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河南假山盆景

河南假山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8-26 14:30:12

❶ 連翹有哪些觀賞價值

連翹的觀賞價值:早春開花,滿枝金黃,可植於宅旁、草坪地、角隅、岩石旁或假山下,也可作綠籬。也可製作樁頭盆景。此外,其果殼具有清熱、散風、解表之功效。種子可提煉油料,製造化妝品和生漆。

❷ 河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鄭州近郊一日游景點(部分,內部轉載):1、鄭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鄭州東北郊,佔地面積3500畝。這里有連綿起伏的沙丘,鬱郁蔥蔥的林木,波光漣漪的水塘,芳草萋萋,野花遍地。環境幽靜,樹木參天。火車站乘39路、21路公交車到森林公園門口,然後向東(里)走,到大眾生態園(門票10元),園內有經營燒烤,環境好,價格偏貴。烤爐押金50元,租金10元(含爐、碳、調料等),如果補加碳,另收費(5元/次)。銷售食品:魚、土豆、平菇和袋裝羊肉串等,食品另外收費(也可以自帶)。出了大眾生態園向北約1.5公里,還有個燒烤園(無門票),燒烤爐免費,只收碳錢,按公斤了,鹽什麼的5快錢就夠了, 還可以釣魚。*森林公園里*成片的森林、草地、魚塘,空氣清新,魚塘邊、草地上都是自助燒烤的好地方。(自帶爐具、注意防火) 2、金鷺鴕鳥游樂園(門票20元)。從紫荊山(黃金周期間)或商品大世界(日常7:30,9:30,11:30)乘51路;或從火車站銀基商貿城乘307路公交車直達,這里有專門的抓魚燒烤區,魚10元/條(魚不大)。 3、黃庄黃河大堤(當然無門票)。火車站或紫荊山乘305到終點站黃庄,向北上黃河大堤,左轉1公里即到(下車後約走30分鍾),在黃河大堤上燒烤,黃河邊有漁家賣鮮魚,20元/斤,環境清靜、秀美、遊人少,此處正在建黃河二橋,車難行,駕車勿去。 4、尖崗水庫(門票3元)。在醫學院乘301路直達,在水庫邊上燒烤,還可以玩腳踏船。 5、常庄水庫(門票不祥)。位於鄭州西南郊須水鎮常庄村,距西環道2公里,水庫周長8公里,環境清靜、別有情趣。在二七廣場或醫學院乘302到,水邊燒烤,別有情趣。 6、洞林湖(原泗河水庫。無門票,釣魚3元/天),位於鄭州市西南15公里,因始建於漢唐的洞林寺而得名,湖的面積很大,湖水清清,波光粼粼,寺內古塔高聳,碑碣林立,建築富麗堂皇,氣勢雄偉。古剎雖然破敗,卻依然透出世外桃園的清凈。河醫坐301路,40分鍾一班,車票2元,終點站即到,最晚返乘車18:10。遊人不多,有腳踏船、汽艇,邊釣邊烤,更有樂趣。 7、西流湖(門票不祥)。在醫學院乘31路、76路或在火車站、綠城廣場乘68路直達,是老牌的旅遊區,燒烤也不錯。 8、花園口黃河游覽區(門票10元)。在二七廣場或紫荊山乘310路到終點站到花園口生態旅遊區,上大堤向西、向東(有小的濱河公園)都是燒烤的好地方。 9、邙山黃河游覽區(門票25元)。在二七廣場、大石橋乘16路公交車即到,是老牌的旅遊區,在河灘上燒烤也不錯 10、思念果嶺山水(原黃河大觀,無門票),位於鄭州黃河南岸3公里,佔地7600畝,以丘陵、溝壑、河流、湖泊、濕地等地質地貌構成。有專門的燒烤場地,節日有經營燒烤,日常可自帶爐具自助燒烤。吃燒烤,還能游覽風景呦。 11、梅山(門票5元)。在醫學院乘318路公交車直達,下車即是山腳,山不高,遊人少,是個燒烤得好地方。 12、黃河鯉魚場(無門票)在紫荊山乘308直達,鮮黃河鯉魚,烤起來魚肥肉嫩。 13、黃河迎賓館(無門票)在二七廣場、新通橋或建文乘309即到,院內魚塘邊上有經營烤魚的,非自助燒烤。 14、滎陽王村孤柏垛景區(無門票)。(高速公路上街出口向北4公里)景色悠悠,那裡有汽艇還有漁家船隻,可以邊吃邊坐船游覽黃河景色,黃河柴魚作熟每斤25元,還有柴雞,柴鴨,冷盤每盤5元。灘地上可盡情燒烤。 15、崗里水庫(無門票),原是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年,1960年大水時被迫炸開,僅餘十八孔閘橋、消力池和河中一段神奇般殘留至今的殘壩。水域面積為461畝,水質清澈透明,可垂釣岸邊,可泛波湖中,盡享大自然的情趣。