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樁盆景
❶ 川派盆景的基本介紹
四川位於長江上游,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青藏高原,盆地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富饒地區之一,素有「天府之國」稱號,高原海拔較高,山嶺重疊,尖峰深壑,聳人雲霄。還有風景秀麗的峨嵋,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這些風景資源和植物等材料,都是川派盆景藝術創作的源泉,對川派盆景藝術的繁榮起著很大的作用。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最後歸納為兩種主要類型。即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主要類型的特點為:對稱美、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基本技法為自然樹的順勢加工和10種身法及3式、5型。
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成都是中國歷史名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成都平原中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成都建城於春秋時代,自秦漢至現在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國的蜀漢和五代時的 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立都城。成都是一個著名的詩人之鄉,歷代詩人無不為巴山蜀水所哺育,無不為巴山蜀水縱情謳歌。歷代 畫家無不以四川名山勝跡為題材。許多著名的詩人、畫家都在此 留下了傳世佳作。成都又是一個著名的「花鄉」,青羊宮花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不少川西農戶,都有種花植草,蟠扎盆景的習慣。還有花草「賽市」之風氣,在成都郊區,世代相傳,以 蟠扎樁頭盆景為生的「盆景世家」,就有60多戶。現在成都一帶 還保存了許多百年以上的珍貴古樁盆景。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為中國西 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被群山 環繞.市內崗嶺起伏,依山而建,道路、房舍參差排列,層層錯落極富詩情畫意。重慶盆景藝術開始是受成都的影響,但後來發展很快,在川派盆景藝術中自成一體,與成都盆景形成兩種地方風格。
此外四川多名山大川,除峨嵋外還有號稱「青城天下幽」的 青城山和長江三峽等。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範本。
川派盆景的代表樹種有金彈子(瓶蘭花)、六月雪、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梅花、紫薇、羅漢松、銀杏、偃柏等,其他還有虎刺、黃桷樹、紫荊、山茶、桂花等,竹類品種繁多,有綿竹、邛竹、風尾竹、觀音竹、琴絲竹和佛肚竹等。
❷ 紫薇古樁的介紹
紫薇古樁可以製作大型樁景,是盆景愛好者和園林美化的佳品。紫薇古樁干光滑,多樹瘤、空洞,外形古樸蒼勁。枯木之上依然綠葉鮮嫩繁花似錦,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❸ 雀梅花的莖多長合適
雀梅,是製作雜木類樹樁盆景的優良樹種,在一般情況下,使用雀梅製作盆景,是根莖越粗越好。
如果雀梅樹樁的根莖粗大,而又古老奇特、樁頭虯曲,更適合製作成雀梅古樁精品盆景。
雀梅大樁,可以製作成大型雀梅盆景;雀梅中小樁,可以製作成雀梅中小型盆景;而雀梅的微型根樁,可以製作成雀梅微型盆景。雀梅的大型古樁較為少見,如果是較有型的大型雀梅老樁,更是非常難得,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有幸遇到適宜製作成精品大型古樁盆景的雀梅大型老樁,要好好珍惜、並細心養護管理和加工造型。
雀梅盆景,在同樣有造型的情況下,是樹樁根莖越粗大越難製作和養護,樹樁根莖越粗大越有觀賞價值、雀梅樹樁根莖越大越有創造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樣也就越有經濟價值
❹ 關於贊美古樁盆景的詩句
淘寶網: 盛世鑫毅植物園 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版,價格合理,權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❺ 怎樣出售金彈子古樁大型盆景
網上可以發布消息呀
❻ 廣東有什麼樹種適合做成盆景
人們除了喜歡在家中養一些漂亮的花卉以外,也有更多的朋友開始愛好盆景。在養盆景初期更多的是野外挖掘一些有自然造型的樹樁,後期再經過養樁和技藝加工,逐漸製作成優美的盆景。那麼在野外都有哪些樹種適合做成盆景來觀賞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製作盆景常用的野生樹材。
