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幼兒園綠植課程的價值
Ⅰ 幼兒園內種花種草種樹的好處
幼兒園內種花種草種樹的好處有:美化園區環境、帶來新鮮空氣、讓小朋友知道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帶領小朋友認識不同品種的花草樹木等。
幼兒園適合種的綠植有:
綠蘿:無毒,還可吸甲醛,易繁殖,水養土養均可。而且綠蘿不會招惹蟲子,沒有刺,安全。鬱郁蔥蔥的綠蘿放在窗檯上可以點綴教室,讓幼兒園更有生氣。
吊蘭:無毒,易繁殖。吊蘭的放置方式很多,可以放在窗檯上,還可以懸掛在牆上,裝飾效果極佳。
文竹:無毒,較易管理,而且還可以讓小朋友實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況,學習植物生長的相關知識。
長壽花:無毒,易繁殖,會開花,裝飾效果不錯,而且其長壽寓意極好。
Ⅱ 幼兒園植物角給幼兒帶來怎樣的好處
認識植物品種,認識植物從種子到開花結子的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體驗收獲的喜悅,和成長的不易!還可以具體觀察,那些事葉子,那些是花,還有葉子的形狀,總之是要明白植物是哪裡來的,怎樣才能長大,要懂得珍惜和節約!
Ⅲ 大班植物角水培區的教育意義
意義在於認識植物品種,認識植物從種子到開花結子的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體驗收獲的喜悅,和成長的不易。
還可以具體觀察,那些事葉子,那些是花,還有葉子的形狀,總之是要明白植物是哪裡來的,怎樣才能長大,要懂得珍惜和節約。
幼兒園的植物角是常識教育任務的一部分,是促進幼兒觀察力發展、增長和豐富知識的途徑之一。通過設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環境,使活動室美觀、充滿生氣,也可使幼兒的生活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采。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參與種植活動,可使他們積極主動地仔細觀察植物,從中發現平時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徵和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而激發起幼兒對自然的興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奧_的求知慾望,使幼兒認識得更深刻、全面,掌握的知識更豐富、更鞏固。
Ⅳ 幼兒園水培植物對幼兒有什麼教育意義
讓寶寶了解自然植物和喜歡植物。
培養寶寶動手能力。
全面發展寶寶德智體美勞的能力。
Ⅳ 幼兒園大班科學奇妙的植物教學反思
(參考範文)
活動反思
喜歡花草樹木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願意親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奧秘。生態各異的植物在我們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美化社會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立這一主題,有利於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進幼兒環境保護的意識;有利於幼兒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有利於激發幼兒對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長的興趣,從而獲得有關植物的知識經驗。
由於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是幼兒最熟悉的,也是最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再帶幼兒一起觀察、討論,幼兒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於是在開展討論時,幼兒就會有好多的東西想說,在說的過程中,幼兒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兒從中積累了許多的知識經驗,所以,主題的開展,離不開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主題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或者太過深奧的東西,都是幼兒不喜歡的,主題也是比較難開展的。
Ⅵ 幼兒園開展種植的意義
在幼兒園種植園地中,發現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種植剛開始時,幼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隨著種子一點點的發芽,幼兒的好奇心就表露出來了,每天早上來園後,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也就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來源。」但平時孩子們接觸大自然時是懵懂的,無目的地,而老師在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後,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
種植園地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例,而「種植園地 」是指把種子、幼苗埋在或栽在土裡使其成長的地方。「幼兒園種植園地」是指在幼兒園內為幼兒提供「種植區」,教師有目的地位幼兒創設交往性、探究性的種植環境,投放適宜的種植材料與種植工具,採用小組或集體的活動形式自主的操作,發現、探索植物中的秘密的園地。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幼兒園開辟一片種植園地,通過孩子們親自播種——觀察——照料——收獲等活動,使孩子們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大自然的現象。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嘗試到了愉快的播種,細心的照料和收獲的喜悅。在種植園地里幼兒獲得一些種植經驗,了解植物與人類生活,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對自然的熱愛,進而體會勞動的辛苦,感悟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並與此產生尊重勞動成果,珍惜勞動成果的積極情感。
讓孩子種菜不是把孩子培養成農業科學家,也不是在對孩子種植技術及種植知識的灌輸,而是以種植為手段,培養孩子心靈美德,培養孩子對自然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這才是我們提倡孩子種植的原因。
Ⅶ 幼兒園植物角的意義
植物角是幼兒認識自然界的窗口,它為幼兒提供了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陶冶了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對植物角精心設置,科學管理,不但可以美化室內環境,更主要的它還是幼兒學習探索的陣地。
在植物角孩子們都十分投入,認真的觀察著。有給土豆澆水,大家有了分歧,有的孩子認為要只要放少些水,有的孩子則認為要多放些水。張凌楓就是其中之一。
豪豪說:只要在杯子中放少些水,因為多放了水土豆會爛掉的。張凌楓說:不對,我覺得要在杯子中多放些水,因為要保證土豆有足夠的水分,這樣它才能長的好。豪豪反駁到:我們只要經常去自然角觀察土豆,如果沒有水了,我們就給它加水,要是一次放了太多的水,土豆會淹死的。張凌楓說道:要經常幫土豆加水,那多麻煩呀,還不如一次就多加點水呢!
