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紅山珠

盆栽紅山珠

發布時間: 2022-08-26 21:44:54

Ⅰ 山茶花的特徵和功能有哪些

學名: japonica 別名:山茶、茶花、曼陀羅樹、晚山茶、耐冬、楂、洋茶、藪春、山椿 科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約220餘種,其中山茶花、雲南山茶、茶梅以及近年我國發現的金花茶,都是重要的觀賞花木。 山茶花為常綠花木,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綽約,花色鮮艷,郭沫若同志盛贊曰: "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對雲南山茶郭老也曾賦詩贊美:"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 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山茶花原產我國。野生山茶花分布於浙、贛、川的山嶽溝谷叢林下和山東省澇山及沿海島嶼。浙江省寧波、四明山間,也有成片野生的山茶花分布。浙江省南部的溫州瑞安縣大羅山化成洞寶岩南海拔380米的棵岩間,還保存著1200多年樹齡的山茶古樹。江西省黎川縣和四川省蛾媚山等地,均有1000年以上野生成林的古茶樹的天然分布。 山茶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主要在長江流域。在我國除了東北、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因 氣候嚴寒不宜種植外,幾乎遍植我國各地園林之中。但大面積的露地栽培,則以浙江、福建、四 川、湖南、江西、安徽諸省為多。 雲南山茶花為雲南的特產,源於滇西南的騰沖。它在雲南省境內有廣泛的露地栽培分布。解 放後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引種栽種,但多行溫室栽培。1824年,雲南山茶首傳歐洲。金花茶大部分原產我國廣西,越南北部僅有4種,雲南最近也有發現。 山茶是常綠闊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條黃褐色,小枝呈綠色或綠紫色至紫褐色。葉片革質,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長4一1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圓形,邊緣有鋸齒,葉片正面為深綠色,多數有光澤,背面較談,葉片光滑無毛,葉柄粗短,有柔毛或無毛。花兩性,常單生或2-3朵著生於技捎頂端或葉腋間。花梗極短或不明顯,苞萼9-1片,覆瓦狀排列,被茸毛。花單瓣,花瓣 5-7片,呈1-2輪覆瓦狀排列,花朵直徑5-6厘米,色大紅,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連生成一體而呈簡狀;雄蕊發達,多達100餘枚,花絲白色或有紅暈,基部連生成筒狀,集聚花心,花 葯金黃色;雌蕊發育正常,子房光滑無毛,3-4室,花柱單一,柱頭3-5裂,結實率高。蔭果圓形,外殼本質化,成熟茹果能自然從背縫開裂,散出種子。種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擠壓成多邊形,有平面和稜角,種皮角質堅硬,種子富含油質,子葉肥厚。 雲南山茶葉片較山茶為大,長6-14厘米,寬3-7厘米,葉緣具銳鋸齒。花比山茶更大,徑 8-16厘米,亦有達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絲狀絨毛。茹果扁球狀,表面有毛。金花茶為小喬木,高2-6米,葉薄革質,葉長圓形,緣具骨質小鋸齒或紉鋸齒,兩面光滑,有 時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達17枚,金黃色至淡黃色,具蠟質光澤,花徑3-5.5厘米; 子房多3室,無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 山茶除原種外,園藝品種很多。當今世界上山茶品種已發展到5000餘個。我國山茶的品種約300餘個,現正在整理研究中。根據雄蕊的瓣化,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 演變,萼片的瓣化,概分為3大類、12個花型: 一、單瓣類 花瓣排列1-2輪.5-7片,基部連生,多 呈筒狀,雌、雄蕊發育完全,能結實。 (一)單瓣型:特徵如上。 二、半重瓣類 花辯排列3-5輪,20片左右,多者近達50 片(包括雄蕊瓣化的花瓣)。 (一)半重瓣型:花瓣排列2-4輪,雄蕊小 瓣與維蕊大部集中於花心,雄蕊大部趨向退化,偶 能結實。如'白綿球,、'猩紅牡丹'等。 (二)五星型:花瓣排列2-3輪,花冠呈五 星形,雄蕊存,d8蕊趨向退化。如'東洋茶,等。 (三)荷花型:花瓣排列3-4輪,花冠呈荷 花型,維蕊存,雌蕊趨向退化或偶存。'十樣景'、 '虎爪白'等為代表種。 (四)松球型:花瓣排列3-5輪,呈松球狀, 雌、維茁均存在。64、松子,、'大松子'為代表種。 三、重瓣類 大部維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數在50 片以上(包括雄蕊瓣)。 (一)托桂型:花瓣排列1輪,發達的雄蕊小 瓣聚集於花心,形成3厘米左右的小球。'金盤荔 枝'、'白寶珠'等為代表種。 (二)菊花型:花瓣排列3-4輪,少數雄蕊 小瓣聚集於花心,直徑約l-2厘米,形成菊花 型之花冠。,石榴紅'、'風仙'等為代表種。 (三)芙蓉型:花瓣排列2-4輪,雄蕊較集 中地簇集於近花心的雄蕊瓣中,或分散地簇集於 若干個組合的雄蕊辯中,形成蕪蓉型花冠。'紅蕪 蓉'、'花寶珠'等為代表種。 (四)皇冠型:花瓣排列1-2輪,大量雄蕊 辯聚集其上,並有數片雄蕊大瓣居其正中,形成 皇冠形花冠,'花佛鼎'、'提籠'等為代表種。 (五)綉球型:花瓣排列輪次不明顯,花瓣與 雄蕊箔外形無明顯區別,少量雄蕊散生在雄蕊瓣 中,形成綉球型花冠。代表性品種有'大紅球'、 '七心紅'等。 (六)放射型:花辯排列6-8輪,呈放射 狀,常呈六角形。雌、雄蕊已不存在。'粉丹,、 '六角白'、'粉霞'等為代表品種。 (七)薔菇型:花辯排列8-9輪,形若干 層,雌、雄蕊已不存在。有64、桃紅'、'腮脂蓮'、 '雪塔'等20餘個品種。 名種有:英蓉型的'綠珠球'、'雪牡丹'、'皇 冠'、'花英蓉'等;放射型的'鴛鴦鳳冠'等;皇 冠型的'花佛鼎'等;薔蔽型的'花鶴翎',等;荷 花型的'粉十樣景'、'白十樣景'等;托桂型的 灑金寶珠'等;半重瓣型的'白綿球'等;菊花型 的'風仙'等;共20餘個品種。 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忌烈日,喜半明的散射光照,亦耐陰。山茶花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各品種間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如接近原始種的單瓣型品種抗寒力比一般品種強,能耐受-10℃低溫,名貴品種對 低溫的耐受力就低。 山茶花耐受的最高濕度為3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當溫度上升至10℃以上時開始發芽, 30℃以上時停止生長,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8-25℃之間;山茶花的始花溫度是2℃,適宜花朵開放 的溫度是10-20℃之間。 山茶喜空氣濕度大,忌乾燥,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在江南的梅雨和台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 免引起根部腐爛致死d在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區,都可生長良好。 山茶喜肥沃、硫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值在4.5-6.5范圍內都能生長,以5.5-6.5之 間為佳,偏鹼土壤不適於山茶花生長。山茶花1年有2次枝梢的抽生,第1次3月中旬-4月中、下旬開始萌發,至5月中、下旬停止生長,通稱春梢;第二次自7月中、下旬萌發。9月,稱夏梢;以後即進入停止生長期。春 梢生長量大,夏梢生長量小。在正常條件下,單花開花期為7一15天左右,同一重瓣品種的花朵,如在晚秋與初冬開放,單花壽命可長約1個月之久。 雲南山茶耐陰,喜半團半陽的環境。抗寒力差,喜溫暖氣侯,最適宜的溫度為18-24℃,對溫度反應較敏感,在5-6℃時,即可能受凍害。喜空氣濕度大和微風。宜在含腐殖質多而疏鬆的酸性土境中栽種。 金花茶為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性耐澇,適生於山谷、溝邊的次生常綠闊葉林中,偏 陰性。生長適宜溫度為23-30℃,冬季短期2-4℃亦可忍耐,但低溫期不能過久。 為了培育砧木或新品種,可採用山茶花種子 播種。lO月上、中旬,將來收的果實放置室內通 風處陰干,待蔭果開裂取出種子後,需即播種,以 免失去發芽力。 若秋季不能馬上播種,需行濕砂 拌種貯藏至翌年早春2月間播種。一般秋播比春 播發芽串高。 雲南山茶於百年來多用高技靠接法繁殖,砧 木多用雲南山茶花的優良砧木'白洋',靠接時,選用2-3年生的'白洋'茶預先植 於瓦罐中,在擬接的茶花母樹附近,豎立竹製的 長柄漏斗狀架子,將砧木耀置於其間,便於靠接。 接穩選l一2年生健壯枝條,直徑與砧木近似。靠 接時期以5-6月為宜,接後100-120天,兩面 形成層癒合,將接穩從介面下部剪斷,並將砧木 介面上方的枝葉茁去,即成一株獨立的茶花苗了。 金花茶除用播種、扦插、嫁接及高空壓條等 常規方法繁殖外,目前對種子的胚和於葉、莖尖、 腋芽等離體組織培養已獲成功。 一、扦插 扦插繁殖的山茶花苗,第3年即可開花。華東地區的扦插適期是梅雨季節,即6月中、下旬。第2 次扦插在8月下旬、9月初進行。這兩個時期扦插,氣溫均在30℃左右,加上蔽蔭設施,氣溫可控制 在25℃左右,為保濕、防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插撼應選取樹冠外部組織充實、葉片完整、葉 芽飽滿和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熟枝。 插穗長度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4-10厘米,先端留2個葉片,剪取時基部要帶睡。插概要隨剪隨插,扦插 密度視品種葉片大小而定,一般行距10-14厘米,株距3-4厘米,要求葉片相互交接不重疊,插穗入土3厘米左右。淺插生根快,深插發根慢。插後要及時用精細噴壺噴透水。 從扦插至癒合生根,一般需要1個月左右。成活的關鍵是扦插前期要有效地保持足夠的濕度, 在蔽蔭棚的東、西、南三面掛簾子擋風,棚上蓋2層簾子,以減少熱氣流的影響,切忌陽光直射。 注意葉面噴水,做到勤噴b少噴,保持葉面經常覆蓋一層癟簿的水膜。在簾子上行間接噴水,是 降低床內溫度提高濕度的有效辦法。待新根產生,要逐步增加陽光,10月份開始只蓋1層簾子,使 茶苗充分接受陽光,加速木質化。11月份拆除蔭棚,改裝暖棚越冬。 