①(花園口景區門票10元)在二七廣場或紫荊山乘310路到終點站花園口,沿河梯西行約1.5公里即到;線路②(無門票)北環路陳寨花卉市場向西第二個路口,向北到頭上河梯向東500米,水很美,遊人少,暢所欲烤。 16、唐崗水庫(無門票)。在滎陽市的廣武鄉境內,可以走北環,拐到去邙山的路,至古滎鄉後,西拐廣武鄉,到廣武鄉後,問唐崗水庫,水庫距離廣武鄉只1華里左右。從鄭州北郊到這個水庫頂多一個小時,水庫很美,野鴨很多,也是燒烤的好地方。 17、滎陽丁店水庫(無門票)。向西走往上街的鄭上路,到太和路口向左(南)約5公里即到。能釣魚,魚挺多(按魚人收費5元/人),燒烤就隨便了。 18、金沙湖(門票20元)。從醫學院、東西大街乘35路終點即到,夏季有經營燒烤。 19、雁鳴湖(門票20元)。鄭汴公路到中牟城,大轉盤,向左拐(向北),10公里後,向東有一小路既是,有經營燒烤,也可自助燒烤,水邊燒烤別有風味。新東站好像有直達車。走新的鄭開大道向東到雁鳴湖指示牌左轉即到。 20、鞏義青龍山(即蝴蝶谷,無門票)。西站坐去鞏義的車,小關鎮下車(55公里,車票7元),然後乘去狄坡方向的中巴,到峽谷口的揚樹窪村即到(3原每人)。此後步行進山遊玩,全程都在峽谷里穿行,一路上可邊走邊玩。到營地(一水庫的上游)後,游泳,釣魚,燒烤。需住一宿,第2天步行出山(1小時),在青龍山景區慈雲寺停車場包車(昌河約35元/車)出山(約半小時),到國道大峪溝鎮等長途車返鄭(此景點需准備帳篷睡袋)。 21、新鄭楊庄水庫(無門票,釣魚5元/人天,58公里)。在南站坐往平頂山、葉縣、禹州方向的長途車,楊庄下車即到,車票6元。 22、老觀寨水庫(無門票,35公里)。南站乘至新鄭的長途車,老觀寨下車後步行1公里,車票3.5元。 23、老觀寨河(無門票,35公里)。南站乘至新鄭的長途車,崗時下車,步行1.5公里即到,車票3.5元,或五里口下車坐三輪(2元)到老觀寨河。 24、畢河水庫(即小魏庄水庫,無門票,釣魚5元/人天)。在紫荊山路三分院乘323到終點站下車。 25、五虎趙水庫(無門票,釣魚5元/人天)。南站乘車到新鄭(4元),在新鄭乘4路車即到。 26、五星水庫(無門票,釣魚5元/人天)。南站乘到新鄭的車,蘆溝下車(4元),乘機動三輪(5公里)到達。 27、渠梁水庫(無門票)。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4元)直達。 28、河西水庫(無門票)。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下牛站下車,乘機動三輪向北4公里就是。 29、張灣水庫(無門票)。客運總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車,終點站下車乘三輪即到。 30、李灣水庫(無門票,60公里)。在總站乘鄭州至登封的長途車,到李灣水庫,車票6元。 31、始祖山,古稱具茨山,位於新鄭市西南15公里處的千戶寨境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跡遍布山野。始祖山主峰遠遠望去,好似一尊軒轅黃帝像,偉岸挺拔,眉眼畢現,蔚蔚壯觀,令人肅然起敬。懸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構成高峻雄偉的山嶽風景。山坡上叢林密布,山半腰的青崗廟水庫,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西坡的黑龍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瀲影,嫵媚動人,形成山、水、泉、林融為一體的秀麗景色。鄭州客運南站乘車至新鄭(車票6元),然後轉車至始祖山(車票4元)。 32、黃帝故里。鄭州客運南站乘車至新鄭(車票6元),下車後步行1000米即到。 33、北宋皇陵。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4個鎮區,佔地約30平方公里。從鄭州市乘68、72等到新鄭州大學,10元乘坐至鞏義大巴,1個小時後到車站下車,乘3路、6路、1路公交車永昭陵園下車即到。 34、河洛文化發源處。是黃河和伊洛河的交匯處,也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有神秘的河圖洛書傳說,大王廟。