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通草花盆景

通草花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7-22 23:58:49

① 通草花的製作歷史

通草花採用的通草片材料,是將通草的內莖趁濕時取出,截成段,理直曬干,切成紙片狀,紋理細軟潔白,有可塑性。經民間藝人藝術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質地柔和,色調秀雅 .可與真花媲美。揚州通草花,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清乾隆時轅門橋象生肆中均有製作。民國時已衰落,品種單調,僅限於頭戴花。有鳳仙花、雙藤蓮、春桃、楊柳、七菊、雜耍之類。1953年,通草花藝人錢宏才首創了通草菊花盆景(附圖57),開拓了通草花生產新領域。1956年成立制花工藝合作社後,通草盆景品種有了發展,有牡丹、杜鵑、梅花、臘梅、月季、凌霄、天竹、蘭花、山茶、綉球、迎春、楓樹等數十種,並開始出口。通草盆景成為人們喜用的室內裝飾陳列品。1958年4月,由倪俊生、楊致祥、錢宏才設計製作的絨、絹、通草三結合的產品《和平頌》,被選送原蘇聯莫斯科展出。1959年,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錢宏才等設計創作的菊花、杜鵑、天竹、凌霄、臘梅、茶花、牡丹、黃楊等10盆通草盆景被選送陳列於人民大會堂。1966年,開始生產通草掛屏。《江山如此多嬌》通草掛屏於北京中蘇友好大廈展出。「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通草花停止生產。1972年得到恢復。1972, 1978年揚州制花廠生產的《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梅蘭松菊》等大型通草掛屏、地屏,先後在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上展出。1979年,錢宏才、戴春富為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江蘇工藝展覽廳設計製作了兩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獲得了廣泛贊譽。香港(大公報)記者宛兒、《澳門日報》記者李葉龍為此作了專題報道。《中國經濟導報》、《南洋商報》刊登了介紹文章和照片。1980年起,因通草盆景出口運輸體積大,掛屏玻璃易碎,生產能力低等多種原因而逐步停產。

② 揚州民間藝術

民間音樂類

★高郵民歌:「一隻鴨子一張嘴哪,兩只那個眼睛兩條腿啊……」在高郵綠陰野港、黃雲隴畝形成的質朴的民歌藝術,採用「一領眾和」,以及「對白」、「間白」的獨特形式。許多影視作品以其為主題曲、插曲或背景音樂。

★邵伯秧號子:「大米飯好吃秧難栽,拔根蘆柴花,清香玫瑰玉蘭花兒開……」邵伯秧號子歷時千年,傳唱不息。其「一唱眾和」的演唱形式衍生了大合唱演唱的基本形式。

★古琴藝術:亦稱瑤琴,是我國古老樂器之一。揚州的廣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風格獨特,為歷代琴家所重視。

★邵伯鑼鼓小牌子:鑼鼓小牌子是絲竹樂、鑼鼓、打擊樂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聯綴而成的套頭曲,是里下河牌子曲中一支富有特色的流派。

民間舞蹈類

★跳娘娘:即花香鼓,民間歌舞。流行於南京、揚州地區。因舞者手執花香鼓,故名。又因原為奉祀祈禱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

傳統戲劇類

★揚州杖頭木偶: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有個性、最具有魅力的藝術種類,表演誇張而富有美感,演繹萬千氣象。

曲藝類

★揚州彈詞:揚州地方劇種,始於明末,興於清初。表演以說表為主,彈唱為輔,表演與評話大致相同,只是更注重字正腔圓,且表演幅度更小,重在面部表情。

民間美術類

★江都漆畫:是傳統繪畫藝術和髹漆技術完美結合而生成的一種民間美術。江都漆畫藝術具有「潤、雅、彩、美」的藝術特徵。

★揚州刺綉:揚州刺綉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仿古綉和寫意綉代表了當今揚州刺綉的兩大特色和藝術水準,以眾多的精品名揚於世。

★揚州燈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製作考究,色彩絢麗。琉璃燈、紙燈、宮燈、走馬燈等均為揚州民間彩燈技藝經典。

傳統手工技藝

★江都金銀飾品傳統工藝: 傳承了我國古代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傳承了坩堝熔煉技法、鏨花技藝和揚州銅鏡的砑光工藝。具有高起點、高難度、高智慧的工藝特徵,代表作《金龍煙斗》等。

★揚派盆景:形成於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是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它融「詩、書、畫、技」為一體,堪稱中國盆景藝術代表作。

★揚州絨花製作:絨花也稱宮花、喜花,是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品。早在唐代進入宮廷,千百年來作為南方絨花的傑出代表。

★通草花製作:通草,即中葯材通草片。揚州通草花以通草為原料,經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葉子、傳乾子、栽盆、裝鏡框、整理等多道工序製成,大俗大雅,雅俗共賞。

