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盆景製作
❶ 嶺南盆景的技法特點是什麼
【中文名】嶺南盆景
【時 間】1990年
【國 家】中國
【地 區】廣西
【簡 介】盆景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園林藝術珍品,而嶺南盆景則是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蘇派、揚派、川派、徽派和嶺南派)之一。嶺南盆景的創作,多就地取材,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樹樁為主,其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月橘)、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單干大樹型,或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樹樁盆景外,還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積石等。其中英石是廣東英德的特產,具有皺、瘦、透的特點,故多被石山盆景製作選用。近年來廣州盆景藝術家們又發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樹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聳型、含珠滴翠的疊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技法特點】嶺南派盆景有三種別於其他流派的特點。
第一,創作手法獨特,師法自然,突出枝幹技巧,整形或構圖布局來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力求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結合,故嶺南盆景被譽為「活的中國畫」。
第二,著重景與盆的造型和選擇,力求盆與景和諧協調。
第三.善用修剪又不露刀剪痕跡。這種技法是嶺南盆景的最大特點,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嶺南盆景純粹是用刀剪剪裁而成的。通過修枝剪葉讓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長發育,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跡逐漸消失,各種造型一如天成,巧奪天工。
❷ 山水盆景的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❸ 盆景假山如何製作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體,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製作,才能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麼,我們不仿就先來製作假
山吧。
製作假山需要准備如下工具、材料:
工具:鋸、鑿、鉗子、榔頭、嵌板、筆刷等。
材料:淺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的製作過程:
1、構思設計:在假山製作前,必須要做到胸有成竹,製作哪一類盆景,哪一種盆景造型,都要確定好,否則就無
從下手,根據構思,初步在沙盤中擺放出山體的形狀。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與淺口盆的大小比例協調。
2、粘合膠接假山:膠接山體,第一步,先要調好水泥膠漿,注意膠漿要隨用隨調,還要注意膠漿的稀稠度。第二
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膠接的山體用錘、鑿、鋸等工具加工出紋理和比較奇特的形狀來。第三步,粘合山體,在需要粘
合的山石兩面用嵌板分別塗上水泥膠漿使山石吻合為一體,粘合時要注意,盡量使山石粘合處看不出斷裂的痕跡,還要
注意把粘合處多餘的膠漿清除干凈。
3、保養假山:山體製作完成後,不能馬上碰動,要噴水養護兩三天,山體才會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種立體的畫。它經過作者藝術加工,進行移天縮地神奇手法的處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過山
體、植物、配件組景的形式再現出來。
❹ 怎樣製作山水盆景/汪彝鼎+
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主要用石有浮石、砂積石、浮石等。