從鄭州市乘68、72等到新鄭州大學,10元乘坐至鞏義大巴,到鞏義收費站下車,往北步行10分鍾即到。寺廟收費2元(人多可以搞價)。 35、邙山古樹苑。位於天河路與開元路交匯處,佔地600畝,栽植樹木3723棵,其中古樹880棵,樹齡在千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數十棵,100年以上的850棵。還有林間小道、兩塊60—80噸重的巨石、人工湖、假山。在市內乘坐78、90、91路車到惠濟區政府下車即到。 36、豐樂農庄(門票20),鄭州市鄭邙公路(江山路)與黃河大堤交叉口向東800米。廣場大門兩側為白鴿廣場、螞蟻王國、孔雀樂園、笨豬樂園、松鼠樂園、錦鱗樂園、葵花迷宮等組成的娛樂互動園。農庄自南向北分布著荷塘、木屋別墅區、人工湖、豐樂桃園、美國引進的優質葡萄園、觀景台、野兔園,最北部的草原風光牧場養殖有南陽小黃牛和海南東山羊。有賓館會議室等,這里的烤全羊不錯。交通方式:河醫立交橋下公交旅遊1號線可乘車直達。 37、黃河富景生態園(門票20),位於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北黃河灘,東臨京珠高速,西接107國道黃河公路大橋,沿黃河蜿蜒8公里,佔地面積1.5萬畝。景區地址:鄭州市黃河東灘區新鄉原陽黃河岸(107國道黃河大橋和京珠高速黃河大橋之間的黃河兩岸)。118路河醫立交橋下乘旅遊公交 2號線。 38、鳳凰山:上鄭少高速從新密下,向南走500米見釘子路口向西一直走,到米村有個小轉盤然後繼續向西(有路標)5公里就到了,主要是吃農家飯、爬爬山、順著小溪走走。 39、皇帝宮:時間太長了忘了怎麼走了,大概是走鄭密公路,不到新密市有條向皇帝宮去的公路可以直達,到時問當地人都知道怎麼走的,主要是看看風後擺的石人陣,還有一個小湖幾個小山洞、窯洞和一處宮殿。 40、環翠峪:走鄭上路過收費站後走新310國,道快到上街有條到劉河鎮,廟子鎮的公路到劉河鎮後向西走有路標,主要是吃廟子鹵肉和農家飯對了那裡的橡子面涼粉一定要嘗嘗在鄭州是吃不到的,景點是林彪洞,古城堡千米滑道,二廊廟古. 41、神仙洞:走鄭上路過收費站後走新310國,到滎密路口向南到尖山鄉,也可走鄭少高速到新密下向北到尖山鄉,路旁有景區指示牌,主要就看神仙洞別的沒什麼看的. 42、雪花洞:走310到鞏藝新中鎮,路旁有景區指示牌,主要是吃山韭菜餃子,景點小龍池,萬年僵樹,雪花洞,老廟附近的廟宇有時間了可以爬將軍寨.(環翠峪,神仙洞,雪花洞三個景區是相連的,進一個就可以到其餘兩個) 43、康百萬庄園:走連霍高速到鞏義西下,向北走南河渡到康店就到了,順便可以到石窟寺和宋陵看看. 44、嵩陰風景區:走連霍高速到鞏義西下,向南到夾津口走鞏登公路,主要是原始次生松樹林景色挺好的站在山上可以看到鄭少公路,可以吃到野味. 45、青龍山慈雲寺:走310過鞏義大峪溝,路旁有路標向南有條公路,快到景區門口是條石頭路也就幾百米不好走,景區沒什麼吃的,慈雲寺里的石刻很是精緻 46、龍湖(龍泊聖地,無門票),龍泊聖地座落於鄭州東南新鄭市龍湖鎮,距市中心約25公里。佔地面積逾5000畝,其中水域面積逾1000畝,森林面積逾2000畝,是政府公布的中原首家原生態自然資源保護區。1000畝原生湖泊,生態體系自然天成;湖畔數十萬株野生樹木鬱郁蔥蔥,數十種野生動物跳躍在湖區之間,更有大面積的林木果園,毗鄰湖濱道路。 47、櫻桃溝,鄭州櫻桃溝距離鄭州約15公里,在鄭州西南方向,從醫學院坐317路公交車可以直達。每年五一期間對遊人開放,鄭州醫學院乘坐317路公交車直接到櫻桃溝,個別果園門票3-5元不等,免費隨便吃,帶走的論斤兩按時價付款。 48、侯寨鄉紅花寺的萬畝葡萄基地,侯寨鄉以紅花寺村為中心覆蓋周邊7個村的萬畝葡萄近日披紅掛綠,喜迎八方賓客。萬畝葡萄基地位於侯寨鄉東部,距市區10公里,以紅花寺村為中心,包括周邊鐵三官廟、南崗劉、郭家咀、大田垌、東胡垌、張李垌、荊寨等行政村,總面積超過10000畝,方圓10餘里。品種有50多個,「美國黑提」 、「大紅球」、「美人指」 、「綠翠」等一批新引進品種成為葡萄新貴,大路品種「巨峰」、紅富士」通過改良,以其味美甘甜、口感醇正吸引外地客商紛至沓來,葡萄成熟季節。乘車路線:222路公交車直達葡萄基地;自駕車走嵩山南路、大學南路可到達。

