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綠植澆水
Ⅰ 怎樣給植物澆水
盆栽花卉澆水時首先要了解不同品種花卉的自然習性;澆水時,還要看天氣陰晴、溫度和濕度高低、花盆種類、植株大小和盆土質地等。
盆花澆水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和方法:
澆水春、夏、秋季在上午10時前,冬季下午2時後澆水。水、土溫差不應超過5℃,澆水量應以盆表到盆底上下一致濕潤為度。澆水禁忌攔腰(上濕下干)、窩水(盆底積水),還要避免盆孔流失土肥,致盆心出現空洞,嚴重影響盆花生長發育。喜乾的花卉應保持盆土微潮,表土見白茬但不可完全乾透。喜濕的花卉經常保持盆土溫潤,表土不見白茬,但不可積水久濕。
找水天旱時節,看盆土干濕酌情補澆適量的水,以保持盆土潮潤為度。
放水盆花在生長發育旺盛期,為放條、發棵、催花、壯果,結合追肥可加大澆水量,保持表土不見白茬,葉片不見萎蔫。
勒水盆花在休眠期或低溫時節,或為蹲苗、促進孕蕾、防止徒長,以及矯正水大黃葉、落蕾現象,應適當控制澆水量,保持盆土潮潤即可,並結合鬆土保墒。
噴水春、秋乾旱季節,除正常澆水外,應向葉面及養花場地噴水,以增加小環境濕度。夏季雨後驟晴或晚間悶熱,應噴水降溫防病;冬季室內乾燥,盆土水分散發慢,應時常向葉面噴水保濕。噴水時要把葉面噴凈,防止殘留水點與葉麵灰塵凝成漬點。
Ⅱ 給花草澆水澆多了怎麼辦
趕緊把花放到通風的地方去,有脫水盤的,要馬上拿掉。一定不可以放到陽光下暴曬,也不能
放到悶熱的地方。
若養的花出現葉子萎蔫了,就需要換土了,整株的移出來,放到通風陰涼處,等根部的水分散
發了,再上盆。澆水,都認為簡單,但澆水也是一門學問,要適量,適宜的澆水。要根據植物
的不同種類、不同的生長階段、花盆的大小、還有天氣來確定澆水的量。
Ⅲ 給植物澆水要澆多少
盆栽植物澆水的基本原則是:見干見濕(即盆土不幹不澆,澆必澆透,切忌沒事就給其澆點水)
Ⅳ 給植物澆水怎麼澆如果澆的太多如何挽救
給植物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一澆就澆透,如果一次澆水太多的話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入一些干土後,慢慢等植物自身調節。
植物澆水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活,因為有些植物其實很喜歡濕潤的環境,而有些植物則非常喜歡乾燥的環境,而且一旦澆水太多的情況下,會很容易導致爛根,植物一旦爛根也跟死亡差不多了。
那麼如何澆水呢?我也為大家總結了幾個方面。
將植物喜干喜濕分類
如果植物比較多的情況下,可以先自己把這些植物分類下,比如說有些植物是喜歡濕潤的環境,則標注為喜濕;另外一些不喜歡濕潤的環境,則標記為喜干,這樣也分類進行澆水,針對喜歡乾的植物,如發財樹,一般是保持土面濕潤即可,不用天天澆,一旦澆太多也很容易爛根而死。
一澆就澆透
我們對那些相對喜歡濕潤的植物澆花的時候,直接採取一澆就澆透的原則,什麼叫澆透?不是一次性給多少水,盡量將水澆得均勻一些,就是沿著花盆周圍澆一圈,直至澆到水滲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澆透。
而一旦澆水澆透的話,就不需要天天澆水了,平時只要用布擦擦葉子,或者噴噴水,保持葉子上的干凈就可以了,直至下一次徹底干透了再去澆。