石料的加工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
配種植物與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山水盆景的保養
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6
總之,山水盆景要製作出中國山水畫的味道,既有山的峻拔,又有草的蔥郁,也有水的清澈。
❺ 盆景生產特點
嶺南盆景的創作
嶺南盆景的創作,多就地取材,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樹樁為主,其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月橘)、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單干大樹型,或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樹樁盆景外,還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積石等。其中英石是廣東英德的特產,具有皺、瘦、透的特點,故多被石山盆景製作選用。近年來廣州盆景藝術家們又發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樹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聳型、含珠滴翠的疊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嶺南盆景的製作、陳設和欣賞,有"一景二盆三幾架"之說,即除景外,盆具和幾架的選用也很重要。嶺南盆景多用石灣彩陶盆,有圓盤、方盆、多角盆、橢圓盆、長方企、高身盆等,講究吸水透氣、色澤調和、大小適中、古樸優雅。幾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紅木等較名貴的木材製作,使之協調和諧,相映成趣。
嶺南盆景的藝術特點
第一、雄偉蒼勁,純朴自然,是嶺南盆景的鮮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從頭?到枝幹都分布均勻,神韻有致,剛勁有力。隨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獨立的盆景造型標准,甚至把整株樹樁"脫衣換錦"(即摘去葉片)後,仍保持樹型的優美和自然風貌,毫無矯揉造作,而且更能顯示出盆樹的骨幹蒼勁和枝托間的流暢自然,這是嶺南盆景的獨特風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創制嶺南盆景的主要藝術手法。所謂截干蓄枝,就是將所栽盆樹的主幹截斷後,待其長出橫椏,到它長到比主幹稍細時,便將橫椏留下一寸多長(所留橫椏不少於兩個芽位),多餘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橫椏再長出新的橫枝,並長到比橫椏稍細時,又留下一寸多長,把餘下枝條剪去,如此反復進行。這種截干蓄枝的修剪藝手法,妙似繪畫的明朗筆觸,其構圖布局有如在繪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終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雞爪式"。這種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因為每修剪出一寸枝條,就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要修剪出一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長的時間。真所謂"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進行藝術整形,是嶺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樹樁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樹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藝術化的變態古樹,既不能完全讓樹木自然生長,也不可能在培育過程中,使樹樁的根、干、枝、梢一次達到預想的藝術造型,而必須經過分段培育實現這一藝術造型效果。所謂分段培育,就是把樹樁營養生長過程分為促進階段和抑制階段,即分階段進行藝術整形。在分段培育過程中,要根據盆栽樹胚的形狀及設計要求,劃分時段,合理控制施肥澆水,枝梢剪留,運用截干蓄枝的手法來完成骨幹枝的培育。一盆樹樁盆景,要經過多階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藝術要求。
嶺南盆景風格