❸ 臘梅花什麼時候開

臘梅花在11月中旬開放,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內圓形、容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

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向內彎,無毛,葯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花期11月至翌年3月。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蠟梅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它更廣泛地應用於城鄉園林建設。

(3)河南假山盆景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蠟梅性喜陽光,能耐蔭、耐寒、耐旱,忌漬水。蠟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花黃似蠟,濃香撲鼻,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怕風,較耐寒;

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鹼地上生長不良。

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窪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櫱。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後葉,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

❹ 湖北鵝卵石馬河南鵝卵石有什麼不同

並沒有太明顯的差別,鵝卵石是指鵝卵狀的石頭。鵝卵石被廣泛應用於水處理、公共建築、別墅、庭院建築、鋪設路面(公園里邊鋪建的鵝卵石路長走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公園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園林藝術和其它高級上層建築。

❺ 奧的斯ACD5報電梯意外移動故障怎麼恢復

鐵線蕨(學名: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陸生中小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柄長纖細,栗黑色,有光澤,葉片卵狀三角形,尖頭,基部楔形,羽片互生,斜向上,長圓狀卵形,圓鈍頭,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孢子囊群橫生於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緣;囊群蓋長形、長腎形成圓腎形,淡黃綠色,孢子周壁具粗顆粒狀紋飾,處理後常保存。|鐵線蕨世界種。廣布於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北京等。常生於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鐵線蕨適應性強,栽培很普及的綠植之一,莖葉秀麗多姿,株型小巧,很適合小盆栽種植用來點綴家居窗檯等地方。|陸生中小形蕨類, [2] 植株高15-40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鐵線蕨|鐵線蕨(5張)|葉遠生或近生;柄長5-20厘米,粗約1毫米,纖細,栗黑色,有光澤,基部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0-25厘米,寬8-16厘米,尖頭,基部楔形,中部以下多為二回羽狀,中部以上為一回奇數羽狀;羽片3-5對,互生,斜向上,有柄(長可達1.5厘米),基部一對較大,長4.5-9厘米,寬2.5-4厘米,長圓狀卵形,圓鈍頭,一回(少二回)奇數羽狀,側生末回小羽片2-4對,互生,斜向上,相距6-15毫米,大小幾相等或基部一對略大,對稱或不對稱的斜扇形或近斜方形,長1.2-2厘米,寬1-1.5厘米,上緣圓形,具2-4淺裂或深裂成條狀的裂片,不育裂片先端鈍圓形,具闊三角形的小鋸齒或具嚙蝕狀的小齒,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緣或兩側具有嚙蝕狀的小齒,兩側全緣,基部漸狹成偏斜的闊楔形,具纖細栗黑色的短柄(長1-2毫米),頂生小羽片扇形,基部為狹楔形,往往大於其下的側生小羽片,柄可達1厘米;第二對羽片距基部一對2.5-5厘米,向上各對均與基部一對羽片同形而漸變小。葉脈多回二歧分叉,直達邊緣,兩面均明顯。葉干後薄草質,草綠色或褐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各回羽軸和小羽柄均與葉柄同色,往往略向左右曲折。|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橫生於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緣;囊群蓋長形、長腎形成圓腎形,上緣平直,淡黃綠色,老時棕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周壁具粗顆粒狀紋飾,處理後常保存。|條裂鐵線蕨,該變型主要以末回小羽片頂端深裂成一些條狀的裂片而與原變型區別。|分布於中國中國福建、廣東(乳源)、廣西(桂林、武鳴、豈寧)、湖南(慈利、永綏、武崗)、四川(峨眉山、樂山、寶興、南川、涪陵、縉雲山、瀘縣)、貴州(黔清、赤水)、雲南(麻栗坡、屏邊、貢山、永仁)、北京。生境同原變型,海拔700-1500米。也分布於越南及日本。|鐵線蕨是世界種。在中國廣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也廣布於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及亞洲其他溫暖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歐洲(英國)。鐵線蕨常生於流水溪旁石灰岩上或石灰岩洞底和滴水岩壁上,為鈣質土的指示植物,海拔100-2800米。|分株:四季均可。宜在春季萌芽前結合換盆進行。操作時,將植株磕出,用手扒開根土,切斷根莖,分成數叢,注意少傷根系,再用培養土分別栽植到合適的盆中,澆透水,提高空氣濕度,遮光,避免風吹,置於溫暖的陰濕處。|孢子:先用塑料袋將葉片套好,待孢子成熟時連葉片摘下,將孢子輕輕收入袋內。孢子播種的基質採用腐葉土、園土及凈沙混合物,其比例為2:1:1。播種時,將孢子均勻地撒於淺瓦盆內,不覆土,加蓋玻璃,並將盆底浸入水中,讓水從盆底孔滲入,直至盆土濕潤。在24-27℃、相對濕度80%、每天光照4小時以上的條件下,15-30天萌發。萌發後,每天噴水2次,連續噴7-10天。當葉片長至3-5厘米、具4-6片葉時,經煉苗後定植於小瓦盆中,再進行常規管理。|溫度與越冬:鐵線蕨喜溫暖,白天適溫為21-26℃,夜間適溫為10-15℃,低於5℃時,葉片會受傷害,低於0℃則地上部枯萎。為了安全越冬,在初霜前要將盆栽的植株搬到室內或溫室中。另外,鐵線蕨不適應夏季的驟然高溫及乾旱,夏季應採取遮光、噴霧降溫措施,並保持環境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光照和遮光:鐵線蕨忌直射而高熱的強光,喜散射光。因此,宜生活在蔭蔽的環境中,否則,葉片易焦枯。|濕度與澆水:鐵線蕨喜濕潤環境,整個生長期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幼苗期更需較高的濕度,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在盆底墊1個淺水盆對其生長有利。澆水時宜用鈣、鎂離子少的軟水,例如雨水、河水和湖水。自來水需先困1-2天,等氯揮發後再使用。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澆水次數宜逐漸增加,早晨或中午澆水;夏季為生長旺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清晨或傍晚澆水;秋季生長緩慢,逐步減少澆水;冬季控制盆土濕度,中午前後澆水。生長期需天天澆水和進行葉面噴霧。|土壤與施肥:鐵線蕨栽植的土壤以疏鬆、肥沃、透水為佳。用菜園中的中性土、偏酸性含石灰質的沙質壤土進行栽植,也可用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製栽培,還可採用腐熟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比例配製,加少許石灰或舊牆灰配製的混合土效果更佳。因為鐵線蕨喜鈣質,經常施用鈣質肥料或在盆中加入豆餅渣、骨粉、碎蛋殼,對其生長有利。生長期要每20-30天澆1次稀薄的液體肥,但肥水切勿濺到葉片上,以免引起葉片枯黃。|觀賞:鐵線蕨株型小巧、形態別致,適宜小型盆栽,點綴山石盆景,置於案頭、窗檯、矮櫃之上,清秀灑脫;或置於門廳、走廊、台階,也可懸吊布置;還可切取插瓶,配以鮮花陪襯,成為切花或乾花的理想材料。在江南園林中,用來布置假山縫隙和背陰屋角。|

