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胡軍
❶ 十月圍城 觀後感(looking for)
在這種看電影等於吃快餐的時代,能讓我回味一下的電影實在太少了,能咽的下的就可以算佳片了,很慶幸,09年即將結束前,看到了一部好片子,十月圍城是繼葉問後又一部讓我感慨萬千的電影,雖然兩者都有精彩的打鬥場面,都一樣弘揚不屈的民族氣節,但葉問始終只是一部功夫片,而十月圍城在氣氛的烘托、情節的遞進、故事的鋪墊、人物的刻畫上都勝過葉問良多。 下面以人物帶動故事來敘述一下: 1.保衛戰策劃&領導者:陳少白(梁家輝飾)&李玉堂(王學圻飾)。 陳少白,興中會元老,孫中山最信賴的朋友、同志,整個保衛戰的策劃者,我相信導演是要給予這個人物極高的褒獎的,但是在敘述故事中,卻讓觀眾覺得陳少白很自私,為了革命、為了保護孫中山牽涉了太多無辜的人,而且這個人物隨著故事越往後推進越顯得他對整個保衛戰缺乏足夠的掌控力,不夠冷靜,也許他的學生閻孝國(胡軍飾)對他的評價很對,「放你回去?又要給我添亂,是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 李玉堂是香港富商,其實他會成為這場保衛戰的領導者連他自己都不會預料到,李玉堂從一開始就只想做一個商人,但是好友陳少白日常的活動資金全都是他贊助的,所以當李玉堂說他對於革命只出錢不出力是局外人時,陳少白說:從你捐的第一分錢起,你就是革命分子了。這句話一下子就觸動了李玉堂那搖擺不定的心,對於李玉堂這樣的亂世富商,應該是能看到那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遲早都會被推翻的,從內心來說,他也渴望民主,也渴望自由,但是偌大的家業、妻妾兒女又始終割捨不下,只要他涉足革命,這一切就會化為泡影。當他看到兒子投身到革命熱潮中無所畏懼的氣魄與在家中唯唯諾諾的鮮明對比,無疑也讓他下定決心舍小家為國家,一半是作為父親無條件支持兒子的理想,另一半是他本身內心就已經有了火種,只是一直沒有出現點燃火種的火苗。 2.刺殺行動的領導者:閻孝國(胡軍飾) 閻孝國,這個名字恰如其分的體現了他極度忠於滿清的特點,在影片中,閻孝國是大反派,但是很奇怪,看完整場後,你並不會討厭或者憎恨這個人物,首先在於他所說的:報效國家,並無對錯。在他而言,他領導的也是一場保衛戰,一場狙擊意圖推翻滿清政府志士的保衛戰,既然忠於清廷,他就沒有錯。其次,閻孝國只殺他該殺的,並不是喪盡天良的冷血劊子手,他兩次放過了他的老師陳少白,盡管陳少白在閻孝國畢業時給予「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一介莽夫,難成大器」的評語,盡管陳少白幾次三番壞他大事,但閻孝國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絕不敢傷害老師」。另外,在閻孝國追殺途中的出手,只殺了三個人,割了他辮子的劉郁白(黎明飾),死抱住他腳不放的阿四(謝霆鋒飾),以及最後被他當成孫中山的李重光(李玉堂之子),其他的保衛者閻孝國只是用重手法打斷腿腳,並未取他們的性命,可見,閻孝國內心也不願意殘害自己的同胞,之前,他也對陳少白說,正因為學了西學,才看到洋人的狼子野心,從後來發生的歷史事件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陳少白的評語也未免偏頗了。 3.最矛盾的保衛者:沈重陽(甄子丹飾) 沈重陽是香港警司的警察,生性好賭,最終妻子(范冰冰飾)在懷孕後為了給小孩一個好的環境而離開了他,嫁給了李玉堂,這也讓沈重陽從系更加沉湎於賭博,為了錢做一些他本不願意做的事情,最終在妻子的點化下,接受了保衛李玉堂的任務,原因是要保護他女兒的現任父親,因為沈重陽也覺得李玉堂比他自己更適合做一個好父親。 整部片子中最能打的人物,延續了葉問中兇狠的打鬥技法,不愧為我的偶像,由於戲份的安排,讓我看的不是很過癮,要等葉問2和錦衣衛了,扯遠了,回到劇中,在收拾了幾個帶槍的小嘍啰後,碰到了外家功夫剛猛無比的閻孝國手下,在一番打鬥下,最終在要同歸於盡的情況下,先下手殺了對手,但自己也體力耗盡,最終選擇與閻孝國的坐騎相撞身亡,延誤了閻孝國的追擊。 