源於自然 高於自然----嶺南盆景風格之一
嶺南盆景的創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樹木形態(最先是以幾百年古老的荔枝樹)為師,以達到形似。所以在觀賞嶺南盆景時,會覺得無論是古拙嶙峋的大樹型或是飄逸瀟灑的畫意樹都會給人一種天然古樸的印象。當你流連在一盆嶺南盆景前,你會首先感覺到它是一棵生長在自然界的古樹,是一雙神奇的手把它縮小在盆缽之中。然而再仔細觀賞,又會發現,它的一枝一托,從樹頭到樹乾和分枝都分布得那麼巧妙自然,均勻合理,毫無矯揉造作。透過這完美的整體造型,讓人們得到一種天然美的陶醉與享受。它的美是含蓄的自然的美,藝人的一切加工、一切雕飾的痕跡都深藏不露地融於樹形的整體之中。
嶺南盆景的創作型式不受任何程式的限制,只是要求作品讓觀眾觀賞之後有回歸自然的愉悅感受。其實就是要求作品既要形似,有自然大樹的美姿,在整體布局中又滲透著詩情畫意(包括用盆大小、顏色、形狀及景樹栽植在盆中的位置等,能構成一幅整體畫)。嶺南盆景同樣是一種形象思維藝術,它的造型千姿百態,到目前受到公認的就有:懸崖、水影、企樹、木棉、斜樹、雙干、自然大樹型……等十多種型式。構成這些型式的主要依據是按照從山野挖來的天然樁頭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樹造型)去進行創作(改造)。
根據天然樁頭的特徵去塑造作品的型式。如樁頭和樹干雄渾嶙峋、盤根錯節的,則將它塑造成大樹型或老榕樹型;頭根流暢,樹干側斜的,將它塑成飄斜樹型;樹干挺拔沖霄的則塑成木棉樹型等。所成作品的形態都符合自然,使每一種形態都有它的個性和特徵,既有天然美,又有藝術美,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目的。
形神兼備 傳情達意----嶺南盆景風格之二
嶺南盆景的作品不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個造型都有特徵,獨具神態和意境。例如老榕型將它造成盤根錯節,軀干蒼老嶙峋,枝幹迴旋伸延擴散,枝繁葉茂,覆蓋婆娑。這樣的形態使人聯想到歲月漫長,人生易老。紅棉樹型表現出枝垂干勁,雄偉挺拔,氣貫雲霄,給人以躊躇滿志之情。斜樹型則輕盈瀟灑,清雅飄逸,充滿動感,讓你脫俗超凡,滌盪一切煩惱。雙干樹型,樹與樹相互顧盼,枝與枝的互相追逐互為傳情,人世間的情與愛,流露無遺。懸崖樹型跌宕險峻、懸根露爪,咬定懸崖不放鬆的形態,鼓舞人們與風雨搏鬥、寧死不屈的氣概。
風吹樹的樹干迎風屹立,而枝條形態卻隨風飄拂,看後恍若有颯颯風聲。這些,觀眾都能通過盆景實體去感受作者創作的主題和企圖表現的情感。這就是嶺南盆景形神兼備的特點。
有些作品處理得好,無須點題也能與觀眾發生藝術共鳴。一經點題,則身價十倍。還有一些作品在展出的時候把葉片摘光,但見得枝條迴旋曲節、蒼勁,有如寒冬臘月中的老樹在抵抗風霜,使觀眾能夠盡情欣賞枝條的造型美。過了幾天苞芽冒發,繼而嫩綠滿枝頭,冬去春來,滿園春色。再過幾天又綠葉叢生枝繁葉茂,生氣勃勃又一派南國風光。在一個月之內,能出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這些藝術效果不僅在外型上,而且在內涵的意韻上更接近於自然,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截干蓄枝 手法獨特----嶺南盆景風格之三
嶺南盆景的風格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是因為它運用了獨具一格的創作手法--截干蓄枝法。而其他流派則不同,如四川盆景以豐富多採的傳統蟠扎技藝見長。他們的蟠扎技藝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對主幹和側枝自幼就用棕絲按不同的格式作各種角度、各種方向的彎曲,造成立體的空間構圖、難度很大,造型也很豐富。
揚州的盆景傳統工藝也是以蟠扎為主,對樹樁自幼就加工整形,根據樹無寸直的畫理,用棕絲將枝條作蛇形彎曲,密到一寸三彎,使枝葉紮成極薄的"雲片",大有將滿盆清水置於"雲片"之上而無半點外傾之感。可見其葉片之平, 技巧之深, 令人叫絕。蘇州盆景的傳統工藝有剪有扎。形成粗扎細剪。樹材多采自山野,這些形態古樸奇特的老樹樁挖來後,截去舊枝,使其重發新芽,然後在適當的位置上選留新枝,用棕絲把新枝紮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彎,使其長成半球形的葉片。
上海盆景的傳統工藝是採用金屬絲對主幹或枝條進行強度屈曲,然後逐年細致修剪,形後解開金屬絲即枝幹屈伸自如,線條明快流暢,外型自然,雄渾蒼勁,矯捷奔放。
❻ 盆景花卉是怎麼製作
選材後
長時間栽培修剪養護而成
❼ 怎樣做石山盆景 新聞
布局是製作山水盆景關鍵性的一步,山水盆景造型有無意境,表現什麼主題,全賴構思布局。布局包括局部與整體的構圖關系和主賓及遠近關系、山石與水面的比例關系等。布局屬於立體的構圖,因此要考慮到多種不同角度的造型,較之繪畫構圖更為復雜。