❻ 龍亭公園建立時間

公園概況

國家 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身為六朝皇宮,佔地面積 1038 畝,其中水域面積(包括楊、藩二湖) 710 畝的龍亭景區定然有它的內涵。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等。龍亭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加上每年一次的菊花盛會主會場設在這里,龍亭成了開封的象徵。

龍亭是開封最大的風景區,公園面積為83.13公頃,其中水面過半。龍亭一帶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後梁時改建為皇宮,名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定都開封時仍以此地為宮室,改名為大寧宮。北宋時在此建大內皇宮,使之進入了歷史極盛時期。金朝末年,這里再度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勢。後因黃水泛濫,漸成廢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後改稱"龍亭"。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北段
門票:35 元
開放時間:07:00-19:00
交通:可乘1、20路公交車到

節日活動

春龍節:根據民間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時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的習俗,比作「挑龍頭、吃龍膽」和「金豆開花,龍王升天,幸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菊會: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餘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滿城金菊盛開,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的菊花花會。

攻略: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每當金秋十月,園內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壯觀景象。氣勢磅礴、流光溢彩的燈會是龍亭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了人們歡度佳節的最好去處。

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使遊客徜徉其間頓生「暢游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到開封,必游龍亭」,龍亭以是來汴遊客的首選。

主要景點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開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特別登上龍亭大殿,潘楊二湖,龍亭公園的秀麗景色,繁華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風貌盡收眼底,使人感慨萬千。

植物造型園:被稱為「中州一絕」的植物造型園位於龍亭大殿後面。佔地面積7.8畝,是用刺柏、側柏等植物綁所成各種動物造型,飛機、火車、塔等模型、西遊記、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園。植物造型園內有「九龍壁」、「群虎撲羊、」「熊貓樂園」、「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開封的「鐵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僅造型奇特逼真,其細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藝,栩栩如生的畫面更令人拍案叫絕。

盆景園:盆景苑又叫芳林苑,位於植物造型園的西側。佔地面積6.7畝,是公園內觀賞盆景的場所。園內有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數百盆。千姿百態,造型奇特,清秀淡雅的盆景使人賞心悅目,園林小口山石、水池、花架等的巧妙點綴,更使人流連忘返。

潘楊二湖:潘家湖和楊家湖分別位於龍亭公園的主幹道兩側,東面為潘家湖,西面為楊家湖。潘楊二湖水面自然寬闊,湖岸彎曲,湖岸桃紅柳綠,玉橋飛泓,波光漣涎,景色優美。

探古苑:位於潘家湖內的東湖島上,是根據發生在龍亭一代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而建的。分為北室,東室,西室三處展廳,展示了5組有關龍亭的故事。

東西房:東西房朝各有三開間、五開間一處,南北排列,東西相對稱。建築採取蘇式彩繪手法,古樸 典雅。房朝內展覽的是以故事情節為內容,以宋代九位皇帝為故事背景的「九組蠟像。」

照壁:照壁位於朝門內正中,龍亭大殿和朝門之間。高7.36米,東西寬19米,壁正中開一賀頂式洞門,面對朝門,通過照壁直上龍亭大殿。

嵩呼:在午門和朝門之間,有一座小巧玲瓏、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的建築,這便是「嵩呼」。嵩呼文稱山呼,系清代開封地方官員至「萬壽宮」給皇帝進行遙拜、三呼萬歲之外。中間三間為穿心殿式建築,透過穿心殿,即展現出朝門和龍亭大殿。這一層層建築頗似空中樓閣,耐人尋味。

玉帶橋:萬千載滄桑沉浮,梁晉宋金皆往矣,迄今華夏盡舜堯。」是對古代勞動人民明變善惡忠好的歌頌,也是對千百年來龍亭滄桑巨變的贊美。 過午門北行100米,便是「玉帶橋」。玉帶橋南北長40米,東西寬18米,是貫穿東西兩面潘楊二湖的一座石拱橋。因在波光漣涎的水面上彎曲似玉帶,故稱「玉帶橋」。