4.落魄貴公子:劉郁白(黎明飾) 從李玉堂為其贖回家傳鐵扇來看,劉郁白的武藝應該是家傳,但應該還有別的奇遇,不然功夫不會如此出神入化,如果不是被一大群嘍啰耗盡氣力並深受重傷,我想應該還要比閻孝國略勝一籌。正因為功夫出神入化,所以被安排在最後一關守衛,抵擋最後一批敵人的圍攻。 劉郁白出身揚州大戶人家,顯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由於他的家庭既有錢又是武術世家,平時的打鬥經驗一定很少,特別是在街頭與流氓無賴打鬥的經驗為零,所以在一開始他並沒有痛下殺手,直到發現這批敵人遠比他想像的要兇悍及殘忍時,才開始用鐵扇向要害進攻,但此時敵人已經不再對他的功夫畏懼並且找到了對付他的方法,所以最終幾乎是同歸於盡,當然體力不支與劉郁白長期吸食鴉片也不無關系,想想現在NBA的球員一個賽季不打球,也要通過半個賽季才能找回狀態,更何況數十年沒有動過手,長期吸食鴉片的人第一次動手就是一場超級硬仗。 那麼劉郁白為什麼要吸食鴉片自甘墮落呢?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並且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具體是什麼還是自己看電影吧。 最後,嘍啰傷亡殆盡後閻孝國出場,但並未想殺死劉郁白,在閻看來,殺死劉郁白這樣重傷的敵人對他來說是種侮辱,但沒想到劉郁白給了他更大的侮辱,劉郁白奮起最後一擊割了閻孝國的辮子,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誇張的說,辮子的存在與否就是是否忠於清朝政府的標志,對於閻孝國來說,頭可斷,血可流,辮子不可斷,我推測即使劉郁白奮起一擊打傷了閻孝國,閻看到如此捨生取義的高手,也不一定會下殺手,但是辮子斷了,劉郁白就不得不死。 5.黃包車夫:阿四(謝霆鋒飾) 阿四是李玉堂家的車夫,與少爺李重光一起長大,善良、真誠、率性,與照相店的阿純互相愛慕,在保衛戰的前兩天,阿四決定要參加這場戰斗,盡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拉著車子不停的跑,同時他也請老爺李玉堂幫他去照相館提親,李玉堂答應了阿四最後的要求,上門提親,才發現外表可人的阿純原來腿腳不便,越發的使觀眾對這段感情以及阿四的死感到不忍。 保衛戰當天,阿四調慢了李玉堂的懷表,希望李玉堂能倖免,而自己最終為了讓陳少白和李重光能逃脫死死抱住閻孝國,結果被閻孝國扭斷脖子而死。 6.班主女兒:方紅(李宇春飾) 班主(任達華飾)實際上是滿清舊將,因背負叛軍之名一直想推翻清廷,但同時也被請廷追殺,流亡到香港。方紅系班主之女,富有正義感,並且不解父親為何一直東躲西跑,沒有安一個家,也不能理解跑是為了今後有個家。在父親被殺手殺死後,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保衛戰的一員,在阻止火葯爆炸時與敵人同歸於盡。 我一直對李宇春其人及其作品沒有好感,但因為其沒有負面新聞,也並不討厭,但是這次觀影後,有了些微改變,雖然她的演技很稚嫩,但是很真誠,能用心演戲的藝人這種敬業的態度就值得尊敬。 7.神勇大和尚:王復明(巴特爾飾) 天生神力,又在少林學藝,武學上有所造詣,以賣臭豆腐為生,喜歡盆景,當李玉堂阻止香港警司封掉報館時帶頭叫好,可見王復明是個率真的漢子,是個珍惜生命的漢子,是個有正義感的漢子。從他被少林寺趕出來及他的名字推測,他的父輩應該也是反清志士,在走投無路時將王復明交給了少林寺,王復明長大後因天生神力又不服管教故被少林寺趕出。 要注意的是,王復明的打鬥經驗與劉郁白一樣,也為零,所以在鬧市中被假扮為民眾的刺客刺中數刀,最後,為了掩護眾人離開,扳倒牌坊,被刺客亂刀刺死。 真沒想到,巴特爾的演技還挺不錯的,比李宇春自然,與他在球場上木木的感覺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巴特爾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一個率性漢子。 