加工好的山石在布局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有不合要求之處,必須再作加工或調整。因此,山石的布局和石料的加工是不可分開的,往往是交替進行的。
布局主要是屬於藝術構思問題,它是通過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實現的。這里將一些要點簡述如下。
布局之始,要將各組成部分(包括點綴的植物與配件)集中起來,根據表現主題及創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慮,包括布局的形式、主峰的位置,配石的安排、水面的處理以至植物的栽種、配件的放置等問題。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為突出顯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確立。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邊緣。前者顯得呆板,後者顯得重心不穩。通常以在盆長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為宜,可以略為偏前或偏後。主峰應有明顯的方向性,並在其所向處留下一定的空間。
主峰確定後,便可安排配石。配石應與主峰相呼應,圍繞主峰,右聳左舒,左繞右伸,形成一個完整的山景,切忌雜亂無章,各奔東西,缺乏有機的聯系。配石與主峰在風格上要統一,但形狀、體量又必須有所變化。配石在盆景中應起著襯托主峰作用,本身不可突出。要做到「客不欺主,客隨主行」。因此,要處理好主峰與配石的位置、高低、大小和遠近等關系。盆景中所有山峰要避免等高或形狀雷同的現象,也不可順次安排,應高低起伏、參差不齊。整個布局須做到疏密得當,虛實相間,不可均勻安排,也不可處處填滿。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構圖方面,國畫中的三遠法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宋代畫家郭熙論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創作山水盆景同樣有「三遠」:高遠式的主峰高聳險峻,配峰低矮,以襯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深遠式多以一峰為主,群峰夾峙,從近景透視遠景,在前後峰的關繫上,宜前實後虛,顯得山巒重疊,層次豐富,忽隱忽顯,深不可測,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平遠式多為低矮平緩的山巒,延綿不斷,無明顯山峰奇石,排列錯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水面遼闊,在低平曲折的山巒掩襯下,顯得地闊天廣。
還有一點須特別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時,要著意山腳的處理,特別是水岸線的處理,宜曲折多變,有隱有現,切忌平直無奇。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1、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gdwh|)}.com.cn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2、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3、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4、配種植物與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5、山水盆景的保養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❽ 假山盆景製作方法 怎麼製作假山噴泉 廣東假山製作
以假山噴泉製作為例:
(1)建造水池:
噴水池一般要大於射流的高度,即成45°角,以防水濺。就是這樣,風大時還是會有水珠飄散。因此水池周圍地面要有坡度和粗糙度。特別是室外空曠的地方要注意。如果水質潔凈,也可理解為一種趣味參與性。
池底和池壁的顏色,過去常用淺色,白、淺藍等,以顯水清。現在有用深色,甚至全黑的設計。選用深色,噴泉宜用泡沫型噴頭,對比之下,更為分明。同樣道理,不噴射也要有某項對比色如雕塑、花缽等,以免過於沉悶。 復雜的噴水池,池內各種管線錯綜復雜。這種狀況,噴射時並不為人注意,停噴時就會反映出來,如果水池維修斷水,冬季放空,頓殺風景。因此有的噴水池在池中散鋪卵石,但此對清潔打掃不利。必要時可於水面下鋪放一層卡普隆、玻璃板,只留出燈光和噴嘴地位,或者在池底做凹槽。實在無法解決,就做旱噴泉。