二、嫁接 (一)芽苗砧嫁接:本法可充分利用繁殖材 料,且生長亦較迅速。常選用單96山茶花和油茶 作砧木,前者親和力強,後者則存在後期不親和 現象。 種子播於砂床後約經2個月生長,幼苗高達 4-5厘米,即可挖取用劈接法進行嫁接。 選擇生長良好的半木質化枝條,從下至上l 芽l葉,一個一個地削取。充分利用節間的長度, 格接穗削成正楔形,放入濕毛巾中。在挖取砧木 芽苗時,去凈砂輪,注意保溫,然後在芽苗於葉 上方1一1.5厘米處剪斷,並剪去根尖部分,使其 總長為6-7厘米,再傾子葉合縫線將莖縱劈一 刀,深度與接穗所削的斜面一致,將削好的接穗 及時插入砧本劈口之中,對准一邊形成層,用紙 膠或塑料薄膜帶扎緊。 然後將接好的苗子,以8x 2厘米的行株距 種植於苗床中。苗床用土以肥沃、硫松的砂質壤 土為宜。種植後的苗床要搭塑料棚保溫,上蓋雙 層簾子。一般10一15天開始癒合,20。25天左右 可在夜'間揭開薄膜,使其通氣、受露。其後逐步 加強通風,適當增加光照,至新芽萌動以後,全 部揭去薄膜。只要管理精細,當年就可長出3- 4片新葉。 (二)半熟枝嫁接:利用租種山茶或油茶成 年苗作大本砧木,進行換頭腹接。藉助於砧木強 大生長勢,促使接穗迅速生長,l一2年內即可 培育成名種山茶的大型植株。 1.選好砧木:選擇植株健康,芽眼飽滿而無 病蟲害的植株作砧木。夏接砧木,在2月底以前 進行修整,秋接砧本,在6月上、中旬結合扦插 進行修整,剪除病弱枝、下垂技、交叉技和過密 枝。 2.適時嫁接:嫁接適宜溫度為25-30℃。浙 江地區5月下旬一6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 下旬為嫁接適期,此時皮易拉開,嫁接後介面愈 合快,成活率高,管理也比較容易。 3.嫁接方法和注意問題 (1)對直徑1厘米以上的枝條,均採用拉皮 接,即在砧木的適當部位,上、左、右刻一刀,深 達木質部,將皮拉下,其長度與接穗的削麵要一 致,然後將削好的接稿貼在砧木被拉皮的內側上, 格皮拉上包住接穗,然後用塑料帶縛住,露出芽 頭,再套上塑料袋,以增加濕度,促進癒合,1月 後解除包紮,並進行松綁,待接穗的出新梢,逐 步木質化後,可全部解除綁扎。若砧木粗度與接 穗相似,則以採用腹接法為妥。 (2)斷砧木分3次進行,第1次是在綁扎時 斷梢頂,以削弱砧木的頂端優勢,促進癒合;第 2次在接穗的第1次新梢充分木質化後,截斷砧 木上部l/3枝條,保留部分枝葉,以利光合作用 和根系吸收功能的發探;第3次是在接穗第2次 新梢充分本質化後,在與介面同高處向下鋸一約 45。的斜口,斷掉砧木。分次斷砧對接穩可起到 蔽萌保濕的作用。 (3)在高溫季節進行嫁接,成功與否主要取 決於對高溫的控制。必須搭蔭棚,蓋雙層簾子,使 棚內基本上不見直射陽光,中午前後要噴水降溫, 使局部小氣候溫度控制在大氣溫度以下。日平均 溫度宜低於30℃,最高不超過35℃。 (4)砧木上萌發的芽頭要及時抹去。 山茶花的栽培,有地栽和盆栽兩種方。 一、地栽山茶花:分園林栽培與圃地栽培。 首先要選好適宜的種植地,以切合其生態要求。如 作園林綠化栽培,要有蔽蔭樹作伴,圍地栽培要 成行種好遮蔭樹。對於不理想的土壤要作適當的 改良。 種植時間,在溫暖地區一般秋植較春植為好。 施肥要著重掌握好三個關鍵時期,即是:2- 3月間施追肥,以促進春梢生長和起花後補肥的 作用;6月間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技生長,提高 抗旱力;10-11月施基肥,使新根慢慢吸收肥分, 提高校抹抗寒力,為明年春捎生長打下良好的基 礎。 中耕除草、清潔園地是防治病蟲害,增強樹 勢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滅越冬害蟲。全年 需進行中耕除草5-6次。但夏季高溫季節應停 止中餅,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山茶花的主要蟲害有:茶毛蟲、茶紉蛾、茶 二叉蚜等。主要病害有:茶輪斑病、山茶藻斑病 及山茶炭疽病等。 防治方法是:清除枯枝落葉,消滅侵染源。加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以增強植株 抗病力。葯物防治。點燈誘殺。 修剪、摘蕾和採花:不宜強度修剪,只要刪 去病蟲技、過密技和弱技即可。但對新移植的大、 中苗,為了保持水分蒸發和吸收的平衡,可適當 副剪部分枝條。山茶是多花樹種,特別在長勢衰 弱的植株上,一枝上能著蕾多達lO個以上,消耗 養分極大,故須及時疏蕾,保持每枝l一2個花 蕾為宜。 二、盆栽山茶花: 其管理關鍵是: 1.盆子大小與盆苗比例要恰當。所用盆土最 好在園土中加入l/2-l/3的切Igf松針,經1年 腐爛後施用,效果良好。 2.上盆時間為冬季11月或早春2-3月,近 萌芽期停止上盆,高溫季節切忌上盆。 3.苗新上盆時,水要澆足,以盆底透水為 度。平時澆水要適量。 (1)澆水量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清明前 後植株進入生長萌發期,水量應逐漸增多,新稍 停止生長後(約5月下旬)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 進花芽分化。6月是梅雨季節,應防積水,發現 有積水跡象,要及時傾斜盆面,任其流走,否則 易弓[起新根腐爛,導致整個植株"青枯"而死。夏 季高溫季節葉面蒸發量大,對葉質薄的品種,或 生長衰弱的植株,必要時還需葉面噴水。噴水宜 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中午噴水。江南一帶秋 初,經常出現"秋者虎"。此時澆水防旱,仍是刻 不容緩的事。冬季植株逐漸步入休眠期,澆水的 次數宜相應減少。 (2)水溫要與土溫相近:切忌在高溫烈日下 澆冷水,以免引起根部生理性的不適應,而產生 生理性的落葉現象。 (3)根據天氣情況和植物的反應來澆水:氣 溫高或大風天,葉面蒸發量加速,應多澆水或噴 水。空氣濕度大,就要減少澆水量。如通乾旱脫 水,枝葉萎蔫,要立即將植株置於陰處,澆透水, 同時進行葉面噴水。噴水時,為不使多餘水分潛 入盆內,可格塑料薄膜縛在主幹上,並延至盆外。 如此可保持土壤適當的水分,待莖葉恢復或重長 新芽,老葉調落時,再轉入經常性管理。 (4)根據不同品種的習性澆水:一般茶花大 葉大花種和生長迅速的品種需水量大,應多澆水。 名貴品種如:'十樣景'、'鴛鳳冠'、'灑金寶珠'、 '風仙'、'綠珠球'等水分蒸發量少,澆水過多會 引起范葉、落蕾。 4.蔽蔭與防寒: 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過冷 過熱都不利其生長發育。一般不必作溫室栽培。春 天與梅雨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否則枝條生長紉 渴,易引起黑斑病和階殼蟲為害,枝幹上也易發 生苔葯,導致植株衰老和死亡。 夏、秋高溫季節要及時進行蔽蔭降溫。冬季 騾然降溫或低溫的時間過長,會引起盆土結冰,植 株凍死,必須及時採取防凍措施。盆苗在室內越 冬的,以保持3-4℃為宜,若溫度超過16℃,就 會促使提前發芽,嚴重時還會引起落葉、落蕾。 盆栽茶花的施肥、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與 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雲南山茶宜選擇土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 略有蔭蔽之處種植,幼苗為便於管理,宜盆栽。夏 季其生長環境宜涼爽,冬季行溫室栽培。雲南山 茶生長緩慢,發技較難,不宜重剪。 金花茶在苗期多行盆栽,4年後可以下地定植。系偏陰性樹種,宜種在高大的蔭木之下。在 高溫、高濕情況下,最易感染炭疽病,應及時防治。 山茶花育種方向與途徑: 一、選育花色新奇的新品種:如具有明顯的 增色、金黃色或在不同的底色。亡具有黃色彩紋及 麓色等。 二、山茶花綽約多姿,但無香味,實是美中 不足;要利用山茶屬中具有香味的原種,如:長瓣短柱茶、毛花連蕊茶、油茶、茶、尖連蕊茶 琉球連蕊茶5等,以這些原種與山茶進 行種間雜交或種與品種間雜交,篩選出具有芳香 的新種與新品種。 三、山茶開花的花期大多數集中在春天,秋 天開花的品種較少,應多培育秋天開花的優良品 種。 四、加強耐寒品種的選育。山茶原產南方,目 前園藝品種的露地栽培極大部分限於長江流域以 南地區,故培育耐寒的種與品種向北國推進,應 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如英國把從我國引去的怒紅山荼與山茶花,不久育成著名的品種群williams,這些雜種很耐寒, 在英國這樣冬季嚴寒的地區也能生長和開花。在 我國進行山茶花抗寒育種時,原產嘮山及其附近 海島上的半野生類型耐冬以及油茶、茶等,都是 有希望的雜交親本。 五、山茶花的樹冠形狀各異,但適於書房擺 設的冠形不多。如何選育枝條纖細柔軟下垂,技 上節節開花,自成一種園藝風格的矮性株形,亦 是值得研究的。 六、山茶花自然雜交的授粉率大大高於人工 雜交的授粉率,因此要重視在自然條件下雜交的 種子,從實生苗中選育,必將有奇種出現。 雲南山茶花大而美,但無芳香,花色以紅為 主,比較單調。缺黃、藍各色。與山茶相比抗寒 力差。這些缺點也正是育種工作者應主攻的方向。 通過種間雜交,可望育成令人滿意的新品種。事 實證明,利用實生苗選種,是獲得優良新品種的 捷徑,雲南植物研究所這樣做了,成績斐然可觀。 金花茶花朵金黃,是觀賞山茶中所缺少的顏 色。因此,金花茶是培育黃色山茶最理想的種質 資源。利用金花茶作親本,與山茶花、雲南山茶 及茶梅等雜交,均可獲得一定的結實率;其育種 的方向有二:一為培育黃色、大花重瓣山茶;一 為培育繁花,或賂帶香氣的連蕊茶型(滿天星型) 山茶。 山茶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化和家庭栽培上應用十分廣泛。 1955年杭州市植物園開辟了一個50餘畝的木 蘭山茶園,種植山茶花50餘個種與品種。昆明植 物園,雲南山茶園也是個饒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景 點。 山茶花是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花色美, 花期長,葉片亮綠,樹冠多姿,以及在高大樹冠 下能良好生長的習性,因此常被廣泛利用於公園 綠地、自然風景區和名勝古跡。在庭園之中,可 小片群植或與其他樹種搭配組合,也可作主景欣 賞。 山茶花亦是盆栽的佳品,某些矮生的灌木型 品種,常被作為盆栽應用,自南至北十分普遍。長 江以北冬季則要置室內防凍或置溫室培養。 山茶花對有害氣體一一二氧化硫有很強的抗 性,對硫化氫、氯氣、氟化氫和鉻酸煙霧也有明 顯的抗性,適用於有有害氣體污染的工廠區綠化, 可起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 山茶花冬季開花,花期又較長,是很好的切 花材料。山茶花的花、根均可入葯。多種山茶種 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食用油。騰沖紅花油茶更 是滋補性油料。 雲南山茶樹體高大,健壯優美,蔭濃葉翠,花 朵碩大,花期特長,可孤植於草坪、庭前;或對 植於道路兩旁、廣場入口處。可盆栽觀賞,亦可 供切花之用,花尚可入葯。果實可榨油。木材可 供雕刻。 金花茶繁花滿樹,燦若黃金,是冬季難得的 觀花樹種,宜叢植或片植,亦可盆栽觀賞,並可 作切花用。其葉可代茶飲,輔助治療高血壓;花 可治便血;種子榨油可供食用或工業用;木材可 雕刻;花之浸提液黃色,可作食用染料。