主要景觀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

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歷史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如今,龍亭大殿和潘楊二湖的地下,深深地埋藏著唐宣武軍衙署,五代後梁的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的大寧宮,北宋皇宮,金皇宮,明周王府等幾個朝代的宮殿遺址。一幅層層疊疊壓在一起 「 宮摞宮 」 的立體畫卷,形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的 「 湖底宮殿 」 ,她是開封城摞城的精華,是世界奇觀的典範。龍亭宮摞宮之謎一步步在人們腦海里變得清晰起來,以清萬壽宮為主體的龍亭湖下面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紫禁城下面疊壓著金皇宮,金皇宮下面疊壓著宋皇宮,宋皇宮下面疊壓著五代時期的大寧宮和建昌宮,最底層是唐朝宣武軍的衙署。

在龍亭景區南大門前廣場,有一對雕刻精細,惹人注目的石獅。相傳這對石獅為宋故宮遺物,明代為周王府第之鎮門獅。東雄西雌,雄獅頸下的 「 睡獅猛醒,匆傷我種 」 是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刻下;雌獅頸下有 「 獅為宋故宮物,清雍正間移置時傷其二足。民國十七年九月題 」 字樣,寥寥三十三個字印證了這對獅子的年代和意義。

相關評價

龍亭,不僅因為它獨有的皇家建築群和園林景觀而吸引著八方遊客,還因近年來景區挖掘了人文歷史故事編演的、飽含宋文化特色的宮廷文藝節目:《九帝迎賓》、《踏歌》、《杯酒釋兵權》、《楊八姐游春》、《李師師勸君》、《蹴菊》、《大宋皇帝臨朝大典》、《宋代宮廷服飾展示演出》、《狸貓換太子》、《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等。遊客在賞析宮廷文化的同時,也解讀了大宋王朝的繁榮富強和興衰成敗。

龍亭,因了它的六朝皇宮,從古到今,名人、偉人來開封都會一睹龍亭風采。清朝康有為,民國馮玉祥,為它的文明和歷史所吸引。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古城視察工作時,必到龍亭。龍亭,因了它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成為古城開封的象徵。每年金秋十月,作為聞名中外的開封菊花花會主會場,龍亭景區布置氣勢磅礴,數千種特色品種菊花爭奇斗艷,笑迎國內外遊客。

❼ 河南信陽盆景樁材市場在什麼地方

淘寶網:盛世鑫毅植物園,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版價格合理,權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❽ 國槐是什麼樹

