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螺旋式盆栽

螺旋式盆栽

發布時間: 2022-08-12 03:55:23

㈠ 螺旋鐵一盆栽幾棵好

一個盆種一顆就好了,如果馬上要出效果就多種幾顆,兩三顆

㈡ 一種一圈圈螺旋形的盆栽植物叫什麼

轉運竹


轉運竹:又叫彎竹,中文學名:富貴竹,拉丁學名:Dracaena sanderiana。原稱:辛氏龍樹,別名竹蕉專、萬年竹,萬壽竹屬、距花萬壽竹、開運竹、富貴塔、竹塔、塔竹。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通常放4支)。

㈢ 游龍式梅花盆景有哪些特色

游龍式梅花盆景:此式為梅花盆景的傳統造型技藝,主要體現於徽派梅花盆景龍樁內造型上,樹干虯曲,容由下而蜿蜒如游龍抱柱,又如螺體旋卷,所以又名螺旋彎。此式盆景,如蒼龍騰雲,有直沖雲霄之勢。選材主要針對樹齡小的幼樹進行:選用有一定高度的幼樹,栽種時在主幹旁插入一根有一定粗度的木棍,將幼樹主幹圍木棍纏繞呈螺旋狀上升並固定,注意用棕繩或麻布纏繞,忌用鐵、鋁絲等固定幼樹以免傷及樹皮而影響生長。

在一定高度打尖,促其側枝生長。選留樹干彎曲外凸處側枝壯養造型,對樹干做適當敲擊、雕飾等手段催老催古,經多年培育即可成游龍式樁材,脫土上盆,撤去木棍,配一命名即成。此式梅花盆景成型後,主幹滾動扭曲,一曲一回極富節奏感,能表現出梅花盆景清俊舒朗的藝術特色。

杜鵑花的盤龍式盆景是怎樣的造型

盤龍式:是將主幹用鐵絲順著干身纏繞,然後用力扭曲,使主幹呈螺旋狀彎曲上升,如游龍專一般富有動勢。這屬種造型突出了主幹形象,主幹要粗,體現龍體的矯健,側枝要稀,枝片只是掩映。也有將兩枝粗細相當的主幹彼此纏繞在一起的,如雙龍盤柱,昂然有趣。

㈤ 熱帶有一種螺旋型的五個花瓣的花叫什麼名字

是雞蛋花嗎? 概述雞蛋花,別名緬梔子、蛋黃花,夾竹桃科、雞蛋花屬。原產美洲。我國已引種栽培。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肥厚多肉。葉大,厚紙質,多聚生於枝頂,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花數朵聚生於枝頂,花冠筒狀,徑約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芳香。花期5-10月。 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干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葯。 中文名稱:雞蛋花外文名稱: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別稱:緬梔子、蛋黃花科:夾竹桃科屬:雞蛋花屬分布區域:原產美洲墨西哥。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形態特徵高4~5米。枝粗厚而帶肉質,小枝肥厚多肉;葉大,互生,羽狀脈;厚紙質,多聚生於枝頂, 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花數朵聚生於枝頂,花冠筒狀(漏斗狀),徑約5-6厘米,5裂;五片花瓣輪疊而生,如同孩子們手摺的紙風車。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似蛋白包裹著蛋黃,因此得名,氣味極芳香。除此之外,還有紅,黃兩種顏色。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干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曬干後供製飲料理,還可供葯用。
花期5~10月。果為一雙生蓇葖;子多數,頂端具膜質翅,無種毛。生長習性性喜高溫高濕、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生性強健,能耐乾旱,但畏寒冷、忌澇漬,喜酸性土壤,但也抗鹼性。栽培以深厚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沙壤土為佳。適生溫度為23℃至30℃,夏季能耐40℃的極端高溫,氣溫低於15℃以下,植株開始落葉休眠,直至來年4月左右。葉片易感染角斑病、白粉病,介殼蟲危害。繁殖方式扦插或壓條繁殖,極易成活。用法用途在我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 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雞蛋花是熱情的西雙版納傣族人招待賓客的最好的特色菜。在熱帶旅遊勝地夏威夷,人們喜歡將採下來的雞蛋花串成花環作為佩戴的裝飾品,因此雞蛋花又是夏威夷的節日象徵。
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禿的樹干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適合於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曬干後供製飲料和葯用,有去濕之功效。木材白色,質輕而軟,可制樂器、餐具或傢具。花語雞蛋花花語:孕育希望,復活,新生
Frangipani雞蛋花花期是五月到十月,它沒有神秘的傳說,沒有優雅的氣質,高貴的芳姿,卻有著很簡單的外表--用五片花瓣組成了一個清新,充滿希望的花語.簡單平凡得就像人生,所以總是可以與人們那麼靠近,失去距離...

