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葉蠟石盆景

葉蠟石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8-12 11:33:17

① 山水盆景製作技藝的圖書目錄

一、概述
二.石種
(一)軟石
1.海母石
2.砂積石
3.浮石
4.雞骨石
5.玄武岩浮石
(二)硬石
1.英石
2.太湖石
3.靈璧石
4.斧劈石
5.崑山白石
6.風棱石
7.奇石
8.雪花石
9.常州灰石
10.黔石
11.千層石
12.薄千層石
13.峴山石
14.大化石
15.廣西花石
16.龜紋石
17.散兵石
18.竹黃石
19.湖口石
20.瀟水石
21.鍾山石
22.墨石
23.澎城石
24.木化石
25.鍾乳石
26.砂姜石
27.石筍石
28.金華石
29.千枚狀板岩
30.朔花石
31.錳石
32.石英質砂岩
33.粉砂岩
34.赤壁石
35.宣城白石
36.葉蠟石
37.砂片石
38.大理岩
39.菊花石
40.嶗山綠石
41.硯石
42.瑪瑙石
43.海蝕石
44.隕石
45.火山熔岩
46.文石
47.其他石種
三、山水盆景製作工具及用品
1.工作台(操作台)
2.光源
3.盆景手鎬
4.鋸石工具
……
四、日常基礎訓練
五、常見石種的造型技法
六、山水盆景製作中的構思、構思與布局
七、山水盆景的欣賞
八、山水盆景的常見形式
九、軟石盆景製作基本方法
十、硬石盆景製作基本方法
十一、山水盆景製作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十二、造型布局中忌諱的幾個方面
十三、山水盆景中的植物裁種
十四、山水盆景用盆、擺件、幾架
十五、山水盆景的日常養護
十六、賞析

② 嶗山綠石的介紹

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於海濱潮間帶。嶗山綠石已有數百年賞玩歷史,是中國主要觀賞石種之一。嶗山綠石的礦物學名稱為蛇紋玉或鮑紋玉,主要礦物組成是綠泥石、鎂、鐵、硅酸鹽,雜有葉蠟石、蛇紋石、角閃石、絹雲母、石棉等,質地細密,晶瑩潤澤,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色彩絢麗,以綠色為基調,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 石質一般較為堅硬,細密,加工後既圓且潤。主要觀賞其色彩、結晶和紋理,可陳設於廳堂、幾案欣賞,也可製作盆景。

③ 常見觀賞石概述

(一)礦物晶體類觀賞石

1.水晶

水晶(圖8-33)是結晶完好的石英晶體,化學組成是氧化硅(SiO2)。晶體狀態是由六方雙錐和六方柱構成的帶錐頭的六方體。其顏色多種多樣:無色透明的或乳白色半透明的稱水晶,紫色的稱紫晶,煙灰色的屬煙晶,茶褐色的為茶晶,黃色的稱黃水晶,玫瑰色的為薔薇水晶(芙蓉石)等。

水晶大多呈單晶晶簇(圖8-33)產出,有時還可能和其他礦物晶簇(如螢石、重晶石、辰砂或鏡鐵礦等)共生。與其共生的鏡鐵礦往往呈花瓣狀集合體。水晶晶簇本身常組成形如菊花的放射狀集合體,很受人們的喜愛。

2.方解石

方解石(圖8-34)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常見礦物晶體(簇),化學組成是碳酸鈣(CaCO3),主要為無色或白色,有時因含其他元素而呈淺黃、淺紅、紫、褐黑色等。無色透明的方解石晶體稱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學材料。方解石晶體一般發育完好,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柱狀體、菱面體、板狀體、三角面體等。單晶大小可以從幾毫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因此,方解石晶簇(圖8-34)形態豐富多彩,造型美觀。有時,方解石晶簇可和金屬硫化物晶體(如黃鐵礦、閃鋅礦)共生,形態更為美麗。筆者在湖南水口山鉛鋅礦考察時,曾見過巨大壯觀的以方解石晶簇為主的晶洞,其中可容納數十人之多,局部可見到菱面體狀方解石晶簇和半透明的棕色閃鋅礦晶體共生產出,構成美麗的圖案。

圖8-33 鏡鐵礦中的水晶晶簇

圖8-34 淺紅色層狀方解石晶簇

3.螢石

螢石(圖8-35)是一種鈣的氟化物。礦物晶體大多為半透明至透明,在紫外線照射下出現極強的熒光。礦物常呈現多種誘人的顏色,包括紅色、綠色、藍色、褐色、黃色、橙黃色和紫色等。晶體通常為立方體,兩個立方體常相互穿插構成雙晶,其次為八面體及菱形十二面體。單晶大小可由數毫米至幾十厘米。

4.綠柱石

綠柱石(圖8-36)是一種含鈹的鋁硅酸鹽礦物。晶體常成六方柱和六方錐體,具玻璃光澤。由於所含鹼金屬和微量元素的不同,可呈現不同顏色,有無色、綠色、藍色、玫瑰色和紫紅色等。其中祖母綠是綠柱石家族中最珍貴的成員和寶石。其所呈現的鮮艷綠色,歸因於礦物中含有鉻和釩。祖母綠青翠悅目,使各個時代的人都為之著迷,它有「綠色之王」的美譽,特別為東方民族所酷愛。自古以來,祖母綠一直同鑽石、紅寶石和藍寶石共同列為世界四大珍貴寶石。

圖8-35 淡綠色螢石晶簇(http://jpkc.cug.e.cn)

圖8-36 祖母綠(尚比亞卡夫布礦區)(中國地質博物館,2010)

5.剛玉

剛玉的化學組成為氧化鋁(Al2O3),其硬度為9,僅次於鑽石(硬度為10)。天然剛玉一般都含有微量元素雜質,主要有鉻、鈦、錳、釩等,使剛玉帶有不同顏色,如黃灰、藍灰、紅、藍、紫、綠、棕、黑色等。剛玉的晶體形態常呈桶狀、柱狀或板狀,晶形大多都較完整,具玻璃光澤至金剛光澤。