其他諸如曾志偉飾演的警察司長,范冰冰飾演的四姨太月如,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也各有特色,但限於戲份,未能充分發揮,相信他們也有遺憾,而李嘉欣飾演的劉郁白喜歡的女子只在最後露了個臉,我納悶啊,這樣的女人竟然值得你這樣,郁白,你丫什麼審美觀啊。 再說說我個人想不通的幾個問題: 1.李玉堂好歹也是香港叱吒風雲的富商,怎麼如此重要的保衛戰竟然全是自家人,包括報社職員、黃包車夫甚至自己的親兒子,即使那些能人志士也是最後關頭機緣巧合出現的,我就不相信他在香港混,敢不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而電影中,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竟然形單影只,連老命都要豁出去,還賠了親兒子。 2.編劇太低估刺客的智商了吧,一個掉包計加一個調虎離山計就可以讓孫中山逃脫追殺安心開會了,太離譜了,刺客看著孫中山進了樓,卻不執行刺殺計劃,對整批革命志士來個瓮中捉鱉,非要在大馬路上大砍大殺,如此高調的刺殺計劃,也可算空前絕後了。 3.最想不通的是飄搖欲墜的滿清政府派了支不入流的小分隊就敢跑到人家英殖民地去打打殺殺,太敢吃英政府的豆腐了吧,電影中說滿清政府向英政府施壓,要求警察撤離,納悶了,清廷真有這個膽,還會割地賠款,奴顏卑膝,況且當時孫中山在國際上已經是極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在英殖民地上被刺殺,那英政府要承擔的國際輿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一旦孫中山踏上香港的土地,英政府絕不會要求警察撤離,而是維持治安。 十月圍城在刻畫人物及氣氛渲染下真的做的很不錯,總體來說,是值得進電影院掏60塊錢看的電影,想要有真正的感動和震撼,就去電影院看吧
❷ 急!十月圍城讀後感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裡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❸ 胡軍版天龍八部裡面舅媽誰演的
蕭峰胡軍
段譽林志穎
王語嫣劉亦菲
慕容復修慶
虛竹高虎
阿朱劉濤
阿紫陳好
段正淳湯鎮宗
木婉清蔣欣
康敏鍾麗緹
段延慶計春華
鍾靈楊蕊
秦紅棉彭丹
丁春秋申軍誼
天山童姥舒暢
鍾萬仇魏宗萬
王夫人王璐瑤
❹ 十月圍城
哥也沒空寫,但可以提供點資料,這下面是我轉的一位老兄的對裡面的人物評析,寫的很不錯,有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及感悟,你可以就裡面1·到2個人提煉一下,提煉出某種精神,比如捨生取義,視死如歸啊什麼的,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一下,應該很好寫的,你也別一點力不出是吧。下面是轉文,希望可以幫到你一點。
在這種看電影等於吃快餐的時代,能讓我回味一下的電影實在太少了,能咽的下的就可以算佳片了,很慶幸,09年即將結束前,看到了一部好片子,十月圍城是繼葉問後又一部讓我感慨萬千的電影,雖然兩者都有精彩的打鬥場面,都一樣弘揚不屈的民族氣節,但葉問始終只是一部功夫片,而十月圍城在氣氛的烘托、情節的遞進、故事的鋪墊、人物的刻畫上都勝過葉問良多。 下面以人物帶動故事來敘述一下: 1.保衛戰策劃&領導者:陳少白(梁家輝飾)&李玉堂(王學圻飾)。 陳少白,興中會元老,孫中山最信賴的朋友、同志,整個保衛戰的策劃者,我相信導演是要給予這個人物極高的褒獎的,但是在敘述故事中,卻讓觀眾覺得陳少白很自私,為了革命、為了保護孫中山牽涉了太多無辜的人,而且這個人物隨著故事越往後推進越顯得他對整個保衛戰缺乏足夠的掌控力,不夠冷靜,也許他的學生閻孝國(胡軍飾)對他的評價很對,「放你回去?又要給我添亂,是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 李玉堂是香港富商,其實他會成為這場保衛戰的領導者連他自己都不會預料到,李玉堂從一開始就只想做一個商人,但是好友陳少白日常的活動資金全都是他贊助的,所以當李玉堂說他對於革命只出錢不出力是局外人時,陳少白說:從你捐的第一分錢起,你就是革命分子了。