通過這樣的觀察活動中出現的爭議,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孩子們的不同認識和想法,而且通過爭論的結果,幫助一些原本認知錯誤的孩子糾正了想法,給了他們正確的概念。知道了如何在水中正確的養土豆,並且我相信通過這樣一爭議,他會將正確的方法牢牢記錄下來。
當感受到孩子們對某一事物有興趣時,不是漠不關心,而是判斷價值並正確作出回應,順應著孩子們的興趣,擴展孩子們的問題,使幼兒積累正確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對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目的也越來越明顯。我們要充分發揮植物角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在植物角中獲得更多的發現,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現自然界的奧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Ⅷ 簡述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是什麼
一、種植有助於幼兒獲得對自然和科學的初步經驗
在幼兒園種植區,幼兒可以發現問題、討論問題,獲取知識和經驗,體驗活動的樂趣。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可在活動室內和室外設置兩類種植區。
二、種植有助於幼兒了解植物與人們的密切關系,培養從小熱愛勞動的品格
幼兒是天生的探究者,從一出生就在不斷探究周圍世界,豐富知識。在「收獲的喜悅」活動中,幼兒把採摘的蔬菜拿到廚房,在老師幫助下,做成「美食」,體驗著收獲的喜悅。
收獲麥子後,幼兒看著麥子被磨成了麵粉,並動手參與,與老師一起來做不同花樣的面點,懂得了各類植物和人類的飲食息息相關,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糧食、熱愛勞動。
三、種植可以激發幼兒觀察美、表現美的追求
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種植區,關注和熱情日益增長,顯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果在種植區提供美術工具和豐富的繪畫顏料,引導幼兒把植物的生長變化通過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創設種植區,為孩子們提供了親近大自然的條件。在這里,孩子們分工合作,感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逐漸培養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養成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的習慣。
幼兒園種植計劃:
一、目標:結合季節特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現象,發展幼兒觀察力,為幼兒提供嘗試、探究、實驗的機會,通過親自觀察、動手、種植獲得知識,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養成注意集中,專注的好習慣,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
二、材料准備:
園內植物、種子(花生、黃豆、綠豆)、金盞菊、記錄本、筆。
三、活動方式:
1、種在土裡觀察其生長(花生)。
2、泡在水裡觀察其生長(花生、黃豆、綠豆)
3、裝在透明容器中作上標記,隨時觀察(花生、黃豆、綠豆)。
Ⅸ 幼兒園綠植區對幼兒有什麼影響
一、為幼兒創設輕松、自在、安全的精神環境
幼兒沒有什麼理性的自我管理的意識,往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因此幼兒是非常難管理的一個集體,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會聽見孩子們嘈雜的哭鬧聲與打鬧聲,而對於幼兒我們卻不能實行像較大的孩子一樣的懲罰制,更需要教師的細心與耐心的引導,因此,幼兒的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對孩子有足夠的熱情,並且具備相關的幼兒培育知識,將孩子們當作朋友一樣相處,無論是多麼皮的孩子,或是多麼笨的孩子都應該一視同仁,給幼兒創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
教師是環境創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的品行與態度以及行為都將對於幼兒對於世界的認知,對於未來的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很好把握自己的身份,時刻根據幼兒所需轉換角色,當教導孩子課本上的知識時,老師應該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引領者;當幼兒發現他們所不能理解的事物時,老師應該是提供材料與創作靈感的幫助者;在幼兒急切的想要通過語言表達自己時,老師應該是語言交往的引導者。教師不同的身份將會給幼兒不同的引導,會對幼兒的性格各方面產生影響。
二、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動態的教育環境