Ⅱ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上了文玩

年輕人玩文玩,是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我覺得應該從珠串類文玩入手,在體會文化的同時又裝飾自己。

中華八千年的歷史從來沒有離開過珠串,從遠古石器時代的貝骨類打制類石玉珠串到後來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再到金屬工具來臨的商周時代乃至佛教傳入沿續至今,珠串一直伴隨著人類,其中不乏經典,如遠古的貝類骨類珠飾,紅山、良渚的精美玉珠串,商周至漢代的玉組佩,西周瑪瑙,戰漢蜻蜓眼琉璃珠,唐宋及遼金瑪瑙珠飾以及近代的朝珠等等時代性的珠飾。

五,遠古類珠串。由於年代久遠,這類珠串多已殘損,實用性不大,可做為考證及研究用。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藏傳類珠串這幾年在文玩市場非常受追捧,如天珠、蜜蠟、松石以及天鐵等許多藏地飾品。做假嚴重,須謹慎上手。

珠串文玩應該從基礎入手,逐步深入。

相信你一定已經擁有式或正在把玩出自己心愛的珠串!

Ⅲ 紅山文化玉器收藏方法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那紅山文化玉器的收藏方法是什麼?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紅山文化玉器收藏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紅山文化玉器收藏方法

首先一步是認識紅山玉器,認識紅山玉器一定要從官方考古挖掘的標准器開始,主要是到博物館和考古所的展廳,有條件最好能直接上手考古挖掘品實物仔細觀察,這個階段可以配合著參考官方出版的背景資料,如果在這之前已經在市場上與紅山玉器打過交道,那一定要把自己以前腦子里關於紅山玉器的所有記憶全部清空,在接觸博物館之前,必須做到從零開始。千萬別小瞧到博物館看實物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目的是對紅山玉器建立起真實的最初感性認識,比如玉材的質感,工藝痕跡的特徵,以及器物表面的光感和各種沁態。只有認清了紅山玉器的真容,才能談到下一步如何去辨識紅山玉器。

紅山玉器的辨識階段是把紅山玉器的感性認識理性化的過程,主要還是以館藏品為基準,對紅山玉器的典型特徵做以分析和總結,並針對各種館藏品反復進行判斷與實踐。同時,有必要對仿贗品市場做一定的調研工作,如果能夠輕松辨別出中低級仿品仿贗品,並能指出分辨依據,表明眼力已初具功力。然後,可以到古玩市場的地攤或古玩店裡去找些中高仿紅山玉器進一步修煉學習,在這個階段,學習交流的圈子很重要,能夠與收藏真品紅山玉器並且以誠相待的正路朋友相互交流,對提高辨識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當具備了一定的辨識能力後,就可以進入初步的收藏階段,收藏階段首先要從標本件開始,何謂標本件,標本件就是能夠充分反映紅山玉器特徵的標本,可以是如斧、璧、玦、匕形器等完整素器,也可以是各類紅山玉器的殘件。千萬別小瞧殘件,因為殘器往往更能方便於對紅山玉器的認識學習,甚至能尋找到完整器所不易傳達出的信息。比如可以通過斷開的玉玦,很方便的觀察玦口的加工痕跡,通過豁斷孔眼的玉飾,更能方便觀察孔的鑽制特徵,作為標本級的玉件,真正能看懂的話,它們會告訴你紅山玉器的質地、工藝、沁變、皮殼、包漿等等很多東西,甚至,可以通過破壞性實驗來明確很多問題。每一個要收藏真品紅山玉器的藏友註定要有這個過程,研究標本是紅山玉器辨識學習中不可逾越的階段。

如果能夠順利走過標本收藏這一階段,那麼就可以開始進行紅山玉器典型器的收藏了,藏友可先考慮在仿工具類和裝飾類的紅山玉器中選擇某一種類進行專題收藏,如果機緣好,能夠遇到動物類和人物類造型的紅山玉器,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政令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進行選擇性收藏。當藏品形成了一定規模,眼力也久經考驗之後,再進行更多器形的收藏,至此,每位藏友在紅山玉器收藏之路上能走多遠,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紅山玉器收藏中要時刻遵守兩條鐵律。第一條是只買自己能看得懂的藏品,很多財力雄厚的藏家自認為用銀子可以鋪路,通過請人掌眼或搞定線人來快速進入紅山玉器收藏領域,然而,在實際的收藏中難免會屢遭暗算而付出慘痛代價。由於古玩行中,各類人群形形色色,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只有自己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自己能看得懂的東西,方能不斷主動獲得新知,在收藏紅山玉器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戒貪”是紅山玉器收藏中任何時候都必須遵照的第二條鐵律,“利令智昏”是對這條鐵律的最佳解釋,很多藏友往往貪念太重,以至在自己挖鑿的陷阱里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甚至觸犯了刑律,走向與收藏相悖的極端。

目前,收藏品市場上達到一定品級的紅山玉器已經十分少見,對大多數藏友來講,收藏真品紅山玉器已經非常辛苦了,尤其是品級較高的紅山玉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鑒於紅山玉器有如沙裡淘金的收藏現狀,筆者建設性提出一種非物質層面上的收藏方式,即對紅山玉器的精神收藏。所謂精神收藏,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對文化本身的精神收藏,真正理解和體會紅山玉器的精神世界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這種對紅山文化本身的感悟,往往很多擁有真品紅山玉器藏家也未必能夠體會;另一層是對實物收藏的精神化轉變,即弱化實物收藏,強化精神層面的所謂 “心藏”,有如遼寧一位酷愛紅山文化玉器的先輩,經常到遼寧省博物館的紅山文化玉器展廳里隔著展櫃仔細玩味每一件館藏品,每當臨離開的時候,都會略感欣慰地環視一遍滿眼的紅山玉器,然後自言自語道:“如此眾多精美絕倫的紅山玉器就當都是我的私藏,為了便於專家研究和安全起見,還是先寄放在遼博吧!”語畢,拂袖而去,尋一家酒肆,繼續沉醉在天下第一紅山玉器藏家的暢想之中……,咋聽起來,是否感覺有點兒阿Q的瘋癲味道,其實這也恰恰反映了紅山文化玉器精神收藏的幾個特點:陶冶了自己的心境,少了份惦念的辛苦,省了錢財的投入,還間接減少了盜墓行為對紅山玉器的破壞,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種“心中有玉,手中無玉”的心藏境界,對大多數藏友來說,才是符合當今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客觀狀況的現實選擇,同時,也是眾多紅山玉器超級收藏家最終的精神歸宿。