㈥ 盆栽葡萄,如何修剪整形,請有經驗的指教並說明理由

整形修剪,是盆栽葡萄的一項非常重要、而又比較復雜的技術措施。在野生狀態下,葡萄枝蔓柔軟細長,靠攀緣其它物體爬向空中,它自身不能形成一個高大的樹冠。

㈦ 川派盆景的規則式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有規則式與自然式兩 種形式。以規則式為主,因為它是川派盆景藝術的代表。規則式講究「身法」,所謂「身法」就是蟠縛主幹的造型方法,它是川 派盆景藝術的主要特色。和揚派盆景一樣,自幼培養以蟠扎技藝 見長,表現了川派盆景嚴謹、奇雄的風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 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規則式主幹有十種表現形式(身法)。
①掉拐法先選擇從未蟠扎過的小樹,帶土掘起,斜栽於盆 中,傾斜角度大約在300~40。之間。斜栽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蟠 縛第一個彎子。如果樹向右斜栽,則第一個彎子蟠向左邊。若樹 1日左斜栽,則第一個彎子向右邊。第二彎是全株的主要彎子。如 樹梢向東方傾斜,第一彎則將樹梢蟠向西方。此時若作者以背靠 北方,面對南方而站立,第二彎將指向西方的樹梢掉轉頭指向北力,第二彎的彎內面向作者,這是正面對著作者;相反,將樹梢 轉向南方,則彎背對著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彎子背面。這就是將 第一彎橫拐成第二彎,「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彎有兩種 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對,一株彎內向著作者,一株彎背向 著作者。陳設在門廳兩側。第三彎是再將第二個彎子拐回來。四
彎、五彎是來回彎曲,五彎做成頂片,有時還再加一個六彎做成 頂片。習慣蟠成五個彎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彎、二拐、三 出、四回、五鎮頂,或稱一彎、二拐、三懷、四抱、五照足。鎮 頂和照足都是做成頂片的意思,並且要求頂片和干基部(足)在
一條與地面的垂直線上。
造型完畢後,從正面看,可以看見第一個彎子和第二個彎的一部分,三彎以上看不見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稱「一彎大,二 彎小,三彎、四彎看不到」。由側面看,第一個彎子看不到,是 一段直線條,第二個彎子可見一部分,第三個以上的彎子全部可 以看見。此種形式在主幹蟠曲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 的道理。巧妙地運用了露藏關系,從正面轉側面,各個彎子漸隱 漸現,隱現交替,不論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見到所有的彎子,確 實使人有一種變化莫測的感覺。
②對拐法又稱正身拐,主幹在同一立面上來回彎曲。彎子 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漸變小,無帶子。從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彎 子,在側面看不到彎子。此式適合於陳設門、廳兩側,左右各 一,頗為壯觀。
③滾龍抱柱法又稱螺旋彎。第一彎與第二彎的蟠曲方法與 掉拐相同,第三個彎子以上是盤旋麗上,經過蟠縛,主幹呈螺旋狀,如古代宮殿中龍柱形狀,故稱滾龍抱柱。又如旋卷的螺體,故又稱螺旋彎。
④方拐法又稱漢文彎,此形與對拐相似,只是對拐的彎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彎子是方的「弓」字形。流傳於川西郫縣、灌縣、彭縣、新繁等縣。此型多用垂絲海棠、紫薇兩個樹種。蟠縛時,先在主幹兩側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橫的小竹竿,紮成方格形。待嫩梢長到適當的時候,將嫩梢捆縛到方格上,並使嫩梢的轉角成為直角,形成方格狀的彎子。因為嫩梢不易斷裂,成型需要10—20年時間,費工較多。但形態別具一格,還是會給人 以一種新的藝術感受。