★富春茶點製作:富春茶社的傳統名點三丁包被評為名特食品,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千層油糕、翡翠燒賣被譽為「揚州雙絕」。

民俗類

★揚州「三把刀」:即揚州廚刀(飲食)、修腳刀(沐浴)、理發刀(美發)。揚州「三把刀」是一個整體,是揚州飲食文化、沐浴文化和美發文化的總和。是2500年形成的揚州銘牌。

③ 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揚劇
揚州評話
揚州清曲
民間美術
揚州剪紙
揚州玉雕
傳統手工技藝
揚州漆器髹飾技藝
雕版印刷技藝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高郵民歌
古琴藝術(廣陵琴派)
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傳統戲劇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
曲藝
揚州彈詞
傳統手工技藝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盆景技藝(揚派盆景技藝)
茶點製作技藝(富春茶點製作技藝)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邵伯秧號子
民間舞蹈
儺舞(跳娘娘)
民間美術
江都漆畫
平綉(揚州刺綉)
燈彩(揚州燈彩)
傳統手工技藝
絨花製作技藝
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
民俗
揚州「三把刀」

④ 大清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位八旬老人會做,會傳承下去嗎

每一個朝代女子都會有不同的裝扮,在發飾上面也會有所不同。像唐代有步搖,宋代有金釵,製作它們的工藝也大有不同。像在清朝時期達到巔峰的就是點翠工藝了,點翠是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在漢朝的時候它就已經出現了,這種工藝能夠讓金銀飾物更加的美觀。而且只要使用的過程中注意保護,是能夠使用很久的。

十年混亂的時候一度被叫停,後來恢復之後也沒有回到之前的狀態。到了現代,學習通草花製作技術的人更是少了,錢宏才、戴春富兩位是其中精通的,但無奈的是沒有接手的人。人們不願意學習其實還是因為工藝過程太過復雜,操作的難度比較高,學習過程也會很長時間。現在,錢宏才已經去世,而戴春富也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了。將來,通草花的路如何也沒有人知道,或許它會面臨失傳。