(1)紅寶石

紅寶石(圖8-37)是指含鉻的具鮮艷紅色的透明到半透明的剛玉,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目前市場上優質的紅寶石比鑽石還珍貴,紅寶石的著名產地是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巴西和越南。它主要產於侵入岩體外接觸帶的白色粗粒大理岩中,呈浸染狀斑晶產出。其必要的生成地質條件是高溫、富鋁、缺硅並有鉻的來源。我國西藏和雲南等地也已發現類似成因的紅寶石礦床。

圖8-37 紅寶石晶體(郭克毅等,1996)

(2)藍寶石

藍寶石(圖8-38)是泛指除紅色以外的任何顏色色調的寶石級剛玉。它們的顏色有白、黃、青、藍、紫、玫瑰等色,但以藍色者最為常見。藍色是由於剛玉晶體中含有鈦和鐵所致。藍寶石的主要產地的巴西、緬甸、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地。

6.輝銻礦

輝銻礦(圖8-39)屬於銻的硫化物(Sb2S3),鉛灰色,金屬光澤。單晶呈長柱狀或針狀,柱面有明顯的縱紋。晶體集合體常呈放射狀或束狀。單晶大小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

圖8-38 藍寶石晶體(郭克毅等,1996)

圖8-39 輝銻礦晶簇

7.雄黃與雌黃

雄黃與雌黃(圖8-40,圖8-41)是非金屬礦物,是形影不離的共生礦物,在我國被稱為「鴛鴦礦物」。與其共生的礦物還有辰砂、輝銻礦、方解石、石英等,可組成異常漂亮的共生組合。

雄黃,橘紅色,故得雅稱「雞冠石」;雌黃呈略帶A色的檸檬黃色。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顏色來區分雌雄,但雄黃長時間受光照射後會直接轉變成雌黃。

除了上述列舉的一些礦物晶簇外,在自然界還有不少礦物晶簇,如石榴子石、黃鐵礦、錫石、辰砂、藍銅礦、孔雀石、電氣石、石膏、角閃石、綠簾石、紅柱石、天青石、魚眼石等。限於篇幅,這里不能一一列舉。

圖8-40 雄黃晶簇

圖8-41 雌黃晶簇

(二)岩石類觀賞石

(1)太湖石

太湖石(圖8-42)又稱貢石,久負盛名,它是一種溶蝕後的石灰岩,以長江三角洲太湖地區的岩石為最佳。「漏、瘦、透、皺」是太湖石的幾大特色。

(2)大理石

大理石(圖8-43)既是一種建築材料,又是很好的觀賞石。它是一種變質岩石。大理石品種主要有雲石、東北綠石和曲紋玉。

圖8-42 蘇州博物館中的太湖石(舒良樹,2010)

圖8-43 大理石(http://222.66.109.201)

(3)菊花石

菊花石(圖8-44)是生長在280萬年前的一種天然岩石。它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或異質同象的方解石礦物構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狀對稱分布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圓形的黑色燧石構成花蕊,活似天工製作之怒放盛開的菊花,故名菊花石。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麗的圖畫;若精工雕琢成工藝品,更是錦上添花,精美絕倫。

(4)雨花石

雨花石(圖8-45)美在質、色、形、紋的有機統一,世界上諸種觀賞石以此四者比較,沒有能超過雨花石的。質,是指雨花石的質地。雨花石屬石英的隱晶質,堅硬細膩,晶瑩可愛。由於上述四者,雨花石在諸種觀賞石中「出類拔萃」,獨占鰲頭。

圖8-44 菊花石(http://222.66.109.201)

圖8-45 雨花石

(5)雞血石

雞血石(圖8-46)為印材中的霸主,價值不低於田黃石。雞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紅色處於其他顏色當中,要像「漸融」的一樣。其次紅色要艷、要正,淺色不行,發暗、發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狀,不能呈點散狀或線狀、條狀,最主要的是雞血石溫潤無雜質,色純凈而柔和。

(6)田黃石

田黃石(圖8-47)是目前印材中的珍稀、絕品石種。此石屬葉蠟石,產自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1000年前即有開采。至明、清兩代,田黃石更聞名於世。是歷朝帝王、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競相搜求的寶物。田黃石具有其他石材沒有的特徵,即半透明狀的石肌里,隱現蘿卜紋,或叫「瓜瓤紋」,其色外濃而淡,間有紅色水格紋,故有「無紋不成田」、「無格不稱田」之說。

圖8-46 雞血石

圖8-47 田黃石

(7)青田石

青田石(圖8-48)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圖8-48 青田石(http://222.66.109.210)

(三)古生物化石類觀賞石

1.筆石

筆石(圖8-49)是對筆石綱化石的統稱。筆石是一類已滅絕的海洋群體生物,通常隸屬於半索動物門,存在於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其保存狀態是壓扁成了炭質薄膜,構成羽毛狀或鋸齒狀的群體,很像中世紀西方國家的鵝毛筆,因此被科學家叫做「筆石」。

2.菊石

菊石(圖8-50)是頭足綱的一個亞綱,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生存於中奧陶世至晚白堊世,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

圖8-49 筆石

圖8-50 菊石

3.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圖8-51)是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1厘米至1米,寒武紀至奧陶紀最盛,「三疊紀」晚滅絕。

(四)現代生物礁類觀賞石

現代生物礁類觀賞石主要指的是現代海洋中的珊瑚(圖8-52)。珊瑚雖非地質作用形成,但它的成分與性質類似於石質,可算是一種特殊的天然石質藝術品。它們大部分保存在淺海沉積物內,常與其他典型淺海生物伴生,其生活習性可能與現代珊瑚蟲一樣。