(5)三彎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莖基部(足)起向上,如對拐法一樣.蟠扎九個彎子至頂端。再在與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個大彎子,三個大彎子形成正面,九個小彎子是側面。故稱三彎 九倒拐。樹種有羅漢松、垂絲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於川西重慶、大邑、溫江、灌縣等地。
⑥大彎垂枝法先將主幹蟠藍成一個大彎子,將大彎頂部以 上的主幹剪去,留下的彎子上的枝條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彎背上。靠近彎頂處有可以蟠成後足盤的枝條也可留下不剪。此後足盤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個以上的枝盤,否則這個枝條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種高接法)法接一枝條作後足盤。前足盤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彎的彎內頂部,後足盤枝條上一點的部位,倒接一枝條,蟠成前足盤,促其下垂,其上需蟠三至五個枝盤。大 彎頂部也巴接一枝條做成頂及四至五個枝盤。此法技術性強、難度大、時間長、用工多。蟠縛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幹大彎一
株,前足盤、後足盤、頂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 米的六方形花台內,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動勢較強,垂枝倒 掛。
⑦接彎掉拐法又稱逗身掉拐法,先將樹干自40~50厘米 高處截去,大樹可高一些,小樹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傾斜度50度--70度為宜(與地面的夾角)。待新枝萌發後,選一粗壯枝條蟠 作主幹的延伸,最好在主幹上,選一側枝作前足盤,再選一後足盤和一個帶子。主幹蟠縛近視三彎九倒拐。頂部與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稱接彎掉拐。上半彎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稱逗身掉拐法。此法適用於樹干不能蟠成彎子,或雖能蟠成彎子,但缺少枝 條的樁頭,此造型別具一格。
⑧逗身照蔸法又稱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選擇沒有主 乾的樹蔸,掘起,根據樹形栽植。待萌發新枝後,選二三根生長 位置合適的粗壯枝條蟠為主幹。選兩根枝條的一主一輔,選三根 枝條的一主二輔。主幹蟠三至四個彎子,副干兩至三個彎子。樹 蔸似山,主副於則是山上之小樹。
⑨直身逗頂法又稱直干接頭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適用於 大中型樹樁。主幹不宜彎曲,乾的基部具有能蟠縛成三層以上枝 盤的枝條。截去頂端,選留主幹延伸的枝頭要具有兩至三個可蟠 紮成枝盤的枝條。
⑩巧借法 又稱綜合法,主幹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對拐法,或 滾龍抱柱法,或主幹某一段為直干處理。此法根據樹木的形態特 點。至於選擇何種造型,要靈活自由,以畫面的需要為准。這也 是一種有趣的造型方法

㈧ 螺旋狀的直立莖,,有點像仙人掌類的,有葉子,這是什麼花

霸王鞭(學名:Euphorbia royleana)是大戟科大戟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1,75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乾熱河谷,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霸王鞭
二名法
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
薔薇亞綱(Rosidae)

大戟目(Euphorbiales)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亞科
大戟亞科(Subfam)

大戟族(Trib. Euphorbieae)