在幼兒園中不應該只有單一的課堂教學區與供幼兒玩樂的娛樂區,對於幼兒的教育環境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態的,幼兒園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長、愛好與年齡等將孩子們分為不同的小組,可以有美工區、故事區、計算區、語言區等等,建行將這些小組分開進行額外的教學活動,而老師負責提供相關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最開始的引導,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夠與小夥伴們進行想要完成的活動,每一個活動都是非常有趣的,會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極大地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動手能力等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摩擦與矛盾,此時教師不應該乾巴巴的教育學生,而是將自己融入這個小集體,以朋友的身份給這些小朋友建議,讓他們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培養孩子們自主解決問題、勇於探索的優良品格。與此同時,這些活動應該作為休息時的放鬆活動的形式展開,給孩子們輕松、沒有壓力的環境。
不僅僅是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幼兒園還應該布置各式各樣的模擬社會職業的區域,例如醫院、廚房、娃娃店、超市等等,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模擬社會人的生活,這樣能夠讓幼兒更加深刻的認識各個職業,認識我們所在的世界,體驗每一個角色需要肩負起的責任。與此同時,這些環境的布置可以與幼兒一起完成,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了他們美感,也能夠讓他們對幼兒園更有歸屬感,有自己創造的成就感,鼓勵他們主動創造,這些環境的布置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動態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四季的變化,感受各個節日的氛圍,以此為基礎進行創造,使幼兒即增長了知識,又獲得了收獲的成就感與愉悅感。
三、為幼兒創設輕松、學習的社區環境
一般來說,如果幼兒所處的社區環境是各高校,各研究所聚集的地方,那麼社區終端人基本上都是高知識分子,是極為重視教育的一部分人,也是最早接觸最新教育理念的人,有了這樣的氛圍,幼兒的教育會更加的被重視,家長的壓力與周圍環境的壓力會使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更上心;反之,如果幼兒所在的社區環境中外來務工的農民工比較多,相對而言,這樣氛圍下到人們就對幼兒的教育不那麼重視,並且周圍人所受的教育有限,思想也就不那麼先進,不是很利於對幼兒品格、特性的養成。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不應該只局限於園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幼兒園,走向社區,在一個好的社區環境內以實際的教育教會學生遵守交通規則,例如紅燈停,綠燈行,教會孩子們愛護環境的美德,看到垃圾引導孩子們去撿,教會他們分類放進垃圾桶,教會孩子們有禮貌,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要問好,在這些活動中,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的氛圍對於幼兒教育的幫助是巨大的。
四、為幼兒創設開放、自由的互動環境
幼兒的活動環境是培養幼兒的重要場所,因此,幼兒園要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材料與設施,幼兒園可以將幼兒的活動場所劃分幾個區域,分別放置體育健身相關的設施、拼圖等智力游戲相關的設施以及創造相關的設施等等,教師應該充分的創新,創造出更多的游戲設施培養幼兒的更多興趣愛好,能夠讓幼兒自由的、盡情的選擇各種活動設施。對於幼兒而言,會更加青睞與自然的接觸,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這樣,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創作,專門建設裝扮一個具有自然風情的區域,養一些易於成活的綠植,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如何養育這些植物,還可以放置一些精美的昆蟲標本,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擴寬孩子們的知識面。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沙區,泥土區,讓孩子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用這些沙與泥土自由的堆出他們自己想要的形狀,這種參與到自然中的感覺會非常的吸引幼兒,也是對幼兒很好的鍛煉。
教育幼兒不僅僅是教師的工作,還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幼兒園應該每個月或者每個星期設立專門的家長來訪日,不是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而是幼兒與家長一起參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一方面,很多家長工作都非常繁忙,不能參與到孩子們的成長之中,這對家長是非常大的遺憾,因此,家長可以借這個機會與孩子們一起玩樂,一起工作,增進孩子們與父母的感情,也能夠讓父母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畢竟幾天不接觸,孩子可能會成長很多;二來有調查證明,在幼兒的成長中有父母的陪伴更利於對孩子品格的塑造,孩子天生對父母有一種依賴,若是父母定期能夠陪孩子參加這些活動,會使孩子們非常開心,對於幼兒園也會更加喜愛,更能教師交給他們的知識;三來,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完成任務,糾正孩子們的錯誤,可以對幼兒有更好的教育作用。這些親子活動能夠使孩子們更加的體會活動中的樂趣,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