紅山文化在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後,被滄桑歲月掩埋了近五千年,當我們今天揭開它神秘面紗的時候,面對五千年前玉器文明的輝煌,發現的欣喜遠遠未及我們所感到那難以名狀的震撼,然而,也許是因為它給我們這個本已浮躁的社會帶來了太多的誘惑,尤其,當我們看到如今的收藏領域中仿贗紅山玉器泛濫,騙買猖獗,太多的功利角色在擾亂視聽、輪番炒作,世人在紅山文化面前無奈地陷入了一種敬而遠之的觀望與迷惑,著實讓我們深感與紅山先民的心境溝通竟是何等的艱難。面對如此險惡的收藏江湖,真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真心呵護紅山文化的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呈現給世人一個真實的紅山世界,從而,民間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也能夠在“祖國山河一片紅”的狂熱中不斷滌盪洗禮,正覺玉器的本源,彰顯之所以稱為文化的紅山本色。

紅山文化玉器的收藏前景

距今5500—5000年,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紅山文化玉器採用的玉料有三類:主要為岫岩玉,另有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和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其中典型的黃玉極為罕見。玉器中裝飾品的種類最多有:壁、雙聯壁、三孔器、環、勾雲形佩、玉魚、獸面佩、蟬形佩等。紅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有C型玉龍,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良渚文化玉器

距今大約5000年,是中國東南部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數量眾多,品種豐富,工藝精湛,極具特色,成為新石器時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相對於紅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獷,良渚文化玉器更為細膩、繁縟,是新石器時代玉文化發展的高峰。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閃石和陽起石為主。玉器中裝飾品有:珠、管、璜、鐲、帶鉤、鳥形佩、魚形飾、人形佩、冠狀器等。

夏、商、周時期

階級與國家初形成,殺戮與殉葬取代了原始社會的愉快,浪漫。那個時代的藝術題材中,饕餮,夔龍,夔鳳等紋飾,都以獨特剛利的線條,穩重的造型,重疊的形式體現著權貴與宗教的濃烈氣氛。

王權的熹微—夏代玉器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代文物遺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存。二里頭文化玉器:發現於1959念得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存,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與商代文化之間,具有鮮明的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傳承關系。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玉器,品種豐富。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玉材多為河南獨山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綠松石等。玉器中兵器和工具最為常見,裝飾器有:管、鐲、墜、柄形飾、錐形飾。

青銅文明的和聲—商代玉器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具創造力的時期之一,不但開創了中國的青銅文明,還製造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玉器在商朝的發展,足以和青銅器雙峰對峙,堪稱青銅文明的和聲。其中最能代表商朝玉器製作水平的是河南安陽陰虛婦好墓、四川廣漢三星堆和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風別代表了黃河流域、四川盆地和長江流域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

所使用的玉材有:河南獨山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還有綠松石、孔雀石等。同時這里有新疆和田玉最早在中原地區使用的實物證據。商代玉器品種較之夏代更為豐富,其中裝飾品最盛有:環、壁、璜、珠、玦、鐲、墜飾、串飾、箍、扳指、璇璣、人首形飾等,動物造型的飾品非常豐富。在造型與工藝上:溫室造型極為豐富,異彩紛呈。有菱格紋、弦紋、折方紋、勾雲紋、龍鱗紋等。紋飾的線型主要是雙鉤陰線紋。俏色技巧開始得到應用。商代圓雕器較少,代表的有婦好墓出土的玉人。大量為扁平器,有剪影式的藝術風格。

春秋戰國及兩漢

戰亂頻頻,新舊社會制度交替,紋飾變得寫實,造型也由靜態布局演變成了動態布局,玉石上的紋飾風格更加多樣,線條或緊張激烈,或舒緩輕松。甚至出現了高超的金銀鑲嵌工藝。這個時期的玉雕藝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兩漢經學崩潰,淡泊玄學流行,民族融合,佛教傳播,帶來了中國藝術發展史的另一個繁榮。曾經玉雕紋飾以動物形態為主要表達的方式,隨著佛教文化的興起,植物為形態的紋飾,蓮花,纏枝紋繼而廣泛流行起來。

唐代

國力強盛,外來文化進入,藝術思想的開發與自信,真實的反應到紋飾的氣韻當中。

宋代

一掃唐代的熱情與恢宏,重文抑武,安內虛外,文人之風流行,“講暢達,追平淡”。紋飾的藝術表達也以平易典雅為時尚,秀美工至,婉約洗練。

明代

中國歷史上較為強盛的時期。民意覺醒,入世實學思想空前繁榮,使得工藝美術進入了一個民族風格發展的成熟期。紋飾更加巧妙的結合形式與內容,反應社會倫理,道德,宗教,價值等觀念的吉祥夙願。

清代

清代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期,社會變革,觀念更替,使得清代的藝術褒貶不一。有一個方面是不可迴避的,由於過分追求富麗和貴族品味,逐漸形成了繁瑣堆砌的一種呈下降趨勢的藝術格調。

現代

上下五千年的紋飾一覽而過,現代玉雕的應用也在眼前。且看製造庫設計師如何玩轉各個歷史時期的紋飾。

Ⅳ 如何養茶花

山茶花的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從十月至翌年四月間都有花開放。

山茶花 學名 Camellia japonica
別名 山茶、茶花、曼陀羅樹、晚山茶、耐冬、檀、洋茶、菇春、山椿
科屬 山茶科、山茶屬山茶屬植物約220餘種,其中山茶花、雲南山茶、茶梅以及近年我國發現的金花茶,都是重要的觀賞花木。

山茶花為常綠花木,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綽約,花色鮮艷,郭沫若同志盛贊曰: "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對雲南山茶郭老也曾賦詩贊美:"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 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山茶花原產我國。野生山茶花分布於浙、贛、川的山嶽溝谷叢林下和山東省澇山及沿海島嶼。浙江省寧波、四明山間,也有成片野生的山茶花分布。浙江省南部的溫州瑞安縣大羅山化成洞寶岩南海拔380米的棵岩間,還保存著1200多年樹齡的山茶古樹。江西省黎川縣和四川省蛾媚山等地,均有1000年以上野生成林的古茶樹的天然分布。

山茶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主要在長江流域。在我國除了東北、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因 氣候嚴寒不宜種植外,幾乎遍植我國各地園林之中。但大面積的露地栽培,則以浙江、福建、四 川、湖南、江西、安徽諸省為多。 雲南山茶花為雲南的特產,源於滇西南的騰沖。它在雲南省境內有廣泛的露地栽培分布。解 放後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引種栽種,但多行溫室栽培。1824年,雲南山茶首傳歐洲。金花茶大部分原產我國廣西,越南北部僅有4種,雲南最近也有發現。

山茶是常綠闊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條黃褐色,小枝呈綠色或綠紫色至紫褐色。葉片革質,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長4一1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圓形,邊緣有鋸齒,葉片正面為深綠色,多數有光澤,背面較談,葉片光滑無毛,葉柄粗短,有柔毛或無毛。花兩性,常單生或2-3朵著生於技捎頂端或葉腋間。花梗極短或不明顯,苞萼9-1片,覆瓦狀排列,被茸毛。花單瓣,花瓣 5-7片,呈1-2輪覆瓦狀排列,花朵直徑5-6厘米,色大紅,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連生成一體而呈簡狀;雄蕊發達,多達100餘枚,花絲白色或有紅暈,基部連生成筒狀,集聚花心,花 葯金黃色;雌蕊發育正常,子房光滑無毛,3-4室,花柱單一,柱頭3-5裂,結實率高。蔭果圓形,外殼本質化,成熟茹果能自然從背縫開裂,散出種子。種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擠壓成多邊形,有平面和稜角,種皮角質堅硬,種子富含油質,子葉肥厚。

雲南山茶葉片較山茶為大,長6-14厘米,寬3-7厘米,葉緣具銳鋸齒。花比山茶更大,徑 8-16厘米,亦有達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絲狀絨毛。茹果扁球狀,表面有毛。金花茶為小喬木,高2-6米,葉薄革質,葉長圓形,緣具骨質小鋸齒或紉鋸齒,兩面光滑,有 時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達17枚,金黃色至淡黃色,具蠟質光澤,花徑3-5.5厘米; 子房多3室,無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

山茶除原種外,園藝品種很多。當今世界上山茶品種已發展到5000餘個。我國山茶的品種約300餘個,現正在整理研究中。根據雄蕊的瓣化,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 演變,萼片的瓣化,概分為3大類、12個花型:
一、單瓣類 花瓣排列1-2輪.5-7片,基部連生,多 呈筒狀,雌、雄蕊發育完全,能結實。
(一)單瓣型:特徵如上。