國槐概況 學名Sophora japonica Linn,科屬蝶形花科槐屬。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黑槐(山東)、豆槐(湖南)、細葉槐(江西)、金葯槐(廣東)等等。落葉喬木,國槐樹冠球形龐大,枝多葉密,花期較長,綠蔭如蓋。花兩性,頂生,蝶形,黃白色,7-8月開花,11月果實成熟,莢果肉質,串珠狀,成熟後乾涸不開裂,常見掛樹梢,經冬不落。種子千粒重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發芽率70-85%。種子干藏發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窪積水處生長不良,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石灰及輕度鹽鹼地(含鹽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佳。用途:材質堅硬,有彈性,耐水濕,為北方優良用材,路旁綠化樹種;2類商品木,優良蜜源樹種。花可作黃色染料。花、果葯用,有收斂、止血之效,根皮煎水,治燙火傷。 繁殖培育。主要播種繁殖,也可扦插。春播,因種皮有細胞緊密結合的柵欄層,透水性差,播種前,用始溫85-90度的水浸種24小時,余硬粒再處理1-2次。種子吸水膨脹可播種。條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畝播種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樹干彎曲,一般每米長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達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營養缽育苗後移植定苗。國槐萌芽力較強,若培養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當年苗高3-4米,樹干通直,粗壯光滑。 樹姿俊美 渾身是寶。國槐樹姿美觀,對二氧化硫、氯氣、硫化氫及煙塵等抗性較強,深根性,抗風力強,宜用作城市綠化樹種。槐樹木材的材質優良,花期長,盛開顏色乳白、形似蝴蝶的美麗花朵,惹人喜歡。國槐渾身是寶,是優良的蜜源樹種;花可做黃色染料,花果葯用,中醫認為槐花性微苦、涼,有清熱涼血和收斂、止血之功效,對尿血、吐血、血淋、痔瘡出血等有顯著療效,李時珍著曰「槐花,炒香頻嚼,治失音及喉癖」;槐角、槐葉、槐枝的葯用功效也不小;槐樹也是製作除臭劑的好材料,將槐的花蕾、果實、葉、枝幹,以及它們的乾燥物粉碎後用水、低級醇,或低級多元醇作溶劑進行提取,其提取液提取殘渣以及脫色用過的脫色劑,均是優良的除臭劑。槐葉和槐花可食,古人常采其嫩葉,焯後以冷水浸泡除澀,再以姜蔥調味後食用,杜甫詩中就有「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的詩句。幼樹可做嫁接龍爪槐的砧木。 歷史久遠 底蘊深厚。我國關於槐樹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民間關於槐樹的傳說也廣為流傳。在2000多年以前,《山海經》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條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記載,其後的《本草圖經》記載:「槐,今處處有之」。此外,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例如,北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市存留的古槐樹和關於古槐樹的傳說很多。亳州市古井貢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注冊商標,便是古槐樹下一口井。在我國古代,國槐是宮中必栽之樹,所以,又有「宮槐」之稱。遠在周代的朝廷里要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後世遂以槐棘比喻三公九卿;到漢朝,稱皇帝宮殿為「槐宸」,京城長安的大道兩側盡植槐樹,稱槐路。漢朝起,行道樹改用槐樹,一直持續到唐宋,所以現在不少地方留存的古樹多為唐宋年間所栽。南朝梁元帝《長安道》詩雲:「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紅塵」,說明南朝的道仍以槐路為特色。南朝陳後主《洛陽道》詩:「柳花塵里暗,槐色露中光。」說明洛陽當時的行道樹也是槐樹。唐代王維《送邱為往唐州》詩:「槐色陰清晝,楊花若暮春」(唐州,今河南省唐縣),唐代鄭谷《感懷投時》詩:「孤吟馬跡拋槐陌,遠夢魚竿擲筆鄉」,詩中的槐色、槐陌都是指行道樹為槐樹。由於唐朝河南各地的行道槐樹十分普遍,才有李公佐所著的《南柯記》,這個故事說,一個人醉卧在宅旁古槐邊,夢見進入大槐安國,娶公主為妻,做南柯太守20年,生五男二女,享盡榮華富貴,醒來卻是南柯一夢。這里所謂南柯國,就是槐樹干下的蟻穴。毛澤東的詩句「螞蟻緣槐誇大國」也是這個意思。 到宋金時代,槐樹做行道樹仍有所見。長安的大街稱為「天街」,由於有槐樹夾道,又名「槐街」,蘇軾有「槐街綠暗雨初勻,瑞霧香風滿後塵」(《次韻曾子開別駕》)的詞句;金代劉著詩「古道陰陰槐樹老,歸鴻杳杳荻花秋」,詩中的玉田指河北省玉田縣,位於北京與秦皇島之間,可見那時這段路上的行道樹也多為槐樹。 在現存的名木古樹中,古槐樹十分常見。 遍布京城的古槐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人們往往把「古槐、紫藤、四合院」和古都風貌聯系在一起,它們是北京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北京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故宮武英殿斷虹橋邊有著名的「紫禁十八槐」。國槐又是「公卿大夫之樹」,過去的貢院里就有一棵馳名京城的「文昌槐」,現在的國子監里古槐成片,如彝倫堂前有一棵名氣很大的「吉祥槐」(又名「雙干槐」)。在北京的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皇家園林北海公園畫舫齋古柯庭前的「唐槐」,有北京「古槐之最」之稱,其干周長5.3米。乾隆皇帝曾為它題詩「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尋嘉樹傳,當賦角弓歌,繕」。而真正以年齡而論的北京「古槐之最」,是懷柔縣柏崖廠村東邊、雁棲湖上游北岸距今已2000餘年、巍然屹立的巨大古槐,其周長7.5米,據考證應為「漢槐」。在密雲縣也有「漢槐」,昌平縣有「唐槐」。 河南封丘縣的陳橋鎮,有一棵古槐,胸圍5.4米,相傳是趙匡胤陳橋驛兵變時常拴馬的一棵樹,故叫「系馬槐」。山東省鄒縣南關的孟廟內,生長著古老的槐以及銀杏和松柏等,門外有一棵巨槐,生長在古柏之中,人稱「柏抱槐」;泰山的斗母宮有一棵「卧龍槐」,它虯枝撲地,競又盤根生干,另成一樹,可謂奇妙;孔廟的古槐千姿百態。甘肅風景名勝區瑞應寺前古槐年齡在1000多年,天水伏羲廟的古槐,有1300多年。山西省平定縣西瑣簧村的一棵漢代古槐樹,系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種植,該樹高30餘米,直徑2.9米,相伴古槐旁的三眼呈品字形的水井,與古槐相映成輝。山西省文物管理局已將其列為山西省重點保護文物。這棵樹可能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古槐。 