池壁池底宜易於清潔。池底要做出≥0.005坡度向清污口。在北方池壁,最好有一點向外傾角度。池口最好有反邊,一是可以防風吹灰塵雜物和雨水倒灌,二是減少噴射的波涌。
土建池體設計
一般常見的景觀水池深度均為0.6~0.8m,這樣作法的原因是要保證吸水口的淹沒深度,並且池底為一整體的平面,也便於池內管路設備的安裝施工和維護。
只有在為體現親水特點的淺蝶形池體設計時,才採用吸水坑或泵坑。0.6~0.8m的水深實際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安全性。同樣,在兒童戲水池設計中,一般採用的深度為0.3~0.6m左右,一旦幼兒落入景觀池中的將是十分危險的。我們認為較為適宜的水深以0.2~0.4m為宜。這樣做的另一優點是,當水質濁度略高的,給人的感覺仍然清澈見底。池壁頂面應可供遊人坐下休息,池壁頂面距地面高度一般為0.30~0.45m,除人工湖外,水面以高於地面為宜。若水面水位較低,便會有如臨深潭的感覺。從親水的角度出發,較為合適的尺度是水面距池壁頂面為0.2m較為合理。潛水泵坑或水泵吸水口則只需局部加深以滿足吸水條件,泵坑表面可設置篦子,即可遮蔽設備又可作為格柵以阻止大顆粒雜質吸入。從美觀的角度出發,池表面應盡量減少外露的管道設備,尤其是垂直設置的溢流管口,它會在水面上升時產生很大的排水吸氣聲。
(2)建造假山:
假山噴泉根據假山的製作材料不同,分為真石假山噴泉和塑石假山噴泉,一般情況下,真石假山噴泉主要用於製作室內、庭院、花園等地的小型假山噴泉。而塑石假山噴泉主要用於製作廣場、景區、公園等地的大型假山噴泉。以下是兩種假山的簡單製作步驟:
1、真石假山製作:
(1)選擇石材:建造假山不必過分追求山石造型,太講究瘦、漏、透,這樣選石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應改變原有的看法,樹立新的選石觀念,按奇、怪、丑的標准選山石。
(2)山石布局:通常有太湖石、靈璧石、斑馬紋石、泰山石、石筍、卵石等。對石的形狀、色澤、紋理、體量要求較高。常安放於樹下、水邊、寬闊的場所中,按放置的形式分為特置、散置。
(3)石料加工:石材天然未經加工的佔多數,因此必須根據景觀要求進行對石材的鋸截、連接和粘合,鋸截石材用切割機或鋼鋸進行,也可用錘子敲斷理平的方式進行。
(4)假山粘接:現代掇山,廣泛使用1:1需要水泥砂漿,勾縫用「柳葉抹」,有勾明縫和暗縫兩種做法。
2、塑石假山製作:
(1)製作骨架:製作塑石假山骨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磚或建築廢渣造型,根據模型,砌築出假山形狀即可,稱為磚骨架。
(2)鋪設鋼網:磚基架可設或者不設鋼絲網,一般形體大者都必須設鋼絲網。鋼絲網要選易於掛泥的材料。
(3)打底抹面:這是假山造型成型的最後和最終要得環節骨架完成後,對於骨架,常採用M7.5混合沙漿打底
(4)假山上色:石色材料,石色水泥漿進行面層抹平,抹光裝飾成型。
三、安裝噴泉:
1、選擇噴泉噴頭:
在實際使用中,應注意各種噴頭的特性。一般水膜噴頭的抗風性較差,不宜在室外有風的場合使用;而射吸式噴頭如雪松或湧泉對水位變化較為敏感,使用時不但要注意水位變化,還要在池體設計上有相應的抑制波浪的措施。如設置較長的溢流堰或水下擋浪牆。但是,也有利於波浪共振這一水力現象建成脈動噴泉的,由規律的波浪涌動使水流噴射有規律地跳躍、高低變化。
目前也有許多高技術噴泉設備,也可以用於水藝景觀中。光亮泉和跳泉的射流非常光滑穩定,外觀如同玻璃棒一樣,可以准確落在受水孔中;跳泉可以計算機控制下,生成可變化長度的水射流;跳球噴泉可以噴出大小可控的光滑水球。它們都極具趣味性,令人過目難忘。大型音樂假山噴泉中所使用的各種高技術噴頭和水下運型音樂噴泉中所使用的各種高技術噴頭和水下運動機械及控制部件,也是種類繁多,可供廣泛選擇。
2、安裝水泵:
(1)泵的出口連接採用硬管連接形式;
(2)小型潛水電泵隨機電纜長度一般不夠,有的噴泉工程上泵的連接電纜長度需200 m以上:
(3)為實現噴泉造型的多樣性、變幻性,小型潛水電泵並聯安裝的方式常見;
(4)小型潛水電泵安裝完成後,除檢修外,一般常年潛在水下。
從運行特點看:
(1)在程式控制運行方式下,泵的運行過程為:啟動一運行一停機一啟動。在噴泉系統運行期間,泵每分鍾啟動數次,處於頻繁啟動狀態;
(2)在音控運行方式下,泵的任一時刻的轉速由當時的音樂頻率決定,電機變載荷運行。普通泵在程式控制和音控運行方式下,電機的平均電流通常高於額定電流。
3、水位控制
對於水景水位的控制有時是極為重要的。例如,採用雪松噴頭,湧泉等射吸式噴頭,均對水位的變化十分敏感。水位稍有升降,噴泉高度及水形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為此,應有可靠的自動補水裝置和溢流管路,較好的作法是採用獨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壓式水位控制閥,並採用足夠直徑的聯通管與水景水池連接。若放在室外,應對水位平衡井進行偽裝,如外形做成大樹根或假石山等,北方地區還應充分考慮防凍問題。溢流管路應設置在水位平衡井中,由於平衡井一般加頂蓋,也可屏蔽溢流和補水噪音。