二、半重瓣類 花辯排列3-5輪,20片左右,多者近達50 片(包括雄蕊瓣化的花瓣)。
(一)半重瓣型:花瓣排列2-4輪,雄蕊小 瓣與維蕊大部集中於花心,雄蕊大部趨向退化,偶 能結實。如'白綿球,、'猩紅牡丹'等。
(二)五星型:花瓣排列2-3輪,花冠呈五 星形,雄蕊存,d8蕊趨向退化。如'東洋茶,等。
(三)荷花型:花瓣排列3-4輪,花冠呈荷 花型,維蕊存,雌蕊趨向退化或偶存。'十樣景'、 '虎爪白'等為代表種。
(四)松球型:花瓣排列3-5輪,呈松球狀, 雌、維茁均存在。64、松子,、'大松子'為代表種。

三、重瓣類 大部維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數在50 片以上(包括雄蕊瓣)。
(一)托桂型:花瓣排列1輪,發達的雄蕊小 瓣聚集於花心,形成3厘米左右的小球。'金盤荔 枝'、'白寶珠'等為代表種。
(二)菊花型:花瓣排列3-4輪,少數雄蕊 小瓣聚集於花心,直徑約l-2厘米,形成菊花 型之花冠。,石榴紅'、'風仙'等為代表種。
(三)芙蓉型:花瓣排列2-4輪,雄蕊較集 中地簇集於近花心的雄蕊瓣中,或分散地簇集於 若干個組合的雄蕊辯中,形成蕪蓉型花冠。'紅蕪 蓉'、'花寶珠'等為代表種。
(四)皇冠型:花瓣排列1-2輪,大量雄蕊 辯聚集其上,並有數片雄蕊大瓣居其正中,形成 皇冠形花冠,'花佛鼎'、'提籠'等為代表種。
(五)綉球型:花瓣排列輪次不明顯,花瓣與 雄蕊箔外形無明顯區別,少量雄蕊散生在雄蕊瓣 中,形成綉球型花冠。代表性品種有'大紅球'、 '七心紅'等。
(六)放射型:花辯排列6-8輪,呈放射 狀,常呈六角形。雌、雄蕊已不存在。'粉丹,、 '六角白'、'粉霞'等為代表品種。
(七)薔菇型:花辯排列8-9輪,形若干 層,雌、雄蕊已不存在。有64、桃紅'、'腮脂蓮'、 '雪塔'等20餘個品種。

名種有:英蓉型的'綠珠球'、'雪牡丹'、'皇 冠'、'花英蓉'等;放射型的'鴛鴦鳳冠'等;皇 冠型的'花佛鼎'等;薔蔽型的'花鶴翎',等;荷 花型的'粉十樣景'、'白十樣景'等;托桂型的 灑金寶珠'等;半重瓣型的'白綿球'等;菊花型 的'風仙'等;共20餘個品種。 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忌烈日,喜半明的散射光照,亦耐陰。山茶花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各品種間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如接近原始種的單瓣型品種抗寒力比一般品種強,能耐受-10℃低溫,名貴品種對 低溫的耐受力就低。

山茶花耐受的最高濕度為3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當溫度上升至10℃以上時開始發芽, 30℃以上時停止生長,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8-25℃之間;山茶花的始花溫度是2℃,適宜花朵開放 的溫度是10-20℃之間。

山茶喜空氣濕度大,忌乾燥,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在江南的梅雨和台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 免引起根部腐爛致死d在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區,都可生長良好。 山茶喜肥沃、硫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值在4.5-6.5范圍內都能生長,以5.5-6.5之 間為佳,偏鹼土壤不適於山茶花生長。山茶花1年有2次枝梢的抽生,第1次3月中旬-4月中、下旬開始萌發,至5月中、下旬停止生長,通稱春梢;第二次自7月中、下旬萌發。9月,稱夏梢;以後即進入停止生長期。春 梢生長量大,夏梢生長量小。在正常條件下,單花開花期為7一15天左右,同一重瓣品種的花朵,如在晚秋與初冬開放,單花壽命可長約1個月之久。

雲南山茶耐陰,喜半團半陽的環境。抗寒力差,喜溫暖氣侯,最適宜的溫度為18-24℃,對溫度反應較敏感,在5-6℃時,即可能受凍害。喜空氣濕度大和微風。宜在含腐殖質多而疏鬆的酸性土境中栽種。 金花茶為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性耐澇,適生於山谷、溝邊的次生常綠闊葉林中,偏 陰性。生長適宜溫度為23-30℃,冬季短期2-4℃亦可忍耐,但低溫期不能過久。

為了培育砧木或新品種,可採用山茶花種子 播種。lO月上、中旬,將來收的果實放置室內通 風處陰干,待蔭果開裂取出種子後,需即播種,以 免失去發芽力。

若秋季不能馬上播種,需行濕砂 拌種貯藏至翌年早春2月間播種。一般秋播比春 播發芽串高。 雲南山茶於百年來多用高技靠接法繁殖,砧 木多用雲南山茶花的優良砧木'白洋',靠接時,選用2-3年生的'白洋'茶預先植 於瓦罐中,在擬接的茶花母樹附近,豎立竹製的 長柄漏斗狀架子,將砧木耀置於其間,便於靠接。 接穩選l一2年生健壯枝條,直徑與砧木近似。靠 接時期以5-6月為宜,接後100-120天,兩面 形成層癒合,將接穩從介面下部剪斷,並將砧木 介面上方的枝葉茁去,即成一株獨立的茶花苗了。 金花茶除用播種、扦插、嫁接及高空壓條等 常規方法繁殖外,目前對種子的胚和於葉、莖尖、 腋芽等離體組織培養已獲成功。

一、扦插 扦插繁殖的山茶花苗,第3年即可開花。華東地區的扦插適期是梅雨季節,即6月中、下旬。第2 次扦插在8月下旬、9月初進行。這兩個時期扦插,氣溫均在30℃左右,加上蔽蔭設施,氣溫可控制 在25℃左右,為保濕、防蔫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插撼應選取樹冠外部組織充實、葉片完整、葉 芽飽滿和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熟枝。 插穗長度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4-10厘米,先端留2個葉片,剪取時基部要帶睡。插概要隨剪隨插,扦插 密度視品種葉片大小而定,一般行距10-14厘米,株距3-4厘米,要求葉片相互交接不重疊,插穗入土3厘米左右。淺插生根快,深插發根慢。插後要及時用精細噴壺噴透水。 從扦插至癒合生根,一般需要1個月左右。成活的關鍵是扦插前期要有效地保持足夠的濕度, 在蔽蔭棚的東、西、南三面掛簾子擋風,棚上蓋2層簾子,以減少熱氣流的影響,切忌陽光直射。 注意葉面噴水,做到勤噴b少噴,保持葉面經常覆蓋一層癟簿的水膜。在簾子上行間接噴水,是 降低床內溫度提高濕度的有效辦法。待新根產生,要逐步增加陽光,10月份開始只蓋1層簾子,使 茶苗充分接受陽光,加速木質化。11月份拆除蔭棚,改裝暖棚越冬。

二、嫁接
(一)芽苗砧嫁接:本法可充分利用繁殖材 料,且生長亦較迅速。常選用單96山茶花和油茶 作砧木,前者親和力強,後者則存在後期不親和 現象。 種子播於砂床後約經2個月生長,幼苗高達 4-5厘米,即可挖取用劈接法進行嫁接。 選擇生長良好的半木質化枝條,從下至上l 芽l葉,一個一個地削取。充分利用節間的長度, 格接穗削成正楔形,放入濕毛巾中。在挖取砧木 芽苗時,去凈砂輪,注意保溫,然後在芽苗於葉 上方1一1.5厘米處剪斷,並剪去根尖部分,使其 總長為6-7厘米,再傾子葉合縫線將莖縱劈一 刀,深度與接穗所削的斜面一致,將削好的接穗 及時插入砧本劈口之中,對准一邊形成層,用紙 膠或塑料薄膜帶扎緊。 然後將接好的苗子,以8x 2厘米的行株距 種植於苗床中。苗床用土以肥沃、硫松的砂質壤 土為宜。種植後的苗床要搭塑料棚保溫,上蓋雙 層簾子。一般10一15天開始癒合,20。25天左右 可在夜'間揭開薄膜,使其通氣、受露。其後逐步 加強通風,適當增加光照,至新芽萌動以後,全 部揭去薄膜。只要管理精細,當年就可長出3- 4片新葉。

(二)半熟枝嫁接:利用租種山茶或油茶成 年苗作大本砧木,進行換頭腹接。藉助於砧木強 大生長勢,促使接穗迅速生長,l一2年內即可 培育成名種山茶的大型植株。
1.選好砧木:選擇植株健康,芽眼飽滿而無 病蟲害的植株作砧木。夏接砧木,在2月底以前 進行修整,秋接砧本,在6月上、中旬結合扦插 進行修整,剪除病弱枝、下垂技、交叉技和過密 枝。
2.適時嫁接:嫁接適宜溫度為25-30℃。浙 江地區5月下旬一6月上中旬,8月下旬。9月 下旬為嫁接適期,此時皮易拉開,嫁接後介面愈 合快,成活率高,管理也比較容易。
3.嫁接方法和注意問題
(1)對直徑1厘米以上的枝條,均採用拉皮 接,即在砧木的適當部位,上、左、右刻一刀,深 達木質部,將皮拉下,其長度與接穗的削麵要一 致,然後將削好的接稿貼在砧木被拉皮的內側上, 格皮拉上包住接穗,然後用塑料帶縛住,露出芽 頭,再套上塑料袋,以增加濕度,促進癒合,1月 後解除包紮,並進行松綁,待接穗的出新梢,逐 步木質化後,可全部解除綁扎。若砧木粗度與接 穗相似,則以採用腹接法為妥。
(2)斷砧木分3次進行,第1次是在綁扎時 斷梢頂,以削弱砧木的頂端優勢,促進癒合;第 2次在接穗的第1次新梢充分木質化後,截斷砧 木上部l/3枝條,保留部分枝葉,以利光合作用 和根系吸收功能的發探;第3次是在接穗第2次 新梢充分本質化後,在與介面同高處向下鋸一約 45。的斜口,斷掉砧木。分次斷砧對接穩可起到 蔽萌保濕的作用。
(3)在高溫季節進行嫁接,成功與否主要取 決於對高溫的控制。必須搭蔭棚,蓋雙層簾子,使 棚內基本上不見直射陽光,中午前後要噴水降溫, 使局部小氣候溫度控制在大氣溫度以下。日平均 溫度宜低於30℃,最高不超過35℃。
(4)砧木上萌發的芽頭要及時抹去。