⑤ 跪求一篇關於揚州旅遊資源特色的論文

已有近千年歷史的揚州萬花會4月18日在它的發源地得以恢復舉辦。首屆揚州萬花會由中國花卉協會和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揚州市園林局承辦,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花木協會協辦,為期1個月。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劉向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劉向東在致辭中說,揚州1萬花會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載體,充分挖掘和表現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與園林、花卉與民風民俗、花卉與宗教文化等內涵,進一步拓展了花文化傳播發展的思路,對弘揚文化、引導消費、繁榮市場、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萬花會的舉辦將對推動花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主題展示是萬花會的重點 萬花會活動主要由揭幕儀式、主題展示、游園活動3部分組成。主題展示又分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萬花神韻國際花卉展和花卉學術研討會等4部分內容。主題展是萬花會的主要內容之一,地點在瘦西湖景區萬花園內。於2007年復建的萬花園投資近2億元,一期工程佔地面積500餘畝,主要依託瘦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線索,著重恢復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白塔晴雲」等景區,具有花事、博覽、觀奇、體驗、智趣、休閑、教育、生態、娛樂、審美十大功能。新建的萬花園既與瘦西湖公園融為一體、互相補充,又彰顯個性、體現特色,不僅在面積上擴大了瘦西湖公園,更在文化內涵、歷史延續、傳承創新等多方面豐富了瘦西湖公園。 花卉展營造「萬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體現萬花會特點,吸引遊客參觀的因素之一。本屆萬花會花卉總用量達到260多個品種、200多萬株。幾萬株鬱金香被栽種在萬花園內的主要游覽線上,1萬余株月季、20餘萬盆包括美女櫻、四季海棠在內的時令草花被製作成花溪、花壇、花門、花廊等花卉景觀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還專門引進了毛地黃、耬斗菜、花葉長春蔓、銀葉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優品種近60種10萬多株。萬花園內呈現出處處以花為題、步步花香流動的一片「萬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讓人們直觀了解花卉與文化的關系 萬花會花文化展示選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設在萬花園餐飲別墅內,一派竹籬茅舍、農家小院風情,大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分區對花卉保健、花卉美容養生、花卉與食品、精品花卉菜餚與飲品、花香療法等進行了系統展示。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武忠介紹,本來設想聘請知名廚師現場表演製作花卉食品,讓觀眾親自品嘗花卉美食,親身感受花卉與文化的緊密關系,但由於場地限制,廚房設備有限,最後只好作罷。 花卉與工藝美術歷來密不可分。揚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與花卉緊密相關的精美工藝品,如通草花、絨花,歷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藝大師用製作通草花技術製作的平時難得一見的工藝瓊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揚州著名工藝大師製作的瓊花、菊花、盆景等幾十盆通草花及絨花,造型別致,色彩繽紛,幾乎可以假亂真。此外,還展出了以花卉為圖案的著名的揚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揚州梅花、瓊花、紫藤、荷花、菊花等為圖案的高品質國畫作品。 萬花神韻國際花藝展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 除通過圖文展示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外,花藝現場表演、互動是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應有與之相配的地方進行展示,本次花藝表演展示就選擇在萬花園中最美的一處建築「石壁流淙」內進行。展館分為中國館、韓國館、日本館、花藝表演館,其中中國館又分為大陸館、香港館、台灣館。來自韓國、日本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北京、江蘇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藝大師製作了上百個精美的插花藝藝作品,並布置在各個展館內供觀眾品評欣賞。花藝表演館主要用於花藝師現場製作花藝作品、向觀眾普及花藝知識。參加表演的花藝大師們都非常重視此次比賽,日本、韓國的花藝師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國也只有在重大活動或節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裝。日本花藝師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緩悠揚的民歌聲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東方特色的花藝作品。韓國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韓國濟州島市市長正好來到表演大廳觀看,花藝師表演完成後,與市長及其他一些花藝師一起合影留念,場面溫馨感人。台灣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一旁的講解師對其作品進行了現場解說。講解師繪聲繪色的演講,讓觀眾對每個花藝作品理解得更為深刻。花藝表演結束後,花藝大師們載歌載舞,場面熱烈。 花文化學術研討會從理論層面探討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藝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觀地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花文化學術研討則從理論層面來探討花文化的內涵。在同期舉辦的「2008中國揚州國際花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亞太地區插花藝術聯合會會長尚紀平、台灣省中華人文花道協會會長王國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級教授荻古靖、韓國國際花文化交流協會花藝術聯合會會長朴善良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馬特(Maarten Jongsma)等專家分別就「薺菜花與上巳節」、「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發展」、「插花與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題作了精彩演講。內容涉及花卉與節事的聯系,日本、韓國花文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荷蘭花文化如何與旅遊業結合等內容,充分體現了「花卉·藝術·生活」這一主題。同時,專家們還圍繞「如何辦好萬花會」進行了討論。 游園活動加強與遊客互動 為突出萬花會的互動性,主辦方特別准備了多項活動邀請遊客參與。在萬花園內有6部長6米、寬2.8米的豪華花車,專做巡遊表演之用。這6部花車分別以萬花仙子、瓊花、芍葯、歡樂萬花園、福娃迎奧運、詩畫瘦西湖為主題。其中以瓊花為主題製作的花車靈感來源於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典故,而以芍葯為主題的花車靈感則源於「四相簪花」的典故。據史料記載,北宋慶歷年間韓琦鎮守淮南時,後花園中有一株芍葯忽然開了4支花,韓琦請王璉、王安石、陳升之前往觀賞,並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後來這4人都相繼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來,芍葯也被稱為「花相」。 萬花園內還安排了10名有親和力的演員穿著奧運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園內巡遊,成為萬花園內一景,遊客紛紛與之拍照留念。此外,遊客還可以觀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劇《瓊花仙子》,欣賞揚州彈詞、揚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節目,參與花謎競猜、擊鼓傳花、拋花球等活動。萬花園中,處處盪漾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據了解,在雙休日,約有6萬名遊客前往賞花,在平時每天的遊客量也達到1.5萬人次。 周武忠告訴記者,首屆萬花會是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首次與地方合作的一種嘗試,意欲將花文化與地方旅遊業結合起來,沒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後不能僅就花文化論花文化,而應將其與其它產業結合起來,效益就會倍增。當然,沒有產業基礎就沒有花文化發展根基,花文化只有與產業結合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⑥ 昔日清朝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八旬老翁會做,會失傳嗎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文化博大精深,藝術百花齊放,特別是一些民間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工藝更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在揚州旅遊期間,我們在當地一個叫486的非遺文化聚集園區就看到很多豐富多彩、爭奇斗艷的民間藝術僅我們印象深刻,比如說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通草花便是其中之一。

通草花被譽為工藝花中的「陽春白雪」,需要製作者悉心揣摩,求准求精,才能做出形神兼備、活色生香的精品。坐下來稍許嘗試一番,復雜技藝需要非常專注,而且坐就是一天,很多人一天下來就會覺得腰酸背疼,沒有定力和耐心,是一定做不好。想到這里,我不禁再次對眼前這位堅持這項技藝半個世紀的老人深感敬佩。

如今,全國通草花技藝的傳承人僅剩下戴春富和錢宏仁兩位八旬老翁,他們也曾嘗試過各種方法免費收徒,到老年大學授課,來找他學習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然而走了來,來了走,根本沒有人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前幾年有一位90後的小姑娘跟著學了四年,去年還是離開了。