這句話一下子就觸動了李玉堂那搖擺不定的心,對於李玉堂這樣的亂世富商,應該是能看到那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遲早都會被推翻的,從內心來說,他也渴望民主,也渴望自由,但是偌大的家業、妻妾兒女又始終割捨不下,只要他涉足革命,這一切就會化為泡影。當他看到兒子投身到革命熱潮中無所畏懼的氣魄與在家中唯唯諾諾的鮮明對比,無疑也讓他下定決心舍小家為國家,一半是作為父親無條件支持兒子的理想,另一半是他本身內心就已經有了火種,只是一直沒有出現點燃火種的火苗。 2.刺殺行動的領導者:閻孝國(胡軍飾) 閻孝國,這個名字恰如其分的體現了他極度忠於滿清的特點,在影片中,閻孝國是大反派,但是很奇怪,看完整場後,你並不會討厭或者憎恨這個人物,首先在於他所說的:報效國家,並無對錯。在他而言,他領導的也是一場保衛戰,一場狙擊意圖推翻滿清政府志士的保衛戰,既然忠於清廷,他就沒有錯。其次,閻孝國只殺他該殺的,並不是喪盡天良的冷血劊子手,他兩次放過了他的老師陳少白,盡管陳少白在閻孝國畢業時給予「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一介莽夫,難成大器」的評語,盡管陳少白幾次三番壞他大事,但閻孝國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絕不敢傷害老師」。另外,在閻孝國追殺途中的出手,只殺了三個人,割了他辮子的劉郁白(黎明飾),死抱住他腳不放的阿四(謝霆鋒飾),以及最後被他當成孫中山的李重光(李玉堂之子),其他的保衛者閻孝國只是用重手法打斷腿腳,並未取他們的性命,可見,閻孝國內心也不願意殘害自己的同胞,之前,他也對陳少白說,正因為學了西學,才看到洋人的狼子野心,從後來發生的歷史事件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陳少白的評語也未免偏頗了。 3.最矛盾的保衛者:沈重陽(甄子丹飾) 沈重陽是香港警司的警察,生性好賭,最終妻子(范冰冰飾)在懷孕後為了給小孩一個好的環境而離開了他,嫁給了李玉堂,這也讓沈重陽從系更加沉湎於賭博,為了錢做一些他本不願意做的事情,最終在妻子的點化下,接受了保衛李玉堂的任務,原因是要保護他女兒的現任父親,因為沈重陽也覺得李玉堂比他自己更適合做一個好父親。 整部片子中最能打的人物,延續了葉問中兇狠的打鬥技法,不愧為我的偶像,由於戲份的安排,讓我看的不是很過癮,要等葉問2和錦衣衛了,扯遠了,回到劇中,在收拾了幾個帶槍的小嘍啰後,碰到了外家功夫剛猛無比的閻孝國手下,在一番打鬥下,最終在要同歸於盡的情況下,先下手殺了對手,但自己也體力耗盡,最終選擇與閻孝國的坐騎相撞身亡,延誤了閻孝國的追擊。 4.落魄貴公子:劉郁白(黎明飾) 從李玉堂為其贖回家傳鐵扇來看,劉郁白的武藝應該是家傳,但應該還有別的奇遇,不然功夫不會如此出神入化,如果不是被一大群嘍啰耗盡氣力並深受重傷,我想應該還要比閻孝國略勝一籌。正因為功夫出神入化,所以被安排在最後一關守衛,抵擋最後一批敵人的圍攻。 劉郁白出身揚州大戶人家,顯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由於他的家庭既有錢又是武術世家,平時的打鬥經驗一定很少,特別是在街頭與流氓無賴打鬥的經驗為零,所以在一開始他並沒有痛下殺手,直到發現這批敵人遠比他想像的要兇悍及殘忍時,才開始用鐵扇向要害進攻,但此時敵人已經不再對他的功夫畏懼並且找到了對付他的方法,所以最終幾乎是同歸於盡,當然體力不支與劉郁白長期吸食鴉片也不無關系,想想現在NBA的球員一個賽季不打球,也要通過半個賽季才能找回狀態,更何況數十年沒有動過手,長期吸食鴉片的人第一次動手就是一場超級硬仗。 那麼劉郁白為什麼要吸食鴉片自甘墮落呢?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並且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具體是什麼還是自己看電影吧。 