大戟屬(Euphorbia Linn.)
亞屬
大戟亞屬

霸王鞭
英文名
royleanEuphorbia
目錄
1 植物名稱
2 中葯名稱
3 樂器名稱
展開
1 植物名稱
1.1 基本解釋
1.2 基本信息
1.3 形態特徵
1.4 生態習性
1.5 繁殖方法
1.6 栽培管理
1.7 霸王鞭花葉病
2 中葯名稱
3 樂器名稱
3.1 基本解釋
3.2 詳細介紹
1 植物名稱 編輯本段
1.1 基本解釋
bàwángbiān名 常綠多漿植物,莖粗壯,有五個棱,有成型的乳頭狀硬刺。原產馬來群島,非沙漠植物,在熱帶常栽培做綠籬。
1.2 基本信息
科屬:大戟科、大戟屬
英文名:(Euphorbia antiquorum)
1.3 形態特徵
:喬木狀,莖干肉質、粗壯,具5棱,後變圓形。分枝螺旋狀輪生,淺綠色,後變灰,具黑刺。葉片多漿,革質,倒卵形,基部漸狹,淺綠色。莖葉含白色乳汁、有毒。
1.4 生態習性
喜光,喜溫暖氣候,甚耐乾旱。畏寒,溫度偏低時常落葉。
1.5 繁殖方法
易繁殖,可在5-6月間剪取生長充實的莖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塗草木灰並涼曬數日;等剪口稍干後,插於素砂土中。插後放半蔭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的條件下,40-50天可生根。
1.6 栽培管理
要求陽光充足,冬季宜置於向陽房間,溫度維持10-12℃以上,節制澆水,保持盆土稍乾燥。開春後隨溫度升高,可逐漸增加澆水。天暖後可放到陽台或院子里,但仍應節制澆水。
主要病蟲害:莖腐病、黑霉病等。
適生范圍:原產印度東部。鄢陵各花卉場圃均有栽培。
園林用途:多作盆栽,布置廳、堂,室內觀賞。
繁殖與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後放半陰處,不澆水,稍噴霧,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條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陽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濕度應維持在10-12℃以上。
應用
北方多盆栽觀賞,暖地可露地栽培。
1.7 霸王鞭花葉病
[1]霸王鞭,常見病害之一,引種區零星分布,病株較健株稍矮小。
症狀
霸王鞭葉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褪綠黃斑,有的相互連接,黃斑透過葉片背面。
發病規律
病毒引起。該病在一些花圃零星發病。全株性病害。可借扦插繁殖傳播。其他傳毒介體不明。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減輕症狀。霸王鞭喜強光,高溫,耐乾旱,不耐寒,宜栽植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注意施肥。忌栽於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平時澆水不要過多,尤忌積水。
(2)從無病健株上採集接穗扦插繁殖,不要自病株採集接穗繁殖。
(3)如將其作為園藝品種栽培,應嚴格控制范圍,防止大面積擴散。
2 中葯名稱 編輯本段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Bà Wánɡ Biān
【英文名】roylean Euphorbia
【別名】刺金剛。
【來源】
葯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採收和儲藏:隨采隨用。
【原形態】霸王鞭 多年生肉質灌木,高達3m。有乳汁狀液。莖基部近圓柱形,上部四角形或五角形;小枝有3-5條縱校,邊緣波浪狀。單葉互生,少而早落;葉柄長約6mm,基部有刺一對;葉片倒披針形,長10-12cm,寬2-4cm,全緣,兩面無毛;肉質。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側生,具短柄,排列成聚傘狀,花黃色。蒴果近球形,徑約1cm。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野石隙,也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乾燥氣候,喜半蔭、耐乾燥,久耐寒、忌澇。溫度不宜低於8℃。根條不強,生根易而生長慢。南方高溫地區露地栽培;北方低溫地區盆栽,室內越冬。
栽培技術用 扦插繁殖。選健壯無病斑的扁莖作插穗,長約6cm左右,扦插於砂床內,深約1.5cm,扦插後砂溫在24℃左右、具有一定的濕度條件下,約24d即能生根,待根長至3cm,即可移栽於盆內。
田間管理 北方冬季室內溫度要保持在8℃以上,放在有地光處,春季室外培養,以放在半蔭處為宜。露地栽培,遇雨季要排除積水。現蕾開花前可施人畜糞肥或磷鉀化肥。
【化學成份】
全草含蒲公英賽醇(taraxerol),2,3-二甲氧基並沒食子酸(2,3-dimethoxyellag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含大戟二烯醇 (euphol)、巨大戟萜醇(ingenol)。
花者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巨大戟醇二萜乙酸酯(ingenol diacetate)。