定期加土施肥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澆花為什麼還牽涉到加土施肥呢?因為當我們長期給花兒澆水的話,會很容易將土面澆出一個凹坑,時間久了,植物根部更容易露出來,所以就需要給花兒加土了,這樣保證植物的營養,而一些肥料方面也是保證植物健康生長的必須的呢。
如果不小心澆水澆多了,可以先將這些濕潤的土挖出來,但是不要傷及到根部,然後加入一些干土慢慢等植物慢慢恢復過來就可以了。
Ⅳ 植物什麼時候澆水最佳一天澆水澆幾次為好
簡單的說,旱生植物,寧干勿濕。比如彩色仙人球。
中性植物,見干見濕,意思是說等干透了再澆水。另外土不幹不要澆水,澆水要一次澆透,不可以中途停止。
濕生植物,寧濕勿干。
澆水的溫度要與環境溫度相差5攝氏度之內。
如果是嚴重缺水的急救,使用38-40攝氏度的溫水澆,同時剪掉枯萎和發蔫的葉子。
澆水的時間一般在早上8-9點比較合適。
花開花之前要比平常少澆水。
溫度低或者花卉休眠(有的花冬天停止生長,有的是夏天)時也要少澆水。
水澆花之前最好在室內有陽光的地方存放2-3天。
一 什麼情況下該澆水
「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這是向內行人請教時經常聽到的經典回答。此話說起來挺容易,可做起來卻相當難,難就難在什麼「干」,怎樣算「透」。筆者化了十幾年才悟出一些道理,但也僅能做到「不會乾死、不會淹死」的程度。可以這樣說,初養盆景者,盆景的死大凡都是被水淹死的,被乾死的則相對較少,因為喜歡,生怕干著就不斷澆水,災難也就發生了。那麼,怎樣來識別盆土是干還是濕呢?這里有一些前人的經驗之談,你不妨了解一下,或許會有些好處:一是看,二是彈,盆土發白,盆土邊沿的土出現裂痕,是盆土乾的跡象;盆土深褐、無裂縫,是土濕的表現。用手指彈擊、敲打盆壁,聽聲音清脆為土已干,音渾濁則土尚濕。也可憑感覺,彈擊時有空殼感說明盆土已干,有結實感是盆土尚濕。應該注意的是,盆土的干濕不一定都是以此為標準的,新土和老土、土粗和土細、盆厚和盆薄所聽到和所看到的情況都會有差異,因此,最好再通過觀察植株的葉色和葉態,按一下盆土的軟硬,棒一棒盆的輕重等多種方法綜合來加以判斷。還應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盆的干濕都一樣,應分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該不該澆水,澆多少水。最根本的是平時注意觀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做到判斷正確、澆水量得當。
二 澆水的注意事項
1.要干透澆足
做到這點,有利植物根系正常生長和水分的吸收。盆土不過分干就不至於影響植株的生長。但是,如果夏日炎炎,又是在陽台上,水不澆足會造成盆土表層溫度低、盆土底層溫度高的狀況,極易引起爛根。因此,遇此情況必須澆足水,使盆土充分降溫,達到保護根系的目的。
2. 澆水不能過勤
澆水要澆足,澆足不等於澆勤,澆水過勤盆土會過濕,特別是連續澆水過多盆土始終處於濕濼狀態,土內空氣被排斥,長期得不到補充,就會造成根部缺氧引起腐爛。爛根後進而影響吸水,長期如此惡性循環,植物必死無疑。因此,如發現盆土不易收干,表明根部吸水受阻,就必須減少澆水。如已有爛根現象,最好將爛根修去,並強修枝葉後重新種植,經細心養護尚可望復原。因澆水遺漏盆土太干,往往造成大量落葉或頂梢部分枝片枯萎,如幹得時間不長,及時澆水,精心養護,尚有復原可能。如長期土壤過濕,根部全部腐爛,自下而上乾枯,就難以挽救,初學者應多加註意。