最後,嘍啰傷亡殆盡後閻孝國出場,但並未想殺死劉郁白,在閻看來,殺死劉郁白這樣重傷的敵人對他來說是種侮辱,但沒想到劉郁白給了他更大的侮辱,劉郁白奮起最後一擊割了閻孝國的辮子,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誇張的說,辮子的存在與否就是是否忠於清朝政府的標志,對於閻孝國來說,頭可斷,血可流,辮子不可斷,我推測即使劉郁白奮起一擊打傷了閻孝國,閻看到如此捨生取義的高手,也不一定會下殺手,但是辮子斷了,劉郁白就不得不死。 5.黃包車夫:阿四(謝霆鋒飾) 阿四是李玉堂家的車夫,與少爺李重光一起長大,善良、真誠、率性,與照相店的阿純互相愛慕,在保衛戰的前兩天,阿四決定要參加這場戰斗,盡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拉著車子不停的跑,同時他也請老爺李玉堂幫他去照相館提親,李玉堂答應了阿四最後的要求,上門提親,才發現外表可人的阿純原來腿腳不便,越發的使觀眾對這段感情以及阿四的死感到不忍。 保衛戰當天,阿四調慢了李玉堂的懷表,希望李玉堂能倖免,而自己最終為了讓陳少白和李重光能逃脫死死抱住閻孝國,結果被閻孝國扭斷脖子而死。 6.班主女兒:方紅(李宇春飾) 班主(任達華飾)實際上是滿清舊將,因背負叛軍之名一直想推翻清廷,但同時也被請廷追殺,流亡到香港。方紅系班主之女,富有正義感,並且不解父親為何一直東躲西跑,沒有安一個家,也不能理解跑是為了今後有個家。在父親被殺手殺死後,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保衛戰的一員,在阻止火葯爆炸時與敵人同歸於盡。 我一直對李宇春其人及其作品沒有好感,但因為其沒有負面新聞,也並不討厭,但是這次觀影後,有了些微改變,雖然她的演技很稚嫩,但是很真誠,能用心演戲的藝人這種敬業的態度就值得尊敬。 7.神勇大和尚:王復明(巴特爾飾) 天生神力,又在少林學藝,武學上有所造詣,以賣臭豆腐為生,喜歡盆景,當李玉堂阻止香港警司封掉報館時帶頭叫好,可見王復明是個率真的漢子,是個珍惜生命的漢子,是個有正義感的漢子。從他被少林寺趕出來及他的名字推測,他的父輩應該也是反清志士,在走投無路時將王復明交給了少林寺,王復明長大後因天生神力又不服管教故被少林寺趕出。 要注意的是,王復明的打鬥經驗與劉郁白一樣,也為零,所以在鬧市中被假扮為民眾的刺客刺中數刀,最後,為了掩護眾人離開,扳倒牌坊,被刺客亂刀刺死。 真沒想到,巴特爾的演技還挺不錯的,比李宇春自然,與他在球場上木木的感覺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巴特爾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一個率性漢子。 其他諸如曾志偉飾演的警察司長,范冰冰飾演的四姨太月如,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也各有特色,但限於戲份,未能充分發揮,相信他們也有遺憾,而李嘉欣飾演的劉郁白喜歡的女子只在最後露了個臉,我納悶啊,這樣的女人竟然值得你這樣,郁白,你丫什麼審美觀啊。 再說說我個人想不通的幾個問題: 1.李玉堂好歹也是香港叱吒風雲的富商,怎麼如此重要的保衛戰竟然全是自家人,包括報社職員、黃包車夫甚至自己的親兒子,即使那些能人志士也是最後關頭機緣巧合出現的,我就不相信他在香港混,敢不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而電影中,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竟然形單影只,連老命都要豁出去,還賠了親兒子。 2.編劇太低估刺客的智商了吧,一個掉包計加一個調虎離山計就可以讓孫中山逃脫追殺安心開會了,太離譜了,刺客看著孫中山進了樓,卻不執行刺殺計劃,對整批革命志士來個瓮中捉鱉,非要在大馬路上大砍大殺,如此高調的刺殺計劃,也可算空前絕後了。 3.