羲之等人一齊驚恐失色,便提議掉轉船頭回去。謝安這時精神振奮,興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發一言。船夫因為謝安神態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一會兒,風勢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騷動起來,坐不住。
謝安慢條斯理地說:「這如果大家都這樣亂成一團,我們就回去不去了!」大家立即響應,就回去了。從這件事里人們明白了謝安的氣度,認為他完全能夠鎮撫朝廷內外,安定國家。
(8)方正舟盆景擴展閱讀: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劉孝標注本。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