圖8-51 三葉蟲化石(http://222.66.109.201)

圖8-52 珊瑚盆景(http://222.66.109.201)

④ 嶗山的這個石頭叫什麼

叫:嶗山綠石。

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於海濱潮間帶。嶗山綠石的礦物學名稱為蛇紋玉或鮑紋玉,主要礦物組成是綠泥石、鎂、鐵、硅酸鹽,雜有葉蠟石、蛇紋石、角閃石、絹雲母、石棉等,質地細密,晶瑩潤澤,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色彩絢麗,以綠色為基調,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間有紫、赭、黃、白、灰等顏色,深淺變幻各不相同。多數綠石為層狀結晶,有的排列均勻,有的厚薄懸殊,少數呈絲狀、放射狀結晶或雲母結晶(有金星閃爍);在石膚表面或石縫的夾層間有針狀結晶的,俗稱"掛翠",常出現奇峰雲谷、空山煙霞、石上清流等景觀,具放射狀結晶者有的呈現出奇峰高聳、嶺脈延伸之景觀,此為佳品。嶗山綠石具有玉石的性質,含翠,散熒光,光潔細膩,硬度適中,經雕鑿磨光,即呈現出晶瑩潤美的光澤。並有色彩多變、質地多變、結晶形體多變的特色。嶗山綠石已有數百年賞玩歷史,石質一般較為堅硬,細密,加工後既圓且潤。主要觀賞其色彩、結晶和紋理,可陳設於廳堂、幾案欣賞,也可製作盆景。

一、藝術價值

嶗山綠石的色澤靜穆古雅,深沉謐靜,多數石頭上有自然圖案,有的採集後稍加修飾即可供觀賞,但有自然造型者甚少,主要觀賞其色彩、結晶和紋理,可陳設於廳堂、幾案欣賞,也可製作盆景。宋、元時已有人將其用於案頭清供及製作文房用具,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嶗山綠石按礦脈走向可分為水石和旱石:水石承受億萬年海水沖擊浸透,光瑩油潤,適合雕琢的多為水石;旱石則經風蝕日剝,雖粗疏單調卻盡顯古樸,未曾雕琢的表面呈現潮水般紋理,如水墨山水畫,極具蒼茫悠遠之意。

嶗山綠石按其產出形態主要分二種:即以翠面為主要特徵的圖紋石,亦稱"板子石",供欣賞的是平展翠面所呈現之精彩圖案;以石、翠混雜糾結成塊為主要特徵的造型石,亦稱"鑲嵌石",所展示的是立體的山川景觀或各種抽象形態。

二、嶗山綠石三大特點:

一是色彩絢麗,以綠色為基調,盡顯變幻之美;

二是結晶奇妙,絕大多數綠石為層狀結晶,與不同色彩交相輝映,更奇者為放射性結晶,有奇峰高聳、嶺脈延伸之奇景出現;

三是石質細密潤澤,石質細密晶瑩,如若切片觀察,還有一定的透明度。

三、如何鑒別

一要看色彩的變化。嶗山綠石以綠色為基調,但又不是單一的綠色,色深者墨綠濃黑,色淺者粉綠微藍,再加上黃 、白、赭等色塊條紋,變化無窮。

二要看結晶的變化。絕大多數嶗山綠石為層狀結晶,不同色彩濃淡交錯,其斜面斷層常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曲線紋彩,異常美麗。也有的在透明的綠石中雜有雲母結晶,呈現出眾多閃爍發光的金星顆粒。

三要看石質的變化。嶗山綠石的礦物組成主要是綠泥石。用顯微鏡切片放大觀察,可以看到多種美麗的結晶,略經琢磨,即可出現玉石的光澤。在石質方面的選擇,應以細密堅實、晶瑩潤澤為上品。

四要看形體的變化。嶗山綠石的形體不像太湖石那樣裙皺洞穴通體相連,不可能要求其皺、透,但仍要求其藝韻之秀,體形之瘦,氣勢之雄,風度之「自然典雅」。

⑤ 什麼是壽山石

壽山石產於福州壽山村而得名。壽山石除田黃之外,其餘100多個品種的彩石產於「水坑」和「山坑」兩大類。壽山石雕有東門、西門兩大派系,流傳至今。壽山印石是歷代進獻宮廷的貢品,皇帝多有收藏。清宮收藏的一尊虎鈕玉璽,重達12斤。
水坑石出產在壽山溪上游坑頭占之麓的溪旁,因下水較多,故石質凝膩,凈潔如玉,色彩瑰麗,光而通靈,價值頗高。但開采極為困難,產量偏低。水坑石的品種以色相形似可分為:繕草凍、水晶凍、魚腦凍、黃凍、環凍、牛角凍、桃花凍、瑪瑙凍等。
山坑分布於壽山、月洋兩個山村的岩石之中,大多是由花崗岩和石英石經過長久歲月的分化而形成的。石質硬度不高,但其加工性能好,1500年以前就被人發現,並利用其雕刻成花插、花瓶、座屏、山水盆景。明末清初,有許多文人雅士利用其製作圖章。水坑石顏色有朱、黃、墨、白、紫、青,也有在同一塊石上五彩紛呈的。其多以產地命名,或以色相取號。如高山石、善伯洞、荔枝洞,以及都成坑、旗降、老嶺、柳坪、月尾、芙蓉、峨嵋等,品種多樣,各具特色。壽山印章雕鈕藝術自成一家,主要特點是,因石造型,根據石料的天然態勢進行構思,再根據石料的色澤、石質、紋理進行取捨布局,為神奇兼備的藝術珍品。
壽山石亦名塔石,出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該石以其質地細膩、脂潤柔和。
壽山石的品種極多,品質優良的石頭多出於五花坑,坑頭洞、水晶洞。時而以田崐坑、水坑、山坑最佳。田坑出產的石材系脫離石脈而獨立成塊,多年來一直埋於崐沙士之中。黃顏色的稱「田黃」,白顏色的稱「白田」,黑顏色的稱「黑田」,粉紅顏色的稱「紅田」,均是壽山石之中的極品。水坑石出產於壽山坑頭洞,石頭的崐特徵是結晶石,呈透明或半透明狀。「魚腦凍」、「黃凍」、「鱔草凍」、「桃花崐凍」、「牛角凍」、「豹皮凍」等,是水坑壽山石中的姣姣者。山坑石則是壽山石中最普及的,目前市場中出現的壽山石,大多是山坑石。
中國數百年來的文人墨客對壽山石的珍愛尤為突出,這是壽山石既是適合收藏崐的珍貴藝術品,也可代大眾觀賞和實用的文房用品。早期歷史上壽山石被詩人畫家崐用來作印章材料,後經民間雕刻藝人,根據石材的紋理、色澤、形態等特點,加工崐成供觀賞的雕刻擺件。這樣就充分發揮石料固有的特色,使作品的內容與質料溶合崐為一體,展現出理想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品。
近幾年來,東南亞地區出現一股壽山石藝術品的收藏熱潮。許多藝術愛好者被崐魅力四射的壽山石雕刻品所傾倒,市場價格上漲較快,因為好的雕刻品本身石料具有很高的價值,加上採掘艱難,得石不易,經過雕刻名家的藝術加工,它的價值也崐就越來越高了