最想不通的是飄搖欲墜的滿清政府派了支不入流的小分隊就敢跑到人家英殖民地去打打殺殺,太敢吃英政府的豆腐了吧,電影中說滿清政府向英政府施壓,要求警察撤離,納悶了,清廷真有這個膽,還會割地賠款,奴顏卑膝,況且當時孫中山在國際上已經是極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在英殖民地上被刺殺,那英政府要承擔的國際輿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一旦孫中山踏上香港的土地,英政府絕不會要求警察撤離,而是維持治安。 十月圍城在刻畫人物及氣氛渲染下真的做的很不錯,總體來說,是值得進電影院掏60塊錢看的電影,想要有真正的感動和震撼,就去電影院看吧。
35回答者: 1075513603 -
❺ 《十月圍城》觀後感
《十月圍城》刺殺屬虛構
《十月圍城》雖有著刺殺孫中山這樣顯赫的歷史背景,但從本質上來講它依然是部「本故事純屬虛構」的香港製作。孫中山是否在香港遭到刺殺是無史料可查的,但電影中涉及到不少人物卻有著原型,更重要的是影片所透出的情懷和當年是比較相符合的。記者為此采訪近代史專家張鳴,查閱資料,以期給讀者介紹下1905年前後的那段歷史。
孫中山曾遇「倫敦蒙難記」
1905年10月15日孫中山駕臨香港,清廷派出幾百名殺手伏擊,香港幾十個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前來保護。這樣的故事聽著就相當有戲劇性,有電影需要的矛盾沖突,顯然歷史沒有電影來得這么誇張。導演陳德森稱,歷史上清廷對孫中山的刺殺有過幾次,野史上也記載過孫中山是1895年10月15日至香港與楊衢雲合作成立興中會。
所處背景
革命大於立憲
《十月圍城》的故事設定在1905年10月15日這天。歷史上這一年的8月,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日本的勝利,讓很多中國人認識到立憲政體的重要性。梁啟超在海外發起「君主立憲」的號召,但孫中山領導下的革命黨等激進人士則認為,中國有必要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以開創新時代。慈禧太後對革命的痛恨超出了她對君主立憲的厭惡,於是她開始支持立憲運動。不過立憲運動很快就被證明是清廷掩蓋其獨裁的拖延戰術,也激化了地方政府與清廷的矛盾,讓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了可能。
在這種看電影等於吃快餐的時代,能讓我回味一下的電影實在太少了,能咽的下的就可以算佳片了,很慶幸,09年即將結束前,看到了一部好片子,十月圍城是繼葉問後又一部讓我感慨萬千的電影,雖然兩者都有精彩的打鬥場面,都一樣弘揚不屈的民族氣節,但葉問始終只是一部功夫片,而十月圍城在氣氛的烘托、情節的遞進、故事的鋪墊、人物的刻畫上都勝過葉問良多。 下面以人物帶動故事來敘述一下: 1.保衛戰策劃&領導者:陳少白(梁家輝飾)&李玉堂(王學圻飾)。 陳少白,興中會元老,孫中山最信賴的朋友、同志,整個保衛戰的策劃者,我相信導演是要給予這個人物極高的褒獎的,但是在敘述故事中,卻讓觀眾覺得陳少白很自私,為了革命、為了保護孫中山牽涉了太多無辜的人,而且這個人物隨著故事越往後推進越顯得他對整個保衛戰缺乏足夠的掌控力,不夠冷靜,也許他的學生閻孝國(胡軍飾)對他的評價很對,「放你回去?又要給我添亂,是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 李玉堂是香港富商,其實他會成為這場保衛戰的領導者連他自己都不會預料到,李玉堂從一開始就只想做一個商人,但是好友陳少白日常的活動資金全都是他贊助的,所以當李玉堂說他對於革命只出錢不出力是局外人時,陳少白說:從你捐的第一分錢起,你就是革命分子了。這句話一下子就觸動了李玉堂那搖擺不定的心,對於李玉堂這樣的亂世富商,應該是能看到那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遲早都會被推翻的,從內心來說,他也渴望民主,也渴望自由,但是偌大的家業、妻妾兒女又始終割捨不下,只要他涉足革命,這一切就會化為泡影。