3. 不澆半邊水和半截水
盆要放平,水要澆勻,不能澆半邊水。盆不放平水自然往一邊淌,盆土長期半邊干半邊濕,會直接影響盆景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因局部缺水而「回片」。所謂半截水是指澆水量過少,水不能滲到盆底,造成上半截濕下半截干,長期如此亦會導致樹木死亡。有時盆土過干開裂嚴重,澆水時水從裂縫中很快流失,此時,應稍等片刻,讓土稍許澎張一點,再補澆一到兩次,直至盆土濕透;盆面貼有青苔的,在乾燥狀態水會從青苔上滑落,澆不進去,此時就應多澆幾次或先向盆面噴水使苔蘚濕潤後再澆水,水才容易滲入土中。
4. 雨中(後)要查盆
雨天,尤其是雷雨天,當雨量很大時,會造成盆中積水,應及時處理,勿使積水久留盆中。有時雷聲大雨量小、時間短,看似盆土已濕,往往只是表面潮濕,中、底部仍是干土,此時不能大意,應如平時一樣正常澆水。
5. 澆水時間有變化
要隨季節變化安排好澆水時間,尤其冬夏兩季更應注意。冬季澆水數日一次,以維持盆土微濕為宜,中午氣溫較高,此時澆水最為適宜;夏季澆水要切記避開烈日,盡量在日落後進行,補水可在上午8點以前,下午的一次水要澆足,上午的一次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6. 澆水方法有講究
澆水方式有兩種,一是根部澆水,另一種是葉面噴水。自然生長在高山雲霧之中的或喜濕觀葉植物,自春到初秋經常噴葉水則生長良好。剛栽的樹木澆足連根水後短時間內,也都以噴葉水來維持植物的生理需要。另外,同時要澆水和噴水的,應先澆根水再噴葉水,以防漏澆根水。
7. 花果盆景澆水要節制
Ⅵ 給植物澆水需要澆葉子么為什麼
不要澆葉子,葉子表面有氣孔,是用來排除氣體而不是吸收水分的,尤其是葉片下內表面,在天容氣熱的時候尤其不要澆葉子,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妨礙植物根部吸收水分,這樣表面看起來有水分,其實植物體內缺少水分的新陳代謝根本跟不上,反而把植物澆傷掉!
澆水最好貼近根部澆。如果你家植物的葉片落了灰需要清洗,不得不拿水澆葉子,最好選在早上或者晚上不炎熱的時候。
但是如果你家養的是蕨類蘚類的小植物就例外,它們可以靠葉片吸收水分
Ⅶ 給室內植物澆水,每次澆多少
給花澆水的幾大原則
每次澆水要充分澆透
每次澆水量沒有固定,而是看植物原本的水分程度。只要做到充分澆透就對了。當土壌水分飽和後,再繼續加水土壤也不吸收反而會排出,所以可放心澆水直到盆底有水流出,且持續再澆時,流出的水量、速度和澆下去的相同就可以了,這樣土壤或介質才能吸足水分且完全濕透。不論盆器大小、植物種類、介質,澆水量都是以充分澆透為標準的。
到底要不要放盛水盤
盛水盤的設計就是為了在充分澆透時,能盛接排出的水分。可防止土壤流失的東西,盆土也會隨水流出造成臟污。基本上室內盆栽為保持居家清潔,放盛水盤是必要的,室外則可放可不放。
盤內水分要隨時倒掉
如果有底盤,最好在澆完水半小時後將多餘的水倒掉,以免植物根部因積水而腐爛,也可防止蚊蟲孳生。
加放陶粒
但若盆底有水氣可能幫助植物保濕,建議可在盆與盛水盤間放陶料再加水,讓水氣滋潤植株.同時可防蚊蟲孳生。
早上澆水最好