⑥ 海底玉是什麼

海底玉以產於山東青島嶗山仰口村的大海底中而得名,為綠泥石質玉石。海底玉主要由綠泥石組成,並含少量角閃石、蛇紋石、葉蠟石、絹雲母等礦物。顏色以綠色為基調,但又不是單一的綠色。深時呈墨綠、濃綠,淺時淡綠偏藍。
嶗山綠石產於嶗山仰口海灣之海底故又稱海底玉。色澤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通過雕琢,光澤透亮,可作盆景及裝飾品。因多年沉積海底,供於案上,過雨天則顯露珠之特點,這是其他藝術製品中所不見的。因該石資源有限,限制開采,現已不易獲得,故已成名石中之驕子,身價倍增。
嶗山海底玉嶗山綠石產於嶗山仰口海灣之海底,故又稱海底玉。色澤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通過雕琢,光澤透亮,可作盆景及裝飾品。因多年沉積海底,供於案上,過雨天則顯露珠之特點,這是其他藝術製品中所不見的。因該石資源有限,限制開采,現已不易獲得,故已成名石中之驕子,身價倍增。

⑦ 青田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民風民俗,文化遺址等介紹

青田鼓詞
青田鼓詞為流行青田境內的一個曲藝品種,由隋唐時代「變文」演變而來,明清時期已見流傳,青田俗稱「唱詞」,用本地方言演唱,演唱者大多為盲人。青田鼓詞在全縣境內上至禎埠鄉下至溫溪鎮東岸均有分布,現有鼓詞藝人300左右。青田鼓詞說唱形式現仍與明清、民國時期相似,但形式已趨於簡化。鼓詞一人表演,以唱為主,以說為輔,說唱結合。詞句以七言為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具簡單,節奏整齊,板式變化豐富。青田鼓詞可分為「平詞」、「大詞」兩種。 2007年,青田鼓詞被麗水市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漸受相關部門重視的青田鼓詞,大膽走出「深閨」,走入大眾眼簾。
青田魚燈
魚燈是青田最傳統、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燈舞種類,也是浙江省魚燈類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青田魚燈舞表演。青田魚燈歷史悠久,道具製作精美逼真,伴奏音樂鏗鏘有力,舞蹈動作粗獷奔放,表演風格熱烈樸素。青田魚燈表演時以「紅珠」領隊,每人手舉一盞魚燈,頓時鑼鼓喧天,燈火輝煌,歡聲雷動,場面宏偉壯觀。目前,青田已組建了20多支不同流派、不同年齡、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魚燈表演隊伍。青田魚燈曾參加首都建國50周年慶典演出、第五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和第十三屆「群星獎」等國內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譽為「天下第一魚」。
青田龍舟節
端午賽龍舟,青田俗稱「劃龍船」、「斗龍船」,相傳始於明朝,盛於民國,清朝康熙版《青田縣志》就有活動的記載。青田賽龍節是甌江下游近20公里水域沿江鄉民過端午節的重大節慶活動。活動時間為每年農歷五月的初一至初五,活動一般分三個部分,即:一是祭祀神佛。龍舟「上水」前到眾主殿「進香」,泛遊時在江面上「分香」,下午太陽落山時又回到眾主殿「收香」。意在祈求神佛「賜安保太平」;二是游戲性表演。龍舟「上水」後,伴隨著鑼鼓聲在江面上暢游,不時劃出「龍門陣」、「江龍戲水」等陣圖,槳手們一邊劃槳,一邊演唱龍舟號子,岸上觀眾同時和聲;三是龍舟競技。兩支龍舟順江而下比速度,距離一般在1000m左右,此時鑼鼓緊催,兩槳擊水如飛,觀眾喧聲振天,場面十分熱烈,這樣的競技每天至少進行10多場。
風土人情
青田僑俗敦厚淳樸、重人情,大都寄託對僑胞的美好祝願,表達對鄉親的深厚情誼。鄉人出國,親友贈送禮物叫「送順風」。出國者動身前討彩發興叫「發彩頭」,上車前,喝一碗紅棗蓮子湯,紅棗喻「紅早」、祝願早點紅火,蓮子喻「蓮花結子」,祝願開花結果,前程美好;上車時隨送柑桔,柑與根諧音,寓意不忘根本,桔與吉相近,表示大吉大利。青田僑俗寄物寓情,託言兆彩,符合人們追求美好生 千絲岩景區 千絲岩景區2001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區。位於青田縣山口鎮境內,距縣城約7公里,是青田縣三大組團城市之一。谷地呈現東西走向,三面環山,入口朝南,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景區內有千絲潭、天梯、天門、羅漢壁、幽園、陰陽床、青蛙石、蛙洞、千絲組橋、千絲廟宇等近20處景觀。其中千絲瀑最具特色,落差約28米,瀑布水口處凸起岩石分成二股水流,高處飛流而下,撞擊山體岩石,形成千絲萬縷,故稱「千絲瀑」。千絲瀑飛流直下,形成千絲潭,平均深度約2米,面積約200平方米,呈半圓形,水質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准。緊依千絲瀑的東側是天門嶺、羅漢壁。天門由天梯和天門構成,天梯陡峭如立,有148級台階,天門狹窄一人可側身而過。羅漢壁高約150米,寬約120米,有十八羅漢像立在岩壁腰部,神態各異,由藝術大師林耀光用花崗岩雕刻而成。千絲廟群有觀音閣、胡公廟、媽祖廟組,建築各異,形象地體現了青田石。幽園有二處組成,分布在小平坑兩岸,東面是醉園,西面是桂花園,總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緊挨印月池的醉園,旁有紫來洞,由一塊石頭依山堆積而成。這里山奇、石奇、水奇,再加上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千絲岩屬花崗岩岩性,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質發生斷裂,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水流沿斷層面長時間侵蝕。千絲潭由於地型發育與地質斷裂,使山體受張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斷裂而發生斷層,並在流水長期的侵蝕下,久而久之,水流沿斷層面傾瀉而形成瀑布景觀。 千絲岩景區入口「千絲岩」三字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題,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景區內題「羅漢壁」三字。 石門洞 石門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中南部青田縣境域,地處金麗溫奇山秀水旅遊線的中段,距浙江省三大旅遊網路中心之一的溫州市僅86公里,離青田縣城31公里,到麗水市區40公里,金溫鐵路、330國道、金麗溫高速經過景區,交通便利。