當他看到兒子投身到革命熱潮中無所畏懼的氣魄與在家中唯唯諾諾的鮮明對比,無疑也讓他下定決心舍小家為國家,一半是作為父親無條件支持兒子的理想,另一半是他本身內心就已經有了火種,只是一直沒有出現點燃火種的火苗。 2.刺殺行動的領導者:閻孝國(胡軍飾) 閻孝國,這個名字恰如其分的體現了他極度忠於滿清的特點,在影片中,閻孝國是大反派,但是很奇怪,看完整場後,你並不會討厭或者憎恨這個人物,首先在於他所說的:報效國家,並無對錯。在他而言,他領導的也是一場保衛戰,一場狙擊意圖推翻滿清政府志士的保衛戰,既然忠於清廷,他就沒有錯。其次,閻孝國只殺他該殺的,並不是喪盡天良的冷血劊子手,他兩次放過了他的老師陳少白,盡管陳少白在閻孝國畢業時給予「功課優秀,頭腦愚蠢,一介莽夫,難成大器」的評語,盡管陳少白幾次三番壞他大事,但閻孝國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絕不敢傷害老師」。另外,在閻孝國追殺途中的出手,只殺了三個人,割了他辮子的劉郁白(黎明飾),死抱住他腳不放的阿四(謝霆鋒飾),以及最後被他當成孫中山的李重光(李玉堂之子),其他的保衛者閻孝國只是用重手法打斷腿腳,並未取他們的性命,可見,閻孝國內心也不願意殘害自己的同胞,之前,他也對陳少白說,正因為學了西學,才看到洋人的狼子野心,從後來發生的歷史事件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所以陳少白的評語也未免偏頗了。 3.最矛盾的保衛者:沈重陽(甄子丹飾) 沈重陽是香港警司的警察,生性好賭,最終妻子(范冰冰飾)在懷孕後為了給小孩一個好的環境而離開了他,嫁給了李玉堂,這也讓沈重陽從系更加沉湎於賭博,為了錢做一些他本不願意做的事情,最終在妻子的點化下,接受了保衛李玉堂的任務,原因是要保護他女兒的現任父親,因為沈重陽也覺得李玉堂比他自己更適合做一個好父親。 整部片子中最能打的人物,延續了葉問中兇狠的打鬥技法,不愧為我的偶像,由於戲份的安排,讓我看的不是很過癮,要等葉問2和錦衣衛了,扯遠了,回到劇中,在收拾了幾個帶槍的小嘍啰後,碰到了外家功夫剛猛無比的閻孝國手下,在一番打鬥下,最終在要同歸於盡的情況下,先下手殺了對手,但自己也體力耗盡,最終選擇與閻孝國的坐騎相撞身亡,延誤了閻孝國的追擊。 4.落魄貴公子:劉郁白(黎明飾) 從李玉堂為其贖回家傳鐵扇來看,劉郁白的武藝應該是家傳,但應該還有別的奇遇,不然功夫不會如此出神入化,如果不是被一大群嘍啰耗盡氣力並深受重傷,我想應該還要比閻孝國略勝一籌。正因為功夫出神入化,所以被安排在最後一關守衛,抵擋最後一批敵人的圍攻。 劉郁白出身揚州大戶人家,顯然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由於他的家庭既有錢又是武術世家,平時的打鬥經驗一定很少,特別是在街頭與流氓無賴打鬥的經驗為零,所以在一開始他並沒有痛下殺手,直到發現這批敵人遠比他想像的要兇悍及殘忍時,才開始用鐵扇向要害進攻,但此時敵人已經不再對他的功夫畏懼並且找到了對付他的方法,所以最終幾乎是同歸於盡,當然體力不支與劉郁白長期吸食鴉片也不無關系,想想現在NBA的球員一個賽季不打球,也要通過半個賽季才能找回狀態,更何況數十年沒有動過手,長期吸食鴉片的人第一次動手就是一場超級硬仗。 那麼劉郁白為什麼要吸食鴉片自甘墮落呢?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並且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具體是什麼還是自己看電影吧。 最後,嘍啰傷亡殆盡後閻孝國出場,但並未想殺死劉郁白,在閻看來,殺死劉郁白這樣重傷的敵人對他來說是種侮辱,但沒想到劉郁白給了他更大的侮辱,劉郁白奮起最後一擊割了閻孝國的辮子,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誇張的說,辮子的存在與否就是是否忠於清朝政府的標志,對於閻孝國來說,頭可斷,血可流,辮子不可斷,我推測即使劉郁白奮起一擊打傷了閻孝國,閻看到如此捨生取義的高手,也不一定會下殺手,但是辮子斷了,劉郁白就不得不死。 5.