❼ 如何製作月季古樁盆景
、采樁:每年春季到山坡、溝渠邊採挖樁型奇特、收尖自然的野薔薇樁。樁採回後,根干盡量截到位,用素沙土滲少許鋸末栽植,盆栽地栽均可,整樁套塑料袋,待新芽長出3-5cm後,選擇陰雨天揭去塑料袋,隨後每天早晚給桿、葉噴水,確保存活。8月份可開始施肥,每半月一次,以餅肥水為佳。枝條過渡自然的,第二年春進行修剪,加強管理,等當年新枝長到一定粗度,就可以開始嫁接了。個別需要蓄乾的可繼續放養。
2、嫁接:月季盆景嫁接採取芽接為好,特點是操作簡單,嫁接時間長,5到9月都可進行芽接,成活率高,對嫁接不活的可以原部位重復嫁接。可視個人愛好,選擇嫁接的月季花色、品種。但根據本人的實踐經驗,認為微型月季具有植株矮小、花朵小巧玲瓏、花量大、花期長的特點,是嫁接的首選,可選擇花型相近的微型月季品種進行嫁接。
月季嫁接不難,但想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必須掌握三個環節:
一是選芽:接芽必須取自健壯枝條,且要等到即將開始萌芽時為最佳,最好是將花朵剪掉後施肥,放養一周,待芽開始萌動時取芽嫁接。
二是取芽:普通月季採取剝皮取芽法。微型月季枝條細,按傳統的方法取芽不易,應先將取芽枝條剪成近2cm長,分別從芽的背面中段向兩端斜削,然後從芽的下端剝開皮層,漫漫將皮層剝離木質部,千萬要保護好芽片內的維管束。芽取下後,根據砧木切口的高度,平切芽片的兩端,輕輕放入砧木切口,並緊貼砧木木質部,用塑料條包紮嚴密,露出芽眼。
三是保濕:嫁接、包紮完成後,有條件的可將嫁接後的月季盆景放入塑料大棚養護,也可採取單枝套塑料袋的辦法,這樣直接放置在自然環境下養護也無妨,7-10天就可解去塑料套袋,松綁,視成活情況進行補接。
3、日常管護:剛剛嫁接的月季盆景,為加速其成型,最好不要讓它開花。當枝條長到一定粗度及時短剪,以促發壯實新枝。其修剪採取弱短枝先剪,高剪;健壯枝後剪,短剪,促弱抑強。為促其開花整齊,易開花枝後翦。月季盆景生長季節,應充分接受陽光。因其花期長,需多施肥,每年早春必須翻盆並施足有機肥,生長期每10天追施一次餅肥水,特別是花期過後,應及時施肥。月季常見的病害有黑斑病,可用20%托布津或50%多菌靈800倍液,每周噴霧一次,特別是立秋後要注意噴葯;蟲害主要有蚜蟲,用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
❽ 盆景古樁從哪裡來
盆景樹樁基本上都是從山上採挖的,尤其是大型盆景或者老樁,用的都是山上野生的材料。
❾ 秋天野外樹樁盆景什麼時間挖
下山樹樁不宜秋季挖掘,但可以根據它的主幹和根盤生長方向就地裁剪矮化造型,然後待到大寒到立春這一個月內再挖掘栽種。桂林盆景協會理事——小甘
❿ 古樁金彈子盆景好養嗎
其實古樁金彈子盆景並不是很難養的,金彈子作為觀果盆景樹種受到各地盆景愛好者的鍾愛。金彈子受到廣泛愛慕不單是因其葉小油綠光亮、花香果好皮黑,更是因為易栽種、耐性強,尤其是壽命長能傳世。金彈子生長緩慢,成型以後易於保持樹形比例,不亂型,造型培育期需水分肥料充足,長勢才快。造型培育期水肥充足長勢強健葉片會過大,定型進入觀賞期,控制水分可縮小樹葉,而全樹摘葉能促發小葉,翻盆時疏剪根系更能塑造小葉。
修剪有幾個關鍵時間,一是春季發芽前,此時剪後易在枝上萌發新芽。二是夏季剪去春季生長過長枝條,保持較好的比例,剪後其觀賞期長,並能使秋芽回縮枝形緊湊。三是入秋待枝增粗剪後孕育春芽,秋剪注意保留結果小枝,以利雌株結果。抓住二個修剪的關鍵時間,可使樹型枝式緊湊完美。而冷地型金彈子每年主要是發春芽,必須在中秋前縮剪,才易孕育新芽過冬而旺發春芽。
金彈子雌雄異株,品種多樣,雌雄參半。雄株不結果,但有發育良好的個體能產生少數復性花序,在雄花中開出1朵雌花,結出果實,通常果小而少,缺少觀賞性。
金彈子木質堅硬,生長勢強的樹干皮層損傷木質暴露於陽光空氣中後,能夠在表層發黑變硬碳化不朽。這種現象為其它樹種所少見,金彈子這種特性可在樹干雕琢造型中加以利用。
金彈子耐貧痔,肥料充足葉質厚色深綠有光澤,肥過多葉片會捲曲起皺,起皺的程度可顯示出用肥狀況。金彈子耐旱性強吸收蒸發水分多,失水後葉片無力葉色發暗失去光澤,嚴重缺水時葉片聾拉下垂。觀察發現後及時澆水可恢復生機,嚴重的葉片脫落但可再發新芽,葉片不脫落者是脫水死亡症狀。
金彈子品種間變化大,同是雌性結果,但性能強弱、果實大小、形狀、掛果期均有差異。果實形狀有扁平、正圓、橢圓、梨形、圓角四方形。而葉形變化也有細微和明顯區別,有罕見的披針形,柳葉,圓葉,卵形葉,倒卵形,每形還有大葉與小葉的變化。川渝黔三地所產金彈子尤以重慶周邊品種形態變化大,葉小易栽易萌易控易結果為好。
金彈子盆景愛好者應注意以下實踐問題:
1.春季發芽前控制水分,保持偏干狀態,以免樹葉過大枝芽伸長。控水過程可不控肥,更有利樹樁生長。
2.春季發芽前剪去全樹老葉,新發之葉更小更美。
3.熟樁必須加強修剪,保持樹形比例。
4.不陳設時放在室外,應多見陽光,干濕交替煉根,以增加養分蓄積,維持樹勢,利於結果,長盛不衰。
5.忘了澆水出現葉色變暗,樹葉下垂的情況,及時澆水。如有大量落葉不會死亡,不掉葉者更可能死亡。
6.金彈子根長耐瘩,翻盆時間可延緩。
7.耐水濕不耐大肥,一般每月澆一次有機肥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