4、水質控制
景觀水質首先要求清澈無色無異味。水景觀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質作保證,就談不上美感。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區,一般7~15天需換水清理一次。其原因一是塵土飄落導致濁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為藻類滋生使濁度與色度影響觀感,以至達到感官難以接受的程度。
當水中總磷濃度超過0.015mg/l,氮濃度超過0.3mg/l,藻類便會大量繁殖,從而成為水質惡化的首要原因。抑制藻類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向水中投加硫酸銅,但效果並不顯著。就問題的根本解決,仍是如何去除N和P。筆者認為,以優質雜排水為水源,在經過比較完善的中水處理之後,應再增加處理流程,以降低水中N、P濃度,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❾ 吸水石山水盆景
製作
作吸水石假山盆景重要要找塊合適石頭挖去松軟部分並根據造型需要合適位子挖坑種回些植物放水盆里答大功告成了因石頭吸水只要盆里有水植物長勢良好管理容易上生長多植物而且有些植物各地有同叫法好拍照片知道了吸水石山盆景吸水石盆景製作視頻濠濱酒店對面有水族館好像有賣去看下吧都差多載得掏洞放點土要脫離了前生存環境好活直接種好也放點土
般栽植苔蘚迷矮珍珠摩南景天凹葉景天些迷豆植物還有也虎耳草非洲堇風蘭等耐陰花卉摩南景天&cl=2&lm=-1&tn=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4%A6%C4%CF%BE%B0%CC%EC&s=0#pn=15製作吸水石假山盆景重要要找塊合適石頭,挖去松軟部分並根據造型需要,假山塑石工程,歡迎您北京集雅齋北京集雅齋山水盆景社專業假山塑石工程,盡我好養花網站:養花DIY用於山水盆景植物有多其常用草本植物有:(1)天胡荽又稱破銅錢草、地光錢草傘形科多年生常綠小草本莖細弱匍匐地面節上生葉和根葉腎圓形邊緣有淺裂和圓齒上面光亮種山石上垂掛下來富有畫意(2)虎耳草別名金絲荷葉屬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單
❿ 盆景的製作方法
盆景是一幅有生命的立體畫,是一首蘊含深意的無聲的詩,是自然界的名山大川、奇樹怪木的藝術縮影。因此,製作盆景,除了具有一定的園藝知識和製作技術外,還要緦觀察自然界中的老樹、古木、奇山、怪石的姿態,大量吸收古今山水畫中的藝術養料,並多體會別人成功的盆景作品的創作意境,才能不斷開拓新的藝術境界,製作出構圖精巧、寓意深刻、餘味無窮的藝術盆景。嶺南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樹樁盆景製作,二是山水盆景製作。
(一) 樹樁盆景製作
樹樁盆景的主要材料是樹木,而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製作意圖的樹形。首先要懂得鑒別哪些是優良的樹形,哪些是不良的樹形。因為生長在荒山野嶺的各種樹木,由於受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其形狀各異,姿態不一,因而對樹樁的頭、根、干、枝要全面鑒別,而重點則是頭、根、乾的選擇。如果樹形不好,即使花費很大的功夫,也難培養成為藝術精品。因此,在製作嶺南盆景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鑒別樹形、醞釀構圖、挑選良干、疏整根系、精心培植,其目的是將樹樁特有的妙處表達出來,使製作的盆景,氣韻生動,古雅如畫,不流於俗。
⒈鑒別樹形優劣
(1)優良的樹形
① 對樹乾的要求。樹木的各種形態都出於天然形狀,樹干應從基部一直往上節節收小,形似竹筍狀。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整株樹的比例,樹的基部、樹根與樹乾的造型等要配合得當。如樹干挺拔雄偉,是木棉形狀,樹頭就要求有板根或三面露根,不能有偏根。樹干是懸崖形的,就要有合方向自然生長的偏根。除單干木棉形外,其他各種樹形的干,要選擇圓渾而又迴旋曲彎,近頭部多坑槽的古樸老樹干。
②對樹根的要求。樁景的樹木的基部應三邊或四邊長根,裸露土面生長,根的大小以一厘米左右的直徑為宜,太小缺乏自然美,太大不易生長,樹根的走向為向心輻射,成風車形,向各自的方向自然伸展,互不交搭在一起。有這樣的樹根配合樹頭、樹干,便是上品的樹坯。
③對樹頭的要求。最好是相連頭,各自根,即每株樹都有自己的根系,但樹與樹之間又是同一母體相聯結的,這種樹頭叫叢林式樹頭,是十分難得的樹形。
(2)不良的樹形