⑦ 揚州特色手工藝品有哪些

揚州玉雕、揚州刺綉、揚州剪紙、揚州絨花(面臨失傳)

⑧ 乾隆皇帝的富察皇後所佩戴的通草絨花是天然的花草嗎

通草

“通草”是一種中葯材,具有清熱利水、通乳的葯效。而除了葯用價值之外,聰明的古人還常用通草來製作一些別的東西,比如用來賞玩的通草畫或用作頭飾的通草花。

通草松軟有彈性,容易折斷或扭曲,剖開後斷面顯銀白色光澤,中央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古人通常是將通草的內莖趁濕時取出,截成段,理直曬干,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紋理細軟潔白,材質極佳,具有可塑性。

中國古代採用通草花的歷史很悠久,據史料記載:“晉惠帝正月,百花未開,令宮人剪五色通草花”,意思是大正月的,天氣寒冷百花未開,晉惠帝司馬衷命令宮人剪通草花,染成五色裝點內宮。

通草花既能做為內宮飾品,蘭心惠質的女孩子們將之做為頭飾似乎也說得通。最妙的是,和珍珠翠玉這些貴重物品比起來,通草花價格不高,低門小戶也用得起,所以一直流傳下來。到了現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工藝品。

⑨ 昔日清朝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八旬老翁會做,會失傳嗎

昔日清朝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八旬老翁會做,很有可能會失傳。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文化博大精深,藝術百花齊放,特別是一些民間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工藝更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在揚州旅遊期間,我們在當地一個叫486的非遺文化聚集園區就看到很多豐富多彩、爭奇斗艷的民間藝術僅我們印象深刻,比如說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通草花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揚州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城鄉仕女均喜裝飾,以戴花為美。宋人王觀《芍葯譜》雲:“揚人無貴賤皆戴花。”民間節日和寺廟里也常以各種工藝花為裝飾。因此,揚州制花業在民間植根尤深,發展迅猛,成為全國工藝花的製作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通草花的葉子,製作起來也並不容易。在操作的過程中,手勁力度大小非常關鍵,也十分難以把握,需要非常耐心和細心,太小的力,花瓣不容易成形,力度太大,通草片就會輾碎。為了讓花葉具有天然葉子脈絡分明的特點,傳統的揚州通草花葉子都是在磚頭上雕出片片樹葉,再用通草進行壓制,按照道理說,每一種花都要配套不同的葉子專用磚頭。為了這些葉子,他們可沒少下功夫,在路上走著就把葉子和花都記在心上,回去再用刻刀一筆筆刻印在磚頭上,如刻印章一樣。最多的時候,家裡積攢了上百個磚頭葉子樣子,無一重復。

如今,全國通草花技藝的傳承人僅剩下戴春富和錢宏仁兩位八旬老翁,他們也曾嘗試過各種方法免費收徒,到老年大學授課,來找他學習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然而走了來,來了走,根本沒有人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前幾年有一位90後的小姑娘跟著學了四年,去年還是離開了。

⑩ 揚州都能欣賞那些特色

你好,如下:
揚劇
揚州評話
揚州清曲
民間美術
揚州剪紙
揚州玉雕
傳統手工技藝
揚州漆器髹飾技藝
雕版印刷技藝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高郵民歌
古琴藝術(廣陵琴派)
十番音樂(邵伯鑼鼓小牌子)
傳統戲劇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
曲藝
揚州彈詞
傳統手工技藝
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盆景技藝(揚派盆景技藝)
茶點製作技藝(富春茶點製作技藝)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民間音樂
邵伯秧號子
民間舞蹈
儺舞(跳娘娘)
民間美術
江都漆畫
平綉(揚州刺綉)
燈彩(揚州燈彩)
傳統手工技藝
絨花製作技藝
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
民俗
揚州「三把刀」

熱點內容
七夕的手勢 發布:2025-07-28 08:32:15 瀏覽:534
室內盆栽施什麼肥 發布:2025-07-28 08:32:06 瀏覽:993
雪山荷花 發布:2025-07-28 08:30:41 瀏覽:792
喜歡綠植的人的性格 發布:2025-07-28 08:25:26 瀏覽:11
花藝師大賽 發布:2025-07-28 08:00:06 瀏覽:9
盆栽循環扇 發布:2025-07-28 07:58:38 瀏覽:555
百合花搭配 發布:2025-07-28 07:49:22 瀏覽:838
單身草盆栽 發布:2025-07-28 07:40:29 瀏覽:466
寫賞荷花 發布:2025-07-28 07:39:43 瀏覽:867
焦下傘梅花 發布:2025-07-28 07:30:26 瀏覽:454