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枝盆栽
Ⅰ V子型老根盆景怎麼造型,老根是連體V子型,怎麼造型能成為好的盆景,沒有其他的老枝
榕樹盆景是指以榕樹為素材,以觀賞榕樹的樹樁及根莖葉奇異形態為目的,通過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成為獨特的藝術造型的盆栽榕樹盆景。
肥水管理
榕樹適應大水大肥、能耐旱又能耐濕的樹種,能在石縫中生長,也能在水中生長。樹樁進入正常護理後,用
腐熟的人畜糞尿或漚熟的餅肥作為追肥,每日進行一兩次根外追施。移栽或換盆時,也可用漚熟的雞糞、豆餅、骨粉摻入培養土充作基肥。充足的肥料會使枝幹快長快粗,達到縮短培養期的目的。榕樹雖然耐旱又耐濕,成活後的榕樹不長期漬水,易造成只長根不長枝幹。水的管理要見干見濕,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
養護造型
修剪是榕樹造型的一種手段。通過修剪可達到使榕樹形態優美的目的。修剪要適時適樹。榕樹一般四季均可修剪。在實際養護造型中,以剪為主,綁扎為輔,剪裁以一年一次為宜,長勢壯旺的可動剪兩次,待剪短枝條長
榕樹盆景
出的叉枝粗壯後再次動剪。
榕樹修剪的具體方法有摘心、剝芽、摘葉、短截、縮剪和疏剪等幾種。
摘心
摘心可以促進腋芽萌動,多長分枝, 擴大樹冠,同時又能抑制枝條徒長。摘心的時間和次數,與樹種有很大關系。如松樹,宜在新芽萌動,但還未放針之前摘去芽心的2/3左右,僅留基部一小截。將來這里會萌生兩個側芽,分向兩個方向萌發新枝。而對於易發新梢的常綠闊葉樹和落葉樹,一般可在新梢發芽並長出2——3片葉子的時候摘去葉心。當再次萌發新枝葉時,按同樣方法摘心。如此反復操作,可達到使樹冠豐滿的目的。
疏芽
蔬牙即樹木在發芽時節,常常是許多芽同時萌發。為了保證水分和養分的集中供應,要保留位好的芽,摘除不必要的芽,以形成較理想的樹形。對於萌芽力強的榆樹、六月雪等樹種,更要注意隨時抹去不利於造型的芽。
摘葉
摘葉可以促進樹木萌發新葉。有 些樹種如榆樹和黃荊,通過摘葉可使原來長得很大的葉子變得細小,使其更秀氣。一些有色葉木類樹種,如槭樹和石榴,通過摘葉可使葉子顏色更加鮮艷。但是摘去葉子,由於去掉了這些葉子的光合作用,會使樹樁失去積累養料的大好時機,對於一些弱樁來說可能會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所以最好對生長較旺盛的樹樁實行摘葉。
短截
剪去部分一年生枝條的方法稱為短截。短截可以迅速增加枝條的分枝層次。一般來說,它是對樹木枝杈的頂層修剪,能使樹木的外觀輪廓更豐滿。根據剪去部分的多少,可將短截分為短截、中短截、和重短截。短截一般剪去枝條先端的1/5,除去枝條的頂端生長優勢,形成較多的中短枝,使樹形更豐滿,並使母枝加粗。中短截一般指剪去枝條先端的1/2——3/5,形成較多的中長枝,可能促進枝條生長。重截指保留枝條的1/5,可促進剪口下1——2個旺枝生長,一般用於培養主幹枝。
縮剪
截去多年生枝條的一段叫縮剪。縮剪是嶺南派「蓄枝截干」手法的主要修剪技術,創造出「雞爪枝」、「鹿角枝」等多種曲折多變、蒼勁剛健的造型。縮剪不但能矮化樹型,而且可增強樹木枝杈的表現力,不斷對枝條進行縮剪,可增加盆景層次。
翻盆
榕樹盆景不宜經常翻盆,以免塊根受傷腐爛,一般每隔3~4年翻一次盆,時期以晚春4~5月為好(秋冬季一般不宜進行翻盆),同時要去掉部分宿土並剪去老根、腐爛根。
病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榕樹病蟲害少見,偶有介殼蟲為害,發現即用刷子人工刷除。
水黃
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旱黃
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 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灼黃
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孔雀竹芋、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缺光
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黃
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缺肥
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2] 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
Ⅱ 如何製作樹樁盆景
樹坯的選擇