山茶花的栽培,有地栽和盆栽兩種方。
一、地栽山茶花:分園林栽培與圃地栽培。 首先要選好適宜的種植地,以切合其生態要求。如 作園林綠化栽培,要有蔽蔭樹作伴,圍地栽培要 成行種好遮蔭樹。對於不理想的土壤要作適當的 改良。 種植時間,在溫暖地區一般秋植較春植為好。 施肥要著重掌握好三個關鍵時期,即是:2- 3月間施追肥,以促進春梢生長和起花後補肥的 作用;6月間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技生長,提高 抗旱力;10-11月施基肥,使新根慢慢吸收肥分, 提高校抹抗寒力,為明年春捎生長打下良好的基 礎。 中耕除草、清潔園地是防治病蟲害,增強樹 勢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滅越冬害蟲。全年 需進行中耕除草5-6次。但夏季高溫季節應停 止中餅,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山茶花的主要蟲害有:茶毛蟲、茶紉蛾、茶 二叉蚜等。主要病害有:茶輪斑病、山茶藻斑病 及山茶炭疽病等。 防治方法是:清除枯枝落葉,消滅侵染源。加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以增強植株 抗病力。葯物防治。點燈誘殺。

修剪、摘蕾和採花:不宜強度修剪,只要刪 去病蟲技、過密技和弱技即可。但對新移植的大、 中苗,為了保持水分蒸發和吸收的平衡,可適當 副剪部分枝條。山茶是多花樹種,特別在長勢衰 弱的植株上,一枝上能著蕾多達lO個以上,消耗 養分極大,故須及時疏蕾,保持每枝l一2個花 蕾為宜。

二、盆栽山茶花:
其管理關鍵是:
1.盆子大小與盆苗比例要恰當。所用盆土最 好在園土中加入l/2-l/3的切Igf松針,經1年 腐爛後施用,效果良好。

2.上盆時間為冬季11月或早春2-3月,近 萌芽期停止上盆,高溫季節切忌上盆。

3.苗新上盆時,水要澆足,以盆底透水為 度。平時澆水要適量。
(1)澆水量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清明前 後植株進入生長萌發期,水量應逐漸增多,新稍 停止生長後(約5月下旬)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 進花芽分化。6月是梅雨季節,應防積水,發現 有積水跡象,要及時傾斜盆面,任其流走,否則 易弓[起新根腐爛,導致整個植株"青枯"而死。夏 季高溫季節葉面蒸發量大,對葉質薄的品種,或 生長衰弱的植株,必要時還需葉面噴水。噴水宜 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中午噴水。江南一帶秋 初,經常出現"秋者虎"。此時澆水防旱,仍是刻 不容緩的事。冬季植株逐漸步入休眠期,澆水的 次數宜相應減少。
(2)水溫要與土溫相近:切忌在高溫烈日下 澆冷水,以免引起根部生理性的不適應,而產生 生理性的落葉現象。
(3)根據天氣情況和植物的反應來澆水:氣 溫高或大風天,葉面蒸發量加速,應多澆水或噴 水。空氣濕度大,就要減少澆水量。如通乾旱脫 水,枝葉萎蔫,要立即將植株置於陰處,澆透水, 同時進行葉面噴水。噴水時,為不使多餘水分潛 入盆內,可格塑料薄膜縛在主幹上,並延至盆外。 如此可保持土壤適當的水分,待莖葉恢復或重長 新芽,老葉調落時,再轉入經常性管理。
(4)根據不同品種的習性澆水:一般茶花大 葉大花種和生長迅速的品種需水量大,應多澆水。 名貴品種如:'十樣景'、'鴛鳳冠'、'灑金寶珠'、 '風仙'、'綠珠球'等水分蒸發量少,澆水過多會 引起范葉、落蕾。

4.蔽蔭與防寒: 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過冷 過熱都不利其生長發育。一般不必作溫室栽培。春 天與梅雨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否則枝條生長紉 渴,易引起黑斑病和階殼蟲為害,枝幹上也易發 生苔葯,導致植株衰老和死亡。 夏、秋高溫季節要及時進行蔽蔭降溫。冬季 騾然降溫或低溫的時間過長,會引起盆土結冰,植 株凍死,必須及時採取防凍措施。盆苗在室內越 冬的,以保持3-4℃為宜,若溫度超過16℃,就 會促使提前發芽,嚴重時還會引起落葉、落蕾。 盆栽茶花的施肥、修剪以及病蟲害防治等,與 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雲南山茶宜選擇土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 略有蔭蔽之處種植,幼苗為便於管理,宜盆栽。夏 季其生長環境宜涼爽,冬季行溫室栽培。雲南山 茶生長緩慢,發技較難,不宜重剪。 金花茶在苗期多行盆栽,4年後可以下地定植。系偏陰性樹種,宜種在高大的蔭木之下。在 高溫、高濕情況下,最易感染炭疽病,應及時防治。

山茶花育種方向與途徑:
一、選育花色新奇的新品種:如具有明顯的 增色、金黃色或在不同的底色。亡具有黃色彩紋及 麓色等。

二、山茶花綽約多姿,但無香味,實是美中 不足;要利用山茶屬中具有香味的原種,如:長瓣短柱茶、毛花連蕊茶、油茶、茶、尖連蕊茶 琉球連蕊茶5等,以這些原種與山茶進 行種間雜交或種與品種間雜交,篩選出具有芳香 的新種與新品種。

三、山茶開花的花期大多數集中在春天,秋 天開花的品種較少,應多培育秋天開花的優良品 種。

四、加強耐寒品種的選育。山茶原產南方,目 前園藝品種的露地栽培極大部分限於長江流域以 南地區,故培育耐寒的種與品種向北國推進,應 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如英國把從我國引去的怒紅山荼與山茶花,不久育成著名的品種群williams,這些雜種很耐寒, 在英國這樣冬季嚴寒的地區也能生長和開花。在 我國進行山茶花抗寒育種時,原產嘮山及其附近 海島上的半野生類型耐冬以及油茶、茶等,都是 有希望的雜交親本。

五、山茶花的樹冠形狀各異,但適於書房擺 設的冠形不多。如何選育枝條纖細柔軟下垂,技 上節節開花,自成一種園藝風格的矮性株形,亦 是值得研究的。

六、山茶花自然雜交的授粉率大大高於人工 雜交的授粉率,因此要重視在自然條件下雜交的 種子,從實生苗中選育,必將有奇種出現。 雲南山茶花大而美,但無芳香,花色以紅為 主,比較單調。缺黃、藍各色。與山茶相比抗寒 力差。這些缺點也正是育種工作者應主攻的方向。 通過種間雜交,可望育成令人滿意的新品種。事 實證明,利用實生苗選種,是獲得優良新品種的 捷徑,雲南植物研究所這樣做了,成績斐然可觀。 金花茶花朵金黃,是觀賞山茶中所缺少的顏 色。因此,金花茶是培育黃色山茶最理想的種質 資源。利用金花茶作親本,與山茶花、雲南山茶 及茶梅等雜交,均可獲得一定的結實率;其育種 的方向有二:一為培育黃色、大花重瓣山茶;一 為培育繁花,或賂帶香氣的連蕊茶型(滿天星型) 山茶。

山茶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經濟價值, 在園林綠化和家庭栽培上應用十分廣泛。 1955年杭州市植物園開辟了一個50餘畝的木 蘭山茶園,種植山茶花50餘個種與品種。昆明植 物園,雲南山茶園也是個饒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景 點。

山茶花是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具有花色美, 花期長,葉片亮綠,樹冠多姿,以及在高大樹冠 下能良好生長的習性,因此常被廣泛利用於公園 綠地、自然風景區和名勝古跡。在庭園之中,可 小片群植或與其他樹種搭配組合,也可作主景欣 賞。 山茶花亦是盆栽的佳品,某些矮生的灌木型 品種,常被作為盆栽應用,自南至北十分普遍。長 江以北冬季則要置室內防凍或置溫室培養。

山茶花對有害氣體一一二氧化硫有很強的抗 性,對硫化氫、氯氣、氟化氫和鉻酸煙霧也有明 顯的抗性,適用於有有害氣體污染的工廠區綠化, 可起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

山茶花冬季開花,花期又較長,是很好的切 花材料。山茶花的花、根均可入葯。多種山茶種 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食用油。騰沖紅花油茶更 是滋補性油料。 雲南山茶樹體高大,健壯優美,蔭濃葉翠,花 朵碩大,花期特長,可孤植於草坪、庭前;或對 植於道路兩旁、廣場入口處。可盆栽觀賞,亦可 供切花之用,花尚可入葯。果實可榨油。木材可 供雕刻。 金花茶繁花滿樹,燦若黃金,是冬季難得的 觀花樹種,宜叢植或片植,亦可盆栽觀賞,並可 作切花用。其葉可代茶飲,輔助治療高血壓;花 可治便血;種子榨油可供食用或工業用;木材可 雕刻;花之浸提液黃色,可作食用染料。

Ⅳ 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哪些異同之處

紅山文化 是我國研究新石器時代的一處重要的遺址,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那麼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哪些異同之處呢?