黃包車夫:阿四(謝霆鋒飾) 阿四是李玉堂家的車夫,與少爺李重光一起長大,善良、真誠、率性,與照相店的阿純互相愛慕,在保衛戰的前兩天,阿四決定要參加這場戰斗,盡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拉著車子不停的跑,同時他也請老爺李玉堂幫他去照相館提親,李玉堂答應了阿四最後的要求,上門提親,才發現外表可人的阿純原來腿腳不便,越發的使觀眾對這段感情以及阿四的死感到不忍。 保衛戰當天,阿四調慢了李玉堂的懷表,希望李玉堂能倖免,而自己最終為了讓陳少白和李重光能逃脫死死抱住閻孝國,結果被閻孝國扭斷脖子而死。 6.班主女兒:方紅(李宇春飾) 班主(任達華飾)實際上是滿清舊將,因背負叛軍之名一直想推翻清廷,但同時也被請廷追殺,流亡到香港。方紅系班主之女,富有正義感,並且不解父親為何一直東躲西跑,沒有安一個家,也不能理解跑是為了今後有個家。在父親被殺手殺死後,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保衛戰的一員,在阻止火葯爆炸時與敵人同歸於盡。 我一直對李宇春其人及其作品沒有好感,但因為其沒有負面新聞,也並不討厭,但是這次觀影後,有了些微改變,雖然她的演技很稚嫩,但是很真誠,能用心演戲的藝人這種敬業的態度就值得尊敬。 7.神勇大和尚:王復明(巴特爾飾) 天生神力,又在少林學藝,武學上有所造詣,以賣臭豆腐為生,喜歡盆景,當李玉堂阻止香港警司封掉報館時帶頭叫好,可見王復明是個率真的漢子,是個珍惜生命的漢子,是個有正義感的漢子。從他被少林寺趕出來及他的名字推測,他的父輩應該也是反清志士,在走投無路時將王復明交給了少林寺,王復明長大後因天生神力又不服管教故被少林寺趕出。 要注意的是,王復明的打鬥經驗與劉郁白一樣,也為零,所以在鬧市中被假扮為民眾的刺客刺中數刀,最後,為了掩護眾人離開,扳倒牌坊,被刺客亂刀刺死。 真沒想到,巴特爾的演技還挺不錯的,比李宇春自然,與他在球場上木木的感覺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巴特爾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一個率性漢子。 其他諸如曾志偉飾演的警察司長,范冰冰飾演的四姨太月如,王柏傑飾演的李重光,也各有特色,但限於戲份,未能充分發揮,相信他們也有遺憾,而李嘉欣飾演的劉郁白喜歡的女子只在最後露了個臉,我納悶啊,這樣的女人竟然值得你這樣,郁白,你丫什麼審美觀啊。 再說說我個人想不通的幾個問題: 1.李玉堂好歹也是香港叱吒風雲的富商,怎麼如此重要的保衛戰竟然全是自家人,包括報社職員、黃包車夫甚至自己的親兒子,即使那些能人志士也是最後關頭機緣巧合出現的,我就不相信他在香港混,敢不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而電影中,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竟然形單影只,連老命都要豁出去,還賠了親兒子。 2.編劇太低估刺客的智商了吧,一個掉包計加一個調虎離山計就可以讓孫中山逃脫追殺安心開會了,太離譜了,刺客看著孫中山進了樓,卻不執行刺殺計劃,對整批革命志士來個瓮中捉鱉,非要在大馬路上大砍大殺,如此高調的刺殺計劃,也可算空前絕後了。 3.最想不通的是飄搖欲墜的滿清政府派了支不入流的小分隊就敢跑到人家英殖民地去打打殺殺,太敢吃英政府的豆腐了吧,電影中說滿清政府向英政府施壓,要求警察撤離,納悶了,清廷真有這個膽,還會割地賠款,奴顏卑膝,況且當時孫中山在國際上已經是極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在英殖民地上被刺殺,那英政府要承擔的國際輿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一旦孫中山踏上香港的土地,英政府絕不會要求警察撤離,而是維持治安。 十月圍城在刻畫人物及氣氛渲染下真的做的很不錯,總體來說,是值得進電影院掏60塊錢看的電影,想要有真正的感動和震撼,就去電影院看吧。
(做下參考,最好還是自己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