無論選擇何類樹種作為樹樁盆景的素材,首先應進行坯料的篩選。樹坯的選擇來源於兩個方面,即山野樹坯的採掘和樹苗的培植,因為我們對樹樁的要求要以蒼古樸拙為主,因此一般都要選用樹齡長,形態優美,在自然生長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樹坯,若單以人工從小栽植到選為素材,再進行加工,則造型時間長,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採掘野生坯料來進行加工。
在採掘野生樹坯時,要以樹齡長久,生長旺盛,形態本身一般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懸根露爪的坯料為好,同時必須注意根據具體坯料的生長特性,確定其採掘過程與採掘時間。我們認為,應以樹木進入休眠期後採掘較為妥當,如初冬至初春,冬季採掘須注意保護樹坯不受凍,以免來年難以成活,春季在樹木萌動時,採掘較好,既可避免傷凍而增加維護管理的難度,又可視其萌發姿態確定其技乾的去留。當然,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別較大,應視各地氣候特點而定。
因山野採掘的樹坯,一般樹齡較長,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時視樹種確定主根或側根、須根的截留以及多餘枝條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幹,並剪短使其萌芽,根據樹坯的具體情況考慮其將來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發力較弱的樹種時,要適當多留一些技條,採掘能在根部帶土則盡量帶土,若實在不能帶土,則用泥蘸糊根部用穀草或筐、簍包裝捆紮,鋪之以苔蘚,保護樹坯在運輸途中不致失水過度。樹坯一般在地下深埋養護為好,待其成活後,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時注意旱天、澇天時及時澆水、噴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導致根、幹部腐爛,故深埋時,最好提壠築埂,當然對病蟲害也應當及時檢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樹坯,則可在其主幹。分枝長到一定程度時再行鋸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製作後即可栽植於盆中,但盆中土壤營養要跟上,為了使其萌發快速也可築埂植於地上。但要根據造型勤修剪、勤補皤。
樹坯的造型
樹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構思、因材造型,特別是自然類樹樁造型,切不可用規律類樹樁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樹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為蟠扎法和修剪法兩種。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後再進行的,有平剪、選剪等。但也有純粹用修剪方法進行造型的,如嶺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純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進行的。這是受中國畫法中「雞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響,「蓄枝」是指選定技位後蓄養技條,包括將來要成為樹乾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樹干、枝條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運用於嶺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過程,樹坯經挖掘後按造型要求長短、高矮進行截干截根,當定植萌發新技後經選定技位,矯正帶引技形朝向,蓄養到粗細合度時,按照造型要求的長、短、粗、細及時進行剪截,接著萌發新技,又再次進行剪截,如此反復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雞爪」技成型。而我國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輕剪」,或「輕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棕絲蟠扎)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絲或金屬絲對樹樁進行造型。棕絲蟠扎屬傳統盆景樹樁的造型方法,一般將樹干或樹枝作成半圓型的彎子,重復或變化造型,這彎子稱為「漢文拐」。在川派樹樁盆景造型中,棕絲的操作有搭絲、翻絲、偷絲、留結等。搭絲分為背、繞、箍等;翻絲分為單股上翻、單股下翻、雙股對翻、雙股下翻、雙股上翻;偷絲分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彎偷、纏偷等;留結分為活結、定結、上結、下結、平結等;彎子有半彎、新月彎、一寸三彎、米彎等。