乳汁含四環三萜(tetracyclictriter -pene),環霸王鞭萜烯醇(cvcloroylenol),蒲公英賽醇,β-粘霉烯醇(glut-5-en-3β-ol),大戟二烯醇,又含巨大戟萜四乙酸酯(ingol-tetraacetate),巨大戟新萜醇三乙酸酯(ingol-triacetate)。
【性味】苦澀;平;有毒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殺蟲止癢。主瘡瘍腫毒;牛皮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取漿汁搽塗。
【注意】《昆明民間常用草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內服。
【附方】治大瘡大毒,皮癬:霸王鞭漿汁,外搽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葯》)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主一切單腹脹水氣、血腫之症,燒灰為未,用冷水送下。
2.《昆明民間常用草葯》:入祛風,消炎,解毒。洽瘡毒,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
3 樂器名稱 編輯本段
3.1 基本解釋
bàwángbiān
表演民間舞蹈用的彩色短棍,兩端安有銅片。表演時一面舞動霸王鞭,一面歌唱,也叫花棍舞、打連廂。
3.2 詳細介紹
霸王鞭,俗稱「連廂」、「花棍」、「金錢棍」等。民間藝人賣唱時的樂器兼舞具。以竹竿,兩頭開縫,穿以銅錢,演出時持桿,以兩端隨舞碰擊身、膝或肘發聲,伴歌舞。多流傳與皖、魯、蘇北。
清·李聲振《百戲竹枝詞·霸王鞭》:「窄樣春衫稱細腰,蔚藍首帕髻雲飄。霸王鞭舞金錢落,惱亂徐州《疊斷橋》。」原註:「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其曲名《疊斷橋》,甚動聽。行,每覆籃帕作首粧。」
打連廂、打花棍、渾身響等名也指一種舞蹈型的運動。是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舞蹈。
清代初期的著作中已出現對它的記載 。鞭長約1米,以竹、木做成,兩端嵌有銅錢,鞭身飾以彩紋。有單鞭也有雙鞭,舞者以鞭敲擊肩、臂、腰、背、腿,打出有節奏的聲音,隨之而跳躍舞蹈。兩人或多人舞時還相互對擊。即興性較強,可根據自己的情緒、性格和技巧擊打。各地還有一些套路,如雪花蓋頂、黃龍纏腰、三點頭等。
霸王鞭歷史悠久,流傳很廣,在清代許多著作中對它都有記述,如毛奇齡的《西河詞話》中記載:"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制,有名連廂詞者,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詞,……此人至今謂之連廂,亦曰打連廂。"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記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這種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
進行這一運動時,一手的手指上扣著綉有各種圖案的方巾,另一支手執鞭的中端、鼓或竹片,也有雙手各執一鞭的。舞起來時,以鞭擊打或碰擊臂、腿、肩、腰、背、腳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兩人以上舞蹈時常常互相對敲,隨著跳動的步伐,這些器械發出整齊有節奏悅耳 的響聲。參賽者人數不限,可一個人打,男女雙打,也可集體分組對打。參賽者按一定套路有規律、有節奏地揮舞擊打,形成一套跳躍、舞打的連續動作。步法有立、跪、蹲、坐、卧、行進、停留、跳躍等各種動作。擊打分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等,使鞭兩端交替不斷地碰打自己身體各處,也可棍與棍、棍與地碰擊。男女對打和集體對打,有"背合背"、"心合心"、"腳勾腳"、"鳳穿花"、"五梅花"、"雙採花"、"一條 街"、"龍吐水等競技動作和舞打隊形。霸王鞭運動量大,有跳躍、下蹲、轉體以及許多舞蹈動作,舞蹈時用霸王鞭圍繞身體的主要關節碰擊發出的響聲和由此引動上身的擰、擺和小腿的變化和雙腳的跳動,形成各式各樣的動作。各地霸王鞭的打法有著許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蓋 頂"、"黃龍纏腰",山西、陝西的"三點頭"、"纏腰跪打"等。還有"走八字"、"套葫蘆"、"龍擺尾"等。基本動作有"戳鞭","行進四磕鞭"、"二踢蹦"、"壓鞭"、"連八下"、"一條街"、"打西門"、"五梅花"、"金雞打架"、"二龍搶寶"、"背合背"、"心合心"、"腳鉤腳"等。
霸王鞭還包括金錢鼓和雙飛燕,三者同時進行。金錢鼓又叫八角鼓,是一種六角形的手鼓,鼓的一面綳有羊皮,每角釘有鐵釘,拴上銅錢,推打時發出的聲音比霸王鞭更為奔放。雙飛燕用四塊竹片做成,飾以綵帶,用手各握兩片,向身體各部分敲擊,動作舒展矯健,鏗鏘有致。一般男子舞金錢鼓、雙飛燕。女子舞霸王鞭,從兩人到十幾人均可,但要組成雙數。舞者隨著霸王鞭,八角鼓在身體各部位敲擊的節奏,雙膝輕輕顫動,肩、胸、腰、隨之晃動,並唱各種小調,同時還有笛子或三弦伴奏。