石門洞1963年被浙江省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985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1年被列為浙江第一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規劃總面積71.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5.64平方公里。分為石門飛瀑、大子勝境、師姑草海三大景區以及西至海口鎮高沙村,東到船寮雷石村,330國道和金溫鐵路之間的甌江大溪景帶和連接太子勝境、西姑草海景區的山林景帶等「三區二帶」。其景區性質為:以洞天飛瀑、摩崖題刻、甌江秀色高山草甸為特色,融人文史跡與山林野趣為一體,宜於開展休閑觀光,度假避暑的山水型省級風景名勝區。 石門洞屬浙東南沿海地層分區,以中生界火山岩系特別發育為特徵,為一套巨厚的噴發岩為主體,岩性以酸性流紋岩和凝灰岩為主的酸性間夾中、基性陸相火山岩建造。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景區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大溪北面為括蒼山脈,大溪南面為洞宮山脈,本區大部分為洞宮山脈的一部分,為浙江省最高的地貌區范圍,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因切割強烈,地型復雜,大多均為海拔700-800米的低山,山坡坡度多在25度以上。北部大溪河谷,灘地多,江面寬200-400米,海拔僅20米。景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且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從入口江濱到師姑湖景區約為18℃遞減至14℃,年均降水量1480mm。水文溪流山坑發育,山澗瀑布眾多,水質國家一級地表飲用水標准。甌江大溪多年平均經流量約200億立方米,水質國家地表飲用水二級標准以上,植被森林覆蓋率達94%。 石門洞以區內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郁為自然特徵,而且歷史悠久,古跡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其嘆為觀止的是石門飛瀑,五級瀑布各有特色,氣勢宏偉,最下一級從112.5米高處懸崖絕壁上轟然傾瀉,形若垂練,濺若跳珠,散如銀霧,被稱為「天泉」、「聖水」,瀑下龍潭涵泓洫三畝,青碧如藍。石門洞入口大溪如玉帶相依,旗山、鼓山對峙如門,洞內群山環拱,樹木蔥郁。南朝宋時,山水詩開宗、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幽探勝,首游石門洞後成為「東吳第一勝事」,後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和當代文豪都紛紛贊頌石門洞並留下優美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異彩,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題刻密度最高的景區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洞還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國師—劉基少年讀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遺址在地,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靈佑寺」、「謝客堂」、「觀音閣」和近代陳誠的「石門山莊」等古建古跡及國師床、青雲梯、軒轅丘、透氣洞等50處景觀景物。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類的山頂,峰崖狀觀奇特,景物眾多,是登山健身,探勝獵奇的好去處,師姑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良好,野生植物多姿多彩,花果植物多,更有高山涼爽氣候,夏為避暑勝地,冬為賞雪佳處。石門洞外大溪景帶溪水清沏,灘林秀美,曲溪灣灣,兩岸綠樹成蔭,太子勝境到師姑草海山林景帶猶如風景畫廊,野趣十足,為典型的山野觀光生態遊憩帶。 石門洞景區已編制總體規劃,近年被列為青田縣旅遊開發的重點,游步道的改造,石門洞賓館的興建,使接待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景區前以林業部門管理為主,林業經濟活動多,水、電、衛生、購物等基礎接待設施較差,與高品位的資源不相稱,影響了旅遊的綜合效益,現整旅客只有7萬人次左右。今後要理順體制,加強景區建設的統一領導等。大力對外宣傳,加快實施項目建設,維護生態平衡,把石門洞建成浙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九灣仙峽景區 九灣仙峽於1999年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及縣級風景名勝區,距縣城約45公里,九灣仙峽是典型的水蝕峽谷。呈「V」字形,峽谷景區全長8公里,總面積約5.3平方公里。峽谷主要以石、洞、潭、瀑、壁最為著名。景區中天然池潭百個以上,其中深4-5米,2000多平方米以上有3個,深1-3米,面積30多平方米的不計其數,具有「天然泳游池」、「天然河床」等之稱。潭的周圍奇石形狀多樣,如鱷魚石、石凳、石房子等。其中最為奇特的景觀是「風動石」、天門峽、天然河床。風動石位於山的最高處,石高約2米高,橢圓形,約5噸重,人用手可以搖動,但永遠不會掉下。天門峽高約7米,寬50厘米,沿著石碑進入,轉彎處寬約30厘米,往前走是可容納10餘人的天然洞穴,上面還有三塊石頭組成的「三柱鼎立」景觀。天然河床位於九彎仙峽最底部,全長約10000米,平均寬度約70米,水由西向東流。峽谷河床由兩個天然岩壁組成,岩壁光滑,中間略凹,上下岩壁高度相差約1.5米。上級岩壁而積約1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有積水,最深處約0.5米,像天然盤子。水隨著岩壁往下流,猶如天然滑梯,岩壁高約1.5米,寬1米,坡度約45度,岩壁光滑。下級岩壁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最深處約1米,中間積水。峽谷內溪水水質清澈,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准。 九灣仙峽是西北——東南向的岩層斷裂,產生在中生代地殼抬升過程中,因禎旺港支流章村源的地表經流對其侵蝕下切而形成,再加之地表抬升程度及岩性的差異,峽谷內具有較大的差異。峽谷內質地堅硬的流紋岩受到流水的強烈侵蝕磨損,表面變得異常光滑,由於出口河道狹窄,坡降較大,流水的沖刷力、搬運力變大,而使得河道基岩顯露,卵石細砂形成沉積,大塊石堆積形成滑水坡、天然河床等的地質景觀.基岩石壁和各種大形的象形石等風景奇觀則是因岩石坍塌形成,如風動石、天門峽等景觀。 