(金屬絲的兩種纏法)
樹干矯正法
金屬絲的蟠扎是用銅絲或鉛絲對樹坯進行造型,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時有麻煩,一般用鉛絲,銅絲價格較高。金屬絲的粗細是根據樹乾和樹枝的粗細來確定的,14號至20號絲較為常用。皤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纏繞。邊扭曲樹枝(干)邊纏繞,或左或右,絲與樹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勻,以防扭傷樹干(枝)的形成層和樹皮,若是易脫皮的樹種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幹再行纏繞。
不論棕絲或金屬絲蟠扎,有時蟠扎較粗不易彎曲的主幹時,還可對樹干進行縱向或橫向開口使之易於彎曲。縱向開口有龍力法、滾刀法;橫向則有單切口法或連續切口法;川派樹樁造型中對大樹蟠扎則一般使用「撬扛彎曲法」。
(壅土提根法)
提根法
為了增加樹樁盆景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情趣,對一般樹根都要進行提根處理,使其基部顯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穩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給人以蒼古雄奇的審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沖法;桶、筐狀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樹樁栽植於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樹樁基部高於盆沿但不外露,待樹樁定植成活。後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廣露根部最後定型後再翻入淺盆中。深盆平栽水沖法,把樹樁深植於盆中,當其成活後,在每次沖水時,有意識讓水流稍強沖擊樹蔸部,使泥土脫落樹根逐漸顯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狀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則是用無底的木桶或無底筐將樹樁圍住,裝入河砂或砂夾小卵石並時常在桶、筐內注入水肥,待樹樁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時,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漸扒去砂石,每次間隔半年或一年,最後去掉桶筐後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內。另外也可直接將樹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漸露根部。
雕鑿法
為了使樹樁顯現其在大自然中經風雨雷劈而呈現的蒼柏之態,可對樹干進行人工雕鑿,甚至可以劈開樹干。目前樹樁盆景創作中,由於大自然樹樁的採掘日漸不易,蒼老的樹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們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樹木去選擇粗壯的素材進行加工,這些樹木因為樹齡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經風歷雨,就必須對其進行老態處理,這種處理多用於松柏類等生長較為緩慢的盆景。如對神枝和舍利乾的處理就是一例。比如,將一株松柏類的樹樁用雕刻工具按構思將其干較上部分樹皮,依吸水線扭曲、迂廻剝去,顯出樹干木質紋路,然後塗上石硫合劑或防腐劑以避免病害,經過養護而成為一株蒼勁的樹根。
盆缽的配備
樹樁盆景的配盆要根據樹樁的造型特點進行配備。在大小、深淺、款式、色調、質地上都要協調一致。(斜乾式樁景用盆)
從選擇盆缽的大小看,若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含土太多也就會蓄水過多,造成根部缺氧爛掉或徒長。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植物生長。