① 樹乾隆起、蛇行、死曲。對樹樁造型,不管選擇的是曲干、直干、斜干、卧干、懸崖乾等樹形,都以樹干為主。樹干有三忌:一忌樹干中部突然隆起。中部一粗,象腫瘤一樣,使樹形變得臃腫不自然,破壞了整株樹乾的造型。二忌蛇形樹干。樹乾的姿態,貴在按照樹乾的不同形態勻稱而又自然伸展,而蛇形樹干,則是連續左右彎曲,而且彎角粗大,向左右延伸的干卻幼小。三忌死曲。樹乾的彎曲,要順勢而成,曲度不可成直角,如角尖又無長枝,俗稱死曲,這種樹干生硬呆板,失去自然美,不可採用。
② 樹頭偏長、過大或無樹頭。樹頭是指樹乾的基部。樹木產生偏頭現象,是因為樹頭在生長過程中,受岩石等擠壓,造成發育不全,偏斜在一邊,搖搖欲墜,很不穩重,這種樹頭,不能選用。一般的樹頭是比樹干稍大一些,但頭部如果過大,樹干幼小,比例失調,形成俗話說的「香雞篤芋頭」的形態,很不雅觀,也不能用。絕大多數樹木的頭部都長得快,較肥大。但有的卻長成樹幹上部粗大,頭部瘦小,形成頭重腳輕,豎立不穩,即使樹干姿態很美,也不能造就成材,故不宜取。
③ 樹根偏長、回根。樹根偏長是指樹根集中長在一邊,如果長在右邊,則右邊基部肥大,而左邊基部發育不平衡,這種形態的樹頭,只適宜懸崖形的樹干使用,除此之外,其他樹形不應選用。樹木的根系如果正常生長,是有規律、有秩序伸長的,故樹根有的長成「人」字形,有的長成「眾」字形,有的四邊露蔃.但有的樹根,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客觀原因的影響,造成根系回轉、亂翹、臃腫,完全不符合樹木自然形態,失去自然美,不能使用。
在催促生根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掌握供水量。不能讓根受水過多,如果灌水過多,新根還沒有生出來,而芽長多了,一旦水分不足或空氣乾燥,植株就易估死。其次,是選擇氣溫合適時培植。當土壤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時,植物就先生根後發芽,或根生長快而生長慢,原因是吸收大於蒸發,樹木容易成活。因此必須極力避免在氣溫高時培植新樹樁,一般在氣溫二十至二十五攝氏度和相對濕度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時最為適宜。最後,不要隨意將幼芽摘去。對新出的幼芽切勿隨便摘去,即使沒有用的也應暫時保留,一旦摘去幼芽,發根力亦隨之而削弱,或全不生根,甚至已生的根也可能萎縮,因為葉和根是相互制約的。植物的葉有蒸發水的功能,葉的蒸發催促根迅速恢復吸收作用,如果失去有蒸發功能的葉,就會堵死根的輸水通路,降低了樹樁頭的成活率。
(2)縮短樹樁離土時間
一般樹樁頭都是從山野間挖掘回來的,離時間少則三、四天,多則十天八天,如果擱置過久,樹木只有蒸發,而沒有水分補充,就很容易脫水枯萎,因此,一定要掌握時機盡快種植,縮短樹樁離土時間。
泥土是植物養料的主要來源,種新樹樁頭覆土時,要注意透氣、疏水,要把泥土輕輕壓實,使根部的每一條根都與泥土密接,做到根必附泥,泥必貼根。首先,根據樹樁頭的需要,把泥土打碎成合用的小粒,再把泥土分成粗、中、小三種,粗大的放在盆底和掌握的周圍,另放一些中、小的墊於樹頭,樹根不可貼盆邊或盆底,再把顆粒小的泥大量覆上,但裝入的泥土不可太滿,然後用小竹簽插入泥里,左右搖擺插實,使泥與根密貼為止。再將盆置入水內,使水自盆底孔滲入,上升盆面;也可以從盆面灑水,便要灑足,然後放在陰棚下培養。
(3)封口
新樹樁頭經過剪裁修整之後,有不少刀鋸斧鑿的傷口,這些傷口容易為細菌所侵入,小則傷害局部,大則牽連全株,因此封閉傷口是必要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蜜蠟、洋蠟、乳白膠塗抹傷口,或用布條包纏傷口。要注意的是,凡有舊傷口的,要一律重新削過或剪過,削剪之後,立即封閉。封閉傷口除可以避免細菌侵入之外,對於防止水分蒸發,也有一定的作用。
(4)輸水
剛種的樹樁頭,新根未生,原有的根受了傷,未能吸收水分,因而枝幹容易乾枯。一方面可在早晚用灑壺噴霧,灑濕枝幹,使樹皮濕潤。另一方面可用脫脂棉花(葯棉)濕水纏敷在每個傷口上,不使乾燥,這樣處理就可以不用蠟封。新種的樹頭,不宜多淋水,否則樹樁發芽過多,而根的生長慢,無法供應芽的蒸發需要,會造成樹樁枯萎。因此,必須盡可能節制水量,等到新根新芽發生之後,按照芽的多少,淋適量的水就行了。
植物的黑暗的地方容易生根,因此,新樹頭種好這後,應放置陰暗的地方,等萌芽後逐漸給予適度的陽光。待枝葉茂盛時,就可多給水分、多曬陽光,以利於植物的生長。
(5)施肥
新種的樹樁頭,一般都主為不能施肥,尤其是過早施肥會使樹樁頭「消化不良」。但實踐證明並不是這樣,只要能掌握樹樁頭的發育情況,特別是在新根長出後,爭取及時施以適當的淡薄液肥,更能促進須根的生長和枝葉的茁壯成長。
(二)山水盆景製作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④樹枝偏長。樹枝聚長在樹乾的一邊,長枝一邊的樹干必然肥大、膨脹,而空白一面的樹干多變成狹窄、偏身,缺乏美感,這種樹枝不能採用。