有葉子的

㈨ 銀杏樹盆栽如何造型

銀杏盆抄景的造型設計襲:在春季從大樹上分下形態較好的根櫱移植上盆後,在營養生長期間稍加以修剪和攀扎,即可成為好盆景。

第一年是培養樁頭的基礎。夏季強旺枝生長快,可在兩個分枝上縮剪。修剪刺激後所生出的二次枝,要及時剪除。夏末秋初生出的新枝,可予保留。冬季落葉後和第二年發芽前,對輪生枝、交叉枝、過長枝等多餘枝條應一律剪除。對樁木根部生長的萌櫱條要及時剪除。
第二年是纏扎鐵絲和劈干造疤。纏扎時要防止枝與干生產斷裂撕開現象,若主幹基部比較堅硬,造型拿彎時應用麻繩、塑料帶從主幹基部螺旋式纏扎,以防彎曲中發生撕裂。也可用斧頭砍開主幹的中下部,深達髓部,這樣更能增加盆景的峻峭雄奇之感。
第三年時,干粗、株高、冠大、根深,須更換大盆,填足肥沃土壤,同時,搞好做頂工藝。其方法是:順著主幹打一個邊圓形的圈,後將側枝分別向四周分散。
第四年枝條逐漸增多,株形趨於穩定,即可定於作品盆中,然後進一步加工整形,根據原設計方案,做出千姿百態,神采各異的盆景。

熱點內容
櫻花新冠肺炎 發布:2025-07-12 18:01:40 瀏覽:358
西三旗通廈花卉市場 發布:2025-07-12 17:57:47 瀏覽:515
花卉老瓜 發布:2025-07-12 17:53:42 瀏覽:541
北順盆景 發布:2025-07-12 17:53:40 瀏覽:864
盆栽板繪 發布:2025-07-12 17:43:54 瀏覽:179
情人節賣花廣告 發布:2025-07-12 17:12:50 瀏覽:66
盤錦老荷花 發布:2025-07-12 17:12:11 瀏覽:921
茶花時候開花 發布:2025-07-12 17:06:50 瀏覽:169
櫻花前線攻略 發布:2025-07-12 16:59:25 瀏覽:398
忍冬花花語 發布:2025-07-12 16:55:09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