一般來說,矮壯型的樹木,單株栽植時盆口面積應小於樹冠面積;盆長要大於樹乾的高度;而高聳型的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積則必須大於樹冠范圍;盆的長度可小於樹乾的高度;樹樁組合類盆景,盆長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組合空間。而盆的深淺對樹樁的生長和景觀的美觀也有影響。用盆過深,可使樹樁景觀顯得矮小;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粗壯、技盤豐茂的樹樁顯得頭重足輕,給人一種不穩定感,而且相對來說養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較少,難以栽種。(直乾式樁景用盆)
樹樁的形狀也是選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選較深一點的盆缽,特別是規律類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乾式可選深淺適中的盆,懸崖式樹樁則只能根據懸飛程度選擇深千筒或中深千簡盆。樹石組合類盆景則應選用淺盆以利於水面,石材的處理。同時在盆的形狀上也應有所變化,樹木扭曲蜿蜒、虯勁變化,則可選圓盆或橢圓盆。樹木剛勁有力則可選稜角分明的盆缽;盆缽上的裝飾線條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會影響樹樁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調上也應視具體樹樁而定,如金彈子,樹干黑褐,樹葉深綠,宜選用色彩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樹干淺黃,樹葉翠綠,則應以深色盆為好。樹樁盆景的配石與配件。
樹樁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與樹木配合布置,這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一種獨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會使盈尺之樹,顯出參天之勢。在懸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於根際,就彷彿樹木生長在懸崖絕壁之上。樹樁盆景有山石點綴,就增添了詩情畫意和自然趣味。松樹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種襯托和對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園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樹木與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園式配石即模仿庭園中人工布置樹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樓、閣、動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質或石質模型。樹木盆景增加配件後,可增添生活氣息。應用配件時,要注意符合自然環境和景趣,注意遠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調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陳設觀賞或展覽的臨時性裝飾處理,在平時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響樹木的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Ⅲ 雀梅的雞腳枝怎麼留呢
一、什麼是「雞爪枝」?雞爪枝其實就是一種盆景的造型形象的描述。就是通過蟠扎、修剪、截短、蓄枝等等方法把盆景枝條形成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密而不亂的雞爪的造型。更高大上一些的說法就是古樸、蒼勁、典雅、陽剛的盆景藝術手法。雞爪枝據說是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國畫的技法。這種技法主要在南方最為流行,就如江南的假山、公園一樣,秀雅的特點特別突出。同時還是精品工程,就如雞爪枝的修剪,是需要耐心的,因為時間需要幾年的時間。
4、修剪、打頂、截短、蓄枝、蟠扎二級枝
對於二級主枝採取的主要方法是修剪,對於其他的方法自己根據的喜好,自己選擇,一般二級主枝,一般留出2--3枝即可,不可留的太多,同時注意生長空間的立體感、雕塑感。具體方法自己選擇。
Ⅳ 盆栽榕樹怎麼修剪
榕樹修剪的方法有摘心、剝芽、摘葉、短截、縮剪和疏剪等幾種。
(1) 摘心
在樹木生長發育期,將新梢頂端幼嫩的部位去掉,稱為摘心。摘心可以促進腋芽萌動,多長分枝, 擴大樹冠,同時又能抑制枝條徒長。摘心的時間和次數,與樹種有很大關系。如松樹,宜在新芽萌動,但還未放針之前摘去芽心的2/3左右,僅留基部一小截。將來這里會萌生兩個側芽,分向兩個方向萌發新枝。而對於易發新梢的常綠闊葉樹和落葉樹,一般可在新梢發芽並長出2——3片葉子的時候摘去葉心。當再次萌發新枝葉時,按同樣方法摘心。如此反復操作,可達到使樹冠豐滿的目的。