景區四周懸崖峭壁,景色優美,森林覆蓋率95%以上,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竹林為主。山上鮮花野草較多,河道下游遍布彩石,有紅、黃、藍、白各種顏色,若浮若沉,流光溢彩,春、夏、秋、冬景色各有不同。 九門寨 九門寨被評為縣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青田縣高湖鎮境內,距縣城18約公里,具有「青田九寨溝」之稱,屬長帶狀的谷地型旅遊地,景區因朝聖門、天鵝門、石佛門等九門而得名。景區內山體直立,步行其間,如進重重山門,令人嘆為觀止。九門寨的寨門又稱大乘門,由四根大圓柱支撐著一橫匾構成。橫匾上刻著「九門寨」三字,正面為蘇適題寫,北面為費孝通題寫,寨門矗立在的空曠廣場上,廣場面積約400×50平方米,遠遠望去,煞是氣派。進入寨門,經過第二門朝聖門,第三門玉壁門,即至一岔路口,往東通向石佛壇(途經石佛門,顯聖門,渡聖門),往北通向石鵝坑(途經天鵝門,天池門,順天門)。九門寨自內馮坑口的船寮港起,沿內馮坑深入至坑口自然村附近,全長約1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九門寨景區內山澗迂迴險阻,峽谷深幽奇峻,峰巒起伏穿插,自古有「三十六渡水、七十二道彎」之說。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佛壇,石佛壇始建年間無考,清道光辛丑(1841年)重建,光緒丁未(1907年)重修。石佛壇以「觀音岩山」石筍著稱於世,石筍高約30餘米。更有趣的是石岩筍中有一株圍徑1米余橄攬樹,矗立在殿中,直沖雲霄。人述:「廟中有岩,岩中有佛,廟依岩建,岩為佛靈」。 九門寨由於受歷次地殼運動提升,因山體斷裂、流水的切割,形成山陡谷深,山嶽連綿的地貌特徵。地層以中生界火山沉積岩分布為主,屬侏羅紀唐石山群的流紋質熔凝灰岩。 這里的山峰有的氣勢連綿,有的筆直陡峭,有的平緩渾圓,有的像雄踞的獅子,有的像展翅的雄鷹,當地百姓根據山體的形態,流傳下來象龜親吻、恐龍求法、蓬萊盆景等美麗故事。 當地百姓有一個傳說:古時,天鵝受王母娘娘之命下凡間尋找勝景,飛遍江南三萬里山川,最終選中九門寨,並在此地修身養息,永不復返天府。王母為了懲罰她,就在此設九道法門,後來又不知哪個朝代誰人在這里建了寨,相傳:古時,有一位客商路宿「觀音岩山」,夢見觀音顯靈,日後見嶼岩石壁有觀音肖像,客商大喜,遂敬拜、祈願。數年後在嶼山岩處建廟,名「石佛壇」,香火日盛。另傳,廟壇前時有佛光閃爍,仍千古之謎。於是就有了九門寨這一人間仙境。 太鶴山 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北面,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因古時眾多的白鶴棲息而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太鶴山以古松奇石為特色,已列入麗水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區。太鶴山主峰海拔144.1米,山坡露岩廣布,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台是太鶴山的特色。 太鶴古松大多數以松科松屬的薄皮型高產馬尾松,太鶴山岩石奇特,有混元峰、公雞岩、孝順岩等象形岩石,其中混元峰位於太鶴山巔,主體岩體相對裸露,形似方章呈「十」字型剪切,系節理地質構造的一塊巨石。古代遊客曾遊玩太鶴山發現古松與岩石相依相伴,其中「撫松石」、「石撫松」等題刻,是這里古松與奇石真實寫照。太鶴山摩崖題刻50多處,有題名、題詩、刻像三種,正、行、草、篆、楷等書體皆具。有「混元峰」、「試劍石」、「長松介石」和現代人陳慕華的「煙雨松鶴」、沙孟海的「太鶴勝跡」、張愛萍的「山川孕秀」、粟裕的「裝點關山」、艾青的「印月池」等題刻,最具特色的是刻立在混元峰東南面岩壁的「楊枝觀音」線刻像,刻像清晰,像高約3.8米,寬1.6米,有「閩弟子鄭奎光書」款。與普陀山楊枝寺刻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的楊枝觀音像相似。如此龐大的楊枝觀音刻像為我省罕見。環翠寺是青田佛教活動最大場所,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依次有環翠寺、大雄寶殿、三層殿(圓通殿、三觀殿、卧佛殿)等,始建於明末清初,屢毀屢建。 劉誠意伯廟是青田鶴城紀念劉基史跡的唯一活動場所,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太鶴山有謝橋亭、濺玉亭、問鶴亭、聽濤亭等亭台10餘處,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謝橋亭,為紀念南朝詩人謝靈運而建,此亭始建無考,在清同治元年毀於兵,同治十二年重建,建築平面正方形,面積為25平方米。 太鶴山以中生代白堊紀花崗岩所組成,為花崗岩岩株因地殼抬升,南側甌江流水強烈下徹而出露地表所形成。試劍石為花崗岩節理長期受流水風化侵蝕淘空而形成,其他象形石和白鶴洞、盤龍洞等均因塌陷搭架而成。 相傳唐朝葉法善在此煉丹試劍,丹成得道,跨鶴升天而去,被道家稱為「青田山洞」,為道教勝地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洞天。明清期間,混元書院、瑞龍書院、心極書院、正誼書院皆設於此。優美的景觀和歷代的開發,使太鶴山文化積淀豐厚,成為青田文化的「根」。青田之名因太鶴山下有田產青芝而名「青田」,縣城因在太鶴山腳而名「鶴城」。1981年,太鶴山被辟為縣城公園,在青田僑胞和各界人士的資助下,不斷修整開拓,景觀更趨豐富,形成了謝橋春晚、丹山濺玉、仙鄉問鶴、環翠孕秀、撫松聽濤、滴露點易、混元試劍、望江舒嘯等八大各具風採的景點。太鶴山位於青田縣縣政府駐地的北面,西面與崑山相接,東面與塔山相連。
[編輯本段]青田特產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作為材料雕制而成的藝術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博得人們喜愛,石作為材料雕制而成的藝術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博得人們喜愛, 被喻為「在石頭上綉花」,令人嘆為觀止。 青田石雕是中國傳統石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現在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館內的出土文物——六朝時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豬。作品線條簡練、造型古樸、形神兼備,藝術上可見漢、魏風貌。 唐、宋時期,青田石雕有較大的發展。