新石器時代文化中一重要玉器代表是黑龍江流域,分布在遼寧、內蒙古地區的紅山文化。紅山文化目前發現的玉器,類型很多,反映了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特別是巫靈崇拜的聯系。具有很高的科學歷史價值。

紅山文化的玉器的玉材多為鈾岩玉(蛇紋石)硬度4-6,呈游資光澤,有黃綠色或淡黃色。少量的墨玉、青玉、玉髓、瑪瑙和煤玉。

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有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著名的良渚文化。前三個文化出土玉器數量不多,主要是頭飾和佩飾璜、珠、環等及玉斧、玉錛等小型玉工具。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約5000-4300年。發現玉器的重要地點有江蘇錢山漾、吳縣草鞋山、張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蘇武進寺墩、浙江餘姚反山、瑤山等。良渚文化玉器數量很多,解放前即已流傳於世,被誤為戰國時代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以玉符、鐲、佩、珠、管、裝飾品數量最多。

玉器的對比:
1、材料:紅山文化的玉材料主要是遼寧岫岩的岫玉,良渚文化的玉材料主要是軟玉(可能采至於太湖附近的宜溧山、天目山和寧鎮山一帶,可能有些是從新疆和田運輸過來的)。

2、種類:
(1)紅山文化的生產工具類:斧、刀;裝飾類:壁、雙聯壁、環、方緣圓孔佩、箍、鐲、勾雲型佩、龜殼飾、玉鱉、玉魚、雙龍首璜、獸面佩、馬蹄形箍、豬首形佩,丫形佩、雙豬首三孔器、蟬形佩、長齒獸面形佩等;禮器有玉龍、玉豬龍。相對於興隆窪文化來說增加了禮器等方面,手工藝和農業出現分工。

(2)良渚文化生產工具有斧、鏟、鑿、杵、紡輪等;裝飾上有珠、管、璜鐲、帶鉤、錐形飾、鳥形佩、魚形飾、蛙形飾、鱉形飾、蟬形飾、獸面紋環(蚩尤環)、人形佩、串飾等;禮器有鉞、壁、琮、冠飾、項飾等。

3、器物造型:
(1)紅山文化以幾何型與動物型為主題,幾何型分為圓曲型和直方型,動物型如上所述。

(2)良渚文化的幾何型分為圓曲型、直方型、圓方符合型。人物動物型器物如上所述。

4、工藝方面:
(1)紅山文化分為片雕、鏤雕、圓雕三種。鏤雕主要指勾雲型佩中間的鏤空部分。圓雕如馬蹄形箍、玉豬龍等。器表琢磨光潔、工藝規整。勾雲型佩的製作特點是隨器型磨出溝槽,溝槽較寬,槽底是凹弧形屬紅山文化獨有的。在刻線工藝上分陰刻和陽刻線。

陽刻線如鴞型佩的翅膀羽紋。陰刻線又分兩種:一種是寬陰線,線型寬短粗狂有力,見於鱉形佩;一種是窄陰刻線,線行均細圓圓曲,見於玉豬龍的唇紋。玉豬龍的眼睛為細陰刻線琢成,線紋勻細,造型規正。

(2)關於良渚文化的剖玉方法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鏇切法」(即用砣具經過圓周運動切開),另一種認為是「線切法」。兩種方法都同時用得有。良渚文化的紋飾刻線多為細陰刻線,其特點為公正,勻細、緻密、樣式統一。

其鑽孔方法上,裝飾品主要用錐鑽法,分為單面鑽和雙面對鑽兩種方法,孔徑較小。對於較大的禮器如壁、琮則用管鑽法,其孔的特點是孔壁平直光滑,孔壁中間一般留有鑽孔「台痕」。

Ⅵ 博物館之城之四 國博拾珠-來國博不看這18件就等於沒去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家都簡稱它為「國博」,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隔著天安門廣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對稱。

對於一個建築面積近20萬平米,參觀面積近7萬平米的世界單體最大的博物館,48個展廳,3個常設展廳,不少於8個專題展廳,多個國內外的臨時巡展,除了100多萬件藏品的,還有機會看到國外博物館的藏品,所以想要一次就能看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位於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和北廳的「復興之路」是以1840年為分界,分開展示中國的 歷史 各個時代的絕大多數的文物藏品。其他展區的專題展廳是按照領域不同劃分來特別展出的。即使是走馬觀花也不能錯過以下18件「國家寶藏」,否則就等於沒有來!

一,人面魚紋彩陶盆,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在新石器時代,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由人魚合體而成,人頭裝束奇特,像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二,陶鷹鼎,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1958年陝西省華縣太平庄出土。

鷹陶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陶鷹鼎的整體造型為一隻蹲著的老鷹。鷹的前胸為鼎腹,飽滿粗壯,器口開在鷹的背部。鷹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喙部呈有力的勾狀。敦實有力的兩足與寬扁下垂的鷹尾,構成陶鼎的三個支點,穩定地撐柱於地。兩翼微微撐起,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配上鷹頭部的大眼、利喙,使這只鷹顯得威風凜凜,桀驁雄猛的氣勢。

仰韶文化多為彩陶的生活用品,陶鷹鼎是唯一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並曾經在1993年時的洛桑申奧展覽會上,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

三,玉豬龍,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玉豬龍由一整塊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身體呈C字形。它的鼻子前伸,並向上翹起,嘴緊閉,有2個並排的鼻孔,雙眼突起,眼尾細長上翹,頭上刻著方格網狀紋。龍頭之上是21厘米的長鬃。似有豬首特徵,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如果從龍身上的空穿過一根線吊起來的話,龍嘴與龍尾正好在一條水平線上,也就是說,這個空正好開在了玉豬龍的平衡點上。

四,後母戊青銅方鼎,距今3000年的商晚期青銅器,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殷墟遺址出土。

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的造型方正,鼎身四壁和足部都裝飾有饕餮紋,鼎耳裝飾有魚紋和虎食人紋。鼎腹之中刻有「後母戊」三字。是目前發現的最重的中國古代青銅器。

有意思的是,這個國之重器卻是「一隻耳」。原來在發現這個方鼎的時候,中國正處在抗日戰爭之中,當時被發現者鋸掉了兩個鼎耳。新中國成立之後,卻只找到其中的一隻。1959年,博物館決定聘請山東博物館修復青銅器的大師潘承琳,根據殘存的鼎耳仿造了一個「假耳朵」。也就有了現在的被復原的方鼎。

五,四羊銅尊,距今3000年的商晚期青銅器,1938年湖南省寧鄉市出土。

銅尊的上口最大徑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銅尊是祭祀用品。整個器物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採用了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裝飾手法。將四羊與器身巧妙地結合為一體,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銅尊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四角各塑一隻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尊四面正中即兩只羊的中間,各一隻雙角龍首探出。

銅尊出土於時正處在抗日時期,在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銅鼎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十幾年無人問津。1952年,新中國文化部派人找到了這個破碎的寶貝。2年後,經過文物修復大師張欣如的4個月的努力,終於成功修復了。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六,利簋,距今2700年的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

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上圓上方,腹部和方座的紋飾以饕餮紋為主,四周裝飾有夔龍紋、蟬紋和雲雷紋。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七,琅琊刻石,距今2200年的秦朝晚期,原立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琅琊台。

琅琊刻石是秦代的一處摩崖石刻,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刻於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刻有497字,前289字記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功績,後208字記錄李斯、王綰等隨從大臣的名字及議立碑刻的事跡,所以又稱「始皇頌詩」;後半部分刻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刻有79字,記錄了李斯隨同秦二世出巡時上書請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詔書的情況。所以又稱「二世詔書」(一個是現世自嗨,一個是後世拍馬屁的)。

傳為李斯所書,屬小篆書法作品,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會稽刻石》合稱「秦四山刻石」。

有記載北宋時期,前半部分就已經消失了。清朝時期後半段的刻石也開裂,最後碎落一地。後來輾轉各地,最後在1959年移置到國博的前身「中國 歷史 博物館」直至今日。

殘石高132.2厘米,寬65.8-71.3厘米,厚36.2厘米,存13行87字。

史記中記載的秦始皇巡遊留下的刻石絕大多數都已消失,只剩2處,琅琊刻石是字數最多的一塊了。

八,金縷玉衣,距今2000年的西漢,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

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餘之物,

金縷玉衣是漢代特有的、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由於其價值連城,使得許多漢王帝陵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 歷史 上消失了。

九、青瓷蓮花尊,距今1400年前的北朝北齊,1948年河北景縣封氏墓群出土。

同時一共出土了四件青瓷蓮花尊,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和河北博物館。

青瓷是我國著名傳統瓷器的一種。蓮花尊器型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從留存至今的十餘件器物來看,均是器形高大。這尊蓮花尊高59.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20.2厘米。長頸直口,外沿飾一對橋形耳,溜肩,頸、肩部有六個雙系環耳。貼塑六團花,六獸面紋,器身以多層仰、俯蓮瓣堆雕。器蓋雕飾蓮瓣紋。

浮雕蓮瓣是蓮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徵,俯視時向外伸展的層層蓮瓣宛如盛開的蓮花,其形狀如曼荼羅壇,且與印度珊奇佛塔的造型十分相似。