國槐文化 北京市市樹--國槐 國槐在北京落葉樹種中,存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數量最多,是北京「活的文物」,這些古槐見證著北京悠久的歷史。北京在1986年評選市樹市花時,國槐獲得的選票最多和側柏一起被選為市樹。 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風貌,總離不開「古槐、紫藤、四合院。」無論是公園名勝,還是街巷庭院,到處都能看到國槐的身影。據1980年普查,全市城近郊區共有國槐141796株,其中行道樹75201株,城區行道樹34978株,佔到國槐行道樹總數的46%,是街巷中大樹數量最多的樹種。這是因為國槐在北京栽培的歷史悠久,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國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樹的當家樹,到明清兩代北京的行道樹基本上都為國槐,現在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正義路、東交民巷、西交民巷、南池子、北池子、南長街、北長街等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樹多為1935年至1938年期間栽植的。現在京郊的很多村莊也分布著古槐,它們或屹立在村口,或生長在村內的古廟前、古井旁,像西郊萬壽寺門前的元代「萬壽槐」、香山門前小橋南的金代「香山槐」、卧佛寺西和櫻桃溝交接處的古柯院的「明槐」(當地人稱「姜家槐」)、京西戒台寺山門里的「遼槐」、延慶縣八達嶺林場門前小橋旁的「元槐」、懷柔柏崖廠村口河畔(雁棲湖上游)的「柏崖廠漢槐」(北京的「古槐之最」)、密雲燕落村的「槐抱榆」(寓意「懷抱余」)、通州區皇木廠的「元槐」、房山紫草務鄉張庄村的「唐槐」、大石窩村的「明槐」、弘恩寺的明代「紫藤寄槐」、上方山上的「槐樹王」等,都是北京地區的名槐。在香山腳下,卧佛寺東南正白旗村的曹雪芹故居門前,矗立著三棵巨大古槐。其中門西第一棵干周長達4.9米,是北京地區干周長在5米左右的十幾棵粗大古槐之一。門東邊的古槐就是著名的「歪脖槐」,因此香山一帶有「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流水野芹麻」的小曲,在曹雪芹故居北邊的龍王廟前也屹立一棵「龍王槐」,干周長近5米。北京城悠久的建城史,加之長期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這座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座歷史上曾經為五個封建王朝的古都城,給北京的許多古槐樹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這些古槐也成了文化名城的見證。 在北京眾多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要數北海畫舫齋古柯亭院內的「唐槐」了。它屹立在院西南角的假山上,猶如一個巨大的盆景。其樹高15米,干周長達5.3米,為唐代種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城區樹齡最大的古槐。古柯亭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為此槐而建,乾隆還寫有《御制古槐詩》。詩中雲:「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尋嘉樹傳,當賦角弓歌」。 槐樹古樸典雅,吉祥昌瑞。我國自周代起就在皇宮種植槐樹,故槐樹又有「宮槐」之稱,因此故宮里的古槐很多。故宮內最著名的古槐是武英殿斷虹橋畔的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據《舊都文物略》載:「橋北地廣數畝,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蔭,頗飽幽致」。這十八槐棵棵雄壯,氣宇非凡。它們所以出名,是因為在明清兩代,王公大臣和宮人們出入西華門都要走這里,慈禧去頤和園也要經過十八槐。在故宮御花園的東南角,有一棵巨大的龍爪槐,為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它樹冠上的幾個大枝向外沿水平彎曲延伸,似數條巨龍凌空飛舞,無數的小枝彎曲如鉤,像虯爪拿空,其造型優美,自然成趣,人稱「蟠龍槐」。 自古以來槐樹就為公卿大夫之樹,在周禮中有「三公面三槐」的記載。所以在歷代的國子監和貢院里都植槐樹,過去在北京的貢院里有一棵馳名京城的「文昌槐」,相傳它和考生的文運有關。國子監里古槐成片,其中在彝倫堂前西側有一棵雙干古槐,就是京城內馳名的「吉祥槐」。據說它是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許衡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又相傳它在明末已枯,但到清乾隆年間忽又萌發。時正值慈寧太後六十壽辰,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徵兆,所以文武百官紛紛題詩作畫。乾隆也作《御制太學古槐詩》,詩雲:「皇宮嘉蔭樹,遺跡緬前賢。初植至元歲,重榮辛未年」。此事在《日下舊聞考》中有記載:「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閱歲既久,枯而復榮。當辛未一枝,再茁之出,適慈寧六旬萬壽之歲。槐市眾生,傳為瑞事。」所以此槐又稱「復甦槐」。 國槐之所以能成為古城風貌的形象樹種,還因為國槐為北京地區的鄉土樹種,對北京的土壤氣候非常適應。它的根能在土壤中扎得很深,有很強的吸水肥的能力;國槐喜歡陽光,但又比較耐蔭;具有抗寒性強,喜歡乾冷氣候,又耐高溫的特性;對土壤通氣性能要求不嚴格,在較密實的土壤中也能頑強地生長,是北京市區最耐土壤密實的樹種之一;該樹種在北京土壤 PH值為7.5至8.5這樣的鹼性土壤中,能較好地生長,在PH值達到9.71時,還能生存;另外,國槐在城市夾雜物混雜的土壤上,仍能繼續生長,在砂礫石含量達到70%的時候,土壤中仍能見到大量的根系分布。 國槐這一北京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的鄉土樹種,它喜光、抗旱、抗高溫、耐鹽鹼、耐土壤密實、耐城市土壤多夾雜物的高度適應的生態特性,最能反映和代表北京城區的氣象、土壤的特徵,因此在北京民國時期栽植過的國槐、洋槐、美楊、欒樹、柳樹、合歡、芩葉楓、元寶楓、黃金樹、榆樹、龍爪槐、桑、龍須柳、椿樹等14種中,到今天也只有它能成為北京「行道樹之王」--最古老的行道樹。

熱點內容
盆景夜晚澆水 發布:2025-07-05 06:45:28 瀏覽:659
女生頭像旁邊一朵花黑色頭像 發布:2025-07-05 06:33:52 瀏覽:730
一朵玫瑰花吳勝根 發布:2025-07-05 06:29:30 瀏覽:219
七夕為愛放價 發布:2025-07-05 06:29:00 瀏覽:16
三八節蘭花 發布:2025-07-05 06:28:55 瀏覽:883
山東省梅花鹿 發布:2025-07-05 06:21:57 瀏覽:113
青州花卉電商 發布:2025-07-05 06:16:31 瀏覽:929
百合膏的做法大全 發布:2025-07-05 06:13:41 瀏覽:103
懷集縣盆景 發布:2025-07-05 06:08:06 瀏覽:153
浪花一朵朵23集簡介 發布:2025-07-05 06:08:03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