從龍泉雙塔內發現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說明,唐代青田石雕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製作工藝,運用「因勢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並發揮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質、可雕性的優勢,開創了「多層次鏤雕」技藝的先河。多層次鏤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緻入微的刻劃和復雜層次的處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難以做到的。 元、明時期,青田石被趙子昂、文彭等文人應用到印章篆刻藝術上,拓寬了石雕藝術門類。 清代和民國初,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作貢品。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們用青田石雕製作一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壽禮(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並多次參加諸如巴黎賽會、巴拿馬太平洋賽會美國聖路易博覽會等國際性賽會。宣統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 新中國建立以後,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石雕從業人員逾萬人,年產值數億元,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國內外。 青田石雕技術力量雄厚,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藝人一百餘名,有一大批具有自己藝術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經濟價值,其精品為國內外許多收藏單位和有識之士所收藏。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選作國家禮品贈送外國領導人。 青田石,地質學稱「葉蠟石」,是一種耐高溫的礦物。葉蠟石並非都可用於雕刻,可用以雕刻的是優等葉蠟石,它占總量不到百分之一。青田石色彩豐富、光澤秀潤,質地細膩,軟硬適中,可雕性極強。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繽紛、玲瓏剔透、晶瑩如玉,別具藝術效果。青田石英鍾分子結構均勻細密,雕鏤的線條可細微到頭發絲而不斷裂,做成印章,篆刻時走刀利落順暢,印章久用不損邊鋒,印油不易滲入印體。 青田石儲量豐富,分布在山口、方山、石門頭、塘古、山炮、白岩、嶺頭、季山、周村、下堡等十幾個鄉鎮。主要產地在山口鎮至方山鄉帶,總稱山口葉蠟石礦,質量乘,多出產名石。作業礦區有堯土、旦洪、封門、白洋、老鼠坪等。青田石品種繁多,有名可稱的典型的品種有100多種。命名方式有冠以產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構成名之,有以花紋名之,其中最名貴的。 青白色的有封門出產的燈光凍、封門青、蘭花青田,周村出產的竹葉青; 黃色的有封門出產的白果、羊脂白,白岩出產的北山晶; 紅色的有封門出產的硃砂凍、石榴紅、美人紅、豬肝紅; 藍色的有封門出產的藍帶、藍星、藍青田; 綠色的有白洋出產的芥菜綠,山炮出產的綠青田; 棕色的有季山出產的紅木凍、紫檀凍、封門出產的醬油青田; 黑色的有封門出產的黑青田; 花色的有封門出產的三彩,五彩,旦洪出產的五彩凍等。 青田石位優劣相差甚遠,以油脂狀的凍石為上品,細膩亮澤不凍為中品,粗糙無光為下品。單色的應以純凈無雜質、無裂痕的凍石為上品,石質基本純正,細膩光澤,無裂痕為中品,石質粗而光水不足為下品。單色中雜有凍路、凍點或有近似的色相,只要是和諧協調的也屬上品。彩色的,應以色形美觀,色澤光潤、質地細膩無裂痕為中品,色澤灰暗、色形雜亂,質地粗糙或有明顯裂痕為下品。有的頑石夾凍石者,若能構成作品的亦屬上品。 品評青田石雕作品,一般來講,首先入眼的是造型,繼而是石質、石色,再是題材內容及技巧。一件好的石雕作品,應該是立意新穎、造型美觀、石色利用巧妙、石質上乘、刻劃周到、技藝精湛等因素的融會綜合。 高山羊 青田縣小舟山鄉山地資源豐富,當地農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展山羊養殖,已經有了多年的養殖經驗。小舟山鄉高山羊採用傳統野外放養,羊全以天然雜草為食,因此肉質鮮嫩無膻味,同時通過優質羊種——波爾山羊的引起,有羊的品種上不斷獲得優化。現小舟山鄉養羊已初具規模,養殖范圍覆蓋全鄉9個行政村共67戶,主要集中在新建村、上山爐村、西平村。 甌江黿 甌江是黿的故鄉。黿是國家一級保護魚類。現全國僅甌江尚存100多隻,主要分居在青田的石門潭、芝溪潭、沙灣潭、十里潭等處。黿外形象甲魚,重量較甲魚大二、三十倍。黿力氣很大,能掀小船、馱人過河、拉人入水。黿晝伏水底,夜出覓食。繁殖力不強,產卵在江邊沙地里。產後,為了不留下蹤跡,雌黿便從四、五米遠的沙灘上如箭一般跳入江中。那情景煞是壯觀。但百年一遇,難得一見。 黿肉多膠質,夏天會自然成膠凍,其食用價值居猴腦、熊掌之上,但禁止食用。傳說買黿放生能除病消災,所以買黿放生也是青田的一大習俗。 油茶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利用山茶籽榨制的茶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貯藏,不易酸敗。食用茶油不僅不會使人體膽固醇增高,適合高血壓病患者食用,而且還具有減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保健作用。青田縣現有油茶21.4萬畝,面積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油庫」之稱。 楊梅 楊梅在青田縣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據清光緒《青田縣志》載,楊梅有紅、紫、白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產季窟(季窟寮)者佳。有下坑梅、魁市梅、茶山梅、黑炭梅等傳統品種,其中魁市梅成熟早,下坑梅品質最佳,享有盛名。 青田縣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獨厚的楊梅生長自然環境。近年來,楊梅作為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品種,取得了快速發展,全縣楊梅總面積已達3.2萬畝,現居全縣水果的第二位,將成為新的農業支柱產業「山鶴」牌楊梅采自青田縣重點優質楊梅基地,經選果、包裝、上市後有「楊梅之秀」的美稱,其色澤艷麗、甜酸適口、營養豐富,且具有生津止渴、祛暑解悶、利尿益腎、消積開胃等保健功效。以質優、果大、味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活的心理。
希望對你有用處~