青瓷蓮花尊大多出自墓中,應是帶有宗教意義的隨葬品,很可能用於安放靈魂,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受輪回之苦,可以認為蓮花尊是佛教和中國靈魂觀念結合的產物。

十,安濟橋石欄板,距今1400餘年的隋代,1953年河北省趙縣出土。

安濟橋又名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梁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在中國造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全世界後代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欄板長方形,兩面雕龍。正面雙龍周身鱗甲,身體相向似鑽透欄板,頭相背,前爪互推。背面雙龍相對而馳,身體交纏,後肢撐地。

該欄板是修復安濟橋時從淤泥中清理出來的。當時一共挖出大小橋石1200餘塊,但拼接較為完整、有雕刻和銘記的石塊不多。其中,各式雕龍欄板7塊,本欄板是其中之一。

十一,彩繪浮雕武士石刻,距今1100年前的五代後唐同光元年,1994年河北曲陽王處直墓出土.。

這件彩繪武士像,高113.5厘米、寬58厘米、厚11.7厘米,是鎮墓石刻。採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在一塊長方形漢白玉上,身著鎧甲,手持寶劍,頭頂鳳翅盔,腳踏似牛怪獸,頭頂含珠鳳鳥,雙手扶劍,劍尖直指怪獸口中的荷花,該形象取材於佛教中的護法天王。其藝術風格上承唐代之遺韻,為研究古代繪畫、雕刻藝術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材料。

此石刻的墓主人王處直,生前官拜唐代、後梁的義武節度使,節制易、定、祁三州,為河北地區的重要藩鎮將領。其養子王都發動兵變,把王處直軟禁,最終憂憤而死。王都為了挽回名聲,遂為養父修築了一座豪華大墓。此石刻原本是鑲嵌在墓門後的甬道一側。1994年5月,王處直墓被盜。2000年,這件被盜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出現在美國紐約的中國文物拍賣會上。經中國政府多方交涉,2001年5月23日,美國海關總署在紐約世貿中心將其歸還中國。

十二,木雕觀音菩薩坐像,距今1000年的宋代晚期,2005年從海外收藏家收購回國的。

坐像高兩米,保存完整。菩薩頭戴高花冠,面目清秀,柳葉彎眉,雙目微睜,嘴唇稍抿,大耳垂,兩頰豐滿,略帶笑容。神態端莊安詳,好似進入了無我的境界。

坐像的回歸,不僅成為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同時彌補了國內宋代木雕的空白,在具有很高的 歷史 價值的同時,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十三,雙鳳麒麟紋石刻,距今700年前的元朝,1966年北京市樺皮廠西部明代城牆牆基出土。

該石雕長105厘米,寬120厘米,厚13厘米,畫面主體使用了四連弧的開光裝飾形式,中以纏枝紋襯托雙鳳戲珠圖案。雙鳳頭如錦雞、嘴如鸚鵡、身如鴛鴦、翅如大鵬等體征都一致,但有兩處不同:一處是下方的鳳頭上有像靈芝一樣的冠和縷束狀的頸羽,而另一隻沒有,第二處是下方的鳳有五條浪草紋尾羽,而上方的鳳是卷草紋尾羽,這應該是雄性和雌性的區別。開光之下是兩只追逐嬉鬧的麒麟,背景是海濤紋。石雕兩側以纏枝紋為裝飾。

此石刻布局美觀大氣,手法純熟自然,是元代石刻藝術中的精品,應該是皇宮或皇家園林中的丹陛石。

十四,孝端皇後鳳冠,距今400年的明朝萬曆年間,1957年北京市昌平縣定陵出土。

鳳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徑23.7厘米,重2320克。鳳冠用漆竹紮成帽胎,以絲帛為面料,前部飾有9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8隻點翠金鳳,後部也有一金鳳,共9龍9鳳。後側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此冠共嵌未經加工的天然紅寶石100餘粒,珍珠5000餘顆。

鳳冠上除了五顏六色的珠寶外,尤其吸引人的還有就是點翠的部分。點翠是中國傳統的首飾製作工藝,就是用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再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被取過羽的翠鳥往往很快死亡。

這項殘忍的工藝,在1933年隨著點翠所用的翠鳥羽毛的絕市,中國最後的一家點翠工廠終於關閉,點翠也由燒藍工藝所取代。

十五,「皇帝之寶」玉印,距今350年前的清朝初。

這方玉印通高16.1厘米、邊長16.1匣米、鈕高9.8厘米。印文為陽刻滿、漢文「皇帝之寶」,印鈕為盤龍狀。清朝皇帝的印章稱為「御寶」,當初放置在故宮的交泰殿,有專門的機構尚寶司來管理。

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共有29方御寶,比明朝多出5方,這方印是當時清政府使用最頻繁的一塊了。清朝乾隆年間,對於御寶重新考證排次,規定了25方御寶,規范了各寶的使用范圍。

這方「皇帝之寶」主要是用於皇帝發布詔令文書,所以是25方里使用最頻繁的一方了。

十六,圓明園鼠首兔首,距今260年前的清朝初期。原屬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大水法銅像。

圓明園獸首銅像是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修建圓明園古跡海晏堂時,由歐洲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設計監修,清宮廷匠師製作。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

2013年6月28日,經過之前的「拍賣事件」,在漂泊百年後,圓明園鼠首兔首最終由法國皮諾家族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十七,太平天國玉璽,距今160年前的清晚期。

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緻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

該璽在天京陷落後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於軍機處,解放後歸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十八,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側外立面,1959年建成。20世紀50年代的十大建築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是由成立於1920年的「國立 歷史 博物館」和1950年的「中央革命博物館」組成的。1959年,作為建國十周年,即20世紀50年代的十大建築之一的兩館新址在現在的位置建成竣工。1961年,已經更名為「中國 歷史 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中間分分合合,最終在2003年2月28日,兩館合並,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成立。2011年3月,經過4年多的改擴建,國博再次對外開放。

這次改擴建保留了原博物館的西、北和南的外立面。尤其是西側的柱廊式大門的主入口,門廊位於22級花崗岩的石階之上,24根高32.7米、寬1.5米、下部為花崗岩的須彌座的方形石柱組成的門廊,門廊兩端各襯以一個高39.88米的大門墩。門廊頂部的檐口貼有黃色鑲嵌綠花紋的琉璃磚,頂部中央的一組紅色旗徽尤為突出。其整體色調和風格與隔著天安門廣場的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保留了天安門廣場的整體面貌和天際線,使天安門廣場的整體形象保持均衡一致。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西側的主出入口,已經有60多年的 歷史 ,本身就是一座文物,它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目睹許許多多發生的事跡,雖然現在並不使用,但是如果您還有時間,一定要繞過去看看。

目前,國博把咖啡廳挪到了北廳,靠北面玻璃窗處。喝著帶有國博特色的咖啡,透過穿梭的車流望著遠處天安門的紅牆金瓦,身處中華文化的長河之中,我想你再也找不出這樣的地方了吧!

Ⅶ 紅山珠是什麼植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

Ⅷ 遼金瑪瑙珠子特點 遼金瑪瑙珠子特點是什麼

1、遼金瑪瑙,也稱遼瑪瑙,遼金時代使用的寶石品種,比西周瑪瑙渾然厚重些,顏色也多為酒紅瑰紅肝紅等,紅瑪瑙部分介於西周和深色雲南內蒙甘肅松花江流域紅瑪瑙,有的透如西周瑪瑙,有的凝重如雲南等練到紅瑪瑙,並且還有大師的是經典纏絲紋縞帶紋瑪瑙。

2、遼代政權,存在於公元907年~1125年間,這個政權所轄區域有過自己鮮明特色的文化傳承,部分至今延用。部分已經為其它,如滿漢政權國民所延用。

3、新中國以來,已經有大量的文物遺存漸漸面世。

4、其中,遼代瑪瑙珠子飾品等尤其具藝術時代特徵和代表性。

5、遼瑪瑙,有認為區別於黑龍江省的嫩江地區的紅瑪瑙,也有認為屬於礦脈失傳的古夫余國赤玉(紅瑪瑙,古代史籍有記述),這種瑪瑙同在松花江流域甚至最大可能就是夫余國赤玉。

6、近年,依據同文化區域年代更早的同類瑪瑙出土實物比對,這類瑪瑙的應用實際上接近紅山文化,距今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

7、更多出土實物,年代等同中原的商代同吉代延及漢代的瑪瑙文物,此後由於漸漸失記,不好憑空推斷。

8、遼瑪瑙的產地為東北地區的最多三個礦脈,同最多的古代礦石類形成人文文化訴遺存一樣,基本都是中國境內礦產,所謂引入,都是現代文史無知者的「快餐」理念的不是東就是西的推斷,請大家千萬不要被誤導,這也絕對是文明傳承的要害通病。

熱點內容
盆景夜晚澆水 發布:2025-07-05 06:45:28 瀏覽:659
女生頭像旁邊一朵花黑色頭像 發布:2025-07-05 06:33:52 瀏覽:730
一朵玫瑰花吳勝根 發布:2025-07-05 06:29:30 瀏覽:219
七夕為愛放價 發布:2025-07-05 06:29:00 瀏覽:16
三八節蘭花 發布:2025-07-05 06:28:55 瀏覽:883
山東省梅花鹿 發布:2025-07-05 06:21:57 瀏覽:113
青州花卉電商 發布:2025-07-05 06:16:31 瀏覽:929
百合膏的做法大全 發布:2025-07-05 06:13:41 瀏覽:103
懷集縣盆景 發布:2025-07-05 06:08:06 瀏覽:153
浪花一朵朵23集簡介 發布:2025-07-05 06:08:03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