⒉ 構圖構圖是盆栽藝術處理開始,也是整株盆栽定型的關鍵,要因材料的實形構圖。因為樹樁各有不同的本質和形態,它們絕大部分是自然成長的,加工時也要順其自然,力求簡單,不能牽強改造。如果製作木棉型盆景,常以木棉樹為仿照藍本。而嶺南地區常見的木棉樹,其形狀高大剛健、雄偉、挺拔,顯示一種軒昂俊逸的氣慨。如果在製作時,不根據樹形的特點,硬要將適合製作木棉型盆景的樹坯改造成大樹形、飄斜形、蟠曲形盆景,這不但違反了自然規律,而且也製作不出精品來。所以,對於製作樹樁盆景,首先要區別樹種、判別樹形、反復觀察、再三琢磨研究,並在畫紙上畫出藍圖,或在腦海中描繪出大體輪廓,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構思,然後按構思進行裁剪。這樣既保持了樹的風格,又將特有的妙處表現出來。
⒊選干
樹乾的大小、斜直、彎曲都各有其妙處,主要是具有自然的美和根部發育健全,凡身有棱節、嶙峋、皺紋和蒼老奇特的都可入選。乾的高低粗細,應符合盆景的整體比例,力求自然和諧。若樹干平滑,在長生旺盛期中也可以用刀刻鑿樹皮,人為地使樹干生疤痕,以增古雅之情趣。樹干應由基部起至頂端漸次細小,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如系曲干,曲節要自下而上,由疏至密。在選干時,不要忽視枝條在乾的位置,如干中帶枝爪,並在干中部的上下、前後斜角對生的枝條,都不能全部剪去,而要留下一寸左右為好,以縮短栽培枝爪時間。以後各枝層疊五至七層,裁剪則由長至短,由疏至密,枝在干中以三角形位置安排為好。如果幹中所有的枝條過於粗大,與乾的比例失調,那就同其他繁雜枝一齊剪去,讓乾重新發芽後,再行定位。這是選干中不可忽視的。
⒋整根
根是支撐樹體、吸取土壤養料的器官。修剪樹根時首先要注意保留原有的須根,但對粗根必須裁短,因為樹樁成活後,很多須根都是從鋸截口處新長出來,如果根過長,就會影響成形的盆樹上盆。所以,粗根鋸截長短,必須根據樹樁的形狀來決定。如樹樁擬裝圓盆的,則四邊的粗根相應截短;如擬裝長方形盆的,向左或向右伸延的粗根要稍留長。根要露出泥面生長,顯示出盤根突出,蒼勁老辣。
⒌整枝
整枝,這里介紹的是素材樹木造型的方法,與盆樹正常管理中的剪枝有所不同。枝條是構成盆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表現盆樹主要的姿態。特別是從盆面算起位於樹干三分之一的地方長出的枝條,起到左右整株樹的形態的作用,對這種枝條必須小心剪裁,不要破壞素材的自然美。總之,培養成形的盆樹,枝條的疏密、粗細、長短,枝條間的遠近距離必須勻稱。如果素材的枝條不符合這種要求,寧可把原有的枝條完全剪去,只剩下一樣樹干,使它重新發芽,長枝後才按需要剪裁。
6、培植
經過修剪定形的新樹樁頭,必須抓緊在其發芽前進行培植,因為此時樹木還在休眠期,吸收和蒸發作用不大。如榆樹、松柏類等可在大寒前後移值,九里香、雀梅等可在立春前後移植。因此,盆景愛好者一定要掌握每種植物發芽生長情況,提高培植的成活率。培植時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1)促根
要提高新頭樹樁的成活率,關鍵在於使它早生根並迅速生長。
根據植物的生理作用,每當機體受到創傷後,其細胞就受到刺激而加速分裂,以補其損失來達到生理平衡,這是再生的作用。要使新樹樁的根迅速形成,必須注意將主根末端切齊,讓新根從新的切面周圍生長出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較粗的樹根周圍,用利刀在不同的方向輕劈幾刀,一般從創口周圍會生出幼根,即使生不出根來,也不會影響樹樁的生長和美觀。根在微弱光線中比在強光中生長快,在無光線的環境下生長更快。根據這個道理,可將樹樁頭放在暗處或遮黑泥面,促其生根。還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齊催促樹樁頭生根。
1、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2、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 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圖二十三)。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 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3、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 「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 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4、配種植物與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5、山水盆景的保養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