⑧ 這是嶗山綠石嗎謝謝!

不像,黑了。我沙子口人,這石頭不純,放晚上有熒光就行

⑨ 青島嶗山地區有可能產出何種寶石

青島嶗山
出產【綠石】

嶗山綠石的礦物學名稱為蛇紋玉或鮑紋玉,主要礦物組成是綠泥石、鎂、鐵、硅酸鹽,雜有葉蠟石、蛇紋石、角閃石、絹雲母、石棉等,質地細密,晶瑩潤澤,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色彩絢麗,以綠色為基調,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間有紫、赭、黃、白、灰等顏色,深淺變幻各不相同。多數綠石為層狀結晶,有的排列均勻,有的厚薄懸殊,少數呈絲狀、放射狀結晶或雲母結晶(有金星閃爍);在石膚表面或石縫的夾層間有針狀結晶的,俗稱"掛翠",常出現奇峰雲谷、空山煙霞、石上清流等景觀,具放射狀結晶者有的呈現出奇峰高聳、嶺脈延伸之景觀,此為佳品。嶗山綠石具有玉石的性質,含翠,散熒光,光潔細膩,硬度適中,經雕鑿磨光,即呈現出晶瑩潤美的光澤。並有色彩多變、質地多變、結晶形體多變的特色。主要觀賞其色彩、結晶和紋理,可陳設於廳堂、幾案欣賞,也可製作盆景。宋、元時已有人將其用於案頭清供及製作文房用具,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⑩ 嶗山綠石為什麼能刮下粉

柔軟是石頭都能刮下粉末
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俗稱海底玉,舊稱勞山石,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於海濱潮間帶。
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於海濱潮間帶。嶗山綠石已有數百年賞玩歷史,是中國主要觀賞石種之一。嶗山綠石的礦物學名稱為蛇紋玉或鮑紋玉,主要礦物組成是綠泥石、鎂、鐵、硅酸鹽,雜有葉蠟石、蛇紋石、角閃石、絹雲母、石棉等,質地細密,晶瑩潤澤,有一定的透明度。其色彩絢麗,以綠色為基調,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石質一般較為堅硬,細密,加工後既圓且潤。主要觀賞其色彩、結晶和紋理,可陳設於廳堂、幾案欣賞,也可製作盆景。

熱點內容
櫻花新冠肺炎 發布:2025-07-12 18:01:40 瀏覽:358
西三旗通廈花卉市場 發布:2025-07-12 17:57:47 瀏覽:515
花卉老瓜 發布:2025-07-12 17:53:42 瀏覽:541
北順盆景 發布:2025-07-12 17:53:40 瀏覽:864
盆栽板繪 發布:2025-07-12 17:43:54 瀏覽:179
情人節賣花廣告 發布:2025-07-12 17:12:50 瀏覽:66
盤錦老荷花 發布:2025-07-12 17:12:11 瀏覽:921
茶花時候開花 發布:2025-07-12 17:06:50 瀏覽:169
櫻花前線攻略 發布:2025-07-12 16:59:25 瀏覽:398
忍冬花花語 發布:2025-07-12 16:55:09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