(2)疏芽
樹木在發芽時節,常常是許多芽同時萌發。為了保證水分和養分的集中供應,要保留位好的芽,摘除不必要的芽,以形成較理想的樹形。對於萌芽力強的榆樹、六月雪等樹種,更要注意隨時抹去不利於造型的芽。
(3)摘葉
摘葉可以促進樹木萌發新葉。有 些樹種如榆樹和黃荊,通過摘葉可使原來長得很大的葉子變得細小,使其更秀氣。一些有色葉木類樹種,如槭樹和石榴,通過摘葉可使葉子顏色更加鮮艷。但是摘去葉子,由於去掉了這些葉子的光合作用,會使樹樁失去積累養料的大好時機,對於一些弱樁來說可能會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所以最好對生長較旺盛的樹樁實行摘葉。
盆樹在摘葉之前,要先施2——3次氮肥,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提高其萌生新葉的能力。摘葉時,要保留葉柄以保護腋芽,一般1個月左右即可長出新葉。摘葉要分3——4次行,每次摘去全部葉子的1/4——1/3,相鄰兩次之間要間隔1周左右。摘葉處理後,蒸騰作用減弱,故應控制澆水,避免土壤濕度過大,造成根系腐爛。一般摘葉處理20天左右後即可長出新葉。
(4)短截
剪去部分一年生枝條的方法稱為短截。短截可以迅速增加枝條的分枝層次。一般來說,它是對樹木枝杈的頂層修剪,能使樹木的外觀輪廓更豐滿。根據剪去部分的多少,可將短截分為短截、中短截、和重短截。短截一般剪去枝條先端的1/5,除去枝條的頂端生長優勢,形成較多的中短枝,使樹形更豐滿,並使母枝加粗。中短截一般指剪去枝條先端的1/2——3/5,形成較多的中長枝,可能促進枝條生長。重截指保留枝條的1/5,可促進剪口下1——2個旺枝生長,一般用於培養主幹枝。
(5)縮剪
截去多年生枝條的一段叫縮剪。縮剪是嶺南派「蓄枝截干」手法的主要修剪技術,創造出「雞爪枝」、「鹿角枝」等多種曲折多變、蒼勁剛健的造型。縮剪不但能矮化樹型,而且可增強樹木枝杈的表現力,不斷對枝條進行縮剪,可增加盆景層次。
(6)疏枝
將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影響盆景造型的枝,從基部截去。疏枝對全樁起削弱的作用,同時疏去不要的枝,可以保證留下的枝條得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應,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於樹樁生長 。疏枝還要使樁形更優美。
Ⅳ 雞爪槭的栽培技術
人工繁殖:一般用播種法繁殖,亦可採用嫁接法。10月翅果成熟後,隨采隨播,或濕砂積層貯藏,至次年春季再播。條播行距20厘米左右,覆土厚約1厘米,蓋以稻草。3月下旬發芽出土,應及時揭草。
為防止烈日灼曬,7~8月要搭棚遮蔭,澆水防旱,並追施稀薄腐熟的餅肥水,以促進幼苗的生長。當年生苗木可高達30~40厘米,留床一年後再分栽。紅楓、羽毛楓等觀賞變種,通常採用嫁接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進行,以2~3年生的雞爪槭實生苗為砧木。切接或腹接,需離地面數厘米處。接活後,生長較緩慢,要加強管理。若在夏季進行單芽腹接,成活率較高,成苗亦較快。雞爪槭野生者多為喬木狀,不宜製作盆景,林下野生樹苗,挖回盆栽,可加工造型成為優美的觀賞盆景。 選盆:雞爪槭宜用較淺的橢圓形或長方形釉陶盆,其中紅葉的變種,則宜選用灰白、淡藍、淡綠、淡黃等色,黑色效果也很好。綠葉的種類可選用紫、紅等色。
用土:雞爪槭喜肥,喜濕,宜用肥沃疏鬆而濕潤的微酸性土或中性土。盆栽可用腐殖質豐富的山土或腐葉土。
栽種:可在春季3月或秋季落葉後進行。栽種時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拳曲於盆土中。對於珍貴品種,栽植後要加強管理,保持盆土濕潤,放置於庇蔭處,待生長旺盛時,再移至通風透光處。 加工:雞爪槭多用攀扎與修剪相結合進行造型。攀扎宜用棕絲,並須及時拆除,否則很易陷絲。若用金屬絲攀扎,則更須防止陷絲。攀扎加工宜在梅雨期或落葉後進行。雞爪槭的大枝可以攀扎,小枝則宜修剪,一般將每一枝條留1~2節,前端剪去,使生出的兩根側枝成丫型,以後再如此依次修剪,最後形成樹冠。
樹形:雞爪槭宜製成合栽式或叢林式。孤植可作成斜乾式、曲乾式等樹形。葉形秀麗,紅艷多姿,頗為美觀。
合栽式的製作,須注意主次、疏密、高低、遠近等方面的處理,可參考金錢松合栽式的布局,所不同者金錢松多為直干,而雞爪槭常帶彎曲,故合栽時還須注意樹干彎曲的方向、程度,做到統一協調。 要以預防為主,噴施惡霉靈或烯醯嗎啉或愛苗乳油+寧南黴素+阿維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或啶蟲脒+有機硅3000倍液,無病時15~20天一遍,病害嚴重時5~7天一遍。注意交替用葯。
雞爪槭蟲害常見的蟲害有蠐螬、螻蛄、金龜子、刺娥、蚜蟲、天牛、蛀心蟲、黑蠕及光肩星天牛等。