澆水最好的時機是在早晨陽光還不太強的時候,這時若能充足澆水,等到陽光出來時,植物就會充分發散,將土中的水分由根部吸引向上,流通到植物莖葉的每一個部分。如果早上不方便,也可在前一天晚上先將盆栽澆透,或者黃昏也可以。
避免正午澆水
澆水時最好避開正中午,這是因為水溫會隨著正午的炎熱而升高,甚至超過根部耐受度,反而會讓植物受傷。留在葉上的水珠,會讓強烈曰照透過水珠灼傷葉片,形成日燒」現象。
當然若已呈現調謝的植物,中午仍可澆水,只要先移至陰涼處,並直接澆於土上,或是放底盤讓盆栽吸水都可以。
隨季節調整澆水量
隨著季節的轉換,澆水方式也必須跟著調整,但大原則仍是土干後再澆水。
夏季散熱快,需水量多,但仍要避開正午。土壤高溫時也不要澆涼水。秋季天氣變化大,應格外注意日曬與濕度狀況,再機動調整澆水次數
Ⅷ 給植物澆水要澆多少
怎樣給花卉澆水 ◆注意水質水質以無鹽,鹼的清潔淡水為好,一般盆茶澆水以雨水為好,用自來水則要貯存一定時間,待水中氯氣揮發後再使用,井水含有各種雜質一般不宜使用,淘米水,金魚缸中換下的廢水也可以用來澆灌盆花,含有肥皂或肥皂粉成分的洗衣水和有油污的洗碗水,決不能使用。對茶花,杜鵑,蘭花,君子蘭等要求酸性土質的花卉,更需要注意水質,否則會使盆土變成鹼性,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 注意水溫土溫與水溫(或室溫與水溫)相差大時不能澆水。可選擇在早晚適當時間進行,或對水溫加以調節(一般都預先存放在缸內)。烈日高溫下澆了冷水,植株馬上產生"生理乾旱",葉片很快焦萎。 ◆ 注意水量人們在盆栽實踐中總結出了"九多九少"的澆水經驗 。 1 草本多澆,木本少澆, 2 喜潮花卉多澆,喜旱花卉少澆, 3 葉大質軟的多澆,葉小有蠟的少澆, 4 生長旺盛期多澆,休眠期少澆, 5 苗大盆小的多澆,苗小盆大的少澆,6 陽台上的多澆,庭院中的少澆, 7 天熱多澆,天冷少澆, 8 旱天多澆,陰天少澆,9 孕蕾多澆,開花少澆。 所謂多少,是在同一條件下比較而言,若遇乾旱脫水,枝葉萎蔫,要先移到陰處,盆內少加些水,葉面噴少量水,等莖葉挺起,再澆透水。若直接大量澆水,會傷根脫葉。若遇陰雨連綿天氣,最好將盆搬至廊下避雨處,若盆中已長時間積水,發生了盆澇,須把植株帶土移出,放陰涼通風處,迅速透氣,散發水分,過 3-5 天待復原後再上盆。若久雨後突然放晴,木本花卉須先在陰涼通風處放 1-2 天再見日光,若貿然曝曬,因這段時間根須吸收水分能力變差,盡管此時盆土很濕,仍會發生枝葉失水干癟現象(稱"發水澇")甚至死亡。若已發生此現象,應馬上將盆搬至陰涼通風處,剪去部分干癟枝梢,停止澆水,使其慢慢恢復。 ◆ 注意澆水的時間澆水時間應放在植物生長活動時進行,但要避開烈日曝曬,所以,一般冬季澆在要在上午 9-10 時以後,夏季應在清晨 8 時前和下午 5 時以後,對在陽光直射下的植物,早上澆水量要大,否則持續不到下午就要萎蔫了。 ◆ 掌握澆水原則盆花存在的問題大都由澆水不得法而來,無論哪種盆栽花木在任何季節澆水都必須掌握一條原則即:"見干便澆,不幹不澆,干透澆透。"在不使花卉受到缺水損害的條件下,土壤通常保持較少的水分比水分過多要安全可靠,即"寧干勿潮"。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只濕表面的"腰截水",盆土上濕下干,時間一長,植物根系因缺水發生萎蔫,盆花生長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