蠐螬、螻蛄等的防治地下害蟲蠐螬、螻蛄等啃咬幼苗的根和莖部,造成苗木枯死。可採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拌細土撒施或澆根。
金龜子、刺娥、蚜蟲等的防治侵食枝葉的害蟲金龜子、刺娥、蚜蟲、紅蜘蛛等,常食紅楓葉片,造成苗木生長不良,可採用阿維菌素、捕快、氧化樂果800~1000倍噴霧。
天牛、蛀心蟲等的防治蛀乾性害蟲天牛、蛀心蟲等,危害雞爪槭枝幹,造成雞爪槭大苗枯枝甚至整枝死亡,可採用殺滅菊酯、綠色功夫等2000~3000倍液噴霧,或在蟲道口向枝幹注射敵敵畏等農葯,並用粘性泥封口。
Ⅵ 雞爪槭適合雲南普洱地區種植嗎
雞爪槭可以在雲南普洱地區種植,但並不是最佳的選擇。
雞爪槭是一種適應性非常強的樹種,在絕大多數的環境中都能夠生長,其耐寒性比較強,冬天可耐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但不耐高溫。
雞爪槭分布於山東、河南南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省。
雞爪槭盆景盆養護方法和注意事項
1、盆土
雞爪槭對土壤要求不高,中性及石灰質土均能適應,但在中型或鹼性土裡生長十分緩慢,只有用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才能讓它的植株生長得更好,盆栽的時候最好用含有腐殖質的山土或腐葉土,可以再加入一些其它的園土進行配製。
雞爪槭作為觀葉盆景,選盆的時候,最好選顏色較淺的釉陶盆,形狀可以根據樹形和自己的喜好來定,比如橢圓形或長方形都行,若是紅葉的變種,花盆顏色最好是灰白或者淡黃、淡藍、淡綠等色,如果不喜歡這些顏色,那紫色、紅色、黑色等花盆效果也不錯。
2、光溫
雞爪槭是弱陽性樹種,喜陰不耐陽,可以半陰養護,不能讓陽光直射,特別是夏日的時候,稍有不注意便容易遭日灼之害,擺放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擺在正午太陽會直射的地方。此外,雞爪槭抗寒性強,不耐高溫,但耐低溫,即使是在北方,冬季的時候也可以放在室外過冬。
3、水分
雞爪槭盆景耐旱不耐澇,盆土不能長期保持濕潤,可以稍微乾燥,澆水最好是見干見濕,在北方空氣比較乾燥的地方,要經常噴灑葉面水,這樣才能保持葉片油綠好看。
4、上盆
雞爪槭栽種上盆時間最好選在春季3月或秋季落葉後,栽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檢查一下根系,讓根系舒展著入土,不要讓根須拳曲於盆內。
5、造型
雞爪槭製成盆景,一般是攀扎與摘枝相結合,對盆景進行加工造型,製成斜乾式、曲乾式、合栽式、叢林式等不同的樹形。攀扎時間最好是選在梅雨期或落葉後進行,可用棕絲或者金屬絲,但要注意及時拆除,否則容易陷絲,不利於雞爪槭枝條生長。雞爪槭大枝攀扎,小枝則更適合摘枝,只要注意枝條主次疏密、高低遠近,彎曲有度,即可。
Ⅶ 盆景製作中什麼是大漂枝
飄枝是一種枝形,既蒼勁又飄逸,常見出現在飄逸的斜樹,或者是自然大樹的一邊,它的形狀是平行中而稍向下飄,主脈迴旋跌宕,曲節流暢。選用這一枝形能增強樹勢的飄逸動感。
③迴旋枝:其特徵是枝條柔順,迴旋流暢,節曲屈向外擴散,伸延到有足夠的空間,才生出次脈。次脈略為縮小後,再向外伸展,造成擴大樹冠覆蓋面積的效果,以後,在次脈的末端生出橫角,蓄成葉序,這是一頭多干樹型的枝法,能得到繁而不亂,氣勢雄渾的樹勢。
Ⅷ 盆景好不好,是看那些方面有人說觀賞盆景要先看根盤、枝幹、葉片,是嗎
一盆盆景的好不好,主要看這個方面有沒有處理好,把這6個方面處理好了,不管誰來鑒定,都算的上是一盆好盆景。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法無定法,按照自己的意境來創作盆景,自由發揮,也能創作出優秀的盆景,甚至還會有意外的收獲,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我下面所說的6個方面的范疇。
一盆盆景,經過這6個方面的處理,處理好了,肯定算的上一盆精品盆景,而這6個方面也是盆景製作中最基礎的,萬變不離其中。我是@花房姑娘娟子,給大家持續帶來盆景方面的經驗、技巧,記得給個關注和點贊,謝謝!
Ⅸ 主幹形梨樹滿身雞爪怎麼能成枝條呢
摘要 要想打造出雞爪枝的造型,第一次對盆景修剪時,底下的枝條少量修剪,上部分的枝條多修剪,使上部分的枝條留的短一些。第二次修剪時,將靠近主幹的第一、二枝剪掉,留下二級枝截口下抽出的第三枝,之後對第三枝短截。第三次修剪時,需要對萌發枝條修剪。後期應逐年短截修剪,還可藉助蟠扎的方法。
Ⅹ 像圖片上的這種叫:對節白蠟的樹。成型的景點樹,小盆景為了保持優美型態,跟它噴植物仰制劑:烯效唑,多
小盆景對節白臘盆景在來年開春前保持原狀不要動它。對接白臘是屬耐剪枝,宜在開春後或是立秋後,一年可剪二次,這兩盆小型盆景主、側枝粗度已夠,只需剪小枝使它形成鳳爪枝(雞爪枝)。樹冠中部和頂部的小枝在開春時留3個芽,下部靠盆面上的枝留5~7個芽就可以了。上述採用疏剪法,不宜使用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